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豆瓣没多久,也是第一次把一部剧收进了“想看”列表,今早查看居然已开播,欣喜万分!
看了10分钟(只找到一个试看版),就知道这份“想看”没让我失望!
一部好剧,不需要特意制造神秘感。
开头短短几分钟,已经知道了本剧的叙事手法和基本脉络,这样看似老套的回忆,正是温暖我心的,神秘感从来不属于这样温馨题材的小众台湾剧。
剧本是漫画改编,虽没有看过漫画,但是台湾对于漫画的传情达意能力我一直很放心!
演员,看过N遍《我的男孩》,惊叹于张同学的演技和那张笑起来无比灿烂的脸。
之后虽然一直关注他的影视作品,但都未见上乘的,毕竟好演员离不开好的制作团队。
且也知道张同学从小看台剧长大,演绎方式上也透着一股本土味道(很喜欢他的台湾口音),所以他接这部剧有绝对的优势!
好了,先说到这,我要去找资源了。
下次再来更新!
———第一集怪我截了张模糊的图,但是张同学一出场真的气场太足了,好高,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感觉不正是剧情所需要的吗!
我们的男主叫俊龙(真是人如其名😁),为事业冲刺的年轻人,正赶回老家去看望生病的阿公。
看完阿公,俊龙来到阿公的柑仔店,眼前的一切把俊龙带回了童年,也把观众带回到那个属于阿公的时代,故事就随着这间老店内的摆设缓缓展开了。
这里还有一段os特别喜欢“从台北到这里只需要3小时,而我却用了365天”
我很喜欢镜头的切换,从安静到喧嚣,让观众略感压抑的心情伴随着音乐豁然开朗起来。
插叙的手法缓缓铺展开的回忆告诉我们一个穷小子和富家女的爱情故事,阿公就是那个穷小子。
他们决定私奔了!
导演很会用镜头,太多好看的色调和镜位,我来不及截图了。
我很喜欢台剧对一些细节处理上的用心!
我们的俊龙通过一些事想通了一些事,这个镜头大家体会一下,我很喜欢。
(但是我们男主不会游泳咩?
)
本集末尾,俊龙回到老家接管阿公的柑仔店,阿公也度过了危险期。
店门口的灯重新亮了起来,一切都很暖。
电影质感的《用九柑仔店》,期待第2集!
第2集里俊龙头盔上的哆啦A梦竹蜻蜓萌到我了。
篇幅开始进入了俊龙童年时期的回忆…表白第3集!!
每一帧都很美,俊龙和阿忠的纠葛伴随着配乐缓缓的流淌开,镜头张弛有度,阿忠拎起俊龙衣领,阿忠对挚友的控诉,阿忠的悲伤,仿佛诉说着想念,基情满满。
原来,小心翼翼藏在心底深处的那个结,随着岁月,早已无声无息的解开了。
本来压抑的剧情处理的太好了。
台湾人太会了!
俊龙解开了多年的心结,酒足饭饱慢慢走回家,顺路还捡了红颜一枚,流畅的剧情真的让人好舒服。
人生就像一场游戏,有很多关卡,当你悠然自得的时候,老天总在你面前设置了一道坎,你不得不卡关。
是啊…
從台北回到這裡,頂多花三個小時,但我通常要花三百六十五天,甚至更久。
這是充滿人情味的一部作品,從小就生活在鄉下的我,左右鄰居的互動都很頻繁,所以非常知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如此的近;相對的,如果都在城市裡生活的人們,或許就會無法體會人情味的樣貌。
若是讓我在鄉下與城市上選擇要居住在哪的話,我會選擇鄉下。
就如同劇中所說的人們為了求學、工作到異鄉打拼,每天拖著疲憊踏進家門時,面對的卻是冷冰冰的房子,而長大後的我們,除了工作,還記得什麼?
