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脑海深处

脑海深处

主演:田牧宸,王匡,孙思瀚,李峥,白一弘,谭佑铭,刘倩文,程野,方青卓,常戎,施大生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脑海深处》剧照

脑海深处 剧照 NO.1脑海深处 剧照 NO.2脑海深处 剧照 NO.3脑海深处 剧照 NO.4脑海深处 剧照 NO.5脑海深处 剧照 NO.6脑海深处 剧照 NO.13脑海深处 剧照 NO.14脑海深处 剧照 NO.15脑海深处 剧照 NO.16脑海深处 剧照 NO.17脑海深处 剧照 NO.18脑海深处 剧照 NO.19脑海深处 剧照 NO.20

《脑海深处》剧情介绍

脑海深处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神经外科的两个副主任医师一个是“独行侠”,一个是“手术狂”,两人风格不同,但跟着谁日子都不会好过。“独行侠”范旬(外号:犯熊),神经外科第一快刀手,但为人冷漠,崇尚手术不是解决病情的唯一手段。“手术狂”岱一山(外号:山医生),海外归来,年纪轻轻就坐上神经外科副主任的位置,倡导科技必将代替人工,先进技术能解决所有病情。 与此同时,国家自然杰青基金指南发布,神经外科主任江满杰在会议室开会时推出一套评分系统,两个青年杰出外科医生在医术与仁心之间的较量展开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魔幻厨房病友们苏醒秦岭密窟读心人第四季棉花软糖抗日奇侠之鬼六子前女友们的幽灵圣·弗朗西斯子不雨双姝奇探第二季隐世狼女第一季巴比伦的陷落摩登女郎爱情公寓番外篇:辣味英雄传第二季威胁坏女孩她的人生没有错卡贾基圣诞特攻队香蕉先生不睡觉丛林大反攻4:吓傻了相对无言第三季陈真之拳镇山河第八页拒绝采访伪造者营盘镇警事未亡人的婚礼硬汉奶爸搜索者

《脑海深处》长篇影评

 1 ) 看《脑海深处》,学卒中知识!

这几天看到一篇跟《脑海深处》有关的文章,我觉得写的还挺不错,特意转过来给大家看看。

出处来自于微信公众号「脑血管病预防与治疗」,侵权删。

脑海深处在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医疗剧作为医疗事业的一小部分缩影,让广大观众认识并了解到医疗工作者的付出和他们背后的艰辛,同时也对相关医疗知识进行了科普。

医疗剧有时在剧情与医学知识科学性上取得平衡,因此背后的医学顾问团队非常重要,它保证了剧情的科学性,以及医疗知识的普及性。

颅内动脉瘤《脑海深处》是一部以脑疾病案例故事为背景的医疗剧。

该剧讲述了一群性格迥异的神经外科医生,面对病患们的各种疑难杂症和复杂手术,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全心全意挽救生命的故事。

在这一个个鲜活的病案故事中,背后都有脑病科学知识,普通观众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的脑疾病知识。

下面以第2集《不要过度依赖真相》中的颅内动脉瘤为例进行介绍。

一、病例故事患者为一名小女孩,叫叶锦锦,在母亲的督促下学习小提琴,出现厌学厌世情绪。

来到医院行相应检查诊断为基底动脉瘤。

对于基底动脉瘤的处理,医生方面有两个意见:其一,范荀医生认为叶锦锦的基底动脉瘤较小,同时位置比较特殊,手术风险较大,不适合手术,同时发生破裂几率较小,因此不建议积极手术,选择保守治疗。

其二,岱一山医生认为叶锦锦的基底动脉瘤虽然较小,但患者有动脉瘤破裂家族史,同时其遗传学上可能存在异常,一旦破裂其后果较凶险,开颅手术风险较高,但如果采取新的介入技术(密网支架第二代)则手术风险较小,如果家属态度积极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我院首例应用第二代密网支架成功的患者,跟叶锦锦情况相似,可以与家属谈谈,手术成功的话,叶锦锦等于提前破除了埋在脑子里的定时炸弹。

