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英国那些事儿看到的文章,也由此激发了我对这部电影的兴趣。
它披着喜剧的外衣,却有着悲伤的内里。
希望看到这部电影的人,能更好了解这段历史。
希望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也能对这部电影感兴趣。
正如莱蒙托夫的诗歌《帆》风浪在呼啸 / 桅杆在吟唱 / 它既不寻求幸福 / 也不逃避幸福脚下是蔚蓝的海洋 / 头顶是金色的阳光 / 但是它渴望狂风暴雨 / 仿佛在那里有一个宁静之邦---1960年某天,意大利工程师乔治·罗萨(Giorgio Rosa)凝视大海,突然有了个主意:他要建立一个国家。
这个疯狂的念头,来自罗萨对意大利政府的忍无可忍。
罗萨是一个海洋工程师,专门在大海上进行海事建设。
他很喜欢这个工作,干得也很不错,取得过多项专利。
但是,在海上搞建筑是个复杂的活,需要获得政府的层层审批。
一份份文件堆上来,工期无限拖延,最后罗萨想完成的工作很多都泡汤了。
政府不行怎么办?
哎,那就自己建国吧。
(玫瑰岛共和国)这不是一个妄想,因为从技术上讲,罗萨确实能做到。
根据法律,如果罗萨在国际海域建国,那么意大利无法对它宣布主权,也完全管不了罗萨的一举一动。
同时,作为海洋工程师,罗萨发明了一个叫“人工岛屿建造系统”的技术,还申请了专利。
根据这个技术,他可以在海面上凭空搭出一块陆地。
(罗萨和友人在玫瑰岛共和国上散步)下定决心后,罗萨说干就干。
在几年时间里,他找到一处绝佳的海洋区域,距离意大利的里米尼海岸有12公里,在意大利政府的掌控之外。
然后,他把自己从专利和工作中赚到的钱,全部投入“国家建设”中。
“建国”的方法是这样:罗萨找来4个朋友和一群工人,造了9根空心柱,往柱里放上多根钢筋,插入海床,然后用水泥填充,防止柱子被腐蚀。
接着,他们在柱子上搭了一块400平米的平台,建了两层房屋,还有两条楼梯和定泊点。
这就是国家的领地,一个离海面26米的建筑。
1967,罗萨宣布“玫瑰岛共和国”独立。
这看上去有些可笑,但罗萨是很严肃的。
他担任共和国的总统,而他的三个好友分别是财务部长、内务部长和外交部长。
部长们还成立了一个理事会。
玫瑰岛共和国的官方语言是世界语,国旗是三朵玫瑰图,官方货币叫做“Mill”(虽然从来没发行过)。
(玫瑰岛共和国发行的邮票)因为国家的特殊性,罗萨选择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在这400平米的领土上建了餐馆、夜总会、酒吧、纪念品商店和邮局等设施,满满当当,吸引游客们过来游玩。
很神奇的,游客们真的来了。
那一年,世界正经历着越南战争、民权抗议和布拉格之春,年轻人们渴望自由、平等和不受束缚,很快对玫瑰岛产生兴趣。
游人们一波波前来,总统大人与他们饮酒畅聊,共赏美景,感受乌托邦的美好。
那段时间,从玫瑰岛寄来的信,象征着浪漫。
信封上的玫瑰岛邮票和邮戳,则是乌托邦存在的美好证据。
不过可惜,好景不长。
意大利政府很生气,他们简直气炸了。
在玫瑰岛独立的消息传来后,意大利政客们嚷嚷,这绝对是罗萨想出来的逃税方式。
