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宰贡献了不亚于黄政民的表演。
这也再次说明了对演员来说碰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是多么重要。
他饰演的雷当发现被埋伏后第一反应不是“危险”,而是“好麻烦啊还要收拾这些杂鱼”那种不屑与不耐烦的表情非常精彩。
除去疯癫和屠戮为乐的绝对邪恶感外,李政宰身上还有股清高的少爷派头。
他并不在乎大哥的死,但在乎帮派的脸面。
当泰国佬问他你为什么要杀仁南时,雷的回答是“已经忘记了。
”他当然不可能真的忘了,只是老子想杀就杀喽,关你屁事?
为什么要向你解释?
这种任性黑帮少爷做派在不杀人时很明显,可惜这种时候比较少。
另外这种过于随性的态度也间接说明了为什么他哥武力值明显不如他但却是帮派老大。
总之雷这个角色很吸引人,可惜的是这部剧情很一般支撑不起他的魅力。
部分影片名翻译为“恶魔对决”是不够精准的,主角仁南算不上恶魔,而是类似碟中谍模式里那种一心归隐无果的高级打工人而已。
但“恶魔对决”想往双雄对决的戏码上引想法是很好的,毕竟看李黄二人持刀在楼道里单挑血拼的场景确实很热血啊,颇有点皇城PK狭路相逢的快感。
退役特工、变态杀手、黑帮毒贩,再加上一个独闯龙潭营救女儿的主线,这基本是一种类型片的套路,全球的动作大牌基本都拍过演过,要想出彩,确实很有难度。
本片在剧情上用心了,明显增大了营救和复仇难度,高潮阶段,男主要营救女儿,不但要挑战泰国贩毒贩人黑帮,还要面对从日本一路追杀而来的变态屠夫的复仇。
在剧情上,努力克服传统的孤胆英雄必须一路横扫、必须枪枪爆头、黑帮小厮镜头前一律活不过三秒的脑残定律,不但要有暴力血腥,还要有人物故事饱满,这一点基本是达标的。
唯一遗憾的是随着男主来到泰国,复仇营救有些草率了,剧情就开始垮了,剧情开始向无脑硬怼的脑残定律靠拢。
怎么血腥激烈怎么来,能用拳脚绝不用刀枪,这和男主的人设其实有点矛盾。
男主的人设最初是国家情报机构的秘密特工,青瓦台换了主人后被迫退出,跑路去日本当了职业杀手。
这种专业人士,最讲究专业素养,最反感简单粗暴,不到万不得已,绝不硬怼。
在面对毒枭和变态屠夫时,应该有更加干净利落的方式。
最后虽然也必须死,但是完全可以死的不那么惨烈。
至少变态屠夫没解决,谁都不可能安心躲在小旅馆里办理偷渡事宜。
另外,那个一面之缘的韩国小人妖不仗义怎么办?
还有变态屠夫的人设,见过杀猪杀牛的都知道,有经验的屠夫嘴叼一把普通的解腕尖刀,看准位置,手腕一抖,根本没有大动作,刀尖就稳稳刺中心脏,跟热刀切黄油一样,山一样的猪牛轰然倒下。
最后阶段,如果给了屠夫出刀的机会,男主是没有同归于尽的机会的。
影片拍得确实卖力,后半段确实又让观众陷入了无脑杀戮的麻木和疲劳之中。
特意给 从邪恶中拯救我 选了这张有点西部片风格的海报。
但电影实在搞笑,至多找到 飓风营救 的文本,再往上就牵强了。
飓风营救 很好,但好的是里面的父女关系线。
而 从邪恶中拯救我 就剩打打打了。
父女基本没关系,因为女儿是道具。
多说一句,这片是今年上,特意改了台词孩子是八岁,因为小演员的确12年的。
但你给我找个三年级的女娃娃还能抱着跑,不闪断你的老腰!