后期的结果则充满戏剧性。

首先是叶锦锦因为厌学、抑郁,倒在水里,生命垂危;经头颅CT证实,其背后原因并非基底动脉瘤破裂,而是自杀。

之后医患之间产生矛盾,患者家属认为范荀医生的错误处理导致悲剧性结局。

同时两位医生在此病例上的观点分歧是矛盾的焦点。

这个案例对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不同的医生对动脉瘤的治疗意见产生严重分歧,这时家属到底应该听谁的?

对叶锦锦采取的处理措施是最优的吗?

其实这个问题,归结为: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评估。

二、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评估,非常重要,也有章可循。

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可以预测吗?

答案是肯定的。

人们在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进行动态观察时,发现一些特征与破裂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在未破裂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中,目前我们认识可及的包括,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动脉瘤的形态学、血流动力学特征和血管壁的强化特征。

其中临床特征包括:高血压病史、吸烟史,既往SAH出血史,家族性动脉瘤史,以及是否有相应的症状,基因组学,性别均与破裂风险有一定关联,如果患者有以上危险因素应考虑可能存在较高的破裂风险。

目前在学术界得到更多认可的是PHASES评分。

这项评分是基于北美、芬兰、日本人群的5000多例随访数据进行系统评价得出的UIA破裂出血预测模型,该模型对6个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分:人种、高血压、年龄、动脉瘤大小、既往其他动脉瘤出血史、动脉瘤部位。

但该评分模型仍然存在缺陷,由于是线性模型,纳入的有效参数很有限,只有6个相关因素,对形态学特征考虑不足,难以解释复杂的临床个体情况。

另一个值得期待的是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预测模型。

人工智能模型可以包括更多、更复杂的参数,比如更多的形态学参数,而非只有主要的6种因素;同时基于更广泛数据,偏倚程度小的数据,预测精度将更准确。

目前已经有这类人工智能模型智能预测模型的分析参数以形态学因素和临床因素为主,使用算法亦不相同,包括随机森林、SVM和ANN等。

天坛医院杨新健教授的一项基于2067个颅内动脉瘤临床与影像数据进行的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机器学习模型在未破裂动脉瘤的稳定性分析中具有显著优势,其中人工智能模型结果最优,令人满意,该模型的预测效能已在临床中初步尝试应用。

三、未破裂动脉瘤的破裂风险评估,到底应该如何做?

真实世界中,未破裂动脉瘤,到底应该如何处理?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在2015版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处理指南中提出,每例动脉瘤患者均需仔细评估手术的风险与获益,并与该动脉瘤自然破裂风险相权衡。

目前的现状,大多数是医生自己凭借经验,主要是参考相应指南,对其破裂风险进行评估,对于低风险UIA,随访观察是可靠且安全的办法。

如果考虑中高风险UIA,此时应评价手术风险(与高龄、全身条件,以及动脉瘤特征有关),如果手术风险低于破裂风险则考虑积极手术干预;如果手术风险较高,则可以考虑随访观察。

如果随访过程中发现动脉瘤发生了增长,则需尽快进行治疗。

单纯地凭借经验,存在着很大的经验误区,正如医疗剧中的范荀和岱一山二位医生的观点分歧一样,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带来医患关系隐患。

因此借助现有的工具,如人工智能预测模型,是一个可以推荐的选择。

当然现有的评估方法并非100%准确,其模型仍有待更大的、更优质的数据支持,同时也有待多中心随访研究的进一步验证,同时未来预测模型可考虑结合更多的相关参数。

四、画外音本集的主角叶锦锦最后的命运是生命垂危,但并非动脉瘤破裂,而是抑郁。

让医生不禁有些感叹。

医者能治身体上的病,但心身疾病更需要重视。

医患之间的沟通,与相互理解更重要。

向大家推荐此剧的另一个理由,是本剧的医学顾问全部来自临床一线的神经大咖!

