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片,和新好莱坞时期的一些名片(比如邦妮和克莱德,克莱玛对克莱玛,人猿星球,魔女嘉莉)有着相同的气质:进退维谷的世界,毫无希望的爱情,小小的温情夹杂在大段大段的残酷中,冷峻的气质和深切的同情相映生辉。
这样的影片所反映的绝不是恐惧和绝望,而是愤怒、悲伤,是社会建构的裂痕,是街垒上的燃烧弹。
让我们看看在恐怖片的外衣下,这个片在说些什么。
基督教的第一诫是什么?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也就是说,“在观念上你不可以有其他选择”。
我们都知道旧约里的上帝是如何的形象:远远没有道成肉身的仁慈,以人们的畏惧在地上进行统治。
现代社会,尤其是华人社会的上帝,就是“成见”。
成见超越“科学”,超越“事实”,鬼不能被说出,并不因为它违背科学,而是因为它违背成见,它会打破人们的幻觉而释放出真相:这个世界并不如想象中那样“现实”得严丝合缝。
这种“现实”感——世界上没有鬼、高难度的自杀不可能是自杀、人必须赚钱结婚生孩子……等等,只是不断的欺骗、掩盖、虚构、少数服从多数的结果。
片中的两名警察并不想与成见作对,他们只是因为责任感,而不巧撞上了这尊莫名其妙的凶神。
他们都是“想当警察的警察”,而另一方面,他们也是成见的俘虏,和其他人一样不顾一切地奔跑在结婚、生子、建立家庭以寻求安全感的道路上。
整个片的悲剧就发生在“诚实”,“责任感”,“幸福”,“顾全大局”这些现代社会的“传统美德”之间,它们之间已经出现了显而易见的,不可弥合的裂痕。
而那个凶手则是处在裂痕正中的异化产物。
这个昔日的“老师”,即使杀人,也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认为“是她们勾引我”。
一旦因为杀人而进入了道德的被告席,无限的道德重压就迫使他遁入虚无以寻求庇护:“鬼”正是这样一个产物。
这个看上去无心无肝的角色,这个得不到救赎甚至得不到其他人的注意、在这个世界上被彻底抹去的角色,从虚无中他突然看到这个看起来强大的世界原来如此的虚弱和无趣,而“做鬼原来有这么多好玩的事”。
面对已经这样的世界——我是说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现在,我们是在盲目的轨道上逃得更深,还是去面对欺骗与虚无,用诚实的枪口去面对欺骗与虚无,这就是选择生或者死:苟且偷生地祈祷不要被虚无所杀,或者进入虚无以搏一命。
杂务科,MAD。
疯的到底是谁?
有的人在乎这个问题,而更多人不在乎。
1、恶鬼的生命力太顽强了,在学校楼顶拉着另外5个女学生跳楼后,摔在水泥地上,被压在最下面的恶鬼竟然还没死(尸体堆中间位置的另外一个女学生还在抽搐,其余几个女学生都没有反应),并迅速的上了走进身边的一个女警察的身,开枪打死一名男警察后逃走。
2、在李警官(余文乐)追踪被恶鬼上身的女警察时,在知道恶鬼要去家里报复自己的女友的情况下,却没有找个理由用手机通知女友不要回家,而是急冲冲的赶到家里捉恶鬼,这摆明了让恶鬼捷足先登啊。
剧本的细节还需要打磨,电影会上一个层次。
1.鬼是怎么来的,为什么陈福来死了就能扁鬼到处害人,被他害的冤死的人怎么就不会变鬼阻止他?
好鬼就是弱鸡,恶鬼就法力无边?
2.靠触碰就能附身这也太简单了,按这个逻辑,变态杀人狂死了之后就已经无敌了,人类恐怕早就灭绝了。
欧美宗教恐怖片里恶魔都不能如此随意附身。
3.社会面上隐瞒鬼的存在这么容易?
学校突然死了这么多人,怎么解释?
游泳馆又叫声,电视自己开关,用科学解释了,但是还说有,谁信这个解释?
4.最后编故事郑伊健演的角色前妻被附身,实际上根本没事,清理现场没尸体,也没植物人,警方查不到吗?
瞎编就能蒙混过关?
那我估计世界上的人都被鬼替换了。
5.随随便便一个杀人犯就变鬼,说明变鬼很容易,就他们几个人处理的过来?
