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新教宗

The New Pope,新教皇,新生教宗,年轻的教宗续集

主演:裘德·洛,约翰·马尔科维奇,西尔维奥·奥兰多,塞西尔·德·弗朗斯,哈维尔·卡马拉,露德温·塞尼耶,毛里齐奥·隆巴迪,马克·伊瓦涅,安东尼奥·彼得塞利,基

类型:电视地区: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美国,英国语言:英语,意大利语年份:2020

《新教宗》剧照

新教宗 剧照 NO.1新教宗 剧照 NO.2新教宗 剧照 NO.3新教宗 剧照 NO.4新教宗 剧照 NO.5新教宗 剧照 NO.6新教宗 剧照 NO.13新教宗 剧照 NO.14新教宗 剧照 NO.15新教宗 剧照 NO.16新教宗 剧照 NO.17新教宗 剧照 NO.18新教宗 剧照 NO.19新教宗 剧照 NO.20

《新教宗》长篇影评

 1 ) 《THE NEW POPE》影评,关于剧中几个女性人物

为Esther鸣不平的人有很多,觉得她的一生足够悲催,什么好事都没有轮到她,她其实并不想害别人。

这个人物是其实是很成功的,和她对比的几个女性,各有特色各有命运。

比如第一季里面的:sister mary,她是一个对莱尼的精神成长不可或缺的人,一个修女、神职人员,和修女身份对应的,是她既不刻板,也不教条,她玩球、吸烟、穿标语T恤、甚至和国务卿有微妙的感情。

sister mary具备母性、但母性并没有让她盲目,她是全剧最有眼光的人之一,堪比国务卿。

但国务卿的特点是能看到客观真相,sister mary却能看到人心,sister mary非常坚强,比很多红衣大主教更加坚韧有力,因为她是个信仰坚定的人。

—————另一个女性:索菲亚。

索菲亚和sister mary有某些类似之处,她并非是个虔诚的信徒,更多类乎一个雇佣的营销人员,她聪明、有眼光,是第一集中第一个理解莱尼的“营销思路”的人。

第二季中,国务卿评价她“是个永远不会感到不自在的女人”,索菲亚非常自我,非常强大,不会因挫折而尴尬,能够敞开听取他人的意见,且非常善于理解他人的意图。

如果说sister代表的是信仰,索菲亚代表的就是世俗。

这两个女性是整个剧中“站的最高”的女性,如国务卿所说“什么是权力?

信息就是权力。

”这两个女性了知全局,又绝对的聪明,不管是“自私”还是“不自私”,“有信仰”还是“没有信仰”,她们都能做到“得体”。

——————第三个女性,极端组织的头领,一身红衣的女子。

她是个狂热的信徒,如果你有信仰,也和宗教团体有接触,就会发现宗教团体中很少见sister mary和索菲亚,更多的是红衣女子和Esther。

红衣女子和esther说“庇佑十三世就是我的耶和华”,她不是意志坚强之人,她只是偏激。

也许她感受过莱尼的神迹,也许她受到过圣光的感召,她盲目地试图“唤醒教宗”、坚信教廷被“黑暗势力”控制、甚至为此不择手段,不惜伤害他人———这样对待自己的信仰的人,并不少见。

为什么呢?

用通俗的形容,就是“她的能力不足以支持她的野心”。

红衣女子和sister mary 还有索菲亚不同,她有着“我和教宗精神亲密、我才最了解教宗”的幻觉,却不具备真正的“信息的权力”,不了解全局的信息,妄图用自己力量去左右更高层的人,一定下场堪忧。

红衣女子是另一个版本的索菲亚,聪明、坚持、懂得人性的弱点,但她不如索菲亚的是,她缺乏自知之明。

索菲亚非常清楚自己世俗间的地位、能力所及、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最后,当红衣女子跪倒在莱尼脚下的时候,莱尼强硬地说:“起来!

