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过一篇影评说年轻人接受不了《青红》这样的电影而比较欣赏《独自等待》之类的的。
看过青红觉得挺好的,但这一被点名“批评”,就对它的比较对象《独自等待》特好奇,到底什么样的电影才会被接受呢?
5号那天第一次看,随便看了几眼没看全,反正觉得电影特逗。
今天从头到尾给看全了。
男主人公见到了梦中情人—〉费尽千辛万苦去追怎么也追不到—〉终于追到了—〉发现自己被骗了,原来女孩儿只是玩儿玩儿—〉由痛苦转而放弃,决定开始新的生活。
情节非常简单,像一条直线划下来,简单得像半瓶醋的文学爱好者写的言情小说,和《偷心》《爱情决胜点》之类的爱情片相比可以说没有任何技术性。
但如此简单的剧情,还是给编排的非常有趣,没有哼哼唧唧的做作,也不故意美化恋爱,很多细节觉得特真实,一边看一边乐,对,对,就是那么回事儿。
第一次表白陈文终于鼓起勇气向MM刘荣表白,被老道经验丰富的MM当玩笑给打岔绕过去了,给陈文气个半死。
等电话陈文想给刘荣打电话,但又不能表现得自己太“贱”,强忍着不打,可一直盯着手机。
打电话刘荣终于打电话过来了,陈文心里:我急着寻找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可最后还是——“内,内男的是你男朋友吗”说完那个懊悔劲儿啊,真是够俗的一个话题,还露了自己的底细。
第二次表白夏雨终于终于终于鼓起勇气正式表白,要把一切说清楚,于是出现了一场精彩的攻防战。
攻方:男生陈文 防方:女生刘荣攻 特紧张地“我喜欢你”防 特轻松地“我也喜欢你呀”攻 豁出去了“我爱上你了”防 低头笑,不说话攻 甜甜蜜蜜地 “你给了我更重要的东西”防 冷冷冰冰地“陈文——咱俩是朋友”攻 讲事实 “正,正因为咱俩是朋友,我才想继续发展下去”追击 摆道理 “难道非要恨对方才能相爱呀”防 “我就走一个晚上,明天我们还能再见呢嘛”攻 无语防 “拜拜,明天见”好哥们儿似的拍下胳膊攻 心里话“就这样啦。
什么意思啊”,呆在原地不知所措。
旁观者清,这种场面搁谁看谁看都能明白MM的老练远在陈文之上,主动权被牢牢握在MM手里,仿佛武打片里官兵甲嘶哑咧嘴地向大侠砍来砍去,大侠却游刃有余地把招式一一化解。
陈文最后一定会输的。
但陈文已经陷进去了。
气愤+不理解我就,我真的不明白,你说,我怎么了,我又不是坏人,她喜欢跟我在一起,她知道我爱她呀,我该做的我也都做了,而且我遵守这场游戏的每,一,条,规,则,可是,可是她怎么就,怎么就对我没那种感觉呢成功之后的兴奋啊出租车上烧包似的跟司机贫“这天儿真不错啊。
你们现在拉活儿还行吧。
”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我忘了我不是一大款”喝完酒,哭了颓废生活从此开始解脱之后的平静“刘荣,你到底想要什么”从一见钟情到表白、表白失败、再接再厉、小算计、被发好人卡、气愤、不知所措、成功、失败、痛苦、颓废、放弃......整部电影就像是旅行社的XX一日游,经典的、应该有的、基本上就是这些东西”的全给你挨着盘儿地过一遍。
所以电影即适合给失恋者看,可以借由相同的经历引发同情心得到短暂的心理安慰“看,人家也是那样的”,也适合给成功者看,可以以高居临下的姿态家假么假事儿地忆苦思甜仿佛大学生回母校看高三学生苦读的姿态或生活在和平年代看战争片感慨一下战争的残酷。
本来是挺辛酸的故事,如果在张爱玲笔下,一定又是一个残忍的故事,但电影穿插了很多喜剧情节(留学生的《变脸》cosplay太搞笑了),再加了一个算是美好的结局,使得本来很心酸很残忍的故事看上去很“阳光”。
本来么,花那么多钱买张电影票谁愿意最后看完不痛快啊。
《青红》这里就特吃亏。
所以说,结论就是......《独自等待》适合去电影院看,《青红》适合BT下载
深夜,一个人看完独自等待。
电影容易让人糊涂也容易让人清醒。
人们看电影时候总喜欢那些与自己相似的角色,比如我从头至尾都没有投入的看刘荣,而李静,从她一出场的那一刻,我就了解她想法,只因为这角色我演惯了。
