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有学院派的人和我说“运镜”和“调度”之类的疯话,引得我一路讪笑。
这部电影真正的教育了我什么是不会“运镜”和“调度”的例子。
镜头一亡命徒从银行跑出来以后,几个警探用缓慢的步伐好像可以慢镜头一般走出来,然后一定要等到镜头换到他们背后朝向歹徒时才举枪。
而那个拿长枪的人一直举着枪瞄准却不开枪,直到警长说,那谁谁你来打。
他才做了个亮相的姿势走到众人之前。
镜头二老头扇老太太耳光,能不能不要直盯着拍,一点剪辑都没有,观众可以清晰的看到老头没有扇到老太太,而老太太被扇了耳光以后,一直在等导演的信号回过身说下一句台词,这是电影!
不是舞台剧,灯光不会打在正在表演的人身上而把其他布景陷入黑暗。
镜头三鸡、鸡、鸡农民他们家鸡都飘得到处都是。
我知道导演想用名画里的符号象征表现——用鸡来体现肉欲或者根本就是他城市脑海里对农村野蛮的残破想象。
他爸爸作为一个农夫也太喜欢枪了,可以认为导演对南方的red neck(乡巴佬)有着极端的恨。
紧接着煞星妹妹对姐姐赶走桌上的鸡还做出一脸苦笑(你真是bitch,连天然的鸡都要欺负。
)
镜头四伙伴倒在路上,左边的长发没说一句话就把头扭向右边,看着远方,表现他毫不关心,但是他又出镜,站在原地和《西部世界》里的机器人一样,回过头来说一句,又把头扭开。
你就不能设计几个动作吗?
比如回头看看追兵,去草丛里找找枯枝烂叶嚼一嚼。
你背着一堆钱就不累吗?
宁可背着在这说话,事实上一直是瘦子在背货品,而胖子只拿了一支枪。
感觉像3个人在打魔兽,进副本之前忽然有个人临时有事退游戏了。
镜头五家中被劫,这个女煞星一直对陌生匪徒挑战底线以证明她什么都不怕。
好吧,她的生活够糟了。
可以理解她为什么这么想了解新的环境。
但是你看看她的坐姿。
她完全放松且毫不示弱的和匪徒交谈,心中早知道一切尽在掌握。
而且坚决的相信匪徒绝不会杀自己。
凭什么匪徒不能杀她?
他可以刚刚杀了一个给他提供所有补给,并且亲自给他指出逃生路线的某人的亲戚,这么多加分项都被一句“哎,他们可能去告密,为了钱,亲戚都不能相信”,而这个女孩不停的打听他们的行踪,他们的赏金。
镜头六好!
我承认导演刚才的镜头是为了某种他自己能解释得通的理由,那么当老大要求女煞星坐到腿上的时候,女煞星很神奇的立刻泪眼婆娑。
弱女子的形态转换好似过了好多个月才拍下一个镜头,而且在这个镜头里,她只有一只眼哭红了。
镜头七女煞星穿着一身全新行头出现,好像游戏换装一样。
她自信满满的正面走出来摆个pose。
我后来才知道这位就是eastwood的女儿,这让我更觉得这整部电影就是《西部世界》:有钱人来模仿的西部世界里混一票,其他演员也就来陪着他们玩一玩。
F26:《亡命徒与天使》~导演:JT.莫纳~影片在图一中开场,那个蓝,带墨的青蓝,美国用起黄和绿来,都会过头,过头的意思,就是,黄的会更黄、绿色则更绿,喜欢突显,英国,则会打上灰,用光线来中和,当然,如果知道这部片子所讲的内容,我连导演都不会去猜,应该不用猜~美国导演,JT.莫纳,导演的处女作,之前可能拍过一些广告和音乐题材,在这部片子里,也有很多好听的音乐,柔美清新的,只是,导演是用来做对比的,和残酷冷漠做对比,你不用整理好心情好好听,就和那画面中的风景一样,澄净美丽,却是用来反衬事实的冷酷~这部片子,可能有很多人喜欢,豆瓣评分7.4,应该不错了吧,可是,我不喜欢,知道,他要叙述很多道理,但是不喜欢他叙述的手法,比起昆汀的作品,昆汀是展现那个恶,他是把那个恶展现是还要扭曲一下,这样,应该更夺人眼球吧,年轻人的喜好,学得很快,借用到位,表现犀利,无关于思考,重于揭露、展现,我更喜欢像《赴汤蹈火》那样的电影,这样的电影看了使人静,而这部《亡命徒与天使》,看完,就算你弄清了邪恶的标准,或许,你仍不知道,自己应该站在标准的哪一边~
