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喜欢京芷卉,不喜欢芷卉妈妈,我也不喜欢。
可是,那不是我们自己的样子吗?
谁不想走捷径?
谁不是自己得了好处是天经地义,得不到好处就是不公平?
做父母的谁不是拼尽全力只为了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
“拼爹时代”造就了多少吸血虫式的“躺平”?
造就了多少省吃俭用给孩子买房买名车仍然心怀愧疚的白发父母?
——只因为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
曾几何时,我们活成了自己不喜欢的样子而不知?
看这个剧很有意思的一点,每当女主出现非常人性化、合情合理的小心机,弹幕就跳起来骂女主“绿茶”、“自私”、“心机婊”。
我们看看女主什么时候被骂,她出了车祸分班考考砸了,从最好班A班进了最差班K班,想通过补考回A班,因为触及了同班其他学生争夺自主招生名额的利益遭到其他家长反对,只能留在了K班,又碰到第二次打击,K班只分到两个自主招生推荐名额,按成绩她实实在在的输给了谢井原和柳溪川。
幸好有个爱情故事,谢井原把推荐名额让给她了。
但是经此一役,正常人都会心慌,会发现自己的成绩没那么无敌,她一贯的优秀很容易就被摧毁了。
这时候她妈妈从班主任那里打听到,只要当好K班班长获得优秀学生干部,就能得到20分原始加分。
可能没经历过高考的人对20分原始分没概念,我把刚出炉的高考一分一段表截一段:
女主京芷卉应该是属于顶尖段的,从669分到649分之间相差了343个人。
如果你的成绩段比这更低时,差距将更加拉大:
从634分到654分之间相差了936人。
这完全决定了你能上清华北大还是普通985,你能上重点985还是普通211,说能决定你一生的命运都不为过。
而得到这20分的条件是,取得全班同学举手表决的支持。
谁会为了“不心机”放弃这条路?
那美国总统也不要拉票竞选了,因为太心机。
女主作为一个高中生思考不成熟,做法有欠缺,她瞒着大家来做这个努力一旦曝光就会为人诟病,后来剧情确实如此,随着消息的曝光朋友们一个个离她远去,她只能自食苦果,而且最后也没得到这个加分。
但是她除此还有什么其他选择?
试想你读高中时班长就算公开地光明正大地恳求大家给她投票、要不然会影响她升学,能保证全体同学都跟她共情马上就给她投票了吗?
女主这些做法都不能算缺点了,只能说是面对现实展现了特别真实的人性。
我们的国产剧里心思复杂不择手段的男主倒是很多,评论经常是夸“有事业心、不恋爱脑”。
极高的道德标准只是用来针对女性的。
但是当有些剧女主心地善良得出神入化时,又会被骂“圣母”、“傻白甜”。
男主口口声声为了赔偿女主去k班,然后就刚好占着一个东大的自主招生名额,女主说着什么成绩优秀,完全没有脑子。
老师更是白痴,一边说高三紧张,一边搞搞运动会,剧情为了推进狗屁不同。
看了三集,看不下去了,完全没有脑子,女主开头说多么优秀,后面又因为如果没有自主招生名额就不能考好的大学了,分去差班有实力就不能考好的大学了吗?
真的女主完全没有脑子,国产玛丽苏的套路,而且女主演技面无表情,就一花瓶的演技。
虽然是快餐剧,但也能不能把剧情搞得符合实际一点。
那个什么幸运项链更是扯淡的设计。
女主的精分是演技问题不是人设问题,比如我看到正好看到17集,女主因为20分加分让闺蜜再次失望了,她自己也很失落纠结。
这场戏收在这里。
但是下一场女主就在家一脸高兴地看电视了,看这迷之微笑
她看的就是这种搞笑节目
她妈把电视调成新闻她还不高兴。
她们母女的对话内容没有任何问题,是她妈妈又催促她去落实20分加分,女主没说话,她妈妈说一让你办事你就沉默,又把她数落了一顿。
她为什么沉默?
