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隐约约可以感受到其中有着,令人震撼到失语的世界观,当然这是看了漫画原作后才能更具体直观地体会到的。
此外,能如此还原原作画风的画面也非常了不起,如果能继续随着原作出电影就好了。
配乐更不用多说了,久石让把整个电影中无法用画面表达的细节体现在音乐里了,星星的声音,特有的乐器,诞生的喜悦,盛大的庆典,就像在海里一样被传递过来了。
有些感想,没啥道理。
大鱼海洋与大鱼海棠有很多参考点可以把《海兽之子》和《大鱼海棠》联系起来——虽然后者比前者差很多,而且越多对比只会越发现《大鱼海棠》离一流作品是多么遥远。
比如说,抛开美术风格和技术差距不谈,两个都是日本人做的配乐(虽然风格不一样),都有民俗和神怪的内容(虽然文化背景不一样),都是大海和大鱼,以及都多多少少可以扯上庄子。
《大鱼海棠》对庄子的利用是明显而浅薄的,就一句话:“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这句话在影片的各种宣传片和海报中频频出现,但实际上影片的所谓“世界观”和故事情节跟北冥、鲲和鹏都没啥关系,只是主角被生硬地配了个名字叫“鲲”。
同样的文化符号简单拼凑还包括《山海经》中的生物、客家土楼的建筑等等。
这些元素堆叠起来,让人以为《大鱼海棠》想要讲一个中国的关于生命和轮回的故事,结果它只是一个互联网的神怪和中二的爱情故事。
当然新海诚的故事也大抵如此,而且在新海诚努力产出的影响下,很多人也非常喜闻乐见这种故事。
对于这样的故事而言,还需要什么“世界观”呢?
这就是什么世界都能观,它是神魔两界,还是阴阳两界,还是古今穿越,能扯多大扯多大,反正为爱而生为爱而死就对了。
庄子还是山海经,借来装个门面就扔了。
《海兽之子》跟庄子的联系,是内涵层面的。
作品本身没有任何提到庄子的地方,一些民俗的东西也是太平洋上的,而不是中国大陆的。
当然也没什么证据表明漫画原作者和动画制作团队参考过庄子。
在《海兽之子》的高潮部分,主角中学生琉花在“海兽之子”两兄弟空和海的引导下,见证了海洋深处的神秘仪式。
在仪式中,大海和宇宙(对应两兄弟海和空)合而为一,大海孕育星辰,星辰化为众生,万物都在一个生生不息的轮回中融为一体。
这大概就是“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
”(《齐物论》)
大海孕育星辰,星辰化为众生而琉花在这个过程,感受到自己也是这个宇宙大轮回的一份子,她参与这个轮回,这个轮回也通过她显现,她就获得了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还是《齐物论》)的境界。
经历过这些,她就发现,以前自己那些生活的难题和不如意,算个屁呀。
海里漂来五个字,全都不是事。
漫画原作者五十岚大介为电影重新上映(从今年情人节延期到了11月)写的寄语里说:“《海兽之子》的世界观对于中国的各位来说一定也有共通的部分。
”有网友说:
我确实直呼内行。
使徒与启示少男少女的相遇,孤独的青春,问题家庭,痛并成长着……都是经典的日系青春动漫主题。
《海兽之子》故事的开头,是琉花和同学之间的小摩擦,青春疼痛的解决、主角的成长,是在经历上述奇幻的、充满哲学意味的冒险之后,才得以完成。
类似的还有一个经典,《新世纪福音战士》。
不过《新世纪福音战士》是以“掉书袋”方式组合了复杂的宗教、哲学的文化符号,并且极度渲染阴暗恐怖的末世气氛和心理的压抑感,很有90年代中后期日本典型的“世纪末颓废”内味,也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峰。
《海兽之子》没有那么阴森沉重,还是营造了一个日常感的世界和清新的大自然。
动画和现实的江之岛堤岸日暮(两个相反的方向)中学生琉花跟同学的冲突,跟父母的隔阂,是你我都可能经历过的;碇真嗣的内心世界,则是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纯粹化和极端化(中二化)的,从观众的立场来说,也能够理解,但不太会有切身体验。
如果说琉花在大海的仪式里获得一种三观的启示,那么引领琉花来见证启示的兄弟俩就是使徒了。
这俩使徒当然比《新世纪福音战士》的使徒温和可爱多了。
