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看的出来,黄渤第一次自导自演,野心真的很大,想要表达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多到2个小时的电影依然讲不完,还要出一部4小时加长完整版《好戏一出》。
其实题材很有意思,如果拍的好的话一定会很有趣,但是不知道是因为体制原因不敢拍,还是导演不想拍。
呈现出来的是什么?
黑色幽默?
荒诞喜剧?
但我觉得幽默、喜剧笑点不够,黑色、荒诞深度不够。
说是喜剧,整部电影几乎没有几个真的好笑的笑点,只有突如其来,莫名其妙的狗粮。
重点就说这部电影想表现出来的人性方面的东西吧。
电影的几个转折点,一个一个来看。
第一:流落荒岛,小王因为野外生存技能自然聚集起一堆的追随者,本身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几个老板优势就不在了。
但是,当我们流落荒岛,还没生存问题还没有受到挑战的时候,仅凭教授的几句话和一点点的小尝试,就真的相信世界已经毁灭,完全没有回家的可能性了吗?
真的能够立刻抛开多年的人际网络,重建一个新的人际关系吗?
第二:张总找到搁浅的船,队员站队。
和之前一样,即使不了解出去之后会怎么样,但是在一段时间的相处下来,小王要是一个好的领导也就罢了,但是他不是,暴力、不公正、以权谋私,所有领导者的缺点他一个都不少,而队员们也应该渐渐开始掌握基础的求生技能,无需依赖小王了,在多年同事情谊和几天不愉快的感情之前,大家的选择是什么?
只有少数几个人站到了张总这边,这太让人惊讶了。
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当小王发现了这个船有充足的物资的情况下, 居然没有发动武力抢夺,而放任他们发展新的经济体系,可以说当时他们自己也能存活,没有必要争夺。
但是当有鸡腿在眼前的时候,没有人还会满足眼前的糟糠的,而且在他们后期已经过的饥寒交迫的时候,也依旧没有去抢夺,直到资源污染,活不下去了,居然第一个想的是依照王总的经济体系公平交换,被拒绝了才开玩笑一样的一顿乱打。
第三:天降海鱼+小兴发电。
几句呐喊和发言,一个虚无的“冰淇淋”就让所有人重归于好就好像之前的所有都没有发生过,开始过起了快乐的岛上生活。
最扯的是,难道不知道在胁迫,欺瞒的情况下签订的所有合同都无效吗?
更不要说这种未经公证的字条了,是所无知才会相信这样的东西带回去能生效。
第四:发现游船,回家。
有游船,还在放烟花,说明外界的世界还好好的。
然后呢?
为什么外界还一切正常,却使用没有人来寻找这一群失踪的游客,这其中还是即将上市公司的老总哦!
按照后面,这个小岛能被开发成旅游景点的情节来说,这个小岛应该并不是很远,那么这几个月,社会是怎么了?
警察是有多么的无能?
虽然说了这么多问题,但是实际看下来,最最让人难受的不是逻辑上面的问题,这些可以说本身电影就不是正剧,轻松点看就好了。
而真正让人难受的丑化的女性角色,脸谱化的配角,毫无成长的主角。
女性角色:长得好看的以色侍人、唱歌跳舞换取资源,长得不好看的干脆就是丑角,总之没有一个是有自己能力有想法的,其中最尴尬的大概就要数女主姗姗了。
为了要表现出她和其他女人的不同,只能端着架子,美丽、文艺,甚至在大家打群架的时候来了一段瑜伽。
感觉就像是一个重要的NPC,该出现的时候出来触发对话,推动一下剧情谈一下展示一下理想。
配角:大部分都是没有脑子的乌合之众,两个必要的领导者,一个调节气氛的“墙头草”,最出色的应该是黑化的小兴,如果他从第一次搏命出海到几次阵营的转换,每一次都展现一点心态的改变,直到最后积累成质变,一点点的铺垫其实可以塑造一个非常丰满的角色。
但不知道是导演的问题还是演技的问题,最终没有好好展现出来。
主角:马进这个角色很有意思,主角光环满满。
