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小女孩
Little Girl Blue
导演:莫娜·阿查切
主演:玛丽昂·歌迪亚,莫娜·阿查切,玛丽·布奈尔,玛丽·克里斯汀·亚当,皮埃尔·奥瑟达,雅克·布代,狄迪尔·弗拉蒙,布里吉特·希,亚历克斯·布伦德穆尔,杰里米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语言:法语年份:2023
简介:本片是以《刺猬的优雅》(2009)为人所知的法国影人莫娜·阿查切编剧执导的新作。在母亲突然离世后,莫娜· 阿查切发现了母亲留下的成千上万张照片、信件和录音,而这些秘密成为了她追溯、寻找与靠近母亲——这个谜团——的线索。通过电影的化身力量,阿查切邀请玛丽昂·歌迪亚饰演自己的母亲,让母亲重生,在这个过程中,她追溯母亲..详细 >
2024北影节看的片补标。流动的记忆被信件书籍定格,最后在被表演冠以流动。散落的纸张和粘贴好的墙壁展开了女性波澜壮阔的一生。鲜活的女性、细腻的女性、强大的女性。这部片最大的感悟也许就是我真的在想如果去研究母辈的人生并转述出来,一定会比男人与马的史诗更加壮阔精彩,以一己之力保护他人对抗世界的力量已经足够伟大。
让人看得不知道说什么好,第一反应是little girl blue indeed。第二反应是学了多年英文和法语之后,我就和法国导演拍的英国电影里的英印混血女角色一样,只能说自己不理解美国人(?)。第三反应,为什么玛丽昂歌迪亚的片老有种圣经大电影的味道,看到最后总让我犯困?
花里胡哨的人物传记片。一家人三代女人饱受男性侵害。
什么破玩意还有人吹
北影节第一部就是惊喜,后劲很足,在看年少日记的时候这部电影的画面和当时的感受在我脑子里阴魂不散很明显,这部影片非常私人。导演不断尝试去拼凑母亲的形象,痛苦细细密密地渗透在意识流片段里。电影拍摄的形式很新颖,回忆,录音,想象与现实纵横交错,姥姥,母亲与女儿的身影一点点交叠,让我想起《玉珍》里的一句歌词——直到她的苦衷变成了我的,她的仁慈也变成我的了。
2024.12.19 Santa monica
睡着了😅对不起我真的欣赏不了😅90%的内容都是独角戏➕独白,靠独白和少量照片录像推动情节(这片真的有情节吗?
穿过落叶残败的巴黎街道,赶到电影院的时候,Marion与Mona正在门口闲聊。Marion不施粉黛,踩着与剧中同样的Dr Martens靴,背着同样款式的背包,从舞台上,不留神间,忽然就溜进了荧幕里。她放下背包,脱掉靴子,出借身体,穿上Carole的灵魂…la recherche de la liberte, le suicide, les regrets, les petites tendresses…un cri de douleur jamais entendu jusqu’à ce film…终于辩不清现实与非现实…难以被界定的一部电影,有创意很特别,值得再看一遍。多给一星。
讲述的手法跟《晒后假日》有点像,痛苦的表达更加仔细了一些,但似乎也与母女关系?我不确定这种说法对错与否。但从整体上,更有法国电影的感觉(废话,这本来就是一部法国影片)。关于影片中的时间和空间叙事,想起今读哲学史黑格尔的一段话:比如,空间中的一个点就其本身而言毫无意义,它从自身出发观察空间中的其他点时,它与这些点并没有什么区别。唯一央定它在空间中处于那个点上的东西就是它的处境,也就是它与其他点的关系。它与其他点的 “不同之处”也仅仅由此决定。因此,它的意义就是“他在”。空间和时间中的所有物体和力量莫不如此。
唔,不知道怎么评价。视觉效果非常好,可是我中间一度觉得看不完。有关母女三代一代一代延续的痛苦。日记,照片,视频,音乐,纪录和电影所有元素剪接穿插的表现形式是会让人有记忆点的。可又因为近期似乎看了好几部类似纪录片电影,有些审美疲劳。
《忧郁小女孩》可以算是伪纪录片,很有意思的呈现方式。母亲去世后,女孩发现了成千上万张照片、信件和录音,她找来了一位女演员扮演她的母亲,用影像揭开还原她的母亲,让母亲“复活”,重现她的旅程。人去楼空,一对“母女”依偎在海边……
形式很新颖,用人物角色扮演的方式补足纪录片不能呈现逝去之人音容笑貌的缺陷;主题现代,深入挖掘了三代女性所遭受的个体苦难并做了多角度的归因;结尾的“母”女相依也很感人。但大量的符号元素意象又过于抽象,增加理解难度;对主要叙事的母亲角色的苦难一生归因有些虎头蛇尾,决定自杀不应当也不可能仅仅因为人生前二十年埋下的童年伤痕,后三十三年的所谓平静生活是否涌动着暗潮这么重要的命题却一笔带过了……
2025.03.08 中国电影资料馆 小西天1号厅
三星半,fine,海量素材,演技是很好,但是大妹子,这是电影么,们文艺逼不许这样了,suicide and writing
很有新意的尝试,通过女演员的角色代入还原母亲们的故事。但感觉理解上有一定门槛,话很密,镜头切换很密,看得很慌乱,我是那个门槛之下的人🥹
通过旧有的材料来对母亲生前的经历进行重新演绎,某种程度上是会对创作者也就会使女儿自己能够感同身受,至于观众的选择,见仁见智,但对我而言,这种演绎似乎比形式本身还要显得更为苍白。
意义是对个体而言的,一个普通人的一生也可能成为某人的全部意义,以另一种方式笼罩童年,是宿命 和不可避免的启蒙即便如此依然免不了称之为白人吃饱了撑的拍出来的电影
用扮演的方式找回
为了欣赏马良的表演而来,大胆且新奇的尝试,精彩的情绪转换和角色品鉴,私心有点希望拿凯撒影后了。对于导演为什么不选择亲自上阵也是带有一点疑问的,但不得不说选择马良让电影更有趣了,你可以在一部纪录片中欣赏伟大演员的表演,这是多么美好的体验
信息量很大,真实与演绎穿插,很考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