只看了后半部分就准备着要推荐给朋友看。
Outlaws and Angels《亡命徒与天使》翻译成中文似乎就有点难以言说的土里土气的了。
武哥狂爱西部片,我看过的西部片寥寥无几,但就此也总结一下,为什么我们爱西部片,因为西部片是内敛的豪情万丈,直截了当的以暴制暴。
行动——结果,一锤定音。
这是现实中我们内心渴望的处理事情的行为模式。
要么粉碎对方要么舍身成仁。
对立的各方界限分明。
似乎电影里的所有人内心都有一个坚定的目标,为此而不惜牺牲一切。
这可比我们的现实生活清爽简单多了。
现实中的我们摇摆不定,模棱两可,没有信念,没有信条。
这么着也好,那么着也能忍受。
很多难以忍受的事最终都会以“关我屁事”的借口习惯一切。
只是希望把自己觉得好的额电影分享给大家,本着不剧透,不评论的态度,点到为止,如果感兴趣的各位可以看一下。
我们在寻找正义或是清白,却不知我们已经陷进黑暗里面,清白,也是黑暗底下的清白。
我不记得这是电影里埋下伏笔的台词还是我半梦半醒自己胡编乱造的,我又重新快进了电影为了找到这一句台词,却没找到。
在一个孤独的时光选择看这样一部电影,忍住看下去之后觉得深刻又难受。
回味之余,忍不住要动笔记录。
一电影的开始是平和的音乐、教堂、青草、少女和几只散养的咕咕叫的鸡,伴着一段深沉、让人不知所以然的男声旁白;尔后画面切换,在一个破败的小镇场景下两个妓女聊天,淫秽的话语正要引发人的羞怯感,“砰”的一声枪响,其中一个被直接爆头,血溅到同伴满脸。
伴着一声歇斯底里的尖叫,这种血腥场面与之前的平和迅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人一下拉到电影的氛围中。
而这样的开端,回头看来是导演“有深意的”——开篇字幕(“They seek their meat from God”)用圣经诗篇揭示电影主题,观看结束之后明白:它探讨的是人性的黑暗!
“它是从哪里开始呢?
暴力、枪、刀、斧头。
它是如何诞生的?
如何开始的?
我们只想活下去、生存,避免坐牢。
运气好的时候,我们会得到爱;我们也会失败、受到伤害,变得冷硬。
我们会做些不得不做的事 、不得已的事……”这段旁白伴着女主如洁白的天使和一群鸡在教堂前的草地上玩耍,这样的宁静当属于故事的倒叙,所有的“平静”都是在整个故事的罪恶之后才会出现的。
二整个电影的音乐很好、很营造氛围,但伴随着暴力、血腥的画面的反复出现,你甚至不敢好好体会这种音乐,也有时候音乐本身伴着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息——你不知道下一个画面是让你体会音乐和画面的美好,还是让你看到合乎逻辑又突破想象的暴力场景。
这是反复无常嘛?
导演似乎是在向你表明:这就是生活的真相。
劫匪们从小镇上抢劫银行逃跑之后,小镇的人(或许是政府官员?
