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fuckers,调查员,群众,黑人家属,黑人医生,黑人保安,全是fucker。
还有那个老头结尾的问题,1:即使有救生艇,但是军队让下午5点,全都撤离,你硬气去对军队硬气去,别来欺负心地善良的doctor布,他自己早早跑了,屁都不知道,还有脸说人家doctor布。
2:是的,海岸军的helicopter可以夜间飞行,但是最后来的不是goddamn海岸警卫队的飞机,那是私人的,私人的不能夜间飞行,这个老不死!
还来恶心doctor 布还有那个男调查员,还实在是不理解为啥不努力营救,这种人也配在美国做检察官?
那你问government 啊,问你的president 啊,跑来欺负doctor布。
这是真实故事,真心祝愿司法部长和那俩investigaters,还有黑人家属,黑人警察,黑人保安,还有生命护理那几个懦夫叛徒,自己早早跑了,现在又说什么doctor布没权利,真的是坏啊。
本答案本为回复讨论组,但是一直没被放出来1. 在美国,医生什么时候可以替患者做决定:当患者丧失自己做决定的能力且其配偶和一级二级亲属联系不上/【Medical Emergency】更不要提自然灾害导致医疗系统的巨大瘫痪2. 但是全美境内安乐死都是不合法的,从法律上来说执行安乐死的Dr pou绝对犯了大罪,但是全剧花了八集的笔幅描写了整件事的复杂其中包括政府的不作为与系统性的荒谬的对应措施,个人是如何被全局裹挟着做了这个决定,人家拍的很清楚3. 可以想一想法律是怎么制定的,谁制定的,制定法律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州和州,国和国之间有很大差异,比如法律的制定是参考了当地大多当权者的想法如堕胎法案,还有立了法后会发生什么法律真的能定义善与恶吗,不,法律是用来控制善与恶的4. 可以再修一下什么叫伦理学,医学伦理之所以如此沉重就是因为其复杂难解且case by case,根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问题,我认为拿法律当挡箭牌简化事件的复杂性跟只会follow the rule的甩锅侠没有区别,只是重复全剧最开头的疑问还自认为聪明的诡辩家=害怕面对人性沉重时刻的胆小鬼5. 要考虑时代的局限性,不要以现在的信息获取便捷程度跟05年相比,那个年代对安乐死的认知与讨论也远不及现在全面与深入,不管剧怎么拍我也不是当事人,我不知道如果我是pou我会不会做出同样的决定,是仓促的还是必要的
补充黑人圣母的问题:本篇文章写于第六集,在第七集更新后很多人对黑人医生的做法感到不满,认为是非常圣母的行为,但在我看来这无关圣母,而是一个视角受限的复仇。
从最开始医院不让他继续救治病人,再到他在医院门口与警卫争执不让黑人难民进来的问题,并且因为不想丢掉工作,他不敢跟在场医院领导据理力争,再到最后因为道德观念不想对病人执行安乐死离开医院,他什么也改变不了,权力在那些想要执行安乐死的人手上(在第一集的时候他看到那个胖医生手里有枪),最后不想同流合污所以离开了,再延续到后面控告布医生杀人,逻辑也是合理的,因为在他的视角下,他们就是在杀人。
有人在你面前杀人,你改变不了选择离开我觉得是合乎逻辑的,评论区有人比喻成,杀鸡不敢看,觉得冷血回头又吃鸡,这个比喻的不是很恰当,正确的比喻更像是你是另外一只鸡,你看到同类在被杀害,你阻止不了,选择离开,事后为自己的同伴报仇。
我们站在上帝视角看可能觉得这人有毛病,但站在角色视角上看其实是符合人性的,唯一问题是,黑人医生只站在了自己的角度上看问题(也有部分原因是跑太早了,不知道政府选择性救人),没有考虑过他的同行其实也是在竭尽所能的救人。
剧中对美国总统乘坐的空军一号竖中指首先可以明确的是最大的问题是美国政府,其次才是医生的抉择问题,美国政府的救治不力,导致了医生只能在最差的情况中选择一个相对能接受的。
剧中最大的问题是,布医生对病人使用致命药物,是安乐死还是杀人?
这里实际上是在问,布医生的行为导致了病人的死亡吗?
