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1899

1899,飘洋1899

主演:艾米丽·比查姆,阿奈林·巴纳德,安德烈亚斯·皮特斯柯曼,米格尔·贝尔纳尔德阿尤,何塞·皮芒道,安东·莱瑟,弗莱恩·爱德华兹,伊莎贝拉·魏,王琦珮,雅恩·

类型:电视地区:德国,美国语言:英语,法语,德语,粤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丹麦语,波兰语,日语年份:2022

《1899》剧照

1899 剧照 NO.11899 剧照 NO.21899 剧照 NO.31899 剧照 NO.41899 剧照 NO.51899 剧照 NO.61899 剧照 NO.131899 剧照 NO.141899 剧照 NO.151899 剧照 NO.161899 剧照 NO.171899 剧照 NO.181899 剧照 NO.191899 剧照 NO.20

《1899》长篇影评

 1 ) 为什么一个德国的团队可以拍出如此真实的港风中式恐怖元素

对这个团队感到惊讶,第三集凌伊的故事实在是太中国了,栈道,船坞,妓女,移民逃离的机会,装在箱子里被沉入水里的女尸,整个镜头氛围看得我起鸡皮疙瘩,一般看外国恐怖片普遍感受都是恶心或者刺激,很少有那种真正被吓到的感觉,因为恐怖元素也不一样,可是这个团队真的好懂,这里最恐怖的永远是女人的故事,永远都是女鬼最吓人,(山村老尸记忆犹新,楚人美又恐怖又可怜)因为怨气大,虽然是误杀,但那种点到为止的人与人之间的倾轧,猜忌实在太窒息了。

我不知道其他外国角色的故事有没有给它的国家带来共鸣,但凌伊的故事对于我来说非常本土,它们成功了。

 2 ) 一点感想

借着柏拉图的山洞寓言,提了关于现实的设想,到底你相信的事实是现实,还是只是你相信的?

人的想法是不可靠的,轻易就会被人影响,感官和思想都可以被遮蔽,你可以相信什么,感觉哲学命题总是给我们展示新的道路又没有答案。

这让我想起黑镜,第一次听还是挺悚然一惊,不过听多了就觉得没啥意思,因为没有答案。

没有答案会让人无所适从,人的思维不喜欢也不太习惯这个。

世界太浩瀚,思维太深邃,做人一定要勇敢^-^

 3 ) 每个人的地狱、“3”及其他寓意

本文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每个人的床底藏着他的地狱2.希腊神话、圣经、理想国3.奇妙数字“3”4.选角1每个人的床底,通往他们的地狱。

(德国)船长的地狱是妻子和女儿们被烧死在房子里。

(英国)女主的地狱是明明是医生、明明没有病,却被关在精神病院绑住注射,哥哥下落未卜,父亲冷眼旁观,是一切的始作俑者。

(法国)明显逃票上船的黑人杰罗姆,在战场上差点饿死也不愿当逃兵,反而被战友袭击陷害关在牢里,不知道他怎么摆脱的,可以想象吃了很多苦。

而真正的逃兵战友伪装成中尉过上了好日子,又装成有钱人,正在度蜜月。

(中国)伪装成日本艺妓的中国少女玲儿,和母亲相依为命,想偷走朋友去英国的船票,不小心下多了药害死朋友,从此良心难安。

(丹麦)孕妇翠芙最早胎位不正被女主救了一命,她的地狱是因为弟弟摸了别人的儿子,导致她被那人强暴,而她在反抗中杀死了对方。

(波兰)看起来老实善良的波兰小哥欧力揣着美国的照片,也杀过人。

(西班牙)假神父杀了真神父,穿上了神父的衣服,和他的假兄弟真男友一起乘船逃离。

船上几位主要角色身上都藏着很大的隐秘。

可以说他们都有非去美国不可的理由。

那个年代选择漂洋过海去美洲的人,要么怀着梦想,要么怀着难处。

而前几集像大反派的黑衣人丹尼尔的妻子不知所踪、家庭崩坏。

每个人的床底藏着他的地狱,以梦的形式我们不断反刍,消化不掉也不期许他人感同身受。

2澳大利亚学者约翰•赫斯特在《极简欧洲史》里认为欧洲文明发端的组成元素有三:古希腊罗马学术,基督教教义,日耳曼蛮族。

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作为盗火者,关键词希望、火种,常见于各大科幻片,尤其是当人类寻找生命的出路时。

类似常用的希腊神话人物还有西西弗斯,昨天刚逛了西西弗书店。

越长大越能理解西西弗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剧中他们去救的便是普罗米修斯号,最终女主醒来,也发现自己就在太空的普罗米修斯号上。

欧洲人真是对船情有独钟,最知名的当属诺亚方舟。

《圣经》里写大洪水来临,只有诺亚方舟里的动物植物才能完成生命的延续,沿用此概念的比如《2012》里全世界人民抢船票登船。

而宇宙飞船承载的也是寻找人类文明出路的使命。

太阳的寿命终有尽头,国内带着地球去流浪,国外乘上飞船找寻新的生存地。

诺亚方舟/普罗米修斯号飞船在宇宙航行,保存着仅剩的人类文明。

这部剧还有好玩的一点——演员们真的来自各个国家说着不同的语言!