)基于反抗射杀劫匪,并不显得突兀——除了枪声震撼。
画面向后推进,赏金猎人对同伙谈到劫匪没时间处理被射杀的劫匪,拖到附近埋了,同意其他人去寻找实尸体并用斧头砍掉首级去领赏,让人直感觉到似乎暴力已经稀松平常。
what?
继续向前,青山绿水的平静背景,劫匪之一查理的亲戚(他的姨妈和姨父)手挽着手臂站在马队的前面,为劫匪们提供粮食接应。
一言不合姨父就甩了姨妈大耳刮子,半分钟内就来了两次,而且都是恶狠狠的腰部发力,打得人直接翻转。
之所以如此,也许因为女人说的话确实很“危险”:她的第一句话是:最糟糕的马上就来了(遭到姨父禁止:闭嘴)……我一点也不喜欢你们的勾当(再次遭到禁止,并立即被打倒在地)。
她的第二句话是在男人说自愿为劫匪们准备粮食时:我可不是自愿的,(挥起帽子似在演讲)我认为你们全都是死路一条,你们很快就会遭到上帝的审判……(姨父再次禁止并“啪”照着脸又来一巴掌)。
这个时候劫匪的头儿——亨利来到老头面前,掐住他的脖子,并把他摔倒在地:我是老大,你别乱动手。
仿佛即便对自己的老婆施加暴力,也影响了江湖大哥的地位——因为他在场,需要垄断“暴力使用权”。
这个场景中,查理的姨妈的名字借助姨父之口说出来了,也许因为她的两句话:“我认为你们全都是死路一条,你们很快就会遭到上帝的审判!
”这具有点题的效果——这种短短几句台词内矛盾冲突所造成的突兀效果已经让人很费解、压抑了,可接下来亨利拿了装有粮食的袋子知道自己被悬赏之后上马就给了老头一枪——查理在一旁抱怨、指责无用;亨利再次将枪口对准查理的姨妈说抱歉的时候,查理说他不能杀女人。
亨利让胖子乔动手,又是“砰砰”两枪——乔没有任何压力。
查理骂亦无用。
亨利给出的理由是,8000美金的悬赏足以让任何人背叛;乔补充说,即使是亲戚。
所以看似突如其来的暴力血腥,又有强盗本身的逻辑。
后续诸如此类平静背景、突然紧张的音乐,正常的叙事、突然的暴力,交替反复也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尤其是在核心故事场景沙漠边缘的农场中更是如此,女主弗洛伦斯亲手杀掉自己的姐姐、整死她爹,温柔到恐惧的对她的妈妈交代以后的日子……看着看着,不禁让人心生恐惧。
三我理解故事的本质就是在讲人性的罪恶。
故事情节推进中给人带来的恐惧、茫然实际上是和我们日常生活相去甚远、少有思考的人性本质相联接的:人的社会性是建构的,所以“理由”很重要;人的自然属性不需要“理由”——但这又是人生存的基础。
也即开篇旁白说的,“我们只是为了生存”。
所以,谁都有罪恶——妓女走在路上就被飞来的子弹射杀了,这第一个杀戮场景出现的时候,她可能是最无辜的。
但这预示着罪恶已经产生,以亨利为首的一群劫匪甚至不知道自己在抢银行的时候还杀过女人。
他们认为自己盗亦有道“我们不滥杀无辜,我们只是抢银行;因为他们也抢走了我们的东西”,然而同伴的补充是必要的“除非必要的时候”。
所以劫匪们也只能是“强盗的逻辑”,对妨碍他们的,滥杀也就是“必要了”。
沙漠另一边相距不远的农舍、教堂,本来勾画出的是一个平静美好的画面,让人想到的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家庭、一个自给自足的恬淡生活场景。
这个画面第一次出现的时候,甚至没有背景音乐,然而“砰”的一声枪响打破了宁静,不禁让人为之一震;原来是父亲在教两个女儿使用枪支。
随之而来的就是姐姐要求多打一发子弹遭到父亲拒绝,妹妹一打即中又遭到姐姐恶语相向。
在父亲去拿子弹的过程中,姐姐用手抠进妹妹嘴巴的方式“收拾”了妹妹,妹妹呕吐不止——这似乎也在暗示这个家庭发生的事并不“平静”,更可能会“恶心”。
这也是故事发生的“主场”。
劫匪们穿越沙漠并不顺利,一个同伴脱水昏厥,亨利救助他的办法是安排查理“解决”了他,查理也不愿意做这样的事,但还是听了大哥的话。
“战友”之间的友谊呢?