如果要追究起来,首先应该是美国政府对灾害救治的不力导致了大量的死亡,官员的无能是在无形中的杀人,但是当责任和抉择落到现场的医生身上时,我们的焦点也落在了这些无权无力的个体上。
可是,医院中的医生实际上是没有选择的,在自然灾难面前,个体是无能为力的。
首先我们可以注意到黑人医生,看到小组有人觉得黑人医生很圣母,我觉得这是很可怕的想法,黑人医生想要救治每一个病人,这是医生的天职,假如你身处灾难中,你不希望每一个医生都像黑人医生一样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吗?
当医院的救治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时,我们不应该谴责黑人医生的想法,我们应该感叹还有这样优秀的医生在现场尝试做出努力,虽然他已经无能为力且没有任何的选择,但我们是站在上帝视角去看的,现场的医生实际还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而在第五天,也就是最后一天里,思考布医生的抉择问题前,我觉得可以先看一下那个带手枪的胖医生对宠物进行安乐死的行为,当他对所有宠物安乐死完后,跟老婆一起上船逃离医院时发现竟然有活着的宠物狗一起被带走了。
带宠物狗逃离这戏剧性的一幕令人绝望,胖医生不爱自己的宠物狗吗,但他为什么还要做安乐死?
因为他没有选择,他不得不做这件事,他如果能预知未来他不会这样做,但是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
布医生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并且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
我们可以从前面的铺垫看到她是多么的绝望和无助(不得不说她憔悴绝望的样子演的真的很好),从她义无反顾的留下来照顾病人,再到最后给留下的病人注射致命性药物,这完全是被现实情况逼迫的。
是什么在逼迫她,导致了这个结局?
我认为,首先是政府反应迟钝,然后医院应急手册竟然没有医院人员撤退方案,再加上一次又一次救治希望的破灭,再到最后被告知这是最后一波救援时,布医生在绝望的现实面前是没有选择的,她爱病人,不愿病人在折磨中死去,政府放弃了人民,但医生救人是天职,执行安乐死,这其实也是在救治病人,不是杀死病患,是对病患在绝望前的一种解脱。
如果我们重新回到上帝视角,会发现布医生的选择是正确的,实际上并不会出现宠物狗那个戏剧性的一幕,幸运的是那些病人也没有在痛苦折磨中死去。
所以,这里面其实没有真正的道德抉择问题,起码不是在医生身上的道德问题。
布医生最后无论怎么做,她都已经在她能做的范围里面做出努力了,试想如果没有注射那些药物,逃走的医生只会感到更绝望,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病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死去,而真正在无形中杀人的,那些在剧中躲在阴影中的政府官员却完全不能理解这个勇敢的选择,所谓的调查和数据只会总结出可笑的结果,让我们陷入可笑的道德困境辩证法,而这部影片则重新帮我们建立起了事物变化的过程,让我们能够重新利用理性和感性的直觉去把握,通过时间去理解抉择,而不是通过结果进行道德审判。
医生从头到尾都没有直面被问为什么要打针?
律师没有问,上节目没有被问,也没有任何镜头表示她在思考这个问题。
本案就一个问题,在极端环境下,在病人无法逃离缺乏资源的医院时,在没有得到病人的知情权时,医生给病人注入过量药物“安乐死”是否合法?
本剧提出了这个问题,但又一直在回避讨论,没有任何两方谈论这个问题。
这点离韩剧差远了,当然这也可能是美国的“系统性问题”另外女主有点让人讨厌,医生在没有得到病人的consent下就决定谁去死显然是荒谬的,这就是谋杀。
最后女主发言还说海岸警卫队的飞机不能在晚上起飞,这是撒谎,是医院自己觉得晚上把病人送上停机坪太危险而暂停的。
但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因为这是当时负责任决定暂停的,并不是布医生。
这剧就这么结束了....