个人打分:有鬼结局 6分,无鬼结局 7.5 分。
一、总评:耐人寻味,很有深意的一部片,推荐。
二、对结局的两种解读:1.鬼是变态老师,附身顺序:吊脖女学生→鱼缸女学生→鱼缸女学生的朋友→送货女学生→女警→余文乐老婆may →余文乐,自此鬼一直附身余文乐,编造了郑伊健是鬼打死了郑的故事交给上级,成功自圆其说并升职,最后变态鬼回到余文乐家中,把余的老婆may强上了(此时 may 因为鬼之前从身上撤离,三魂不见七魄),并把烟头烫身上。
符合变态老师鬼的人设特征。
2.第一诫,世上没有鬼。
都是余文乐为升职,臆造出来的。
人都是他杀的,包括女友,为了惩罚她出轨。
三、对两种结局解读的评价:结局1:咸湿鬼从头杀到尾,笑到了最后,最后成功洗白上岸,还能玩余的老婆。
一个明面结局,有鬼的故事,但个人觉得这没什么好拍的,本身这个鬼没什么恐怖的,真作为一部恐怖片来看待的话,没必要安排郑伊健和余文乐作为自己人互相帮那条线,这条线仅仅是讲是鬼后来把郑杀了就有点太肤浅了。
结局2:余和郑的那条线实质是为了衬托余的无情,为了升职/调回本部,开枪滥杀一群,最后编出一个子虚乌有的鬼上身的故事。
正好点题了本片片名:《第一诫:世界上是没有鬼的》。
也回应了片头导演安排的两个警察互追的镜头:不要太相信你自己的眼睛,偏信你猜的。
全片肉眼能看到的就是全程有鬼,但这又是真的吗?
如果是作为犯罪片/剧情片来看待本片,那这个反转就太有意思了。
电影设定:杂物科是警局专门处理灵异未知事件的部门,第一诫就是这个世界上没有鬼。
然而影片中却出现了大量的鬼,鬼可以通过触摸人传人,被鬼上身后的人事后失去三魂七魄,杂物科要做的就是解决掉被鬼附身的人,阻止传播。
明线结局:世界上有鬼。
小警察因为看到了女鬼,被选入杂物科。
小警察进入杂物科后,跟随老警察一边安抚民心,一边追击枪杀鬼。
小警察在医院拆线后,赫然发现手臂上被刻了一串符号,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了,郭护士两个少女和女学生相继被同一只鬼上身,造成一系列死亡后,鬼附身女警。
这时小警察得知,这只鬼就是之前被他杀死的连环杀人犯。
为了报复小警察,鬼附身女警后又附身到小警察的老婆may身上。
小警察在救老婆过程中被鬼附身,先将查出罚单编号的轮椅警察杀死。
在老警察工作的最后一天,杀死老警察。
编造好理由,应付上司后,以余的身份成为新的杂物科的头。
而他也可以回到余的家中,对余的老婆再次强奸报复。
那一滴泪暗示了,虽然失去了三魂七魄,但他依然有一丝意识,只能默默承受屈辱。
另一种解读:世界上根本没有鬼。
余是一个热血正义的新警察,通过和老婆的对话得知之前因为过分正直死板,应该经常被投诉。
在被连环杀人犯按到地上一边开枪一边言语羞辱的时候,这些话已经对余产生了影响。
比起身体的疼痛,言语羞辱对余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通过蛛丝马迹也能看出鱼和老婆may的感情已有嫌隙。
余受伤那么严重,出院老婆竟然没去接,说明应该也没有怎么频繁去探望。
家里乱糟糟的,说明妻子应该忙于别的事情。
男同事送妻子回家时,妻子的反常夸张的表现,也暗示了妻子可能有外遇。
二人貌合神离,余也逐渐变得神经质。
妻子的学校发生混乱时,那位男老师惨死教室,很有可能就是余的手笔。
此时的余已经熟悉杂物科的工作,有机会也有条件能够借助科学无法证明的鬼上身,来杀掉常人。
此时的余,已经逐渐黑化。
他既不是人,也不是鬼,既不是白熊,也不是黑熊。
他就是那只大灰熊,披着人的外壳却有着鬼的恶行。
他像极社死杂物科的另外两名同事。
编造好理由应付上司。
(剧情全部都是他编造的,在编造的时候,他会做出用手掸咖啡污渍的动作,而这些动作在他编造的情节中,即使身上没有物资,他也依旧掸衣服,这就暗示了他嘴里的剧情是编造的。
)完成一系列杀戮,骗完上司之后,余彻底进化为大灰熊。
他不再是一个小警察,而是成了杂物科的头,因为杂物科的特殊性质,掌握着更多人的生死,甚至可以随意杀戮。
