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call 36小时的医疗戏精彩,感情戏也不逊色。
看到鱼仔爱一键的方式,真的令我很“震惊”。
在鱼仔尴尬表白后,一键拒绝了。
但是鱼仔知道了一键拒绝的原因——因照顾家人和工作、怕没时间陪她,并没有继续“进攻”。
她体谅一键的顾虑,给他时间和空间去考虑。
鱼仔只是每天写一封信,记录一些感受,让一键多了解她,打开他的心房,卸下他的顾虑。
鱼仔的成熟,让我看到了当年自己的不成熟。
当年喜欢一个男生4年,最后放弃。
我把责任推到他身上,我受不了这种无穷无尽的希望与失望轮回,是他不好,他伤害了我。
直到现在才知道,这些理由是多么的幼稚。
你何尝不明白他的顾虑,只是你没有鱼仔那么成熟,给他时间和空间,用心去打开他的心房,你只是把很多事情天真地当做理所当然。
爱情是个timing的问题,但是很遗憾,我们在那个timing不成熟,于是终究只能昙花一现,没法开花结果。
不成熟留下的遗憾,总是令人惋惜的,那感觉大概就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Maybe that's just life. 走过不成熟,我们才会成熟起来,学会成熟地爱,成熟地生活。
而那个timing的人,也会有属于那个timing的记忆,即使不完美,也有愉快的时刻。
不是吗?
喜欢的剧不少,能不断重温的却不多,on call算是其中之一。
第一次看这部剧尚在初中,此后又重温过几次,每一次看都有新的体会。
on call的故事围绕着一群医护展开,叙述了他们的亲情、爱情、友情,每一条线都有各自的精彩。
一健一家的亲情是这部剧的重头戏之一。
一健因为自己的过失导致弟弟失去双腿而非常自责,所以他一直抗拒开车,也因此对弟弟格外紧张。
一康划船溺水时,一健对洋葱的态度明显带上了偏见和过度反应,他对弟弟的关心有很强的偏执。
但在打篮球时放水让弟弟学开车一事中可以看出他对弟弟逐渐学会了放手。
一健曾说宁愿车祸时遭遇这一切不幸的是自己,但尽管他幸存了下来,谁又能说他自己没有受伤,这场车祸他同样给他留下了永远的无法弥补的心灵创伤。
如果说一康是因为失去双腿而无法站立,那么一健在弟弟的事上也永远无法像常人那样“站立”。
一康虽然身体残疾,但在笑姐和大哥的呵护下,他却成为了一个心智坚强、乐观自信的人,当他发现自己爱上晶晶时,先是感到自卑,认为自己配不上对方,但大哥和母亲的反应却让他很快明白过来,并从小心翼翼的讨好转变为落落大方的示爱,也许这就是晶晶喜欢他的原因。
一康离世后,母亲和一健面对突如其来的沉重的打击,一时无法承受,可他们依旧愿意遵从一康的意愿进行遗体捐赠。
这种在极度的悲痛下迸发出的本能的善意,想必会令每个人都为之动容。
看了这部剧,应该没有人会不爱上鱼头夫妇。
起初,鱼仔误认为一健是个只知溜须拍马的伪君子,即使见证了他的能力也对其嗤之以鼻。
但在富二代醉驾出车祸时,面对生命的抉择,一健的理性让鱼仔产生了更多思考,也认可了他的工作态度。
而鱼仔在街头当众救人时的果决与大胆,也让一健对其产生了好感。
在传统剧情中,男追女才是标准恋爱套路,而在这部剧里,鱼仔却是主动出击的那一个,当她发现自己喜欢一健时,马上就决定送礼表达好感。
被一健婉拒、被旁人知道得知后她也并不羞涩,而是落落大方地承认,并挑明了自己的态度。
担心一健因为工作而不肯接受自己,就每日写信给他分享自己的一切喜怒哀乐。
而从一健保存她的信件的那一刻起,也已经证明了他对鱼仔的感情。
鱼头感情的巅峰时刻则是一健在婚礼上的表白。
鱼仔曾说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不是建立在时间上,而是建立在相互了解上的,如果两个人之间不够了解,朝夕相对也是一种痛苦,如果两个人之间足够了解,即便每天不在一起,也一定会因为心灵上的契合而彼此靠近。
鱼头显然属于后者,:一健早就发现鱼仔实际上并不喜欢神经外科,并让洋葱为鱼仔开解。
而对于一健在感情上的顾虑,鱼仔理解并且尊重,并尝试着在这一点上跟上对方的脚步。
on call的结局并不“完美”,最后鱼仔的病情依然没有得到完全的治疗,这似乎并不符合我们对电视剧大团圆的要求,但这样的结局却印证了一健的那番告白:无论健康疾病都要在一起。
on call的友情线同样非常动人,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实习医生之间的帮助与扶持。