才看了三集,深深感到在大灾难面前的无力,尤其是医院管理层在面临生死,讨论撤离的顺序时,优先是重症,新生儿,普通病人,护工,工人,最后才是医生。
看得差点眼泪掉下来。
在谈到应急预案的时候,查阅不到医院面临洪灾的预案,断电,食用供水不足,空调停滞,重症监护室面临一切看护设备关停的问题,但这种情况下医院大楼管理者依旧坚守岗位,第一时间想到的永远是救援病人…直升机来的那一幕也很感人,只能带走一名病人,医院选择了一个重症新生儿,因为婴儿需要吸氧,陪护了一名护士,电梯已经关停,几个护士硬是抬着婴儿重症看护车上了几层楼到停机坪,最后那名护士在直升机上面的表情给了特写:那双惊恐的双眼,看着留下来的同事,被淹没的城市。
快要失去控制的医院大楼…或许这是她跟同事的最后一面……心里堵得慌。
好剧,细节满分,会继续追下去…任何时候不能忘记plan B啊!
美国没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概念!
美式救援真的是有大病啊!!
在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辉面和黑暗面暴露无疑!
本想打四星,可看到最后老医生告诉安娜布救援一直在进行,她也只是看到了一部分真相!
真相只能石沉大海了!
可剧中的企业负责人、政府官员都没有受到起诉,而把所有的错归到布医生一人身上。
这部剧的辩证性让质量再上一层楼。
剧实在是太好看了!
刚去找到《纽约时报》2009年刊载的Sheri Fink原文看,也看了一些外国媒体发的影评,想来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1、叙事:当你知道会发生什么的时候,却依旧感到恐惧压顶看第1集前几分钟,就已经知道了所谓“致命选择”的结局——救援人员乘着船在依旧浑浊、高涨的洪水上前进,但为时已晚,看到45具尸体躺在地上。
医院工作人员难以轻易回溯整个故事,仿佛刚刚是在地狱走过一遭。
在这样的情况下,恐惧感仍然在一层层叠加,像眼看着水慢慢上涌。
一开始,虽然没有针对飓风的应急预案,可怕的狂风暴雨击碎了窗户,天花板不断漏水,但人们相信,这不是百年一遇的灾难,这总会过去。
然而,只是在短短五天里,“一切都崩溃了”。
似乎是在看什么《饥饿游戏》、《黑镜》里才会出现的“反乌托邦真人秀”,没了供电、食物、干净的饮用水,没有来自政府及时的救援,这些人自行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医生作为医院的绝对权威,拿着枪的警卫听命于医生,护士各司其职,共同照料医院里各式各样的病人。
打开第5集的时候,这种恐惧感达到了顶峰——作为观众,我已经知道,第5天会是最“致命”、最“黑暗”的一天,我害怕的是看到这一切会如何发生。
很快,医生们从动物开始,然后有人提出,让“无法被运出医院”“救活可能性不大”的患者“变得更舒服”。
Susan所谓的“不能留下任何一个活着的患者”,换言之便是,“如果患者死亡,那我们只能将其留下”。
这像是潘多拉的盒子,最后留下的不是希望,而是死神。
这样的方案最终被摆在了桌面上,Anna徘徊在肮脏的走廊里,好似片头曲所唱,她来到这片水域,静静祈祷。
此刻的她既是行医救人者,又是可怕的死神。
天使与恶魔这一刻在她身上合为一体。
在这样的叙事顺序下,我猜大多数观众都可以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同情、尊敬这些医护人员,也明确地认识到背后美国政府的无能、各层行政机构的混乱。
而且非常精彩的是,这部剧在表现形式上不断探索Drama与Documentary的界限,通过穿插当时实际的新闻资料增添更多真实感。
但我总在想,这不是历史发生的顺序。
那时的人们,首先通过电视看到了受到飓风重创的城市(诚如剧中所言,这些画面绝对无法还原出100%的原貌),继而看到45具尸体,知道这比其他医院死亡的人数都要多,再看到Anna接受电视采访赞扬医护人员的英勇,紧接着政府进行调查,Anna被控谋杀,似乎“人设崩盘”。
这样的情况下,会和我得出同样的结论吗?
本剧导演John Ridley说,他把这个故事给他父亲看,本以为会得到“这些医生真不道德”的答案,但他父亲的回答是,“幸好我不必做出这些决定”。
这很直观地说明了这个故事,乃至整个世界、人性的复杂。
我想这也就是这样叙事的意义,通过不断地回溯和反思,在现在这个同样迫切需要医护力量的时间点,寻找改变的可能性。
2、动机与行为:若脱离了当时的情境,怎样评判都是不公平的这个故事最大的矛盾点是,Anna“究竟有没有抱着杀人的心态去注射致命剂量的吗啡等药物”。
这里提出一个很值得深思的命题,就是关于“动机和行为”的分离。
从后几集也可以看出,调查人员其实已经掌握了充实的人证、物证,足以提出谋杀指控。
关于是否做出这些“行为”的逻辑链条已然清晰。
但是,一个口碑颇佳的医生,真的会在照顾了患者5天后选择故意杀人吗?