在仅剩的文明中可不就是各国大杂烩,经常“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所选的那个年代那条船无比契合。

尤其是假神父向船长告密那一幕,形象体现了巴别塔的故事——人类希望修建通往天堂的巴别塔,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大家互相听不懂,于是计划不通。

大洪水里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十二义人”,剧照里除了导演编剧夫妻档还有16人,可能想多了,还是得等剧情再展开一些。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记录苏格拉底的学说,非常著名的“洞穴之喻”:设想在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他们自小呆在那里,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

在他们后上方有一堆火,有一条横贯洞穴的小道;沿小道筑有一堵矮墙,如同木偶戏的屏风。

有一些特定的人,扛着各种器具走过墙后的小道,而火光则把透出墙的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这些器具就是根据现实中的实物所做的模型。

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

如果他们中的一个囚徒碰巧获释,转过头来看到了火光与物体,他最初会感到眩晕(就像才从电影院走出来一样),但是没有关系,他会慢慢适应。

百度百科主创团队很喜欢洞穴概念。

《暗黑》里穿越时空的山洞是全剧的绝对高光,一切故事围绕这个山洞展开在洞穴里爬来爬去到不同的时空。

《1899》最后两集主演们也是爬在各种线路洞穴里,打开不同的门去到不同的记忆。

人们匍匐在山洞,借助油灯电筒照亮周边和前路。

仿若“秉烛夜游”,四周一片黑暗,光之所及才能被看见,我们只探寻到世界极小的一部分。

柏拉图本人的主张亦具有“洞穴”色彩。

他认为现实世界是模仿“理式”世界的产物,“理式”或宇宙间的原则和道理是第一性的、永恒普遍的。

现实模仿理式,艺术模仿现实,因此文学艺术是对“理式”的“模仿的模仿”。

基于这些理论人类探寻真与假的界限,有一系列佳作,比如《黑客帝国》里的母体Matrix。

最早怀疑《1899》关于“模拟”,是在这一幕:

女主醒后来到餐厅,被中介妇人搭讪,中介妇人举杯喝一口,那一刻其他人同时举杯喝一口。

3知道是《暗黑》的主创团队,我对“3”之类的意象特别敏锐,看到1899的第一眼想的是1+8=9,相当于999,全是3🌚粗略数一数暗黑里的3:首先一共3季!

▲ DARK官网上的轨迹和标志设定能穿越的时间是33年,不可穿到任意时间点;由主世界分化出亚当世界和夏娃世界,3个世界;主角们有3个形态,少年,壮年,中老年。

……“3”这个数字非常特别。

古语有云,事不过三。

《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哈利波特》里的死亡圣器标志。

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三权分立、百慕大三角等等等等。

剧中处处可见的三角形标志、三角形密码。

男孩拿着的神秘金字塔。

“3”在这里是值得品味和思考的。

P.S.盲猜《1899》也是3季!

4船长是《暗黑》里壮年约拿的扮演者。

女主红发白肤,在西方经常认为这种长相是女巫,结合船上的“灵异”事件会更有趣。

各国土生土长的演员自说自话,在通往美国的轮船上演绎文化大杂烩。

他们可以是洲际移民,也可以是星际移民。

剧中我能听出是什么语言的有粤语、英语、法语、德语、日语,分不清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但知道属于那个方位,意大利语有些不确定,丹麦语完全听不出,还有其他语言欢迎补充。

最后要感谢剧组认真选了玲儿的演员,我听那粤语感觉还挺正,不知道广东人怎么看。

而且演员长得很好看,不是那种欧美刻板印象。

期待下一季展开。

 4 ) 故弄玄虚,愚弄观众

《1899》试图延续《骇客帝国》、《三体》那样的风格,创造宏大的世界观,嵌入深沉的哲学逻辑,不经意透露隐射答案的细节,最后掀开世界的本质,引发观众深层次的思考,甚至吸引观众重新观看前几集的种种细节,得出恍然大悟的感慨。

但是!

前面挖的坑太大,最终填不完甚至懒得填,于是最终的答案是:1、前面的坑,都是梦。

所以一切都合理化了。

2、最终的答案,给你透一点底,最终答案敬待下一季再说。

3、哈哈观众你们被耍了吧?

所以这部剧很高级吧?

我的评价是:1、用梦和幻觉来解释所有的坑,愚弄观众的智商。

2、追这一季已经后悔了,下一季我没耐心再追。

3、你愚弄了观众,不代表你的高深,只能换来我一句:擦!

观影这么多年,《1899》是唯一的一部,我专门注册豆瓣账号来给差评低分的剧。

这部剧真浪费我的时间!

 5 ) 多看几部,我大概看出编剧一些套路。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暗黑》大概是“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而《1899》呢?

看完全片8集,我给他的判词大概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结尾处仿佛说了什么,又仿佛什么都没说。

我不想那么武断的称其为烂尾,更愿意有所保留的叫他留白。

可以想见,主创还是希望有第二季的。

我也觉得他们应该赶快把第二季搞出来,把没填上的坑好好填填。

要不真的要闹了!

