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资金,技术和宣传上华语片都有很大进步,问题是现在都在玩资源拼盘,什么噱头大,什么号召力强就不管合适不合适的拼在一块。
这就是资源中心制。
编剧中心——》导演中心——》明星中心——》资源中心,这是一种比一种差的模式,可悲而又必然的是倒过来发展,从改开前具有政治背景的狭隘的编剧中心制,到改开初的大导演中心,再到新千年后从港台学来的打造明星,再到现在消费明星的资源中心模式。
形成资源中心制的原因则是缺乏正常的市场经济认识,常年对西方市场经济黑暗化解读后的反噬。
简单的说,认为别人走的是歪路,结果自己又要走,当然就自以为正确的当歪路走。
其实《横冲直撞》恰恰是不自觉的对这种反噬在电影界的表现,先误解和贬低别人,瞎定义所谓的“爆米花”片,然后自己又去模仿,结果就是模仿自己的误解。
精神上要否定对方,物质上又说好像只有这条路可走,这种灵与肉的割裂,从整体的中心制变化,到单个的影片内容,直到肯定这类片的影评,都有一脉相承的表现。
为什么好国产片没票房,原因很简单,就是国内娱乐圈和艺术圈在玩拼盘游戏,而不以拼盘为根本指导方针的就会被边缘化。
玩的越大的分到的市场资源,包括排片比也就越高,当然水军资源也越多。
在资源中心制下,水军会成为重要资源,所以水军是天然支持资源中心制的
一个充满敷衍的好莱坞流水线的生产剧本,虽然一定功底摆在那,元素也齐全,但就是很没有诚意,到处都是莫名其妙的推进,明明就是一部电影,但电影里三分之二的台词都在说:“这根本就不是一部电影。
”真的好烦,明明假得连演员自己都没法入戏,却还在一直向观众洗脑这是真事。
佟大为角色担起了全片百分之六十的笑点吧,与《破产姐妹》里的Max对手戏是最大亮点啊,然而一共才不到五分钟。
然而听说才两天票房已经1.12亿了,国内观众还挺容易伺候的。
观看《横冲直撞好莱坞》的过程中,我很舒服的睡着了。
我一直有睡眠方面的问题,这是近一个月来我睡得最舒服的一次,可惜为时只有一个小时五十分钟(算上入睡和惺忪的时间,有效的睡眠时间可能只有一个半小时),如果有三个多小时就好了。
希望第二部的片时能更长一些。
在这里要对万达的座椅给予肯定,宽敞,硬度适中,这对保证睡眠质量很重要。
上次在华谊兄弟观看《沉睡魔咒》和《哥斯拉》睡得就没这么舒服,因为那儿的椅子很窄很硬,导致睡姿也很僵硬,一场电影下来要醒好几次,弄不好还要落枕。
当然这跟厅的大小有关,华谊兄弟的普通厅不行,导演厅的椅子还是很舒服的,事实上那已经可以叫沙发了,下次再有《横冲直撞》这样的片子就上那儿睡去。
当然,能够让我睡得这么好,光有舒适的座椅是不够的,还得有影片的质量作为保障。
由于后面睡着了,因此我只能对入睡前的二十分钟做出评价,也就是黄晓明抵达洛杉矶、和影片的另外两位主角佟大为赵薇在成康的黑店门前集合那儿,在那儿,我得知三位主角的名字分别叫小明、大卫(也姓佟)、薇薇,我感觉这是一部纯粹拍给粉丝看的电影,而我不是他们三位任何一个的粉丝,所以我很心安理得的睡着了。
当我醒来的时候,睡眼迷离中看到一开始透着浓浓的二百五气息的大卫佟变成了一个以一敌百的武功高手,而薇薇和小明也掌握了过硬的车技,这让漂移高手成康很是为难,并且在一场激烈的争夺战中败下阵来。
他这样会让多米尼克特雷多伤心的。
等到我突然意识到这不是《速度与激情》的时候,影片已经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旁边的观众悻悻然的笑着,把可乐瓶、爆米花桶仍在座位上,离开放映厅。
除去座椅舒适度和影片质量两个要素,要想睡的好,还得有邻座的配合。
如果你旁边有孩子蹦跶来蹦跶去或者一个黄梅天多日不洗澡导致浑身散发湿气和臭味的中年男人在啃奥尔良烤翅,那你也妄想睡个好觉,我下午就碰到这个情况,好在前排还有空位,我看看没有人坐就挪到了那个位置,仿佛躲进了避风的港湾。
总的来讲,对于不是主角粉丝的观众而言,这是一部很好的检验影院舒适度的影片,如果舒适度良好,你能够很好的补一下觉。
如果你是烂片敏感体质,光看一下画面都会吐,那也没事,就当是肠胃的一次伟大洗礼。
如果你是想看一部合格的喜剧片,这种不良动机会给你带来痛苦。
在这里也期待第二部早点问世,并希望我国银幕上多一些这样的电影,为像我这样有睡眠问题的观众带来福音。
——————————欢迎关注v信订阅号“野评人”。
在这里让我们一起嘲笑烂片,赞美好片。
行吧,就是这部戏开场10分钟就发现我不是他们的target audience。
感觉像是80年代中国第一代到美国拍的东西。
个人感想:剧里的人能不能好好说话不要动不动喊口号,都这个年代了能不能稍微演一点连贯剧情的而不是根本就不好笑非要塞进去的细节。
希望片方不要低估观众的观影水平和广大中国群众在美帝一,二,三,四线城市的渗透程度。
那段飙车戏挺好。
看完电影我有了一个巨大的困惑——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看了预告片觉得这会是一部讲述三个怀揣电影梦想的中国年轻人在好莱坞拼搏奋斗的故事???