是什么让她做出了这一选择?
我看的时候就在想,如果Anna不这么做,最后会出现什么情况?
几十个病人躺在地上无人照料,其中可能大部分熬不到救援人员抵达。
这仍然可能创下当地医院死亡最高数字,离开的医护人员将受到最严重的谴责,医患关系可能会就此崩溃。
美国政府的混乱、不作为躲在幕后,无论医护人员如何反抗,可能也抵不过几十具尸体带给舆论的冲击力。
《纽约时报》原报道里提到,那些及时被直升机转运的患者也面临糟糕的境遇,有些甚至连基础看护都没有。
如果最终留在医院离世的患者们早期得到了转运,可能也挺不过一两天。
然而,这一切仍然只是“推测”,是一种近乎残忍的理性。
诚如离世患者的家属所言,“Anna有什么资格扮演上帝?
”正常的情况下,医生会判断救治的必要性,然后交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去决定,得到许可(consent)是不可缺少的一步。
如果医生直接判断,救不活不如早点舒适地死,这究竟是“人道”,还是“放弃”和“投降”?
而且这背后牵扯到了更多关乎阶层、种族的问题。
剧中和新闻报道可见,Anna属于所谓“既得利益者”,得到了所谓“富人阶层”的支持,她本人也请得起很厉害的律师;Anna在灾后几年里,还帮助编写并通过了路易斯安那州的三部法律,这些法律为医护人员在未来的自然灾害中的工作提供豁免权;许多医护人员、组织选择互相“帮助”,因为他们能理解医护人员所面对的恶劣条件。
患者家属则不理解,为什么自己的家人没能得到撤离。
剧中医院工作人员在灾后一个个拨通电话告知死亡时,家属的质问真的令人十分揪心。
我想,就算看到了整个过程,家属可能也不会释怀。
另外还看到Indiewire的一篇文章,说这部剧缺乏了残疾人(患者)的角度,更多地似乎在为医护人员“辩护”。
文章指出,在适者生存的逻辑里,残疾人普遍不被排在救援顺序的顶端。
当行为健全的人被拽出医院强制撤离时,电视剧“用慢镜头和忧郁的音乐告诉观众,悲惨的故事正发生在这些行为健全的人身上”。
这大概就是本剧不断打破现实与虚构界限的危险之处。
这毕竟不是新闻,而且众所周知新闻也不能绝对反映现实。
本剧导演John Ridley说,一开始很多制片方不愿做这个剧,觉得在疫情期间,这样的故事可能会引发对医生的指控。
《纽约时报》剧评写道,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does rhyme(历史不会重演,但它确实有相同之处)。
就像Susan找遍了应急预案,也没有找到飓风情况下的撤离预案。
那时死神仿佛已经伸出了手。
单纯地讨论医学伦理是不合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为,而这并不一定与他们的动机相符,这些动机又是被诸多事件和因素所影响。
我们现在看到的电视剧,和当年人们看到的CNN等媒体报道,其实并无太大区别,都是媒介,一面反射现实的镜子而已。
3、“系统性缺陷”:群像戏的影响力在这样反映社会现实的影视作品里,优秀的群像戏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很简单的道理,真实的社会就是各种各样人的集合,矛盾也因此爆发。
平日看新闻的时候,常常不明白何为“系统性竞争”“系统性对手”“系统性缺陷”,难道不能直接说“整体”“全面”吗,“系统性”这个词究竟有何独特之处?
看了这部剧才好像明白了一些。
“系统”不仅是纵向、横向那样的二次元,而是由一及多、纵横交错、互相影响。
例如,小布什政府的无能,只是在联邦政府层面吗?
Susan的行事作风又何尝不是?