”,莱尼的“幽魂”曾经接近过几乎剧中所有的人,却从未接近过红衣女子,这是个微妙的隐喻———莱尼能接近那些心中真正有他的人,不管是支持他还是反对他,但是这个极端的红衣女子,莱尼不曾接近她,她的心中也未必真的有“神”。

——————最后说esther。

她既单纯又复杂,既一意孤行又毫无主见,既容易被左右又容易背叛。

她是一个非常奇妙而又悲剧的女性。

和sister mary一样,esther具备母性,但她的母性非常的盲目。

她坚信唯有子嗣是最重要的事情,她说“性的目的是为了繁衍”,甚至OOXX时候也看着圣母像,事后手里还转着念珠。

看起来她好像是个会很好守护上帝的戒律的人。

但是并不是——男人引诱她,她就屈从于欲望;教廷威胁她,她就屈从于强权;拿金钱诱惑她,她就会忘记自己的坚持;拿仇恨蛊惑她,她就会去参与绑架杀人……esther是个完全没有心的力量的人。

她柔弱如流水,飘零如落叶。

莱尼怜悯她,事实上从头到尾,esther几乎是莱尼最用心怜悯的一个人,他为她祈祷神迹,他为她数次“收拾烂摊子”,但即使如此,他还是无法“拯救她”。

———任何人都能够影响她,所以,任何人都无法真正影响她。

即使是教宗也不能。

—————我觉得结局挺好的——不要卷入狂热的信仰、不要插手神明的斗争、不要以爱和信仰为名,撕裂他人的人生。

转一句微博看到的:看到结尾,想起柏拉图的《申辩篇》:“我们离开这里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但是无人知道谁的前程更幸福,只有神才知道。

 2 ) Will Napoli win?

Pleasure leads to pain.Love is an abstract concept but a necessary one, like happiness, intelligence and God.Even if he doesn’t exist, we desperately need to believe He is there.A piece of fragile porcelain, but consequently without sin. I am not a piece of porcelain, I am a man of steel laden with sins. But I also possess unimaginable powers of persuasion.Flowers are vain.Sick loves can not be treated. You can treat cancer, but not love. One possibility, then, is to shift the object of love.Sex has no value, it only exists and vanishes in the present. Love is dangerous, it looks to the future.Makeup is not about looking better. It’s about starting anew.Growth is the only evidence of life.

 3 ) 中间之道是爱的唯一方式。请问爱是什么?

曾拍过《绝美之城》《年轻气盛》的意大利导演保罗·索伦蒂诺的在HBO的资助下拍的新剧《新教宗》可以是没有情节,无法理解,无厘头,但绝对不会没有趣味。

The Middle Way, 中庸之道或中间之道贯穿整部剧: 这部剧里有最伟大建筑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教堂的演出场景,有西斯廷教堂一整幅的《创世纪》,有反复出现的米开朗琪罗雕刻的“圣母怜子像”; 也有最俗气的修女在霓虹灯下跳艳舞,性感的肉体,令郎满目的比基尼,当然还有从前好莱坞性感女神莎朗斯通诱人的双腿。

剧的主角新教宗 Sir John Brannox(由马尔科维奇演出)是一个富有成就的红衣主教,但他从前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叛逆青年,那风骚的眼线,简直不能更好。

当Sir Brannoxz发言时,像海啸一般震撼,但他平时确实如他所说“脆弱的像一个瓷器”。

剧的第一配角教廷的首辅Voiello 红衣主教,一个狂热的那不勒斯球迷。

在工作上,处理问题时用尽最下流的手段,但在私生活里却抚养了一个残疾人,充满了慈悲与爱。

非中间之道,在Sir John Brannox第一次在西斯廷教堂的演讲中提到,“是唯一的问题”,是美国残暴枪击案的本原,是伊斯兰恐怖主义的根源,是教廷性丑闻的原因,职业道德危机的最根本,是杀戮的起点。

而这非中间之道,就是偏执的爱。

是歇斯底里,是扭曲,是疯狂,是鬼迷心窍。

是爱的反面,是魔鬼的化身。

所体现的人物是Esther。

她对Lenny偏执的爱,对孩子歇斯底里的爱,让她出卖了身体,谋杀,聚众参与恐怖主义行径;当然也有负责财政的3个官员,对金钱一往情深和鬼迷心窍让他们做了不法的行为走向了不归路;反复在电视里出现的恐怖分子...中间之道是爱的唯一方式。

就像像巴赫的音乐,温润,恬静,优雅。

从表面上看这是本剧的核心之处,但是导演其实一直在追溯更加根本的问题: 什么是爱? 红衣主教Gutierrez给出了我所见过的最准确的回答: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概念,像幸福,像智慧,像上帝。

