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片名就给人一种漂泊不定的感觉,而这种漂泊不定正是片中女主角的真实写照。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女主的未来,一个是女主的感情,说是一个方面也行,因为未来也包含感情。
第一个是生活方面,女主在片中的是以收费站的收费员,但这个收费站在电影后面就取消了,女主也就失业了。
失业后,没有工作,儿子孩子上学,未来肯定比过去更艰难。
第二方面就是感情方面,好不容易和油腻浮夸的货车司机有点感情了,却已经分手了。
而且这样一别,或许就再也见不到了。
但好在,最后结局时和儿子的关系得到了缓解,儿子似乎在那一刻变得懂事了,这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事。
片中的女主林佳雯,是一个被生活所迫的典型代表。
和丈夫离婚,一个人带着青春期的孩子,孩子还不听话,和同学处对象,结果被同学家长发现睡觉了,就让赔偿80多万。
然后为了这80多万,就答应了那个路过的油腻货车司机——《川流之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看世界电影”,欢迎朋友们前往关注,谢谢支持
这是一个爱情式微的时代。
多少的性欲打着爱情的幌子,流窜在红男绿女之间累累作案。
多少的爱情,在小荷才露尖尖角之时,就被金钱、权势或舆论,摘去了嫩芽。
《川流之岛》,一部讲述身处绝境的爱情,如何在性爱的温床上滋生,又在金钱的压迫下幻灭的故事。
国道收费员阿雯,最近遇上了一个大麻烦。
她的儿子超人,因为和班上未成年的女同学发生性关系,而被女方家长索赔82万。
身处工薪阶层,又是单身母亲,走投无路的阿雯只得求助于纠缠自己的货车司机志豪。
片中的志豪,以一个浪荡不羁的台客形象出现。
言行举止乖张放肆,没有体面的职业,甚至还要靠家中的兄长不时接济。
可就是这样一个浪荡子,每次经过收费站时,都要在回数票的背面写上一段情话、留下电话号码,然后再嘻嘻哈哈地递给阿雯。
不论阿雯是无视还是轻蔑,志豪从未中断过这种纠缠。
这就牵涉到爱情里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死缠烂打到底有没有用?
当然有用。
要么等来机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要么等来爆发,忽然在某一天收到一句神经病的评价,然后被拉黑。
实际上,一个正常的人,哪怕只是在多金、帅气、浪漫这些恋爱通关词条里占了一样,也不至于把自己降低到死缠烂打的卑微位置。
可芸芸众生里,幸运儿永远只是少数。
所以我们这些丢在人堆里,就再也分辨不出来的凡夫俗子,若是不幸爱上了一个或身家优渥、或出尘脱俗、或众生环绕的女神,谁敢保证死缠烂打不会成为我们最后无奈的选择?
要知道,爱上一个人是没有理由的。
而爱上一个人之后,则往往是身不由己的。
面对巨额债务,明知不靠谱,阿雯还是拨响了志豪的电话,两人的命运也通过这串铃声被联接起来。
别以为这只是命运的捉弄,如果不是旷日持久的死缠烂打,志豪怕是连这次被命运、被爱情“捉弄”的机会都等不来。
志豪要人,阿雯要钱。
两人看似水到渠成,实则是无可奈何地走上了“钱色交易”的道路。
都说通往女人心灵的道路经过YD。
《色戒》中,汤唯扮演的王佳芝在家国大义的背景下,在美人计和间谍战的倾轧反复中,仍无法回头地爱上了梁朝伟扮演的易先生。
何其相似,阿雯也在和志豪一次次深入浅出的交流中,渐渐脱下了防备和伪装,生出了爱情的萌芽。
随着志豪一步步走进阿雯和她的家庭,他开始不自觉地扮演起这个单亲家庭中,丈夫和父亲的角色。
当志豪坐在阿雯叛逆、顽劣的儿子超人面前,教他吃饭的规矩时,是否有一刻曾意识到,他此时所面对的不正是二十年前的自己吗?
志豪和超人的角色,在影片中构成了一对互相映射的镜像。
两人的性格和言行举止,在这种互为镜像的对照下,又形成鲜明的互文,让双方的形象都更趋饱满。
而这种更多的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在电影中并不常见的艺术手法,在本片中还有一例。
鱼。
在《川流之岛》中,鱼既是一个隐喻,又与主角志豪和阿雯的境遇构成了互文。
鱼的镜头在电影中多次出现。
印象最深的是影片的尾声,志豪因为跟家人闹翻,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来源。
他和阿雯的“钱色交易”,也因此变得难以为继。
两人爆发争吵,因性生爱的志豪质问阿雯。
“你就真的只是要钱吗?