加上电影里的iPhone7,推测是四年前拍的片子。
那是唐探1和战狼1刚刚上映,战狼2正在拍摄的年代,飓风营救3也已经上映,口碑扑街。
不清楚导演有没有看完飓风营救123,也不知道后来有没有看战狼2,但电影里真的都是这三部电影的影子。
飓风营救和战狼都用了虚拟背景。
无论是东欧还是某国,明眼人都知道认真你就输了。
故事放哪里都成立,包括外太空。
有污点的游侠拯救小镇的故事是放哪都成立,但故事里的人得有点背景吧。
战狼2和红海行动相比,人物背景的确更虚,但至少新闻里隐隐约约说过海外可能有这么档事。
飓风营救 也是建立在好莱坞各种洗脑的基础上。
可是你一韩国人,跑曼谷干了这么大一件事,除了你自己,谁信啊。
这就是找样片或者迷信IP的恶果。
没那大屁股,穿啥那么大的裤衩。
这一点中国电影就很务实,尽量把背景往实了靠,虽然也是假的,但至少有一点可信度,不至于放之全宇宙而皆准。
顶多是流浪地球的太阳系,还只是一条副线。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片子,终于拿掉了“琵琶”揭开了“遮面”。
原本抱着不过是一个B级片A制作的期待,但依旧阻止不了压抑气氛下影迷的狂欢。
先前听人说“预感超越不了《新世界》”——当然不可能和《新世界》比。
拿《新世界》说事,只是因为Bromance还在上头。
“演员在戏里重逢”,这是宣传和粉丝行为。
不该把不同维度的电影放在一起比较质量。
我给《从邪恶中拯救我》(以下简称《邪恶》)打7分,6.5给电影,0.5加给黄政民。
电影超越及格分,因为作为一个商业类型片,它足够满足受众的期待。
影片甚至安排了两场电梯戏巩固“电梯战神”的江湖地位,以及两位演员终于在7年后有了肉搏战,李政宰对着全世界宣告“He is mine”。
不知道是不是粉丝滤镜太重,我甚至有点想跳脱B级片来谈这个片子。
因为虽然它的剧情非常俗套,毫无反类型元素。
但是,与其说想看到什么新意,还不如说韩国人的心思本不在突破上,光想着把这类型的片子做到极致了。
《邪恶》的动作场面戏背后,依旧讲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每一个人物都有足够的行为动机。
1、黄政民饰演的金仁男是一个绝对的好角色。
无论谁来演这个角色都会讨喜的。
简单几笔就交代清楚的人物前情,笔法娴熟老练。
同情他,又被他感动——极具说服力。
2、朴正明饰演的uie是影片最大的惊喜。
电影最初做宣传的时候都没有放出朴正明的定妆照。
直到8月初影片在院线上映,才揭开谜底,有了三人“平分秋色”的海报。
然而,就算看过了朴正明的造型,我依然被角色惊艳了。
因为韩国片这类角色太缺,我们都知道友邻是一个男性气质极盛的国家。
让一个男演员出演一个LGBT角色本来就很难了。
而这个角色竟然极具自我认同,又野又温柔,太难得了。
为uie姐打call!
3、李政宰饰演的Ray这个角色,本来是最有可能流于形式的,但还是让人不得不认同——有着成长伤痛的人,足够的刺激才能产生足够的存在。
理由?
不再重要。
人更多的时候,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为什么在这里,为什么要这么做。
“就这样了。
哪那么多为什么。
”Ray说每一个被他杀死的人最后都会问他,有必要做到这样子吗?
你不知道你提出的是疑问句,但在Ray那里,这是一个句号的陈述句。
——这世上最不缺的,大概就是疯子。
人生多荒谬,世界多荒谬。
综上,我基本可以总结《邪恶》是一个特别典型的“演员大过导演,角色大过影片”的电影。
这么定义,是批评这个片子。
我褒奖“人设”,但批评“人设大过电影”。
显而易见的人物行径过于老套,且大过天的人设满足的是观众的既定想象,此般影片便势必走向庸俗。
电影是导演的作品,无论从哪个维度讲,演员都不该大过导演。
可以想见如果不是黄政民和李政宰,这部电影又怎会收获如此多的关注和讨论,从而取代爆米花配冰可乐呢?
影片真的用了非常多的脸部大特写——怼脸拍,一般演员还真不一定撑得住。
恰恰是卓越的人设+优秀的演员,才让这个B级片呈现出了A级质感。
韩国电影似乎很早就开始尝试这样一种商业片做法:他们不再让一个顶流去挑大梁,再找一些配角,而是堂而皇之的用两位顶流去搭配角,这些配角往往还是已经能独当一面的顶配。
我举一些10世代的片单例子。
《夺宝联盟》《1987》不用说了,是一群顶流的群戏;《暗杀》》《观相》《釜山行》《与神同行》也是很典型的顶流搭顶配;还有两位顶流搭顶配的:《王者》《检察官外传》《思悼》《白头山》《南汉山城》等等。
我相信《邪恶》过后,朴正明马上也要跻身了。
这种做法当然因为是韩国庞大的演员群体专业又好用,对应满足了他们的市场需求。
韩国人很爱看电影,就算他们只是因为“星光”,但也不妨碍他们走进电影院。
他们的观影人群基数和我们这样的新兴电影市场不一样。
他们有一个“千万人次”的标准来衡量电影,因为过了千万,就意味着五分之一的韩国人看了这个片子。
这个标准放在我们这儿简直不能想。
洪元灿导演是编剧出身,2015年他的导演处女作《办公室》送去评选了第68届戛纳的金摄影机奖,获得了提名。
但他最为人熟知的肯定是联合罗泓轸署名编剧的《追击者》和《黄海》。
靳锦说过:一个作者一生当中能处理的主题是有限的。
那么,我想,洪元灿导演十几年来,无比热爱并且贯彻着他的“追击”主题。
如果只是一个人追另一个人,那就是粗暴的动作片。
但他让金允石追河正宇的同时,河正宇也追着没死掉的女人(《追击者》);韩国人追杀河正宇,金允石追杀河正宇,河正宇又追自己老婆(《黄海》不好意思,又是他们两);《邪恶》里也是黄政民追女儿,Ray追黄政民。
是追逐,也是救赎,表达了挣扎、本能,以及想要摆脱宿命的渴望。
黄政民饰演的金仁男拯救了女儿,女儿也拯救了仁男,让他重获生活的希望。
Uie救了仁男一次也救了女儿,但仁男也救了她,让她脱离苦海可以开始新的生活。
宥敏也救了Uie。
Uie之所以最后还是决定帮助仁男,是因为有他也是一个父亲的铺垫。
他无法为自己的孩子做点什么,所以当他可以为之的时候,他愿意拼尽全力。
甚至,仁男还拯救了Ray。
如果没有这场疯狂的追击,Ray何以感知活着的意义?
