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在B站热搜看到叫兽亲自戴着囧字面具做电影推广,这几年万合天宜没了声响,几年前恶搞西游的那部大电影也没见起色。
出于同情,进了电影院。
主线紧随时代,从直播带货的乱象说起。
乌七八糟,讽刺乱剪,不乏有大量台词来自于叫兽对现实的控诉。
前半段卖电影票,一瞬间想起抖音上的诈骗《地球最后的夜晚》只不过,一个卖烤肠的和一个直播网红2个阶层的人,后面该如何发生戏剧冲突,或者,如何让观众对结局满意,充满正能量?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才开始对这部电影有些许期待,除了讽刺直播虚假带货,还顺带嘲讽了钱色交易,弄虚作假。
在细节上,热搜里有大米15S发布,男女主在荒野之国游玩(另一种形式蹭热度潇洒。
潇洒还有一些台词值的玩味。
我是通知,而不是问意见传播学不存在了这烤肠得多好吃本科生不如进修班《约定》结婚场面的新娘出糗,无台词的演绎,有一丢丢感动。
讽刺的同时,又肯定网红的作用。
全篇下来,可以看作《年会不能停》之直播带货版。
只是转折实在是太硬了,反派方智商堪忧,很难相信一步步从清洁工混上高层。
易小星客串了顺风车司机,再难发现其他细节,be true,keep real结局为了过审,很正能量,女主最后也没和男主在一起。
想起名字那一段,太尬了,我说你翻下身份证的事情,故弄玄虚。
看了点映场,上座率出奇的高,大约70%左右吧,观众反应也不错,听见几次哄堂大笑在常远主演的电影里这部绝对不能算烂片,是超出及格线,且有一定传播价值的电影。
没有观影门槛,轻松无脑看着乐呵,小人物突然翻身,热血之后归于平静,又在最后的最后来了个略带警示作用的小反转影片本身质量是中规中矩,有人说是网大水准我也同意,演员都是熟人+喜人(包括但不限于刘旸教主、土豆、吕严、管乐等),有强硬的搞笑方式,有该上的价值,有露骨的讽刺可以当成是《年会不能停》+《爆款好人》的结合。
甚至在观影过程中,我一直在忍不住跟《爆款好人》作对比,一样是讲直播乱象和人间真情,《开门红》比《好人》好太多太多了,少了腐朽的爹味儿少了自嗨少了割裂感,是在嬉皮笑脸里用心挖直播背后的东西,易小星拍出了我过去看宁浩电影的感觉。
虽然啊,主角除了邓家佳就没人负责美了,男演员清一色又脏又油又丑,这点多少有点闹眼睛hhhhh
人生开门红 (2025)6.42025 / 中国大陆 / 剧情 喜剧 / 易小星 / 常远 邓家佳😄😄😄😄😄😄😄😄😄😄😄😄😄😄😄😄😄😄😄😄😄😄😄😄😄😄😄😄😄😄😄😄😄😄😄😄😄😄😄😄😄😄😄😄😄😄😄😄😄😄😄😄😄😄😄😄😄😄😄😄😄😄😄😄😄😄😄😄😄😄😄😄😄😄😄😄😄😄😄😄😄😄😄😄😄😄😄😄😄😄😄😄😄😄😄😄😄😄😄😄😄😄😄😄😄😄😄😄😄😄😄😄😄😄😄😄😄😄😄😄😄😄😄😄😄😄😄😄😄😄😄😄😄😄😄😄😄😄😄😄😄😄😄😄😄😄😄😄😄😄😄😄😄😄😄😄😄😄😄😄😄😄😄😄😄😄😄😄😄😄😄😄😄😄😄😄😄😄😄😄😄😄😄😄😄😄😄😄😄😄😄😄😄😄😄😄😄😄😄😄😄😄😄😄😄😄😄😄😄😄😄😄😄😄😄😄😄😄😄😄😄😄😄😄😄😄😄😄😄😄😄😄😄😄😄😄😄
五一没出门玩,就去影院看了场电影。
本着假期绝不为难自己的原则,挑了这部"看名字就很喜庆"的《人生开门红》,主要就是图一乐,没想到看完以后还有一些超出预期的惊喜,简单说说我的观影感受。
(以下内容包含大量剧透,谨慎阅读)
笑点密集不落俗