最终余报复回到了老婆身上,怀有身孕的老婆被他强行发生关系,并用烟头烫身体。
余的老婆流下眼泪,说明并未被鬼上身,而是被余禁锢报复。
世界上根本没有鬼,真正可怕的其实是人。
整部剧就像是一副拼图摆在你面前,当它杂乱无章,而你却将它当做画来欣赏时,你就会说它是垃圾(附庸风雅人除外),把整部剧理解成3个部分来看,就清楚了。
———————————————————————1、第一部分是主角编造和臆想的“事实”:比如停车场鬼救人,学校女孩被鬼上身自杀,连环杀手鬼魂复仇等等,大家有没有发现,带鬼的全是主角编造的,还有车里拿口红的女人被主角击毙,这种是主角臆想出来的;2、第二部分是影片给你呈现的“事实”,比如警署中人物关系,主角和女友关系,包括作者借助艺术形式向观众传递的信息,比如第一诫一直反复强调这世上没有鬼,就是告诉观众这不是个鬼片,还有很多既定事实,比如地下车库确实是主角击毙了连环杀人犯,学校确实死了这么多人,还有一些看似矛盾的细节,如女友态度,浴室头发等,因为这些既定事实穿插在主角编造和臆想中有鬼的情节里,很乱,需要大家自己去一点点分辨;3、第三部分就是站在上帝角度看到了的真正事实——主角的黑化过程:主角凭借运气,意外破获重大案件,伤愈后发现女友出轨,出于内心的不甘报复社会,起初对学校女性下杀手,制造鬼附身自杀景象,被几名同学目击,一发不可收拾,故技重施,几名学生惨死,后被同事和女警发现,又痛下杀手,编造了个连环杀手鬼魂附身复仇的解释(香港那个时代有些迷信),最后和女友决裂,折磨蹂躏她,另外,当初那个坚持己见的小警官终于屈服了内心,和长官同流合污,一面是利国利民的警官,一面是利用职位之便和玩弄权术的走狗,变成了既黑又白(或者说是灰色)的角色。
———————————————————————只看我的解释你肯定会觉得漏洞百出,但自己去回顾影片细节,不难发现,每一个情节都有铺垫,合情合理,看每一部电影,就像是在和作者对话,看这部电影仿佛是和大师对话。
《第一诫》就像一幅打乱的名画拼图一样,开始我们以名画角度来看,它肯定就是垃圾(不合理的剧情,矛盾的逻辑,不讨喜的结尾,可不就是垃圾?
),但把拼图摆好了再去看,哇,神作!
这也是我认为这部影片作者的厉害之处,值得让观众反复玩味。
第一诫:世界上没有鬼。
那请问影片中的鬼在哪里呢?
答案是——人心。
个人觉得杂物科其实就是一个捉鬼部门,但在现代科学这么发达的情况下,又不能宣扬迷信,所以成立了杂物科掩人耳目。
一、偌大的杂物科只有三人,余文乐来之前也没说是顶替某人,意思原本只有两人。
二、余文乐和郑伊健那个上司其实是明白世界上有鬼的。
我个人见解:影片开头余文乐录的那份口供,里面提到他之所以能开枪杀掉那个连环杀手,是因为汽车后备箱的那个女的坐了起来吸引了凶手的注意。
上司让余文乐改口供,而余文乐不改,于是被调到杂物科了。
为什么上司这么做,因为余文乐坚持那个已经死了3个小时的女尸坐了起来。
一般情况有两种:1.当时情况紧张,压力太大产生幻觉了。
2:女尸真的坐了起来。
而余文乐坚持第二种。
于是上司也明白他是能看到鬼了。
三、在老戏院的时候,余文乐和郑伊健和一个老头谈话,而之后来的那个女地产商却问他们和谁说话。
说明只有余文乐和郑伊健能看到那个老头。
综上,即杂物科里的人不是随便选的,都是能见到鬼的。
一、余文乐饰演的李国强,最开始是一个小警察,警衔是最低级的“警员”,职务是街头巡逻。
这种警察都是隶属于某个警署。
在意外重伤击毙通缉犯之后,被提升为“警长”,中间差了一个“高级警员”的警衔,即是说,属于越级提拔。
二、李国强伤好后,被一位高级警官接见,询问其笔录中某些异乎寻常之处,李国强坚持自己的口供,否认是幻觉,遂在提拔为警长后被调至“杂务科”。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影片中镜头强调了那位高级警官的警衔,那可是“副处长”啊,而且明显是负责行动的副处长,也就是整个警队仅次于警务处长“一哥”的二号人物,需要出动他老人家接见李国强嘛?!
