这个故事是那种看标题你就有准备它满藏着黑暗,但开头还是会被美少女的颜值和滤镜骗得产生了一种幸福感,然后剧情越看越不对。
通过每个人朗读自己写的小说,一个个看似纯洁无辜的故事从合理到不合理地腐败,观众慢慢嗅到一丝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的味道。
逸美美丽皮囊下所流动的恶趣味,可能会让人给她贴上“恶人”的标签,但她其实从来没有选错人,四个配角没有一个人是无罪的。
在她们心中,逸美大概就是那根毒刺,使她们内心源源不断涌出黑色的毒液。
可是这样的逸美在四个配角的故事中却被刻画成最纯洁善良,犹如圣母般的存在,成为了最无辜的受害者。
整个故事的都穿插着背叛与谎言,从配角通过小说互相栽赃,到逸美被反将一军,再到逸美假死,最后小百合杀死了逸美。
感觉整个故事环环相扣很有趣,但是画面感和演技有些太明显了,给人留下的印象太多,反而没有那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更多的是“无法理解,这么中二”的感觉。
很典型的日系电影,高中生自我意识过剩这点倒是表达的很全面。。
小说感觉会好看,但是这个拍出来…真的,非常,做作刻意中二。
好的地方在于,一切服务于剧情的有趣。
摄影日式校园,JK爱好者可以无障碍食用,随手截桌面,各个风格的百合少女PPT。
暗黑程度很低,并且好猜,适合口味轻的入门者。
舍友说学姐好看,我自己审美偏向五官深刻的欧美脸,国内明星只觉得陈坤帅。
好吧,那学姐就好看吧。
长相单纯甜美,表演无功无过,表情到位不尴尬,演绎感重无代入感。
学姐两位幼稚的令人发指的动机,还有各位的黑历史,可能是想暗寓些什么,但是放在学校这个语境表达的力度也太弱,加上表演并不是加分项,表达出来的恶意并不惊人。
只有黑暗让人心惊肉跳,才叫恐怖,否则就像污渍,只会让人心生厌烦。
一个人如何才能获得满足感呢?
我觉得白石逸美给了观众一个惊悚但现实的答案,那就是成为主角。
作为一个主角,你会支配其他角色。
任何事物的价值都是通过对比产生的,但是对人而言,仅仅这些是不够的,因为一个正常的人是不会心甘情愿的做比较品的,人是复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物品受人摆布。
而逸美做到了,她用强势的手段,把这些心高气傲的女孩们聚在自己脚下,建立了一个真正的王国。
虽然最后这个王国轰然倒塌。
逸美的失败来源于爱情,对北条老师的爱和对孩子的欣喜令她狂妄,而这些女孩在她面前乖巧的久了,也使她忘记了,她们也都是野心勃勃的人。
我始终觉得逸美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她的美丽高贵一戳即破。
在现实生活中像逸美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可怕,她们依靠一些小手段,自以为掌控着一切,沉浸在这种满足感中,丝毫没发现自己早已成了众矢之的,但小百合不一样,她始终作为旁观者。
电影没有交代任何关于澄川小百合的过去,但我觉得逸美既然一直将她看作好友,说明她们是相似的,都有那种想掌控别人的病态心理,但小百合给人的感觉始终是不温不火的,似乎并不在意能否成为主角。
最后暗锅打开的一刻,我才明白,小百合才是最可怕的女人,她不屑成为主角,因为她感兴趣的是故事,她想成为的是作者。
最后小百合向一个新生打招呼,问她愿意加入她的文学社吗?
这一幕真的是意味深长,有人觉得这是争夺主角的又一场厮杀,但我觉得也许这是小百合想创造的另一个故事也说不定。
如果问小百合到底有没有把逸美当作朋友,我认为小百合从没把逸美当朋友的,小百合更像把逸美的一切看成自己的小说,小百合看着她的荣耀,背叛,复仇,无比兴奋。
但最后逸美和她计划的却不一样,逸美脸上的幸福,和话里的甜蜜,和小百合预想的完全不一样。
所以她生气的杀死了逸美,仿佛对待一部失败的作品一样。
好了,最后我想来说说电影的主题,关于控制别人的人生到底能获得怎样的满足感?