这些实习医生为何会选择从医,他们曾各自说明原因,明太子是为了向父母证明自己,吹水是因为薪水高,洋葱没有目标,只是跟随晶晶的选择,只有晶晶和美雪是从小立志学医(虽然我认为美雪学医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能超越生父)。
大多数人的理由都很现实,因为迷茫,因为前途 ,种种现实因素,而不是为了实现什么伟大的理想。
在这群医生中,美雪和洋葱、安迪和明太子是两组对照。
洋葱和美雪是这批实习医生中成绩最好的两个,洋葱是天赋型,聪明但做事不认真;美雪是努力型,时时刻刻都能看到她在温书,努力想着超越别人。
洋葱一进神经外科就被骂得狗血淋头,连给病人打针也做不好,他的初次生长始于和三叔的约定。
他对三叔说只要对方戒烟,自己就戒掉汽水,他无心的一句话,对方却认真对待,洋葱第一次认识到医生这个职业的意义,也第一次对生命感到尊重。
他从一开始的熬夜打游戏,到后来主动提出要为了值班早睡,再到后来一次次对职业的拷问,都展现了他的成长与蜕变。
美雪和洋葱是两个极端,她从小立志成为好医生,而且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这一点和鱼仔很像,两人都很有好胜心,但二者的区别在于,鱼仔的好胜是对内的,而美雪是对外的。
外婆对养父的不满使她将生父和姐姐当作假想敌,鱼仔想要选择神经外科是因为父亲的期望,而美雪选择神经外科,究竟是出于自身的喜爱,还是出于敌意?
洋葱和美雪这两个好学生在结尾时都面临了一次职业危机,他们的问题与其个人性格是相符合的:洋葱因为正义感和冲动对病人家属动手,而美雪则是因为她的自负。
在前期,美雪几乎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实习生,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都掌握得又快又好,但她的心魔始终没有解开。
美雪的好胜心致使她利用了鱼仔的善良,而一健的抉择彻底摧毁了她的自尊,为了证明自己,美雪自负地为病人做了心包穿刺,最终导致了一次医疗事故。
美雪自此一蹶不振,即便是表现一直不够好的安迪都从未想过放弃,但美雪却因为一次失误竟然就想放弃从医。
这看似不可理喻,却与美雪的人设相符,她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无法容忍任何瑕疵——不仅是工作上的,也包括生活和爱情中的。
美雪的性格看似要强,实际上她的坚强是非常脆弱的,任何微小的失败都令她无法忍受,所以在鱼仔大胆示爱时,美雪十分犹豫,而当她得知鱼仔喜欢一健时,也不敢正面和鱼仔竞争,而是通过暗示的方式希望鱼仔放手,这恰好证明了美雪性格上的脆弱。
美雪对医学本身的追求无可挑剔,从一开始她向鱼仔和一健求教,看到小病人害怕扎针而主动为自己扎针都可以看出美雪对职业的责任感,只是她的好胜心使她偏离了正轨。
好在最后在Ben的劝说下,美雪终于发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偏执,也放下了虚假的自尊,主动承认错误,肩负起身为医生该有的责任。
美雪无法原谅自己的一次失误,甚至决定相比起有着明确职业追求的美雪,明太子将成为医生当作实现梦想的一个跳板,他并不在乎医生这份职业。
而安迪性格懦弱,成绩、表现平平,他想尽力做一个好医生,却总是力不从心。
这两个人都在医生的道路上逐渐偏离,最后却被身边的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拉回了正轨。
也许明太子从前学医时的确是被迫的,但他救了车行伙计时地喜悦一定是发自内心的。
而安迪从一开始让护士为自己打针,到后来尝试打针却不敢下手,再到最后能镇定地为病人解除病痛,都让观众看到了他的努力。
安迪能成为正式医生,靠的是上级对他的鞭策,朋友们对他的支持,奶奶对他的信任,以及他自己的信心。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健和鱼仔虽然私下很随和,但在工作中对下级却极为严肃认真,从侧面表现了男女主角的工作态度。
而其他实习医生虽然都很忙,却都抽空来看安迪奶奶的手术,为他买好宣誓时的衣物,展现了相互之间的友谊也使安迪建立起了自信心,成为了一个真正合格的医生。
