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鬼片总是冤鬼报仇。
冤鬼往往是被别人杀死的要不就是被别人欺负自杀死的。
到最后总能在冷漠的人性上做文章。
刚开始看一部两部这样的电影时还能触动自己的内心深处,但是看多了以后实在是不能忍受韩国编剧的韩国STYLE。
为了能在人性上做文章,他们有时候不惜用牵强的和根本不能用逻辑和科学道理去分析的剧情去表达。
这点韩国编剧倒是可以和香港编剧媲美了。
梦里,准确的镜头感绝妙的构思严谨的逻辑真让我兴奋。
虽然也是被吓醒的,还是很感激这部电影,造就了这个精彩的梦。
电影本身不是很恐怖了,但是我喜欢它的节奏。
一些特技和音效也相当恰到好处。
感觉是很成熟恐怖片,并且,有仿日的痕迹。
如我之前一样,并没有对这部片子完全看懂。
女一号的死。
我之前是这样理解的:剧情的第一幕,女主角见证了地铁里红衣女子自杀的一幕,而并没有出手相救。
红衣女死去时候的阴影一直在她心中,影射全片。
所以才会拼命想救公寓里的人。
怨念的允恩利用了女主角的这个心理弱点成功控制了女主角的意识,逼着女主角跳楼自杀。
每晚9点56分,对面公寓连续发生的死人事件,随着女主角的调查,种种真相缓慢地揭露,让人感到心寒。
对面楼房里有个下肢瘫痪的女孩子,她本来有个美满的家庭,一次车祸将父母和她的双腿夺去,楼房里的邻居们都热心轮流愿意照看她,她逐渐地开心起来,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和真实的本质,这群人也逐渐露出本来的面目对她漠视虐待羞辱欺凌殴打,非亲非故就真的要对你好么你以为,何其丑陋自私的人性嘴脸,打着关爱的旗号只是为了赢得社会的赞誉。
随着剧情推进揭露开来的是人性的私欲虚荣贪婪卑劣,何其不堪,残忍。
她都一一的承受下来,她只想得到他们的哪怕一点点的关爱。
圣诞节那天,没有人会想到她,她只是众人手里玩弄的玩具,她心灰意冷,用刀割破自己的手腕,血缓慢地流在雪白的连衣裙上,她挣扎着还抱有最后一丝幻想,如果这时有人能过来看她能救回她的命,生命的意义也不至于全然幻灭。
但是一切无用,当她慢慢死去的时候,其他人正在房间里享受着幸福的时光。
怨恨最终形成强大的怨念,她选择了报复,让他们全死在虐待自己的方法之下。
影片实质是:最后的结局,所有的都真相大白,而女主角依然过不了自己的心魔,最终跳楼自杀。
这个心魔就是,她终于能够感受到允恩如同地铁红衣女子般的绝望。
最后的意念也无人救赎,尽管当时她就在身旁。
自己原本可以救那个在地铁寻死的女子,但是由于人性本能的自私念头,以为抓住自己的女子想拉她一起死,其实她错了,那女子只是想在寻死的最后一刻期望身旁有人能够救她,拉回她的绝望。
就那么一点点甚至带着最后乞讨般的求助啊,一丝温暖可惜都没有,女主角沉浸在极其害怕的意识下只有私心完全没有救助心理自私决绝将那女子的手指折断,红衣女子带着恨意跳下轨道。
等她明白那种绝望,一切都已经为时太晚。
很悲伤的片子。
人性深层次的孤独。
轮椅女孩的死赤裸的显示了人性的丑陋。
这部电影,我刚看完,不过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很久之前曾看过而且,它应该也还有一个漫画版。
这是个会死的女主,。
, 说说电影吧,这部电影的诡异气氛渲染很到位,尤其是在当年接触鬼片不多时,真是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包括地铁站里红衣女子的跟随啊,夜半床下有人啊,走廊里变异长发男啊什么的,但这次真的让我最揪心的却是轮椅女孩的自杀。
轮椅女孩 她的父母车祸中双双丧命,然后邻居们强当好人轮流来照顾她。
但随着岁月流逝,她的那些邻居都变了——喂饭的银发老太婆逼着已经吃饱的她继续吃饭到吐;喂药的波波头女强迫她吃大量的药片;给她洗澡的大婶将她皮肤搓出血,最变态的是那个高中生竟然想要强奸她还对着她撸管...我本来以为这些是致使她自杀的主因,但从她的描述中可以知道,竟然是 孤独。
她是因为过年时无人陪伴而选择割腕的。
被轮椅女孩附体折磨的小哥