值得信赖!

这些专家有:天坛医院脑科专家王拥军、缪中荣教授;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刘建民教授;天坛医院王硕、张力伟、吴震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管生,刘献志教授;中日友好医院于炎冰教授;天坛医院刘伯运、贺红卫、陈晓霖、王昊教授。

参考文献:1.Jacoba P Greving, Marieke J H Wermer, Robert D Brown Jr.Development of the PHASES score for prediction of risk of rupture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 pooled analysis of six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Lancet Neurol . 2014 Jan;13(1):59-66. doi: 10.1016/S1474-4422(13)70263-1. 2.Zhu W, Li W, Tian Z, Zhang Y, Wang K, Zhang Y, Liu J, Yang X. Stability Assess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Using Machine Learning Based on Clinical and Morphological Feature.Transl Stroke Res. 2020 Dec;11(6):1287-1295. doi: 10.1007/s12975-020-00811-2.3.王中; 王紫兰; 陈周青; 顾枫; 马超; 尤万春; 王建; 孙晓欧; 朱昀.人工智能诊疗系统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及治疗策略制定的应用.《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0,17(6): 663-674

 2 ) 第二集

第二集,解释了上一集的孕妇开颅手术的扣子,但是很多医学技术争论和处理理念,医患关系还有就是伦理的各种纷繁,不仅仅有技术和医院管理系统的真实呈现,也反应人的情感上的种种困惑。

范医生和山医生的考评对擂台系统揭示两个人的主角地位,他们两个的风格非常不同,很难说谁更有道理,都是不错的人品,范医生显得更为严谨科学,而山医生更重人情味。

人毕竟不是机器啊,医学不是纯粹的实验科学,确实。

有一个小徒弟很有意思,上一集就来实习的小伙子,范医生是他的偶像,他一直在支持关注范医生擂台分值,当范医生分值反超时,他还兴奋的像锅爷和保洁姐炫耀,真是铁粉啊!

一个有趣的情节,关于手机铃声,不能静音,随时准备救死扶伤,又要设置自己特色的铃声。

竟然是“少林少林”,然后范医生就拎着两桶纯净水亲自换水,导演是要说他是实力派么?

一个女孩儿16岁没有抢救过来,脑死亡和心脏死亡的争议又出来了,尽管医学上公认脑死亡为死亡时间,可是还是感情的。。。

女孩儿是否自杀,医生有没有责任是这集留下的扣儿。。

 3 ) 2021年我心里最好的医疗剧

差点错过的好剧,总之就是好看,强推,2021必看剧,医疗网剧NO.1由于专业的关系,我特别爱看医疗剧,像是《无限生机》《心术》《妙手仁心》《医龙》等等,都是我看了好多遍的剧了,可惜近些年来好的医疗剧是越来越少了,披着医疗皮的偶像剧到是越来越多。

医生不像医生,护士不像护士,病人也不像病人。

前段时间打开爱奇艺就注意到了这部《脑海深处》,但是一直没勇气点开,就怕又是一部垃圾剧。

直到昨天一个小伙伴给我推荐了它。

12集一天半的时间看完,真的太好看了。

双男主,一边是神经外科传统医学(开颅手术),一边是神经介入医学(微创新技术),两人从理念不同,矛盾重重,到最后的殊途同归,联手合作完成一个6岁小姑娘的髓母细胞瘤手术。