既然是医疗剧,就不得不提提这部剧对医学的探讨。
on call主要刻画的是医生团体,我对香港的医疗制度并不了解,但从这部剧来看,它囊括的对象已经相当全面了,能在短短的25集内描写如此多的人物,还描写得如此细腻全面,是相当不容易的。
它写到了这些医护人员从医的原因、学医过程中的艰辛与欢乐、工作中的困难,工作与生活的冲突、病人对医生的态度、病人家属对医生的态度以及医生本身对职业的看法。
抛去拯救生命这一层崇高的外表,学医和从医之路并不光线,甚至充满艰辛。
他们不光要面临病人的疾病,学会如何解决,还要兼顾病人及其家属的心情,就像拉小提琴的截肢女孩、带着妻子投海的三叔、希望手术后可以享受生活的男孩,困扰他们的已经不是病痛本身,而是如何在这种痛苦中继续生活下去。
除了工作本身的困难,他们还要被医院制度管辖,被上级制约。
范医生就是因为不愿处理繁杂的人事儿决定开私立医院,一健也因个人原因被上级庄医生一直打压。
但庄医生实际上并不是纯粹的“反派”,虽然他对一健不满,并给他使绊子,但对他的能力实质上是认可的。
第一次看这部剧时,我只觉得庄医生讨厌,但如今看来,庄医生的看法并不完全有错。
一健把病人生命放在第一位,所以数次在没有上级的情况下动手,而庄医生则将制度放在首位。
二者的选择实际上都有自己的考虑。
医院的工作性质注定了医护人员的忙碌,一开始时,洋葱和美雪挤时间在休息室吃杯面,对于他们这种单身人士来说,医院生活或许只是忙碌,但对有家室的人来说或许就充斥着许多矛盾。
也因此男护士常常为了陪伴儿子的事与上司争执、与儿子争执。
也是因为这一点,一健会对鱼仔的表白产生担忧。
此外,这部剧也探讨了对医学的种种思考。
身为一个理性的医生,一健坚持要在出报告后再决定为谁进行手术,并倾向于先救存活率更高的富二代。
而鱼仔的选择恐怕和大多数观众一样,希望能救下无辜的大学生。
结果大家都已知晓,身为观众,我们可以站在受害者的一方,或许还会认为富二代死得好,但从医生的角度而言,这种看法是否真的正确,是否每一个生命都应当尽最大努力去抢救?
相比起这个问题,身为患者,身为观众,这部剧对我最大的启发不仅仅是关于爱,也是关于对个人生命的珍惜与观望。
既然如此,就祝每一个人都能在晚上平安到家。
还没看完,但是想写些东西,前段几乎没快进,本片没强调医疗中的东西,也没专注在谈情说爱,其中一些人文的关怀令人感动。
洋葱说以前宣布病人死亡是件很容易的事,但当你跟病人之间有了感情,才发现这种宣布是一个保存人最后尊严的事情,而医生有责任把它完成。
安迪和奶奶之间的感情,让我想起了我姥爷,当所有一切都无能为力,大夫告诉你就这几天的时候,你甚至,想他快点结束痛苦。
但只有他/她还有一口气,你就会觉得有希望。
医生最后都是失败的,人都敌不过死亡。
所以很多医生有挫败感,但是可以让生命走的有尊严,最舒服的离开。
香港医生宣誓就职时的誓词真好,写在下面。
远远比大陆的要好太多了。
在我获接纳为医学专业其中一员时,我郑重地承诺,我要奉献一生为人类服务,我要以敬意和感恩回报师长,我要凭良心和尊严行医,我会把病人的健康视作首要考虑,我要尽己所能维护医生专业的荣誉和高尚传统,我要对人类的生命给予最大的尊重,即使受到威胁我也不会利用医学知识做违反人权及公民自由的事情,我谨以自己的名誉,郑重地和自愿地作上述承诺。
人文的关怀,生命的尊严。
本剧成功了。
看完了,看到最后一件头给鱼仔开刀时,猛地想起了程志美最后为jackie开刀的时候,幸运的是,这次鱼仔好了。
算是期待下部啦!
在第24集时,一健对子妤说:“结婚誓词,如果只是循例念出来是没有意义的必须实践出来,年轻漂亮健康,当然爱,但当对方年纪渐大,又老又又皱纹,病痛越来越多,甚至眼看对方老死,难道就不爱吗?
既然将来不会离弃对方,现在也应该一样,如果对方有病就不爱他,就不是真正的爱,没有人知道生命的长短,即使我们是医生,也不能保证自己长命百岁,所以结婚誓言没说要保证白头偕老,却要保证无论健康疾病都要在一起。
“在我这年龄,参加过许多同学、朋友、亲戚等的婚礼,在婚礼现场上,听到誓言,划过耳朵,只当是婚礼程序中的一部分,更多注意的是新人们的甜蜜。
难道结婚不就是希望将来到老都是在一起吗?
他怎么能说,不保证白头偕老。
原来忽略了病痛的存在。
疾病就像过关卡,两人齐心协力抗战是巧克力,如果胜利了,当然欢喜,失败了,只能是记得曾经美好。
病虽痛,但它的凉意足以在甜蜜中只是调味。
但,我一搜百度,问一方有病能离婚吗?