把旅游地点放在国家领域之外,可以享受着意大利旅游业的红利,同时不交一分税。
这开了一个可怕的先例。
后来,玫瑰岛又卷入阴谋论。
右翼认为,玫瑰岛的存在是为了给苏联核潜艇提供掩护,从而威胁到北约的安全。
左翼则担心,罗萨计划破坏南斯拉夫和巴尔巴尼亚政局的稳定,玫瑰岛是整个阴谋的一环。
多年后,罗萨的儿子洛伦佐·罗萨(Lorenzo Rosa)表示这些说法全是无稽之谈,是政客们想出来破坏玫瑰岛声誉的。
罗萨真的只想过上远离政府的生活。
但不管怎样,在当年,意大利政界达成共识:玫瑰岛不能留,必须把它毁了。
1968年6月25日,几十名宪兵和金融警卫队突然登陆玫瑰岛,赶走罗萨等人,接管小岛。
后面几个月,罗萨和朋友们作为“流亡政府”奔走呼号,但没有人听他们的。
到1969年2月11日,4名意大利海兵接受命令,带着3桶炸药,几声巨响中,摧毁了这个罗萨渴望多年的世外桃源。
玫瑰岛共和国就这样被消灭了,罗萨愤怒不已,称之为“意大利唯一赢过的战争”。
在爆炸中,罗萨的狗还被炸死了,更让他感到愤懑和不平。
几天后,一场暴风雨将剩下的断壁残垣彻底抹去,所有建筑都沉入大海,成为一个遥远的传说。
作为回应,罗萨打印了玫瑰岛纪念版邮票,描绘当时爆炸的场面。
但意大利政府毫不在乎,他们甚至寄了一封信,要求他支付炸毁玫瑰岛的费用,共1100万拉里(约人民币4.5万元)。
重新回到陆地的罗萨没有办法,只能认栽,在交完钱后的四十年,他也不再谈论玫瑰岛的事,当作心底的一块伤。
到2000年后,关于玫瑰岛的故事已经不再为人知,没人听说过,曾经有被压榨的中产能以建立国家的方式来抵抗政府。
但在2007年左右,随着越来越多的意大利人热衷于潜水,人们在里米尼附近的海底找到奇怪的遗迹。
破碎的墙壁,断裂的柱子,长水草的砖头,渐渐的,附近的老人们回忆起来,这片海洋的上方曾经有一个古怪的建筑,里面的人们做着乌托邦的白日梦。
于是,媒体们再次找罗萨采访,奈飞的电影制作团队也找到他,为他拍了一个叫《玫瑰岛》(Rose Land)的电影,最近上线。
采访的时候,老人对电影不感兴趣,但他对当年采用的建造技术兴致盎然。
他认为玫瑰岛这个建筑是他的杰作,原本还计划在上面盖5层楼,成为一个伫立海面的浮宫。
只可惜,这个计划被政府提前破坏了。
虽然没有成功,但新一代意大利年轻人感动于他做过的尝试,那是对自由的不懈追求,和对无能制度的抵抗。
“玫瑰岛的本质是一个隐喻,一个通过建筑设计来批判的政治行为。
” 意大利的一份杂志写道,“审视亚得里亚海床上的建筑遗迹,就是在重新审视国家控制下的自由意志主义和技术解放。
”“虽然这个400平米的乌托邦最终失败了,但直到最后我们才意识到,海底深处我们真正拥有的是什么:一些看上去笨拙,但至少具体尝试过的新巴比伦的碎砖。
”
2017年,罗萨去世了。
去世之前,意大利的潜水员们从海底捞上来一块砖头,送还给他。
上面还写着一行字:里米尼的潜水员们很荣幸把梦的碎片还给做梦的人。
想到了很多年前看《海盗电台》,那种理想主义的、快乐的、乌托邦式的存在。
有点年轻人的无厘头,好像周末去酒吧HIGH翻天的样子。
在海警警告他们不能用电台那一段,他们在自己的岛上,遥对海警的船欢乐的大喊:没有电台!