常远饰演周大江喜剧电影,好笑最重要。
影片延续了易小星擅长的喜剧风格,全程笑点密集,几乎每5分钟就会抛出一个让人捧腹的梗。
即使不是每个笑点都能戳中观众,影片也不会出现不合时宜的梗让人尴尬。
正如片名"人生开门红"所示,影片充满烟火气、接地气,却并不低俗。
没有屎尿屁重口味段子、没有辱女笑话,反而塑造了国产喜剧中少见的"老实人"主角形象。
常远饰演的周大江是位老实本分的烤肠摊主,因一场意外公关危机被卷入网红直播的流量漩涡。
与《西虹市首富》中那个假正经的"书呆子"不同,这次常远塑造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老实人。
周大江在被迫与当红女主播小海茉(邓家佳饰)组CP、做直播时,一路磕磕绊绊,反而靠着真诚与朴素"歪打正着",超额完成了任务,从烤肠摊主一跃成为顶流网红。
常远将周大江最初的质朴、爆红后的无奈与挣扎演绎得恰到好处,在喜剧效果之外也有了角色的成长弧光。
邓家佳饰演的网红小海茉,在面对正义与利益时,内心挣扎戏也演得非常到位。
其他配角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像蔡国庆饰演的油腻软饭男“才子”,王耀庆以"人参当水果"恶补气血,李宗恒化身总裁解语花却频频解读错误,都让人爆笑不停。
段子背后是现实案例
王耀庆饰演良幸传媒秦天龙 李宗恒饰演“解语花”秘书除了让人开怀大笑,电影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洞察与批判。
从虚构人设到情绪贩卖,从流量操控到"观众"共谋,影片用喜剧的方式揭示了网红直播行业种种乱象。
MCN老板秦天龙(王耀庆饰)操控舆论、压榨主播,将劣质肉品包装成扶持农村发展的优质产品,将普通糖片伪装成救命良药欺骗老年群体;孤寡老人在刻意营造的破旧环境中进行同情营销;假装工地女工筹集医疗费用的欺诈行为——这些看似夸张的情节实则源自现实社会中的真实案例。
影片讽刺了那些披着情感外衣的营销套路,揭示了商业利益流量经济对人性的异化,也提醒观众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醒判断。
尤其适合带上沉迷直播购物的父母老人一起观看,进行一场潜移默化的反诈教育。
辩证探讨真假善恶影片虽然批判了诸多直播乱像,却没有高高在上地将网红直播行业妖魔化,而是通过这一切入点,展示了现代人在利益与道德间的复杂抉择。
周大江和小海茉走红后确实为家乡带来了经济效益,但当周大江发现食品加工厂使用不合格原料制作劣质产品准备退出时,李宗恒饰演的助理提醒他,个人抉择可能影响整个乡村的经济利益。
在这种看似善意的劝说与暗含威胁的压力下,一向坚持原则的周大江首次产生了犹豫与恐惧,被迫选择暂时妥协。
这一转折为人物增添了立体感与"灰度"。
当周大江意识到女儿因自己成名而产生放弃学业的想法,乡亲们因质量问题导致声誉与经济双重损失,母亲因使用直播间推销的伪劣药品而住院后,他终于与小海茉携手对抗资本力量,勇敢揭露真相。
这种内心转变既符合情理,也展现了人物的成长历程。
影片不是简单地宣扬"真即善、假即恶"的二元对立,而是辩证地探讨了真假的复杂关系。
例如小海茉在婚宴上用花枝掩饰新娘假肢掉落的"作假"行为,也体现了善意动机的价值。
正如易小星在采访中所言:"流量也好、资本也好,金钱也好,本身并不带有恶的属性。