这就是轮椅女孩 也许,如果她是个正常人就好了,可以出去逛逛街,看看海,享受与人交往。
然而现实的残酷造就了悲惨的结局。
割腕示意图 最后,我们的“本不孤独”女主也被她害死了,。
,
如果你有能力去帮助关心一个人,那就去,否则,请不要招惹。
——终
《公寓》就在俗套不俗套中完结了。
有点像是励志(?)的鬼片,又有一点像是冤魂不散的鬼片。
大致是说一个残疾女生在一处意外中父母双亡,然后左右邻里都热心地来帮助她。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个女生渐渐地沦为了一个发泄肉欲和被施以折磨的对象。
终于于大家无视的眼神中,在一个圣诞夜自杀了。
她怨恨,愤怒,所以决心杀死每一个无视她的人。
每天在她死的那一个时间点就会有一个邻居死去。
最终连真心想待她好的女主也不放过,因为大概她不想女主忘记她。
个人觉得这部电影拍得很零碎。
第一,片子里面有两个鬼,而且是各讲各的。
如果说需要第一个鬼来引出女主与女鬼的相遇,似乎太牵强。
而且那个无意义的第一鬼出现的场景太多,却又没有关于她的任何描述,只是让她不停出现,显得莫名奇妙。
第二,在电影开始没多久女鬼给了女主一个魔方。
在片子中间的时候女主开始研究各个死者的房间号,终于发现房间号和魔方上刻的数字一摸一样。
于是这部鬼片瞬间变为了侦探片。
至于结局,最开始我以为片子会很俗套地让女鬼被女主感动,然后怨恨消失,温馨收场。
但是女主还是被可怜又自私的女鬼杀害。
让我很满意这样的安排。
但是在最结尾,女主于是变成了替死鬼,延续怨恨,就略显敷衍了。
不就跟水鬼找替身一样了么。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还是很适合和朋友一起在家里一边吃着零食一边看,作为消遣不错。
PS:其实片子不吓人,但是居然被梦里面自己想像的给吓到了。
汗。
作为一个资深跑者,一个喜欢超级喜欢跑步的人,今天我不聊电影了,我聊聊这个美女的跑步吧。
这个美女长的确实够漂亮,可惜跑的不美,他要是跑出节奏感,再穿上紧身运动装,跑出优美的弧线,头上再微微出汗,感觉就更美了。
首先,她跑步装备不对。
无论是天冷还是天热,一般的人是不穿羽绒服跑步的,热身过后,一般直接就是贴身运动装开跑,而且会跑出一头汗。
这美女竟然穿着羽绒服,而且里面的衣服也不是运动服装,跑两天穿同一身衣裳,也足以证明她衣服多,同样的衣服有两套,不然跑过步第二天要洗洗的。
其次,她跑步姿势很不对。
跑步的起脚最起码脚要抬起来,上身要稳,她左右摇晃的,证明核心力量不足。
同时,穿着运动鞋脚下的声音还这么响,证明她下脚太重,这样跑下去脚踝,膝盖早晚报销。
本来想聊电影来,忍不住又说起了跑步,但愿这个美女以后跑的更加优美吧。
抱歉我就是标题无能。
最近看了《心理罪》,然后再重头回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忽然想想按照雷米大的观点,竟然也可以用心理罪来解释这个片子了。
既然是观后感,那么肯定会剧透一些内容,不想看剧透的朋友可以右上角离开了。
9年之后再看这个电影,心境不同,感受也不同了。
世珍线:装修精致的公寓却少了家的温馨舒适,女中学生所问的也正是世人的观点。
事业有成,长相貌美,却已不再年轻的女性为何要选择独居生活蹉跎时光,而不是找个好男人嫁了。
世珍对女中学生说的那句话 “到了我这个年纪,已经开始厌倦了狩猎与被狩猎的关系” 那些年华正好的女孩子们是绝对体会不到那种无奈惆怅的心情的。
所以,她在洋溢着欢乐喜庆气氛的圣诞夜布置了一个冷色调的橱窗。
她驳斥了女下属提出的意见,也只是不想妥协。
“就算和别人不一样,但我正在坚持的东西却并没有错”。
世珍想找一个关心她,爱护她的人。
然而 易得无价宝 难得有情郎。
现代社会却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自私和冷漠。
这种冷漠自私,也感染到了世珍。
所以有了深夜地铁站那一幕。
浓妆艳抹的红衣女子深夜徘徊在地铁站,只是想找一个能阻止她轻生的念头的人。
她尾随并观察着世珍,她认为这个女子和她是一样的人。
所以她问世珍“你不寂寞吗?
