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是南都“先锋光芒”主办的“青春万岁”影展的开场电影,有一个大学生观众如此发问:影片的最后,达达好不容易找到赵野,但是他们为什么要打架呢?
我很不明白。
导演张元的回答是:如果你多谈几次恋爱,你应该就懂了。
自體永遠在尋找客體。
女人永遠在尋找一個男人。
只有“關係”才是真實的。
女孩男孩都演得好真實。
男人一開始是從肉體角度起想去擁有一個女人(而後達到精神);女人是從精神起想去依靠一個男人(而後渴望慾望溫暖)...孩子永遠在尋找媽媽,永遠想找到媽媽。
女孩能做女孩的時間很短,她很快就會做媽媽;男孩也很快不用再找媽,他只要找到女人就可以。
在精神和肉體之間的平衡期就是我們的關係和情感最合適的點。
男人跨過了肉體才能知道他想不想繼續在這裡尋找情感,女人越過了情感就可以肉體化為大地塵埃。
...你在乎什麼,你在乎精神,還是在乎肉體,還是在乎關係。
要媽媽的關係,還是要男人的關係,媽媽的關係滿足了,就可以要男人的關係,要什麼樣的男人,找一個自己認為的最好的歸宿(淚)。
歸宿是什麼?
歸宿是女孩變媽媽。
這個過程,怎麼保持順利而走心,順利才不會傷心,走心才不會麻木,這個過程裡,錢自然是個值得信任的好幫手,好好工作學好理財(感覺開始寫歪了。。
),有情飲水飽,也是窘迫安慰自己,不是指路燈塔。
有情有錢有關係,人才完整。
不過我本質上可能還是喜歡窮開心的人,情感是我的動能之源。
要去創造飄飄數不完的鈔票。。。
最後一場戲很感動,有情有義男的帥女的可愛。
这是一部小众的电影,却是那样惹人喜爱。
只是一次隐秘的窥视,青春的懵懂便暴露无疑。
必须承认,达达作为一个花季少女,太美丽。
起床的身体隐藏着点点慵懒,只着内衣就走下楼梯,很随性很自我。
家里没有人了,独自起舞。
那舞蹈就不像是中国人跳出来的。
因为太放肆太张狂,只有外国女人才有的不羁,却被达达这样一个少女完美的表现了出来。
身体刚刚褪去了青涩,脸上却纯真依旧。
舞的很狂野,舞的很沉醉。
灰色的背心下是美丽的身体,干净洁白。
黑色内衣都若隐若现。
仿佛还是个不懂得遮掩的小女孩,但身体上又拥有成熟的东西。
是最魅惑的拉丁节奏,达达很饱满。
眼睛里面仿佛有说不出的故事。
蓝色的衣裙,走起路来是那样不顾一切。
双手习惯性的插裤兜,不羁,疯癫。
拥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这样的女孩怎能不让人着迷。
赵野就因为看了达达的舞蹈,就喜欢上她。
其实年轻的爱恋永远是不顾一切的,对于达达和赵野亦是如此。
其实非常不喜欢赵野,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因为他的眼神,太阴暗。
后来达达去找她的妈妈,有许多事情就是青春的美好,并且有些可笑。
后来,达达从阳台上推下了那个恶心的男人,可是赵野却因此逃走了,为了达达。
达达必须要学会承受,这承受的痛苦,就叫做成长。
当年窃窃私语的女伴已经嫁做人妇。
可是那些细细碎碎的耳语似乎还在耳边流淌。
青春像一首十四行诗,短暂的让人都没时间留恋。
达达浓妆,黑色衣裙充满了风尘气,在朋友的婚礼上醉酒。
只是疯狂依旧,说话的语气未曾改变。
虽说成长改变了太多,但有些与生俱来的性格与特质是要陪伴我们一生的。
达达生活的很痛苦,因为赵野替她担下了她所犯下的错误。
终于她又找到了赵野。
依旧是当年的胡同,依旧是那神秘的音乐。
只是达达完全褪去了当年那份青涩。