其实在前面提到的,查理的姨父姨妈被亨利、乔射杀,也可见以亨利为首的劫匪团伙并没有对哥们儿的亲戚“关爱”,他们认为利益会导致背叛。
但是,他们的“好”在于,他们是名正言顺的坏人,并不虚伪标榜自己;从真实性的角度而言,他们是好的。
赏金猎人一拨人最开始还看起来是“正义的”——在查理姨父姨妈死亡的现场,赏金猎人发现了lulu并追问到了劫匪的路线,确认其从沙漠逃跑后手下说到:“我可不想去死、那样我们就拿不到赏金了!
”赏金猎人一拳头打晕了那个说话“不符合道义”的手下,还上去踹了一脚!
并且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中,赏金猎人表现出一种“锲而不舍”的追凶精神,有一种“不认输”的干劲儿,似乎契合西部牛仔形象。
可到最后,他为了金币欺骗了同伴,得意洋洋的拿走钱袋子之后,在小教堂的门口,被女主的妈妈连击数枪倒下,何其讽刺?
欺骗、虚伪、贪婪决定了他的结局。
“有时我们决定走错误的路,我们以为自己是正义的;让我们意外的是,我们走上了不归路,做出了错误的选择,然后我们输了。
”四整个故事罪恶的核心就在那个看似平静的农舍之中。
这个基督教家庭中有一种阴郁、怪异的氛围。
后来我们知道,其中充满了欺凌、侮辱、冷漠、谎言、怯懦、虐待、乱伦,甚至有一种宗教色彩的精神分裂……家庭画面中诡异的“鸡”多次出现,被有的人解读成“play chicken”,即美国俚语“危险的游戏”、“勇气考验”,或许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个家庭中的危险游戏的始作俑者是父亲,所以他在擦手枪的时候和母鸡一起,他躺在床上的时候一直公鸡在附近。
电影开头的女主弗洛伦斯抱着鸡玩耍,则是勇气之后的“赢家”了,可是她赢得了什么呢?
复仇之后的自由?
灭门之后的平静?
杀死劫匪获得的金钱?
她是危险游戏最后唯一“生存”的人,其中亦不例外的伴随着罪恶——公鸡的咯咯哒似乎是提示,母亲命令妹妹去给父亲那里。
妹妹不想去母亲批评;姐姐想去母亲不同意——在争吵中不情愿的去了。
姐妹是轮流给父亲按摩的!
劫匪到来之后,弗洛伦斯去给亨利“按摩”的时候,我们知道了姐妹俩为父亲做的是什么,而母女三人对此是心照不宣的;然而在这个信仰基督的家庭里不允许出现“性”这样的字眼。
过后你才会感受到:真他妈虚伪、恶心!
母亲看似无奈的维持着家的“平衡”,祷告中强调“要感恩,不管时代多么黑暗”,当然也借她之口说出了那句带有预言性的圣经诗句“年轻的狮子吼叫着要从上帝的手中夺取肉食——”,当时弗洛伦斯脸上流出恐惧的神色。
到最后,她在丈夫、女儿被杀之后,为了钱袋子放下了手里的圣经;又在教堂的门前,她为了钱袋杀死了赏金猎人,发出了歇斯底里的笑声——劫匪到来之前吃饭的场景,突然的祷告、吟诵圣经段落,母亲说道“威士忌中有恶魔”为后续揭开这个家庭的罪恶做了铺垫。
父亲让11岁的姐姐怀孕,流产后导致无法生育;把这归咎于威士忌中的恶魔之后,妹妹又被一周接一周的性虐。
“上帝会宽恕吗?