”在赔款日期步步逼近的压力下,阿雯只能无力喊出。
“是的,我就是要钱。
”“你说你没钱,我怎么办?
”也就是此刻,镜头切换到阿雯家脸盆里临时豢养的那条鱼,因为缺水正在困兽之斗般的拼命呼吸。
回想志豪和阿雯的结合过程,一个以为抓住了生活崩溃前的那根救命稻草,一个以为遇到了茫茫人海中那个特别的她。
两个人在相遇之后,犹如两条涸辙之鱼,匆忙又仓促地互相拥抱起来。
殊不知两条鱼的相濡以沫,在炎炎烈日的烤灼下又能坚持多久?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志豪和阿雯各奔东西的结局,与其说是被债务逼迫所致,不如说是一种宿命。
两具陌生的身体因为金钱结合,又因为金钱分开。
其间虽然滋生了爱情,但这粒爱情的种子从埋下之初,就背负了金钱交易和不洁不甘的原罪。
背负原罪的爱情,会有花好月圆的结局吗?
下凡私通的牛郎织女,结局是隔河相望。
身负世仇的罗密欧和朱丽叶,结局是双双殉情。
再说个现代的吧,一代才子徐志摩爱上有夫之妇陆小曼,虽得结合也并不幸福,不过是为爱奔波,最终还落得个阴阳两隔的下场。
人无法选择出生,也就很难摆脱从出生之日起就被定格的社会阶层。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人生自然也无法重过。
我们说过的每一句话、做过的每一件事,决定了我们成长为今天的我们。
不论你是否后悔,都改变不了覆水难收的事实。
这就是原罪的可怕之处,它往往是先天的,又抑或是不可消解的。
让我们回到电影上,影片名为《川流之岛》,其实电影里根本没有任何河流、岛屿这些美好的意象。
“川流之岛”本身就是一个隐喻。
它的的本体,不过是阿雯工作的国道收费站。
收费岗亭两侧的车道上,日夜呼啸的车流穿梭不息,显得收费岗亭犹如河流中央被隔绝的孤岛。
而这个隐喻的所指,则是岛上的阿雯,甚至包括志豪,包括超人。
这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被阶级固化所隔离,他们或许会抱团取暖,但最终仍逃不过社会以及命运的洪流,终将被无情碾过。
影片的最后一幕,阿雯和儿子超人坐在债主家的门口,大口喝着水。
鼓起又瘪下的双腮、上下蠕动的喉管,不禁又让人联想起离开了水的鱼。
她们接下来的命运会是怎样?
影片没有交代。
只是这条涸辙之中的鱼儿呀,已经错过了漂到身边的爱情,但愿能把握住作为最后精神支持的亲情吧。
◎本文首发于【红唇画报】
两句话安利!
“来的时候太着急把手机屏摔碎了看完以后觉得碎了也没关系了!
”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每个人也都渴望爱。
影片以台湾国道收费人工转电子的大时代为背景,写了一对边缘化的“小人物”——收费员阿雯和每天都经过收费站的卡车司机志豪,单身母亲和与女友发生关系被告的叛逆高中儿子超人。
人物在困境中挣扎,夹杂着欲求与爱,生活所迫也好,情感缺失也好,究根结底其实是人物的“漂泊感” 。
影片片名据导演所说,在没有剧本的初期就已经定了下来,创作根源也是很久之前在手机备忘录里记下的几句话,有一天,他在看到收费站的时候突然想到,其实每一个收费站都像一个岛屿,车流就宛若河流,来往的人就像一条条鱼,他们不会停下来,转瞬即逝。
就这么几句话,后来就有了《川流之岛》。
影片中三次出现鱼的镜头,也是导演的一个隐喻。
人和鱼一样,即便失去了水,陷入了困境,仍然会用力挣扎。
鱼的腮一张一合,人一呼一叹气。
影片中,志豪带着阿雯超人去河边野餐,阿雯对志豪说,“还说去夏威夷呢!
这里的水那么脏。
” ,志豪躺在阿雯身边,蹭着她,“再脏的水里不是也有鱼吗?
就像人,再穷不是也得活着吗?