其中有位律师这样回答:“一方生病不是不能离婚,法院判离的标准是双方感情是否确以破裂。
”那时,对方就会以没有感情,没有爱选择离开。
这时候是重口味的薄荷,吃不出巧克力味了。
婚礼后的生活当然是希望蜜里调油,如果真有疾病,也希望是有点薄荷口味的巧克力,而不是没有巧克力,清凉味却流泪不止。
我张一健愿以你范子妤为我合法妻子,无论富贵贫穷、快乐悲伤、健康疾病都愿意一生一世爱你守护你,终生不渝!
你还犹豫什么?
你怕我后悔?
你怕我一时冲动?
你怕我要永远照顾你?
结婚的誓词如果只是按程序念出来是没有意义的,一定要实践下去,年轻的时候漂亮又健康,当然爱啦,但是当对方年纪渐渐大了慢慢变老,越来越多伤病甚至是看着对方老死,难道就不爱了吗?
既然将来不会离弃对方,现在也应该一样,因为对方有病就不爱,那不是真正的爱,没人知道生命的长短,就算我们是医生,也不能保证自己长命百岁,所以结婚誓词里没说要保证白头到老,但是要保证无论健康疾病都要在一起,你明白吗?
范子妤,我再问你一次,无论健康疾病,你愿不愿意跟我不离不弃、终生不渝?
*E4-杨怡,你究竟做咩?我不做医生我都知道作为人,无论他违法犯罪与否,所有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不能因为对同事有偏见而耽误了一个生存机会更大的人的手术啊……美雪对鱼仔有偏见,鱼仔对一健有偏见,真的服了*E13-沈卓盈和张慧雯的演技真的太尴尬了*E17-救命啊这个美雪真的心术不正…*E21-天啊爱情部分的剧情真的真好幼稚,击剑赢比赛就在一起?落后的时候喊两句就能赢?然后编剧有必要把弟弟写死吗?
还是脱单当日被砸死…为了让那个晶晶跟洋葱在一起做的铺垫?大可不必啊,还有那个晶晶跟阿莹真的演技拉胯,不忍直视。
另鱼仔患病的剧情是抄妙手仁心?E22-10年前嘅袁伟豪好靓仔/一康去世这段真的太刻意了,难评*E24-人追车的桥段真的很智障不要再用了好吗…开车的人听不到别人喊就算了,倒后镜也不看是吗*最后两集,单身的都赶紧凑对的既视感,真的tvb为什么老爱搞这种啊,最后一集,几对cp在一起跳交谊舞不尴尬吗,还有因为女主要做手术了,同事们都待在休息室不上班,等手术进展,妈的傻的吗?
哪个医院敢这样啊,还有很多场景,包括安迪嫲生日、一康击剑比赛、同事结婚,剧里的这些人全部聚头,怎么?
医院不用上班的?
还有那个晶晶,你一个实习医生,莫名其妙就说去美国旅行半年,开玩笑吗?
还叫on call 36小时呢?
真的很白痴啊……其实这部剧前面几集主要讲职业部分,是蛮不错的,一开始甚至有点看的停不下来,后面,花了大概2/3的篇幅去讲情情爱爱,真的拜托,TVB剧不拍情爱会死
On call 36终于是看完了。
在剧中,有一群梦想的人,有想要用自己的手去拯救别人的人,有珍惜生命的人,有想要好好生活的人。
这样就已经足够了。
剧中有一句话让我是觉得感触挺深的,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很多人每当遇到疾病,每当要面对死亡时,总是不停地问,为什么,为什么会是我,其实我们之所以会这样子问,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把疾病当做是人生的经历,而是把疾病当作是人生的终点。
其实,一开始子妤对一键是有偏见的,认为他一直对自己的父亲阿谀奉承,拍马屁,是为了金钱和名誉。
后来慢慢地发觉他绝对是个对自己工作认真,以病人为首位的好医生,而当知道了一健是为了报答自己的父亲救了他的弟弟,而且还立志想要去当医生的时候,更是慢慢地打从心底欣赏这个男人。
剧中有一幕让我是彻底激动起来的,那是第四集。
就是骆家骏和金世荣出车祸的那一场戏,那时候刚好只有一间手术室,而子妤由于多肇事司机富二代金世荣有偏见,与一健争吵该给谁先做手术,而当时的情况是骆家骏即使做手术存活率也只有一半 ,所以一健想要等金世荣的报告出来再决定先给谁做手术,而子妤则认为是骆家骏醉驾伤人,应该先救金世荣。
一健则说:“我不是法官,谁有罪谁无罪不关我的事,谁的存活率高我就先救谁。
”后来子妤以为是一健为了讨好金老板而故意说要先报告出来,先救他的金世荣,擅自游说庄先生先救骆家骏,结果骆家骏因手术不成功,成为植物人,而金世荣则因本来可以有百分之九十,却因为急救晚了而死亡了。
“不要用你个人的道德标准,去断定一个病人是否应该救,我们是医生,任何病人在我们手上,都应该一视同仁尽力去救。
”“如果他不是金承超的儿子,你会这么重视吗?