追逐流量没有任何问题,关键是手段是不是真诚的,发心是不是真诚的。
"反套路的人物关系
周大江小海茉假扮情侣笑料百出电影男女主周大江与小海茉的关系塑造也打破了传统喜剧中男女主角的爱情套路,就当我以为他们将要在结局走在一起时,没想到他们离别后各自迎来了他们精彩光明的全新人生。
正如易小星所说,他们就像是一起并肩奋斗、相互救赎的阶级战友。
周大江代表着小海茉失去已久的纯真,帮助她剥开层层伪装,找回真实的自我;而小海茉则成为周大江进入光怪陆离的流量世界的引路人和保护者。
这种关系塑造比传统的"患难情侣"更具深度和现实感,避免了俗套的爱情走向,为角色互动增添了更多可能性和张力。
两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基于相互理解和共同成长,而非简单的浪漫吸引。
作为一部五一档的喜剧电影,《人生开门红》既让人笑得开怀,又能在笑声中引发思考;既展现了流量时代的荒诞现实,又传递了朴素而温暖的价值观。
如果你想在这个五一寻找一部既解压又能有点营养的电影,它应该是相对不错的选择。
本片用一场既荒诞又惊喜的“网红闹剧”,揭开了直播行业的神秘面纱,也引起了观众们对于名利真假的深刻思考。
片中的笑点非常密集且新颖,各种反差和误会带来的包袱层出不穷。
这些笑点除了由主演常远和王耀庆带来大部分,一些配角也贡献了不少,尤其是蔡国庆颠覆形象演绎了坑富婆的油腻大叔。
本片在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毫不留情地揭露了直播行业背后的种种乱象:人设崩塌、流量造假、剧本式卖惨、直播卖假货等等。
现实中为了流量不择手段,将假货**包装成优质商品,甚至是用假药包装成救命药的情节时有发生,这种毫无保留地揭露现象让观众们得以对直播行业的乱象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人们往往容易被名利所诱惑而迷失自我,但真正面对诱惑,我们还是需要像男主周大江那样坚守自己的初心,永远保持朴实与真诚。
女主小海茉也在与周大江的相处中,逐渐找回了自我,摆脱了虚假的人设。
也正是因为周大江的真实真诚,让观众们在虚假的网络世界里看到了一丝希望。
但全片的部分桥段依旧非常老套,在“讽刺”与“煽情”上也存在不少生硬之处。
人生开门红,流量时代的电影,很符合当下的社会背景。
王耀庆在搞笑喜剧的路上,真是越走越远了。
电影还有兰西雅,刚看了她的向阳花,再次出现在大银幕很惊喜。
女主邓家佳很漂亮,很有气质。
这场电影影院人很多,上座率很高啊。
电影人生开门红,包搞笑的,笑点包袱还是可以的,全场笑哈哈,人很多,有那个观影气氛,会情不自禁的跟着笑起来,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也可能是我包容心比较高,)反正我是推荐这部电影的,我觉得还可以噢,王耀庆以后就一直走喜剧路线吧哈哈哈
男主像智障,剧情莫名其妙,像是为了实现情节生搬硬套,笑点也莫名其妙,难道这就是电影的浮夸?
中间一段感觉还可以,关于网络背后的虚假,恶心男女主角雨中对峙,其实挺幼稚。
男主想让女主一起去揭发公司。
有点道德绑架的意思,不喜欢很多剧情点都没有前因后果,牵强。
夸张的表现和反应也不喜欢。
就是不喜欢没有逻辑的情节,难道喜剧就是这样的?