电影片名的英文译名《Deliver Us From Evil》,出自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都有记载的主祷文。
我特地请教了教会的朋友,她告诉我:最早的主祷文是耶稣的门徒当年问耶稣该如何祷告,耶稣就说了主祷文的内容,教导门徒该这样祷告。
“拯救”是个很重的词。
在平凡无奇的日复一日里,我们很少有“拯救”他人的机会以及获得“被拯救”感。
但这个词出现在主祷文里,两千年来被虔诚的门徒反复祷告。
当我们无力摆脱宿命,剩下的,唯有祈祷,祈求神在我们艰难困苦中拯救我们。
影片利用色调区分了国别场景。
最明显是曼谷的昏黄,配合着罪恶和糜烂,黏糊糊湿漉漉。
开片那些场景,有很多采用了单一光源拍摄,强调明暗对比,镜头都只能看到演员的半张脸,另外一半完全看不到,还有镜头是因为拉窗帘直接全屏黑掉的。
有一场调度也给我留下了记忆:宥敏的妈妈,就是仁男的前女友去曼谷警察局报警找孩子,和一个男性无意义的对话后,一个女警把做好的寻人启事拿给她,轻声问她这样行不行。
这时候你以为贴告示可能有用。
下一个动作是妈妈抬头起身,看到什么崩溃了。
观众跟着她,镜头运动,才看到满墙的失踪孩子的寻人启事。
这样让人物先于观众得知结果并带来的绝望感是远比一开始就告知孩子不好找要深刻。
最后来说说我的附加分——黄政民。
其实在我的计划里,我是要做一期专门讲黄政民的演员特辑的。
但仁男让我提前了,我迫不及待想要讲述他。
我惊讶《邪恶》里黄政民的进步。
他今年都50岁了,我竟然还有机会用“进步”来形容他。
仁男不想干了,只想快点干完最后一票找个海岛,静静。
他是颓废的,空洞的,没有欲望的,杀人的时候就能看出来:没话讲,也不看对方。
和Ray不一样,Ray是喜欢对话的,还会欣赏自己的猎物。
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场戏:仁男在杀掉Ray的哥哥以后,窗户形成逆光,他坐在尸体对面,和整幢楼的尸体一起,待了一会儿。
为什么不直接接他离场的镜头呢?
这是告诉观众,虽然仁男杀掉了他们,但仁男和这里死了的人也没什么区别。
眼神是什么时候开始有变化的?
开始出现了光亮?
曾经深爱的女友惨死,仁男依旧木讷,只是用手理了理她的头发,碰了碰她的脸颊。
多年的流亡,日夜走在生死线上的生活,让他早已不知何为死亡何为活着,所以要先用手触碰,才够传导到大脑,控制表情的摆放。
仁男坐在车里第一次看到了女儿的照片。
车窗早已布满了细密的雨滴,但我们看到的依旧是他的忍耐,连沉重的呼吸都只加了一声。
他只是把照片放进了胸前的口袋。
后来他重复了一次把女儿照片从胸口拿出来的动作。
第二次再看到这个动作的时候,不说你肯定也知道这是想表达什么。
没过一会儿,你看着看着,忽然回过神来,意识到黄政民的眼神好像不一样了。
递进的情绪,加快的节奏,变化地非常细微,但都精准地传递给了观众,并且同情共感。
听到女儿还活着,那瞬间瞪大的双眼开始燃烧,他不再是没有灵魂无所畏惧的杀手,他有了软肋,有了想要守护的人。
于是,他开始受伤,会整段整段讲话了,尝试挤出一个微笑;他终于有了眼泪,拥有了大声呼喊一个人名字的能力。
黄政民无可厚非是韩国10世代最受关注的国民演员。
之所以是国民演员,是因为他身上天然带着的强烈的阶级属性,代表着整个群体的最大公约数。
他此前的角色往往有一点“猥琐”的小人物相。
不是有人开玩笑么,说黄政民的电影要是没几个“西八”都无法相信。
爱情片真不用说,真的有点猥琐;大制作的《老手》《哭声》《不当交易》《国际市场》里,他都带着一种底层普通人,盘算着过日子的气质。
就连《阿修罗》里的市长,他演得都不是一个道貌岸然的政客,更像一个油腻的商人。
而到了《邪恶》,他的“猥琐”竟然不见了,阶级属性也消失了。
是什么让他摆脱了多年以来的既定属性?
是角色的效果,还是勤奋的结果?
但我真的看到了他的游刃有余,看到了他用喉结以上的表演就让我看到的山河。
有一个饭圈的朋友形容《邪恶》里黄政民最后的表演:“看黄政民这么多戏,不曾看过他脆弱。
”其实到这里我都有一点难过了。
当你开始为他难过,这本身就已经脱离B级片的感受了吧。
我不喜欢难过,不喜欢软肋。
有了软肋的人,如何无坚不摧?
追逐对应守护,拯救抵御邪恶,铠甲保护软肋。
“你不是一开始就知道会这样吗?