”“理性一点好吗?
你抚心自问,如果金世荣不是醉驾司机,你是不是还这么坚持,不等他的报告,而去救一个存活率这么低的病人?
金世荣原本有几成机会可以救活的。
”这一幕让我是彻底爱上马国明了,他和杨怡的对手戏真的是太赞了,无论是看多少遍这一幕,还是觉得“不要用你个人的道德标准去断定一个病人是否应该救”这一句台词,马国明真的是拍得太好了。
各种心动啊。
还有让我有触动的是一健一直骂洋葱的那些剧情,一直以为一健只是认为洋葱不专心而去骂他,谁知原来是因为他知道洋葱会考拿8个A,那么聪明的人,肯定会是个好医生,所以才一直这么良苦用心地去鞭策他。
“坦白说,我当初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做医生,打算在大学玩几年,可是当了实习医生后,开始觉得做医生一点都不好玩。
无论我们当医生的原因是什么,所有病人却只有一个期望,就是希望我们能治好他们,期望虽然简单,但要实践并不容易。
”“怎么样?
连你也想不当医生了?
”“当医生一点都不好玩,当医生也不是闹着玩的,我觉得自己玩够了,该要认真地做医生了。
”第16集,洋葱说了这样的话,而他这样的话也点醒了要去做车行的名泰。
他们在实习的这段时间,是真正地一个成长了,认识到做医生是真的不能闹着玩的,因为那是活生生的人,是有可能会被你救活的病人,你手上的是生命,而不是可以拿来闹着玩的。
美雪在剧中一直是扮演一个可以说是让人讨厌的角色吧,看到评论,很多人都觉得讨厌美雪。
怎么说呢,一开始的时候我也是觉得美雪很讨厌,也是觉得不喜欢美雪,但后来是觉得,如果一个人在剧中扮演的角色是让人觉得讨厌的,那么,这个人的演技也是有目共睹的。
剧情演到美雪重新回到医院,知道自己错了的那一刻起,其实我也已经没那么讨厌美雪了。
这大概是性格的问题吧,美雪在剧中的性格算是比较突出的,是非常好胜,而且非常爱恨分明的一个人。
其实,关于美雪的每一幕,我都不喜欢这种性格的人。
直到她在酒吧里等Ben,告诉Ben自己不想像一健和鱼仔那样浪费大家可以在一起的时间,我慢慢地觉得美雪还是让人觉得喜欢的,因为确实是没人有她这么坦率,也没人有她这么敢说敢作,也没人可以像她这么自信,这么坚定地去做自己认定是对的事情。
在我的眼里就是这样的。
最让人觉得甜蜜,而且是非常感动,了解到爱情真谛的是一健向子妤求婚的那一幕。
“我张一健愿以你范子妤为我合法妻子,无论富贵贫穷,快乐悲伤,健康疾病都愿意一生一世爱你,守护你,终生不渝。
你还犹豫什么?
担心我会后悔?
还是担心我是一时冲动?
担心我要一辈子照顾你?
”“结婚誓词,如果只是循例念出来是没有意义的,必须实践出来, 年轻时漂亮健康,当然爱,但当对方年级渐大,又老又有皱纹,病痛越来越多,甚至眼看对方老死,难道就不爱了吗?
既然将来不会离弃对方,现在也应该一样,如果因为对方有病就不爱他,就不是真正的爱。
”“没人知道生命的长短,即使我们是医生,也不能保证自己长命百岁,所以结婚誓词没说要保证白头偕老,却要保证无论健康疾病都要在一起,你懂吗?