三、关于杂物科。
负责处理灵异事件。
这个部门的架构和隶属关系似乎不太明确。
这里做一些自己思考的设定。
首先,这个部门级别很高,直接归行动副处长掌控,但名义上是下面的一个低级部门,个人考虑应该是挂靠在行动处行动部行动科行动组之下。
行动处主官为高级助理警务处长;行动部主官为助理警务处长;行动科主官为高级警司;行动课主官为警司。
故可设定总部的杂物科主官为总督察衔,但实际直接听命于行动副处长,只向行动副处长一人负责,名义上的众多上司只是一个掩护。
但那么大个香港,只靠总部的杂物科人员明显不够,所以其下应该还有一层建制,即在各陆上总区和水警总区都有相应的“杂物科”,人员编制在5人左右。
由一名督察带领。
影片中的郑伊健即是负责某陆上总区灵异事件的督察。
由于杂物科警察的极端特殊性,故每一名新进杂物科的人都要由最高指挥官行动副处长亲自考察,这样影片中的副处长因“小事”接见小警长的突兀情节就可得到合理解释。
郑伊健饰演的黄警官递交辞职信时,收件人写的是“副警务处长刘成刚”游泳馆的小女孩,养老院的老婆婆,影院的男人,都是地缚灵,是非正常灵魂的一种,因执念太深,没有进入小鬼门关转入冥界轮回。
这种灵魂,念力不是很深,实质破坏力不是很强,普通的阳光都能对其造成严重伤害,但已能影响某些人的五感,造成看到或听到某些东东。
甚至某些稍强一点的地缚灵能影响到实物。
影片题材属于驱魔警察类型但影片让人压抑的是,警方没有真正成熟的驱魔除鬼机制,一般意义上有两种考虑,一种是请外部专业人士出任警队顾问,另一种是由进入警队内部服务的专业人士组成特种部门管理而《第一诫》中,无论李国强还是黄警官,都没有除魔驱鬼的专业能力,至多是因天赋而开启了天眼,能够看见灵体。
他们对于鬼几乎没有什么有效手段,对于被鬼上身的人,无法安全解除,只能杀了那个被鬼上身的正常人。
但这样却并不能保证能除去那个恶鬼。
这种机制本身,才是让人悲哀的。
香港就没有高人了?编剧导演均为唐永健,新加坡人,所以这部并不是香港电影,而是新加坡电影,不过故事背景应该还是香港看了一些评论,感觉确实导演失控了。
前面部分对气氛营造还是不错的,直到学校一场开始出问题。
结构性失控。
影片基调不是灰暗的,而是黑暗的。
恶鬼无限强大,驱魔警察们被秒杀。
完胜。
没有任何希望。
郑伊健和余文乐的表演还是不错的
1。
第一诫的故事表面看起来很简单,警察李国强夜晚巡游的时候,击毙了杀人魔陈福来,自己也深受重伤入院治疗。
晕倒前李国强发现受害的女性突然坐了起来,也因此反杀了陈福来。
出院后,因为不愿修改证词(见鬼),被长官调去了杂物科。
冷清的杂物科只有一个残疾人同事和一个酗酒的长官。
长官告诉他,杂物科负责处理其他那些所谓的灵异事件,在这里干活,只要记住一点,这个世上是没有鬼的。
所以泳池半夜发出的怪声是头发堵住了下水道,突然打开的电视是连上了隔壁邻居的信号。
但是李国强很快发现事情不只有那么简单。
在一次行动中,一个老人附身在了一个女人的身上,企图伤害李国强,幸好被长官黄督查击毙。
原来世上真的有鬼,并且会通过接触,附身在别人的身上。
所以发现了鬼就必须立马击毙,防止事情闹大。
第一诫的存在就是为了避免事情传出,引起恐慌。
李国强无法忍受这一切,打算向长官认怂,修改证词。
却没想到,原来黄督察一直打算退休陪老婆远走高飞,自己就是被他挑来的冤大头。
很快危机到来,有一只厉鬼,在城中四处作乱。
拆除石膏后,手臂上的印记,让李国强明白鬼是冲着自己来的。
鬼正是被自己杀死的陈福来。
上吊自杀的女孩,被杀死的老师,跳楼的女生,直到被附身的女警察。
因为李国强的优柔寡断,事情越发焦灼。
被附身的女警在得知李国强的家庭住址后,直奔他家,打算威胁他的老婆。
李国强回家却发现鬼没有来,只是虚惊一场。
陈福华在杂物科的一张照片上,画下了圆圈,向李国强他们发出挑战。
李国强和黄督察前往工厂迎战,没想到来的是黄督察的老婆,一番纠缠,最终陈国华以杀死了被鬼上身的黄督察结束。
事情结束后,陈福华坐上了杂物科的老大。
画面一转,原来从李国强回家救老婆时,就已经被鬼上身,之后发生的事都是他编出来的。