我们可以想象,假如当身边的人都围绕在你身边,崇拜你,感激你,爱慕你,这种感觉有多么美好。
但这终究是不现实的,先不说根本就不会有这样的人,就算有,你觉得一个盲目顺从,毫无自己意识的人会有人享受他的爱吗?
所以喜欢以这种方式获得满足感的人也是可悲的。
私以为,整部电影就是在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病态的心理所引发的血案……
这片子给了一种很奇特的观影体验。
电影下了在电脑里有一段时间,今天终于有空,点开看看。
自带的字幕居然有残缺,好不容易才下到完整的字幕,所以我对这部电影一开始就没什么好印象,感觉大概就是一部无聊的讲述女高中生日常的电影吧。
刚开始的暗锅,以前听过,我猜她们吃的无非一些恶心人东西吧,看着就挺恶心的。
由于对整部电影的基调完全不了解,我以为这一段可能就是个引子,暗指高中生活就如同这锅汤一样混乱未知。
当前两位朗读者朗读结束以后,我想起海报上见过推理两字,既然是部推理电影,这一段就存在矛盾,如果凶手只有一位,肯定就是他们中的一位,除非两位都说假话。
那么这可能是一起东方快车谋杀案类型的案件,即全员谋杀。
直到女主角的故事开始朗读时,我才意识到自己错了。
这是个幻想狂女主的中二故事,富二代女主从小娇生惯养,但天性喜欢追求刺激,于是自导自演了这么一出。
没想到玩过头了,被暗算,肚里的孩子没有保住。
这里有条成长线,女主角最终母性爆发,压制住了内心的中二灵魂,准备宽恕黑料四人组。
可惜最后被神经病闺蜜摆了一道。。
最后我完全忘了有暗锅这一段,直到最后闺蜜端出维纳斯手臂的时候,我的心情和那四位是一样一样的。。
怎么那么变态!
我感觉自己也成了闺蜜故事中的一员,而且是被硬拉进去的。
最后一幕闺蜜的那个笑脸,我有种仿佛面对我的错觉。。
太可怕了!
清水富美加真是个好演员。
还以为是凑佳苗的作品,不论是故事还是风格都好像呀。
表面完美的大小姐内心黑暗;天真无邪的女高中生各怀鬼胎;纯洁的友谊背后是被操控的秘密。
饭丰的表现让我觉得很惊喜啊!
意外地有女皇范,腹黑大小姐什么的,太适合了!
保加利亚片段中每一身装扮都美翻了!
清水富美加一副心机婊嘴脸,声音做作到不行,演戏太难看了。
另外四个妹子,我比较熟悉玉城Tina,一直觉得她很像《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Natalie·Portman,适合演腹黑萝莉,脸很有辨识度。
可怜我们的78小天使,贡献了大尺度亲热戏结果就那么一丁点戏份,脸都没看清。
剧本写得很工整,一段一段的,节奏也不算拖沓,打光100分,剧情猜都猜到四位妹子所写的小说版本都是对自己有利的版本,开始我还以为最后版本的小说是清水冒饭丰的名义写的。
复活节义卖和饭丰在文学沙龙穿着睡衣时的“罗生门”,很有《白雪公主杀人事件》的感觉,都说很有凑佳苗风格。
以为自己掌控一切是宇宙中心绝对女主的饭丰被一直陪伴在身旁的闺蜜干掉了,还顺便取代了自己的位置。
电影中的女高中生真的很可怕,女主只为了满足自己的中二病,莫名其妙地就要去欺凌去践踏别人,结果被一众配角干翻了。
新学期又开学了,除了校园女王换了个人之外,什么都没有变。
虚伪的友谊原来是可以永存的。
你永远不知道女生可以有多可怕。
比较,羡慕,嫉妒,仇恨,复仇,是女生的日常。
女生是无时无刻都在暗中较劲暗中计算的动物。
她们喜欢粉红色,喜欢蝴蝶结,喜欢HelloKitty,同样也懂得算计人心,懂得如何去害人,手段真的是一套一套的。
如果遇到美丽善良的女高中生突然对你亲切友好,请不要犹豫,立马绕道走。
对NPD这个心理学名词,几乎每个人都投射了自己的遭遇。
被PUA过的人说NPD的特点是擅长PUA,原生家庭不好的人说很多父母都是NPD人格,被爱人断崖式分手的人说NPD最擅长用断崖式分手打击你的自尊……这篇影评可能是事实,也可能是我对NPD的投射,那就是高阶NPD吸取能量的方式是制造混乱,让她周围的人互相怀疑,互相攻击,然后在每个故事里,她都把自己扮成那个最无辜最善良的人,让大家与她共情,可怜她的遭遇,她吸食的是同时来自好几个人的能量,这些人吵得越厉害越不和,她越能从中获益,就像女主一样。