水至清则无鱼。
看似有点意义,但是对现实网络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这个电影没有意义。
连情绪价值都给不了。
给我一种“我就是为了赚你钱的感觉”更讽刺了。
结尾还不错,看来导演也知道水至清则无鱼邓家佳很漂亮
《人生开门红》非常好看。
这是自《年会不能停》之后,我看到的最好笑的一部国产喜剧,远超我的映前期待。
更重要的是,它和《年会不能停》一样,是深植于现实主义土壤的喜剧故事。
就像每个打工人都会被年会触动那样,每个在直播间里购过物,见证过直播带货风潮里喧嚣的人物和新闻的人,都会被《人生开门红》里密集的梗逗笑,并感叹其讽刺现实的力度之大。
《人生开门红》讲述的是常远扮演的烤肠哥周大江因为与良幸集团的顶流主播小海茉的一面之缘,在小海茉被爆与集团老总秦天龙有绯闻大幅掉粉的当口,被请来与小海茉假扮情侣,建立情侣账号开启了他的带货主播之路。
这是一部典型的「错位喜剧」。
所谓错位喜剧,是在人物身份被错认和发生错位的基础上,借由这个设定来制造滑稽笑料、营造喜剧氛围,进而去探讨人物错位前后所得与所失的理性反思和自我成长。
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40年首映的《大独裁者》,这就是一部典型的错位喜剧,讲述犹太理发师查理被误认为是大独裁者亨克尔(影射希特勒),他被迫扮演亨克尔所闹出的一系列笑料。
「错位喜剧」的精髓在于由一个外来的闯入者进入到不属于他的世界和位置上,以他这个外来者的视角来展现那个世界的荒谬,提出对原有秩序和规则的质疑。
他们就像是指出国王的新衣不存在的那个小孩子。
《大独裁者》里的理发师查理、《年会不能停》里的资深钳工胡建林、《人生开门红》里的烤肠哥周大江,都是这样的闯入者。
事实证明,无论过了多少年,「错位喜剧」对观众的吸引力始终如一。
因为闯入者的身份错位而产生的阴差阳错、误打误撞的搞笑巧合,以及人物因为各种尴尬、误会、矛盾、危机而进入到的滑稽情境,几乎每一个都是抖得响的包袱,让人笑得前仰后合。
对烤肠哥来说,和小海茉「官宣」之后的每一天,他都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不断地见识各种西洋景,同时一本正经地制造了各种笑料。
比如他和小海茉的第一次公开约会,公司安排好了剧本和摆拍的团队,准备烘托出二人绝美爱情的CP感,给烤肠哥安排了送花的惊喜场面。
结果因为周大江是临时从他的烤肠摊子上被拉走的,他身上还围着围裙,去拿花的时候被误认为是服务员,被安排上菜,还收拾了一盘剩菜拿回来,给小海茉的惊喜变成了惊吓。
紧接着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吃生的墨鱼刺身,周大江被喷了一脸墨,公司团队上下简直没眼看了。
没想到,因为他不走寻常路制造的这些笑料,反而使他和小海茉的情侣账号增加了不少关注。
《人生开门红》还在错位喜剧中设置了第三人的视角加强喜剧效果,就是田雨扮演的竞争对手项总。
他对周大江和小海茉的恋情半信半疑,但是看了周大江一系列出圈的神操作之后,他开始煞有介事地分析起周大江是个传播学大师,对周大江每一次的误打误撞都冠以高大上的传播学名词。
他认定了周大江是个心机boy,传播学大师。
于是,两人还在红人大会上进行了一番鸡同鸭讲的无效交流:他说周大江真能装啊,周大江以为他发现了自己偷偷藏起来的自助餐,他问周大江是不是上过传媒大学的进修班,周大江说自己是平顶山职业技术大学的本科生,他又说“炫耀”学历的周大江真能装“笔”,周大江又不好意思地说:“你怎么连我装笔都知道,我看刚才签完字也没人找我拿我就给收起来了”,边说边从兜里掏出一支签字笔。
周大江越是真诚,他越是觉得周大江深不可测。
这是一种在周星驰的喜剧中常见的手法,主角往往不是刻意地在搞笑,他反而是全片中最一本正经的人,他在按照自己的逻辑去行事,但是因为他被错放了位置,因此产生了错位和尴尬。
因为和别人格格不入,所以有人会认为主角是傻子,有人又会以为他是世外高人。
比如周大江和小海茉合体直播之后,他经常在直播时直接戳穿商品的优劣,在小海茉介绍化妆品里添加了红薯叶精华的时候,他张嘴就是“在我们那里红薯叶是喂猪的,大家不要被她骗了呀!