是因为和朋友闹翻正在郁闷。
那这个演员前面笑成那样是干什么我不懂。
下一场戏紧接着她又回房间看着手链想朋友,拿出手机想道歉。
这三场戏本来是连贯情绪,女主对不起朋友——女主回家内疚沉默激怒妈妈——女主回房间想要道歉,整个过程表示女主真心在乎朋友,对加分根本没那么上心。
因为演员的迷之笑容上下不解戏,突然就精分了,所以我看到弹幕在这里骂女主不真诚,想道歉也是很假。
其实人设本来一点都不精分。
我理解年轻演员入戏不稳定,但我不知道导演怎么让中间那场戏过的。
看着看着,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那时候年轻气盛,血气方刚,争强好胜,对漂亮女孩有好感!
哎……时过境迁!
老了!
这部剧,老的看了回忆,小的看了感慨,所以好的片子,让人回味,让人产生共鸣,这部剧值得观看!
在剧中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现实生活中,总是这样,那样,不尽人意!
就让我们在片子里面找到那些属于我们的青葱岁月!
开播第三天,第一集一开始本来差点被演员的演技尬得弃剧,但因为班主任实在有太多以前我的班主任的影子而没有弃剧。
额滴个乖乖!
结果一口气看到第25集,越看越上头。
撇开年轻演员的演技不谈(为什么要撇开,演员都太年轻了,他们应该无法理解这样的剧情和这部剧的内核,所以原谅他们),几位老师的表演都非常到位。
我现在认为这部剧的剧作是一部包裹在轻松的青春校园外衣下的异常冷酷的现实主义都市剧。
想看纯爱甜宠的可以退场了,这不适合你,它太严肃了。
甚至我想这样讲,这部剧想要完全看懂需要一定的阅历。
首先,圣华中学是一所非常传统的公立重点中学。
对,就是那种要入学必须一路买着昂贵的学区房,还要拼命考高分才能进的名校。
就是那种年年包揽省市状元,竞赛狂揽奖牌的,每年高考后拉出惊人横幅的名校。
这一点很重要,如果脱离了这一点,很多剧情会变得匪夷所思。
数量不少的自主招生名额与保送名额,一定要保状元,去别家挖状元,要留住竞赛一等奖,要尽可能高地去保升学率、名校率、甚至清北人数……家长择校时看重的那些成绩不就是这些么?
学校为了保住这一切,能不惜代价。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那自然是当地成绩最好的那一批学生在高中入学的时候就能被拦截下来。
如果你们认为年级主任行为打破了你对老师的想象,那只能说你太幼稚,你认为他不好的一切只不过是他的工作,为了能够保持家长心目中的金字招牌。
你可以认为这是重点中学内卷的一种结果,这是这部剧第一点冷酷之处:除非家长放弃择校,这样的年级主任、甚至是校长会一直存在。
然而我们都知道,就像学区房的价格为什么只能一路上涨一样,嘴里在骂,大家掏钱的时候却很诚实。
第二点很冷酷的地方是关于柳溪川的命运。
她被圣华挖来冲状元,最后真正导致她名额被取消、遭遇不公正待遇的是谁?
是阳明中学。
整整一个学年,一个转学籍的手续,居然办不下来!
为什么办不下来?
是圣华不接收么?
圣华挖她来的,所以只能是阳明不愿放,因为她有冲状元的可能性。
这部剧在告诉你,对于这两所中学来说,她不过是具有了年度考核KPI中最重要一项数据的可能性,那么对她个人来说是不是公平,不重要。
用剧里年级主任对话说叫大局为重。
这是实话。
在个人与集体之间,舍个人而保集体从来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
第三点很冷酷的地方是京芷卉的家庭。
优渥的条件,焦虑的母亲,有捷径就走的父亲,并且仍然在努力学习。
她占有了最优越的条件,但是她依然怯懦,依然焦虑,依然顺从着母亲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地投机取巧。
有人会说她高三还能这样那样,为了二十分的原始加分,什么事做不出来?