人真的很脆弱,說走就走,連再見都來不及說。
有說沒說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就不要留著遺憾離開。
每一集都會從不同角度切入每個角色的過去與現在,其實當我在觀看時,會覺得很多地方很無聊,甚至認為編劇可以刪減一些部分,但當我看到每一集的後面時,卻會被整個劇情感動到淚目,才會發現前面的鋪設是有意義的。
而且就算當你對劇情模式有防範時,還是會被這部作品所感動到,這也是部作品最大的魅力。
我們都吃同一鍋飯,一起吃飯的,一家人,有什麼事情我們都可以提出來商量。
好看的喜劇總能在笑淚中撫慰人心,過去回憶簡直太經典,足夠超越時代與地域,彷彿是你我曾經經歷過的故事。
劇中每個角色的互動也很可愛,時而誇大逗趣,時而蜻蜓點水,詼諧處理當下的壓抑與辛酸。
每間柑仔店,都收藏著一整個城鎮的故事,佩服編導的功力,流暢輕快的節奏和情節淡化了時代的沉重,讓不同年齡層的人看了都能會心一笑,非常喜歡這部作品。
用九從我回來到現在,一直不斷的在改變,但不知到什麼時候,它也改變了來到這裡的我們,就算旁邊的高樓再怎麼蓋,路再怎麼開,只要我們在這裡,心很清、很定,持續的為需要的人存在,用九的燈,就會一直亮下去。
龇牙咧嘴张文琦好亲切
银月是王净啊
那一张苍老的脸好像是我紧闭双眼最终话是最后一面 阿公和银月
原来是私奔第一天来到柑仔店穿的裙子 有没有那么一种永远 永远不改变
用九柑仔店跟着每个角色,经历一遍人生一直很喜欢群像剧,因为每个角色的故事就像是人生百态跟着这些角色、这些故事,会发现真实的人生和真实的人不是用简单的非黑即白就能去定义的可能上一秒会批判作为母亲为何能对自己的亲生女儿如此这般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结束,人物形象的具体而丰富又会感慨“未经她人苦”,会发现其实也有爱在里面,只是好像显得那么微不足道,那么无奈所以人无完人,就像这间「用九柑仔店」一样十分太满,九分刚刚好做事做人,完美太难,尽力了,刚刚好就好
阿公说「柑仔店」命名哲学那时候的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插叙的剧情推进方式,会发现这是一个时间跨度很长,以祖辈和孙辈的故事线为主从座机电话,到智慧型手机从老式三角架自行车,到电动自行车从明治冰箱,到用九冰箱……可好像在时间长河中不断变化前进的脚步在「柑仔店」这里停滞了贯穿始终的足球巧克力就像时空穿梭机一样在这里,很多东西始终如一一直存在有豆油叔纯手工制作,耗时半年才能产一缸的酱油有水昆伯和水昆嫂一颗一颗精心种采的高丽菜有言诚叔为代表,各类纯天然无农药的农产品因为老一辈人的「匠人」精神产量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而「柑仔店」的存在为他们的劳作生产提供了销售渠道为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来源,提供了保障
古法手作的酱油好像突然理解了为什么会有「隔代亲」这个词,而我也好想好想阿公阿嬷在群像故事中,会发现生活的真实就是痛并快乐着的过程会有事与愿违,也会有如愿以偿而我们能选择的就是调整心态,保持初心,坚持热爱而那些治愈人心的力量,就是一直陪在身边的人事物
「柑仔店F4」好喜欢网友给他们取得可爱昵称
对比一下孙辈的「失意F3」组合所以当「柑仔店」面临拍卖危机面对房地产业开发大型商超的出现村民们主动筹钱力所能及地帮忙也是希望有些「念想」,有些「回忆」,有些「熟悉」能有具体的承载物,去感知,去记得,去触碰但是,毕竟时代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那么如何在保留中延续和成长俊龙的移动便利店在这一方天地中将这样的「人情味」得以传承发展而「用九灶咖」的创建也让陪伴孙辈长大的「留守老人们」能齐聚一堂,热热闹闹,互相温暖这间「柑仔店」是祖孙辈相互陪伴的见证物曾经,你陪我慢慢长大现在,我陪你慢慢变老
一起吃饭吧!