”其实这些说是很简单的事情,或许大家都是懂的,但是其实要做出来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这一集好像一直都在告诉我们,时间很少很少,生命是有限的,我们应该要去珍惜现在自己所拥有的,应该用自己剩余的时间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一康死的那一刻,其实在他和晶晶在一起的时候,我就已经向到将来也许会有这一幕了,既然一康的脚是不可能重新站起来的,那么,在现实当中,一康和晶晶的将来会是一段非常难走的路,而如果一康伟了救人而牺牲了自己的性命,那么,一康这个角色则会留在人的心理更久更深刻。
那么,所有还在浪费时间无所事事的人,就会深有感触,觉悟到应该去珍惜自己身边的人,不要去浪费时间,不要去做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剧情到了一康死后,已经是浅浅在走进高潮了。
走到一健知道子妤生病,然后由范医生帮自己的女儿做手术,一直那么具有权威的范医生,但在面对自己亲人有可能手术失败却会感到恐惧,到美雪不顾Ben是否染有艾滋病都要与他相爱,到洋葱发现要珍惜现在所拥有,而且一直都与自己有共同经历的晶晶。
其实大家都惧怕死亡,其实大家对死亡都是有深一层的理解的。
但是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他们都真正地认识到,死亡确实是会来临,每个人也是会有生老病死,但我们在死亡面前并不是无力的,我们可以在剩余的谁建里做更多的事情。
子妤说了一句话,健康的人不一定会开心,而不健康的人不一定会不开心。
因为身边有许多人一直鼓励,支持着自己。
最后快要大结局的时候,大家都在猜测,就是子妤手术会不会成功,甚至还发起了一个投票。
其实我一直都有在想,子妤的手术失败的几率是会比较大的,子妤或许瘫痪了,因为如果这样的话,才符合了剧情,生活中一直都充满着疾病的打击。
谁知道了最后的结局,子妤的手术不算成功,但也没失败,只是她还需要接受更多的治疗,她还需要接受更多的困难,但是这都已经是没关系了,因为一健已经是不论健康疾病,都会愿意一生一世爱她,对她终生不渝的人。
这个时候,子妤以后是否会瘫痪已经变得不重要了。
到了最后,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目前要珍惜的人,目前要去做的事情,更多的困难和挫折也会在前方等待着他们,但他们已经不再惧怕了。
作为一名从90年代tvb全盛时期开始看港剧的人,我爱看林保怡、张可颐、宣萱、郭可盈等出道即是主角的精彩剧集,更爱看多年前的小角色小龙套如杨怡、马国明、胡杏儿、郑嘉颖等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得到大众认可。
很多人认为《oncall36》是杨怡和马国明第一次合作情侣,其实错了,资深tvb迷应该有印象,在当年大热的璇峰02年《再生缘》中,饰演映雪的杨怡最后就出现1集的小人物鹂明堂马国明终成眷属,十年一轮回,我知道有的人是因为《oncall》喜欢他俩,但我更希望更多人能知道10配角磨成针的心酸。
很多人都有喜爱的tvb明星,但我相信,和我一样看了这么多年港剧的人,大家喜欢的应该是所有tvb艺人吧。
而我看tvb剧关注主角的同时更关注配角,所以我看oncall受到好评如潮时,为杨怡和马国明多年媳妇终成角而欣慰高兴,也为资深配角黄智贤因为《潜行狙击》终得奖而感动,更为胡杏儿获得视后为喜极而泣(虽然我觉得她怒火演得很一般),因为我仍然清晰记得她在《再生缘》中笨拙的小角色,那更为始终在tvb演男三男四的曹永廉的敬业演戏精神敬佩,看了十多年港剧,其实tvb就是个大家庭,很多都是熟面孔,像我们看到母亲专业户黄淑仪演一健母亲就亲切,看到andy奶奶罗兰出现我就回想起古天乐版《神雕》里她演的小龙女婆婆,看到郭政鸿出现会哑然一笑(虽然我可惜他不能像lauging那样大红,其实他演的狗头sir很出彩),甚至最后几集听到为鱼仔开刀的麦医生说话我马上就知道是哪个演员(八卦师奶专业户)嘛,而虽然《再生缘》中马德钟的皇后扮演者黄纪莹(作为古天乐曾经唯一承认的女友)在《oncall》里演洋葱的姐姐这类小角色,虽然他们依然都是小角色,也许永远是小角色(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自己的laughing角色的),一辈子都演草根人物,但其实他们已经陪伴了我们十几年,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看到港剧里那些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甚至八婆阿公坏蛋专业户在不同的港剧里出现,都会会心一笑,有种过年看到亲戚的感觉作为长在社会主义阳光下的80后内地孩子,从小却被港剧吸引, 从不知道什么是tvb的时候就开始每天看电视播港剧(不得不说以前港剧播的好多,不像现在所有台要么不放,要么放同样的),我见证过六大花旦齐绽的光芒万丈,也对四大花旦渐渐隐退几小花旦上位的资质平庸而心中失望,但不变的是对tvb的牵挂,对将军澳那方水土的惦念。
