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披着喜剧外表的女性励志片。
主人公艾丽本可以成为最耀眼的明星--拥有令人艳羡的白肤、金发,优美的身材曲线,穿着时尚,精通打扮,17岁便出现在娱乐杂志的封面,还有一个贵族出身,相貌英俊的男友,还考上了哈佛法学院。
但就是这个男友打破了这一美好的现状。
艾丽一心一意想做他的新娘。
但是当男友华纳打点行装前往哈佛法学院与一个预备班的旧情人团聚时,艾丽明白了自身的不足。
艾丽不甘心,也竭尽全力考进了哈佛大学,决定要赢回华纳的心。
但是法学院与她以前的舒适环境——池边的草地、林荫道实在是天壤之别。
第一节课她就被卡拉汉教授狠狠地教训,只懂美容的她才知道要读法律可不是玩笑。
艾丽有生以来第一次必须进行一场战斗——为了她心爱的人、为了她自己、也为了那些每天都无休止地承受着羞辱的金发碧眼美女。
于是,经过勤读苦练,艾丽在一宗重要的官司中发挥了才华,她凭借美容化妆技巧的细节知识,将对方律师的说辞全盘推翻。
而这一精彩的翻身仗,靠的就是艾丽本身的自信与聪慧,这样的女子,拥有了最强力的武器,就算被男友抛弃,就算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至于迷失自己,更何况她还有如此强大的行动力。
虽然这类影片经常是会被当做肥皂剧,没有营养,但是我却能从其中得到一些力量,累的时候看看,会对生活更充满信心,也有了继续努力下去的动力。
变态到处有,流氓遍地是,哈佛也不例外。
工作学习前看看真会让人激情澎湃,觉得没有什么不可能。
影片情节并无新意,不过对各个人物的褒贬有度确实值得品评。
就是喜欢这样的女孩,男友把自己甩了,嫌我不够好,嫌我胸大无脑,哼,就给你点颜色瞧瞧。
哈佛,说进就进,法律,我可以颠覆亚里士多德的名句。
我就是一抹灰暗中最亮丽的色彩。
粉红色是我的专利。
炫到所有人口水狂流。
你不要我,只是因为你是蠢驴。
你说你还是爱我的,呵呵,可我现在不打算要你,一个优秀美丽的女孩怎能有一个笨蛋男友呢。
哈哈哈哈,叫你在心里憋屈死。
每个女孩看到这里都会爽歪歪的吧。
女孩都要懂得为自己而活。
不要因为那些不值得爱的混蛋扰乱方向,never lose your way.永远都要活得自信活得精彩活得美丽!
证据法课上老师拿来当例子的片段吸引了我。
是的,仅仅是因为情节的有趣搞笑。
影片讲述主人公因为被抛弃,不甘于达不到前男友的要求而立志考取哈佛法学院。
最终因为独特的办案思路而获取成功,成为优秀毕业生的经历。
通过一个谋杀案,主人公运用自己的时尚知识判断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并且误打误撞的揪出真正的凶手,为辩护人赢得了官司。
从鼓励女性学习法学,从事相关事业来说无疑是成功的。
影片中大量的细节表现了,女性工作者在法律工作中的优势。
加上女主人公讨喜的表现和不屈不挠的性格,成功给少女塑造了一个幻想的形象。
引导大众打破对女性法律工作者的偏见。
那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细节就不说了,梦想是要有的,但总归要立足现实。
想要从事法律工作的女性,必须明白,这份工作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所有证人都会说漏嘴,哈佛法学院并不好考,学习专业的法律知识也远比看看时尚杂志要来的艰难。
作为一部带有法律元素的言情电影,在闲暇时博君一笑,是非常不错的。
1.永远积极向上面对任何困难都是笑呵呵的,即使被人嘲讽也不放心(比如女主被骗是化妆舞会,穿着兔女郎的衣服去,发现自己被骗,短暂的尴尬后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独自散发魅力。
被质疑不是自己考进哈佛也没有改变她的自信,而是努力证明自己)2.想要做的事,就all in,专注力很强。
说想要考哈佛,爸妈也不支持的情况下还是坚持自己选择努力学习,拍自己风格的harvardvideo essay3.善良:在傻乎乎的大块头遭遇尴尬时施于援手。
4.乐于助人,帮助美甲店老板讨回狗狗5.守口如瓶,委托人宁可坐牢也不想被知道翘臀是填充过的, elle就坚决尊重她为她保守秘密(虽然戏剧化了)6.看到他人身上的闪光处,大方,不抹黑他人:知道前男友有未婚妻之后,做指甲的姐姐问她比女主美吗?
