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在排队买《非诚勿扰》,我买了《大搜查》。
当会员最大的好处就是周二的时候,和大家一样半价,但是不用排队。
对于麦兆辉和庄文强的组合来说,我们对剧情或者导演技能,是并不担心,《无间道》是最大的证明。
《大搜查》里面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陈奕迅扮演的黑社会,红油走私大亨本来是一个阴险恶毒的人,可是电影里面几乎全部是描写他如何有父爱和家庭责任感,包括他和郑秀文警方高级督察之间的对话,说的是郑秀文没结婚,却怀孕了,于是想堕胎,陈奕迅骂她只知道自己快活,不知道考虑一条生命。
不知道怎么的,在电影里面听了这话忽然好受教育,为什么那么多人堕胎呢?
《大搜查》里面有两条线索,一个是警察帮忙黑社会老大救儿子,另外一个就是,大陆和香港警察都想把这个靠走私红油谋取暴力的黑社会团伙抓住。
这些剧情没有什么可说,大致就是黑社会逃跑,警察抓捕,表现在电影里面的就是,在路上如何飞奔,汽车如何相撞,警察如何不顾生命的救人怎么怎么的,反正这些是必须的,因为广电总局要审查的。
我以前一直认为这类电影应该买碟在家里看,在电影院实在是浪费钱,后来我陆续在电影院看了这类影片后,我才觉得,其实这些电影在电影院看才有意思,那些汽车翻车的场面,看的我怕怕的。
电影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很紧凑,没有什么多余的胶片,几乎没有留给你想象或者思考的空间,也没时间去想,为什么会这样,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或者谁是内鬼,很快,电影就幽默的告诉了我们答案,这个答案在你知道的时候,你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电影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幽默。
其实对我们国家的电影来说,想要幽默是个难事,一般广电总局的人认为,表现警察的那就要严肃一点高尚一点,不能扯淡,表现我党的,那就要高呼口号,这部电影是个巨大的突破,因为幽默几乎无处不在。
我想起以前采访王全安说的,电影回归为娱乐,才是电影的本质。
电影不应该超载过多的教育功能。
不过这个电影我有一个没想清楚就是,郑秀文说,她和她男朋友10年了,12个避孕套还剩2个没用完。
办案的时候,他无意中发现了男朋友去某楼上偷欢的镜头,为什么绑架案破了之后,她和男朋友就和好了?
没有任何交代,比如去某楼不是去偷欢,是去搞艺术创作,或者其他,难道是电影里面有,我忘记了?
那等着看港版的DVD吧,反正任何在大陆上影的东西,都是有删节的,真TMD恶心。
是麦/庄拍的吗?
不太可能吧!片头上明明是这样写的。
是不是麦/庄出了山寨版?
糊涂了!直到看了http://www.douban.com/subject/discussion/11546408/,恍然大悟!
任贤齐出场的时候,笑到我抽筋还有她男朋友出场的那场戏里,那个鞋柜和鞋柜里的披萨,我完全败给他了。
最打击我的是,我竟然一直把郑秀文当作了杨千嬅来看。
实际上我是真的很喜欢郑秀文的。
只是这次,实在是诡异。
徐子珊啊,你到底有没有演过好人啊...1看到演员表就知道坏人是她了...接下去就是等港版了...
剪刀才是最强大的 ——简评和谐版《大搜查》直觉敏锐过人﹑行事总是快人一步﹑做事全然煤油冷静模样的女警郑秀文。
暴戾成性﹑动辄以命相搏﹑一个电话便能掌控人命于鼓掌之间的黑帮老大陈奕迅。
男女对抗,黑白相掐,港内互撼,各显神通——但也敌不过广电总局的一把流着带金钱腥味热血的剪刀。
始终,在这部片子里,剪刀才是最强大的。
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
和谐。
曾经对这部片子充满期待——黑帮题材,黑白联手,虽然有点老,但是也不失趣味。
习惯了黑对白,白对黑,有时候突破常规,也算是种享受。
但,导演强大,剧本强大,演员强大也不及剪刀强大。
一个布局缜密的故事剧情被剪数下,顿时支离破碎,百般头绪无从找起。
一部黑帮片,就这样被废掉了。
或许从经济角度出发,广电是应该这样做的——版本不多,咋赚钱?