会有一种女生可以如哥们似的,她跟随过每个混乱的夜以及之后酒醒的早晨,她为你的恋情出谋划策身体力行,她会一直讲笑话以及大笑,在接不上话的时候赶紧找话题甚至怕你尴尬,她会在失意的时候支持你骂你抬你回家。
她不是爱你她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爱你或者那一点点的心酸是不是已经是习惯。
有的时候,这样子也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凄苦,生活很容易心满意足,比如说偶尔的零碎破烂的东西。
时间毕竟很久盒子里也可以攒下很多很多的东西。
友情暧昧还是暗恋,已经不那么重要。
她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没有身份的,当梦中情人翩然来到她只能降几个优先级的时候才猛然发现,那也不会去抢的。
不是差些勇气说也不是怕被拒绝,有些东西太好了你舍不得碰,一碰不管得之还是不得都是毁坏。
许巍的歌响起来响起来,他被压了箱底这么久没听。
那些努力想隔出来的天地,还是泯灭不见。
以为不一样不一样,结果还不是一样。
就让记忆中的你慢慢老,老去了谁也得不到。
伍仕贤在电影的最后说,献给从你身边溜走的人.起初我将这句话当成这个中外合资胖子的小彩蛋,就像恐怖片里的最后一吓,要么伤伤心,要么定定神,这种情绪最多萦绕个两分钟然后你关了机站起身,该干啥干啥,活泼地跟陈文那帮傻弟兄,个个往死里得瑟情感来的时候我目送字幕一点一点地划过.那些嬉笑怒骂开始一个二个扒光了自己的衣服说看清楚我们是谁.于是那句话活了起来,好象我亲自看着它们从伍仕贤的嘴巴里冲出来,个个尖牙厉齿,把我的笑咬了个残废 一."我们曾经不分白天黑夜,唱着情歌一路来看你,你如此回答,情歌而已"陈文明白了世上没有梦中情人,明白了再怎么女神化的人物都要先往脸上抹足了粉再把姿态摆好见人.要吃饭,要工作,要过活,要这要那,最后才要浪漫.所以他举着个录音机引来笑声,别人都懂的你不懂,这个笑点不奇怪我干嘛不笑.饿的时候你是我的superstar,饱的时候你就成了我的supermarket.很多时候事情不是取决于我的据理力争而是取决于你的一句就是这样,你曾经的情歌没有经过她的筛选,成了冰冷的尴尬.上海堡垒里将军对江洋说别错过剩下的19999,陈文的兄弟安慰他说婊子永远是婊子.无论怎样我们还是要继续,镜头打向日出日落,陈文在街道上走走停停.<蓝莲花>的调子贯穿于我的耳边,我抖了抖,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心中那清澈高远的自由世界.于是陈文从刘荣身边溜走二."你说我真好比谁都好,有适合的人要帮我介绍,如果我真的那么好,你为什么不要"李静在酒吧里搂着痛哭流涕的陈文,片子前半段压抑的感情有了些眉目.她知道你最喜欢喜力最讨厌百威,她知道你大概的择偶标准.只要你愿意一个电话就能把她call过来.这样的红颜知己你想要我也想要.但还是最好别要.因为你不知道她那身不入眼的打扮是不是为了吓跑周围的男人,你不知道她居然留着你送她的所有东西,你不知道她坐在梳妆台前扮阔女是怎样的心情,你更不会知道她到底想留几个人来给你过生日但最后还是顾全大局跑去找你暗恋的白痴妞.你有着这么多的不知道我真怀疑你是否还有底气说你想要.Yin问陈文你怎么不考虑下李静啊,陈文说的那叫爽快,哥们.好一个不知道是哭是笑的回答.只是有一天你会发现,发现所有的蒙昧都被点透.可那时候她已经不能永远把没结果的感情悬着不放,不能永远一板一眼地守着不离不弃,不能永远暗忖着你个猪头怎么还没想到我.当没有任何留恋的时候李静选择了陈文介绍的公司,在院子里她把他送她的戒指挂在树枝上笑笑.一个这么漂亮的场面只可惜他看不到.于是李静从陈文身边溜走三."