大海里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是一种精神境界的升华;但《新世纪福音战士》的“人类补完”,就是全人类的彻底消灭,所有人都还原并且融合成两个终极实体:物质和心灵,或者只有一个终极实体:心灵。
可见,《新世纪福音战士》的世界观真的是,硬核又极端。
《海兽之子》里也有这种略带惊悚感的画面技术与自然2004年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第二部《INNOCENCE》被多少人奉为神作,豆瓣高分9.1。
华丽的3D电脑背景和2D人物结合,在技术层面无疑有着里程碑意义。
当然受技术所限,今天看起来《INNOCENCE》的电脑效果依然惊艳却也略显生硬和粗糙,考虑到作品所呈现的神秘诡异的赛博朋克世界,也可以说是糙得有味道吧。
现在的技术水平日臻完善,成就了诸如新海诚作品里的照片般的唯美画面。
《海兽之子》在技术上同样卓越,既有水彩画似的风格和贴近原作漫画的笔触,又有自然逼真的光影,影片后半一些宏大抽象的场面,比原作漫画更为精美且富有冲击力。
我感兴趣的是,《INNOCENCE》和《海兽之子》,在“世界观”的层面,其实是对立的两极。
跟《新世纪福音战士》类似,《INNOCENCE》也因其繁多的符号和复杂的内涵备受追捧。
《INNOCENCE》开头字幕的部分,从一个受精卵分裂开始,随即变成了电子化的神经和器官,最后组合成了一个少女型机器人;此外,《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Shell)的世界里还有人体的机械化改造,以及脑机互联(影响了《黑客帝国》)等等。
所有这些都在构造一个彻底技术化的,而且是人本身彻底技术化的世界:经过机械化改造的身体完全失去了自然属性,支配身体的灵魂也完全数据化,意识可以经由网络上传下载。
在彻底技术化的世界,要如何理解人,特别是理解人的意识/灵魂(Ghost),是故事里的人物一直面对的难题。
与彻底技术化的世界相对,《海兽之子》呈现的是知识无法穷尽、技术无法征服的大自然。
故事里青年学者安格拉说人类对宇宙和自身的认知都非常有限,而且或许理解宇宙并不需要穷尽所有知识,最后他放弃并且阻止了对“海兽之子”兄弟的研究和追捕。
对技术化图景的想象和批判,是20世纪以来重要的哲学主题和舆论话题,对于今天的都市小资产阶级而言,多多少少可以算是常识。
顺着“技术批判论”这条线,很容易走向极端的动保、环保,正如当今传媒中频频出现的各路牛鬼蛇神。
而《海兽之子》并不极端。
在大海的仪式之后,镰仓还是那个日常的镰仓,人们依然捕鱼、工作、生活。
知识无法穷尽、技术无法征服的大自然,只是一个参照、一个告诫,不是对生活的另一种压迫和扭曲。
另外,如果说彻底的技术化会让人的存在本身无处安放,那么与之相反的庄子式的世界,那个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的人的存在,其实也同样是无处安放的。
技术的虚无主义和自然的虚无主义,都是虚无主义。
大海的仪式只是让琉花以新的视角来理解自己的生活。
而如果一个人始终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那结果只能是他完全剥离了自己的生活。
无论怎样,对于既没有生活在彻底技术化的世界,也没有生活在神秘大自然中的人们,生活的问题还是摆在眼前,生而为人还需要继续思考和回应。
番外:打雷要下雨雷欧
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博主坚信这片子晦涩得很有深度,评价低全是读者问题。
跟他议论一番之后我反而发现这片子的问题了。
虽然用系统论来分析是杀鸡用牛刀。
但还是借用一下。
今天我们认识这个世界都是需要区分层级的。
有些问题在宏观层面,有些在中观层面,有些在微观层面。
以《海兽之子》为例,宇宙运行是宏观层面,家庭关系和社会运行是中观层面,有性繁殖是微观层面。
结果这片子把这三者搅合在一起了,用人类这个中观层面统摄了一切,我就是宇宙,宇宙的起源奥秘就在摇篮曲里,一切思想(关于宇宙起源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回忆来获得。
既否定了宏观的存在,又否定了微观的存在,最后当然也否定了人的存在。
(最后这句得看诸位本身持有何种信念——人是什么?