剧情不卖腐,角色彼此间的张力极强,借评选优秀杰出青年医生为一条线索,围绕一个又一个非常真实的病例展开了故事。

看完后对神经外科的医生肃然起敬,想为他们鼓掌。

脑海深处 (2021)8.22021 / 中国大陆 / 剧情 / 赵琦 / 田牧宸 王匡

 4 ) 真正的医疗行业剧,迈出了第一步。

和国外的《豪斯医生》、《良医》、《周一清晨》等专业医疗剧比,《脑海深处》的差距还是不小的,毕竟总投入和拍摄经验都不足,但确实已扎扎实实往正确方向迈了一大步。

何为“专业”行业剧,至少要先达到“行业内人士”的一定认可度,然后再说普通观众的接受度,否则就会“墙内开花墙外香”。

国内职场剧其实大都只套个职业场景的外壳,同行业的人反而不太爱看,主要受不了那么多的BUG。

诚然,过于专业的行业术语和鲜为人知的行业内幕会对观众产生距离感,但国外大量涌现的优秀行业剧足以证明,在“专业”和“好看”间,两者是完全可以平衡的。

而且“专业”行业剧故事取材于现实社会,反应现实情况,亦能影响到很多人的从业理想。

坚持下去,下一部必将更精彩。

 5 ) 医生也是人,无论医术有多好

看完整部剧,心情很复杂。

除了感觉剧里说的医学知识很专业以外,我最大的一个感触就是——医生不是神,他们也是人。

即使是医生,也会生病。

船长自己因为平日里的工作和长年累月地做高强度手术,自己后来也因为高血压引发的脑卒中倒下了。

还有山医生的妈妈,她自己是个牙医,却也会得上了肺癌,甚至还转移到了头部。

那次在楼梯上,船长和院长还有另一个主任在抱怨的时候也说,有的大夫都得了胃炎、肾炎、膀胱炎、静脉曲张,颈椎、腰椎也都不好,都是积劳成疾累出来的职业病。

山医生妈妈也是医生,也会和普通人一样,被病魔随机地选中。

也许作为医生,他们会懂得一些疾病的防治知识,但是当被这种尚不明确的不治之症选中的时候,也和我们一样无能为力。

不过还好,山医生妈妈心态很好,也想得清楚,选择了乐观的去面对。

即使是医生,也会害怕。

船长平时的工作那么忙,又是科室的头头,带领着科室向前冲。

他心里很清楚,自己不能倒下。

他也不敢去做体检,和我们一样,害怕自己查出来点什么问题。

万一检查结果出来了,他需要住院,他放不下科室,也放不下科室里的病人。

所以他选择了吃药来控制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了逃避体检,也是因为他一直拖着,他才晕倒在了手术室的门口。

而对锅爷来说,则是害怕往前走出那踏上手术台的一步。

看了3年多的手术,他即使已经满足了上台做手术的水平和要求,他也没去做。

和普通人一样,在没自信的时候他也会害怕,害怕自己能力不行,也害怕会担上责任。

山医生在抢救那个建筑工人的时候,他也一样害怕。

他想起了之前被过度抢救的小女孩,害怕自己再出现上次的情况,让在急诊的学生来做复苏。

即使是医生,也会犯错误。

我相信,至少在这部剧中的所有医生,以及生活中绝大多数的医生,都是想要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把病人给治好。

但是,是人,就难免会犯错误。

即使是范旬也会没看病人的家族病史,即使是山医生也会过度抢救。

那个“行走的锁骨”说的话最中听:

 6 ) 关于脑部疾病,你知道多少?

脑部疾病分为脑部肿瘤、脑部创伤、脑部血管性疾病等,也有先天性疾病和后天性异常。

脑部肿瘤包括脑部原发性的肿瘤,比如脑胶质瘤,也包括脑部继发性肿瘤,就是其他位置的癌症发生的脑部转移。

《脑海深处》中,何希伦是催乳素型垂体瘤(PRL瘤),在男性身上的症状可表现为勃起功能障碍、精子数量减少、性欲丧失、乳房发育等。

而催乳素瘤其实应该首选药物治疗,这也是为什么剧中的山医生和江主任都建议何希伦保守治疗。

胶质瘤是来源于神经系统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的肿瘤的统称,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剧中的搞笑担当杜耀飞,得的就是脑胶质瘤,而且一部分在语言功能区。