你经过了我吗,就改变了我吧,这样的天空是何等大"我收到一个朋友的短信,内容如下"生命本是一场漂泊的漫旅,遇见了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我珍惜着每一个可以让我称做朋友的人,因为那是可以让漂泊的心驻足的地方,有时侯会被一句话感动,因为真诚;有时候会为一首歌流泪,因为动情;有时候会发个短信给你,因为牵挂"老实说一开始我没看下去,我这人最讨厌群发的东西而这必然是群发,然后我打了个哈哈过去他开始说,说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是最后一次四目相对,很多时候最珍贵的健康平安也会被忽视,在忙什么在干什么其实想想大多都很盲目,拼搏是条主线,只愿在拼搏中温存长在方向长驻希望长青.这段话把我说蒙了.我没有那么多机会对谁谁说句喜欢你,跟谁谁搞场如果爱;但我有机会认识这么一群人,从非亲非故的陌到不死不休的闹,这一路走来看似神奇但是更多的是感谢,感谢我们的相识,感谢我们因相识而发生的改变,感谢那些因改变而衍生出的又一片天空.你经过了我吗,就带我走了吧,你懂不懂你懂不懂,我不想让你溜了啊伍仕贤借陈文之口说要么好好活要么赶快死,那你必须得好好活,我也得好好活,那么我也就不浪费时间写结尾了.所以别再看了勇敢的少年,快去创造奇迹,逮那些要跑了的家伙们,吧
这么说有点扯淡,但如果不这么说,又找不到更准确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意思。
年末zhuai出很多钱进电影院,轰轰烈烈的大片子一个不落地全看了,后来买了《杀破狼》和《黑社会》来看,最后的最后,看到了《独自等待》。
这个片,精彩啊。
很有意思,很好笑,很生动。
有的地方这么近,有的地方那么远,让我很赞叹。
前面看过的片子,要么就是想吐,要么就是觉得特别扯淡,只有这个,看到心里去了。
以前看《看电影》一个关于此片的小影评,给了3个星,是那种各打50大板的评论。
意思是有好笑的地方,但是故事的桥段落俗,人物塑造不细致等等。
所以我觉得,还是不要轻信影评,看电影这事儿,就跟做爱和下馆子点菜一样,你非得自己亲身体会才知道是什么滋味。
还是我那句话,中国人有时候说话很难听,把电影评论叫做“骂导演”,把源于生活的细节丰富的电影叫做“俗”。
充分显示了国人的修养。
我也就跟着大家把电影中表现出生动的生活叫做“俗”吧。
这俗,俗的真是太好了,中国电影,就他妈特别需要俗的,不需要高雅,高雅了好几十年了,革命的高雅,政治的高雅,导演艺术创作的高雅,回顾从《定军山》以来的中国内地电影,有哪几部是真正说人事儿的?
真正视听流畅,讲故事一样讲生活的?
有哪几部是那么纯粹地拍电影,不站在任何政治立场,而只是一部追求“杂耍”的戏?
要不后来《小城之春》怎么那么受推崇?
我在电影资料馆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也震惊了,没想到啊没想到,还有这么好看的国产电影!
这么真实,生动,人性化的中国电影。
中国人饥饿了几代人,就要赶快富裕起来,中国电影不靠谱地高雅了几十年,就应该赶快回归现实!
中国电影,赶快“俗”起来。
对于那些说《独自等待》俗的,嗬嗬,我有三个看法。
第一,谁他妈活得不俗啊?
哪个爱情故事不是那么几个套路啊?
谁的暗恋心情不是水生火热的折磨啊?
要真有新鲜的,拍出来给别人看,就真的好看吗?
会有共鸣吗?
那可真不一定。
人类5000年文明史,最多也就寻找出了180中做爱体位,你要是全都会用,一天用一种,也他妈大半年就用完了,剩下的都俗了。
就是这个道理,人的存在是有很多你喜不喜欢都会产生的规律。
这种规律的反复,并不意味着单调,反而会产生千万种微妙的变化,导致了“非常有意思”这种感觉。
就像180种体位,你虽然大半年都用完了,可是你很可能是跟一个人一直这么用,你下个大半年再换个人试试,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你就算不换人,你就换一种环境,换一种心态去试,照样会不同。
这个道理用在电影导演身上,也很合适,同一个故事,你让两个不同的导演去讲,出来的效果肯定不一样,张艺谋也可以讲《独自等待》,想象一下吧。
所以不要很简单地说“俗”,什么是俗,你真的能解释的清楚吗?