”李政宰对黄政民说。
这部电影我看完了 就一个感觉 爽 能打4星的那种爽 电影就是给人看的 我从我自身真实的感觉评价就完事儿了 我相信中国十几亿人绝大多数都跟我一样吧 不像有些人看个特么动作片 非得整出内涵来 真的是 不理解豆瓣上这些装逼的人 以前我还看着豆瓣评分去看电影 排名前二百的电影几乎全看完了 没太多喜欢看的 后来慢慢发现豆瓣上打分的感觉都是无病呻吟的主 他们能打高分的 都是极其有内涵的电影 那你就别看动作片呗 为啥要看呢 别看了 反正我喜欢看
电影 拯救一词其实蛮有韵味。
谁需要拯救,从故事情节……明线来看,是小女孩急需要拯救,自己小女孩代表的被社会邪恶力量无情挟持交易屠戮的孩子。
暗线来看,先是比较明显的,黄政民这个角色,他在得知自己还有女儿存活的那一刻,才有了活的兴趣,他最后弥留之际,面对女儿的一个眼神,其实是被拯救的。
然后不太明显,有李政宰,也是需要被拯救的角色,他大概率没有得到自我想要的拯救吧;但是换个角度,他执念就是杀死杀害自己哥哥的人,屠夫屠戮仇人,或者,这也就是他的拯救模式吧。
还有朴正民这个角色,妥妥的自我放逐,秉承一思思人性的善良,最终得到拯救。
整不电影来讲,故事没多大新颖的了。
在国外拍摄的尤其是东南亚,大多以孩子失踪人口买卖切入,然后带出背后的黑帮团体,歌颂一波某某光辉某某伟大,间或吐槽大使馆和警方……好像是古天乐演过《杀破狼》?
就是这样的吧。
不过,孩子作为杀手的软肋,我还是更佩服《狗咬狗》。
太阳花很温暖,配汗流浃背,阳光打在脸上,有炙烤的味道……其实,不仅是故事不太新颖,有不少方面让我觉得逻辑不严密。
一波一波主角光环实在快让我过不去这梗了。
最后想说,黄政民为什么在大热天的地方,穿一身西装呢?
我个人觉得这应该是最隐晦的,对韩国某政府部门最大的自嘲吧。
另外,黄政民这个角色的发挥度很宽广,角色的复杂度可以深入塑造。
反观李政宰这个角色就比较单一了,恶狠狠的就完了,哈哈哈哈,不过,这种两大男主飙戏,爆米花看还是可以。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公号ID:ttyingtan作者:重庆大厦卖片小罗转载请注明出处通常来讲,经典的银幕cp再聚首,总逃不开炒冷饭的嫌疑。
那《从邪恶中拯救我》(以下简称《邪恶》)这份饭做的咋样?
早有数据佐证——上映5天观影人次突破200万,票房收入约1490万美元,位居当周全球单片票房之首;蝉联20天韩国票房日冠,截止目前观影人次超430万,在疫情期间轻松突破损益点;(影片公布的纯制作费用138亿韩元,观影人次达到350万即可回本)
naver截止9月10日数据最重要的是,影片在naver上的观众评分8.57(满分10),豆瓣目前7.4。
可以说从《邪恶》开始,韩国本土电影才摆脱了疫情阴影笼罩下的颓势。
也是它的出现,把《釜山行2》和《活着》里那些病怏怏的丧尸们,一脚踢开。
看皮相,《邪恶》不仅有两位影帝坐镇。
编导是罗宏镇团队(代表作品《黄海》、《追击者》)出来的洪元灿。
摄影是掌镜过《寄生虫》、《雪国列车》、《燃烧》的洪京彪。
美术指导是参与过《出租车司机》、《局内人》的赵华盛。
配乐是参与过《密探》、《完美的他人》的Mowg。
此外,还有拿过两座最佳新人奖的朴正民充当绿叶。
《邪恶》的火爆,似乎早已注定。
不过,片子到底好在哪,咱们还得具体分析。
>>>>鲜明的人物男主仁南(黄政民饰),原韩国国家情报局里的秘密特工。
因身份曝光,被当局追杀。
无奈之下,他只好出走日本,在当地做起了杀人的老本行。
仁南的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很强。
通常像那种没人敢接的大人物,都会落到他头上。
比如影片开头,仁南的任务目标,就是某黑社会东京分部的头目宫川大辅。
解决屋内屋外的警卫,干掉手持来福枪的宫川。
仁南灭门需要用到的武器,有且仅有——一根钢丝。
因为曾在情报机构工作,仁南的拿手绝活,其实是——逼供。
控制住目标后二话不说,先钳掉一根手指再开口。
虽然身为一名杀手,仁南的“手艺”精湛、高超,但他并不热爱自己的事业。
每次执行完任务,都有点不知所措。
生活中的仁南很丧,就算一摞摞的现钞放在眼前,都懒得看一眼。
离开家乡后,每天的生活,就是吃饭、喝酒、睡觉、杀人。
仁南想出去旅游散散心,他不知道这样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男二雷(李政宰饰),外号“屠夫”的杀人狂魔。
之所以被叫成“屠夫”,是因为他有个怪癖好——每杀一个人,必须倒吊起来开膛破肚。
这位大兄弟的头,非常铁。
擅闯黑帮的老巢,硬刚特警队的镇压,雷向来都是单枪匹马。
为报弑兄之仇,追杀仁南。
雷一路上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追到最后连杀人的原因都忘记了。
对雷来说,杀戮就是生命的唯一意义。
他在片中这样解释:“死在我手里的人经常会问‘一定要赶尽杀绝吗?