”影片台词中有许多反问句,并且都是没有答案的,突然想到老邵和我们说的,写台词要仙儿一点儿,人和人是不交流的,反问也是不需要答案的。
阿雯得知儿子的事情以后训斥超人,超人反驳,“我爱莉雅莉雅爱我,这有什么不对!
”,阿雯盯着超人,问他,“你知道什么是爱吗?
”。
什么是爱?
超人和莉雅,志豪和阿雯,每个人都问过自己或者对方,什么是爱。
爱是一个动词,爱也是一去不复返的,就像奔腾的车流。
钱,影片中的外部压力。
为了在一个月内凑够82万赔款,阿雯接受了吊儿郎当的志豪,志豪说五千块我可以睡一个水姑娘哎!
但是他给阿雯一次一万的价格。
自己的私房钱也拿出来,跟哥哥借钱,偷用哥哥家的钱…最后没钱的他没有办法,和阿雯开了口,“对不起,我没钱了。
” 其实他完全可以不用道歉,他对阿雯说,“我们一起想办法好吗?
”。
阿雯推开了他,告诉他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只有钱,志豪盯着她,“我以为我们是男女朋友。
”志豪每天都是嬉皮笑脸的,每次经过收费站都会在回程单上写上自己的联系方式给阿雯,在过路费的钞票上写自己写的情诗,发现了阿雯偷换假币帮助隐瞒,他对阿雯的感情是认真的,他告诉哥哥,他有女朋友了,认真的那种,和以前的不一样。
他会给她准备胃药,一个电话打过来什么事都不做赶紧过去。
他和阿雯说,“我带你去野餐吧!
像外国人一样,多浪漫!
不过他们都是一家人一起去。
”,第一次在阿雯家留宿,他早上起来准备离开,超人拦住他,问他跟他妈是不是男女朋友关系,志豪回了一句,“废话!
” 接着问超人,“我们去野餐吧!
” 一个下午,志豪开着货车在楼底下等着他们,三个人像一家人一样,在河边玩到了晚上。
志豪帮超人拦住莉雅家的车,在和莉雅谈判后,超人倔强的憋着眼泪,志豪一把拥住他,两个人抱在一起憋了几滴泪。
对于志豪来说,他不是一个成熟的大人,他像《菊次郎的夏天》里的北野武,自己跟小孩子一样。
包括他在教育超人的那段都是他嫂子教育他饭前洗手这些事,看着阿雯给超人夹菜自己也学着阿雯,他用他的方式,笨拙的表达着爱。
可阿雯却告诉他爱的含义其实是钱,流浪了几天后,他回到哥哥家,抱住哥哥痛哭。
而阿雯此刻才意识到自己已经爱上了志豪,想了一切办法联系他,终于,在收费站最后一天营业的时候,志豪再次经过阿雯的站,给了她回执单,志豪拽着票,冲着阿雯笑了笑,然后松开手,和其他车一样,向前开着,最后隐于车流中。
阿雯愣了神,回执单被风吹到路上,她一路追着,最后扑在回执单上,翻到背面,是一张空白的回执单。
国道上川流不息,一个个收费站像一座座岛屿,她却没有了可以停靠的地方。
影片最后,母子两人坐在莉雅家门口默契无言的场景,被生活所逼的二人达成了和解。
个人的情感得到了回归,人物和时代也达成了和解。
现场的提问环节,大奇特老师问导演,剧本在创作阶段有没有参考田纳西·威廉斯《玫瑰梦》,因为人物有些类似。
导演本人说影片拍完也有人问他,他去看了才发现确实有些巧,但是在此之前是不知道的。
影片拍摄只用了12天【这里全场鼓掌说666】,对于一个导演的处女作来说剧情上虽然元素用的多了【收费站工作人员抗议争取工作权,青少年性问题等等】,但是主线故事非常好看,对于情感的把握拿捏得当,演员表演十分出彩【by the way 男主演像刘烨】 个人真的很喜欢很喜欢!