不得不佩服自己的脑洞。
预告片中赵薇坐在车里看黄晓明和一个女人在闪亮的灯光中拥抱,我已经自己脑补成了两个来好莱坞实现电影梦的年轻人最终一个成了镁光灯下的主演,一个仍旧路人甲,或者是相爱两人各自在别人的故事里上演悲欢离合这种张爱玲范儿的剧情。
结果······看到电影里这个片段我内心是崩溃的,原来是英雄救美、第三人退场而已。
我的脑洞真是没救了。
电影开篇故作高深地讲了一些关于“一成不变的人生”、“计划”什么的,还加深了我对自己臆想出来的励志主题的肯定。
结果,哗一下,分手戏码出来了,然后,哗一下导游薇出来了。
直到枪战打完,犀牛角曝光,我才真正死心,接受这部电影的主题是这么恶俗的一个在追前女友的过程中遇到真爱的故事。
剧情恶俗没关系,毕竟编剧不是神,这么多影视剧翻来覆去的写也很难在主线剧情上写出花来。
但是,这么老套的剧情,还有那么多不符合逻辑的地方,编剧也是挺神的。
前一秒小明英雄救美把前女友抱在怀里,下一秒就出现在北京机场和薇薇湿吻,说好的铺垫呢?
你们人类的感情都是这么难以捉摸吗?
这一部讲述背叛、真爱、基情、友情的情感大戏,还有着炫酷的飙车、枪战、爆炸、功夫元素,蕴含影射了中美文化差异、种族歧视等热门议题,所有这些,全都无缝融入了一个跨国走私犯罪的大案侦破过程中。
以上,还没有包括本片最最主打的两个元素,勇闯好莱坞和致敬经典。
可以想见是一部多么宏大的叙事。
然而······呵呵······毁掉这部片子的不仅是编剧,还有演员演技也是硬伤。
我觉得,开篇那一段表现男主人公循规蹈矩的生活的,是不需要旁白的,靠演员的表演和场景、道具的配合完全可以做到,但没有旁白注解我完全不能理解小明哥复杂而深邃的神情是想表达些什么。
赵薇的演技应该是很好的啊,幽默感也不差,为什么在这部电影中是这样的表现我很难理解。
她抖的包袱我大多笑不出来,和小明的感情进展的更是莫名其妙,一点火花都没有。
佟大为的演技对于他的角色来说是够了的,这个插科打诨制造笑料的角色担当他并没有辱没,演的也很卖力。
另外值得表扬的只有一众歪果仁配角了。
电影的定位是喜剧,里面确实很多包袱,很多笑点,大多数我都能get到,跟中美本土文化结合的也算紧密,挺现实的幽默,有些小讽刺还很到位。
但不知道为什么,仅仅是认识到“演员刚刚抖了一个好笑的包袱”,但笑不出来。
这中间欠缺的是什么,我回来仔细想了一下,应该就是演员的表演。
好的喜剧电影,是让你根本没有意识到有抖包袱这件事就已经哈哈大笑了的,演员做戏痕迹太重,毁了一些精巧的段子。
另外,佟大为时不时冒出来的,“如果在电影中应该如何如何”真是笑不出来,我尽力了。
片中很多致敬经典的镜头,但插入的太生硬了,就像是仅仅为了把他们加进来博一个宣传噱头或者观众眼前一亮,打乱影片节奏(如果有的话)还没有实际意义。
记得有一个场景终结者的两位老汉和佟大为跳起了舞,一瞬间我以为自己在看印度片。
欣慰的是,在放映厅听了一遍钟汉良的主题曲《普通人》,对我来说已经值回票价。
刚来豆瓣,第一篇影评。
最近发现看导演选择观影不靠谱、看编剧不靠谱、看演员也不靠谱,连连入坑被恶心了之后,来豆瓣找电影看,希望以后能有效避开雷片
作为《速度与激情》系列的好莱坞大导演林诣彬,作为这部电影的监制和编剧,不得不说着实又是一个被中国特色化电影风格所拉低层次的导演之一,拥有好莱坞制作班底,拥有一大票好莱坞演员来配戏,却把电影活脱脱的拍成了一部恶搞讽刺喜剧,空有一副高大上的皮囊,却处处彰显出低俗犯二的低智商搞怪,不得不说入乡随俗的人文思想,让电影被一些劣质的香港喜剧电影所影响到了。