慢一些吧,时间自会给我们答案,做三四月的事,八九月自有答案,自在当下,无惧未来关于「遗憾」,或许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去弥补而这也就是「遗憾」的魅力,偶尔想起,却好像也不那么执着了那间因为遗憾开的「柑仔店」最后成了「念想」,也成了这一生最珍贵的财富故事的最后,等到了想等的人,「念想得到了回响」那个承诺,照亮了过往的路,也指引了心怀「遗憾」人的路如果要问是「曾经拥有」更遗憾还是「从未拥有」更遗憾好像并不会有标准答案只是尊崇内心,在舍与得中尝尽人生百态如果遗憾有有效期,你希望是多久过期?
关于「遗憾」的表达关于「成长」,我们无法选择怎样的出生但还保有选择如何度过这一生的权利有些伤痛,会一直在身体里隐隐作痛有些人,错过了也就错过了可我们永远保有勇敢、心动、爱与被爱,臣服于温柔的权利遇到了,去拥抱吧!
去相爱吧!
遇见了就珍惜吧~关于「选择」,好像并不是非对即错的客观题而是选择了,才知道未来的路是什么风景而也请相信,平行时空选择另一条路的自己也一样过得很不错,只是你不会去纠结曾经没有选择那条路因为那刻的决定,是最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这样就够了自在当下,无惧未来时间,自有答案请积极乐观,去走入人群,去拥抱,去表达,去爱,去相信
祝你开心关于「告别」,好像终其一生都要去学习和习惯也许,只有认真对待每次「相见」和「遇见」不辜负每一次「再遇见」的机会才会让「告别」的时候显得不那么猝不及防让「告别」的时候,依然保有许多美好值得回忆的过往人,好像真的是在一次次的告别中成长在一次次的告别中更加懂得珍惜那就, 从此刻开始「好好生活,慢慢相遇,认真说再见」
逝去的儿子/父亲的中秋礼物,竟成了最后的告别电影美学质感的构图与色调,是叙事之外的视觉加分高分优质的影视作品,离不开台前幕后的用心「柑仔店」也不例外细腻的叙事情节,应景的BGM】视觉上极大的美学体验让这部剧的质感整体增色不少「内心平静」的力量就来自于这一帧帧一幕幕的构图、色调,让故事感多了更多的潜台词「镜头语言」真的能为观众的代入感带去不同的体验忍不住慢放、暂停、截图、回放原来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这么多「小而美」带来的「小确幸」治愈、美好❤️
转角的公车站
旧时光模样的老房子
光影的斑驳
古法手作的酱油
旧时光味道:姜茶、花生米、水壶
空镜:漫画云
空镜:高丽菜
空镜:街景与天空
空镜:阿嬷的藤椅和昏黄灯光的台灯
记录赊账的小黑板和老照片
绿油油的乡村风光“
”对不起,再见“ “没关系,有事找我”
永不熄灯的柑仔店
豆油叔的手作酱油
始终如一的酱油瓶剧如人生愿我们都拥有生活的勇气和力量也希望我们都能幸福,永久……❤️// END.
終於花了三天的時間看完了『用九柑仔店』,似乎從『想見你』『我們不能是朋友』『我們與惡的距離』『誰是被害者』開始我又重新愛上了台劇。
整部劇時不時的閩南話讓我需要看字幕。
進德爺爺和銀月奶奶的愛情讓我羨慕,哪怕最後和進德爺爺結婚的是阿秀奶奶,阿秀奶奶同樣也讓我喜歡。
人美也為愛勇敢。
老一輩的感情很好,銀月奶奶最後嫁的博士爺爺應該從始至終就知道進德爺爺的存在吧。
哪怕銀月奶奶老了,也願意陪著去尋找進德爺爺,當銀月奶奶回到車裡對博士怎麼說:謝謝你來陪我,博士爺爺也是笑著拍了拍銀月奶奶的手。
博士爺爺是真的很愛銀月奶奶吧。
進德爺爺沒有和銀月奶奶說孩子留下來的事,可能有時候有些事還是有遺憾才是最美的。
第二代沒有太多的描述,描述可能就是小武的父母和昭君媽媽和羅賓的感情。
第三代,俊龍阿忠兩金阿芬鳳玉昭君。
俊龍阿忠阿芬懵懵懂懂的青澀的模樣就像上學情竇初開的我們。
還有太多太多⋯⋯「十分太滿,用九剛好」
刚刚看完。
一些场景确实很温暖,很治愈。
三个阿公是剧里面最大的温情点。
每个人都很善良说实话。
节奏慢慢的但是很适当,这个主题算是近些年不多的乡村治愈系主题。
但确实有一些点我想提一下,是我觉得这部剧让我感觉不那么满意的地方。
(纯个人观点,勿杠)1.这部剧里所有的爱情我都不是很能接受。
银月和阿公的我其实还能接受,虽然说离开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但起码不坏。
但阿公和阿秀的感情其实就是,阿秀对阿公是真的爱,才会陪伴那么久,。
但阿公真的喜欢阿秀吗?