’然后用恐惧的眼神哀求我。
殊不知,我这么做就是为了看那幅样子。
”
一个厌倦杀戮,一个为杀戮而生。
雷和仁南,互为性格的对立面。
二者相遇,自然是水火不容。
当然,如果全片100%的时间都是争斗杀戮,观众难免感到疲惫。
《邪恶》特意加入了一个调味剂——尤美(朴正民 饰)。
尤美是个跨性别者。
她妩媚风骚。
标准的东施效颦,手到擒来。
她胆小懦弱。
常规的五官集合,收放自如。
她也善良。
因为自己也有孩子,只是碍于变性人的身份不敢相见。
她可以为帮仁南寻女铤而走险,也可以为救人水火闭眼撞车。
虽说多数情况下,尤美存在的意义,只是缓解紧张的气氛。
但这个人物并不功能化,在片中的戏份也很关键。
因为涉及关键剧透,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三个主要角色。
仁南很丧,雷很癫狂,尤美懦弱。
影片在塑造鲜明人物的同时,也设置了每个人需要跨过的障碍。
片名为《从邪恶中拯救我》,其实就是指——让仁南找回生命的意义,使雷从无尽的杀戮中解脱,帮助尤美勇敢的面对自己。
为了不剧透太多,我只能告诉你,三者《邪恶》都完成了。
鲜明的人物和显而易见的成长路径,这是影片的第一个优点。
>>>>动作戏生猛老实说,《邪恶》的故事线相当简单。
一句话总结,就是:仁南在任务中杀掉了雷的哥哥,雷为寻仇一路阻挠仁南营救被人贩拐跑的女儿,而尤美从中帮了大忙。
听起来有点像《杀破狼·贪狼》+《狗咬狗》?
是的。
只要人物构建起来,动作戏才是这类片最大的看点。
影片中所有涉及肉搏和冷兵器的段落,全都发生在闭塞的空间中。
比如:雷去旧厂房,寻找仁南女儿的线索。
仁南在人贩窝点,与雷短兵相接。
仁南和雷在车内,最终殊死一搏。
在有限的空间内,墙壁和陈设给打斗带来了更多的可看性。
局限的空间,也让整段戏的紧迫感,提升了一层。
另外,影片的肉搏戏还加入了大量的手持拍摄。
移动的镜头和连贯的动作,赋予了这些动作戏更强的沉浸感。
大家如果在家里看《邪恶》,务必要选一块最大的屏幕。
除了肉搏,片中还有不少追车和枪战。
以仁南去工厂救女的这场戏为例。
在他追逐运送女儿的车时。
雷揣着手榴弹,扛着散弹枪,坐着一辆小三轮,突然拦住了仁南的去路。
仁南赶忙改变路线,而雷则一路狂轰滥炸。
坐架无敌小三轮,视各种枪林弹雨如无物。
这场戏中的慢镜头放大了枪械的破坏力;摇晃镜头则增添了紧张的气氛。
此外,这一段的调度和剪辑也非常优秀。
几个镜头一切,仁南、雷和特警队所处的位置,清晰明了。
我们有时候会说,有些片子的枪战场面看着特别乱。
其实就是这里没有做好。
我知道,看到这有人多半会说:动作戏拍得再火爆有啥用,人都成神了,挨了无数刀,穿过枪林弹雨只是受伤,却不死。
这的确是个问题。
但影片上来就给雷赋予了复仇的任务,而仁南则是因女儿才找到活下去的意义。
有这样的动机加持,在观看这段戏时,大多数人的心理应该是:雷还没有完成复仇,死在警察或黑帮手里就太荒唐了;仁南的女儿马上就要做器官移植手术了,他一定要赶在动刀之前赶到啊。
说到底,《邪恶》动作戏的火爆和夸张,是缘于两个人为达成目的的毫无保留。
同理,我们在看《英雄本色》中,周润发孤身干掉整个酒店的黑帮,也不会觉得违和。
>>>>文戏打动人单靠人物塑造和动作戏的优秀,并不足以让《邪恶》取得如今的口碑。
毕竟这部片的主线,讲的是父亲寻女,一个以亲情为主题的故事。
这部分在影片中的占比,虽然不多。
但黄政民单靠表演,就撑起了亲情主题的半边天!
说一段最打动我的表演。
因为自己被追捕逃往国外,仁南缺席了女儿的童年。
(而且仁南是在女儿被拐后,才知道她的存在)在刚把女儿救出时,仁南一直不敢告诉女儿自己的身份。
这时,因为仁南要与偷渡客接头,他必须要离开女儿几分钟。
而由于一直以叔叔自居,女儿跟他始终熟络不起来。
可就在准备出门的最后一刻,女儿突然张开双臂想要抱仁南。
黄政民在这里的表演,先是愣住,再三确认女儿想抱他的意图。
然后扭头看向,请来帮女儿检查身体的医生,潜台词是:“看啊,我的女儿终于肯亲近我了。
”
需要注意的是,黄政民在女儿视线内时,始终强压着情绪。
只有在女儿看不到时,才会嘴唇颤动,才会不强收自己的泪水。
但一转眼,黄政民就压住了情绪。
因为与女儿的和解,再次坚定了仁南这个人物的责任——现在时间紧迫,必须在最快的时间里送走女儿。
如此细腻的表演,一下就把一个矛盾且充满愧疚的父亲形象,完整地呈现出来。
这场哭戏,没有一句台词,但情感却是最充沛的。
说完演员表演的半边天,那影片打动人的另半边天在哪呢?