)从科学角度来看,我们今天知道的一切都是在神经机能上获得经验,这片子传递给我们的信息绝对不足以我们在微观上还原生物生殖规律,也不能在宏观上还原宇宙诞生规律。
你说它晦涩吗?
不,它是讲不清。
也别说什么复杂不说人话了,它不是只给结论不论证,它连观测都不允许。
你想一个单线程单样本的故事,你怎么总结这个系统的规律啊。
……拜托不要过来点个没用就跑行不,我倒想听听你关于系统论的看法呢。
哈哈哈,这“真香”现场也是没谁了。
海兽之子看下来,就像看了一场蓝色的视觉盛宴。
把人与自然与宇宙的关系,这么宏大意象的主题,放到了一部动漫里面,让人非常震撼!
表达这点上采用了比较意识流的手法叙述,剧情故事较弱,但是强烈的壮阔了画面的精美绚丽。
画面探讨了大海和宇宙之间,人是显得多么渺小,可也息息相关,生命物种之间都存在食物链,大家共同生存和繁衍。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到最后都没有看懂,但这个不重要。
当你身在这蔚蓝的绚丽之中,你感受到的可能就是最真实的作者想表达的一种内心对世界,对任何未知领域的无限渴望和追逐。
这个夏天的暑假对于琉花来说,真的很长很充实。
与空和海神秘的相遇,奇妙的海底漫游,也让她经历了相遇和分离,窥探到了生命万物的意义,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旅程。
琉花的配音演员是芦田菜奈,萌萌的,特别可爱。
这部剧整体的画风对景物和街道都非常美,有几幕琉花的镜头很像穿越时空的少女。
但是到了人物的脸部特写时,特别是眼睛和睫毛部分又很像出自另外一位动画师之手,非常漫画感,这个挺有记忆点的~一定答应我要看到最后结束,因为你可以听到八爷的歌,而且歌结束后还会有一点小彩蛋~最后再夸一下海兽之子的画风,喜欢海洋和蓝色的人,一定不能错过!
故事在叙事上其实有一个挺好的开头。
被孤立的琉花,遇见了独特的男孩。
琉花之所以躲在教室里,其实期待被发现。
海找到琉花,并阐述主题,之所以发光是因为希望被发现。
后面也知道海和空是特殊的孩子,是宇宙的卵子,生命短暂。
他们拉着琉花进去他们的世界,也像是溺水之人的挣扎,希望发出的光芒能让人注意到。
这种希望脱离孤独的心,我认为才是这个故事一开始想要去传述的。
但是不知道是导演原因还是原作就是这样,讲着讲着就跑题了。
放着好好的对于孤独的思辨不谈,花了大量的笔墨来营造视觉奇观和讲述作者晦涩难懂的宇宙生命哲学。
感觉就像是作文写着写着到一半,突然就跑题一样。
让人觉得难受。
到了故事中间阶段支撑我看完片子的,已经跟剧情叙事无关,也跟哲学思考无关,纯纯是因为享受视觉盛宴,还有来都来了看完吧,毕竟是八爷的主题曲的信念。
“星辰万千,海为胞宫。
宇宙是一个生命体,有大海的星球便是子宫,陨石是精子,受精是庆典。
" 在有海的星球里,每当有陨石滑落进大海便象征着庆典的开始,庆典是一场海的狂欢,是一个受孕过程,每一次庆典代表着生命新的轮回。
大海为卵细胞,陨石为精子,两者受孕需要经过一定路程和养分,而这养分就是在海里长大的“空”和“海”,而空和海的职责在于将精子与卵细胞激活,并把精子也就是陨石带到庆典中央,与象征着卵子的大海,象征大海的鲸鱼结合,并成为其养分,这样就算一次生命的轮回完成。
每一次庆典都会邀请嘉宾进行旁观,而这一次邀请的嘉宾就是琉花。
“每个人都有一片宇宙,海洋孕育着所有生灵,海亦是宇宙的子宫”如果台词设计代表导演和编剧心声,角色的每一句台词都试图传达某种意境的话,那么电影的节奏应努力将观众带入一种梗宽广的视野,成为宇宙真理的信徒。
实际上,五十岚大介的唯美笔触的确在大荧幕被完美演绎,让人看得目不转睛。
但在精致作画衬托下,每到输出剧情和世界观干货的片段、角色闪烁其词、让人在一次一次守望要素能被贯通起来的期待过程中丧失信心。
每当有角色一脸凝望夜空或大海,就开始像渚薰上身一样吐露一些意义不明的台词。
似乎直到最后,电影才开始焦急地用二次元神学的手法讲明白宇宙和海的关系,女主化身宇宙(你中有我,我中有宇宙)的片段,无奈过于玄幻,相信大部分观众是解读不能的。