而作为一个对《暗黑》还算认真刷过的观众,在《1899》中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套路。

对于剧情走向已有一个基本的预判,部分“预判”在已播的剧情中已经印证了,另外一些就,等等看会不会有后续吧。

这些套路多数都是一些“符号”“预言”一类神神秘秘的东西,在《暗黑》中有,在《1899》中也是相同的使用方式。

我来简单的盘点一下。

<<<<<<<<【海报上的符号】>>>>>>>>《暗黑》三季的海报,咱们排列来看,全都使用了“共济会”也就是自由石匠协会的标志,一个圆规和一把直角尺(矩)。

这两样测量工具是中世纪建造教堂的石匠所使用的,代表了当时最尖端的科技。

《暗黑》的海报中蕴藏的共济会“规矩”符号而这个符号的更深层含义,参考马王堆帛画就可以初见端倪。

伏羲女娲交尾图中也出现了这两个工具,所谓的“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个规矩就是“交尾”就是每个人被制造出来都会经历的那个规矩。

《1899》海报上出现的符号则来自炼金术。

倒三角,在下方三分之一处有一条横杠,这个符号在炼金术中的含义是“土”,而“土”是构成万物最重要的四元素之一。

《1899》中蕴含的炼金术“土”元素符号把这个符号倒过来,正三角,在上三分之一处有横杠便是“风”。

去掉横杠的到三角,正三角,则分别指代“水”与“火”。

炼金术的基础四元素,见红框。

剧中四元素的符号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电码,按键,以及信封。

尤以土元素最为频繁,两艘船的船体以及主要角色服饰上几乎都有它的身影。

剧中各处出现的“土”元素符号

剧中出现的“水”“火”元素符号炼金术士认为,世界是由土,火,水,风四个元素构成的,这个理论最初由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提出,类似我们的五行说,是一种朴素的世界观。

四元素分别具有冷,暖,干,湿的属性。

在人体内则分别对应了黄胆汁,黑胆汁,粘液,血四种体液。

其中土元素对应的是黑胆汁。

“四元素”与“四体液”的对应市面上流行的“气质测试”常将人的气质分为胆汁,粘液,多血,抑郁四种。

可能有人会好奇这其中的关联。

确实是有关联的。

古希腊“华佗”希波格拉底认为体液平衡决定着人类的健康,而忧郁多思,脆弱易感都是由于黑胆汁过多导致的。

其实这也是现代医学,心理学中“抑郁症”这个概念的源头。

所以,这个符号也可以解读为,船上这些乘客都属于“土”元素,身体内“黑胆汁”过多,他们“抑郁”。

正所谓:“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忧伤有的时候是一种气质,无药可解。

有关希波格拉底“体液”“气质”论的版画<<<<<<<<【神话传说的隐喻】>>>>>>>>《暗黑》中的神话隐喻为“阿里阿德涅之线”出现在前几集玛莎出演的话剧中。

暗指穿越迷宫,寻的线索。

而迷宫尽头的悲剧之源,也就是手牵红线的阿里阿德涅的哥哥牛头怪,是在王后与公牛在一次错误的结合中诞生的。

《暗黑》中出现的“阿里阿德涅之线”。

到了《1899》中,神话隐喻同样存在,也同样源自希腊神话。

分别是两艘船的名字,刻耳柏洛斯(地狱三头犬)以及普罗米修斯(创造人类以及为人类盗取火种的泰坦)。

在神话故事中,这两者唯一的交集是他们的“自由”都与大英雄赫拉克勒的“十二项丰功伟绩”有关。

《1899》中那艘叫普罗米修斯的船。

地狱三头犬刻耳柏洛斯穷凶极恶,激动时还会喷出毒液。

将其活捉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赫拉克勒不但活捉了这头恶犬,还将它带到了人间溜达了一圈,上演了一出捉放曹。

赫拉克勒斯活捉地狱三头犬。

但丁在《神曲》中也曾提到过刻耳柏洛斯,他在地狱的第三层遇到了张着血盆大口,妄图吞噬一切的恶犬。

而最后使它恢复镇静的你猜是什么?

是一捧泥土!

是不是会联想到之前提到的“土”元素?

《神曲—地狱第三层》插画。

用一把土安抚地狱三头犬。

至于普罗米修斯,这个故事大家就比较熟悉了。

这位人之父由于盗取火种,触怒了天神,被惩罚绑缚在高加索山上,永世不可以休眠,每个白昼都会有鹰隼来啄食他的肝脏,而白天被吃干净的肝脏又会在晚上重新生长出来,循环往复,不可超生。

而肝脏在古希腊人认知中,是情感的来源,你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在你的肝脏里。

被惩罚啄食肝脏的普罗米修斯对应剧情,大概可以理解为船上的每一个人被反复植入痛苦的回忆,反复被戳痛点,永远在忧伤中轮回。

后来赫拉克勒在寻找金苹果的旅途中遇到了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并释放了他。

或许,这两个名字暗示着两艘船的命运。

刻耳柏洛斯受到影响,短暂的来到现实世界,而普罗米修斯则终将被解救,走出痛苦的轮回。

<<<<<<<<【一个护身符】>>>>>>>>《暗黑》的重要“线索物品”有一枚表现“圣克里斯托弗背耶稣过河”的硬币,这是一种在西方很常见的旅行者护身符。

剧中指代时间旅行。

《1899》中有一个隐藏较深都护身符,就是“圣甲虫”。

《1899》中多次出现的圣甲虫。

圣甲虫,也就是蜣螂,或许还可以叫它做金龟子。

当然它还有一个比较有味道的名字——屎壳郎。

这种昆虫以动物的粪便为食,生与死都在粪中。

埃及人喜欢将圣甲虫做成装饰品,随身携带。

因为他们认为圣甲虫可以推动一个比它自身还要大很多的球体,很了不起,这是一种力量与勇气的体现。

此外,圣甲虫也被认为是太阳神“拉”的另一个神格“凯布利”。

因为甲虫滚动的粪球被认为是太阳,很多壁画中都可以看到甲虫滚动着——一坨有可能会有味道的“太阳”。

圣甲虫滚动“太阳”。

在这里还要再科普一个概念,在埃及神话中,太阳的东升西落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它只是绕道地球的另一边。