”一开始,世珍是真心想救她,但在最终列车飞驰而来的那一刻,世珍又冷漠的做出了自私的选择。
所以,地铁站的红衣女鬼成了她挥之不去的噩梦。
红衣女鬼只是一个恶梦。
所有她所出现的场景都只是世珍的梦。
现实生活中她从来没有出现过。
她是世珍心中的恶鬼。
--彩瑾线这个女孩从头到尾就是一个悲剧。
当她父母死后,邻居们涌入她家的那一刻,我相信那些热心的邻居们脸上热情的笑容是真挚的。
毕竟彩瑾这样一个可怜的女孩子最容易勾起人们心底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与救助欲望。
然而,一切都敌不过时间。
“久病床前无孝子”,亲子女尚且如此,何况他们原本只是邻居。
时间久了,同情与善心所带来的巨大的压力和责任让他们渐渐变得面目丑陋。
邻居们为了各自的私欲、厌恶、利益和不耐烦等种种原因折磨着年轻女孩。
所以,她怨她恨,她是孤苦无依的弱女,还不得不残酷的维持着表面上的和谐假象。
于是便走进了韩式恐怖片经典的怨灵复仇杀人路线。
噱头就是她选择了在她的死亡时间回来对邻居们进行报复。
顺便还给自己找了个宅男旁观者. 姑娘,我能理解你,毕竟你生前也是个挺寂寞的人。
可你欺负个宅男算什么事儿呢....韩式恐怖片的怨魂们很少像美式恐怖片的恶鬼那样为杀而杀,也不似日式恐怖片里的凶灵们为了自己的执念无差别杀人(比如《午夜凶铃》《咒怨》那几位乱杀一气的主儿)在韩式恐怖片中,更多的是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如果你领了便当,那就一定有个领便当的理由。
就算没有,导演编剧们也得给你按上一个。
感觉主要思想就是“现世报”,做了坏事肯定跑不了。
《公寓》:来自集体压抑的疯狂 (文:火神纪) 一直喜欢安炳基执导的惊悚片,所以今年这部《公寓》出来之后我也就趋之若鹜地追逐。
如果单单从惊悚电影方面来说,也许这并不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电影,毕竟电影里的那些足以让人有惊悚的镜头实在太少太少。
但是排除了惊悚上不够震撼的视觉效果,这依旧还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
或者说,别把这部电影当成惊悚电影来看的话,或许会有一种更深沉的感动。
这是一部改编自漫画的电影。
从主创方的宣传文稿里看,电影有几个较大的改动。
主角从一个没有职业的男人变成一个纯粹的职业女性;背景从首尔边缘地带的破旧公寓改成了都市里新建的高档公寓;视角从漫画里的多人视角变成了女主角的单一视角;而风格更是从原作的神秘和心理战式的叙述改成了现在的所谓的惊悚和恐惧。
主角的改动无疑是想借用女性独特的柔弱和敏感来更好地呈现那种让人惶恐不安的视觉效果。
背景改到了都市里,增加了一种对都市邻里间漠然的反思;而多人视角缩小到了一人视角对于电影本身的叙述会更有凝聚力,也更适用于电影篇幅;而风格的改变应该是这部电影最失败的地方了,毕竟视觉上的惊悚和恐惧也许不如安炳基之前执导的同样题材的《鬼铃》和《笔仙》。
《公寓》里随处可见的都是曾经在《鬼铃》和《笔仙》里见到的那些常见的惊悚元素。
像电梯里的惶恐不安和《鬼铃》开始的那一段就非常的接近。
固定的视角和挥之不去的惊恐似乎是安炳基已经很熟悉的手法了。
这部电影也许更像是安炳基的恐怖片的复习而没有太大的突破;依旧还是像安炳基原先的电影一样关注着底层的弱势人群。
这似乎也是近年来的韩国电影已经摆脱了高层的唯美而转向底层的一个惯性操作。