调色和美术。
已经看过正片的朋友,多半会有一个很明显的观感:《邪恶》的画面经常很黄暴。
暴力是必须的,但此黄非彼黄。
仁南到达曼谷,开始寻找女儿后。
整个画面的色调,基本都是黄色的。
黄色可以代表夕阳,也可以是末日。
这也代表着两位男主的自我救赎之路,将会是一段末路。
黄色的主调,也预示着影片不太圆满的结局。
美术方面,在仁南救女儿的主线中,出现了大量的黄绿配色。
这样的搭配,会给人一种亲切温暖,并且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感觉。
举个最明显的栗子。
《小王子》主人公的形象,用到的就是这种配色方案。
虽说《邪恶》的文戏占比并不多,但影片依靠演员和美术调色,很大程度地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
这也是它,高于不少纯类型动作片的地方。
《邪恶》在动作戏上亮眼,人物塑造鲜明,文戏也在有限的空间内,没有成为整部戏的短板。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文武双全”。
可也必须承认,它的成功,是建立在不少同类型,尤其是港片的基础上的。
就像《杀破狼·贪狼》中古天乐远赴泰国救女。
就像《狗咬狗》中为复仇癫狂至死的陈冠希和李灿森。
在《邪恶》中,雷端着枪穿越枪林弹雨,结尾的双雄对决皆是浪漫。
这也能找到《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以及《真心英雄》里杰克和阿豪的影子。
包括《从邪恶中拯救我》,也包括《新世界》。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讲:韩国电影是在模仿港片,致敬港片。
是站在前人的成就上,发光发热。
但需要注意,也值得慨叹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可以引申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文/重庆大厦卖片小罗
爽片就应该有个爽片的样子。
很多人都是冲着黄政民和李政宰来的吧。
两只打不死的小强,纵有枪林弹雨,刀山火海,纵然身中数刀,也丝毫不影响战斗力。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就是看着这两大男神最后如何在影片中结局。
算是无女主的片子吧,原以为的女主没想到开头就挂了。
小孩子算是吧。
还有那个男妈妈,扮相不讨喜,但是心地纯良,当然是情节设计的。
看了下演员表,竟然是《老千3》的男主,我说怎么那么眼熟。
为了角色形象牺牲很大。
这种影片不要想太多,看爽了就行了。
黄政民,韩国演技之神,在我看来没有之一,先致敬ps:我说的是在我看来,意思是这是我个人看法,如果你觉得黄政民演技并不出众,那也是你的个人看法,哪怕你觉得按住了掰比的演技让你夜不能寐欣喜若狂,那同样是你的事情,能明白不老铁?
别杠剧本的背景就是牵扯到世界范围内的人口买卖,地下器官移植,惨案中的惨案,人类最卑劣的行为之一,可能出于这种考虑,向来喜欢自黑的韩国人也觉得这种事情太过分了,没有套用到韩国人自己身上来,而是转到了东南亚,毕竟东南亚在现代人眼里就好似19世纪欧美人眼中的大清,贫穷,落后,愚昧,自大,官僚腐败,民不聊生,用来当背景板再好不过了黄政民式的出场,基本符合黄政民一贯的形象,演技就不用多评论了李政宰嘛,反正这次被吹上了天,什么创造了韩国电影独一无二的人物之类,韩国人嘛你懂的,芝麻能给你吹成月球,李政宰充其量就是第二个山鸡,从头到尾一副扑克脸好勇斗狠,咋就独一无二了呢再说回剧本吧,前半部中规中矩,后半部除了崩还是崩导演想体现一下黄政民作为一个冷血的前特工,杀人如麻心狠手辣,但为了自己的遗腹女甘愿献出一切,散发出内心深处仅存的光辉。
嗯,我能理解但献出一切不等于智商归0,变身金刚狼吧?
咋了重新洗点了,智力不加点全加到体质上了?
我就从拉上变性人去找人口贩子说起吧你都要去人黑帮老巢了,干这些的都是什么人,心里没点比数?
一点准备不做?
广告看多了拎包入住呢?
不说穿防弹衣随风潜入夜什么的,知道你心急,你能起码带个武器不?
你真以为自己是金刚狼体内藏刀的?
不带枪也就算了,你好歹带个水果刀吧?
就带两拳头?
唉,就算你自己不怕死,你不考虑到你如果去了真找到你闺女,带个小孩带个人妖面对对面一大群连枪带刀的大汉怎么办?
黑帮老巢什么地形晓得吗?
怎么跑路计划过吗?
有多少人有什么武器了解过没有?
妈哟过程就不提了,主角光环大杀四方又到了关闺女的工厂,泰国警察汇报说他可能带着武器,警察压根没想到,丫的身上一个指甲刀都没有李政宰兰博附身的剧情咱就不提了好吧,毕竟电影,总得给人点主角光环,坐三马子吊打轻重武器齐全人多势众的刑警加特警,没毛病至于接下来拎几个手雷就能胁迫到泰国地下皇帝而没被打成筛子,哈哈导演你心真大,你是在质疑泰国人民的智商吗?李政宰怎么找到黄政民的,我在这里试着分析一下,第一种可能,他将自己住的地方告诉了接头人,第二种可能,住宾馆的时候签了自己名字(片中有特写),被黑帮查到了不管哪种可能,黄政民你心更大,这种时候了,作为一个前特工你能表现出自己应有的素质不?