太阳落山就意味着太阳已经死了,他被天空女神努特吃掉了。

而你第二天看到的其实是新的太阳,他是从努特的“直角尺”(你懂)中新生出来的。

太阳,在他们眼中是一个“朝荣夕灭,旦飞暮沉”的东西。

天空女神努特。

所以圣甲虫滚动粪球也有推动着生命的轮回,循环死亡又反复重生的含义。

<<<<<<<<【一个时间节点】>>>>>>>>1899,按照农历,有十个月在乙亥年,两个月在戊戌年。

就是你知道的那个戊戌年。

那一年历时百日的维新改革宣告失败,大清王朝风雨飘摇,那些胸怀天下的大儒都纷纷出走异乡,一个小小的女子又如何能左右自己的命运呢?

我们能看到《1899》较前作,加入了更多女性主义元素。

从职业歧视(女性能否成为好医生)着装禁忌(女性能否像男人一样穿裤子)等方面入手,进行了不算深刻,但也不是空喊口号的探讨。

剧中有一本书反复出境,是出版于1899年的小说《觉醒》。

这本书是由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所著,在当年是一本颇具争议书籍。

《1899》中反复出现的小说《觉醒》。

小说大概讲的是女性借由婚外的隐秘恋情,逐渐认识到自己被家庭和孩子所束缚,她应该是独立的,而不是别人的附属品,除了成为好妻子,好母亲的之外还可以是她自己。

总体来说是一个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的故事,带一点背德。

在那个大清朝确实还没灭亡的年代看起来的确标新立异。

基于以上,在剧中女主的父亲对他外孙提出“你的母亲困在这里是因为你”这个观点时。

我其实是不震惊的。

我跟那个小男孩一样,一霎那就相信了。

因为《觉醒》这本书在片中的存在感过于高了,而孩子是将女性困在婚姻中的枷锁这个理论恰巧与小说中的内容和上了。

<<<<<<【百慕大与海底金字塔】>>>>>>片中反复出现金字塔以及三角元素,从小男孩手中的“神秘道具”,到每一集从噩梦中惊醒之人的瞳孔。

结合轮船消失事件,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有关百慕大的一些超自然传闻。

每一集从噩梦中惊醒的乘客,他的眼中都会出现这个金字塔道具。

这是一个比较有年代感的话题,现在的小朋友可能已经不知道这些了,但在我小的时候,许多科普读物都会拿“百慕大神秘三角洲”当噱头。

与外星人绑架案,水晶头骨,神农架野人,尼斯湖水怪差不多,都是那个年代小学生群体中的流量密码。

虽然在如今看来,都是一些谣言而已。

有关百慕大这些“谣言”中,最离谱当属海底金字塔。

许多地摊儿上5块钱一本的盗版书中言之凿凿,百慕大海底存在着一个由水晶铸造的金字塔,它的体积甚至比胡夫金字塔还要大。

是史前高智能文明的产物。

由于是水晶制成的,这个金字塔会产生光折射,从而扰乱飞机接收到雷达信号,许多在这个海域消失的飞机都是受到海底金字塔的影响。

而那些消失的无影无踪的船,则是因为金字塔上两个硕大的洞,这两个洞会造成海面漩涡,将轮船卷进去。

网络上找来的,有关百慕大三角洲海底金字塔的幻想图。

这个传言是怎么来的呢?

我特意去查了一下,是一个叫查尔斯·贝尔利茨的科幻作家搞出来的。

这个人在70年代的北美算是很有存在感的,除了出版小说还做电影编剧。

当然,那个年代信息传播还是慢,我们接收北美的一些东西有一定的滞后性。

他的“巨著”《百慕大三角之谜》到1982年才由黑龙江出版社在国内出版,电影虽然70年代就拍出来了,但国人看到要等正大剧场。

查尔斯.贝尓利茨

成书于70年代,却在80年代引进的《百慕大三角之谜》一书,以及拍摄于80年代,90年代在正大剧场播出的《费城实验》。

至此,我们大概能摸清这些“谣言”在80–90年代大肆传播的路径。

其实关于海底金字塔这个假说,当年在美国就曾被大面积辟谣过,还有北美司马南要跟查尔斯·贝尔利茨打赌,定要证明金字塔不存在。

但这个赌约最终没有形成,因为查尔斯·贝尔利茨他心虚,不敢赌。

一些旧访谈说回到《1899》。

这部剧在画面处理上其实很接近查尔斯·贝尔利茨的假说。

有金字塔和大漩涡,船是被卷进去的。

有些画面甚至跟90年代某些地摊书籍的封面如出一辙。

令人不由得疑惑,剧中沉船的位置到底是不是在百慕大。

我特意对着坐标查了一下,差挺远的。

《1899》中海难的画面。

如果这个坐标不在百慕大,那么特意搞出这么一个数字定然是有缘由的。

这就很值得研究一下了。

<<<<<<<<【金字塔数字】>>>>>>>>剧中普罗米修斯号发送的的坐标为“42.04N44.57W”删除字母和小数点后为“42044457”。

坐标还有一组有一点类似的数字,是出现在最后一集,普罗米修斯号(太空版)上的人员名单“乘客1423船员550”删除主语为“1423550”