他的癫痫就是胶质瘤引起的并发症之一。

目前对胶质瘤来说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但肿瘤其实没有明显的边界,除了早期位置适当的小肿瘤,很难做到全部切除。

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在保存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切除肿瘤。

全剧最后一个治愈的病例小北极得的髓母细胞瘤也是脑胶质瘤的一种,发生于小脑,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

手术是髓母细胞瘤的首选疗法,以期在最大范围内安全切除肿瘤。

小北极即使是后来醒了,也有可能需要进行后续的放化疗。

山医生的妈妈祝阿姨,之前得过肺癌,转移到脑部,变成了多发脑转移瘤。

脑部创伤则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各种类型的脑内出血和颅内出血等。

那个拒绝就医手里还玩核桃的老大爷,就是硬膜下血肿,是最常见的颅内出血类型。

大多数需要手术的硬膜下血肿病例,并发有相关的颅内和/或颅外损伤。

所以当时在和家属问诊的时候,范医生才问是不是摔过。

而且并发脑部损伤(如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硬膜外血肿)对硬膜下血肿患者的预后,很可能有负面影响。

脑部血管性疾病,包括缺血性的脑血管疾病,也包括颅内动脉瘤、高血压性脑出血等出血性疾病。

第一集的美女教练,就是血栓脱落引起的急性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左半球缺血引起的脑卒中,这就是属于缺血性脑疾病。

那个拉小提琴的小女孩锦锦,就是得的脑内动脉瘤。

第一集开头山医生用来做展示研讨的手术的患者,也是得了动脉瘤。

一般如果主动脉瘤很小,而且没有症状,医生可能会推荐定期随访,以检查动脉瘤是否继续生长。

这也是为什么范医生也不建议锦锦做手术治疗。

剧中和蔼可亲的船长江主任,则是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

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内小动脉管壁发生变性、缺血、坏死、微小动脉瘤形成等病理改变,在这个基础之上,当血压剧烈升高时,这些小血管发生破裂出血导致的脑实质内出血。

江主任在发病之前一直有吃阿司匹林肠溶片,其实就是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在治疗时可能需要予以药物或输血浆,以纠正其凝血功能,预防血肿扩大。

剧中的病患案例都有理论依据可寻,比较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如果遇到类似情况,要及时就医。

 7 ) 神经外科发生的故事,却不只是神经外科的故事。

众所周知,医院一直都是一个集人间百态与一体,又常有无可奈何的地方。

虽然这是一部在讲神经外科的剧,你却能看到很多手术之外的故事,反映出了当前社会的一些引人深思的现象。

我就随便挑几个来说,看看是不是你也觉得细思极恐。

那个头疼总觉得自己有病的大妈,在网上查了那么多头疼的疼法,又在网上看了一堆不知是真是假的帖子,然后对号入座来找范熊开颅。

从一方面看,老人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是件好事,另一方面,你其实不知道老人在网上到底看的都是什么。

在短视频时代还没到来的图文时代,有多少公众号打着“养生小知识”、“长寿秘诀”、“中老年健康课堂”的旗号在胡编乱造?

那些“警告!

千万别用勺子吃西瓜!

不然就会这样!

”的标题点进去一看,告诉你这样会吃得太多长胖的标题党都算是友好的。

现在短视频平台爆火,还能直播带货,这样的情况反而恶化,愈演愈烈。

前段时间我还在看到文章说,短视频平台上有人为了赚钱,披上白大褂就能装医生,就连医院认证都能花钱搞定。

这些人带的货,要么药不对症,要么是智商税,也不会有任何的保障。

当然,也不可能会有保障,毕竟只是为了赚钱而已。

在这件事上,至少我们能做的就是劝说家里的长辈不舒服就去医院做做检查。

就像范熊说的,如果网上就能看病了,还要医院干什么?