不要告诉我带着女儿心乱了,心乱了不代表人会变成傻比片中一堆铺垫,导演欲体现出黄政民为了女儿已经做好死的准备了,对于这种人来说死真的不难,早就看透了,但不能送啊大哥将自己女儿交给一个陌生人照顾,你知道他是谁啊?
导演我知道你想利用这个机会让李政宰把黄政民抓了,但。。。
唉。。。
不出所料,回来的时候,宾馆已经让黑帮占领了黄政民,作为前特工,你得想明白一个道理,你活着,你女儿才能活,你死了,你女儿狗都不如,能想明白吗?
虽然这次你好歹带了把枪,你这时候应该扮演的是特工,不是双花红棍好吗?
你连自己都保护不了,你拿什么保护你女儿?
你死了被抓了,还能指望谁?
指望那个人妖?
又不出所料,开门被抓,门里啥情况你知道吗想过吗开门就进?
我滴个乖乖李政宰突然掏枪灭了一帮混混,理由是黄政民要留给自己,行,你有特殊癖好,理解,然后你就把他扔给两个猥琐的混混自己走了?
我滴个妈呀,你心也不小,对方什么人你心里没点比数?
刚把二十多个小混混杀鸡仔一样捏死的人物,你是觉得吃定他了?
还是不出所料,顺利逃脱,反手就是干李政宰挨了3枪屁事没有,应有之意黄政民啊,你要救你女儿,舍生忘死,我们都懂的,你能不能先把敌人解决了再说其他,还是那句话,威胁就在身边,你的特工素质呢?
背对杀人魔王大喊女儿名字?
结果胸口心脏部位挨了李政宰一军刺,注意,此时黄政民已经右腹肝脏处一刀没柄,背后肾脏处一刀没柄了哦,好,你依然活动自如,黄政民,你还说你不是金刚狼???
炸翻车摆脱李政宰,然后继续作死,又去照顾女儿了,又挨了一背刺,唉我都不想多说了最后还行吧,勉强同归于尽,导演这么安排我也没办法这段剧情呢,刻意的无以复加,导演就是想煽情,你看我为了女儿舍生忘死啊,还愣着干什么?
赶紧给老子哭!
对不起,我哭不出来,我出于对黄政民的敬意没有笑,这是我能做到的极限了
剧情结构:(开篇)神秘杀手,杀人于无形,用绳子勒死扼杀女人为娱乐又无人感动的黑帮暴徒;随后收拾干净,潇洒离去;(铺垫)有钱预购买房产的女人,女儿被骗走,随后女人被骗取,榨干财产,并被挖走器官;随后女儿失踪;(转折)即将前去巴拿马养老的男主,接电话前去见女子遗体,并决定前往泰国寻找女儿尸体;(争论)前特工老大让男主三思;男主依然决定前往;(带入第二幕)男主通过虐打房屋中介得知,拐骗女儿保姆地址;通过威胁保姆得知女儿未死,被本地最大黑帮带走,以备贩卖人体器官;被杀黑帮暴徒的弟弟屠夫赶回,立誓要为哥哥报仇;通过虐杀杀手联络人,得知杀手男主;并虐杀掉前特工老大,通过寻人启事得知男主去向;(B故事)男主找前特工老友,老友介绍韩国人妖男帮忙带男主去找人体器官贩子;(游戏时间)男主前往人贩子窝点,女儿被接走;男主放掉所有小孩,并和屠夫相遇,二人展开楼道厮杀;男主在厮打中,逃脱;(中点)男主一路追杀女儿下落,在得知准确位置后,不想和屠夫遭遇,二人随即火拼,又被随后而来的特警队阻拦,外加黑帮,4方混战;而男主在女儿即将被摘取器官之际,成功杀入,救下女儿;(坏人逼近)男主带走女儿,准备夜晚偷渡离开泰国;取票返回,发现屠夫和黑帮成员,随即一路杀回住处,被当场抓获;(一无所有)女儿再次被抓走,而男主也被暴打晕死过去;随即屠夫要血祭弟弟,枪杀黑帮小弟,让手下带走男主;(黑暗时刻)男主眼看着女儿被塞入箱子带走;(进入第三幕)关键时刻,地下车库,人妖用车撞翻小弟车辆,救下男主;(大决战)男主绕道枪击屠夫,飞入车内和屠夫肉搏,被捅数刀,临死之际把女儿救出,交给人妖,最终男主蜡像手雷,和屠夫同归于尽;(结局)·人妖拿到男主留给他和女儿的钱和巴拿马房产,一起去看大海;
朴正民要身材有身材,要颜值有颜值,要神态有神态,难得的好演员!靠本片夺得青龙、百想电影节最佳男配角,绝对实至名归!!!