”并不信仰基督的劫匪亨利,以一种自由主义的态度冷冷追问,父亲被揭发后一直保持的“淡定”不再了!
也是在这个晚上,导演给了一段钢琴曲,睡在客厅中的母亲先把眼神望向了看守着他们,也是一直打她主意的查理,此刻家庭中的父亲就睡在旁边,查理露出了一丝“温婉”的笑容,然后开始对这个母亲实施猥亵。
当然,他们的老大亨利只要求在外面看守的胖子乔别对姐姐夏洛特乱来,没有对查理提要求;但总觉得是这个母亲在主动!
她是报复自己的老公吗?
不知道。
这时候父亲歪过头去,流出了屈辱的眼泪。
性的欲望将整个家庭拉入了深渊;生存的欲望又击败了他,让他失去对抗罪恶的勇气——他挺着自己肥大的肚子苟且的蜷缩在那里,不敢动一下!
姐妹之间有欺凌的屈辱、比较的怨恨,也有父母权威之下的压抑,在这样的氛围中姐姐是占据上风的,几个画面都展示了姐姐欺负妹妹的场景。
查理问女主杀了姐姐理由,弗洛伦斯面无表情又很平静的说“she like it”,翻译为“她喜欢被爸爸玩”,这大概是有道理的,“it”还能指代什么呢?
弗洛伦斯在虐待中的反抗,也可以说是为了争取自由的反抗,杀了姐姐、父亲,她认清了这个家庭中的虚伪、丑恶。
旁白在这个时候说到:“暴力如何产生?
我们有时候是施暴者,有时候是受害者;有时候两者皆是。
纯真去哪儿了?
不在了?
还是一直潜伏在黑暗之下?
试图提醒我们是谁,我们是如何失去自我的?
还是我们发现了真实的自我?
纯真还是阴暗,我们是哪一个?
”她对母亲说,本来我想杀你,亨利劝我不要杀更多人;同时让妈妈记住“你不知道我在哪儿,我永远知道你在哪儿”为后续杀回来埋下伏笔。
母亲这时候说的“我宁愿……”应该是恐惧之下最真诚的忏悔了,只可惜罪恶难返。
“英雄”和“美人”结束了罪恶,穿过一条河就是男主亨利勾画的美好生活场景了,自由、狂野的生活即将圆满的来临,这应该是结局了吧?
No。
为了庆祝胜利的亨利拥吻弗洛伦斯,“砰”的一声,男主倒下,肚子流着鲜血;尚未反应过来的查理,随即被女主射杀,乔走过来与女主对射,不料“小弟弟”被打掉了——此时,女主子弹没了!
乔尚可最后补一枪的时候,亨利撑着一枪击毙了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兄弟乔。
女主说了一句很敷衍的话:对不起,我真的想和你厮守一生;可是赏金太高了,还很干净……男主一言不发,对着自己的脑袋来了一枪。
亨利反而“高大”了,因为由此看来他还是有爱的,至少此时对女主是爱的。
他也是纯粹的。
然鹅——女主亲吻了亨利、流了动情的眼泪,却又继续用斧头砍掉他们三个的脑袋!
然后,收拾好金币袋子,跨身上马,又回去解决了自己的妈妈。
最后的“赢家”只有这一个人!
五我们应该如何评说?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哪儿?
我们期待的正义在哪儿?
我们熟悉的亲情在哪儿?
还有爱情吗?
最后独自一人的自由、金钱和平静又有什么意义?
ps:故事中还是有很多逻辑漏洞的,当然和深刻比起来漏洞不值得深究:其一是赏金猎人并不清楚谁是劫匪,只知道大体的身材,如何能凭首级到官方领取赏金?
官方赏金的发放标准显得太“粗放”了。
在人命如草芥的剧情中,赏金猎人可以随意杀两个人回来领取巨额赏金吗?