2。
要真正理解这个故事,首先要明确两点。
一.在一个黑白不分的世界不要猜。
二.这个世上是没有鬼的。
按照这两点,我们就不能把这部电影当成一部鬼片,也预示着这个故事从头到尾都是一场骗局。
李国强抓捕杀人魔陈福华时,分明四肢中枪,出院后,却只有右肢绑了石膏。
这证明他心中有鬼,他在撒谎。
明明李国强击毙了杀人魔陈福华立了功,却被调去了杂物科。
说明长官想要冒名顶功,李国强不肯认怂,所以被调去了杂物科。
到了杂物科,有一个坐着轮椅的同事,事后被发现是正常人。
跟着数学老师回家的老婆,神情诡异,分明已经出轨。
泳池半夜发出的怪声是头发堵住了下水道,明明没有脸上电源的电视却说是连上了隔壁邻居的信号。
证明黄督察也是一个谎话连篇的人。
杀人魔陈福华附身女学生大开杀戒。
第一个杀的就是可恶的数学老师,看到现场的女学生也集体从楼上跳下自杀。
完全有可能是李国强自己动的手。
按照这个思路,之后李国强杀了男警察,确实是打算威胁女警察时,被发现控制住了。
之后才杀死了女警察,软禁了老婆。
而这一切黄督察一直心中有数,也知道长官把李国强调来这里是为了什么。
所以在外卖女叫醒他的时候,瞬间就拔出枪来防身,证明他心里紧张,不知道李国强什么时候会威胁他。
为了保命,黄督察才会递交辞职申请,打算跟女朋友跑路。
结果李国强为了上位和隐藏秘密,杀死了黄督察,也结束了整个骗局。
正式从一个一开始老实,固执,老婆也跟人出轨的老实人变成了一个熟知潜规则的老油条。
事后,衣服上的污迹证明长官对李国强做了什么心中有点数,但是没有揭穿。
长官手里的酒是黄督察的,代表这件事长官也有份。
结果喝的时候,酒也是假的,是水。
这样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事后黄督察的女朋友驾船离开,明明还活着,为什么长官却不去调查。
第一诫真实的故事应该是,一个愣头青警察因为不服长官潜规则被调往杂物科,杂物科真的只是打杂的。
事业低迷的同时,发现老婆也有出轨的迹象,所以打算跟长官认怂,回到刑警部队,但被长官拒绝了。
这下老实人彻底发飙,干掉了老婆出轨的数学老师,杀死了目击凶杀的学生和警察,最后杀死了黄督察彻底成为了一个老油条。
既然是编的故事。
那黄警官的老婆在故事里死了,可现实他坐船走了。
怎么解释。
上完口供可没有黄老婆的尸体啊。
一星给女孩的配音》《真可爱啊真可爱
后半部还是有看头的
最后的谜底还有点意思,但明明是鬼片,为什么觉得还是在看偶像片呢?女鬼们的眼神也水灵通透的很,好像吓完你转身去开时尚趴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吓死爹了!!!!让不让人活了阿!看得我不敢睡觉了!
难得的一部结尾是邪胜正的。。。
如果不是前面那么烂,也许冲着结局我会评价高些
还行吧。拍的算不错啊。余文乐最近片子真多啊。 剧情不错。就是中间的部分实在是让人看的觉得怪。又没意识 随便就鬼上身。那不是要杀很多人。虽然这段设计不太好。 但整体剧情。故事演变过程还是算蛮有新意的。开头给人很有新意的感觉 后面给人感觉是让人非常意外。确实是非常意外。 而
结局挽救了整个故事,内心的善恶法则再次被推翻。
看得不是很懂,就是很多人死的很恶心...
恐怖悬疑 结局不错 就是 有点恐怖啊 呜呜呜``
港式恐怖近年来的佳作 结局有一丝小绝望
真的讨厌死滥用jump scare这些恐怖片,同样是警察创伤应激节奏不如《鬼镜》,同样是寻找鬼是否存在的终极问题答案故事完整性不如《异度空间》,最后竟落到中年男子的厌女和意淫,白瞎这么好的氛围和灯光
山寨版的第六感
太恶心人了,什么神经设定
没那么多上进心和好奇心不久什么都好了吗
开始的设置总让我觉得是个突破电审的新路,越拍越乱码七糟
结局还可以~
结局如此残酷。
不喜欢这样的题材,跟灵异沾边的都不喜欢
最后3分钟让它从三星变成了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