不再是那个穿着蓝色布裙跟着赵野到处瞎跑的女孩了,不再是那个跳舞不懂得遮掩的少女了。
眼神中是一种坦然的情愫。
最后她选择了释然。
在赵野面前又跳起了那勾人的舞蹈。
但是少了窥视的阻拦,达达也穿上了黑色的衣服,包裹的很严实。
青春就是一种放肆的裸露,最后赵野会等达达。
只因为他们相爱。
影片表面看起来很压抑。
但却深藏着一种美好和希望。
很喜欢张元的拍摄手法,色彩的运用也十分到位。
比如夕阳,比如旅馆的点点灯光。
小小的细节往往最能动人心弦。
《达达》的英文片名是Dada's Dance。
这说明影片的中心其实就是达达的舞蹈。
都是不出名的演员,但正是这份演技的干净才真正叫人喜欢。
达达》讲的是一个少女成长的故事。
故事也不复杂,一个单亲家庭的漂亮女孩,受不了母亲的情人,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母亲亲身的,于是和暗恋她的邻居男孩一起去找亲生母亲。
一趟不知所谓的旅行回来之后,女孩再一次面对继父的挑衅,她将他推下楼。
而在对面楼顶目睹一切的男孩选择逃跑。
后来,女孩找到了男孩并要承担这个事件的责任。
在“寻找”、“成长”、“心灵的救赎”母题背后,性是影片至始至终的动力。
张元在这部影片,对这一元素的分寸感难捏得很到位。
影片一开始,早上,达达起床了,镜头对准了她的身体,她穿着胸罩和三角裤提踢踏踏跑下楼,美好的身体一览无遗。
母亲和一个中年男人一起,母亲叫道,你怎么不穿衣服就下楼了!
女孩反问道,这个人怎么在我们家?
然后气呼呼地跑上楼,楼下男人扶了扶眼镜,镜头透过不那么严实的木板缝隙注视着女孩。
这个段落很有点洛丽塔的意思。
接下来,她在音乐中拿着扫把扭动自己的身体,这时我们看到,对面阳台还有一个年轻男孩在注视着她。
跟前一个段落中中年男人有着猥琐的注视相比,这个“偷窥”却带着温情和爱的成分。
没有拖沓和多余的交代,在两场简单的戏中,人物关系在第一时间就展开了。
与影片下半部造型成熟的达达相比,我更喜欢前半部她的扮相,蓝色的背带裙,隐约能让人看到身体的形状,她让人充满了欲望但并不色情。
演达达的李昕芸很好,眼神单纯,嘴唇诱惑而甜蜜,像蝴蝶。
她让我想起了《芳芳》中的苏菲玛索。
她嘴唇以上长得很像赵薇,好多个镜头里都非常像,只是眼睛鼻子的线条比赵薇要更加柔和。
而她的嘴唇则有点像舒淇。
在整部影片中达达充满了一种无辜同时又直截了当的性感。
而她对爱的态度,也是这样直截了当,不扭扭捏捏,在与邻居男孩赵野关系的几个关键性的进展上,都是达达主动。
在某种程度上,她对性和性感的态度是坦荡的,正因为这种坦荡甚至让人觉得有点可爱。
这大概就是我喜欢她的原因。
做为演员的李昕芸和李霄峰都参与了剧本的创作,我想这两个人物尤其是达达上很多都有李昕芸自己的影子。
作为一次主演电影的她,这种本色反而让观众对角色更添了一份信任感。
相反,李霄峰扮演的赵岩有一点点模糊。
但是几段舞蹈,让人觉得他挺可爱。
片子很好,看得懂,又有味道。
这样的女孩很可怜,同时也有点可怕。
这样的女孩挺多的,每次遇到她们,我就会想疏离。
大约一年之前,我见到李霄峰,那是为了《达达》;大约一年之后,我写着《达达》,可李霄峰却终于还是要离开上海了。
《达达》上映了,可却被堵在上海门外,李霄峰沉重地提着《达达》拷贝横亘在时间的中央,我想,这大概就是荒诞了。
距离使影评成为了一种尴尬的东西。
这一年来,我从李霄峰口中,从亮亮口中,得知了太多关于《达达》的事情,于是,当两星期前,当李霄峰那辆对我而言本应闪躲于上海街头的车行驶在长安街上时,他说,顺便把张元这事给办了吧,意思就是还记着我们当初相识的原因,而我说,还是算了吧。