我会对菠萝包、冻奶茶、车仔面、鱼蛋这些从小没吃过的东西如数家珍;对鹅颈桥、文咸西街、南丫岛这些从没去过的地方了如指掌(以至于去香港玩的时候脱口而出的熟悉让港人都惊讶);我更因为港剧对医生、律师、警察等各色职业充满向往,心中对写字楼的憧憬油然而生,这些都是tvb带给我的,从十多年前就根深蒂固扎根脑海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样,因为tvb而爱上香港,去香港旅游不是为扫货,而是想真正触摸那存在脑海里的记忆影像是否和光影中一样亲切真实,有的人以为我们喜欢香港,憧憬香港是崇洋媚外,其实不然,那是一方和我们同样也在梦中生活了十多年的水土,我们对港人精神(做人就是信)、港人生活(早茶菠萝包,中饭食烧腊,下午吃蛋挞,晚上喝糖水)、甚至香港年轻人的衣着打扮都深刻影响着我们,以至于之前去香港玩去到将军澳门口,我差点想装成送外卖的进去逛一逛。
我爱港剧的其中之一原因在于其生活的真实与现实,1,不同于内地宫廷剧的无尽争斗、台湾偶像剧的高富帅爱黑木耳,更不是韩剧的富二代和绝症女,港剧是很生活化的,市井化的,纵观这么多年港剧,有两个极端的例子很少:大团圆的不多,大悲惨的也不多,这正如同生活所带给我们的,不可能永远是美好的,也不会永远是悲剧的,生活只是现实和冷静的,正如《潜行》里最后坏人消失而法拉却牺牲,《oncall》里鱼仔最终还是有病,《怒火》中law霸却坐牢了,我佩服tvb的编剧,不会一味给我们编织生活永远真善美的镜花缘,同时也告诉我们坏人终会倒霉的道理;我感谢tvb导演拍出做人就要开心的人生励志,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不要放弃。
2,时下现在很多电视剧不是爱情就是谍战,要么与人争恋人、要么和人攻心术,可我们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我们接触的还有亲情、友情和同事情。
我最爱tvb的就是不管拍什么题材剧,纪律部队也好,医生系列也好,甚至古装系列,它从不会只拘泥于一种中心思想,观察多部港剧可以发现,爱情一定是有的,但是亲情友情永远贯穿,甚至我觉得另两种情拍的比爱情更真,就如
”不好意思,其实本来是想写篇oncall的影评的,结果不知道怎么写成缅怀帖了,还越写越多,果然一想到tvb就挺不住思维啊,夜深了,晚安,梦中的无线。
看明白了,巡礼剧的潜台词=上限和下限都出乎意料。
本剧时而五星(杨怡流泪),时而二星(配角配平拍拖),直到最后一集,我心中评分仍在过山车高高低低。
短短五年,TVB的群像优点不复存在,编剧从得心应手到左支右绌。
优秀群像一靠绿叶,二赖情节;如今绿叶青黄不继,青年组最佳的罗仲谦都接不好戏,比老年组弱一大截。
情节更想一出是一出。
医疗剧可以理想,不能空想:1.没有必要为了证明男女主角/男主妈/女主爸/男配角有演技(尤其是擅长演绎悲伤),而给这么多荒谬的剧情转折,且荒谬得如此单调,不是妻离子散,就是家破人亡。
2.病人、死人作为震撼性情节被滥用了。
抗生素滥用人体无动于衷,杀伤性内容滥用观众反应麻木。
15集后,无论死了谁,都只局限给特地角色、特定方面少许震撼、一米推进——死都死了,再死多一个又怎样?
人被打第一个耳光会奋发向上,被打第一百个只剩破罐破摔。
马国明仪态太糟糕,但足够演绎一个纯真nerd。
男主角越像狗越有观众缘,有三分下垂眼土狗样,已够格做视帝。
杨怡再假鼻假睫毛,脸部每丝肌肉颤抖都真实,无论是独立少女,绝望少女,情窦初开少女,都极富感染力。
第15集,小女孩坐在天台上流泪拉起她不存在的小提琴,挥动她即将不存在的手,一个飞翔的手势,一寸即将消退的希望。
全剧最佳,克制的催泪最让人心痛。
TVB曾经兼顾美剧的效率和东方的含蓄,很遗憾2010年后一去不复返了。
我开始看《on call 36小时》的那天,恰好是3.23,哈医血案的当天。
我看完的时候,逢血案“头七”。
有人说《on call 36小时》是港版GA,原因是把故事的主角都定位在实习医生(事实前者是实习医生+高年级住院医)。
医务剧是除警匪探案剧之外,发展最成熟的职业剧种之一。
医疗行业因为直面生死,因此医务剧成为探讨生死得失,在极端背景下讲述爱恨情仇的最佳载体,这也成为十几年前的ER,TVB妙手仁心系列,今日的GA长演不衰的最重要原因。
反面教材是以“讴歌医务工作者”为出发点的大陆医务剧,为了“讴歌”,结果违背常理,违背基本原则,创造了无数“医学奇迹”,也创造了类似“10克速尿”的雷人笑料。
当然妙手仁心、GA、还是现在的on call为了让剧情冲突更剧烈,不惜让主角周围亲友轮番得病,当然主角中也要有那么一两个不是病死就是意外抢救不过来,所以在这些电视剧里,演医生的亲友压力很大。
但是今天我要说的,不是医务剧这种大众娱乐的意义(中国也需要grey's anatomy 一文已经写过),我想说的,是医生的成长。
《on call 36小时》其实讲的就是医生的成长。
所有的主要角色(实习医生+高年级住院医),都在25集里完成了自己的成长,重新审视自己从业的动机,重新明确自己的定位,重新认识医生的职责。
而值得注意的是这部电视剧里,相当部分的成长,不是靠上级医师的教导,而是依靠病人完成的。
杨沛聪从一个吊儿郎当的实习生转变中最重要的是他抽血练手最多的林姓病人的去世,张一健开始理解每个病人背后的故事是从那个不肯住院并且打了他的老伯,他重新思考对弟弟的保护是不是也成为束缚的也是病人(当然后来这个病人还帮助他走出了弟弟意外死亡的阴影),而让范子妤重新认识健康和快乐关系的是她上司患SLE的老婆……回想《生死迷藏》一书里,曾有这样一段话,大意是说:有时候是医生度化了病人,陪伴病人走过死亡的幽谷;而病人也度化了医生,让医生更懂得生死的意义,更懂得医生这个职业的价值。
回想我从2009年5月开始以见习医生的身份,我不也曾被病人度化吗?