我们是在找水,我们在建一个自由的没有电台的国度。
隔着屏幕都能体会那种快乐又纯粹的情绪。
也有点理想主义的执着:尽管大家都把这里当做一个度假disco,但男主坚持着;我们是一个真正自由的国家,有名字 、有邮票、要和联合国义正言辞定义自己的国家。
整体故事离谱又有趣,但这竟然一个真实存在过的事件。
果然工科生浪漫起来,根本没有文科生什么事儿了。
虽然是一个昙花一现、被现实无情扼杀在萌芽的悲剧底故事,却是一个让你感受到被快乐情绪充溢的喜剧电影。
而且不同于周星驰那种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凉、疯批喜剧,是让你觉得:在某一刻、某种程度上,真的拥有了想像中的乌托邦
玫瑰岛共和国,就算学过世界史的你也肯定没有听过这个国家,而我们听说的曾存在过的国家大都因为战争、吞并等消失。
而这个玫瑰共和国查遍历史,也只有几百字的介绍,这是存在了不到两年的微型国家。
首先,电影中描绘的事情,确有其事,玫瑰共和国存在过。
有自己的邮政,发行了邮票,邮票设计的是标有自己国家地理位置的。
还有国歌,国旗。
国歌: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1869212其次,这个事件给我们对于“国家”这个概念有了很不一样的理解。
《蒙得维的亚关于国家权利与责任公约》(the Montevideo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and Duties of States)详细规定了在国际法中,一个国家是否合法的一系列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有确定的领土、有常住的人口、有一个政府以及与其它的主权国家有外交关系。
这个是国际法中对于国家的概念,没有规定领土大小和人口多少及国家应该在什么上面。
这是一部电影带给人们的对于一个大的概念的思考。
所以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存在,这也不是什么笑话,这是存在过,没有违反过任何法律。
玫瑰岛的存在是自由的一块砖,就算沉入海底,但是它也是存在的。
回归电影本身,我看完后,第一反应想到的就是《海盗电台》,同样的节奏,都是为了追寻心中的自由,实现自身的价值,反对传统固化的束缚。
一个是在公海船上设立电台,一个是在公海上建造一个国家。
谁的胆量更大呢?
都大,都是不受束缚的人。
玫瑰岛给人设立一个“乌托邦”,主人公乔治.罗萨用实际行动在改变这个世界。
整部电影的故事改变和人物设计都立起来,加入一部分喜剧元素,让整部电影不是政治片,而是喜剧片。
这座玫瑰岛也许是一个梦想,每个人或许有过不那么切合实际的梦,要么被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打击,还没有付出行动就放弃了,要么是被赤裸裸的现实所打败,行动之后却付之东流了,但一定有人还在坚持…这座玫瑰岛也可能是一片自由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自己喜欢的,可是绝对的自由是不容许存在的,于是这个纯净的世界被侵犯,被炸毁……希望世界更加温柔,在每个人的玫瑰岛的故事里,想要守护玫瑰岛的人都比想要摧毁它的人多🌹更神奇的是玫瑰岛的故事是真实故事改编诶
如图,主人公因为前女友的一句话而产生了造一个世界的想法,不得不说主人公真的是有和常人不一样的气质的,我很佩服这种人,能够有许多不被世俗束缚的想法和行动,有一种什么都不顾虑,只为自己活得舒心的潇洒感,我做不到。
这里非常的荒诞和搞笑,要不怎么说是喜剧呢,因为海警只管收发无线电的设备,所以就只问了有没有收音机,而完全不去理会主人公口中的“独立的国家”,感觉海警很可爱哈哈哈
这个小岛上终于钻出了淡水
主人公第一次决定留在小岛上过夜的时候就遭遇了暴风雨,感觉是主人公内心的写照,当一个人靠自己的力量建造出了一块自己的地方,可以无拘无束时,一定是欣喜若狂的,内心波涛汹涌也不为过吧哈哈哈 这个晚上还迎来了岛上的第一位居民,是一个漂流者诶
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你这辈子有没有为什么东西拼过命”哈哈哈,虽然有点土,但是用在这里非常合适。
此刻,他们捍卫的是自己的梦想和自由。
主人公一个人面对小岛被炸毁时
和已经复合的女友一起面对
当男主人公意识到自己也许真的该面对现实,不该再这么执拗时,他为之前把女友父亲的电视炸掉而道歉,但是这个时候女友用他说过的话安慰他,我想男主人公已经不孤独了
所有人一起看着被炸毁的玫瑰岛
这么好的片放着一直没看实在是可惜了。
从一开始就清醒地认识到玫瑰岛不可能实际地独立存在,但谁又能否认自己内心那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渴望奇迹发生的期待呢?