乘客名单420444571423550这两个数字,在中间断点的部分四舍五入,前后相加一下。

都会得出有点类似金字塔数字也就是“142857”的结果。

有点接近,又不那么一样。

所谓的金字塔数字是一组在金字塔之下发现的神秘数字,也被称作走马灯数字。

因为这组数字乘1—6,都会呈现走马灯一样的递进,而到7的时候,则会得到999999。

有人认为这指代了一周七天的循环,如果每一个数字代表一个人,那么周一到周六他们需要轮流上岗,而周日,也就是第七天,则全体休息。

金字塔数字而剧中有一个十分奇怪的设定,就是一个循环周期是八天。

当然这也可以解读为全剧拍了八集。

但我还是大胆的猜测,女主原本设计的世界也是一个周期七天,是按照142857这个顺序走马灯递进的,由于某种原因,数列被破坏,是数字的循环不畅造成了周期的混乱,导致了现在的结果。

毕竟,人陷于幻想都是为了食精神鸦片,没人创造一个幻境是为了让自己反复体验痛苦的。

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才会这样!

<<<<<<<<【数字以及进制】>>>>>>>>《暗黑》最终的答案其实是藏在字母中的。

是字母的排列组合造成了两个原本不存在的人,以及相互关联的世界。

看《1899》,我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回玩的不是“字母”而是“数字”游戏。

因为片名就是个数字,剧中又反复出现1101这个门牌号。

以及船员的人数,乘客的人数这些数字,大都有零有整的写在台词里,由演员念出来。

还有之前提到的金字塔数字。

出现在船上以及精神病院中的相同门牌号。

至于数字游戏会不会仍出现在主要角色姓名中,我也说不好。

毕竟船上这联合国一般的阵容,很多语言也不太熟悉,实在是读不出藏在名字中的暗示。

但还是有一个不太靠谱的联想,毕竟中文说了这么多年,还是熟的。

剧中那个假艺妓的名字叫“Lingyi”有的字幕写作“凌伊”发音接近“01”。

她叫她朋友“梅梅”她的朋友不称呼她“伊伊”而喊她“凌伊”,她管她妈妈叫“妈”她妈不唤她“阿女”或是“伊伊”也叫她“凌伊”,这就挺奇怪!

中国人不这么叫人。

所以这个名字会不会是“二进制”的意思。

是不是有点扯远了?

来点一下题吧!

庄周梦中化蝶,随风飘舞,自在逍遥,醒来仍在迷茫,到底是庄周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庄周?

望帝忧伤生怨,即便是化成了杜鹃也要啼叫至吐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愿你的咖啡在现实生效前先起作用。

完结撒花

 6 ) 很可能是要拯救一个女精神病从自己的大脑世界出来,却发现她自己虚拟的AI都自我学习的升级啦

女主很可能是船长的老婆,船长的老婆精神有问题,杀了女儿们,然后船长女儿的话:“你需要跟妈妈谈谈。

”“我和她说,你不能把一个热爱大海的人禁锢在大陆上”(潜台词是不是禁锢在海上)。

疑点2,莫拉第一次带船长打开他的梦境是出现了一个虫子爬向船长老婆和女儿的相框。

疑点3,莫拉找不到船长去了船长的梦境,碰到了船长的老婆,船长的老婆反反复复重复的是德语的“你迷路了么”“你没事把”注意“你迷路了么”是船长甲板上第一次见莫拉说的话,这一段感觉像自己见自己(考虑到外貌都只是代码照片什么的都很有可能骗过观众),疑点4,船长的戒指和莫拉的婚戒很像,而丹尼尔的手指上只有灼伤的痕迹自始至终没戒指,而莫拉的戒指为什么会在艾略特那里,疑点5,12年,丹尼尔说和莫拉结婚12年了,船长的手下说跟了船长12年。。

疑点6;莫拉说她的妈妈每生一次孩子都变得不认识了,最后完全认不出她和哥哥了,船长的老婆应该也是最后疯了不认识孩子们了。

说说丹尼尔,丹尼尔和艾略特的世界是在莫拉精神世界里,所以经常会被下线(肯定不止一次了至少丹尼尔和艾略特都遇见过),就是只剩了衣服,不是被掳走,只是她因为各种原因下线了精神从这个世界消失了,这也是说她对小男孩没感觉的原因,因为这个儿子是她在精神世界里虚拟的从死亡边缘救回来的孩子。