她没有办法阻止谣言四起,没有做到公开透明,一开始因为不是一个系统而把Lifecare的患者排除在外的决绝等等。
另外,对黑人普遍存在仇视与偏见,黑人保安靠持枪终于占上“优势”,挤进了离开的船。
但在新奥尔良,正是因为这些少数族裔、贫困人口比较多,才被州、联邦政府无视,最后演变成了恶性循环。
在一开始看剧的时候,以为又是“流媒体专属”的少数族裔戏份多、出镜率高,但其实这就是新奥尔良的现实,以及其他还有很多地方正在被忽视的现实。
在这样的封闭空间里,千人千面展现出了人性和社会问题的复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如果我在那个环境下,会作何反应?
”这是无法靠想象得出答案的问题,就像Anna离开医院后,仿佛又回到了她原本的那个医术精湛、医患关系处理得当、社会名声极佳的人格。
Sheri Fink援引当时一起共事的医生护士的描述称,Anna“风趣而幽默,将患者放在第一位”。
我想,可以得到答案的是:“我会如何行动来改变这一切?
”包括前阵子热播的《疼痛难免》,都是在探索医疗系统、政府管理方面的阴暗面。
在当下这个时期,这样的阴暗面是不得不去面对的,尽管大多数人仍然抱着“我暂时不会生病”“我住的地方不会面临自然灾害”这样的侥幸。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想的过远、过悲观,但又不得不说,现实就是如此。
地球上正在出现各种各样的危机,“旁观者”不可能一辈子这样安然无恙地旁观下去。
当危机降临时,有的人可能必须去承担“死神”的角色。
这又是一个过于残酷的理性推导。
2022.9.15
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期间,我正在当地出差,因此对本剧中的很多细节都深有体会。
首先是断电,很多办公楼的配电房间都在地下室,断电前灯会先闪几次,然后就彻底断了。
就像是灾难前的预兆一样,灯闪就是在提醒人们该撤离了。
但当时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仍然一直办公到彻底停电才撤离。
电梯早已停运,只剩应急照明一点光。
到了楼梯间才发现,屋顶也在漏水,二十多层的楼梯间里面也开始像小型叠级瀑布一样,顺着台阶往下淌水。
疏散到一层的时候,通过通向地下室的楼梯可以看到下面一团漆黑,后来才知道黑黑的是水面——水已经漫过了整个地下室。
其次是热,跟新奥尔良一样,郑州也是在大夏天,雨停之后的几天又都是大晴天。
断电断水之后,没有空调、电扇,也没法洗澡、洗衣服。
看到剧中人物衣服头发黏在一起,让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夏天。
第一天蹚水回到住处,鞋袜扔了,但腿脚很脏,总要处理,饮用水资源又不舍得浪费。
“好在”那时雨还挺大,我找了个容器伸到窗外,不一会儿就接到了可观的雨水,简单冲洗了一下,才知道雨水冲洗皮肤后会有点发痒。
入夜后逐渐连信号也没有了,刷不到新闻,没法玩手机,甚至没法和外界正常联络,看着外面的高楼大厦灯光一个个都熄灭了,最后几乎是全城停电漆黑一片,完全不知道外面什么情况。
至于救援工作,面对这种极端情况,还是那句话:自助者天助。
诚然我们的各种民间救援队,在郑州对外交通恢复通行之后,来了一批又一批,但是亲眼目睹有些队伍来了之后,横幅标语拉开,什么工作都还没干,光是拍照宣传了,总还是不免有些感慨。
郑州的几座医院,包括号称宇宙第一大医院拥有一万张床位的郑大一附院,相信很多人应该都看过当时的新闻,我们的国情,虽不至于安乐死,但这座医院又上演了怎样的故事?
难以想象失去行动能力的病人如何脱困,因失去医疗设备和药品无法续命的病人是没有统计在暴雨伤亡人员之列的,就如新冠死亡人数一样,间接受难者的数量难以估计。
至于秋后如何算帐,应急预案今后如何调整应对,我们不得而知。
总之,期待发生在我们自己同胞身上的故事有朝一日也能拍成电视剧,不歌功颂德,不牵连政治,不偏不倚,还原历史。
尽管事后我也曾跟很多外地没有亲身经历过那场暴雨的人聊天谈及此事,他们之中即使是最亲最近之人,也依然难以想象、难以共情,但无论如何,对于彼时那座城市的一千万人,都上演了属于他们的故事,我相信其中很多人的那一天,都是刻骨铭心的。
特别沉浸式的观影体验,果然根据真实背景的故事比架空的脑洞题材更容易让人深思。
本片前几集基本是以一个上帝视角来带给大家医院里发生了什么?