从法理上、经济上、资源上等等各个方面,玫瑰岛都绝对无法依靠那么小小的一片海上平台而长存下去,就算不被摧毁后续也一定会自发地衍生出一系列自主产生的问题,人性的复杂无可忽略。
但同样的,就算内心明白这般梦幻的乌托邦是不存在的,也一样会去尝试,去努力创造,然后捍卫权力,捍卫岛屿本身,是人本身熠熠闪光的部分—— Or at least you tried to.再最后就是意大利所代表的强权与玫瑰岛所代表的个人之间无可避免且永无休止的争斗了。
每每强权与强权所辖的人发生冲突时(冲突本身无可避免,不然也称不上强权了),二者所站的立场不同,对问题的定性也不同。
以玫瑰岛为例,意大利的高层官员们认为只是一群年轻人捣乱而已,所造成的仅有麻烦而无其他;而岛上的几人,就算能意识到玫瑰岛的种种不合理性与脆弱性,甚至知晓其最终无可避免的消亡命运,也一样认为这是个好的开始——问题可以后面一步步解决,首先要让玫瑰岛代表的 absolute freedom 存在。
这种强权与个人之间永恒的争斗,是影视剧绝佳的切入点之一,认为拳头大才是硬道理也好,站台个人的追求也罢,本就没有一个确切的结果,强权覆灭了无数捣乱的个人,由个人发起的反抗也同样颠覆过无数强权。
人还在存在一天,还存在一定数量一天,这种争斗就无休无止。
最后,玫瑰岛真的是工程师的最大的浪漫,敢想还真做了,其间的辛苦和汗水很多被省略掉了,真的无比佩服建造的行为本身。
“这里看起来终于不像是一个蹦迪场所了,但是他们说的都是真的吗,说你做这一切是为了我。
”然后他们接吻。
最近一直在思考两个人接吻是怎样的一回事。
毕竟,有的人为了快感也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去做,很难论证这样不应当,可内心的一点点来自人的骄傲又让我不愿认同。
从未因电影哭过的我看到这一幕眼眶湿润了。
他们两个分开了三年,也相爱了三年。
这一刻,我好像找到了有别于性欲的爱情的尊严。
后半段警笛、媒体和军舰喧闹的场景,让我想起《巴萨提的颜色》。
后者的现实意味更重,也更加残忍,相比之下,前者至可以说是礼貌而文明的。
而悲壮是近似的。
摧毁一座岛只需要军舰、炮弹和士兵,其实很简单。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你想不想去摧毁它。
这一念之差,是两个世界的区别。
“至今,摧毁玫瑰岛是意大利共和国做出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侵略。
”毫无疑问,意大利共和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
前半段一直在大笑,可越来越笑不出来。
本想看喜剧片开心一下,现在却愈发沉重了。
但这毫无疑问是一部喜剧电影,至少,把自己的政府跟纳粹作类比便是最让人尊敬的喜剧元素。
另外一处让人难以忘怀的是盖布里艾拉未婚夫看电影时发笑的镜头,他一定也是个“优秀”的人吧,可是在那一刻庸俗的活灵活现。
“乔治奥和盖布里艾拉从此共度余生。
”这很让人感到慰藉,却也让我心底凄凉。
可是我怎么比得了乔治奥呢?
比不了,想到这里,也就不敢嫉妒了。
一个完整而又流畅的故事,想不到它竟然还是真的。
整部影片如同海报一样,色调很玫瑰很美好很浪漫主义,故事本身也很离奇,导致了观众心中虚幻和现实的落差。
如果但从电影本身来看并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些许幽默,风景也不错,叙述顺滑,演员也挺出色,但同类型的影片很多,属于3星影片之列,但那第四星是给挖掘这个故事的人,给故事中的真实主人公,给那几个人所维护的那个自由世界。
人人都说向往自由,向往乌托邦,可又有几个人忠于它,忠于梦想。
罗萨用能力把梦想和真实世界联系在了一起,当我们说乌托邦的时候多数是因为它不可实现,当我们说共产主义的时候多数已经不是它原先的意义了。
当罗萨要在公海建立自由之国的时候,“文明之人”受了威胁,所以不惜摧毁它,所以乌托邦注定是不符合人性,不可能存在之地,玫瑰岛就是个古巴比伦王国,有,也即无。
即使我们现在谈论它,也是把它当作一个追求梦想的故事,而梦想大多数时候都是不可实现。
电影讲得肤浅,可是故事本身太深刻,也许也只在那样的年代,这样的真实故事才能发生。
放现在运一根管子出去都不可能,开个派对都怕被人抓。
什么是国家?