丹尼尔的手上没有戒指,却有很深的灼伤,感觉像是女主建模的时候故意为之。

莫拉的精神世界有不同版本,艾略特带她下来,但是莫拉进的是另一个,艾略特在十字架那等她,丹尼尔说她没来,艾略特说她不记得了。

关于虫子Alfred 这个名字出自日耳曼语系中的丹麦语,意思是睿智的顾问,精灵。

背景坐标42.XXX-44.XXX 正好位于百慕大三角的上顶点附近,可能不是巧合,应该是莫拉有一定的能力,然后在这个地方被放大了。

金字塔也对应了百慕大的传闻海底金字塔传说具有非常大的能量。

连起来看,很可能是莫拉能力很强然后经常会穿梭在大脑和现实中,后来和船长结婚后船长经常出海,生完孩子病情加重,然后可能疯了之后不认识自己孩子了导致意外发生了,偶尔清醒过来接受不了于是清空了自己的所有记忆并告诉自己不能有孩子并给自己一个假的人物丹尼尔(所以丹尼尔是船长的一部分但是手部戒指是灼烧痕迹,孩子死了女主应该没法面对婚姻了)一直在拯救她爱她,后来又创造了个艾略特的场景,从场景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艾略特应该是从一开始就是在虚拟中的,女主把他设计成了一个快死了却被她拯救了的状态,对应的是现实她的女儿们她没办法救回的懊悔,后来爸爸想开发她的能力,于是买了普罗米修斯的船改造想在百慕大那片磁场区域增强她的能量,所以她的记忆很多都是船体,现实应该就是在船体,最原始模型是艾略特的小屋(可能在到达金字塔之前),然后是和丹尼尔的屋子有了金字塔还把爸爸拉进来了,现实中爸爸和船上的人应该还在,(PS 船长有句话,说人们能攀过高峰却不能知道这片4000米的海底下是什么,,,。

-。

-肯定是金字塔-。

-)如果注意的话大厅后边背景墙两个天使背景出现过左右对调,而且船长也说过普罗米修斯的位置奇怪因为洋流的方向是反的,所以暗示有镜像宇宙的存在,至少女主的大脑中是好几个记忆重叠,8天模拟每次都给普罗米修斯搞沉了,所以在实验外的可能是爸爸和哥哥,初衷可能是为了救女主脱离自己的精神世界回到现实,但是女主就是走不出来不愿意面对,而且她的强烈意愿下虚拟的丹尼尔还进行了AI的自我学习,最后搞出了混乱进入了更深的梦境

 7 ) 渐入佳境

by arual基本写于2022/11/22,后有微调中间部分有些扯和生硬的地方(?

)请见谅-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周围的情况持续发生变化,令人不安与焦虑。

而期待了两年的1899的播出,可以让我暂时脱离一下现实。

极其相同的主创团队注定让1899在播出后不断被与前作《暗黑》作对比。

相比暗黑慢热铺垫的第一季,1899的剧情节奏简直像开上了两倍速:第一集就找到失踪的普罗米修斯号,二三集船上形势产生波动,四五集达到一个小高潮,谜团答案仿佛呼之欲出——六七八集一路下来信息量爆炸,不停地挑战着观众的认知。

不出意料地,很多观众对结局十分不满(几乎和当初暗黑播出第一季时的反应相似):女主Maura莫拉一行人只是在一个名为普罗米修斯号的飞船上,执行普罗米修斯计划,进行着冬眠。

所有的剧情不过是莫拉在飞船系统下产生的梦境。

但我认为这恰是全剧最精彩的一笔:我们用爱、愤怒、厌恶这些情感来做选择,每一次都犯一样的错误,但其实只是一堆重复运行的代码。

一种虚无、无力感油然而生,这是在观看完1899后与暗黑系列最大的不同感受。

然而随着莫拉的wake up,窗外的群星闪烁,David Bowie的Starman响起,“我们人类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希望与浪漫。

限于1899八集的篇幅以及编剧Jantje故意而为的叙事,我们无法得知之前的轮回里发生了什么(也许第二季会补充?

),以及如此多的角色,他们现实中的经历是什么?

为何莫拉的梦境和1899的船有关?

其实Jantje借角色之口已经回答:“这就是一个梦。

”看起来有些不负责任,但并非毫无道理。

梦,人类大脑特殊的产物,基于现实经历的反映,以及无序的拼接,既有逻辑又毫无章法。

矛盾而美丽的事物。

人脑、海洋、宇宙,此剧重要的三重元素。

在第七集开头,丹尼尔和莫拉的探讨很有意思:现实可远不止大脑周围放射的神经元,现实不是内在的东西,而是外面发生的事情。

我姑且认为这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对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作为大脑神经的研究学者,以及在1899模拟中的表现来看,莫拉毫无疑问是个唯物论者,不过在与丹尼尔的交流中开玩笑“一个人的全部现实其实就在大脑之中”。

丹尼尔诚实地评价我听了你的话,但我不认同。

这一点以及丹尼尔完全以莫拉为行动中心,熟练操作代码系统的情节,为“丹尼尔是系统里的AI”理论提供了三大证据。

作为科学的AI,丹尼尔在面对莫拉的“我们不一定是真实的”,回复“你真是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

他是否知道自己只是一串代码呢?