我想着自己写影评,做影评节目,一向都是端着,理论的护甲包裹着,冷兵器是对着外;而《达达》呢,我甚至都找不到一个切入点,找不到一个可以安身的保护膜,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达达》太“小”了,“小”得任何宏大的解读都有些不着边际。
前些日子,李霄峰自己写了篇文章,回忆年少时的一位女同学,在记忆的撩拨里身体的乖张、放肆、欲望与偏执,我想是《达达》最准确的注脚;而这种故事,在李霄峰的生命中有,在赵野的生命中也有,在所有经历过青春期懵懂和挣扎的男生的生命里都有。
《达达》太普通了,普通得早已忘却它原本是一部关于暴力和原谅的电影。
可《达达》本来就不说些什么。
赵野是沉默的,达达是沉默的,达达的母亲是沉默的,只有她的继父醉着酒,犯着叽哩咕噜,最终,却也死了,只有误认的亲生母亲喋喋不休,原来,她是神经病了。
《达达》更多的是看与行动。
赵野不吱一声地盯着达达跳舞,达达不吱一声地离家出走,工厂的机械声淹没了达达母亲的哭声,赵野从景深处走到镜头前,在灯光斑驳处,贼贼地一笑,观众们乐了。
张元说,他们演得就是自己。
可他们演得还能是谁呢?
对于赵野的寡言,赵野的疯狂,赵野的偏执,赵野偶一为之却犹如华彩般的幽默,我都过于地熟悉了。
张元说《达达》是为李昕芸量身定做的,于是,达达在开场的长镜头中肆意地舞蹈;而我总是有私心,想如果这个故事如果能像故事的第二组镜头那般从赵野的视角讲,那该有多好:大热天中窥探的眼神、刺激的流汗,石栏杆阻隔了欲望,却也在缝隙中默默流淌。
这大概是所有有关青春期荷尔蒙的电影中最为俗套的段落了吧,可却会因为你知晓某一个人而变得无法简单而又不负责任地述说。
在认识李霄峰的一年里,他从戒备到掏心掏肺,我总是无以面对,总是藏着掖着,他的讷于言最终得以爆发,而我的讷于言呢,却越发反衬出自己的懦弱。
如果《达达》的故事发生在真实世界里,那赵野和达达所能遭遇的,肯定是侧目;中国本来就没变过。
所幸的是,《达达》是部电影。
而在真实的世界里,李霄峰真实地存在着。
如果说《达达》只是一部关于青春的叛逆与寻找、身体的骚动与寂落的电影的话,那么,李霄峰比赵野精彩得多。
生活比虚构更加荒诞,更加残酷,更加肆无忌惮地被欲望、被理想、被窘迫、被寂寞、被愤怒、被愤怒而又无为的无奈、被寂寞而又不得的无助、被欲望而又失望的无聊、被理想而又怀疑的空无、被窘迫而又不得不生存的讽刺,所裹挟着,要挟着,威胁着,每个人都是个人质,关于此,李霄峰懂得比赵野多,懂得也比我多。
在比认识李霄峰更早的时候,张元为了他的个人摄影展来到了上海,我得以第一次认识和采访张元。
张元回到北京,那件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事情便发生了,于是,采访带子压了箱底。
后来听李霄峰说,那次在上海,就在那采访的或前或后,他们都在一起。
于是,在一年多前,我因为陌生而无法言说《达达》,一年多后,我因为熟悉而无法言说《达达》。
我决定,就让那盘带子压着箱底吧。
是为记。
印象里的武汉是一个南方之城,它的夏天,骄阳似火,湿热的味道夹在风里袭来,暑气下降的傍晚和清晨,它都安静得像个南海上的小岛。
小时候生活在这里,因为家人都不爱社交和热闹,眼中的这个城市就是一个孤独的岛。
楼房中的我常向往岛外的世界,好奇那些住在老租界洋房里、每天都聚在一起打麻将的人家,怎样生活;孩子们放课后都到街上玩耍,三五成群的日子又该如何?