一共5日,讲述了4日的事情,因为台风洪水,城市被淹,医院被困,断水断电等等窘境。
一直留着第5日没有具体描写,让观众瞎想(电影的一种手法)。
后面就是事情过后,检察官发现医院死的人有点不合常理(数量比较多),开始调查,线索指向医生,搜集证据,抓人。
最后舆论,相关人员压力等等,宣判不起诉。
最后第8集很关键,太多线索以及各方的态度立场转变等等。
结尾的白发医生对于Anna的对话,显示Anna的确只是看到了自己的一个角度,我相信Anna并没有故意撒谎。
最后的演讲我觉得有点营造出Anna有点飘了,但是我一直不曾认为她的人格有任何问题,在前面几集很多细节有描写。
导演此处这样处理,是想给观众提个醒,凡事没有觉得的完美处理。
Anna无罪,被舆论捧为英雄,但是不代表她的决定是最优的。
接下来我想讨论的,或者说分享的一个角度,片中也有提及。
不过不多,就两句话,分别是白发医生爷爷的和秃头检察官的。
我认为他们说的才是本片最值得深思的,也是更有启发意义的。
白发老爷爷医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好人,是代表着一个职业医生理想中应该有的品格。
在前几集也有细节描述到当纪念医院的院长让老爷爷撤离时,他第一反应就是留下,并坚持医生就是需要看护病人的。
再之前有一个病人闹事说没人管,老爷爷也是挺身而出,说有事情找他,但是其实按照医院流程标准,这事情也不应该他管。
所以他就是医生救死扶伤的品格代表人物。
而最后他找Anna谈话这段,也是基于老爷爷自己看到的事实与Anna演讲所描述的事实相悖的情况下,为了理想化的正义而点醒Anna。
再回到老爷爷上面截图的对话,他所要表达的,其实是本片最需要被大家看到的内核,就是“反思”,而要达成反思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所有参与的人以及对此事有强烈观点的检方,大家一起坐下来交流一下。
谁有罪,谁没罪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以后如何规避这种情况或者有一个标准让医生可以不用迷茫。
而听到理想主义者老爷爷话的两人,也很讽刺地去“吃龙虾”了。
因为他们知道理想化的座谈会不可能成为现实。
因为所连带的东西太多(下面秃头检察官的话会详细说),所以理论上最有效的方法现实中并不一定是可行的。
而最无奈的这两人对老爷爷说的话其实也指向了这个事件最根本的原因(责任方)=政府。
其实前几集已经让观众很深刻的感受到了政府莫大的责任,无论是对于台风洪水这种基建的设计失误,亦或是之后营救工作的不合理,甚至是整个社会体系里面对于生命和金钱价值观的偏差(小哥联系到了其他城市的救援直升机,但是纪念医合同里规定只能用绑定的直升机救援队),一场灾难对于医院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等等。
正是由于有这种政府的存在,才导致把本不应该属于医生决定的难题抛给了医生。
在这种情况下,开了上帝视角的我认为医生无论怎么做,都没有错,因为医生的视角不是上帝视角,是基于目前环境下以及对于病人在此环境下的预判。
反过来换位思考一下,其实医生只顾自己,或者说没有怜悯心的话,压根不用考虑重病患者,遇到灾难,医生提前撤离不会被判有罪吧。
如果植入了这种理念,那真的是所有病人的噩梦,也就是再无救死扶伤了。
灾难面前,医生也是人,需要自保,病人听天由命吧。
显而易见,这个社会不会允许这种机器人的思维出现,医生的医德都还是存在的。
在没有任何规范标准以及法律明确的前提下,基于自己道德和专业以及环境的判断,我认为事后再如何都必须免责的(就像医生手术的意外导致病人死亡,不会被判杀人罪一样,不然没人愿意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了)。
但是免责不等于就是做的对或者最优的处理方法,可以探讨出一个标准。
法律的空缺不就是实际的例子应该填补的嘛!