“一定要这样吗?”最好的角色是男扮女装的变装配角~
什么玩意儿,浪费时间
没有花哨晦涩的“科幻”高概念,也不作茧自缚陷于追求反转和爆发的困局,整体成色颇为简单,和预期基本符合。两人追逐厮打,了却心结互诉仇怨;昏黄的泰国背景,也和故事调性相近。每隔段时间,就加插一场咋呼的近身搏斗戏作为观感调剂,节奏保持得不错。或许在其他时刻对这部电影的观感不会有那么好,但它的作用在于,观众在重逢时能收获过往因演员、类型片等等所熟悉的感觉,它就胜利了。
救命……为了搞cp我竟要受如此苦难
韩系大熔炉又一作品问世,飓风营救+杀破狼,功能性人设多没什么,反正都是从头杀到尾,只是大叔配萝莉的套路能不能改改,真的够了。私以为最大的亮点是去女性化设计,少了完完全全的花瓶与卖肉,唯一的“女性角色”还是个一心想要做手术的变性人。
打斗戏不错,摄影构图也挺有美感,故事比较简单,但枪战后就太扯了,枪林弹雨中如入无人之境,牛顿看不懂,身重数刀还凌波微步,华佗看不懂,两个人到曼谷掀了半边天,泰国不要面子的吗…两个狠人因为积怨太深,然后佛祖让他俩投胎成兄弟,才有了《新世界》。
烂片呢,没有任何新意,从剧本到导演,烂到底的感觉。……编剧已经让本片看上去根本不是发生在地球上,硬伤一大堆,剧情没有转折,直接跳跃,李政宰扮演的反派犹如一个可以瞬间移动的,想杀谁,下一秒这个人就被绑起来等着死了。无论在日本,韩国,泰国甚至全宇宙都是他家的。……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动作戏也是老套路,稍微有点燃了,就打完了……。本片没啥好看的,浪费时间。浪费了2个影帝。……唯一惊喜是男三,朴正民扮演的人妖,反而演的好。……片尾的煽情,真的太弱了。
摄影;韩国这是报复性观影吗?片名取得也很随意呢;给血缘留出的空白只能靠观众自己渲染和无意识回应;螺旋楼梯下降镜头;动作戏快剪;大荧幕看应该可以加分;
黄政民最好看的一次造型,这是我在韩国电影里看到最丰富色彩画面的一次,韩国电影通常都是灰色调,演员穿的也是黑白灰,这次在泰国取景,丰富的衣服颜色,变性人,让整部电影变得有趣,但是剧情还是“大叔拯救小女孩”的老套故事。不知道李政宰和黄政民两个角色换着演会是怎么样的效果。评分:7.5/10。
原来你是这么骚的李政宰。够变态啊。没什么尿点的韩国动作口水片,还ok啦,人妖姐姐真的很可爱。
枪战戏太假了,一直用刀的话会好很多
三星半(给多半星朴正民)…新瓶装旧酒,但李政宰和黄政民的再次搭配确实让人无法错过…人间演员朴正民绝对是这部戏的最大亮点,有他在的场面眼睛就完全无法从他身上移开!作为演员对他而言这绝对是一个让他更上一层的角色…只是片子背景放在曼谷,除了背景地是曼谷外没怎么能呈现出异国风情,摄像洪导可以说是真的很棒,打戏其实没有网评那么的惊艳
剧情简单的像RGP闯关游戏,而炮灰们的牺牲连过场动画都没有,一个转头动作就完成了从人上人到板上鱼的过程。节约出来的戏份就好好挖掘下人性和感情啊,但人物转变无,智斗无,动作戏全靠剪辑,全片唯一能记住的是黄政民渐渐被照亮的脸和特别的全家福。
干燥处理的色调让泰国变成绝望的荒漠,运动摄影的畅快让武打梦回港产的江湖。 游过了那道血雨酿成的忘川,前方仍是仇恨化成的腥风。苦寻到值得延续生命的信念,却唯有死亡才能换得周全。八年自我刑罚终于满面沧桑,东京的浮屠度不了挥刀的夜叉,九载孤独岁月换来纯净新生,曼谷的神佛容不下苦旅的菩萨。祭坛的白布不过是一张布条,遮住屠夫杀红的人眼。女孩的红裙却是颗真实的朱砂,凝结魔警残有的眷恋。有的人看似浅薄,短短一面却已值得托付终身。有的人身背苦海,全部执念不过是再共处一天。黄政民李政宰双邪对峙,《杀破狼》的浓烈融合《狗咬狗》的凄厉,朴正民在《那就是我的世界》之后再次塑造人生角色,“尤美”的短上衣和超短裤从第一眼媚俗逐渐演化成温柔。小童演的眼睛有种超出年龄的美感。
结尾有种为了悲剧强行的意思 不能先干掉对手再去拉那个箱子救人吗
我记得有一段枪战,这两个主角真的是能一颗子弹都吃不到,光环就很严重。
7分。今年韩国暑期档四部大片,唯一一部能看的。说能看不恰当,应该是一部酣畅淋漓的动作爽片。黄政民和李政宰的对决,一正一邪。黄政民为了保护女儿,李政宰为了报仇,两个人在曼谷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厮杀。虽然剧情走向很套路,好几个转折都能被猜到,但动作场面还是干净利落的。特别李政宰,邪恶中还带着些许变态,非常残忍。遗憾的是最后的大战几乎没有对打,只有枪械较量,让结尾没有嗨起来。
太浪费新世界CP了,什么鬼。好失望。
空中楼阁的剧情 莫名其妙的人物 绵软无力的打斗 特效过头的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