然后依照国际惯例,本人悄悄地经过了导演身旁没好意思要个微信🤷🏼♀️最后,摘一句木卫二老师的影评,“阿雯和志豪的投入,令这些涸辙鱼的垂死挣扎,多出了一些人生过客的感伤。
”人始终是漂泊的,所以需要爱。
郑人硕 - 》 实力圈粉。
演的好high,好想一起和他抖动,生活中有这么一个朋友也是不错吧,算是真性情了。
笑的极为纯真。
生活中其实有不少这样的人,也许表现形式不一样,但都拥有简单朴素的价值观,渴望被尊重被爱。
故事很简答,运货司机和一个高速收费员的爱情故事,虽然拍的简陋,但是却很暖心。
在社会底层,依然有人性的美好。
两队关系,男主和女主,然后是女主叛逆儿子和她母亲 以及自己成长过程。
两个男主都是问题男孩,差异的只是年纪,但是却很相似,因此可以互相鼓励,互相理解吧。
这也很暖心。
简单老套的编剧故事,让我想起之前在知乎上看的关于“ 男人如何看待ktv小姐” ,不可否认很多人是好吃懒做,但更多的是因为其他可能的原因,比如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价值观,或者被伤害,或者急需要钱。
那句话说的很对 :” 你不了解一个人的过往,你就不要去评价别人“。
生活已经很多无奈了,不如多一点善意吧。
有句话有点意思 女主:这里根本不是夏威夷 。
男主: 尽管水脏,不也有鱼在游来游去吗 ?
每个人都是脏水里挣扎求存的鱼,活着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努力。
影片的主意象是“岛”,女主人公阿雯渴望的归属,困于生活的岛,可是离开这座岛又是她难以预料的放逐,她困窘、自我拉扯,生活一地鸡毛。
男主郑人硕 则是孤单的鱼,希望有一岛能让他停下,但他不知道如何停下, 如何驻足, 如何才能找到自己能守护的归宿。
生活有很多人是孤岛,很多人则是孤鱼。
守着树林守着你守着草丛守着夜守着风守着雾我在夜中守着你。
放浪的大卡车司机,恋上了收费站寂寞的收费员。
缴款币纸传情,一通死缠烂打。
《川流之岛》的啼笑奇缘,让我想起苏照彬编剧,张华坤和陈以文导演的那部《运转手之恋》。
一阙轻松诙谐的都市小调。
出租车司机爱上了女交警,为吸引她注意,不断违规驾驶,罚单成堆,最终赢得了美人芳心。
相似的生活戏码,全然不同的调性人物。
可以说,《运转手之恋》有多看淡人生,皆大欢喜,《川流之岛》就有多灰色颓丧,一脸迷茫。
台湾电影的制作,在这十几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一代年轻导演所描述的人物对象,似乎更加边缘,偏远,暗藏在那些不见光的阴暗角落。
电视电影体量的《川流之岛》,有弥漫的个体挣扎和悲观痛苦情绪,堪比社会新闻纪实风格的《白蚁》。
尹馨饰演的绝望母亲,焦躁,无援,没有出口可逃。
枯槁的中年女性形象,也被不少人串到钱翔导演,助陈湘琪摘得金马影后的《回光奏鸣曲》。
片名川流之岛,容易唤醒河流之类的小清新画面联想。
在电影里,它不甚美好,是车水马龙的收费站隐喻,从画面视觉到核心题旨,不断被深化。
大车小车,带着毫无情感的速度与噪音,似洪水冲刷,如猛兽般轰隆跑过。
这份收费员工作,收入菲薄,机械又枯燥。
单身母亲阿雯,显然也没有社交生活,成天同钢铁机械,囚笼岗亭和水泥马路打交道,应付社会事务的能力也已经大大退化。
偏偏穷母亲摊上了熊孩子,坏事情总是自己找上门。
与钱打交道的她,在一笔巨款面前,不知如何是好。
影片从熊孩子造作且欠扁的撩妹发问开始,“你相信人生是美好的吗?