毫无准备的出海,居然能回到岛上;没有计划的独立,居然遇到天降大鱼;直男式的追求,居然能得到姗姗的青睐;为什么说他没有成长,出海是因为要兑换彩票,换阵营是跟着张总走,独立是因为张总不想走,好好计划是因为过了奖票的兑换期,决定不欺骗是因为女主的深情表白。
虽然这样的情节设置没问题,却缺少主角自己的内心转变,没有一个是主动成长,都是被外力推着。
节奏方面,与其大篇幅的去刻画无意义打架、油腻的鸡汤,不如多去描写一点角色的内心变化。
最后吐槽一点,为什么男生衣服还有破损,花瓶妹子们的服饰妆容不管在岛上过了多久都可以如此光鲜,姗姗洗澡洗头前后,并没有任何的差别,这也让后面用布做衣服的那段简直毫无意义。
电影整体只能说及格,实在担不起网上如此之多的赞誉。
【好戏一出,一出好戏的完整网剧版】谁说电影一定比剧成功,我感觉这部是剧大过电影,完整版比电影版多出了136分钟,细节决定成败,更细致的描述黄渤是如何成功的,真演技和真笑点在这六集里演的淋漓尽致,王迅把势利眼小人演的真像,就像本色出演,完整版填补了你在看电影时的各种疑问,这就是一个老油条深知观众要什么想什么,不是自己的就不要强求,也不要被仇恨和欲望蒙蔽了双眼与内心,金钱这东西,或许在整个世界都用不着的时候,人们才会变得更加朴素吧,什么是真实,什么又是一个梦,梦之所以让人流连忘返就是因为它是一个梦,它是假的,因为,相信,所以相信,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不可相信了,有太多的东西都是假的。
哪怕就连爱,也是如此。
不过,这也不会阻止你去爱,去受伤,然后再接着爱,再受伤,哪怕是自己再也不相信爱情了,也不要放弃那份希望。
因为,凡事皆没有绝对
知道有剧版后每天都会看下日期,27号更是晚上7点半就开始守,意外的是宣传的晚8点,竟然提前了十几分钟,算是小惊喜了。
因为《一出好戏》里有很多情节需要稍微思考一下前因后果跟其中的意思,给数之不尽的黑子带来了释放的机会,上映后的几天在讨论区里也跟黑子进行了一些斗争,虽然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对电影的理解更深了一些,但是还是会有一种无力感。
现在好了, 剧版里多了很多掰碎了的情节,让一些黑子闭嘴的同时也能让很多没看懂的观众豁然开朗。
而我更佩服的是《一出好戏》,居然能在剪掉了那么多情节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有比较高的完整度,想表达的一些想法也都表达得很明白,渤哥厉害。
在我心中《一出好戏》证明了渤哥是个比较好的导演,《好戏一出》证明了渤哥是个优秀的导演。
首先要说,每个人的演技都太好了,张艺兴真的把我惊讶到了,着实佩服。
剧情的话,感觉是简单版的《迷失LOST》,看完不自觉的就想起这部美剧。
里面对人性的探讨是真的很引人深思,小兴从最初别无他求的朴质的少年,在一次次的利益与地位的冲突及改变下,变成如此只为自己考虑的人,完全陷入了黑暗的泥沼之中,最后的两集真的有些害怕完全猜不透的小兴。
其实我之前以为变得极端的会是马进,但他只是一直在自己道德约束下去达成自己的目标。
虽然他一直抱怨命运的不公,也曾为了彩票而疯狂,为了失去好不容易建立的一切而崩溃,但他欺骗不了自己,因为这虚幻的美好而痛苦。
总结完,发现还有点喜欢马进这个角色呢。
他似乎就是我们每一个普通的小人物的缩影,而我也希望像他一样可以保持内心的基本底线,即使深处绝境也不能放弃自我。
以小兴为警戒,希望不要陷入不自知的疯狂。
还好,最后小兴失忆了,希望永远不要回忆起来。
你们就是团结的走过了在孤岛的那段岁月。
人们更容易相信团结,毕竟那是最美好的。
剧里几个主角的性格都塑造的很好,没看电影版直接看的剧版。
小王,老张,马进,真的是可以代表社会不同的人群了。
好吧,自己说的都晕了,总之是部不错的剧。
正在考虑把《lost》补完。