而且电影之所以配备了如此多的好莱坞电影演员,显然是冲着林诣彬的面子来的,之所以甘愿为我们中国人配戏,显然其目标观众并不是面对全世界的所有观众,而仅仅只针对我们国内观众,所以不要幻想国内影视圈的几个当红小生已经冲出亚洲,那只是一厢情愿的意淫而已,电影权当是好莱坞为到中国内地圈钱为目的的玩票之作,能够请来林诣彬的加盟,也只是为了激发国人的虚荣心而已,而电影真实所代表的意义,也只是形式下的意思意思。
从这部电影我们可以看出,好莱坞电影人对于中国电影的认识仅仅仍然处于一种颇为小众的范畴,随便找个导演过来,拉上一票国内当红小生,再找上一个有名的导演坐镇,随便抄袭一些段子,模仿模仿国内观众比较喜欢的电影模式,炮制出一部不入流的电影来,仍能以好莱坞的名义来提升我们国人对电影的关注度与虚荣心,这不但说明我们国人并没有真正的做到睁眼看世界,也从中认识到了国内观众看电影的虚荣心已经大过了对电影追求真实的艺术品质,不得不说这是国内电影观众的悲哀,更是中国电影发展的悲哀。
电影在剧情上逻辑关系混乱,人物关系突兀,就连故事剧情的发展都让人感觉不知所云,尤其是佟大为扮演的角色,既没有人物背景,更没有人物关系走向,硬生生的插进这么一个角色,只是为了调剂电影里面的男女主角之间的关系,以及逆转电影的剧情故事,不得不说电影编剧的水准可谓是烂的可以,而且作为一部喜剧电影,恶搞其他电影里面的人物与情节本来无可厚非,只是电影随意的安排与安插各种其他电影里面的桥段,多少有点不负责任,如果一部电影里一味的呈现出别人电影里面的东西,自己电影里面能够承载出来的东西就越来越少,电影就是犯了一个太过随意的大忌,即便电影是一部轻松娱乐的搞笑片,但也不能给人胡乱拼凑的感觉,一旦被人看出有这方面的印象,即便是到了最后电影再如何努力改变,也已经不可能再挽回人们心中的局面,还好电影没有一直走模仿秀的道路,在电影的后半段,故事又重回好莱坞电影的本质,用好莱坞惯用的帽子戏法,来成功逆转了电影剧情的走向,不再是一味的模仿中国的恶搞无厘头,更多的还是沉浸在心思缜密的好莱坞计谋思维当中,制造出来了很多悬疑惊险的刺激戏份,也不断的通过结尾的对决来提升电影的高潮,这不得不说不管电影想要释放出什么样的电影娱乐效果,其本质与内涵依然输出的是好莱坞的主流思想价值,即便是主角为几个中国人的面孔,但电影的核心价值并不会因为主角肤色的改变而改变,这一点对于好莱坞的制作班底,是一个永恒不变的核心原则。
也就是说对于中国观众来说,电影更像是一个混血儿,模仿的是中国电影的形式,但其本质仍然是好莱坞的主流价值,增添了几个中国演员的面孔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电影的本质依然是一群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电影,而不是带有好莱坞特色的中国电影,真正的归属显然还是最重要的。
黄晓明,赵薇,佟大为显然没有带领着电影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虽然由外国导演指导着去诠释演绎角色,但面对着一干好莱坞电影演员来说,从气势上就差了很多职业上的素养与专业,相对于外国演员的表演,三位明星的演出没有让人意识到他们对于角色把握的那种认真严肃,反而一种过于随意与看轻的表演,让角色的定位变得有些不伦不类,我们感觉不到他们的用心,更感觉不到角色带给我们的诚意,甚至三个演员之间在表演的同时却没有营造出一出靠谱的感情戏,这未免让人觉得十分尴尬,而且电影里面的感情来的好像根本不是一点点的慢慢酝酿,反而更像是一时起意,一踀而蹴,相当让人没有感觉。