如果说结尾片段有致敬《EVA》的成分,那很残念、在世界观铸造上《海兽之子》远没《EVA》来得直白。
(日推上也有些影迷看完后联想到了《EVA》和《小圆》,借鉴本身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但是配套设定实在没跟上)
STUDIO4℃的画面表现,每一帧其实都可以蕴藏更多细节以便后面回味“人类对于宇宙真理的理解,就如同大海上航行的风帆捕捉到的风这么渺小。
”我们都在等着电影怎么把“宏观真理”(宇宙&海)和“主观感受”(女主的暑假)连接起来。
于是电影在含糊其辞之余,又时不时回到女主的暑假生活上去。
如果真的有那么多深刻的内容要表达,台词难免“抽象”或许可以忍受,让“海尔兄弟”拖着女主到处探寻海洋祭典的奥秘,探索完了也不输出结论,偶尔还穿插下亲子桥段(真的是嫌篇幅太长了吧),似乎打算用这些晨剧标配的散装青春戏码唤起20代和30代观众的共鸣(五十岚大介的故事多面向社会成年用户,而生吞陨石这种故事很显然不适合作为小朋友的床前读物),无疑显得又荒谬又鲁莽。
通篇在华丽的外表下,为观众传递越来越多的“不解”,简直可以拿近几年日本动画电影迷惑大赏了。
琉花在形容“深海之主”时,用的话是“这个人”,此处呼应的是故事起点的某个东南亚谚语生怕是只有我一个人没看懂,一刷后特地去翻了油管上官方做的一部“伪纪录片”(实为电影的拍摄花絮和一些海洋背景知识),煞有介事地说明了海底世界别有洞天,以及人类认知的不足,作为故事的出发点不难理解。
然后浅读了下原作,坦白说鉴于五十岚大介的画风、即便有想象还是很难在接触过电影以后正视原作。
但是漫画中对于人物细节的刻画对于梳理角色行为动机和存在感有很有帮助,另外漫画对话中写上那些台词能给读者脑子中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很显然和把同样的台词打到电影荧幕上让CV说出来的感觉截然不同。
原作中有很多关于女主的日常描写,包括最后母亲和自己的连接都隐晦点出这是部票房野心极强并且有精确定位的商业电影,久石让、米津玄师、外加苍井优和稻垣吾郎等名卡的配音,奢华的商业化包装,说他对标的是新海诚系的作品也没什么问题。
也就说,电影并不是为了走艺术流故意选择了模糊的记述手段,无疑在市场操作和制作技法方面都成熟、一流。
其商业化最不足的地方就是硬搬原作剧情和台词设计,通俗化打磨上完全忽视了电影和漫画之间、视觉情报给人的期待预设和思考力的差异点。
其实商业化遵从原作还是通俗处理这个话题,在我其他的影评中也有被提到。
在当下新生原创IP依然快速代谢的电影行业,这仍然是个分庭抗礼的难题。
就好像大多IP实写电影都很让人沮丧,老IP真人版却还是层出不穷。
因为电影的商业化道路上,权利持有者的视点往往非常极端,有像好莱坞顶尖制作看齐,觉得自家“宝贝”拍出来的电影可以达到漫威效果的。
也有像S4C(STUDIO4°C)这样反其道而行之的匠人团队。
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固然很糟糕,但过于还原、追求“纸面”的叙述留白也并非是好事。
毕竟载体不同,客群也不同。
至少这次“还原”在《海兽之子》的叙事上没起到特别正向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反面教材。
为宣传影片,特地和当地「新江ノ島水族館」联动的路演从一刷的裸感体验上而言,不会比《大鱼海棠》好太多,至少后者还有个足够通俗的世界观。
3星画面,3星剧情,1星商业化,叙事负4星。
(P.S.配安格拉德的森崎温是《头号玩家》主角团里变高达那位,有兴趣可以留意下)
一开始勉强还知道画面上在干什么。
女孩从小就受到海洋生物的喜爱。
妈妈是传奇饲养员,爸爸是海洋馆某个科室的主任。
两个小男孩小时候在海里生活,被人类发现的时候和海牛在一起。
不知道为什么不能适应陆地的环境,也不知道为什么身体在快速衰弱。
小女孩家里母系代代相传有个催眠曲好像也有故事。
后面女孩被鲸鱼吞进去开始,就不知道画面上在干什么了。
生命的诞生和陨落?