国家是神圣的吗?
个人必须要服从国家吗?
在这部电影中,表面上讲述的是一个中二少年追求自由的故事,但故事的背后,对于一些人们困惑很久的问题,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什么是国家?
根据国际法规定的国家四要素:领土、居民、政府、主权。
只要符合了这四个要素,就可以符合一个国家的标准。
玫瑰岛在被摧毁前,已经符合了前面三个要素,他们有自己的领土(一座平台);他们有自己的居民(五个创建者,以及越来越多的加入者);他们有自己的总统和一系列部长。
他们只差最后一个了,距离国际承认的合法主权国家只有一步之遥了。
而另外一个同样建立在海上,领土还没有足球场大的西兰公国俨然已经是拥有主权的国家了。
国家是神圣的吗?
一直以来,在人们心中,或至少在国人心中,国家二字还是很神圣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但是这部电影,以一种荒诞到不可思议的形式,彻底破坏了国家的神圣感。
原来,只要愿意,那么三五个人,三下五除二,就可以建立起一个国家。
国家这个概念,从飘在天上的,神圣的,遥不可及的概念,被他们一把拉到地上,甚至踩在上面开始蹦迪。
《玫瑰岛》当中,那个白发苍苍象征着权威与传统的总统,对比着同样为总统的男主,年轻又充满理想和未来的男主;怒不可遏甚至歇斯底里的部长,对比着玫瑰岛上那个从老爸保险柜里偷钱,一股子悠闲自得的“内政部长”;议会大楼里那些着装统一,面无表情,如同木偶一样的政客,对比着玫瑰岛上那些穿着比基尼,露着屁股蹦迪的年轻人,不得不说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讽刺。
在这种对比下,我们似乎开始分不清,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正统,哪一个才是对的这部电影,简直是对于国家这个概念的一种彻底解构。
民众一定要服从国家吗?
这个问题在《玫瑰岛》中,也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是男主他们五个人创建了玫瑰岛,玫瑰岛属于他们,玫瑰岛服务于他们。
给他们带来自由,给他们带来欢乐,给他们带来了财富。
哪有他们必须要服从于玫瑰岛的道理呢?
影片的最后,玫瑰岛的创始人们手来手,眼神坚定的面对着军舰的炮弹,是的,他们在用生命保护着自己的国家,而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热爱这个国家,热爱这个他们一手创建出来的国家。
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义务这么做,或者是因为国家让他们这么做。
这部电影叫做《玫瑰岛的不可思议的历史》,不可思议之处,在于他突破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固有认知。
原来老百姓也可以在海上造出一个岛?
原来老百姓也可以组建一个自己的国家?
原来老百姓也可以对现有社会的条条框框说不?
原来老百姓也可以建立一个充满自由平等和反抗精神的新世界?
真的不可思议,但是,它也真正的发生了。
Georgia is an absolutely genius I don’t even expect this movie is based on a true story and I really like the plots in the movie and famous sayings we should dream the impossible is at least we tried to change the world chasing absolute freedom is an illusion by many people are willing to die for the freedom and I think we should dream big so even though we fail at least we are somewhere in between that is much battery does stay where you are and do the state stable things we should have the spirit of entrepreneurship because anyway the failure of an evolution is much better than stay where you are and leave an ordinary life
“玫瑰岛的本质是一个隐喻,一个通过建筑设计来批判的政治行为。
” 意大利的一份杂志写道,“审视亚得里亚海床上的建筑遗迹,就是在重新审视国家控制下的自由意志主义和技术解放。
”玫瑰岛,一个多么诗意的名字。
男主角想要的是绝对自由,条条框框的规定、前女友的不理解,都让他感到窒息。
技法:大小对比他和朋友靠双手建造出一座在公海上的孤岛。
有鲁滨逊漂流内味儿了!
纯粹的想法,简单的三个人。
想做就去做,起码做了。
被男主女朋友说成是海上蹦迪排队的“国家”。
在我看来,这只是一个避难所,一个乌托邦,一场最终敌不过政治潮流的玫瑰般的美好的梦。
技法:阴郁的青绿色+红色
他们觉得,正是这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还设计了邮票,原型的玫瑰邮票真的很美丽!