这算是一个bug了。
其二是女主设定的年龄是15岁,自由主义思想的获得、对家人反抗背叛的勇气,坚毅勇敢个性的形成单凭母亲近乎神经的圣经解读、父亲院子中的射击训练以及床边的性虐待就可以促成吗?
最后的“胜利者”似乎有些反常了,这是导演对某种重新洗牌的期待吗?
做为一部反结构类型电影。
本片是对美国符号的另一种解读方式。
一个边远农家,一个哥特教堂。
非常符号性地展现《美国哥特式》这幅名画。
哥特本来就是恐怖的、黑暗的、怪诞的、野蛮的流行文化象征。
痛苦就是我的生活选择——这是一种艺术。
《美国哥特式》这幅画,在当下美国本身就是人们自嘲的工具。
它与《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野牛镍币》和《山姆大叔》称为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
论其画的内涵本身就有极大的争议,有人认为它讽刺中西部文化的狭隘和压抑;也有人把这幅画理解为对美国乡村道德品质的颂扬;还有人认为这部作品的主题非常暧昧,你看不出画中的人物关系是父女、是兄妹、还是夫妻。
本片展现了教堂边上的一户道貌岸然的美国家庭。
表面上信仰上帝,实际上利用信仰来遮盖自己内心之丑恶。
因为有了宗教解释,所有自己做的禽兽事都可以归罪于魔鬼。
妈妈吃饭时候说:“威士忌里面有魔鬼,(父女乱伦)都是魔鬼害的。
魔鬼是不对的,这种事必须制止。
”这时候大女儿像情人一样握住父亲的手。
父亲劝妻子:“亲爱的,别太上火”仔细看这场戏的布局
母亲拿着圣经仰拍,中正式构图。
象征一切高大上的东西。
接着同样是中正式构图,却是轻俯的角度,上帝的视角。
父亲和大女儿紧握的双手让整个画面失衡,产生一种病态效果。
这场戏已经提前展现出一个压抑的病态家庭关系。
妈妈同时还说:“夜间百兽降临,年轻的狮子吼叫,向上帝争取食物,它们寻求食物。
”直接为整个影片的故事走向做了提前剧透。
接着,几只野兽(劫匪)真的降临了他们家。
让他们家的年轻狮子(小女儿)开始吼叫,开始争取食物(疯狂杀戮)。
后面的情节为整部电影的开篇旁白做了完美诠释开篇旁白:何时开始拿起武器为生活 为生存 为自由要是幸运,将获得真爱要是背运,将遭受挫折,变得坚毅我们违背心愿我们迫不得已是啊,他们杀人、他们抢劫,都是迫不得已,都是为了生存,为了自由。
同时,他们被杀、他们被抢,也是迫不得已,也是别人为了生存,为了自由。
老子们恶就恶了,至少恶得坦荡。
绝不会冠冕堂皇地披上善良的外衣。
同样是死,死在荒野的劫匪,在感官上,比死在教堂旁边的那些伪君子高大了很多。
导演在这个主题的表达上还不忘随大流对《美国哥特式》这幅画做了一个反向恶搞。
搭配边远农民,荒凉的岩石比做作的教堂看起来更自然和谐一些。
姐妹两练枪间隙,姐姐欺负妹妹。
导演用了很直观的象征手法。
欺负妹妹可以打、可以骂,很少看到拿手伸人嘴里抠的。
这场戏一面展现姐姐的变态,同时还明确地表示了姐姐的行为让妹妹作呕,姐姐就是妹妹呕吐的源泉。
直接得不能再直接。
美国有句俚语叫“play chicken”不是字面上玩鸡的意思,正确的语境翻译应该是“危险游戏”或者叫做“勇气考验”。
影片中的变态父亲就常常被导演安排“play chicken”
吃饭前玩母鸡
躺床上玩公鸡导演好像忍不住一样,反复暗示这位父亲的行为在各种花式作死。
包括小女儿也一样,电影开始的时候,小女儿坐在教堂前,也是在“play chicken”。
这里的镜头应该是一种倒叙,是小女儿杀完所有人,处理完尸体夺得金币获得自由后的现实表达。
这一系列行为确实也是一种“危险游戏”,同时也是一种“勇气考验”。
为了自由,她可以放弃亲情,背叛爱情。
就像对《美国哥特式》的其中一派解读:乡村农民站在教堂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金钱是获得自由的最好的工具。
小女儿为了自由付出这么多,难道不是另外一个角度的积极向上吗?