当然,这部电影里有些不错的新视角描写也让人惊叹。
像女主角世贞用望眼镜看对面的公寓的望眼镜视角,这种视角在电影里似乎是很少见的。
而更少见的是这种视角呈现出来的那种效果。
对面公寓;灯火明亮;所有的阳台连着落地玻璃以及客厅;用望眼镜一路扫过去。
有点像浮世绘的感觉,每家每户,所有的人们都在活动。
9:56。
这个时间是刚好吃完晚饭,做完家务。
于是,看电视,相拥而坐,咖啡和茶,亲子时间……每一扇窗里都有一个小小的温馨的世界,用望眼镜的视角镜头,有一种偷窥的感觉,然而很温暖。
公寓这边,是一个躲在暗处的孤独的女人;公寓那边,是所有的安逸和温暖。
这样的运镜也许只是为了体现女主角的孤寂,可是孤寂看不到,温馨却很浓烈。
回到电影本身。
电影讲叙的是一个叫世贞的单身女子身边的灵异事件。
这是一个偏执、喜欢冷色调、敏感的女子。
在下班的地铁里遇到一个自杀的红衣女子。
之后身边就怪事不断。
半夜会被奇怪的声音惊醒,于是一整夜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可是会感觉身边有人在看着她,一回头,屋子里依旧空空荡荡。
偶然发现对面的公寓会在每天晚上9:56的时候突然关灯,然后会有一个人死去。
好奇心,在惊悚片里必不可少的元素,每天晚上拿着望眼镜的扫视似乎就是这么被驱使起来的。
世贞关心的只是一个叫柔妍的伤残女子。
最后才发现原来柔妍在去年已经自杀身亡了,而所有的事情都是由柔妍满怀怨恨的鬼魂回来报复。
故事的重心其实就是柔妍的故事而不是世贞,世贞只是一个引子,引出了的是一个都市低层人群最悲戚的漠然。
网络上的那种温馨社区的表象下藏着一个可怕的真实。
柔妍说到底也还是引子,最终让我们看到的是都市人日趋的淡漠和自私的可怕的欲望。
车祸,失去双亲的柔妍似乎只能依靠邻里的帮助才能活着。
然而,孤僻的大学生会在她的身上发泄自己的兽欲;子孙都远飞国外的老妇人会将她当成抛下自己远走高飞的子孙一整天不停地煮东西给她吃;热心医学事业的夫妇会把所有新制的药品在她身上试验;儿子发泄兽欲的母亲会发了疯地辱骂她是个荡妇……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不是柔妍的报复可怕,而是那些所有的友善的邻居们可怕。
柔妍说过,其实这些都不足以让她怨恨,真正让她怨恨的是这些人无视她的眼光。
满足了这些人们所有疯狂的折磨,欺辱,兽欲;以及他们留给她的黑暗和孤独。
然而最终依旧被他们无视。
孤独,是的,是孤独。
最终把这个绝望的女子推向了死亡。
而后带着满腔的愤怒回来。
她的眼睛里充满了怨恨。
可是为什么不怨恨呢;当一个人被抛在了阴暗的深处,独自忍受着无穷无尽的孤独之后,而留给她孤独的是那些折磨她的人们,为什么不怨恨呢。
她从浴室里用柔弱的手臂爬到客厅里,躲在客厅的地毯上自杀的时候,窗外边的家家户户都在欢快地活着。
窗外飘着雪。
这是孤独的最好写照。
没有月光,别人窗口里温和的光线残余在这边凄然的脸上闪烁着的泪光反射。
她的眼眼里充满了怨恨。
而这怨恨;来自孤独,来自被折磨的痛苦,来自被淫秽的手抓着后的悲痛……这是一部很悲情的惊悚电影。
所有的看似温和的人们带着各自不同的欲望接近一个失去双亲的身患残疾的女子;阳光下的各自温和的笑脸只是为了给彼此一个好的印象以及楼价的上涨;而关上了房门,所有人的可怕的面孔才逐渐地露出来。
如果没有最后的披露,我甚至怀疑这是一部温情的小区写照,看到了最后才知道其实所有的温情只是为了最后的悲情。
我曾经想过,在我们所居住的周围都是一些善良而温和的人们。