更不要随便用“俗”去打压一部本身很有质量的电影,要不然说这话的人就俨然是伍迪•艾伦《丈夫们和妻子们》中那个被带去知识分子聚会的应召女郎了。
第二,说这片子俗,其实是一种心理期望的失落。
受了几十年不着调的中国电影以及电影评论的误导,他们期望看到所谓“创作的高雅”,和自己生活完全无关的东西,这是基于潜意识里对自己生活的否定。
是一种农民渴望城市生活的本能反应。
希望“文艺作品”可以给他们一些“思想”和生活的“引导”。
我信奉电影出身“杂耍”,最本质的也是“杂耍”,它作为载体,可以被政治利用,被各种思想流派,艺术流派利用,但对于电影院那群黑压压的人来说,它还是“杂耍”,它让你进去看,不是让你看“意义”,是让你看“好看”的。
第三,说它俗,可能也由北京地域氛围太重的原因,很多“京味儿”让对此环境陌生的观众不容易体味,所以重点就放在看故事上,但这个故事胜在细节,而细节又非常的“北京”,所以外地观众可能只能体会到大致的框架,自然会觉得失落,毕竟,看电影不是看框架结构的。
就好像,陈文送李静的时候,两个人拥抱在一起,陈文说“要是有人欺负你,就立马告诉我,哥们儿坐下一般飞机去抽丫的”。
这句话,真是太经典的北京表达方式,“哥们儿坐下一般飞机去抽丫的”,哈哈,我说不清楚为什么那么好笑,但觉得好笑,就是因为领会了。
如果你说,电影的不足之处,就是它的“地域色彩”太浓,但是,这就是“杂耍”的一部分,每一部电影都是有根的,方言,气候,地域特点,人文特点,有些东西是你无法避免的,更何况,这些地域特征会给电影带来无尽的细节乐趣。
中国政策就是太统一,必须都说普通话,其实这是很不人道的,去年不是广电总局专门出了文件,要求所有电视剧都不得使用方言,引起一片质疑。
这是严重违背人类精神和艺术多元化的。
不过,你能怎么办?
社会环境的确可以决定我们对艺术的态度和鉴赏水平。
好的东西,活泼少禁忌的东西你都看不到,最后就根本不存在判断力了。
综上所述,我们的电影观众,真的需要迅速地朴素起来,真实起来,宽容起来。
我们都说支持国产电影,其实作为一个普通热爱电影的人,支持国产电影并不仅仅意味着看,或者买票去电影院看,而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评论环境,人文的客观的评论环境。
而中国的电影,需要迅速地“回归”中国本土生活。
外国人到中国找孩子,高高在上的爱情故事,打打杀杀的黑社会最后说“还是要从良”这种道理,胡编乱造的神话故事,在“回归”这种需求上,终究会让人觉得“不近人情”。
另外,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真喜欢《独自等待》里面的细节和台词,也可能是我的生活就这么近。
经典台词比比皆是“一进屋就忘了自己要干什么,我想宠物都是这么过一辈子的” “我要是出名了,就不理你们俩” “我下辈子给你当奴才”“去拿点鸡翅膀”“哎呦,不成,我腿麻了”。
“哥们儿坐下班飞机去抽丫的”总之,是笑料不断,我从头笑到尾,最后是意犹未尽。
镜头连贯,夏雨的表演出色,特别是中国人很弱项的台词方面,每个细节,电影的其它小线索都朴素到位,这些,其实很多人都像我一样赞赏。
我竟然给这部国产小电影打了五颗星,讲不清楚原因,可能是被触动了,然后就喜欢了。
喜欢,是一件不需要理由的事情。
看到一半的时候就想写点什么,看到最后的时候这种想法更强烈。
字幕打出了“献给从你身边溜走了的人”。
一下子就时光倒退三五年。
第一次看到这行字是好几年前在好友的MSN签名栏,当时很诧异一个走粗犷路线的男人竟然突然文艺翩翩。
再加上当时感情水深火热和预备告别身边ABCD,于是我被这句话烙印了。。。
喜欢夏雨,虽然不帅,但是有味儿,演起戏来很入。
喜欢龚蓓苾,虽然不红,但是有与众不同的气质。
不喜欢这部电影里的李冰冰,那时的她还没整容,脸架子很方。
我看惯了她下巴尖尖地在电视里卖欧莱雅的洗发水,突然回到过去,有点接受不了原来的大腮帮。。。
不喜欢这部电影里的她,也许还因为她在电影里的角色形象吧。
现在社会里有很多这样的女孩子,当然也有不少这样的男孩子。
你不喜欢一个男生,因为他不帅又稚嫩,没钱没事业,但他对你痴心一片,是一个好品质后备兼随叫随到解闷人选,于是就这样钓着吧,不承诺不拒绝。
他若大胆表白说爱的时候,你只需要咯咯笑,说我也喜欢你啊,我们一直都是最好的好朋友啊。
有多好呢?