原型的照片让我超级震惊,非常佩服当时的主人公),就没什么困难的,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
整部影片都飘逸着自由的气息。
个人选择在乌托邦都是可以实现的,只要你想。
最后的岛被毁了,还是很可惜的。
还有一个小细节:岛被毁的前一天,男主打电话给母亲,前面跟母亲说了一大堆丰功伟绩,没想到母亲关心孩子的是有没有吃过饭了。
这点真的戳到我了。
这个事是真的,这个400平方米国家曾经真的存在过,就让人很开心,虽然它终究还是被意大利共和国的国家机器暴力摧毁。违反某国某恶法的话我就不说了,facci sognare!
影20423:努力过的力量,将领海6海里扩大到12海里,合理利用规则的自由最后被制定规则的束缚摧毁,因为他们有火力!
《玫瑰岛的不可思议的历史》,这居然是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不得不佩服意大利人真自由、散漫、漠视强权啊,哈哈。男主虽然很废,但是又很执着;有点《海盗电台》的感觉,大概60年代自由思潮真的让他们觉得可以有所作为。最大讽刺还是意大利军队唯一主动“入侵”并“成功”的“独立国家”居然是这个小破岛,黑得五彩斑斓的。
无政府主义者的过家家,既肤浅又幼稚,在这个还不如游轮或者石油钻井平台大的所谓“国家”里,都无法实现经济的内部循环,谈何建立国家?没有食物供给,没有医疗,没有教育,没有国防,没有治安维护,最终一切还不是得靠意大利,那又如何脱离意大利?不过是无政府主义那一套肤浅表述,自由幻梦
A little bit 无聊
男主太像德尼罗了
大概只有国外才会有这种不服我就干的豪气吧,事实上,概念大于事实,因为很多实际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看看就好
乔治奥·罗萨(Giorgio Rosa)去世前,潜水员从海底捞上一块玫瑰岛的砖头,送给他,上面刻了一行字:“里米尼的潜水员们很荣幸把梦的碎片还给做梦的人。”——有梦想并为之而努力过,就是无憾的人生啊!
还真有这么一件历史事实。大海里碧绿蓝光照映的玫瑰岛还是挺美丽的,虽然事实一个伸缩钢柱支撑起的平台。1968欧洲大陆离共产主义曾经如此接近。共产就不自由了
理工版《海盗电台》。玫瑰岛应该有参考萨伏伊别墅。像是韦斯安德森会拍的故事,事实上要是能像安德森那样在美术上更进一步的话电影层次会完全不一样。“改编自真实故事”加分。
“你知道发生什么了吗,他们离共产主义只有几步之遥。”可惜基于现实没有突破 人物和故事也拍得单薄寡淡
太无聊了
开头没有抓住我的注意力到中间就开始跑神,看到最后也不知道是一个关于梦想还是政治的故事。
对抗国家是需要怎样的勇气?
虽然玫瑰岛不在了,但理想浪漫主义永不磨灭,哪个女生谁会拒绝为自己打造一个国度的男人。
好平庸好无趣啊,这个主题应该很容易拍吧,但是我感觉可能还不如纪录片有意思。一开始注意到是去年的榜单,四处寻找没有资源, 最后没想到居然是netfilx出品的....
这电影 题材可以 片子本身中规中矩
非常无聊。非常无趣。
价值观不太合拍,但电影太轻松讨喜了。这是自由派的一场行为艺术与自嗨游戏,在小岛一隅逃避人生,平衡够了,还是要回到现实接受医疗、教育、安全保障的束缚,相当于城里人每周做一次保健。即使不是船坚炮利的结局,开辟完前线也必然要纠缠细节,同样会因为缺乏治理经验或秩序规则而轰然倒塌。巴特,还有什么能比意志坚定、执行超强且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工科直男更有魅力呢?这个攻城狮以一己之力碾压了大多数社会学专家,你刺激文科生,他大概率会开个公众号、出本书跟你干仗,但你刺激工科生,他就可能给你建造一个国家(还能省不少钱),这份浪漫就得打五星。
拍法不大有趣,故事和主角是真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