我也曾经想过,关上了房门他们是不是依旧还会带着动人的笑脸。
集体压抑,这的确是一个很可怕的臆想。
也许是我们曾经怀有过太美好的幻想,以至于看到这些阴暗的画面时会有一种不寒而怵的感觉。
其实所有的人都跟我们一样,有欲望,有压力,有疲惫,有渴望发泄的软弱。
只是当我们以为自己很复杂而别人很单纯的时候,所有的人也都这样以为。
其实,所有的人都一样复杂,所有的生命体都有所承受,都会劳累不堪以及疯狂不已。
只是我们看不到,所以无知无觉。
阳光永远灿烂,可是总会有一些角落是阳光无法照射到的。
那些地方阴湿、常年暗淡。
总有些东西在那里悄悄地滋长。
所有的人都会有一些悄悄滋长的阴暗的欲望。
只是我不知道,当所有人的这些欲望都被披露出来放在一起再被投射在银幕上的时候,原来,竟然是可以让我们对阳光绝望的。
世贞最后的死以及同样的9:56带着一种疲软的惯性的特写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我明白,其实这是一部并不怎么出色的惊悚片。
电影结束;只是这部电影对于底层人性的关注,值得我们记录。
集体人群的压抑,这似乎已经是一种社会现象了。
这部电影,其实只是一次集体压抑后的疯狂暴发罢了。
找一个理由,找一个突破口,然后一起担忧和害怕。
2006-9-9;丙戌年丙申月辛丑日。
刊发于《新快报》2006年9月12日A52版《非常道》栏目。
附注:电影资料。
■片名:《Apartment》 ■译名:《公寓》 ■导演:安炳基 ■主演:姜承真/高小英/张惠珍 ■类型:惊悚/恐怖/悬疑 ■片长:92 分钟 ■地区:韩国 ■语言:韩语 ■首映:2006年7月6日/韩国
我不知道为什么,主角竟然死了,他没有犯错误吧...为什么好人都没有好报呢,正义总是得不到声张....
我的梦想曾经是开一间书吧,然后坐在里面看时光流淌。
静静观望着太阳升起又落下。
从下午到夜晚,天空从浅蓝色变成黑色,偶尔窗外奔腾的车流的光束稀稀落落的打在书架上。
我坐在二层,整个身子陷进靠背的沙发里,音乐从右耳的侧面传来,隐隐约约的女声,回荡在安静的空间里 ,幸好还有人在不远的地方聊天,我喜欢这样既不孤独又可保持私密空间的场所。
在这里,我看完了一部叫做《公寓》的韩国悬疑恐怖片。
关于恐怖片为什么恐怖,造成恐怖的视听元素,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部分。
比如,把声音关掉,把阴影去掉,恐怖片就可能完全改观。
当然,故事本身的悬念也造成了一定的戏剧性效果。
重点是,好的恐怖片总有一种心理穿透力,让你在看完之后的一个礼拜内都不得安睡。
前一阵,在一个超市门口,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竟然买了一本《心理》杂志,创刊号,大概是被上面的一些标题所吸引。
有一些研究者发现,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
更多学校的心理学专业正在日益兴旺起来。
而电影故事里的恐怖元素也不再停留在单纯的视觉效果,更倾向于利用心理学的恐怖效应来吓人。
记得,几年前看过一部韩国电影名字叫做《蔷薇红莲》.姐妹两个人,姐姐精神有病,但是这个事实直到结尾才被澄清,而整个故事都是以姐姐的视角在讲述一个看似平静却充满反常和杀机的家庭,在姐姐的视野里,所有人除了这个姐姐外,都有病。
结尾事情才真相大白.同样,在公寓这样一部电影里,讲述了一个表面平静团结的社会景象背后的残虐和阴暗.反映了一种人性的反复,和人心的虚假性。