好到上床?
于是他们上床了。
然后他以为这就是男女朋友了,他美滋滋去给她挑礼物,结果看到她被别的男人搂在怀里逛商场。
他想离去,她却追上前说:“每个人活着都不容易,我只想过得好一点,有什么错?
”是啊,她有什么错。
错就错在他太天真。
如果你是那个男生,你还能怎么样,除了心碎和狂奔,除了麻木和麻醉。
如果你从此堕落不羁,后来的谁又怎知你当初也曾天真执着过?
幸好你还是坚强地选择了独自等待。
虽然龚蓓苾暗恋夏雨的情节有些落俗套,但是车站送别那一幕还是很不错。
她暗恋他,但她不奢求拥有他。
因为她太了解他,所以做好哥们是最好的陪伴方式。
终于要离别南下了,那么伤感的火车站台上,他却突然打趣说:“咱们认识这么多年,怎么就没好上呢?
”。。。
她只能含着眼泪笑起来。
我喜欢的几点:(1)北京味儿的一部片子,充斥自由自在瞎掰瞎闹的朋友情谊。
(2)配乐好听,夏雨失恋时候配许巍的“蓝莲花”,哈哈。
(3)片尾夏雨坐在店里独自寻思:难道下个进门的就是我对象?
于是,袁泉进店了。
(4)发哥的出场,画龙点晴。
不多说,来谈谈我个人的点点感受吧。
片子出来前,在电视里看到它的简介,第一感觉青春现代符合和我一样年轻一辈的口味,很是向往之,一直等待它的公映。
看过片子,呵呵,觉得我都能演陈文内容没有很多出彩的地方,可以说是平凡,不过正因为它的平凡让我感觉它的平实和贴近生活,我很喜欢这样的电影。
它让我再一次触摸我的情感世界。
李冰冰演的真不错,她的表情很到位,度很准,象她出酒吧出来的第一次亮相,看见李静在车里象个款儿一样喊陈文的时候,后来手里拿着陈文送的礼物目送陈文走的时候,估计是她的内心真实的另一面的写照?
大概吧。
故事需要这样一个女子,而她就是这样一个女子,“乐观开朗有点小幽默,有时候有点墩儿,和她聊起一些无聊的话题也会觉得特别有意思,她让我觉得有优越感……”故事和现实中的她相得益彰互相补充。
和陈文一样 我也很喜欢这样的女子。
故事到最后并没有交待个观众想看到的有个结果,而只是这样 就这样的结束了,好象有点意犹未尽,一个朋友也这么说来着,她猜导演为拍续集打算的。
我不这么觉得,导演可能就想给个这样的结吧,现实中的故事很多都是这样结束的,还想怎样?
是自己太年轻了,不相信罢了。
“片子让暗恋不显得苦涩,失去不感到绝望,错过不会变成终生遗憾,等待也不会陷入孤独落寞……我们都在独自等待自己的“梦中情人”,经受致命一击,然后学着独自长大,但是,从不寂寞,也不颓废”写到这,已经把最想说的说了
这部小成本爱情片在当时算是非常特殊,比当今如潮水一般的都市爱情片时代要早了十年,而且片中没有霸道总裁,没有基情四射,只是讲述一帮小伙伴泡妞的故事,细腻的镜头和犀利的台词聚焦当下年轻人的爱情观,将一个并不新颖的爱情故事拍得清新脱俗妙趣横生。
那真是一个依旧堪称理想主义青春肆虐的时期,夏雨、李冰冰、龚蓓芯、高旗......们玩世不恭的表象下,带着仍然对其时的大学生一代有一定杀伤力的真心属性,正是这样的围绕着夏雨对李冰冰的绝对痴心展开的爱情追逐,令影片成为当年最受瞩目的国产爱情喜剧,这在中国电影产业尚未发展成今天的规模的时刻,算得上一份珍贵的体验。
有瑕疵,比如整体结构不合理;比如某些对白太刻意;比如某些场景缺乏力度。
但总的来说,是好片子。
有想像力,有灵性,敏锐,准确,真实。
天下懵懂的男生初次陷入对一个MM的迷恋,那种种微妙的心理,那种种尴尬的关系,那种种无奈的处境……多半都有相似处吧!