武汉的日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青春期的荷尔蒙一到夏天就变成汗水,汗水又变成衣服上白花花的盐,变成脸上数不清的粉刺,拼命冒着油的象征着热带情欲的脸庞。
当汗水都淋漓,穿堂风穿透了心肺,那一刻,一个青春期孩子的耳朵就飞了起来,无论说什么,他/她也是听不见的。
这是我见证的武汉的青春,把汗湿的背心干透了,把擦过眼泪的脸洗净了,离家出走一次又回来了……无论怎样躁动不安的青春,也总有尘埃落定的时候。
武汉的黄昏总是落日苍莽,狼烟浩荡。
她安静得像个南国的孤岛,她喧哗沸腾的时候,就是即待喷薄的火山。
她叫达达,她在人生的前半段,她不知道从哪儿来,也不知道将到哪儿去?
她夹在尴尬的中间段,时间如同浑浊的空气,看不见来时的路,却也看不透迷雾那端的终点。
那年身体刚刚长成,半熟不熟,半女不女,夹在性别尴尬的中间段,有时候接受自己,有时候恨自己。
那年她夹在人生尴尬的中间段,混沌踟躇,只知道世界大了,自己小了。
醉后 你恍惚看到他一闪而过追寻而去又无踪迹一如他当年追寻着你你看到的是他还是他的海市蜃楼?
你一个人乘坐和他一起坐过的那列火车你看着对面的那对情侣女孩头枕在桌上睡着一如当年的你你走出车厢不忍再看到这画面你来到曾经和他一起住过的小旅馆老板更老了一些那间房更新了一些空气里满满都是回忆的味道却再闻不到他的味道张野我在空旷的山洞一遍一遍呼喊你的名字你听得到吗你还会回来吗
真让人震撼,导演竟然如此细腻的把那个年代的特色还原出来,真心不错,挺有味道的……电影里,深邃巷子,昏暗的街灯,斑驳的影子,还有那些错落有致的小阁楼,看着真TM怀旧啊。
主角赵野演的真有男人味,在我看来。
略带叛逆,对女主角有想法,但又有原则,不世俗,带有青春期的欲望,却又充满带有时代特色的木讷。
女主角达达演的也很出彩,尽管因为剧情的安排,故事显的没什么张力,但是达达的小女人情调,个性的乖张,桀骜不驯的神情,特别是达达的舞蹈,挺有味道的……从电影刻画的细节,比如街头路过的警车,小阁楼里面的摆设,一些人人物的穿着,一切都像极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社会。
相比如今的快餐年代,二十年前的时代让人怀念不已。
感谢电影记录了这个时代。
首先要击掌恭喜国产片9月份在广电总局的政策下得以重新占领国内银幕,尽管质量、票房种种情况还有很多不如人意之处,但数量繁多、百花齐放的整体态势还是让人欣喜,尤其是百花齐放,各种类型的国产影片能够进入影院和观众见面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国内的电影产业的确处在快速上升状态。
产业的蓬勃给很多导演创造了机会,第六代导演们也纷纷亮出新作,有趣的是9月11号一天就有两部第六代导演的作品同时亮相,管虎的《斗牛》和张元的《达达》,相信这只是发行市场运作的巧合,并非两个导演想同台PK,可既然一起来了,我们不妨一起看看。
管虎早年在《头发乱了》这样明显第六代标签的电影后走了条和其他第六代死磕地下电影不尽相同的道路,他迅速转向了电视剧创作,用极具电影创作的手法拍摄了《冬至》、《黑洞》、《生存之民工》等叫好又叫座的电视剧,期间也执导了一些电视电影,02年的《西施眼》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但在国内影响不大。
从几部电视剧和电影的质量和口碑都看得出管虎是把市场要求和艺术追求平衡地比较出色的导演,《斗牛》果然也借用了黄渤和闫妮打出了喜剧这张目前中国电影的市场通行证。
可这是一部很拧吧的喜剧,影片一开始就是全村百姓都被日本人杀光后死寂灰暗的华北农村,幸存者牛二和一头荷兰奶牛负责把整部戏撑下去,这能是喜剧吗?