女主还说只要她做个发型刷个眼睫毛也很美,真的好喜欢她!
现在很多女生,只要有别人抢自己男朋友,就无法客观地评价女性。
7行动力非常强:在决定考哈佛后便开始努力,并没有止于口头,而且在努力过程中她并不是刻板印象中的成为一个书呆子,而是在美发过程中仍在学习,美丽智慧一样不落,真的很戳人。
总之,善良美丽自信向上,浑身闪闪发光的女主谁不爱呢?
说到这儿就想吐槽吐槽现在的一些偶像剧,完全get不到闪光点,女主真的全凭主角光环,不然真不懂男主喜欢女主什么,傻白甜?
爱闯祸?
圣母?
只能说不能让观众信服!
初二的时候第一次看了这部电影,和一堆美国青春校园电影一起看的也没什么太深刻的印象。
今天,时隔六七年英语老师又给我们放了一遍,看到中途才想起来自己看过,也是觉得这部片子作为一部青春喜剧片还是挺引人深思的。
女主穿着有粉色爱心的凉鞋,戴着一条看似廉价的爱心锁骨链,看到美甲美发店就走不动路,怎么看怎么胸大无脑怎么看怎么粉红婊。
但是越看却越觉得她很真实,不管她穿得多么浮夸粉色面积多大,不管她多么注重外表多么关注时尚,她都没有迷失自我。
喜欢Warner,于是就拼了命地追。
不考虑那么多后果和艰辛付出,也不因为Vivian的出现而中途易辄。
想进哈佛,就拼了命地学。
不care别人对她的评头论足,不care交给教授一份香香的粉色resume,不care没有人和她做朋友。
她的目标很单纯,为着这一个单纯地目标而单纯努力着,不玩什么阴谋手段,也不是一个被轻易打倒的白富美。
她的内心遵循着一种幼儿园般的原则,说好的不说出那个不在场证明就是不说,要追回Warner也就光明正大地追,要进哈佛也就好好地学没想过走后门。
喜欢粉红色就穿粉红色,喜欢亮晶晶的衣服就穿亮晶晶的正装,会bend and snap这样看似绿茶婊的行为也乐滋滋地教给大家。
就是这么真实。
就是这么Elle。
好吧,我可以接受你说这部电影是在强调不要刻板印象,那么凭什么让一个男性来做女主角的引导者,让他具有全片最明显的女性主义思想,而只给明明能有更多篇幅的女教授寥寥无几的剧情?为什么一定要把女主塑造成美丽的、富有的,难道只有有钱美女才会遇见这些事吗?
不是的,在这种设定下相貌平平或者普通家庭的女生根本就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为什么要设置女主角教大家如何假装捡东西然后挺胸去吸引男人的本领?这对于她的个人能力有任何体现吗?
如果你说这是体现她的自信,那么她的自信为何只能从她的身材和脸蛋体现?最后的一大问题是这个片子太过小儿科,不带脑子看都无法接受的程度,转折太过生硬,每个人都是plat character。
剧本、叙事技巧和镜头技巧毫无过人之处,三观也是稀碎,说要克服刻板印象其实只做到了加重刻板印象,谁家好人打官司用时尚知识破案?从头到尾女主都只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自信,完全没看出有所谓的进步,还要设计男主来帮衬,太假太空。
自信、自尊、自我,只要你敢想,没有不可能。
事业以及个人成就带来的满足感远远大于爱情。
“法律是没有激情的理性。
恕我得罪了亚里士多德,可是我在哈佛多年,发现激情是修读和实践法律的关键因素,也是生命要素。
要有敢于按自己的信念,以及坚强的自我意识,才能令我们踏足世界。
” “法律有诠释的空间,但容不下自我怀疑。
” “竞争是关于凶残,屠杀,人类智慧和动物勤奋的平衡。
知道自己想有什么,以及要怎样做才能得到。
”
在一个下雨的午后,我考完试去看了这部很俗的电影,因为它的标签是“喜剧”。
女主角身材长相都很一般,唯一让我觉得她很动人的镜头是:Elle穿着滑稽的兔女郎装,站在Warner面前,说“我是不是对你不够好……”要多好才够好?