”故意制造戏剧反差。
这个难以破解的千古谜题,成功栽种了《川流之岛》的孱弱树苗。
观众将要看到的惨淡人生,那是非常不好。
熊孩子没有教养,却不至于作奸犯科,称不上无药可救。
回看这段早恋苦果,照现实中的正常处理,显然也不至于要让母亲如此丧失尊严,去背锅洗地。
然而电影导演总喜欢跟观众过不去。
《川流之岛》设置的囚笼感,似乎堵死了母亲的退路,也封住了其他出逃之道。
她不得不考虑去求助那个精力充沛,看起来又没心没肺的顽劣司机志豪。
在《醉·生梦死》让人过目不忘的郑人硕,以表演张狂,感情丰沛的大卡车司机形象出现。
这个志豪,“见了鱼肉,连性命都不要”。
这个台客风范的人物角色,可以说相当不讨喜,大声嚷嚷,大摇大摆,大口吃饭。
照着电影看下去,你又会发现,他几乎全程抖S,啃兄败家大龄孩童的浪荡形象,是与愚顽的熊孩子有严格的性格对照,互为镜像。
他们都用手抓饭,狼吞虎咽,吃相难看。
熊孩子在窗外勾不来的衣服,他取了回来。
更不用说,他的到来,确实改变了这个家庭的紧张关系——即便中间过程是如此短暂。
他承担了不称职的双重角色:朋友和父亲。
片中还出现了活鱼和生物实验课。
它就如同阿雯的中年女形象,发色枯燥,衣色单调,似乎已经不把自己当做鲜活,对异性仍有吸引力的女性看待。
随着阿雯与志豪的两人关系达成,影片出现了淋漓大雨。
然而贯穿《川流之岛》全片的,依然是不断的失水麻烦,越来越强烈的干涸危机。
《川流之岛》的祸害是熊孩子,熊孩子引出了钱。
母亲为钱委身于卡车司机,彼此以为是交易演戏,慢慢达成了身体与情感默契,终归还是因为钱财中断,功亏一篑。
原因也很简单,卡车司机是熊孩子的长大成人版,他所赖以生存的钱财,依然是靠兄长的施舍救助。
他不是大款,更没有能帮助和改变爱人生活的能力。
他的爱是真挚的,但他的爱又是无能的。
失去爱人的郑人硕,与那个在家长车外哭泣的熊孩子,形象再次融合在了一起。
无能为力,缺乏责任感的爱情,从青春期,慢涨到了另一个年纪,再次催生着如出一辙的悲剧。
电影结尾,阿雯母子二人撕破脸皮,正要彻底完蛋之际。
儿子突然从镜头外走了回来。
两个人就那么坐地上,就着各自饮料,大口开饮了起来。
他们暂时得到了水,也仿佛可以逃过一劫。
但是,看着这些涸辙鱼啊。
好像已经有什么东西,被喧哗和流水给冲走了。
(影评转自木卫二)
感觉这两年优秀的台湾电影不多,小清新已经逐渐成为台湾电影的标志性风格。
刚开始看这部《川流之岛》的时候有点不适应,台湾口音自带柔软娇嗔的效果,导致重大冲突中的对白听起来有点儿戏。
一旦适应了口音的设定,再往情节深处走的时候,就开始渐渐体会到影片的好。
两位主角都是社会底层人物:国道收费员与卡车司机。
他们之间的感情有一个畸形的开始——死缠烂打、乘人之危、相互利用。
男主角的无赖和粗暴让人感到极其厌恶,随着故事的展开,就好像在吃榴莲,攻击性的外表和难闻的味道之下是美味的果肉——男主角的内心充满了真挚柔软的情感。
水再脏,鱼也得游,起码还有鳃可以呼吸;生活再穷,人也得活,起码还有希望去期盼。
把鱼的鳃剪掉,观察鱼怎么在水里活;把人的希望剪掉,观察人怎么活。
可没有了水,鱼也便走到了尽头;没有了希望,人还得照样活着。
生活的真想是并没有什么苦尽甘来,大多数人生活在自己的困境中难以解脱,于是通过一次次的自毁推开了仅有的温存,最终仍只能拖着疲惫的身躯独自去面对生活。
影片中富人的乐趣就是给你一个还不起的债务,看看你如何做困兽之斗;就如同看没有鳃的鱼如何呼吸。
而完全掌控不了生活的女主角却被生活逼迫的无处可逃,被丈夫抛弃,被儿子拖累,被富人逼迫,被朋友鄙弃;明明处理不了任何事情,但总是自己死扛,于是失去了仅有的爱情机会,虽说和志豪这样自己都活的一地鸡毛的人在一起也好不到什么地方去,但起码还有生活的小浪漫和小开心。
可最后女主角抱着已再没有字的票撕心裂肺的痛哭之后,她知道一切已不会再来,生活仍会继续,不管你是否有勇气。
于是抹去悲伤,画上妆,拿着凑不齐也不愿再凑的钱,带着儿子一起去面对生活的艰辛。
当挣脱逃跑的儿子拿着饮料回来又和母亲坐在富人的门口一起等待的时候,母子两喝着饮料若有所思的时候,这一刻,天地宁静。
发表于公众号 多巴胺餐厅 生物课上,老师熟练的把一条鱼的鳃盖打开,把鳃取了出来。
这是鳃丝,这是鳃弓。
老师讲着。
同学们好奇的观望着。
他把属于自己的那条鱼带回了家,他不舍得杀死它。
学校外,自己心爱的富家女孩儿被爸爸带走。
回到家,他得知妈妈因为他犯的错误而“出卖”身体。
他叫超人,是superman,思考着“人生是美好的吗?