这样沉重的开局带有很强的荒诞感,让观众怀疑场景的真实性,而牛二和奶牛的登场和不断的闪回叙事证实了故事的真实性,一度很怀疑这种不断的插叙会影响观众对故事的理解,可现场不断的笑声证明导演成功地让观众更聚焦在黄渤彻底放开的独角表演中了。
黄渤的表演堪称出色但绝非很多人溢美的完美深刻,他承担的让观众笑和继续看下去两大任务都成功完成,但所谓的精彩表现也只是非常本色的面部表情或讥诮的方言,对人物内心缺少关照,而闫妮的表演因为戏份少而浅几乎没什么亮色可言。
看得出管虎还是想通过影片中说很多东西,在战争、喜剧等类型片的包裹之下依然是对人生存意义的拷问,在那样一个人命如蝼蚁般残酷而荒诞的环境下,牛二能生存下去表面的意义是遵守承诺保护奶牛还给八路军这样一个宏大的道德命题,实际上导演想要说的是即使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人也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和动力。
导演张元被公众所知晓并不是因为的他的电影而是前段时间他的“吸毒丑闻”,其实这原本并不能对他的电影产生什么优或劣的影响,可传媒的可怕力量却可以用他的负面新闻来为影片宣传造势,张元或许无可奈何或许暗自窃喜。
《达达》的影片宣传语是“岩井俊二”式的影片,是90后女孩的情欲心灵史,其实这只是部70、80后青春臆想片,这样说绝无讽刺之意,相反我还挺喜欢这部影片的感觉,只是感觉。
影片开始于男孩赵野对达达身着内衣舞蹈的窥视,这种窥视很难推脱性的暗示,好在赵野和达达随后的相识、相知、相伴都相当的干净,否则公映无望也。
青春必须残酷才有故事,于是达达的母亲据说不是亲生的,于是有个猥琐中年男始终盘踞在家里对他们母女两都虎视眈眈,于是有了一段达达和赵野寻母的旅程。
寻找的结果永远都不是最重要的,就像达达所说:干吗这么严肃,我们出来就好好玩玩,和我一起出来一定会很开心。
可开心的时光短暂,苦闷和纠结确是长久,自我身份的迷失让达达始终无法停止寻找,而赵野只是迷恋着达达,所以当达达问他喜欢她什么时,他只能大而化之的说:我觉得你挺有味道的。
靠情绪推进影片非常困难,一般需要剧情的转折来推动人物和故事的发展,于是达达将猥琐中年男推下了楼去,责任的承担成为青春走向成熟、迷失回归本位的标志,达达再次找到赵野时内心已经平静而坚定,再次跳起的舞蹈虽无声却仍旧美丽。
近几年第六代导演相继告别地下,浮出水面,可浮出水面的他们却正遇到比审查制度更为残酷的市场考验,再次上路,希望他们一路走好。
女主就像光坐台不出台的鸡
烂片
我看过的片儿里,为数不多的一颗星。
形式和内容间还是留下了不小的缝隙
男主给人感觉好像someone 于是一个烂片让我看的心惊肉跳。
达达听着歌自顾自的扭起来那段子。多动人啊。
很早看的,已经忘记了剧情,不过却依稀记得Dada's dance
达达是缺爱的孩子展示凛冽爱情的另一种形式。赵野是平凡小城中炽烈爱情的终极体现。
看了15分钟就看不下去了。太矫情了。
说实话,没怎么看明白。
最对的一件事就是选了李昕芸 气质很特别 别的没了
平淡吧,只能说没有期待中的好。暗恋,偷窥,离家奔走,特立独行,郁执愠怒。这些青春里司空见惯的事情,张元表达得略显苍白模糊。不过那首西班牙歌和结尾达达的翩翩起舞倒是给我写些小惊喜。。
“你喜欢我什么呀?”“你挺有味道的!”
岁月中的光,依稀阑珊!
?
有內味兒但不深入
李昕芸就像汤唯一样,是个个性有天分的演员。
囧
7
每个人的青春都有不同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