1、小王,打群架过后 吃方便面时 每个演员的回忆与悲痛的哭泣 尤其是宝强那一段 非常动人 让人感觉他内心无奈—他本来也不是有很大本事的人 不过是比别人多了一些基本的野外训练 一开始大家都把他当王 他也飘了 但其实越后来越觉得责任太大 没能让跟随他的人过上好日子 自己也变得暴力不堪 其实真正的小王其实也是个没啥出息的善良人而已。
这段让我感觉宝强的形象饱满了很多 还有一段 是宝强打马进之前 其实马进捣乱了很多次 小王也忍让过 说明他其实本身并不是那么大胆暴力的人 这里有一段过渡 让小王的转变没有那么突兀2、老潘 老潘的戏的确删了好多啊……哈哈哈 渤哥够狠 不过的确就算是一闪而过的镜头 迅哥也能吸人眼球 我记得一段很混乱的戏 镜头晃着很多人 就讯哥穿这个大裤衩 大白腿 一下就看到了 老潘这个角色丰富了很多 特别是马进被打的那段 从懦弱到毫无尊严的乞求到发狠的暴力讨张总欢心最后回归被马进反攻时的胆小……真的一气呵成,果然是老戏骨3、小兴 小兴是个特别悲情的人物 剧版里多了3个细节 一个是小兴跟马进出逃后没东西吃 小兴去求鱼被打 不知道求的是张总还是小王 单看后面他们又去找张总 那应该是小王他们打的 但他还是讨了鱼回来 先给哥吃 自己拿铁棍去拼命 这里的无力感体现的很动人 第二个细节是马进筹谋时对小兴说了一些虚无缥缈的话 小兴从懵懂 到转过身去的恍然大悟 之后的沉思和笑容 很流畅 人物性格转变开始 第三是小兴勒索张总之前 马进回去船舱 两个女的走出去 跟马进说“原来你是这样” 估计是小兴早已经利用马进的名号勒索了不少东西 还有马进最后烧船 跟小兴说的“我爱你”让他从面目可憎变会柔软可怜 这生活中 应该没人爱过他吧 跟马进划船出去问想见谁 他说奶奶 估计被爸爸打的时候也只有奶奶会护一下吧 可怜孩子总的来说 剧场版的确逻辑情节都顺畅许多 人物也丰富很多 但故事框架和核心没太大变化 可惜的是 咱们帅雷雷的故事没有后续 可惜可惜
好戏一出作为黄渤的导演处女作,本是被我列入必看之电影里的。
后来风评不利,加上确实没空也就没有看。
好戏一出作为一出好戏的电视剧加长版,故事讲得比较完整,角色也丰满了,也确实抓住了我。
故事设定在随着陨石坠落,正出海旅游的一家公司流落荒岛,他们三十人分别在小王、张总还有马进的带领下度过了象征人类社会演进的采集狩猎时代、资本主义时代以及类共产主义时代。
小王的集权蜕化,张总的资本规范,马进的共产公社,小兴的成熟黑化,马进和姗姗的爱情都算是亮点呢。
没看过电影直接看的电视剧,每个人物的性格和角色都塑造的很立体呀,像看了一场大型酣畅淋漓的戏剧,初觉荒诞不羁,又觉讽刺和可怜。
人性的一点点膨胀(王)、智慧和自私的并存(张总)、小人物的不甘和矛盾(马进)以及从懵懂到扭曲(小兴),都是有逐步变化的蛛丝马迹可循的。
中间情节的象征意味也很明显,小王被简称王,北极熊的毛皮到了王的身下,身侧坐着献媚上位的女生,镜头转成俯视,石器时代就到了;史专家在山洞口讲关关雎鸠,文明彷佛在开化了;扑克牌代货币、小酒杯一举、张总一叫、打手出马,资本主义也来了;灯光一打,激情澎湃的演讲说共同奔向幸福才是真理,对马列的模仿也来了,又因为还仅限于模仿,夹杂着自私和对权力的渴望在,所以是冰激凌形的屎。
如果最后马进没醒过来,就那么沉寂在大海中了;珊珊也没留下来等他;小兴也没疯,甚至张总还因为他的修理才能提拔了他。
大家表面上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遗忘了那座岛和那100多天,依然沉默且默契的遵守着原来社会的法则,同事还是同事,老板还是老板,打工族还是乐观且穷。
镜头一转,众人在佳节、聚会、酒桌的一角,对窗、看着月亮,想起来还有马进这么一个被误会成“疯子”的人,永远消失在那座岛。
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但是什么都不一样了一些。
好了我要抽时间去看Lost了。
不是自己的就不要强求,也不要被仇恨和欲望蒙蔽了双眼与内心。
金钱这东西,或许在整个世界都用不着的时候,人们才会变得更加朴素吧。
什么是真实,什么又是一个梦?