虽然发生在神经外科,却包含着老年人用手机,和互联网信息乱象的事。

还有那个拉小提琴的锦锦,在剧里自始至终,就说过一句话,还是一句那么让人绝望的意大利语。

虽然被她和妈妈来医院检查脑子,但在知道了并不是脑内动脉瘤造成的影响之后,回头看她妈妈描述的她的病征,就知道她不吃不喝不拉琴,包括到医院看病都是她妈妈给折腾的。

之前有个广告语是“身未动,心已远”,而在锦锦这,变成了“身不动,心已死”。

最后锦锦用自己溺水而死来告诉母亲她错了,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

偶尔在新闻上看见那些孩子用自己的生命,来证明他们的父母是错的。

不这样做他们找不到解脱,没有办法,度日如年备受煎熬。

这样做,最后的结果对孩子自己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以理解,但就像剧里提出的“手术到底是你想做还是病人应该做?

”问题类似,这种愿望到底是父母想要的结果,还是孩子自己的追求?

锦锦这种惨剧是可以避免的,需要这些作为父母的人,多问问自己这个问题。

尽管是在神经外科的一个病例,却讲的是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和教育的问题。

而这两例只是一小部分。

一个剧的好坏有太多评判的角度,但能从多个角度发人深省去对社会现象进行反思的不多。

在做到涉及的知识和道具专业、剧情紧凑的同时,这一点在我看来是极大的加分项。

 8 ) 力荐《脑海深处》,一部医疗电视剧

《脑海深处》是一部医疗电视剧,抖音主播梁但丁推荐的,值得去观看,主要讲述脑神经科的医生为患者接诊、做手术及治疗的一系列过程中,医生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所发生的一些事情……《脑海深处》在国产剧中属于一部不错的电视剧,属于网剧,每集30分钟,一共12集,老演员方青卓在本部电视剧中也出演,感谢主创人员为本部电视剧的用心付出!

 9 ) 梁但丁推荐,非常值得看的一部好剧

脑海深处,欢迎大家来观看,剧中情节起伏,人物刻画鲜明生动,每集最后都有一个医学小科普,对我们平时的居家生活都有一定的帮助,特别是家里有老年人的关注一下医学科普。

抖音梁但丁极力推荐必看的好剧。

只要是他推荐的我们都会关注和观看。

欢迎广大网友朋友们到豆瓣里观看脑海深处这部网剧,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10 ) 抖音主播梁但丁推荐 精品好剧

抖音主播梁但丁推荐 精品好剧 但丁推荐的 一部很不错的网剧 医生题材的好剧不多 这是其中的一部 通过这部剧 了解了很多关于疾病的常识 剧情紧凑 引人入胜 看得出编剧和导演都很专业 优秀演员选的也很好 特别喜欢方青卓老师演的角色 值得观看 👍🏻👍🏻👍🏻

《脑海深处》短评

神经外科的两个副主任医师一个是“独行侠”,一个是“手术狂”,两人风格不同,但跟着谁日子都不会好过。“独行侠”范旬(外号:犯熊),神经外科第一快刀手,但为人冷漠,崇尚手术不是解决病情的唯一手段。“手术狂”岱一山(外号:山医生),海外归来,年纪轻轻就坐上神经外科副主任的位置,倡导科技必将代替人工,先进技术能解决所有病情。 与此同时,国家自然杰青基金指南发布,神经外科主任江满杰在会议室开会时推出一套评分系统,两个青年杰出外科医生在医术与仁心之间的较量展开了……

4分钟前
  • 青梅绿茶
  • 还行

剪辑太跳了

6分钟前
  • 松冈茉优酸乳
  • 较差

无意间发现的宝藏医疗剧 希望国内多一点这种剧吧 很好看!!!!