天地海洋间的循环?
“明知明天会消失,却还是要发光。
”“如果为了海需要用到那个陨石,你就把肚子剖开拿给他吧。
”“六九八点四五赫兹,星星死亡的声音,整个海都在发烧。
”“如果真的为了那两个孩子好,那么就应该让他们远离那些自以为是的人,那是自以为人类是高等生物的人。
”“好厉害,这么深邃的、黑暗的海底,竟然有生命;一切都是水孕育的生命。
”“世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由相似的物质构成的,那么这就不是相似,而是相同。
”“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一直是生命的轨迹。
”“抱着鲸的女神也好,穿越时空的少年也好,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整部电影有思考一些东西,也表达了人与自然的万物是一体的,人来自于宇宙,宇宙中有很多未解的东西,我们的生命本来就是一个未解之谜,那些妄图操纵自然的人必然是会失败的,海洋是万物的母亲,海洋孕育了从宇宙来的一切生命,人类最终应该归于海洋,只是节奏未免有点太慢,而且有很多内容,到最后也没有解释清楚,不知导演是怎样思考的,不过电影中唯美的画面,颇具哲学思辩的内涵,还是值得让人一看的。
电影的画面是真的非常的唯美,每一帧,每一张图都经过了精细的打磨,整部电影看下来,可以说是欣赏海海与宇宙的一个视觉的盛宴,虽然剧情略显拖沓,但是完美的画面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点。
故事从女主暑假的时候开始,我们女主本来是排球社的社员,在暑假第一天练习排球的时候被人家故意绊倒了,然后她反击撞了人家鼻子,结果老师却让她给被撞的鼻子的人道歉,明明是人家先绊倒她的,为什么要让女主去道歉呢,我们女主自然不会答应,这给谁,谁也不会答应的,女主又想起了小时候,在父亲母亲工作的水族馆看到的壮丽场面,然后跑到水族馆去了,结果在水族馆遇到了一位被儒艮养大的少年——海,经过父亲的介绍,女主知道了这是大海之子,海还有个哥哥叫空,空在接受完检查之后也与女主见了面,一颗陨石的坠落,引起了很多人的在意,这颗陨石到底带来了什么,在海和空的带领下,女主踏上的一段神奇的旅途,他将前往所有人都在期待的、鲸群们用歌声传递信息来通知海洋生物参加的所谓的生命的祭典。
反正整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叙事非常拉垮,而且故事中有太多的谜团没有解开,为什么女主的父亲跟母亲不和,这个到后面没有说,为什么女主的母亲整日酗酒,这个到后面也没有说,为什么有人说女主的母亲是传奇训练师,但是女主的母亲现在在休假,这个也没有说,女主的父亲和母亲之间到底有什么矛盾,也没有说。
这还不算,本来有一群军方打算利用两个海之少年参加祭典的时候,趁机夺取海之祭典的什么东西,但是军方后来怎么样了也没说,就给了一个画面,军方的阴谋到底是什么,后面提都不提。
两个海之少年,其中一个把一个陨石的碎片喂到了女主的肚子里面去,然后那个海之少年就消失在了海里面,怎么消失的,为什么消失的,作者没说,然后再到后面,祭典开始了,莫名其妙的,剩下的那个少年,也就是女主喜欢的,想要保护的那个少年,从女主的胃中把那个陨石的碎片抠出来了,然后那个少年想要把碎片自己吞下去,女主拼命的拦着不让他吞, 然后碎片飞走了,两个人去抢碎片,抢到碎片之后,女主又让他把碎片吞下去了,那女主你之前阻止他是为了什么,作者没说。