”小海茉和秦天龙被他气个半死,但是被周大江的真诚打动的观众反而开始关注他和在他直播间下单,看不透这一切的田雨自然又认为这是周大江打造的新型人设。
在一切皆可营销的时代,真性情、做自己、有良心也可以成为一种“人设标签”。
这样制造出来的错位窘境越多,站在上帝视角看穿一切的观众就越是乐不可支。
在嬉笑怒骂之间,让被某些营销话术忽悠了的观众,也有了看穿套路的慧眼。
《人生开门红》的喜剧效果很满,但它不是用屎尿屁和下三路的低级笑料填充的那种低俗喜剧,也不是网络段子扎堆的那种春晚小品式喜剧,而是充分利用错位感去揭穿网络滤镜下的套路,在逗笑观众的同时,兼顾着现实主义的情怀。
这在近年的国产喜剧市场上,并不多见,它对创作者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但它做好了,也是很容易成为经典的,因为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多多少少能体会到周大江的窘境。
我们认真学习,踏实工作,为人正直,但却好像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个时代嘲笑是脑子不开窍的傻子,到底是我们错位了,还是这个世界错位了?
陈佩斯曾经说:“窘境是所有人都有的。
利用自身残缺、错误思想、错误意志都是窘境。
喜剧的技术就是让人陷入窘境,再解脱出来。
”周大江的窘境是我们所有人的窘境,而他能戳破那个肥皂泡,回归正常生活,也是我们所有人对现实生活的真诚期望。
五一假期去看了这部《人生开门红》,本来没抱太大期待,结果意外地好看。
这片子把当下最火的直播带货拍得既好笑又扎心,特别是对中老年人被直播间割韭菜的描写,简直太真实了。
电影开场就给我整不会了——周大江他妈花大价钱买的那双"量子袜子",号称能治高血压糖尿病,结果镜头一转,所谓的专家正在摄影棚里嗦泡面,身后堆满了三无产品包装盒。
这不就是现在直播间里那些"家人们"天天在卖的东西吗?
导演这波讽刺我给满分。
话说常远这次演得真不错,把一个被迫当网红的普通人演活了。
他在直播间里手忙脚乱的样子特别真实,尤其是说错产品名还要硬着头皮圆场那段,我在电影院笑到拍大腿。
不过最绝的还是蔡国庆演的"网红秀才",那油腻的发型和说话方式,活脱脱就是某些专骗中老年女性的主播本播。
看他一边哄榜二大姐打赏,一边陪榜一大姐旅游的戏份,简直想冲进银幕揍他。
这片子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不只是单纯地搞笑,还讲了一个关于迷失与找回的故事。
周大江红了以后,整天忙着直播赚钱,连老妈被骗了都没发现。
这不就是我们很多人的写照吗?
为了所谓的成功,把最该珍惜的东西都忽略了。
电影最后给了两个结局,一个是理想化的,大家都回归了正常生活;另一个就比较现实了,坏人还在继续骗人。
说实话,我觉得第二个结局更接近现实。
现在打开手机,不还是能看到各种离谱的直播带货吗?