7分钟前
  • QINKYY
  • 力荐

这剧挺专业的,都是值得涨的知识。不过我想说,人类对大脑的认识程度还十分有限。虽然医学已经非常发达了,但其实对包括人脑在内的神经系统还只能做到救命,却不能精确修复。所以老年痴呆,脑瘫,中风偏瘫等等其实都治不了。问题是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大病,其实很多看起来正常的人,确因为脑部问题,导致精神分裂,ADHD,幻听,脾气不好等等,这些甚至都不归神经科管,归精神科,其实说到底还是脑部问题,只是人类至今还没有微调的能力,只能用代偿的方式干预,所谓的康复就是永远康复不了。这些看起来正常的病人其实非常痛苦。

10分钟前
  • 海平面以下
  • 力荐

把电视剧变成科教广告片也是绝了,对演员的演技是扶了,友情配角倒是表现爆表

11分钟前
  • 小懒第一名
  • 还行

一般。。。不知道为什么评分这么高。。。如果是被封面海报骗去看双男主,那就大失所望了。。。俩老叔又油又没cp感。。。感情递进也没逻辑。。。主要怪俩男主颜值太差了。。。一个看上去40+岁,一个看上去小日本子。。。讲医疗的剧情还行,挺紧凑的,但是也因为紧凑而有些敷衍。。。

13分钟前
  • 瀚冰48是几个人
  • 还行

到了副主任了比实习生还幼稚呢?冷漠也分对人吧,天天对病人说术语显得很酷吗?除了主任像主任,手下的医生各个都是奇葩。

17分钟前
  • 庸人自扰
  • 较差

山医生,加油哦

21分钟前
  • 恩够
  • 还行

一天刷完。还是不错的,演技、专业度都不错,剧情流畅,也比较真实。如果再深刻一点就更好了,很多都是点到即止,不够深入。可以像非自然死亡学习,深刻的东西不用多,一点点讲透就行。感情线比较生硬,不过好在戏份也不重。

25分钟前
  • 鲸落51.7
  • 推荐

第九集有点难过;十一集,真实,直播真的很恶心了。挺好看的,三星半。山医生好帅啊。

26分钟前
  • 落红尘
  • 推荐

缺个大牌撑场面

27分钟前
  • 老朱無電影不歡
  • 还行

说实话,这剧我给3星,大部分靠同行衬托。本身其实质量还行,但是其他职业剧太拉胯了。导致这剧很专业,就这种态度,给个3星不过分

28分钟前
  • Trust you.
  • 还行

多好的剧啊,为啥不火

30分钟前
  • 力荐

尬。国产医疗剧真的有很长的路要走。看看《医龙》吧编剧们。

33分钟前
  • JoniJerry_HJN
  • 较差

就感觉很真实~没有很大的滤镜,没有很精致的布景,没有太强的主角光环。。可每一个配角都有血有肉,他们的神情就真的很像医院里会见到的每一个病人。。围绕神经外科的其他科室、活动也都结合起来~医疗术语很专业(听不太懂),很多先进的医疗器械和新的技术,会有这种“原来医院是这样子”,“原来现在已经这么先进”的感慨~我一直是蛮怕医院的,好像看了这个剧对他们的了解多了一些~好像对医院的畏惧都少了些~

34分钟前
  • 嘎嘎兔子
  • 推荐

还行

37分钟前
  • YYY
  • 还行

神经外科发生的医疗故事。仅仅是对神外的轻微科普,没有人文哲思,没有行业思考。

39分钟前
  • shtssb
  • 还行

像是宣教片,演员们都好假,不入戏,干巴巴的,什么梗着脖子情商很低的医生,七嘴八舌的围观群众,太刻板了。现在的国产职场剧都喜欢退出、逃避和远离的结局,太懦弱无能,连承认人的野心和功利都做不到。

44分钟前
  • 思理
  • 较差

陪妈妈看的,感觉还可以,幽默,感人!很多老演员,虽然不认识,但是都不错!

46分钟前
  • 毛毛是个好姑娘
  • 还行

一看就困的剧,看了四集看不下去了,脑外科手术厉害!

49分钟前
  • 东方小奕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