是感动,是感谢,但不是喜欢,不是爱吧。
最后的接纳如果说是因为感动,因为报答她的付出和陪伴,那我觉得就大可不必了。
如果你不爱她,你明知心里还有别人,就不要浪费别人的青春和感情。
同理两金和凤玉,后面几集真的给我气死。
说实话,大可不必把凤玉和两金刻画成这样。
剧情在便利店拥抱就好了。
后面反复离开再回去就显得凤玉真的太渣,两金真的太舔,大可不必。
还有俊龙和昭君的感情我其实也没太get到啦。
两个主角的人物形象我觉得都不是特别丰满。
怎么说呢,演的挺好,就是不太立体吧,可能和剧情和主题都有关系。
我只是觉得真的爱就没有那么多反反复复,来来去去,归根结底,可能还是喜欢,不是爱。
俊龙的形象有一点太孩子气,不太成熟了,反而会显得一些剧情很单调。
2.说人物形象不太立体可能和剧情有关系。
比如说俊龙如此年轻有为,又如此感觉职场的不好那段剧情太短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冲突再剧烈一些,剧情再长一些,也许更能体现乡村的这种人情味和美好,比单纯感受更强烈。
再比如说俊龙这么能干有才华在后续的柑仔店剧情里体现的挺少的,他处事或者一些想法确实不像个三十岁职场精英。
而且主角长的实在太奶了。
真的好像二十岁的小孩子吧阿巴阿巴。
其实很多东西都没讲完。
比如大商场环境下甘仔店到底如何存活和发展。
这个比较大的问题说实话可以好好讨论,从剧情中抛出问题或者给出答案,比一直拍谈恋爱(反反复复)的有意思。
剧情简单温馨,让人感动,但也没什么深度,谈恋爱剧情过多,现实问题太少,节奏确实有点慢,也许好好把握,可以再讲讲深入一点的问题的。
总体来说这部剧还不错。
主题新颖,内容也很温馨,拍摄也到位。
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希望以后还是可以多一点好剧啦!
随手一记:导演真的很注重故事的完整性。
故事很简单,意图也很好猜,当镜头转换,只看到第一个场景,我就能猜到,接下来的画面中会出现一辆车或是某个人,因为导演要把故事讲完,每个人都要得到所谓的最好的结局。
当所有过场中的每个画面在剧情中一一出现,我知道故事已经讲完。
所以,剧情真的很令人放松。
再记录一下喜欢的片段:俊龙和昭君在台风天告别,太喜欢了,别别扭扭的小浪漫哈哈哈。
张轩睿装酷耍帅太帅了,演的被爱情打了鸡血的样子也太可爱了。
凤玉对昭君说,你要是再讨厌一点就好了。
导演把每个人都变得那么善良美好,就算是情敌都会温柔以待,不会责怪。
阿公和银月年轻时在破旧的房屋里跳舞。
用九灶舍出现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这不就是民众自发打造的养老社区:老年食堂,送货服务😂在组长出现之前,我还是很喜欢凤玉的,日系可爱风邻家妹妹。
但她对两金的残忍,和对她喜欢的人的温柔,对比之下显得越来越茶。
导演太偏爱凤玉,就算被小3都不让她说出恶毒的话,让她走投无路还能回到两金身边。
俊龙 凤玉对乡土的回归,仿佛是导演在告诉观众,渴望大城市的浮华不会有好下场,最终都要回归乡土的平淡。
越看到最后,越感觉整部剧其实只是成年人的童话,现实与理想交织,越让我感到,剧里的童话都是虚假的,美好的故事终究可能只是梦境吧。
当柑仔店周围真的高楼林立,柑仔店就会成为钢筋水泥中的盆地,真的能独善其身不受影响吗?