对于一些人,冷漠无言可以变成乖巧文静,无理取闹可以变成娇痴可爱,甚至连暴躁都成了让人心疼的孩子气。
而对于另一些人,关心成了打扰,不打扰成了冷落,撒娇成了粘人,不粘人成了强势。
对于一些人,怎么做永远都是对的,而对于另一些人,永远也不会对。
有没有一场成熟平等的恋爱?
怎么炽热,也不会觉得自己过火,怎么昏头,也不会觉得自己傻气。
即便分开,也要让两个人都痛。
害怕那种不期待的爱漫过来时,那种无法给予无法回应的难堪和歉意,也害怕自己毫无保留地付出真心后,那种没有响应没有回声的尴尬和苦涩。
当自己想要付出时,一但有停顿,有犹疑,便再也做不到坦诚。
有所保留,有所畏惧,是为了提前让自己适应失望,尽量减少心理落差,这是自我保护的基本反应。
可笑的Warner发现Elle已经改变,变得具有了他所需要的那种贤内助的内涵和特质时,他竟然回头。
他以为Elle留在原地,不会走远,一句示好,一个浅吻便可以重新开始装作这期间的断层没发生过。
没有谁生来是为你准备的,没有谁可以让你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破坏了原始的信任以后,就不要再相信一个人了,就好像一块石头不会跘倒自己两次。
看着Elle漂亮地转身离开,我觉得很过瘾,爱的时候,那种卑微是甘愿的,离开时就要把自尊重新完整地显示出来。
Warner的结局很惨。
Without honor,without girlfriend,without any company offer.最后Vivian也离开了他。
毕竟,嫁人是选择一种人生一种命运,而不是守着6克拉的钻戒过日子。
发现了致命的劣根就要早早收场,路还很长,妥协不来,送Bird on a rock又能怎样?
Warner是个失败者,或许他的初衷并没有错,他只是想要一位优秀的妻子,让自己在仕途上走得更高更远。
这无可厚非,他错就错在背着Vivian重新回头找Ella复合,他把感情严重地理智化,像编定了程序一样选择力所能及范围内的最优方案,这是危险的,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谁知道他能力所达的范围何时扩大?
婚姻的确需要很多理智,因而选择最优是筛选期的方法,当确定下某个人时,筛选期已经结束,搜索停止,最优的方法不再适用。
更何况任何有感情的人,都会赋予选定的人一种先发优势和累积效应,这种惯性就如黑洞的引力,一旦靠近就会投入。
如果四处撒网,随时准备抽身而退,那这种婚姻与交易有何区别?