”他问富家女孩儿这个问题,得到的回应是“我要上课”以及“我不懂爱,我们现在不适合交往”。
她在高速路收费站工作,用其他女工的话来说,这个工作又要上夜班,又要吸尾气,一点儿都不好。
适逢取消收费站,她们的生活被困住。
她跟老公离婚,儿子跟班上女生发生关系,女方家凭借权势以女孩儿未满16岁为由向她索要80万赔偿金。
她给前夫打电话,被前夫的现任妻子奚落。
她想签署协议领取安置款,又被同事姐妹奚落。
她为筹钱跟货车司机发生关系,被儿子奚落。
她爱上“嫖客”连夜去找他,又被“嫖客”的新欢奚落。
在酒吧门口,她喝酒喝得面色绯红,被一个猥琐老头当成妓女,她笑颜如花,转而用手里的酒杯将老头砸伤。
他是个大货车司机,每次经过她的收费口都会给她一张写有自己电话的卡片。
嬉皮笑脸的他没有给她留下什么好印象。
要不是觉得他可能给予她金钱上的帮助,她是不会去和他约会的,甚至连多说一句话也不会。
他答应帮她,他知道她需要钱。
因为有一次她把他交给她的真钞换成了伪钞企图私自留下真钞。
在“夏威夷”的夜空下,她掏出了他的真钞还给他。
他笑着说,对嘛,我就说我给你的是真钞,后面我每次写给你的东西我都有认真的写哦。
她念着钞票背面的字,涂着粉色口红披着粉色披肩,坐在那条臭水河旁边的他布置的很有夏威夷风情的大货车后面。
他拉着她的手转圈,他围着草裙她戴着花环。
她笑了,除了“一次一万元”的约定,我想,她把他当成了男朋友以及自己儿子的爸爸了吧。
而他早就把她当成“真的女朋友”了。
因此在超人骂妈妈的时候,他才会对其大打出手。
而她的“你以为你是他爸吗?
”以及“你真的觉得我们在谈恋爱吗?
”让他流了眼泪。
他走了,而超人带回来的鱼也奄奄一息了。
他第一次和超人(superman)见面时自称自己是batman。
超人逃课躲在书店看漫画,她让他去找他,超人趁乱报警说被陌生叔叔骚扰。
在警局,她跟他道歉。
超人被富家女孩儿拒绝,他抱着他哭了,这时候,他真的像个父亲。
超人在心里甚至都认可了他。
收费站即将成为历史,像那片失而复得的没有任何甜言蜜语的卡片,像她依旧想着的筹钱赔偿富家女孩儿只为了不上法庭不给儿子留下案底,像她独自在楼顶以及通往楼顶的楼梯上吃完的一个一个冰冷饭团,他最后一次经过她的收费口。
大多数人都忙忙碌碌冠冕堂皇的装着好人,那有些人就装装坏人好了。
这样社会才能和谐吧。
即使他开着不合时宜的玩笑,但他是浪漫的,只是浪漫已经死了。
也许那个“你觉得人生是美好的吗?
”的问题还没有答案。
但当我们追溯他和她的交往的开端,他殷勤的把打包的剩饭菜,胃药和膏药塞给她的时候,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吧。
车水马龙的收费站,承载着几百号人的时代记忆和经济来源,也是陌生人短暂交汇的叉点;一个需要金钱,一个需要情感,两个陌生人在肉体上交织,通过每次一万的数额维系;主线的由来是青少年所谓“爱”的代价,也正因此深刻抛出什么是爱?
金钱可以解决问题吗?
这样的疑问。
影片通过小人物的挣扎诠释了在这座熙熙攘攘的川流之岛,每个人都像那条奄奄一息的鱼无所适从,孤独。
整部影片从女性侧重点的基调是冷淡悲情的,她是一位单亲母亲,收入仅仅是收费站的工资,却面临赔偿80万或者儿子留有案底的压力;台运客将始终嘻嘻哈哈,像个长不大的熊孩子,而他背后所需要的仅仅是肉体上的交欢吗?