电影细节就不赘述了,想分享一件在soul群聊房的真实经历。
十几个人的房,大家聊得挺愉快,这个女人来了,她是幼师,和同事们关系不佳,按她的阐述,白女老师抱团欺负印度老师,她看不下去,指出这种行为的错误,结果被针对,最后还被她帮助的印度老师背刺。
大概是这样的背景,其实这不重要,重点是在这样一件孰是孰非异常清晰的事件里,她却在频频自责,你们大概想象一下这个场景,群聊里十几个人都在肯定她的做法公正无疑,她是个无可挑剔的大好人,但她一直否定,一直忏悔,还会一直重复着说,如果我是对的是好的,为什么人际关系总那么糟糕,我肯定是哪里做得不好了,才总不被人喜欢的。
然后她又强调,你们虽然一直夸我,但这些夸奖对我没有用,没说出真正能帮助我解决问题的点,都是些无用话。
所以这个女人她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呢?
总结一下:她要完完全全对她做法的认同,肤浅的夸奖不能满足她的胃口,她要那种痛哭流涕的欣赏和跪倒在地的崇拜。
“你们的认同对我都没用,都是无用的话”,当她的这句话出口,我瞬间闻到一股欲求不满的自恋型人格障碍者的血腥味儿,她的潜台词其实是:你们的能量供给太不够我吸了,距离我想要的对我公正品质的欣赏和善良人格的崇拜差得太多,你们要再投入一点才行啊,不留点泪不留点血是喂不饱我的。
当然,NPD的表现形式很多样,有的明显到大家都觉得蠢,有的隐藏到无人察觉。
像片中女主这样把自己伪装成受害者无辜者去吸取同情关注的NPD也有不少,甚至很多时候当你揭发了她们的诡计,还要被缺乏经验、没经历过人性之恶的旁观者质疑和反驳,但还是希望这点微不足道的觉察,能再拓展一些NPD的吸血类型,以便大家提前提防。
其实这是个挺有趣的故事,反转了好几次。
这是个有趣的描绘人心的故事。
表面看起来,是一群少女缅怀着去世的学姐,而这位学姐更是学习好人美校园里的楷模。
可是随着剧情的推进,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每一个看起来纯洁的少女却都不简单,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而这位看起来纯洁如百合般的学姐却利用这些秘密控制着她们,让她们虚与委蛇的围绕在自己身边。
最终她也自食恶果。
可能有人说怎么日本高中人这么变态的呢?
要我说就是人性吧。
畸形的社会造就畸形的人,畸形的人产生畸形的思想,畸形的思想传播产生畸形的社会。
日本电影大部分涉及到暴力,性,血腥,杀戮。
不像德国电影里的辩证批判主义,思考负面元素存在于社会的深意,而不仅仅像日本电影一样只是将零碎的元素加进去,满足人的幻想,刺激人的荷尔蒙。
日本社会压力很大,举个例子,一个成绩很好的人和一个成绩很差的人哪个会抱怨这个题目很难的几率更大?
通过观看这些充满冲突性和压抑的电影进而释放自己,满足需求。
早些年前,我最喜欢看的就是这类电影。
从迷上了《告白》开始陆陆续续地我开始接纳类似于这样充满黑暗和压抑的日本电影。
从不怀疑为什么要看这样的电影,从不思考看这类电影里带给了我什么。
仅仅是中二,仅仅是电影里某些场景满足了我的需求与快感,那些让我在现实中无法做到的事情在电影里呈现出来,我的思想意识和随即代入感一下子脱离现实的束缚进入了电影里某个角色产生共鸣。
随之而来的是周而复始的抑郁,自我伤感,无病呻吟。
最后,说说这部电影吧。
这是一部讲述玩弄和复仇的故事。
一场主角,配角,新主角之间的中二游戏。
之前看过一部叫《少女》的电影。
还有一部《伤痕累累的恶魔》。
还有一部《渴望》。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提这些电影题材都差不多是这类吧。
)可惜的是千叶的出场好少。
片子拍得不错,有悬疑,有推理,有惊悚,每样适量,容易让人接受。
片子最大的问题是顺序感太强,陷入套路,以至于丧失了最后结尾的爆发力。
现在的结尾过于拖沓,淅淅沥沥尿不干净。
如果我做编剧,应该压缩小百合的自述,大幅留白。
试想,如果最后从锅中捞出来的是逸美的人头,效果会不会更好些?