一个简单的动作,让我重新感受到医患之间发自内心那种单纯的互相体谅和认同;一句意外的肯定,让我重新理解医生面对的不仅是疾病,而是一个有感情需求有故事的人;亲见病人家属在选择时的艰难,使我更懂得爱的重量;在病人的逝去里,更明白生命的意义……当然,我们也在当前这个冲突的医患关系中,互相伤害。
三年里,我们一起经历过“缝肛门”、“同仁假药”、“医跑跑”、“八毛门”,先承受同仁血案的冲击,又在一周前经历哈医血案后“高兴”“小酒喝起来鞭炮放起来”的医者不能承受之痛……其实在这些事件中,我都注意到,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的学生更加激动。
我害怕,因为这些事件一次次地伤害,我的师弟师妹们还没有真正地接触到临床前,就已经因此而对病人抱着深深的成见,防御,甚至是敌视。
但是,一个优秀医生的成长,是不能离开病人的帮助的。
庙堂上再好的指导和教育,敌不过 经历是最好的老师 。
一个对医生抱着深深成见、防御,甚至是敌视的病人,将给这些准医生们上一堂什么样的课呢?
摧毁一个人的理想太容易,而不是所有遗失的美好,都还能找得回来。
我曾经也过我和一个病人发生冲突的经历。
我相信每个人都曾有过跟我类似的经历,如果一个人开始不由分说地指责我们,我们的第一反应会是辩解,接下来会是激烈地争吵,在争吵完之后我们会更加坚定地认为自己没有任何错误,而对方简直是无可理喻。
但是如果对方一上来先坦诚他的错误,那么我们则会相应地让步,并真诚地反省自己的问题。
7天过去了,我看见了太多的争吵,太多的对立,太多的指责谩骂,太多的辩论。
是时候停止了。
就像《新闻1+1》里说的,我们可能都是“凶手”。
面对一条鲜活生命的逝去,我们真的都没有责任?
对死者最好的安慰,不是是非对错,不是严惩凶手,而是,悲剧真的不要再次发生。
在“头七”这一天,愿死者的灵魂被度化,也度化我们。
2012-2-12;Ch16,泪水;Ch20,又是从头至尾没有一件头出场的一集,同时信息量还非常之大。令人感触颇深的45mins,等待最后一星期;泪水决堤的尾声~Hippocratic Crush,生命的真谛。2012-3-18。
其实更喜欢美雪多一点,鱼仔在剧里人太好了,不管美雪做什么都不生气还以德报怨堪比圣母玛利亚。。。。太假了。。。。
不剧透不剧透!
TVB真的没什么人了 杨贻也算一姐了
好好看啊,很久没看到德哥这么好看的剧了
看不下去了,实在不行了,17集弃剧
还不错,一根筋很有萌点
温暖的主旋律剧集,与两部医院题材的日剧相比,角色冲突不够激烈,因此可看性差了一点。
罗中谦好帅。。。。。
打发时间
Positive Power
赤果果的抄袭格蕾啊!!名医世家。有一半血缘的妹妹。神经外。洋葱就是Alex嘛。敢不敢果断来个Yang Belly George什么的!!!
对TVB已经失望
我可以说是最差医疗剧么?有可能这连医疗剧都算不上吧
感情线逻辑怪怪的
烂!马国明可不可以去死啊!
当年因为不喜欢杨怡才不看得,眼看2要开始了,才恶补一下,没想到,杨怡也没那么讨厌,反而有点喜欢了。。。是不是角色得原因啊。。。
题材讨喜,满剧金句。主题曲都超级好听。
这个医院的医护人员都是天煞孤星啊,谁靠近他们要么生病要么死啊!岑丽香好好看啊!
马国明终于如愿以偿了!而且推出了好多新人,就跟冲上云霄一样的作业!其实整个片子也一般般,没外界说的那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