不是的,他需要情感寄托,甚至嫖客与妓女的交易也把它当成美好的恋爱,每一张过站票据都像是一次情感的输送,甚至失恋后大哭一场,情绪的起伏在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也象征性的结束了,收费站的取消,以及留下一张无言的票据,收费女追逐着那张飘飞的票据的长镜头,内心的苦楚瞬间爆发,那些她不曾注重的情话、生活的关心、情感的传递,终究化为一座孤岛、一个泡影。
一种克制隐忍的情绪是单亲母亲的困境,像一条随波逐流的鱼,被生活的压力推着前行,甚至没有太多冲突,冲突的淡化性在人物的刻画上突出情绪,为筹钱的挣扎,对儿子的无奈,情感上的冷漠,甚至对台运客将的情感也转向问儿子“莉雅是真的很漂亮吗?
”他们对爱处于一种模糊的理解,什么是爱?
两个人的相遇短暂而又唏嘘,对情窦初开的儿子也好,对单亲女性的妈妈也好,同时他们也在收获,在成长,感情没有年龄之分,经历了才知道什么不是爱吧。
在人生的川流之岛,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条孤独的鱼,唯有那些爱的记忆是氧气、饲料。
7.2分也太不公平了吧。
喜欢到不行。
女主本身就是那个小岛,身边的车辆川流不息,但都与她无关。
只有一辆大卡车愿意一次又一次地为她停留,但是最后他还是开走了。
暴风式地难过之后,一切还是会风平浪静,生活会逼着你放弃难过,继续麻木地向前。
后来女主的小岛拆了,在故事的后几分钟我一直期待着男主会住进来,一切又都会像“夏威夷”时候那样的美好,但是男主换下了大男孩的笑和疯癫,只剩下了陌生人之间隐藏一切个人情绪的微笑。
但是还好,女主的儿子超人住进来了,只要两个人相互对话相互理解,生活应该不会太坏的。
“丽雅是真的很漂亮吗?
”年少时候的爱情,少男少女们在对方的眼睛里面哪有不漂亮的。
虽然片子没有明说,但很明显两个孩子之间的爱情因为家庭的差距而被生搬硬拉。
如果我是丽雅的家长的话,我会找男孩谈话,确保丽雅不会受到伤害,以及这个男孩靠不靠谱。
如果可以的话,那就顺其自然地让这份情愫发展,在这份情愫还没有能力长成清晰的“爱情”的模样之前,先不要扼杀它。
毕竟我还是深切地羡慕着从校服到婚纱的爱情。
男孩有一个举动很让我欣赏,那就是主动找丽雅的爸爸谈一谈,不是以男孩的姿态,而是以男人的姿态。
至于丽雅,她的年纪和经历还不够她有独立的自我判断能力,所以她的退缩,我理解。
但是,我不能确幸丽雅长大之后,就一定能获得完美的爱情。
如果这个“完美”在家长的眼中是“门当户对”的话,这也许很容易达成,但我们都知道爱情是不能拿着两个人的身家放在秤上面秤的。
但谁有能保证丽雅长大之后的爱情自由不会被完全把握在家长的手心里呢?