不理解这部电影里面女主的价值观。
也许是小说看多了,又没有读过多少名著,所以竟然有一个如此神奇的想法:在自己的世界里当主人公还不够,还有拉几个女孩过来给自己做配角,让她们永远活在自己的故事里。
其实说起来日本有很多类似的电影,故事虽然阴暗很带感,但动机却莫名很奇怪,甚至是幼稚?
可以说日本人的脑回路很诡异了。
其实觉得白石逸美很可悲阿。
如果要形容的话,“中二少女”很适合吧,可以说自己的结局就是“作”出来的,自认为作为一个女高中生,和老师谈恋爱上床的经历很不一般了,却还是觉得少点什么,于是找到了几个女生的把柄,靠着这些让她们成了自己的小跟班。
也许这能让她得到虚荣心的满足吧,可是,靠这种方式存在的关系,像塑料花一样,美丽又廉价。
况且,每当看到她笑,我都提她觉得累阿。
假的让我一眼就看的出来。
“表面笑嘻嘻,内心mmp”。
形容这几个女孩子,没错了。
可是最后还是同情她,在最后在所谓的复仇计划完毕后,她对自认为的唯一的好朋友小百合吐露心声,以后只想做老师的妻子,还要有个孩子。
那一刻,是真的温柔美丽又圣洁。
可她永远也如不了愿了。
最后小百合替代了白石,学着白石的样子,白石的笑容,去找更多的“配角” 那几个女孩子,怕是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也许还会过得更惨。
比塑料姐妹花更恶毒的事,是你不但虚伪,你还自私。
自导自演也就罢了,还非得把他人拉过来陪你演,演得还是丫鬟。
不过也算是很敬业的戏精了。
暗黑系萝莉 完全的黑暗系 全是阴谋 故事不错拍的很烂。
作为一个推理小说,剧情我猜也能猜到,但是能看出来原作者想写一些关于七宗罪的含义,但是很可惜没有凸显出来。
饭丰万理江“爆肝而亡”
心理变态之日本最有名…
以为是智障玛丽苏 没有料到是生吃的cult 笑出声
3星,悬疑感满满,翻转接二连三,剧情狗血,人性炸裂, 甚至可以用变态来形容,要是少点变态内容会更好,更符合逻辑。
用过剩的自我意识再造一个自己,电影不算好看,不过倒是可以作为清水富美加加入教会的设想比较来看。
暗黑题材罗生门和多重反转,青春少女美丽的外表和丑陋的内心。
这什么垃圾剧情什么傻逼逻辑……
不得不赞叹日本电影的节奏,看着非常舒服,不知不觉就能看完。没有多余,却又处处连接。
《前段:论白石逸美的时间管理超能力》《后段:奴婢们的反扑和黑暗的继承者》。说故事的结构模仿罗生门核心,将少女的内心黑暗进行到底,原本要洗心革面的施害者被接任的新一代给处死。故事陷入一种自顾自的迫害被害的循环中,呈现特有的非理性的且单一的恶。
全员病娇!节奏快一开始的环形指认后面的上帝视角再加最后的大反转,学姐的新hunting又开始啦~
戊戌55。
这个故事有点吊啊
想法不错,可是故事太简单了,悬念也不是特别好。
一群中二智障JK。。,一分给作者,居然能有这种脑洞
能把那么毁三观、各种撕逼的事拍的那么唯美,我只服日本!
剧本应该很棒。
我给国产电影道个歉。
末尾到读完主角的小说就好了,后面新主的诞生有点恶心,而且主角痴迷的老师见主角未归不会来找她么,可能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吧,比如为什么小百合能拿到老师的新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