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慌妈妈
საშიში დედა,慌心女作家(港),在手臂上写作的女人(台),Sashishi deda,Scary Mother
导演:安娜·乌鲁沙泽
主演:娜塔·墨文耐兹,拉马兹·约塞利亚尼,迪米特里·塔提什维利,阿福坦迪尔·马哈拉泽,阿纳斯塔西娅·尚图拉雅
类型:电影地区:格鲁吉亚,爱沙尼亚语言:格鲁吉亚语年份:2017
简介:玛娜娜,一个50岁的家庭主妇,挣扎于一个两难困境中——她不得不在她的家庭生活和多年来难以自抑的写作热情之间作出选择。最终她决定跟随自己的热情,投入到写作中去,为此在精神与肉体上都做出了牺牲。详细 >
浅浅
作为处女作还不错,只是节奏感稍微差了些,对于家庭主妇与女作家双重人格的描摹欠缺一些深度。妈妈需要一间自己的房间,女儿很漂亮敏感,很可能成为第二个manana。#BJIFF #娘T女导演镜头下的女人都很美并带点中性气质 #女出版商也很stylish
平遥最后一部,一天连着看了五场实在太累了。以后有机会再看最后20分钟吧。
女文青和直男癌的痛苦生活
8.5分。压抑的家庭生活,狂热的写作冲动。女人在有限的家庭空间里通过想象延伸界限。她需要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她抄袭现实、跟随想象与梦境。丈夫以所谓爱囚禁她,她的任性间接害死爱慕者,父亲对她的缺席延伸到其后代。结尾戛然而止。母、妻和女的多重身份像枷锁让亦是作家身份的她幻化成魔。03/23
当Virginia Woolf 说女人的职业是也许只能是个作家,因为它只需一点零钱就可换来用不完的纸墨。当女人摆脱维多利亚时代的束缚,如今却又被丈夫与家庭所禁锢。有了充裕的资金与名义上的支持,却依旧需要为自由的思想与灵魂所抗争拼搏。语境建立不够导致故事性依旧有些不完整。
真像背后比这位妈妈还要令人惊慌
挺共鸣的,女人就这么可怜……
她张开翅膀没有变成美丽的鸟而是蝙蝠。她只剩惊慌。
太煎熬了。
元虚构佳作,随时可能却从未滑入恐怖片的池沼,从取景、构图、表演到极为难得的正弦波配乐,处处是拿捏到位并一以贯之的微妙雅致,深得我心。完全的自我表达是一个绝对概念,因此也是不可能的存在。陷入这种追求意味着绝对自由的反噬。很想去那座贯通两幢大楼的天桥上行走,感受那真切的超现实。
前面还以为是疯狂艺术家故事,没想到居然是个心理悬疑片。在某种意义上是类似于爱丽丝门罗的女性困境与自我解构叙事,又暗藏着幼年阴影、创伤和疯狂。女主角显然已将虚拟世界放在现实以上,一切都只是写作素材。可惜导演功力尚浅,着眼点有些歪,以至于需要到最后借由父亲之口全盘托出,太减轻效果了。
飞机上随便选了个看,台词有点刻意,强行文艺的推进…但色调画面还不错
前途无量 太厉害了
这部电影让我毛骨悚然!!比恐怖片还恐怖!以至于我已经没力气去分析它的电影语言了。
处女作尽心而略生涩。我也同意,诸如红蓝颜色对比、黑色矩形等意象,以及卒章显志的对话,不必过于直白。
低血压妙方,压迫情绪,但“写作”只停留于概念,人物状态也并没有呈现过真正的对抗。
欧洲电影奖
有女性独有的灵动 但好像离自己太近了 属于懂的人懂 不懂的会被创作者的自我沉溺劲儿挡在门外
从电影来看,女主角并没有在写作与家庭之间抉择,也没什么“牺牲”,而是一直把自己的感情宣泄建立在对家人朋友的伤害之上,高潮在结尾父亲的话中,女主角并没有任何想象力,只是在给别人看自己的日记,这只能对别人带来伤害。电影的摄影表演都很精彩,但电影想表达的东西有点儿意味不明,如果电影对女主角是肯定态度,那我实在无法认同。很简单,只需想想,如果你是被写的那一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