(如果真是那样,那就是台版旧厂街)当老一辈渐渐离开,剧中与柑仔店关联较多的新一代只有小庆,那时的柑仔店真的还能给需要它的人留一盏灯吗?
所以,这可能就是无法回归乡土,或者说对乡土抱有美好的乌托邦想象的城里人的童话吧。
最后的最后,我也好想念我的奶奶。
龇牙咧嘴张文琦好亲切
银月是王净啊
那一张苍老的脸好像是我紧闭双眼最终话是最后一面 阿公和银月
原来是私奔第一天来到柑仔店穿的裙子 有没有那么一种永远 永远不改变
首先是俊龙、昭君、恩沛的线。
本来恩沛和昭君是很相爱的一对伴侣,因为昭君母亲债务问题,恩沛误杀了人入狱,出狱之后花了十年时间赚大钱。
因为他深知昭君如果这辈子摆脱不了她的母亲,她就无法拥有自己的人生。
所以他赚了钱之后立马回去解决昭君母亲债务问题并且让她母亲拿着钱离开。
但是相反,俊龙虽然也想分担,但他最后还是什么忙也帮不上。
我不太能理解昭君为什么会爱上俊龙,带她脱离债务苦海的是恩沛,收拾烂摊子的也是恩沛。
但俊龙在昭君选择离开之后的第一反应是责怪,因为他希望昭君能依靠他,一起面对这些困难,而不是逃跑。
可是说实在的,俊龙真的能解决昭君面对的困境吗?
这不是一般人能解决得了的。
从昭君的视角来看,她已经拖累了太多人,她不能再接受别人的施舍。
这可以理解。
但是结局还是强行he,俊龙唱了首歌就能把昭君哄回家,这让我摸不着头脑。
如果没有恩沛解决了她母亲的债务,她回去之后还是会拖累身边的人,她也更没有勇气回去,所以某种程度来讲,没有恩沛,俊龙和昭君也很难团圆。
很明显俊龙在这段恋情中并没有起到特别关键的作用。
她母亲的债务是个无底洞,不是任何人能有勇气去承担,但恩沛做到了,他花了十年。
所以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拆散这一对,我认为他们没有理由要be,甚至在最后一集结尾,还要把恩沛往黑化的方向去写。
我认为恩沛没有理由去跟俊龙在商业方面去竞争,如果是想通过商业战来挽回昭君,这不符合他先前的人设。
从一开始求婚的时候就说了,恩沛会花一辈子的时间去保护昭君,这像是他的使命。
他不会像个幼稚的孩子一样通过这种方式来挽回昭君。
恩沛的人设是非常好的,但我觉得他的感情线写得略微草率。
一开始我对恩沛离开昭君的猜测是恩沛因为害怕承担昭君母亲的债务,所以才逃跑。
但相反,他是为了承担这些责任才选择离开。
以往的套路都是前男友渣或者不够勇敢,所以才会是前男友。
但这部剧相反,恩沛那么好,最后却被抛弃,不能够理解。
接下来说说两金和凤玉的线。
最后一集凤玉说为什么所有人都觉得她应该和两金在一起,她就不喜欢两金不可以吗。
当时我觉得凤玉的三观很正。
确实是这样,凭什么因为别人喜欢我,我就要去喜欢他呢?
他对我多好,他喜欢我多久,这又与我何干?
我就必须要去喜欢他吗?