而这些,都被刻画得很好,也让我深有共鸣。
——靠,这就是:感同身受!
当男主角绝望的时刻,他强做镇定的从商场里走出来,越走越快,突然拔足狂奔……那种还不如死了好的感觉,让我几乎从椅子上跳起来;就在大家都以为他的创伤已经逐渐平复的时候,他突然在灯红酒绿的迪厅里像个孩子一样伤心的捂着脸哭了。
——我奇怪的发现:这怎么好像是某个时刻的我?!
语言总是苍白。
要描绘出电影中那一个个触动我的小细节,太费力。
所以,与其有敲脑袋“回忆——描述”的时间,还不如再看一遍。
同理,各位观众,别浪费时间看我的日志了。
真要是对这片子有兴趣的话,直接去看片子吧。
电影就是电影;音乐就是音乐;绘画就是绘画。
任何企图用文字再现其他艺术作品的行为,都是愚蠢而且无意义的。
另外一个感触就是:理论大师真TMD多啊!
男主角郁闷的时候,他所有的朋友都热心的给他出主意,不厌其烦的给他灌输各种恋爱理论:男人是什么;女人是什么;爱情是什么;世界是什么……这些话咋那么像我平时说的那些捏?
而令人沮丧的是:这些听上去很有道理的理论,事实上,是完全无用的。
即便是这些理论大师本人,真到了自己实干的时候,也一无例外的茫然不知所措。
——向来喜欢用“理论大师”的头衔来掩饰自己在爱情上的失败的我,看了这部片子,该醒醒了。
理论是狗屎,我不能再欺骗自己了。
……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爱情就是爱情。
任何企图用理论概括指导男女情爱的行为,都是愚蠢而且无意义的。
PS:唉,就在昨天,我还企图冒充理论大师指导一只可怜的迷途羔羊。
现在看来,真TMD害人害己。
事情是这样的。
昨晚上令狐葱的blog看,意外的发现他搞定了一个MM。
震惊之余为他高兴。
可在QQ上一聊,他却哭着说:“还没开始,已经结束了……”——为了安慰他,我也只好干起了理论指导的SB事儿。
而最后的结果是:俩人一起晕了。
再然后,今天居然就看到了这部电影。
难道是冥冥中有天意指引我?
1.便利商店-炮灰 2.清醒乐队-永远的一天(Lucia) 3.黑棒-非典型女友 4.黑棒-霞飞路87号 5.花儿乐队-Miss You 6.花儿乐队-懒 7.姜昕 -潘朵拉 8.蓝沁-easy come easy go 9.龙宽九段-胃在烧 10.S.H.E-Super Star 11.许巍-蓝莲花 12.黄征/羽泉-奔跑 13.新裤子乐队-年轻的习惯 14.东方迷香-Touching You in the Ciouds 15.杜海涛/高旗-鸡飞狗跳 16.蓝沁-Easy come easy go 17.爱戴-Chic Night 18.东方迷香-Blue girl 19.陈霞东-Why You Leave 20.独自等待
李冰冰最后去找夏雨,说我就只是想和你一直做好朋友,这个情景很是熟悉,然后想起是DIO给我推荐的这部片子。
自私的我们都希望身边有这样的人,陪着你,却又不是爱情,也不是友情,总是希望和某些人保持着暧昧不清的关系,好像随时回头就可以看到他在身边,随时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或者是为了证明自己,或者只是让自己过得快乐,生活本来就不容易。
至于爱情?
什么是爱情?
其实我真的不懂。
真的有梦中情人吗?