世界上最肮脏的事情往往隐藏的很深,且大都不愿意让人看见或者知道。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家中,作为外人的你我就很难晓得了。
不知道是幸或不幸。
三个亡命徒敲开了这家的门,知道了这个家庭的肮脏的事情,不知道是处于正义还是真的被那个女孩迷惑,老大决定带那个女孩离开家庭,逃离苦海,临走前女孩杀死了她的姐姐和父亲。
对于这样的家庭实在没有什么依恋可言。
这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西部片,没有什么英雄。
里面的人物都是邪恶的。
女主是家庭的受害者,而后愤然杀死了家人,接着又杀死了三个亡命徒。
我相信她是爱着那个老大的,但还是把他杀死了只为了自己能够心安理得的得到那笔赏金。
老大是亡命徒的首领,抢劫银行杀人,他曾经说过不杀女人,但是他让手下去杀,他知道自己最后可能会死在女孩的手里,还是毅然决然的带上了她,最后还帮了女孩一把,杀死了手下,然后自杀了。
女主的父亲是个禽兽,在她姐姐十一岁的时候让她怀孕了然后逼迫打掉了孩子,从此姐姐不会再怀孕了,之后依然临蓐了两个不懂事的孩子。
女主的妈妈知道事情的一切,然而什么都没有做,每天只是抱着本圣经,以为上帝可以拯救她。
追查亡命徒的赏金猎人为了赏金死追不放,在教堂的门口见到了精神错乱掉的女主的妈妈,打发掉了同伙,自己打算独吞掉那笔钱,结果死于非命。
就像剧中的旁白:我们看似选择了一条对的路,其实我们是错的,然后我们输了,直奔炼狱。
有些事情,无所谓黑白对错。
只是角度不同,经历不同,所做就不同。
我们认为的对的事情不一定就是对的,也许是错的,然后我们直奔炼狱。
本片从开始到结束都相当的黑暗,人性的邪恶和虚伪在镜头下被血淋淋的展现了出来,一部非常有味道的西部片。
一个路人被措不及防的一枪崩死,到母亲意料之中的被女儿干掉,导演用镜头将我们带入了血腥残酷的世界。
更多的人看到了匪徒的转变和女主给我们的惊诧,但是最震撼我的却是电影中的母亲,外表是虔诚的基督信徒,却干着最反基督的事。
想要神来拯救她的家庭,将心灵寄托给神明渴望被拯救,身体屈服于现实为邪恶服务。
她是旧秩序的牺牲品 也是她的维护者 他是沉默的大多数 也是多数暴力的一份子。
她就像我们自己。
最后母亲放下了圣经 拿起了枪,然而不是为了保护家人 而是为了保护钱袋。
能够改变世界的重来不是心中的信仰,是那些披着信仰外衣赤裸裸的利益。
刚喷完新版《豪勇七蛟龙》,这部西部片就亮瞎我的眼,太攒劲了,七蛟龙 在这部片面前就是伪娘,讽刺的是 七蛟龙 还是七个 硬汉,而这片只有一个 弱女子果然不需要东木出马,东木的闺女演的这个“弱女子”直接在这部独立作品里暴走Rampage,实打实虎父无犬女,绝对Badass,风格纯熟得完全不像是导演的处女作,真心玩得喇!