当然这片子也有缺点,比如周大江从烤肠摊主突然变成顶流网红这段就有点扯。
还有后半部分节奏有点拖,要是能再紧凑点就更好了。
不过《人生开门红》也算是五一档的一匹黑马。
它用喜剧的方式,把直播带货这个现象拍得既好笑又深刻。
看完电影出来,我特意给我妈打了个电话,提醒她别信直播间里那些"专家"。
这片子值回票价了,推荐大家有空可以看看。
起初是冲着易小星,邓家佳,以及“直播带货”这个话题去看的。
看完感觉很难评于是简单扯两句。。
首先,虽然我一直很信任3号厅,但这次我倒觉得这片没有3号厅说得那么差,至少作为喜剧我还是笑了好几次,甚至谐音梗都有笑点。。
易小星的思路也是很讨巧的那种,选了热点的话题,选了观众缘不错的演员——尤其是王耀庆一如既往是熟悉的角色类型,导致他一出场都自带笑点了,也选了不少常规的剧作思路,阴差阳错,假戏真做,各种误解和打脸的设计等等。
就怎么说,易小星搞喜剧这块的确是专业的。
至于说笑点有没有不太高级或者擦边的部分,坦白说我觉得确实有,而且明显到我这种对这个点并不敏感的人都能感觉到。
比较明显的,一个是邓家佳第一次留宿常远家之后有一小段性暗示梗,以及之后有一段远程监控读唇语,把正常的交谈误读成调情,都让我有一点轻微的尴尬。
但这也不是电影最大的问题,我能感觉到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割裂。
割裂到我一度觉得自己至少在看三部以上的电影……讲网红制造的时候好像是在看爆款好人,结尾那段唱跳rap出来的时候好像是年会不能停,而中间的某段情绪推到极致的戏又像是孤注一掷(甚至有一段对比蒙太奇给我感觉就是一比一复刻来的)。
我倒不是说模仿之类的问题,而是给人感觉像个拼盘,什么都想讲几句,但什么都没有讲得印象很深。
甚至因为元素太多太杂,明明也就两个小时的电影,总让我觉得好像拍得很冗长。
一个喜剧片,能让人感觉“拍得太长了”,这肯定是有问题的。
易小星似乎还没有抓到电影的合适节奏,他大概还是在用拍网剧的方式去拍电影,我一度觉得这电影拆成三四个小短片可能更合适……以及多说一句,我倒觉得易小星真正的天赋,在那种出其不意,冷不丁的反讽。
比如这部电影,其实我最喜欢,以至于因为有了这一幕,我总归不会给它打不及格的情节,是邓家佳助理的男朋友那个角色(关系好像稍微绕了一点hhhh)。
其实从他刚出现的时候我似乎就有一点怪怪的感觉,总觉得他虽然是主角团的助攻,但那种怯懦劲儿并不讨人喜欢。
直到结尾的那个镜头出来,毫不夸张地说我直接在座位上爆了句粗口……而最关键的是,这其实取材于现实。
被不规范直播行业迫害而死的女友,依旧被他贴在直播间的,以缅怀和悼念的名义,承接着一波又一波的流量。
是的,女友在天堂。
小姨妈真的好漂亮/谢天谢地最后俩人没在一起/国庆大哥太油腻了,不知道吃了几个秀才/倒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讽刺
这是个啥啊,烂得不忍直视…
是和《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一起看的,纯纯半斤八两,还撞题撞反派。能笑,但是你们的生活里就只有直播带货这一件事了吗?奇观化展示去年《爆款好人》也做过了。但是教授+小姨妈的组合因其网络古早性,我天然原谅一分。乐乐,啊乐乐,我以为她会跳反,怎么是这个结局。
常远邓家佳嘴皮子比我脑子转得还6,一个明着戳直播脊梁骨,一个暗戳戳吐槽潜规则,他俩搁这电影里也太欢乐了~
小的笑点和包袱很多,能做到真的好笑而不是强行尬聊就很不错!
全程笑得我停不下来,常远那种呆滞和局促感真的很幽默,包袱也抖得很有趣。中段的剧情转折可以再自然一点。
全片都是短视频思维,垃圾笑料的堆砌。结局加一星,如潮水般的舆论倒向了另一个极端,前一秒为女友之死拼尽全力曝光资本黑暗的男友,下一秒就利用死亡带起了货,一个老板入狱一家公司倒闭根本动摇不了任何。
非常好看啊,梗做得很密,逐个学习,也埋了不少彩蛋,邓家佳和王耀庆选角太贴脸了,尤其是邓家佳有点网红脸,王耀庆的喜剧天赋充分展现出来了。最后一分钟反转,给三喜的李志良一个高光,好适合他。导演易小星,第一次认可他的大荧幕。
有些片段挺搞笑的,但是剧情是真太水了,编剧是不是总刷短剧?