Elle取得了成功,这与她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价值树立,长相性格,以及一系列偶然的幸运巧合,甚至和周围人们的帮助密不可分。
一个人可以同时占有这么多的优势遇到这么多的巧合,简直是概率学上的奇迹。
虽然很不靠谱,但具有浓浓的美国味:自信、自尊、自我,只要你敢想,没有不可能。
1. Elle认真啃LSAT,边烫发边笔记。
热热闹闹的粉色卧室,和桌上读了一半的严谨供词——落差总是最最迷人的。
2. 不理解时候,不要妄下定论,切忌把基于自己生活经验的判断强加到别人身上。
更不要轻易恨一个人或定论一个人,很可能最终的转机来源于那个敌人。
3. 相信直觉,很多时候它比事实还准确。
4. 引《人物》栏目里一句话,永远别停歇,别让自己的人力资源贬值。
5. 很多人最难忘的,就是自己一心一意为一个目标努力的日子。
彼时的激情,哪怕隔了很久再回想起,依然会觉得周身都充满了力量。
那是我们的光辉岁月。
1、励志影片不一定要哭哭啼啼的悲情不断,同样可以使一出喜剧2、智慧比脂粉更能增添美貌
虽然但是我想说,考上哈佛很厉害,但是现实里考上哈佛哪有那么容易😭为了男人不值得,敢想敢干的前提是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身边亲朋好友的支持,电影总是那么理想化。一部富人为了爱情误打误撞发现新大陆的故事。
我这么爱看脑残电影的人都给一星,可见这故事多无聊。。。。。主角长得多丑。。。。。
6.5 美德在于哪怕剧情再傻再弱智都没有为爱情戏码留下一分钟的时间,全心全意在展现女主的魅力,从贬义词到褒义词。
长得好看的女人很容易变得无脑,有学识有内涵的女人很可能长得不好看,所以女人并不是比男人笨,只是太容易陷入男权社会的行为规训与审美鞭挞。男性同理,太容易陷入大男子主义的教条之中,活得也累。男女平而不同,温柔、细腻、俏丽多是女性魅力所在,而这些丝毫不会更不应影响其才能发展。
貌似也是在英语课上看的,属于我看得较早的影片之一了吧,当时印象还挺深的~
我的天什么垃圾啊这是,和SLIK之间也就差了十万八千里吧。内容跟过家家似的,而且这部电影蕴含着一个危险的规训:女人,你要又美又聪明才行。
自尊自爱自强,ex会对你刮目相看;自信自励自勉,情敌也会在台下为你鼓掌。纵使法庭辩论如儿戏,剧情齁甜如糖水,但的确不失为好莱坞早期女性励志电影的经典代表。美貌与智慧并存,且无论遇到任何难堪的事都能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迎难而上,这样的pretty girl谁不喜欢呀!
有一点做的不错,全片没有心机婊的设定。girls help girls。 /2021.8.30
瑞茜·威瑟斯彭真是标准猪腰子脸啊,我特不明白的一件事儿是为什么美国人觉得金发就一定是美女,明明有些金发女人丑的一比
不喜欢女主腮帮子,不喜欢智障粉
当18分21秒知道她入学分数179时,我按下了退出
典型美式喜剧~最后甩那个warner的时候感觉好爽!
全程在看狗,真的好像我家小小,就连叫声和神态都简直一模一样。还跑去查了这个小狗的背景资料。这部电影最喜欢的点在于她把评价标准拿回自己手上。其他的剧情都太白了… @2023-08-15 00:28:13
你把Harvard当什么了,什么东西都能进?
瑞西·威瑟斯彭的成名作,还不错
喜欢几个配角的塑造,法律课上的老师,还有那个傻傻的“书呆子”本片最大的bug,一切得以产生,都是因为后妈不愿意说出不在场证明,女儿怎么就能信誓旦旦的了解后妈,并且能够肯定她不会说出不在场证明?毕竟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选择坐牢或者说出抽脂,大部分人都会选后者把。如果女儿算到了后妈的软肋,这么城府怎么会吊儿郎当的在法庭上,然后烫发的事一激就整件谋杀托盘而出,属实降智。还有最后趋炎附势的前男友,出了法庭就求复合,这样的角色塑造不要太垃圾。
70/365 女主五官底子好差 身材也不行 演金发美女没有说服力 女二人设转变也很奇怪 剧情太低幼太理想化了 结尾还来个字幕
怎么说呢,看了感觉无比难受😣如果这只是一部小妞电影我都会觉得还好,但是挂着这种立意拍出这么白痴的电影真的…感觉在把女性观众当傻子一样…是严重怀疑编剧有没有体验过普通人的现实生活的程度,女主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考过了LSAT,考上哈佛,成为优秀学生(而整个过程就是通过几个读书的镜头实现)真是绝了,原来哈佛里面的人都是傻子🤷♀️看的生气😡
不喜欢这个blonde 尽管已经贵为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