在感情上能让好莱坞演员为我们中国人配戏,那是相当的倍有面子,可是看完以后才发觉,这和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的好莱坞电影从本质上根本不能同日而语,电影看中的根本不是中国演员的影响与价值,而是为了到内地圈钱所设立的一个国人面孔的幌子,意识到这一点我的虚荣心顿时全无,因为我们根本不需要这种披着羊皮的好莱坞商业行为,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明星实力,而不是为外国人圈钱的傀儡面具,那只会欺骗与伤害我们证明自己实力的感情。
我把电影看完了,可是在看到标签之前我竟然不知道它是部爱情片电影内容蛮浮夸,男主角黄晓明去美国找分手的女友,偶然跟了一个相亲团,和佟大为成了cp,然后不知怎么就勾搭了走私的导游赵薇,然后在于赵薇暧昧的同时,寻找女票。
后来在经历一系列动作片的煞笔剧情后,抱得美人归,并继续与赵薇暧昧 大部分经典爱情片,个人以为其实处理得都像战争片。
主人公怎么相爱不是重点:一次偶遇就期盼天长地久,一个眼神就约定至死不渝,着力描述的大多是克服障碍的过程:《罗密欧与朱丽叶》对抗家族恩怨,《罗马假日》有阶层差距,《断背山》就是性别藩篱了。
说白了,性冲动做起点后,接下来都是“为了在一起”展开的战斗——观众乐于接受“一见钟情”的设定,然后揪着心看主人公一路打怪通关。
这类爱情片催眠观众的利器,是主人公全过程抱定决心“无论如何,我要我们在一起”,终点是什么呢?
感人肺腑的爱情片,结束于我方英勇,有情人终成眷属;催人泪下的爱情片,终止于敌人强大,我方一死一伤(也有双双阵亡的),虽败犹荣。
这不是战争片,是什么?
(这两段摘自顿河) 大部分经典爱情片,个人以为其实处理得都像战争片。
主人公怎么相爱不是重点:一次偶遇就期盼天长地久,一个眼神就约定至死不渝,着力描述的大多是克服障碍的过程:《罗密欧与朱丽叶》对抗家族恩怨,《罗马假日》有阶层差距,《断背山》就是性别藩篱了。
说白了,性冲动做起点后,接下来都是“为了在一起”展开的战斗——观众乐于接受“一见钟情”的设定,然后揪着心看主人公一路打怪通关。
这类爱情片催眠观众的利器,是主人公全过程抱定决心“无论如何,我要我们在一起”,终点是什么呢?
感人肺腑的爱情片,结束于我方英勇,有情人终成眷属;催人泪下的爱情片,终止于敌人强大,我方一死一伤(也有双双阵亡的),虽败犹荣。
这不是战争片,是什么?
(这两段摘自顿河,侵,删)我想这是个以好莱坞为噱头的喜剧(虽然太烂),虽然凯特戴琳斯确实很美,但我更习惯她说"what is up,bitches,"当女神之类的就算了吧,虽然显然剧组很有钱,特效很棒,车也有砸。
但是还是掩饰不住烂剧的本质。
毫无深意的笑点,脑残的对白,大卫科波菲尔式的傻逼自白,以及佟大为点醒脑残的旁白。
这可能是个无聊的动作片,这可能是个蛮赚钱的商业片,但是这特么的居然是个爱情片,这特么连一见钟情都免了的煞笔,居然能骗我买电影票的钱。
我不想拯救我倒下的三观了,更不想说那几个看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的票友,电影对我而言,是艺术,而不仅仅是为了票房而存在的聚金器。
还想再写一些,奈何太困,最后送上一句来自克莱尔麦克福尔的话“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一部好的电影大概就是我作为一个合格的影迷所想要的吧,包裹可笑的商业片,再怎么精致,也掩饰不住它恶俗的内涵。
它沉淀的除了畸形价值观,又有什么呢?