不剪剪,哪来观众看完电影版再看dvd版?
一剪,钱就漏出来,好。
和谐版的《大搜查》,前半部还算搞笑出彩,但后半部实在不敢恭维——国立兄,一看见他,第一感觉,奸的。
但后来,围绕此人的剧情让我如堕无里雾中,甚至找不着出路。
其实不知所云是应该的——打从我看到广电总局开始便应该知道,很多事情,是应该的。
我甚至在1小时07分的那里毅然决定了关机,睡了,因为完全不知道看出什么来,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勉勉强强地把余下的片子给看完。
失望如期而至。
当陈奕迅举起手投降的瞬间,我懵了——面对举枪的警察,他举手是应该的,但是举手为什么在片子里就代表了投降?
我完全搞不懂。
难道一大早我的脑子就出现了清晨性短路?
有点想对那个私仇填膺的警察说:你捕他干嘛?
他犯什么罪了?
你拿到什么证据了?
人赃并获你懂不懂?
由始及终,陈奕迅都没有把柄被你握住,凭什么捕他?
要抓个黑帮老大倒不是凭借他拿着两袋大钱就当证据。
无证无据,刚碰上,因为知道对方是路上的,所以就迸出一句:兄弟,你被捕了。
妈的。
一个黑帮老大,刷完牙,洗把脸,吃完饭,散个步,顺便交个赎金,有个人拿着枪走近,于是,被捕了,还得举手一脸惶恐。
广电,你是好样的。
3星,仅为和谐版而给。
昨晚和朋友在影院门口,于《梅兰芳》和《大搜查》之间犹豫着。
最后赶上了八点档《大搜查》。
没错,我是冲着SAMMI去的。
在几十号人一起看的小包厢里面,感觉也特棒。
SAMIMI的回归作品,终于又展现了她自己独有的风格。
不论剧情如何被广电删减,我还给了四颗星。
只因SAMMI的潇洒,不羁~我一个劲的和朋友喊:SAMMI 真的是太帅啦 !!!
当然我们的EASON表现的也很不错。
PS:还要赞下音乐,很正。
也是在电影院里被河蟹过了的,伴着影片莫名其妙的结局,郁闷的走出来。
那么多大牌不至于拍的这么烂吧?
干嘛都删了啊???
看的是内地版,前两天看的,的确是会有点失望。
似乎是无法让人定义的商业片,说喜剧不像,与《无间道》风格迥异很多,看完之后没有太多触动或者值得的感觉。
进戏院,完全是因为Sammi和Eason,两个都是我喜欢很多年的人。
谁之过?
也不晓得。
可能导演在故事把握上还是有点牵强。
广电总局……有时有些行为真的令人很汗……加上这出戏被附上Sammi复出之作的名衔,将大家的期望再度推高。
闻说Sammi09年可能接拍2-3部电影,但愿会有令人惊喜之作。
有时,喜爱与支持,就是一种习惯。
大家都说内地版是和谐版,最后小孩得救,大人被抓。
当然,也可以理解是绑匪要复仇,故意设局,让EASON去大陆,被我英勇的公安干警抓获。
也好体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之中心思想。
不过,这也有点小看了麦导演的IQ,要我看,这赵天河才是幕后黑手,他是谭耀文在大陆的合作伙伴。
一开始,他们就想黑吃黑,干掉EASON,没有想到,黄德斌做了替死鬼(SAMMI不是问赵天河,你怎么知道油车接头地点。
当然,有一说,是保镖是大陆公安卧底)。
然后,为逼他的帮会入伙,釜底抽薪,弄到他的8000万,才绑架他儿子(否则,怎么数字正好一样)。
也就是说,目标是8000万,然后断了他后路,以后独吞石油走私生意。
而赵天河挖空心思,想嫁祸张国立(当然,和谐版中两人成合作伙伴)。
唉,不说了,感觉这么解释,可以扑朔迷离些,也更符合麦、庄两位编剧的特点。
我想说陈奕迅很帅,除了杀人那一幕让我很瞠目结舌很吃惊以外,我觉得这个片子里他是我眼里的好人。
沉着,处变不惊,说一不二,有父爱,懂承担,讲责任。
尤其是他愿意为了他的孩子愿意配合警方,他对他老婆也很好,不论他在外面怎样走私贩卖,杀人作恶,回到家他是一个好父亲,好丈夫。
他愿意为了生病的儿子而没去运油留在家里陪他。