易小星还是有点东西,这片子没别的,就是好笑,而且是每个角色都好笑!
也还可以,感觉比上一部人生路不熟要好些,主题内核更深刻一点,对网红产业链的揭露,结尾自媒体时代弊的批判和作为公义的行使的利的一面,以及结尾的一幕反转,对流量资本利益仍“吃人血馒头”延续的深思讽刺,易小星作为互联网初代网红对网红时代还是有点想法的,显然更好地表达出了宁浩《北京好人》里没表达出来的东西,但影片还是依旧小品与段子式的缝合拼凑,年会不能停后的喜剧新范式结尾,作品有下限,但主演是常远就是上限了,我私以为并且看时也在脑补,男主要是大鹏可能会更好
一个魔幻又真实的故事:年轻人主动给自己套上流量枷锁,网红们批量生产甜宠剧情,普通人靠意外爆红把自己变成商品,资本则躲在后台用算法操控一切。安迪·沃霍尔那句最经典的名言“在未来,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如今已在短视频时代全面成真。导演足够犀利,把握住了这一潮流特质,用他擅长的搞笑段子和小市民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刻画出了直播时代的众生相。而最妙的,是他用喜剧的形式,让观众笑完之后会思考:在全民直播的假面舞会里,我们到底是自己在活,还是被流量牵着鼻子走?或许真正的"开门红",应该是打破流量滤镜,找回真实的自己。可惜电影散场后,现实中的主播们,估计依然继续着他们的流量游戏,而这种现实与电影的对照,恐怕才是最扎心的笑点。
好久没有在电影院如此畅快淋漓地笑了!很多人对于喜剧电影过度苛刻,质疑它的真实性,质疑它的逻辑性,质疑它的正确性。陈佩斯老师说过,喜剧的第一要义就是让人笑,至于其他,那是附带的。蔡老师的媚眼,土豆的叫爸爸烂梗,吕严的造型师之怒,李宗恒的狗腿子“本色出演”,倒霉狗仔修睿的震耳欲聋,笑料一个接着一个,电影院里的笑声从来没有断过。这就是一部好喜剧电影,我笑了,无他尔!
本来对喜剧电影没啥想法的,结果这个片子我打脸了,从角色到剧情都好好笑,看的时候笑点一个接着一个的,看完了很开心,感觉是一部好电影。
当流量成为泡沫,当良心泯灭在对数据的无限追逐中,当话术、人设、剧本都在迷惑着我们时;电影里的许多片段能够在近些年成为热点的新闻里找到对应与投射。它虽然主打喜剧,并且有着管乐、蔡国庆等人的有趣客串加倍笑果;但适度穿插的有力讽刺、更为戏剧性的片段设计和落点都在丰富这一讨论。想到这恰恰是由一位在互联网时代成长并非常先行的创作者完成的,也会有另种效果。
比叫兽的上一部强,挺贴合当下的,也挺讽刺常远做主演难得不演烂片邓家佳也好看兰西雅这演员演的真好
我要像兰西雅演的那个小助理学习!元气满满工作!自己首先要给自己打气,才能开心每一天呀~
尽管结尾的处理避免了流于俗套,确实展现了一定的现实主义深度,但是整部电影却未能维持这种水准。前半段的喜剧节奏过于依赖密集的段子和夸张的表演,导致部分情节显得浮夸,削弱了现实议题的厚重感。此外,部分配角的设定虽然搞笑,但功能性过强,缺乏更立体的塑造,最后让影片在“笑果”和“深度”之间未能找到最佳平衡点。
Be true & Keep real。保持真实,活在当下,做自己。
新梦点映 改编后的主题其实不错,笑点设置也可以,但还是有着不合理的尬,前后剧情也显得有些割裂。不少喜人熟脸,蔡国庆扮秀才牺牲挺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