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妮克
Yannick,冲三小剧场(台)
导演:昆汀·杜皮约
主演:拉斐尔·奎纳德,皮奥·马麦,布朗什·加丁,塞巴斯蒂安·查萨涅,艾格妮丝·赫斯泰尔,让-保罗·索拉尔,洛朗·尼古拉斯,穆斯塔法·阿波拉希德,萨瓦·洛洛夫,夏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23
简介:典雅舒适的小剧院里,一出差强人意的舞台剧正在上演,突然有名观众挺身站起,打断了演出的进行。他自称名叫亚尼克,是一名停车场管理员,下班后舟车劳顿赶来看戏,演出内容却让他失望透顶。众人将他驱离剧院,过没多久他却又突然出现,掏出手枪跳上舞台……今晚,亚尼克才是真正的主角!详细 >
粗暴的影评人质疑编导,绑架观众,为难演员。一旦代入这种身份,简直要笑死了,辛辣讽刺创作者评论者和观看者的关系,最后是审查登场了,谁拥有武器谁就拥有话语权
又名《枪在手跟我演》
短小精悍,看不过瘾,人总是要在电影中放纵一回,这就是电影的力量吧,过不一样的人生,带来欢声笑语
跟疯子较劲的人才是最疯的疯子
【4】又一部杜皮约式迷影小品,重回剧场,半即兴的演绎伴随熟悉的喜剧方法。尽管讽刺不算新鲜,但比起他此前的一小时容量作品,更加掌握了如何将更丰富的议题四两拨千斤处理的办法,这样的作者是多么宝贵。
精彩。那些自我欺骗的人不会听取一个手上没有“枪”的人说话。所以拿起枪吧,大快人心的,阻止这种恶性循环,别给老娘玩这些屎里雕花的伎俩了
如果结局变男主变成舞台剧的一部分,而不是警察介入的话就有趣多了
这又算打破第几道墙呢?昆汀·杜飞这次没那么荒诞和恶搞,最后还有点小感人。
影院看了《第二幕》,晚上趁热打铁补了这部去年广受好评的电影。这是一次对文化届和文化人强有力的讽刺,通过枪这种有型的强权和霸权象征展现了文化上的霸权,以及dominant 和dominé 的关系,观众是被驯化的,但导演也没有完全站在对立面,Yannick也不是一个充满闪光点,逆袭的小人物形象,种种矛盾更有意思。导演问题总是对故事掌控力不够,总有有趣的想法,但落实起来就没那么有效。不过看得还是很过瘾的,现实里,看到不喜欢的戏剧作品,不鼓掌已经是我的极限了。其实挺期待有一天有人在导演某部电影放映途中突然跳出来公开指责一下,很想看他如何应对,哈哈。
全片唯一亮点是那个离场的老人
一眼符号奇观……你要非说是阶级性的、权力性的也行吧,只是我要提醒的是任何对于权力结构的胡乱化用都是一次新的遮蔽1.5
作品冒犯观众,观众冒犯作品,谁拥有武器谁就处于上风,怎么不是一种公平。
很自然的会想到《在警局!》,但是相比那个时期的执着于形式变化杜皮约,目前的他在视角上更加普世一点,因此最近几部作品在类型化呈现上也更加完整:密闭空间内几组人物关系在维持现实可信度的基础上实现了抽象的权力比喻,打破最终平衡的外界力量——警察也不过是把剧场扩大的结果而已。就本人而言,越看到最后越不觉得荒诞,逼疯了伊万卡拉马佐夫的幽灵,还在作祟。
离神作就差了一个结尾,我们都知道杜皮约是个自嘲艺术和打破第四面墙的大师,但是结尾太总局风了!
又是我看不懂的喜剧了。
8.1 放弃了他最热爱的视觉奇观或叙事诡计,如此朴素地运用一场闹剧探讨剧院空间内观众与表演者的权力关系,最后警察的出现与前文中缺席的导演似乎是一种互文,指向了在社会秩序/艺术创作中的核心掌控因素,置身事外的真正暴力机器。
对其他导演来说或许不错,但是对杜皮约来说过于简单了。
愚蠢到了极致,陈词滥调还自觉高明,社会提纯的实验甚至让人想起了奥斯特伦德。
日观肚皮月可以增寿。剧场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让肉身直接冲撞,而杜皮约不仅发现了这个特点,也带来了不同阶层对艺术的期待、思考和评价标准,带来了(一如既往)锋利的中产和人性批判。枪的流转凸显出权力的运作机制,而最终枪来到了暴力机器手中,也讽刺性地、寓言般地指出了在这个由繁复的艺术纹饰装点的血淋淋的权力世界里,话语到底在以什么作为支撑,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一点都不重要。
小成本舞台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