或者他被创造的目的只是为了唤醒沉睡的莫拉。

不管怎么说,我个人的观点是丹尼尔存在于现实的几率不大,也许他确实是莫拉现实的丈夫,但多半已经去世。

把自己拉入“天生一对”(永远在一起)这样的“诅咒”,上一对是时空分裂不应存在的伴侣,这一次呢?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丹尼尔确实有陪伴着莫拉。

醒来后,她手上的金色戒指依旧戴得好好的。

有一点神奇的浪漫。

总的来说,剧情告诉我们:人脑难以琢磨。

如同大海和宇宙,这些宏伟的概念,我们仍未研究透彻的领域。

但他们是可知的,我们也在不断认识他们,就像莫拉在剧中的多重身份——脑神经研究者、模拟世界(海)探索者、宇宙的探索者。

终归就是领域的探索者。

莫拉已经完成了她在海洋世界(模拟)中的探索,脑神经探索是正在进行的任务,而宇宙是睡久了有点迷糊,暂时没想起来的任务。

认识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认识的过程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莫拉觉醒的过程,和人类一直以来探索的过程是一样的。

联想起那些科学史上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能的猜想,已经被后人的研究所证实。

所以,这趟旅程中,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在1899制作特辑中,Jantje说,剧集想要引出的核心问题:我们的存在,我们为什么会在这个星球上,我们是谁,而又是谁创造了我们。

而剧集角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谁把他们放入了这个模拟,他们要如何脱离这个模拟。

这将是第二季的看点,我无比期待这个神秘的故事会怎么圆回来。

 8 ) 看了两集实在看不下去啦直接全删,可以说是评分骗了我,鄙视那些收钱评论的!

看了两集实在看不下去啦直接全删,可以说是评分骗了我,鄙视那些收钱评论的!

看了两集实在看不下去啦直接全删,可以说是评分骗了我,鄙视那些收钱评论的!

看了两集实在看不下去啦直接全删,可以说是评分骗了我,鄙视那些收钱评论的!

看了两集实在看不下去啦直接全删,可以说是评分骗了我,鄙视那些收钱评论的!

看了两集实在看不下去啦直接全删,可以说是评分骗了我,鄙视那些收钱评论的!

 9 ) 年底悬疑大戏?excuse me??

很难理解这样一部剧全网到处在吹,各位是认真的吗???

故弄玄虚、狂妄自大,创作者真的想好要表达什么了吗?

对白毫无水平、分镜滥竽充数。

悬疑没有合适的线索给人看到最后恍然大悟,而是铺一堆故作高深的元素让你觉得在埋伏笔设关联,实际毫无价值,仅有的几个知道真相的角色全部谜语人,动机与行为无法匹配,你们要是真的这么想达成自己的目的早点把话说清楚不就行?

没有合理剧情背景的信息封锁,强行靠说抽象话来让观众摸不清头脑。

群像剧对人物的塑造宛如婴儿学步,开始埋伏笔每个人都有痛苦的过去想逃避,混剪一堆莫名其妙的回忆,然后人物塑造明白了吗?

没有,回忆不仅不完整地把事情讲清楚,还是假的,前面给你看的那些就像是 AI 随便写的脚本塞给 NPC 一样,一座赛博朋克的烂尾楼,人物和人物之间的互动与关系毫无逻辑,连演员都没懂自己需要演成什么样。

我劝劝打高分的各位好好想清楚自己看明白了什么,设定?

概念?

故事主题?

开篇一两集基本已经把这些东西传达了出来,然后后面的展开??

到底服务了这些东西什么?

就像开局跟你说我要做一个缝合怪,各种过时的设定仿佛只要拼凑起来就会变得很牛逼,最后压根缝不起来,因为作为针线的剧情都是坏的。

如果要跟我说,这剧其实只是一个开头,只是想恰烂饭让你看不懂来催生第二季,那我还稍微能接受一点,因为作为一部独立的剧集来说它的故事结构不完整(好好区分一下什么是结构不完整、什么是开放式结局),但是这种行为也让我着实恶心,一个真正的好故事不需要这种恶心人的讲述方式。

以上,针对剧情的评价。

实际上看影视作品我关心的不仅是剧情,视听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but,镜头也好、美术设定也好、音乐也好,着实没看出有哪一个是有评价价值的。

当然,一个故事本身有问题的情况下,你指望不了艺术家能在视听上进行合理的匹配,这些都是服务于故事的。

 10 ) 悬疑剧部部是我的雷

悬疑和探案这两大题材的电视剧,没有一部是我喜欢的,甚至严重到看到制作方是英国、德国就想绕道的地步。

……………………悬疑和探案类的电影就不会这么乏味(对我),因为电影往往糅合多种题材,尽可能吸引不同的观众群体。

……………………电视剧很容易悬疑和探案浓度太高,我一看就想吐🤮。

因为在我看来,一亿个谜题,只有一个在谜底揭开的瞬间让人拍案叫绝。

而剩下的平庸之作,我只想抽死它们的创作者。

……………………我对科幻、玄幻、漫改类电视剧就比较宽容,喜欢这些题材的作品。

比如《地狱男爵》系列,这种风格鲜明的作品,我可以捧上天。

……………………具体到《1899》,我觉得它的毛病跟《暗黑》一样,过于抽象,更适合完全用文字作为载体。

在我看来,影视剧的艺术核心只有两个:镜头语言和影像故事;优秀的影视剧必须具备其中一个核心。

《1899》短评

年度WTF剧集。看到后面有种原来上课听不懂在课堂上坐飞机的感觉,看完之后缓了半天,编剧这脑洞都不知道是该夸还是该贬了。希望整个故事能在第二季完结,太费脑细胞了!!!