也许只是他的某些特质吸引了你,让你相信他是完美的,其实并没有完美的人。
有些人留在梦中永远比走进现实要好得多。
我们变得害怕受伤,才会为爱情制订那么多规则,其实爱情里根本没有规则,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深陷进去。
夏雨最后说,这是献给那些从你身边溜走的人的,我想每个人一定都有这样的人,从你身边偷偷溜走了,也许那个时候你的眼里只看到另一个人,所以根本不会在意他在你身边等着你,也许那个人差一点就和你一辈子了,可是你忘了珍惜,当然你可以说是缘分,然后他就走了,也许你想抓住他,可是他并没有力气去抓住你,所以,就这样看着他们从你身边来了又走,等你真的回头的时候,并没有谁还在原地等你。
独自等待着,只是一时的,谁也不会花一辈子的时间去独自等待。
最后的最后,我喜欢这句话,要么好好活着,要么赶紧去死。
这个才真的是生活的真理。
“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活”出处原在此;片调轻松,气氛活跃;单恋&amp;暗恋的自娱自乐;
独白有共鸣在回荡。里面的李冰冰很漂亮。喜欢龚蓓苾。献给从你身边溜走的人。
真是毫不做作的一部好片子。。。很多话想说,好多话不知道怎么说。。。
这电影我看过三遍!第一遍忘记了。第二遍看是在敦煌的酒店,那个三伏天的黑暗房间,空调怎么也吹不出冷风,而外面一片金黄。我那时候穿的三叶草那个短袖已经丢了。第三遍是今天,我发现我虽然孤独,但什么也不等待了。另外龚蓓苾非常好看!!非常非常好看!
自私的人都希望身边有这样的人,陪着你,伴着你,却又不是爱情,当然也不是友情,它总是在几种感情之中飘忽不定着,总是希望和某些人保持着暧昧不清的关系,好像随时回头就可以看到他在身边,随时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或者是一个备用轮胎,或者是为了证明自己,或者只是让自己过得快乐,
和95年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相比,夏雨真的老了。虽然依然是插科打诨地和我们开着他的七浑八素的玩笑,但他再也不是那个在爱情道路上痛苦挣扎的马小军了。整部电影感觉节奏太快,想表达的意思很多,看明白的去不多,似乎有很多东西没有很明白的说出来。电影可能是想跟我们讲讲现代北京青年人的爱情现状,不过片中时不时插入的哪位老爷子的爱情观念是何用意,另我不解。
俗文青的滥情
迷茫的年纪,泡妞要比吸毒靠谱多了
对演员和故事背景都不感冒。不明白为什么这片评价那么高。可能北京观众都喜欢吧。当年看的时候就盼着快点结束,一旦开演一定要看完是一种痛苦的强迫症。
还是有点特别的,虽然看完之后忘记哪里特别。
当许巍的《蓝莲花》响起时,我就意识到青春已经随着南下广州的火车一起悄悄溜走了,剩下的只是各奔前程。火车不等人,成长就是先错过梦中情人刘荣,然后错过身边暗恋你的那个哥们李静。
电影拍出来14年了,看得蛮尬…
被夏雨骗了,烂剧情
谢谢,已吐。片子本身不算差,但是从头到尾的男性视角意淫和男性群体的恶臭味要把我熏晕了。哪个女的说喜欢这部电影劝你现实生活里吃点好的
感觉就是以特别路人的视角看他们谈了一场无始有终的恋爱,那看着就一愣头青又爱耍小聪明的男主,特俗特下流,全程第一视角心路历程看着就很不讨喜,里面的那几个大陆演员就没一个喜欢的,穿插几首许巍的串烧歌,对这样的气质和气场实在没感觉,就像是一集国产婆媳电视剧的节奏,东拼西凑成一部三流电影小品,结尾周润发倒是来串场了
夏雨傻乎乎的。250一个。李冰冰演得是真好。龚也很棒。高旗挺逗的。里面很多话都特经典,比如:不好好活着就赶紧去死吧。女人很没劲,你也很没劲。
临近结尾时,非得把龚苾蓓往暗恋小女生的群体里推 瞬间就俗了五条街不止
导演说:&#34;这是30岁以上的人看不懂的电影&#34;................很难得大陆有一部这么能让人圆满的商业片啊!!!
“献给从你身边溜走的那个人”。挺喜欢的一个电影,即使是现在看都能在电影里找到一丝国产爱情片少有的洋气。这是李冰冰和龚蓓苾最好看的时刻,最后几分钟周润发和袁泉的客串也很有意思。(得要经过独自等待才能收获真爱)
独立制作,还行了,故事说的还顺流,虽然有点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