上面是《川流之岛》里面讲的第一种爱情,第二种爱情是男主和女主之间的爱情,这份爱情更让人心疼。
他们之间没有家庭背景的巨大差异,也许男主的生活比女主好那么一点点,但两个人始终都是在川流不息的世界里面独自运行的岛屿,有那么一瞬间他们好像注定要相撞,但碰撞之后磨合、撕扯,却因为他们两个人各自身上的伤口而没有办法好弥合。
真的都很心疼,虽然彼此需要,却没有办法相依。
但相比于女主,男主生活得要有滋有味地多,他会在没有颜色的世界里面建立起一个自己的脑部世界,经常一个人会在里面狂欢。
他差一点就让女主和他一起在那个世界里面跳舞了,但也差一点就被女主拉回了破碎的现实世界。
至于片子到结局,两个人都没有在一起,我虽然不是很理解与满意,但我总觉得,故事还没有结束,也许有一天他又会回来找她,虽然没有了收费站可以递写上字的纸片,但也没有了岛屿。
苟延残喘的生活,弱势的人就是这样被权钱打败也不能对自己好些,我们还是不太懂得爱。喜欢片名结尾包括在鱼水收费站床上所做的意象,人物很变扭但都有很好的情感发泄,尹馨很像豆瓣友邻,郑人硕的表演真是大胆而奇特,有人为痕迹可他的另一面在小孩面前又那么让人心酸,低成本处女作这完成度可以,林象朗园。影片里出现的一处离西门町不远破败的市场街区,有一年去看金马影展住的民宿就在那里。
😨
尹馨确实演得不错,郑人硕浮夸了,故事一般,拍摄方式、整体色调都极其做作,不舒服,看不下去。
刚看完《诗》,又看这部,感觉运气很好,因为两部电影剧情设置上很相像,但情感的处理又有的对比。没字幕,有些闽南语一点也听不懂,着急
郑人硕演技炸裂,收放自如,获奖实至名归,反而尹馨演的太过了,小男孩给到了太多的惊喜。影片充满了属于台湾电影特有的细腻,关注个人,关注个体自身情感,很多小细节做的非常好,可以从中解读出很多。个人本届FIRST最佳影片。170730@西宁耀莱
有那么一瞬间,恍惚以为他们三人可以在一起活下去。却只是各自困在岛上干涸的鱼。结尾一罐饮料也只能暂时解渴慰藉。
本想看小寡妇,结果到影院才发现在放这部。导演痕迹特别重,非常风格化的调度和摄影实在让人印象深刻。看的时候特别特别喜欢,但是后劲似乎不是特别足。
一段畸形的爱情,一段畸形的母子关系,涉及早恋、单亲家庭的主题,大背景是收费员被全部裁员,女主的表演很克制,男主的表演很外放,搭配起来还行,女主的脸很适合演电影很有质感,容易让人记住,片中鱼的比较挺有意思,鱼离开了水唯有死亡,一段关系里,没有了爱唯有失去,片尾的处理有点看不懂,这里有些失分。
钱之于人,就像水和鱼,那爱情又算什么呢?是短暂的永恒天国
#11thFirst# 苦大仇深(伪)现实主义情节剧。表演都好抓马,男主尤其聒噪(其实他不闹腾的时候还算不错的),最后看到是电视台出品就明白了。摄影真是……坐第二排被晃吐了啊!意外是带了点社会运动而且是女性抗争。
即便是一条在脏水中挣扎的鱼,也要在川流不息中游向心中的岛屿。什么是爱?一场识于微时的露水姻缘,恋上与浪漫,似乎都没那么难,艰难的是摆脱这份卑微,而更难的是卑微背后的生存。川流不息中的“收费站”与“鱼”的意象对照很赞,生命的过客也是本片真正的底色。
怀疑是否更是一种男性的关于渴望和亲密的重述
各人的演技感觉很尬。这女主怎么干出感情了?这孩子也真的难搞啊
全片精华都在海报上了。。剧本非常一般。披着关爱底层皮的矫揉造作(和爱情毫不沾边)。拍出来效果再打对折(极其短暂的情欲戏除外)。
平淡
拍这种东西纯tm恶心人。
匠气,做作。
郑人硕莫名有种用演变态的方式演痴情男子的赶脚,他哼的那段“来去夏威夷”是来自八三夭的歌吗?而后母子二人在车后吹风的段落联想起《春风沉醉的夜晚》海报的场景……—— 郑人硕与尹馨有4场大尺度的激情戏,其中一幕女上男下的「炒饭」画面,令人脸红心跳,这场戏拍了10多次才过关,他说,因怕尹馨尷尬,在重要部位放小抱枕防有生理反应,他半开玩笑说:「有一种快要突破封锁线的感觉,差点戳破抱枕,还好有Hold住!」他表演时喜欢来真的,觉得「有触感才有反应」,拍第一场激情戏前,不想让女生露太多次,希望一次到位,尹馨也敬业配合,没想到在强脱她的裤子时,用力一扯,竟连她的安全裤都扯下来,吓得她尖叫喊卡,「当时真不好意思。」……他因电影《醉.生梦死》多了同志粉丝,盼望能和影帝梁朝伟或刘德华演同志片。……
等了很久的电影,虽然没字幕,但闽南语还是能够听懂大部分。离异妈妈生活的艰难,遇到真情浪子的付出却患得患失。想起了茄子蛋的《浪子回头》,浪子会有很多个干妹妹,但浪费可能也想要一个家。
为情色而情色,为故事发展而发展,为表演而表演,太空洞了……一度一度让我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