我们一面响应着社会提倡的互助精神,一面又发自内心的排斥我们的友邻。
看到苦难的,残疾的个体,同情是发自本性的,然而自私的欲望的膨胀,责任和道德的普遍缺乏,导致那短暂的本能的同情心很快变消失在无尽的职责和空洞的义务中,可是这些空许承诺的人又不愿被人看成是虚伪自私的,于是开始把这种无奈和后悔的愤恨发泄在被遗弃者身上,直到她忍无可忍自杀。
一个身患残疾的女孩,在父母不幸双亡后,得到了邻里小区众多热心人的帮助和照顾,可是这样的热情逐渐演化为一种无奈的责任和义务之后,疲惫的邻居门的逐渐开始变了.于是女孩开始被逼迫吃完过量的食物,喝各种奇怪的药品,在邻居的照顾下伤痕累累,还要满足邻居儿子的欲望发泄...圣诞节那天,她自杀了,鲜血漫上藤椅,整件白色的衣服逐渐变成了红色.在韩国电影里,我们总能看到人性的各种阴暗面,外表端庄,内心残暴的虐待狂。
而这样的压抑是社会性的集体无意识的一个侧面,这些说到根本源于韩国历史的分裂性。
过度的压抑必然滋生复仇,我们看到的故事里,恶与复仇的理由总是被挥发到极致。
无论是《老男孩》里的父女乱伦,还是本片中的毫无人性的虐待,故事本身都建构在一个超出常理的基础上,我注意到结尾,竟连唯一一个女主角,与后来证实是鬼的女孩有过唯一的正面接触,并真心想帮她的人,也遭遇到了同样的下场,死亡。
这的确另我有一些意外,因为以往来说,恐怖片里的女主角是不会死去的,她总是会想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像万能胶一样好用。
但是,故事这样处理,似乎是在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恶都会受到控制,正如一个被社会深深伤害过的人,未必都可以用普通人的眼光来相信这个世界还有好人的存在一样.环境可以塑造一个人,经历却可以改变一个人。
一个原本善良的女孩,居然变成一个杀人恶魔,即使最同情她的人都感到害怕,而那些把她变成这样的人们的相继死去却得到了无辜的叹息和谅解。
还有什么比死亡都无法消解的怨恨更可怕呢。
典型韩国恐怖
一群披着羊皮的好心邻居,一个怨恨而死的女孩,一个好奇害死猫的围观者
傻逼片子。。。。
好久没看恐怖片,原来是这样。。
到现在我还能记得最后一幕。。。
有点恐怖
一般,话说这海报选得也太血腥了吧= =
略无聊
比起冤魂,寒凉到变态的人心才是更可怕的。本片在氛围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女主独处时,有时冤魂并未现身,光影变幻仍然充实了观众的想象,再加上一些门镜、睡觉伸手到床边之类的生活细节,制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深层次恐惧感,遗憾的是结局让全片质量下降了不止一个level,虽然顺理成章却仍令人失望。
这描述的是个什么奇怪的邻里关系。而且前半段那个卧轨自杀的女人和之后的公寓主线之间到底是有什么样的联系?
比较早看的一部 当初女主一个人在房间神经兮兮的时候吓到了点。。
我还是不擅长看恐怖片T。T
悲剧的小女孩。。
没咋看懂,为啥世珍最后也死了?
普通啊跟原著比不了啊
腐烂的爱心
就知道结局会这样。就不能治愈一点消除怨恨嘛。
一起吃饭逛书店喝奶茶聊天看恐怖片的周末非常愉快
尚可
真是垃圾啊斯密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