再到后面,更莫名其妙的,两个人欣赏的一组很唯美的画面之后,然后又从宇宙中又落到了海底,然后女主想保护的那个少年就那样当着他的面,化为气泡又消失了,女主后来抓了一片,然后被冲上岸的时候还把那一片吞下去了,她这么做的意义,难道是为了让那个少年的一部分永远存在在自己体内吗,还有那两个少年到底为什么而来,后来又为什么消失,他们带女主看那个祭典到底有什么意义,作者都没说,军方到底想得到什么,科学家研究了两个少年又有什么结果,作者还是没说。
最后的主题上升到了宇宙生命,就是我们的生命和自然界的万物和宇宙都是一体的,这个是这个电影它的一个中心的思想,但是这个思想就很难让人产生共情,而且跟前面的那些铺陈吧似乎也没什么关系,就是你没有前面那些铺陈,你也可以讲出这些东西,虽然生命以及宇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如果能讲述地更好一点,岂不更美吗,也会让人觉得更感同身受的。
以下附上,本人看此电影时,拍下的一些唯美画面:https://m.weibo.cn/7488159225/4573505297319304 。
https://m.weibo.cn/7488159225/4573505763411146 。
https://m.weibo.cn/7488159225/4573507587146753 。
https://m.weibo.cn/7488159225/4573510254724155 。
https://m.weibo.cn/7488159225/4573716979653681 。
https://m.weibo.cn/7488159225/4573717256999016 。
https://m.weibo.cn/7488159225/4573718263110356 。
https://m.weibo.cn/7488159225/4573718976929713 。
https://m.weibo.cn/7488159225/4574085151202752 。
https://m.weibo.cn/7488159225/4574085294593770 。
https://m.weibo.cn/7488159225/4574085919017557 。
https://m.weibo.cn/7488159225/4574087052271452 。
完。
海和空,都有着一颗赤子之心。
这部电影最吸引我的是它浓烈炽热而又干净剔透的画风和色彩。
大海真的好美丽呀,这部动画中的每一帧都漂亮的能拿来当壁纸,甚至拿来做海报,都不为过。
影片中我们跟着琉花,看到了自然的梦幻和神秘。
无论是天空、陆地还是大海,都和生命紧紧相连,有着美丽的因缘。
除了画风优美外剧情跳跃毫无逻辑可言。暴力插入一堆乱七八糟的角色,强行从海洋上升到宇宙,看完就该问候导演。年度烂片,华丽大便~
不知所云,鲸鱼的梗也太老了吧,我以为我在看《海豚湾恋人》
おすすめではない!理由:没有什么高潮,很多交代不详,就靠几帧画面震撼下但完全没被感动到。以上(-_-)
声音伴随着剧情进入高潮,却给人一种生命的躁动之感,格外清晰。
美术镜头确实无敌,但剧情确实有点尬。也许是我没那么多幻想和中二吧。看完就只记得发光是为了被发现。然后家庭矛盾也有些莫名,老爸是怎么就不接受母女了?她妈到底怎么了?真蛋疼
故弄玄虚...画风就算好,我想饱眼福刷刷截图不就得了
莫名其妙、不知所云,果然我最好不去碰文艺的影视文学作品,受不了那股馊劲。和孩子一起在鸿禧影院看的,他们评价倒还可以,反正也看不懂。画风倒是挺清新的。
画面恢弘,做了功课也知道是在说生命起源,就我不太喜欢这个路子。
各种做作高冷司马脸,各种空洞华丽论金卖的符号,两个智障青年老是莫名其妙的把一个普通少女往水里拖,还那个巨眼肥唇又没有颜色的画风真的丑,恨不得从第一秒就开始升华,天空大海宇宙,结果都他妈是随便看看纪录片都能看到的东西,滚吧