《横冲直撞好莱坞》,虽然这是个中国人在美国冒险的故事,但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居然能请来几个在中国非常知名的好莱坞影星客串,总让我觉得很是微妙。
不过说真的,这就是那种娱乐观众的电影,真的没必要去深入探讨剧情,认真你就输了。
不过本片最大的亮点,如果你看了就都会明白了。
总之,爱看不看。
何宇明(黄晓明 饰)一心扑在工作上,只希望能存够了钱,迎娶身在洛杉矶的女友,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痴心付出等来的却是女友决定同他分手的消息。
怎么也想不通的何宇明决定远赴洛杉矶,找女友当面问个清楚。
就这样,他加入了名为“好莱坞冒险之旅”的旅行团。
途中,何宇明结识了名叫方大伟(佟大为 饰)的骨灰级影迷和旅行团的导游赵薇薇(赵薇 饰),表面上相处融洽的三人并不知道的是,从他们加入旅行团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被卷入了一场阴谋之中。
电光火石之间,三人从碌碌无名的小卒,一下子变为了警方跨国追捕的走私通缉犯,他们展开了逃亡行动,并发誓要找出事件的真相。
作为资深美剧迷和好莱坞大片迷 我感受到了此片制片和导演带给我的强烈的文化殖民的自以为是和文化垃圾倾倒的蔑视。
如果他们敢拿出这种东西放到美国本土院线 我相信美国影迷是会枪杀导演炸影院的。
根本毫无逻辑的因果关系 毫无剧情的生造的故事 毫无起伏张弛的剧作模式 毫无主线的叙事结构 毫无真感情的生拉硬扯 最后为了给黄赵二人留下难得的银幕一吻 完全不顾及观众能不能接受剧中二人的情感没有到位这个问题。
好吧 学生作业都不敢这么玩弄观众 纯属自欺欺人。
这个电影让我知道了原来好莱坞电影也是一样忽悠中国观众的 而且一样拿中国观众的智商当大峡谷。
中国人欺骗中国人咱们骂骂也就算了 中国人联合外国人欺负中国人就是汉奸了。
没啥别的可说的 我一大早花了42一张买了两张票 浪费了两个小时在这个东西上让我难受了一整天。
最差的一次观影体验 可能没有之一。
Kat Dennings一句「老公」,我才給的1分。
有的梗还是不错
一线中国电影明星二线美国电视明星三流剧本四流剪辑,亮点都在佟大为的“迷影”吐槽。
还不错啊,为什么评分这么低
这部烂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宣布中国烂片进入全新的时代,以前只要有一线明星,大型出品方,质量不说优秀,但还是可以保证一定水准的,但这部影片可以抹掉我们对国片的最后一丝幻想,这批电影人就是一批诈骗犯,而且是精装的。
挺好看的啊,怎么评分那么低,不科学啊
我一个朋友为了给这部片子打一颗星注册了豆瓣
佟大为才是这部电影第一主角。大爱MAX女神~最后,彩蛋不错。个人认为值这个票价了,在国产电影算是及格了。总体来说,对于周末无聊想看电影的人,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一部电影吧。
比道士下山好看多了。。。电影里面佟大为真的很有趣。。。大大增加了电影的喜剧笑点。。。然后我觉得剧本里面的梗都应该算是致敬。。
在北京三里屯美嘉影院 小董 李雪一起 2016.6
和《分手大师》一样烂归烂,还算有点娱乐性,电影院观众看着乐呵完事,不像《不二神探》《富春》那种烂到观赏性都没有。今天特意留意了下同场观众看后讨论,“还挺搞笑的”、“能请到好莱坞这些明星很牛逼”之辞不绝于耳⋯嗯嗯。说这么多,还是很烂。
过瘾
这篇意义在哪
没那么差 看看也还好嘛
三星半,不懂美式喜剧的人肯定给低分。
佟大为这个逗比
讲真,我觉得还可以啊,蛮搞笑的。但是我初中时候的男神汉武帝现在气质怎么那么猥琐了啊……真是受不了,还我汉武帝!!!
感觉还行啊,评分怎么这么低
基本可以确定年度最差啦!!!!
烂烂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