梦之所以让人流连忘返就是因为它是一个梦,它是假的。
因为,相信,所以相信。
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不可相信了,有太多的东西都是假的。
哪怕就连爱,也是如此。
不过,这也不会阻止你去爱,去受伤,然后再接着爱,再受伤,哪怕是自己再也不相信爱情了,也不要放弃那份希望。
因为,凡事皆没有绝对。
最美的不是你努力勾心斗角的拼搏夺得的,而是当你发现你不需要这些的时候。
那些还属于你的船走了,人散了。
或许就是需要这么一个孤岛,才能留的下属于我们两人的爱情。
如果每个人都是一个孤岛,那么我们会遇见很多人,也会和很多人分开,又会和很多人再相遇。
其实,大家都一样,没有什么不同,一样的孤单,也一样的幸福。
人生来是寂寞的,赤条条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上,行走一世,最后又孤单地走了,如同幻梦一般。
人们说,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快乐着自己的快乐,痛苦着自己的痛苦,与这个世界无关。
我是这句话的信徒。
《一出好戏》是黄渤导演的处女作,收获13.54亿票房,成为暑期档尾声的最后赢家,非但票房好,口碑也不错,虽然是导演处女作,但这部电影暴露了黄渤的巨大野心。
荒岛求生,从动物到上帝,他简直拍出了一部微型的人类简史。
黄渤,并没有选自己最为擅长的喜剧,而是选择了一个类似于寓言故事的题材,这部电影让所有看过的人会陷入思考与反省。
还记得,在《一出好戏》首映时黄渤说,“我会给观众一个惊喜”,当然也记得导演管虎所说的“四个小时的完整版”,如今,好戏揭秘,作为影剧联动的产品,网剧《好戏一出》在网络上播出,六集剧总时长刚好是电影的两倍。
我们看过太多把剧改成电影的案例,《我在故宫修文物》、《最后的棒棒》等,但把电影改成网络剧的还真是独一份。
从电影《一出好戏》到剧版《好戏一出》,从电影到网剧,这种影剧联动的新颖形式实在是不多见。
既然看完电影还没过瘾,就用网剧的形式将这个故事延续下去!
相信所有的人在观影之后都会在自己的脑海中留下一些疑问,无论是剧情的衔接,还是人物性格的转变,亦或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对于电影来说,毕竟有时长的局限,不可能完整的一一呈现,但《好戏一出》就填补了电影观众的这段空白,让他们通过六集剧集而把之前在电影中留下的疑问一一找到答案。
原班人马、不变的人物设定,所以让你从第一集开始看也丝毫不会感到陌生,这才是真正的《一出好戏》。
在原有的主线剧情之外,《好戏一出》还延伸出了不少电影中未曾出现的关键情节与精彩镜头,填补了原电影中许多没来得及填的空白,还记得导演说把高利贷老板孙红雷的电影戏份全部剪掉的梗么?
这一次,孙红雷完整出现,还有宁浩、徐峥的精彩亮相,让观众大饱眼福。
《一出好戏》被分为六集播出:《结束与开始》、《训猴的人》、《熟悉的味道》、《灯光与他的影子》、《旧故事新故事》和《融化的冰淇淋》。
相较于电影,它大胆地从“陨石事件”新闻播报直接切入黄渤一行人被困荒岛,再倒叙回事发之前事件。
整个剧情的话,感觉是简单版的《迷失LOST》,笔者很喜欢马进这个角色,他一直抱怨命运的不公,也曾为了彩票而疯狂,为了失去好不容易建立的一切而崩溃,但他欺骗不了自己,因为这虚幻的美好而痛苦。
他似乎就是我们每一个普通的小人物的缩影,而我们也希望像他一样可以保持内心的基本底线,即使深处绝境也不能放弃自我。
而小兴似乎就是一个反例,小兴从最初别无他求的朴质的少年,在一次次的利益与地位的冲突及改变下,变成如此只为自己考虑的人,完全陷入了黑暗的泥沼之中,最后小兴的黑化让他成为观众的警戒不要陷入不自知的疯狂。
《好戏一出》是对《一出好戏》的内容扩充,并非重新创造,一方面丰富了影版的故事情节,让角色逻辑更有条理、配角更有层次、支线则更加丰富,另一方面多出的大量细节,是对原本故事的主题进行了补充,并没有更改原本所要表达的主题,反而更加鲜明,且原本相对较弱的部分,也得以强化。
影剧联动是未来影视剧发展的一个趋势,它是大潮流,电影调动剧集的关注度与热度,剧反哺电影的流量,以《好戏一出》为例,整个十一期间它就将《一出好戏》的微指数拉动到100w+,这总以说明问题。
黄渤,不但将电影导演处女作的成绩拉到13亿级的高度,还让“影剧联动”这一概念从理论走进的现实。
黄渤,你真行!