这本来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但却无形中构成一种道德绑架。
喜欢一个人本来就是玄学,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管追求者做了多少令人感动的事,被追求者都有权利说不喜欢。
为什么拒绝了别人最后却搞得好像是自己的错。
但是后面的剧情走向又让我摸不着头脑,凤玉因为得知喜欢的上司已婚,又破防了想回家了,开始想念两金对自己的好。
我有点受不了了这种情节,被别人伤害了就开始回想以前追求者对我的好。
一个人如果遇到渣男,应该自认倒霉,好好疗愈自己,再重振旗鼓寻找下一个,而不是转头就去找以前对我好的人,这样有什么意思呢?
这不明摆着,我还是不喜欢你,但我就是贪恋着你对我的好。
唉,这种老土的情节还是别拍了吧。
但是总体还是很喜欢的,我看这部剧流了很多眼泪。
可能有在乡下生活过的人才更能理解这种生活气息有多么珍贵和令人向往。
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放下一切而选择回归纯真的过去。
以前我很讨厌人情世故,现在觉得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人情世故有的时候也是一个温暖的词,就像这部剧呈现的那样,大家相互取暖,在有人遇到困难时会互帮互助,像一个团结的大家族,很温馨。
无意间看到这部片子 说实话我没有看完, 零零散散的看了故事线.看完的第二天 我想来说说阿德和银月的故事.刚看到大小姐银月跟穷小子阿德私奔有点狗血的开头,我没想到我会看下去, 后来柴米油盐的日子,银月很开心也够努力, 银月不会切菜煮饭,但阿德每次都是温柔又有耐心的教她,我想很多人都需要一位温柔有耐心的恋人吧, 来度过漫长岁月.在每一的细小的细节在看到音乐开心的想买下一件店铺的时候,在一个人主动打扫卫生的时候避免银月自责的时候,在晚饭烧焦后耐心的教银月切菜的时候,在看到银月卖出项链想要还回去的时候,在傍晚坐在凳子上喝银月碗里剩下的水的时候,也许生活有一位耐心的爱人 比拥有一位顶级的心理医生还重要.最后送银月回家的时候,说“我们要回家了” 也许银月幸福的地方 都是他的家银月逃婚的那个梦,是他最希望的吧.完美的感情也许不是天长地久, 而是分开后的漫漫人生里,曾经你的出现让我每次快要放弃的时候,对我莫大的鼓励,让我度过一生.最后我要夸一下 阿德的扮演者王柏杰 因为这部戏短短的几个镜头 认识了这位演员, 把我带入了戏里.他的一举一动 真的很像“不敢爱却小心翼翼用一生深爱一个人的温柔穷小子”.
所谓文艺,真的不是把节奏弄的超慢就叫文艺了。日本深夜剧20分钟就讲完的故事非得拖成60分钟。结果就是这剧的效果比安眠药都好。
比偶像剧台词还做作的治愈片真的不多见……就真的很难看。
十集看罢,后面几集稍有冗长,整体水平还是很高,很好看。莫允雯还挺不错的。看的时候除了在思考体会亲情与感情之外,一直在想关于家乡和大城市之间的矛盾,这也是两岸年轻人面临的同一个矛盾。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去大城市追求更好的生活资源吧,不是谁家都有这么好的外公和柑仔店。
确实感觉蛮清纯温馨的,但看到6集之后应该就是又回到之前台湾偶像剧那种做作虐恋环节了,后面就感觉没啥意思…
7.3 第七集《我要我们在一起》。在第七集才知道这部片子要讲什么,男主和邱泽的对话里说,有些东西卖相不好看放在路边一定卖不掉,放在用九这个有人情味的地方就一定有人买。这应该是这部片的主旨,但恰恰没有侧重拍这一部分,这时候会想到日剧拍这一类型的手法,不过台剧日剧各有自己的特色,但确实个人不喜欢在这种题材的片子里过重在爱情线上,而且套路非常的陈旧。