7分钟前
  • Carmen
  • 还行

看完就觉得蛮郁闷的 我就希望是《恐怖游轮》《彗星来的那一夜》之类的设定才看的 看完你告诉我是什么未来高科技(x)剧本的设定意思是挺有意思的能感受到幕后团队很有想法但有种被骗了一把的感觉,主要是因为前期轮船上的故事也比较平没有特别悬疑或是特别惊悚的地方...三星也不至于三星,四星也很微妙..好难打分 如果是像我一样只是想看1899年背景的轮船惊悚就不是很推荐了

12分钟前
  • 芝士蓝莓盖饭
  • 推荐

这几年的看剧体验让我越来越有一种感慨:在一季之内把一个故事全须全尾地讲完是一种职业美德。你可以像说书人一样在最后留一个扣儿,第二季接着这个扣儿开启一个新故事,但是请不要把这个扣儿做成第一个故事的不可或缺的终极答案,更不要他妈的把这个扣儿一直留到第三四五六季去,你搁这儿拍电视连续剧呢?电视连续剧也没有中间间隔一年的。要是8集讲不完一个故事,那做成12集、16集都可以,一季20多集的美剧也不是没有。这一溜影评人夸服化道夸音乐夸特效夸得摇头晃脑的,一谈剧情来龙去脉就全都是分析猜测,但悬疑剧看的不就应该是严丝合缝的剧情吗?一个故事砍成三份给我看,看完第一份问我好不好看,那我哪知道?也不知道这毛病都从哪学的。

13分钟前
  • 长江锦幔舟
  • 较差

用记忆的不确定性突出戏剧效果,总共回忆、梦境、缸中之脑三种模式,本剧愣是三位一体,还融合了克苏鲁、实验小说等元素,但依然让人昏昏欲睡。

15分钟前
  • 王妃的故事
  • 还行

别挑剔了…有这种片看就不错了

16分钟前
  • 威U廉F一O家
  • 力荐

糊弄谁呢?有必要把观众当傻子么?故弄玄虚,食之无味,弃之一点也不可惜。

19分钟前
  • Triways
  • 很差

精致的难看。

22分钟前
  • 红豆泥
  • 较差

20221118-1130 最后simulation全线崩塌 世界只剩下一张ben frost的原声带 皆大欢喜

23分钟前
  • 乔治洗衣机
  • 还行

整体不太行啊...越到后面越没有海上孤立空间的那种氛围了

26分钟前
  • 梵顿Kirin
  • 还行

片头很科幻,各种幻觉,各种闪回,“wake up”有点想西部世界接待员醒来,重新回到故事线。这究竟是不是科幻(笑哭)?1899有电视了、平板电脑、彩色相片?每集结尾曲都和本剧很大对比。还有太空…看不太懂,但各种悬疑搭配感觉很厉害...被砍,可惜了

27分钟前
  • 去那里
  • 推荐

蹲一个第二季

31分钟前
  • matchbox
  • 推荐

建议看完一二集直接去看第八集,这是最好的观看体验。

34分钟前
  • Random
  • 推荐

前六集营造的气氛,剧情被后两集尤其是最后一集毁了

37分钟前
  • 哥谭市的红头罩
  • 推荐

一不惊悚,二不恐怖,三不悬疑,剧情、节奏又臭又长 @Netflix

40分钟前
  • Rex
  • 较差

对LOST式叙事基本毫无抵抗力,但这些年LOST之后能传承衣钵的剧纷纷宣告失败。(但就烂尾这件事来说或许都学到了神髓)这个故事好像没必要非得暗黑夫妇来制作,谁来没也啥区别。暗黑和1899讲到底都是缝合,但是前者确实手巧,严丝合缝,而1899就好像“什么年代了还搞针线活,咱们直接3D打印吧!”所谓手艺人向高科技低头就是如此了。(以及,三角结构很可能是主创要做三季的野心,如果第二季告诉你2099也不一定是真的也不奇怪)

41分钟前
  • 旧书君
  • 还行

。。。元宇宙

45分钟前
  • Geronimo
  • 较差

视觉效果还行,前半段悬念感和神秘感也营造到位,情节跌宕离奇。但随着故事的深入发展,缺点也开始暴露。几乎所有角色的塑造都是功能化的、缺乏生命力的,难以令观众产生什么共情,只是服务于这个概念设定而已。不同国别的角色说着不通的语言,时而鸡同鸭讲,时而又产生了莫名其妙、毫无化学反应的情感联结,危急关头甚至还能无缝沟通。整个概念其实称不上有多出奇,终究还是各种同类题材作品已有设定的拼接与缝合。谜底的揭晓是属于那种轻巧地一句话自圆其说、但远不够严丝合缝的处理方式,对诸多伏笔和支线情节的呼应也是失效的。

50分钟前
  • LeungChanXXX
  • 还行

多一分给我的主创滤镜

53分钟前
  • 小百花妹妹
  • 推荐

如果扎克伯格能这么玩,也不用裁员和道歉了。不过看来他玩早了77年。顺便说一句,难的美剧中能看到一个正常的亚洲人长相。

54分钟前
  • rainshadow
  • 推荐

雷声大雨点小

57分钟前
  • 锵阿锵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