有些人第一次拍电影就“刹不住车”,比如黄渤。
黄渤首次执导的电影《一出好戏》,片长竟然长达两小时出头。
影片好看不假,但观影者似乎有些意犹未尽,好像黄渤也是一样的感觉……
好在,有野心,胆子也不小的黄渤除了影版《一出好戏》,还给大家藏了一个大惊喜!
什么惊喜?
那就是,比影版更精彩,更过瘾,更全面的剧版《好戏一出》。
相信很多网友已经一气呵成看完了剧版《好戏一出》,相比“有很多话想说”的《一出好戏》,6集、信息量巨大、有未曝光情节的《好戏一出》看起来更带感、更过瘾、更通透,黄渤、舒淇、王宝强、张艺兴、于和伟、王迅再一次演技在线了。
同时,电影版的好口碑直接带起了剧版的热度,剧版刚上线就受到了网友热追。
另外,剧版的热播也同时带动了电影版的流量,这一次《好戏一出》的影剧联动,黄渤玩的有点6。
此前真是低估了黄渤导演的“大心脏”,万万没想到电影里还藏了一个4小时的番内、番外结合篇。
《好戏一出》很好玩,群像漂洋过海落难,继续荒岛大开发,以物换物啊,互虐搞笑啊,人性拷问啊。
最有意思的是,网友可以边看剧边拿“福利”……《好戏一出》别出心裁地在北京著名网红菜市场三源里菜市场设置了“好戏鱼摊”。
线上刷剧,线下打卡,主题鱼摊和网红菜场的联动发酵为追剧带来了更多乐趣。
说到“好戏鱼摊”,突然想到了《好戏一出》里这三十多号人“抢鱼”“吃鱼”“下鱼雨”的日子,更想到了黄渤和张艺兴啃生鱼啃得那么来劲儿是怎么做到的。
而且于和伟这个“张总”并不是特别地道,本来想重生,但商人就是“伤人”,看到“供求关系”就不由自主地做起了“新生意”,底层员工靠彩票?
还得靠自己。
相比之下,看剧的网友就幸运、幸福多了。
十一长假后《好戏一出》进行了开工红包送彩票的骚操作,给大家发福利的同时,还具有本身特色,让人眼前一亮,也充满了很多未知的惊喜。
剧版《好戏一出》讲的不只是马进的“彩票事业”,我个人觉得闹过、嗨过、无厘头过、奇思妙想过,剧版给人更多的是思考。
思考什么呢?
活了二、三、四十岁一把年纪了,究竟该怎样在都市里尽可能幸福地活着,不留遗憾?
6集四个小时,《好戏一出》可以让人把生活看得更通透一些,也可以让人把生活变得更简单一些。
见仁见智吧,剧版值得看。
额,电影还能剪成剧
隐约记得我在电影院看过…
有亮点,有槽点,有短板,有长处,渤哥加油!
单当网络短剧看是没毛病的。
电影完整版 黄渤真的是看重这个片子啊
算是一出好戏的加长版,看过觉得有些素材剪掉是对的★★☆
多了很多细节
比电影版自然一些,但优点还是那些优点,缺点也还是那些缺点。片尾曲是完整版的《当每颗星星》,这个好
闹剧一部
荒岛上的人性百态
看得出导演的野心及下的功夫,题材的容量足以支撑一部网剧,但如果可以比电影多更多线索或内容,或者与电影不同结局,或者是一个非常好的衍生项目。而目前来看,电影的满使网剧显得有些鸡肋了。再接再厉。
张艺兴演技太烂
更合理 也更精彩 其实剧本容量拍成一部封神的网剧是绰绰有余的 还是觉得可惜了
给老张的演技点赞 有人调教果然呈现得比较好
没看电影版,这片对于我来说除了瞎闹腾实在没多大意思。。。
比电影版多了更多细节,电影版各个桥段也来的更加自然和让人理解,总的来说黄渤是个可期待的导演
其实该有的电影都有了。
还是剪了的好。
电视版真的很无聊
一开始以为是科幻片,后来以为是反乌托片,最后发现只是一个爱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