劇情雖為老套,卻自然的呈現,在人生百味裡,思考什麼才是成功。
整部剧我几乎没有快进看完的,这算是对整个cast最大的敬意了吧。虽说按照偶像剧的套路,应该是男女主角的感情才是主线。但是我却被支线剧情打动吸引。阿公和银月的一别两宽,勇叔的江湖气和庙公的乡党风,还有祖辈与孙辈之间那种浓浓的情谊。。。最后两集我哭了好几次,为阿公和银月的重逢,为阿嬷与小武的告别。生命这个东西好像就是这样来来去去得得失失,不知不觉。王柏杰演的青年阿公很憨厚,满眼都是属于那个时代的道德感。和罪梦者里的混混眼神完全不同。他,挺会演戏。张轩睿长强壮了,更有味道了。眼神里多了不少沉稳。他的黑色蓬乱短发让人忍不住想胡撸两下。女主的笑声实在太魔性,总在倒吸一口凉气。
最后几集完全崩坏
人情味
有阵子迷张轩睿于是标记了 隔了那么久再看 想法是:他总是喜欢演一种傻男孩的角色…这个小店不仅是阿公的执着,也是周围所有朋友 亲人 恋人的寄托啊。还算是比较典型的台式温情剧。Ps:柑仔店原来就是小卖部哦~3.5星吧。210123想看 230607看过
很虚无缥缈
2.5吧
拍的很用心、质朴、满满的人情味儿,非常清新、暖心、治愈的漫改作品,社畜解压1024。杂货店不可能万物齐备,而生活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深夜食堂》版的《解忧杂货铺》,坐落乡村日常琐碎的“用九柑仔店”其实是人情味满满的正能量充电站。或许,人生到了一个年纪,就能够真实体会,人生无常只是日常的一部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真的都很脆弱,最重要的是,不要带着遗憾离开。笨拙地喜欢一个人,可以想象到十年后、二十年后、三十年后的样子,安逸、踏实、妥妥的小确幸。最终话,阿公和阿嫲恍若“穿越时光遇见你”的邂逅真心让人感动。或许,这就关于“见一面少一面,且行且珍惜”的最合适的诠释吧......人生就是关关难过关关过,人生是缘也是圆。一天又一天,我希望,未来的的每个明天都有你。
看五分钟走神五十五分钟
什么都想讲但什么也没讲好,讲得很散很慢。编剧和导演都不是会讲故事的人。两集看下来没什么动人的点,也没什么喜欢的人物。每个人物都很模式化不太接地气。男主回乡的理由动机非常突兀。看过《俗女养成记》之后再看这部,觉得平庸得不能再平庸。
弃剧
本来想说他们年轻的几个演员怎么闽南话怪怪的似乎很刻意,但想想似乎自己也半斤八两,可能是这代后生仔都是这样被普通话弄的方言都不太会说了。这部剧很《乡土中国》,真会拍,跟之前《花甲男孩》一样让人喜欢,逃离北上广这样大都市,回归乡村小城,很贴合现代人的心理。音乐品味赞啦,还有果然有龙邵华就是好。两金可能是我最喜欢的角色,很讨喜,也很悲情,有情有义好兄弟。第六集俊龙和昭君的爱情那段真是太喜欢了哈哈哈,笑抽了。不过结局是有下一季?
比《俗》差蛮多的
对于我们这代从小放学就要钻小卖部的孩子来说,不知道有多羡慕家里开小卖部的同学,想吃什么家里都有。以至于长大后都觉得在村里或者小区里开个小卖部有多棒,注意一定是那种摆放不怎么规整,但基本的必需品都有,不一定多明亮多大,但附近的居民都知道。谁家买酱油谁家买啤酒都来这里的那种,邻里都认识,小朋友们都来买冰棍儿,再养条狗就非常完美了。用九用九,十分太满,九分刚好,长长久久。阿公和银月的爱情真是让人感伤,那个年代总是这么造化弄人。魏如萱的插曲很合适!
前半部分非常好看,很好哭。但最后几集拍得太拖沓了,主要是好几个人物的故事线都崩了,全靠阿嬷阿公的回忆杀拔高……但整部剧质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