探索生命起源的意识流片,不明觉厉,富有冲击力的视觉盛宴。“宇宙是一个生命体,有海洋的星球是子宫,陨石是精子,授精的祭典,由见证了祭典的生命变成歌声,流传下去。”因为想被找到,才会发光,然后开启祭典,创造出新的世界,生命的诞生,就是宇宙的诞生。
我的婆婆有多省呢?就是她不喜欢花钱到,送我的东西都是旧品二手的程度。比如婚前送我的项链,是多年前泰国旅游买的,送我的钻戒,是二十年前自己买来戴厌的,送我的LV包,是别人送给她她从没用过的,给我们200块酒店餐券,知道点一个菜都不够,就狂给我洗脑说菜不好吃,只有包子好吃的……哈哈哈哈,更别提什么月子中心那种出去花钱了,所以这次送了我一颗几十万的钻戒,她心里不知有多膈应
印象深刻的与海密不可分的故事有《蓝宝石之谜》《悬崖上的金鱼姬》《宣告黎明的露之歌》《给桃子的信》《钓球》《自风平浪静/多彩世界的明天》,这个故事的海又与以上都不相同,随剧情展开,海明显有一次大变化,从舒适的日常的浅海过渡到幽暗古老不可名状的深渊,整个故事也是穿插琉花心境变换色调,一半明媚一半晦暗。海与空这对流星般倏然出现又匆匆离开的海之子,让人想到有着遥远记忆的爱玛侬;后半段琉花在鲸鱼腹中所见幻境,又颇有点EVA黑月受胎的惊悚迷幻感。结尾曲不错。好喜欢几人在岛上吃龙虾、沙滩睡觉的那个短暂的闲适夜晚。也许这是另一个完成度不算高的克苏鲁,又或者这只是一个孩子漫长夏日的梦吧。
非常想打两星,但是画面很美好
制作真的是精良,但故事是不是太放飞自我了……
如果说《企鹅公路》是小男生夏天日记版《索拉里斯》的话,这部就是小女生夏天日记版《生命之树》了。制作水准极佳,瑰丽宏大的想象,不断上升、呼之欲出。问题是“递话时刻”过多,这些话还是各种“大词”,最终停留在“欲出感”而没有真正“跳出来”。但仍旧是年度最佳动画之一。/影院二刷,还是能被这份盛大感撼住,绝大多数的意象都处理得太好。“宇宙里看不到的暗物质,周边细小的记忆碎片游荡,人与宇宙是相同、相通的。”这些词句初看过大,但不苛求的话对本片而言还是很贴合的。本片提供给观众的看待世界的方法,其实也已经超过了我们观看它本身的意义。
画风是真不错,然后就没有了。
后悔观影之前看了豆瓣影评,带着满分的期待去的,看完后好失望。深海和天人合一都是极好的题材,但讲成海尔兄弟来给大家科普宇宙生命大道理+女主第一人称青春疼痛文学就是监督的锅了。当然视觉和久石让大佬的bgm好得没话说,对大海的表现各种鸟肌,有3D IMAX绝对要看。最后高潮部分用力过度有炫技嫌疑。
guess what. the past is gone.
大母神。子宫,孕育等。这个故事一半喜欢。一半不喜欢。因为以前喜欢村田莲尔的画风对人物设计没有什么抵触。只是看这部以前看了开头,没时间放下。和朋友一起用大屏幕看,才发现自己以前觉得没有巨大事物恐惧是因为懒都用小屏看没感觉,这部后面的鲸鱼和星球真的是巨大事物恐惧发作,瘆得慌。很早以前看过一篇古早网文,作者写了两个主角其中一个非人,在海里行走生活以及有音乐的环节,文和这部里的一些自然平衡基调重合,更喜欢网文那部的内核。配乐和背景。香蕉鱼开创了金发美少年的先河,但是毒舌的就……当故事看吧。
不好评价,这绝对是目前我看过最精细的作画,听说是用了什么新技术,但是这也不过是经费带来的,这是只要有钱就会达到,随之而来的意识流并没有让影片得到提升,反而是不明所以的意识流和一直解释的话语带来的视听方面的双重强暴,既然技术已经让画面的精细度足够的高了,为什么不选择去相信画面的说服力,而一直选择中二的解释,实在是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