要知道对于高分考生而言,要想再提高20分的成绩难如登天。
十一分之一的机会,怎么看都是更容易的事。
这里更重要的是,这部剧在相当残酷地告诉我们,如果你把高考看作一场竞争,那你的对手里有像女主这样的人啊,条件比你好,资源比你好,不笨,不懒。
那么请问你除了天生比她聪明以外你还有什么胜算?
第四点冷酷在于这部剧撕开了学生都是天真无邪的假面。
女主曾经抛弃朋友又被朋友抛弃,而且抛弃她的朋友们不惜动用家长的力量来阻止她重新回到原有的集体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女主明白了,大家只是对手而已。
我想如果一旦脱离了青春校园的语境,这难道不就是那些成功人士所鼓吹的狼性吗?
多少成功学信奉者将此挂在嘴边,又真正能感受到它的威力?
所幸的是,女主从带有目的的了解、接近人之后又从中收获同窗真情,最终为了心中还存在的那份感恩老师的纯真放弃了一切阴暗的捷径,坦然走在阳光下;所幸的是,还有像数学老师这样慈祥的老者爱着学生们;所幸的是,还有像男主妈妈这样在乎孩子感受而非纯然在乎分数的家长……所幸的是,最后大家都与外部世界、与家人、与朋友、与自己和解了,所有人都得到了成长。
在这里我又感受到了编剧心底的那份温柔。
我在此处不由得想起一句眼极冷,心肠极热来。
我想,剥去一切看似轻松幽默的外壳,这部剧所涉及话题的严肃性、系统性、以及其中所含的人文关怀都是值得思索的。
同时我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倾诉欲,但我想这部剧的成或者败都在于选了一个校园剧的外壳:你愿意讲,可是你的观众未必愿意听;愿意听你讲的人,未必会看校园剧。
最后一点关于剧名,我此刻的理解是,也许只有成长才会陪你到世界终结,无论你是学生、老师还是家长。
这部剧我想我会二刷,或许到时候有更新的理解吧。
这可比编造几个奇葩补习班的疯家长来做话题要深刻得多。
一开始是抱着看青春小甜剧心态看的,前面也确实还挺欢乐,K班人沙雕,A班人戏精,而且语速快且不拖沓,完完全全在我的舒适区。
但是看到后面觉得越来越不对劲了,小甜剧的底色居然是悲凉。
京芷卉、谢井原、柳溪川他们真的像被包装的那样是天之骄子吗?
不是,在学校的眼里他们再优秀也只是提高升学率的棋子罢了。
谢井原明明已经是年级第一了,学校为了荣誉也总有办法恶心他让他去参加一个不想参加的比赛,拿一个对他没有意义的奖。
柳溪川顶着冲状元种子选手的光环,学校怕她拿了线上加分没有冲劲,影响状元花落,直接暗箱掉她的自主招生资格。
而京芷卉就更惨了,前前后后不知道反复被折腾了多少次!
考砸了不让转回A班,是怕动了别人的蛋糕,后来又觉得她还有利用价值,又把别人的自主招生名额给她,妥妥地把人搞废了怕她拉低升学率又弄个保送捞一捞,一个巴掌一颗糖。
K班的其他人一如角色定位——对学校而言是一群没用的垃圾,所以学校为了升学率,甚至逼他们休学。
文科班第三名更加倒霉,按成绩排名能保送,但是居然因为学校认定他肯定能考上就不给这个保送名额了,EXO ME?
因为我有钱,所以我打工可以不拿工资?
这是什么道理???