再说一下秃头检察官说的话:
再一次结合白发老爷爷医生的观点,更犀利地指出如果真的要判Anna有罪,导致这个结局的所有连带方或者说更高责任方,都需要被问责。
而事实的确就该如此,但是现实中真的会这样吗?
并不是,现实中要么就找一个替罪羊要么就不让这种情况发生。
而本片中,Anna是幸运的,没有成为替罪羊,可能是因为她上的节目表现很好,舆论导向很好。
而美丽国的意识形态下也根本不关心对与错,如果舆论觉得她没罪,是英雄,何必再费巨大的力气去佐证她有罪呢(何况这个佐证最后是抽政府自己的脸)。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Anna上节目,表现很差,舆论都认为她是凶手,政府会舍弃她吗?
我觉得会,必然的,因为证据也确凿。
所以最恶心的,你思考后会发现是这个体制,自己的管理,应对不善导致的后果,自己不主动反思,承认错误,而是根据舆论走向改变自己的立场,个人为政府买单,把矛盾转移到个人的有无罪之上。
一口气也写了那么多,这片子也挺符合当下局势,你看公开演讲,那么严肃的唱歌,连最基本的当事人医院名字和药物名称都讲错。
讲不来可以读稿,想表现的专业就多背一下。
自己想出风头又不专业,丢的是政府的脸。。。
哦,不对,漂亮国政府现实中也的确不怎么要脸,公开演讲和过家家一样(川普和拜登都一个样,这里更讽刺拜登)
最后的最后,也是感觉可以讨论很久的两个话题,下面👇🏻这两段话:
其实这几段话很哲学,安乐死到底是不是谋杀?
(我们不讨论主动安乐死,只讨论病人无法给出想死的信号,家人和医生做判断下的安乐死)。
Anna说的安抚治疗,在我看来和安乐死基本也无差异。
谋杀是指蓄意有针对性的对特定的人进行“杀”的行为。
从这个层面看,感觉安抚治疗并没有达到蓄意这层意思,但是结果和特定的人的确是达成了。
所以小伙伴们你们觉得呢?
我的观点是支持安乐死的,但是流程必须严格,因为容易让坏人钻空子。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恶的人性。
我支持的理由就是上图两个选择的其一。
我选择有质量的活着,不愿意痛苦的煎熬中等待死亡,安乐死让我有这样选择的可能性,而不是只能在痛苦中煎熬到最后那一秒。
自己连自杀的能力和权力都没,到最后所谓的自由,自己的出生已经没了,自己的死亡也被剥夺!!!
医院五日
好久没看到这么精彩的影视作品了,事实改编、灾难疏散、道德困境、医患关系、政府僵化的机制、司法缺陷、政治决策,甚至最后有点悬疑的色彩加工,苹果TV这次确实拿出一部眼前一亮的作品,每个课题拿出来都可以成立一个论文大题目讨论很久,强烈推荐每个经历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人都来观看这部作品,你可以在里面找到很多影子关于剧里moral dilemma的问题1.为什么这么大型的灾难,最后是聚焦到讨论一个具体的人是对是错呢,环节里面的每个人都避免不了被审视,为什么有些非直接加害人就隐形了,我觉得其中有个潜在的心理机制是,群众(政府)必须推出一个人说是有罪的,才能掩盖自己其实也是间接犯罪的一丝可能性2.局外人是否有权调查这种特殊情景下的人的行为呢,更近一步的,是否有权利讨论是非对错呢未经他人事,勿劝他人善有一定道理,确实局外人的调查很可能会简化这种复杂情景下的判断得出一些不合理的结论,女主的身份鉴于特殊性,医患的道德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大命题,给予特殊人士一些该有的同理心是必要的且人性化的考虑,局里面也强调了这点。
但不能一刀切说局外人没有资格调查和审判,要知道确实有人在利用这种不可抗力因素在谋利和犯罪,比如抢劫、偷窃、杀人,逮捕确实是有冤枉人的风险,这是司法的另一个课题了,但法律的威慑性必须存在,而且必须随着特定的前景不断去修订和更新它的内容
…?