我想我的价值观是有点问题的。
似乎总是有些崇拜和迷恋那种坏坏的人身上的气质。
总是想,虽然他们坏,很不遭人喜欢,可是我总是去更注意发现这样的人可爱的地方,讲义气,很帅。
嗯。
所以我会很讲义气的让初中同桌把烟放进我的抽屉躲避老师的检查。
还有听初中历史老师讲希特勒,也对这样一个对全世界来说都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十分敬仰,我喜欢有魄力的人。
他能号召起来那么多的人,本身就说明他身上散发着极大的魅力。
我想我的价值观不是一般的偏差,因此我讨厌影片里那个大陆警察局的队长,讨厌他一直要抓陈奕迅。
我更甚至认为不是陈奕迅害死了徐半山的老婆儿子,还有大勇,是那个不要命的队长,要不是他一直开车追大勇,他们就不会死。
讨厌是好人的队长,喜欢是坏人的ESON。
哈哈哈哈我想看一些法国人讽刺美国文化的电影
?
这剧本真的是令人无语,尴尬又不明所以的桥段….也不懂这个实习生女主和她爹究竟怎么个纠葛….避雷吧,法国人应插3s的les剧情也真的大可不必
给我看睡着了半小时。。。法国人的公寓蛮好看的,其他.....
这个好看啊!当初为什么没有一头栽进art auction行业呢? 感觉把学的专业都浪费了😂
还想再看一遍
Pascal Bonitzer台词写得漂亮,基于真实事件的改变,也能这么好玩,各路人物都有点儿怪胎。爱!
观感挺舒服。但是人物和故事线太多还是有一点点乱。结尾可以看出本片重心是在拥有画的男孩这个角色身上,但是讲他的故事却比较少
好可爱啊我好喜欢!轻松诙谐有点冒犯的法式喜剧哲学小品,看得烦恼全忘了,汹涌澎湃的死意短暂消停91分钟,每个人都可爱得神清气爽,能不能出第二部讲讲lutz老师的创业故事,真的好想看这伙人的后续!
读Christie的画作介绍已经能感受到作品的诞生、失踪、复得整个故事的精彩,可惜电影拍的有点平淡,报流水账了。
女实习生的角色感觉硬加进去,好像和电影没什么关系。
telefilm, mais après tout pourquoi pas…
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图穷匕首见,但是图太法国人式东拉西扯,刺向社会阶层的匕首太短
有点不懂那个实习生的角色
拍的很好啊。艺术本应真诚,但从事艺术商业的人虚荣和丑陋,不懂艺术的小镇青年却最像艺术家。
飞机上打发时间看的居然还挺不错,夜工小哥的性格好好,然后最后不知道为什么但感觉所有人都变了
22/5/2024 @ MMPP [法國五月]。這劇本明明有很多有趣的地方能夠發展下去,可是卻向著一個平淡而尷尬的方向走😅 // 女實習生這個角色實在有太多問號
我不懂这电影怎么满场了,而且很多都是老爷爷老奶奶在看?比较无聊的法国小品
(飞机上看的)平平淡淡,但讲述的Egon Schiele画作重新被找到的真实故事本身还是挺有意思。
2024.06.01. IFC戏院,法国五月系列放映。精致的美术、服装、摄影,将当下巴黎艺术拍卖行的生意生态拍的华丽又令人向往。几位主演也给出了很棒的群戏演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我第一次看他演主角的Alex Lutz。故事略为老套:一个于艺术品毫不沾边的法国工人阶级家庭突然在家里“被发现”了一副价值不菲的名画,拍卖行鉴赏专家律师美国犹太富豪家族逐一进场、故事由此展开。但本片里一条颇费笔墨的大话精女实习生故事线,基本上是毫无必要的,好像在她身上前两幕漫长的铺垫,就是为了在第三幕以 “需要一个骗子来看穿一场骗局”的方式来让她救场,非常没有必要。需要夸一下Alexei Aigui特别精彩的原声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