最后京芷卉放弃保送了名额,这保送应该会还给人家了吧…别天真了,按这学校一路无耻的神操作,必定是不会在最后关头幡然醒悟重新做人的,最大的可能是以“大局为重”把名额去捞别人了…乌鸡鲅鱼,一个青春片干嘛这么无情揭露黑暗现实。
剧是青春,残酷青春,比任何打胎撕逼都残酷的竞争。
也确实励志,励志到最后遍体鳞伤还要靠自己冲的励志。
我寻思着这种那么戳剧情党的剧怎么无声无息,这要是日韩剧的早就热搜天天上了吧。
麻了麻了,后面几集看得我真是随时随地发现新泪点。
这部剧真的看到我yue了,女主自私没脑子嫉妒心重,里面有的家长也是,感觉没带脑子一样,不知道编剧怎么编的,看到第二集三观就已经崩了,真的不行。
要是可以我一星都不想给。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阿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为了也也子的美貌凑够一百四十字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我可想不通,谢井原,一个平平无奇清北选手,推送名额说送就送的佛系天才,是怎么做到每次和溪川说说笑笑都被京妹抓包的?
是有那个大病吗?
对着京妹居然拖拖拉拉到十几集还在暧昧,期间还和溪川绯闻满天,有说有笑一起月考,帮溪川还防晒霜。
每次和京妹聊天张口闭口都是学习、成绩、习题,很多人都骂他情商低,但我反而觉得就像生活中有些男生什么都想卖弄一样,特别爱在女孩子面前放大自己的优秀。
但是这样做完全没有考虑过京妹的感受,妹妹要高考已经够辛苦了,和他聊天放松一下,结果他比班主任还催得紧,乌鸡鲅鱼。
整部剧就一直看到谢井原催做题催学习去放大京妹的焦虑不安,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京妹和溪川芸萱钟季柏他们在一起好快乐好轻松笑容多好多,跟谢井原一起只能被催学习,这也太难受了,呵呵,卖弄也要有个限度吧谢井原。
吐槽也好,群嘲也好,但是《三年K班》是青春的记忆。
回顾下小时候的偶像的书,是件既幸福又残忍的事情。
女主估计要被吐槽了,周也现在很火,不知道做女二会不会不开心呢?
演员青涩的演技 有那么点搞笑,却又让人觉得青春不就是这样么?
又一年高考结束了,又有很多人开始怀念那个青春校园了吧。
老阿姨就不吐槽了,给自己的青春五颗星吧~
hhh很爛但我還是看到最後一集了
难道我的审美跟大家都不一样,我还挺吃女主的颜,看好她未来的发展
男女主没有主角脸
女主人设一言难尽,但是她总让我想起黑糖群侠传里的任莹莹,颜值我正好很喜欢,所以讨厌不起来,但是也不喜欢
想打零分,在抖音上看了一下cut实在是太毁三观了。立意是作品之本,青春校园剧更应该给人们尤其是未成年人们带来正确的指引。这个剧,只想说,下架吧,别误人子弟了。
在k班学习的过程中成绩没有提升,她深知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绩很难得到提升,于是她想尽一切办法想要逃离K班
个认为男主还好,女主素质不咋地
女主人设一言难尽,前期虽然她说了她喜欢男主但是我是一点没看出来。
男主请留在古装剧
还行吧,也不能说特别出彩,顶多也就一半一半。
四星全给我的柳溪川
《7.1/10》男女主颜值挺高的和服装特别贴切,这是周也第一次校园剧,这才是青春高中校园剧,唯一没有吻戏的,扣分选项:是她的班主任和女主的母亲。
全剧最好的刘老师竟然去世了
真心不太行
是真的烂,女主智商是怎么考到全年级前50名的,男主是为什么一直喜欢她无语了。。。
虽然小说也挺狗血吧,但至少不尴尬,女生之间的小心思也都能让人理解,但电视剧改的,对不起我差点吐出来,即使有张耀和周也我也看不下去了
真的很难想象夏茗悠作为主编剧,她写了一部分,其他编剧居然再次将女生之间友情妖魔化,谁那么狠啊?
环境会对人有很大的影响,反过来,影响环境的依旧是人,就像所有人会认为K班会将京芷卉通化,但最后反而是几个学霸让K班焕然一新。
上海的高考3+1穆勒 只要选一门就行 剧里把女主学习成绩写的不行所以显得她自主招生和保送很不合理 所以弹幕一直在骂女主…不是很符合实际 也当bgm看完了
剧情比较狗血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