前面都不错,最后一集有些草率。
剧情拖沓,闲笔太多,深刻不足,只有虚伪的文青才会给这种剧打高分。看这个还不如看看洞穴奇案。
有紧急情况部门、有部队,但连家位处市中心的医院都救不下来,医生甚至尝试都没尝试过救援,就直接安乐死了一部分还活着的,这真是我理解不了的剧情,虚伪和傲慢贯彻始终。最后五分钟暗示了制作方的态度,这确实是谋杀。
不懂就问,为什么美国政府不救援,人性的光辉难道就是自救?不好意思,这种事在中国看不到也不会发生,所以我无法理解。不要说“人家至少还敢拍”这种莫名其妙的话。这话不是政府不作为的万灵药。杀黑人—“至少人家还敢拍”,零元购—“至少人家还敢拍”,随机枪击杀人案—“至少人家还敢拍”…说这话恶不恶心,美国政府虽然很烂,但至少我们敢拍,虽然拍出来我们也不会改,你继续拍呀
拉到8集完全是因为这么多人需要给完整的人物线,很扎实,以至于最后结尾我没反应过来。现实就是没有一个说法,没有上帝视角的正义和正确。突然变纪录片。网友评论很好,“如果你没法救他们,你会选择结束他们的生命,还是让他们受苦?”这个问题留给观众
删减了大量原著中的各方视角和人物背景,基本只聚焦医院现场,部分外界信息通过新闻画面补充。这样的处理势必会造成观众理解事件时的信息偏差和对角色动机的迷惑,却也能让人更好共情医院当时所处的信息受阻、孤立无缘、混乱无序的真实处境。(这怎么也该在艾美拿个最佳片头设计吧?)
熬过前面的平淡部分,整部剧的冲突和矛盾就慢慢开始浮现了,第五集是我认为最让人感到绝望和无助的一集,后面几乎所有的内容几乎都是围绕第五天的救援和医疗人员对待病患所采取的措施而展开。整部剧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两句话,就是那两位寻求真相的调查员去找到当时在医院里的医护人员时,有一个女医护人员说:“你们没有经历过这些苦难,凭什么确定什么是对与错。”
2022年了,美剧拍这个题材居然还没找到新角度,何尝不是一种退步。最后一集最后十分钟非常好,鲜血淋漓。人的记忆总是会美化自己。
虚假空
磨叽
这么无聊的电影评分竟然如此之高。不过看看很多长篇大论留言的又有点懂了,现在国内不少人连人性是啥都没概念了,活在某些XX营造的臆想中
非常痛苦地看到结尾,决定给两颗星!导演太求全了,方方面面都要拍到,节奏一塌糊涂。但如果你说他想要力求真实给予方方面面的立场反应,那就别拖拖拉拉地整一堆莫名其妙的抒情镜头!很好的题材,真的拍毁了。
开头还不错,人物性格基本立起来了,不过剧情显然撑不起来故事的发展,使得本剧沦为平庸之作。从第三集开始,剧情开始重复缺乏递进,现场局势的恶化缺乏层次,人物的行为开始出现矛盾的地方,人物个人性没有得到加强或成长。可惜了,本是个很有意思的题材。不喜欢这个片头曲,太煽情。
真的想说在怎么灾难片…别吧观众当傻子,停机坪看到人第一时间通告安全隐患不能停留,你在放屁啥呢?发生洪水事件911竟然在等通知救人?????gun吧行吗,越看越生气
去年的河南水灾时看过一篇深度报道,郑州几所医院也遭遇了power outage和病人的大转移,医护人员抬着背着病人从消防通道撤离的情节和本剧一模一样。可是谁为中国的他们拍这样一部剧呢?谁又去了解过那受灾被困的几日发生的故事呢?
剧情太拖沓了,宠物放生,自主生还的希望远远大于被安乐死。还有病人真的有被医生努力抬到楼下吗?她有什么权利在不告诉其他人包括病人本身的情况下进行安乐死?医生有没有进行抗议主动选择留下陪伴病人到最后一刻?而且最后的撤离明明被安乐死的也有机会上船离开的。支持布医生的,假如你家人意识清晰而且不想死但是也没有被努力抬下去而是直接不被征求意见进行安乐死,你愿意吗?病人的死最大问题是美国zf,其次那些医生也有责任。最后庆幸自己出生在中国,庆幸医疗公有化
欧文说剧
受够了最后这部分里的..算了。
看了第六集好生气,生命护理的人就是农夫与蛇里的🐍,不然你来?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让你的病人留在那里等死然后又要瞎bb,就你最圣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