摄影各种亮点,尤其是胶片风格的画质配上老片的推镜特写镜头,复古的不要不要的,要不是影片实在是太黑暗了,肯定是要推荐的,只能说编剧太犀利了,犀利到不能随便推荐,故事的各种逆转简直就是带着观众往邪恶的坑里跳,不可多说,只突出一个主题——人性本恶PS 超神的女主角实在是长得太像她爹了,感觉就是在看 苍白骑士 ,毫无违和感,呵呵
加 高 手 交 流 讨 论 裙:3 0 3 4 8 8 5 2 9 珍 惜 青 春 梦 一 场 珍 惜 中 奖 的 时 光 , 机 会 不 等 人 . 加 高 手 交 流 讨 论 裙:3 0 3 4 8 8 5 2 9 珍 惜 青 春 梦 一 场 珍 惜 中 奖 的 时 光 , 机 会 不 等 人 . dsfdsfdsfdsdsfds
带有强烈讽刺意味的电影,满嘴神,教条,甚至听到性都会有负罪感的一家,竟然是那么淫秽肮脏,片中女主的母亲扔掉圣经抱起钱袋的镜头强烈的讽刺着虚伪的信仰者,片中最善良的竟然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头目,何为善何为恶?
当看起来善良朴实的农民手里掌握着力量和在利益面前他们还能是善良的?
所谓善良有时候只是没有从恶的能力与力量而已!
剧本不错,配乐稍差,人物发展稍显突兀,情绪节奏有中断,适合再次改编的一部电影。iMDB此片才有5.4分,估计是因为价值观不正吧。值得一看的电影,风格与《爆裂无声》很像。
很不错的西部片
剧情推进太慢! 又穷又迷信的人真可怕。比如这一家虔诚的基督徒,比如绿绿们。一神教真是都是邪教。
人命如蝼蚁 刻画入骨的人性寓言 情节再紧凑一点能上四星
不合时宜的特写镜头,加上轻柔浪漫的钢琴曲(注意是如此脏臭的西部),组合起来就风格就非常诡异了
前半段的运镜有点可笑,节奏、故事、摄影、台词都只能说一般般,还有几个演员的表演很无用。不过东木女儿这部戏发挥得不错,后半段矛盾爆发后可看度也上来了。结局可以预见,但真的做到这一步,也不能说不惊喜。
1:58:25 已看
天使与恶魔的两面。有趣,有味
不知道导演究竟想把主题落在哪里,凌辱与复仇?角色的错置?正义的假象?内心的恶念与欲望?宗教与法理的荒谬性?感觉什么都露了点头,但什么都没碰到边。一部电影,总不能靠着“过瘾”二字自证其存在价值
看不懂就是看不懂,何必为了跟风强行要装的自己看懂了。。相当直白的传达的都是美帝的耶稣的价值观,非美帝人士,有几个人能懂?。。真是开玩笑。。居然还有人说像昆汀?。。哈哈哈。。这快进都觉得慢的片子。。真心节奏太慢。。太多可以剪掉的东西,只有导演自己懂的片子,真的没啥意义。
这姑娘真够狠!有昆汀的影子。观看于2018流浪旅行途中~东德岛
抱菊花可以,但是能不能给点润滑油
太过于真实。道出海盗文化的本性就是掠夺+洗白。
outlaw是不少,但是angels 在哪里?还有就是圣经掉在了地上,捡起来的是金币,上帝终于还是输给了金钱
仇恨与贪婪,是罪的根源。
相当凶狠的一部西部爆浆片,深具昆丁特色,不过更黑暗邪恶。故事的走向出人意料,剧情紧凑,演员都不知名但出片效果更好,基本没啥可指摘的。
莫名其妙
人设逻辑混乱的一逼,zoom in zoom out 玩的好嗨,人物站不住脚再花哨都没用。
从那个女的杀她家人尤其是她爸时候的手法开始就知道这是个禽兽了。最后鳄鱼的眼泪要多恶心有多恶心。所以这个电影看完有什么。杀完又哭又亲真的想吐
太长了,压缩掉半个小时会好一些,整体来说故事性不强。结局很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