当我小的时候,一个男人猥亵了我,那个时候男人对我说,“上帝并不存在啊”,但我回答说,“即使他不存在,我们极度的需要相信,他是存在的”。

最后一集里说:那些伤害我们的人,那些冷落我们的男孩,抛弃我们的女孩,忽视我们的陌生人,误解我们的父母,那些决绝我们的老板,那些怀疑我们的导师,那些嘲笑我们的兄妹,那些放弃我们的朋友,那些被拒绝的亲吻,没有人看到这一切。

悲伤没有等级,痛苦不是比赛,没有排名,被粉刺和害羞折磨,被妊辰纹和不适折磨,被谢顶和不安折磨,被厌食和贪食折磨,被肤色羞辱,被性取向羞辱,被贫穷羞辱,被身体残疾羞辱,我们不可安慰的痛哭,我们像深渊般的卑微,我们像深坑般的失去,我们内心的空虚,那反复出现的“结束这一切吧”,无处可躺,无处可站,无处可归,什么都没有!

没有!

没有!

--是的,这就是你和我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这就是“爱”的起源。

每天都会听到我们要爱学生,爱这个社会,爱是一切答案,What a Cliché。

借用 Sir John Brannox对“什么是爱”的回答:一个学生缩在角落里痛哭,学校会扶起他,他的父母会给他钱,老师会跟他说话,朋友会安慰他,但一个“爱”他的导师会什么都不说,他在为这个学生思考,他将学生放在心上。

这是一部“诗歌般“的剧集,看过一遍后你也许无法抓住什么是The Middle Way, 什么是Love, 但宏伟的大教堂建筑,文艺复兴的画作,圣洁的雕像,性感的舞蹈,五光十色的画面在你眼前快速飞过时,你也许会遇到一个极为陌生,极为奇怪的东西:真相。

 4 ) 上帝之城中的信仰与困惑

没有人会比保罗·索伦蒂诺(Paolo Sorrentino)更热爱罗马。

在他的影像世界里,“永恒之城”总是呈现出一种难以言说的魅力,古老又不乏现代,颓废却带有活力,消沉中带着希望。

从《绝美之城》(La grande Bellezza)开始,在意大利出生的索伦蒂诺把罗马重现带回到世界的注视下。

就算是之后那部和罗马毫无关系的《年轻气盛》(Youth),每一个人物也像是终生居住在罗马城,带着虔诚的信仰在年轻的思维和衰老的肉体之间搏斗,寻求生命,死亡和艺术的之间的平衡点。

当然如此热爱罗马的索伦蒂诺是绝不会放弃这座城市最迷人最神秘的部分——居住梵蒂冈深居简出的教宗和红衣主教们。

于是在2016年,他带来了《年轻的教宗》(The Youth Pope)。

在这部十集的电视剧中,由裘德·洛(Jude Law)饰演的庇护十三世成为了史上最性感也最现代的一任教宗。

他总是穿着白色的内裤,裸露着上身,漫步在梵蒂冈明媚的阳光下,回顾自己的童年,同时思索着上帝,宗教和世界的关系。

这不是挑衅的行为,从某种角度来说,庇护十三世的存在就是一种挑衅。

庇护十三世,《年轻的教宗》(The Youth Pope)三年半之后,索伦蒂诺再次归来,继续讲述这个挑衅的故事。

剧集的名字从《年轻的教宗》变成了《新教宗》(The New Pope),英俊的裘德·洛还在,只不过他的头上有了更多的白发,多数时候都躺在病房了,奄奄一息。

上帝自然不会让尘世缺少他的代言人,于是一位新的教宗从权力争夺中诞生。

这位新任的教宗由约翰·马尔科维奇(John Malkovich)饰演,宣称自己是约翰·保罗三世。

与前任相比,他更符合人们的传统映像,苍老严谨,说起话来慢条斯理,着装永远一丝不苟。

接任教宗之前,他隐居在远离梵蒂冈的布兰诺克斯,并直言自己对名声和权力不感兴趣。

可一切都是表面现象,这位面目和蔼的老人曾经的身份竟然是一位朋克摇滚乐手,同时还被孪生兄弟的神秘死亡所折磨,多么巨大的讽刺。

索伦蒂诺对权力的态度是讽刺的,尤其是在呈现梵蒂冈教廷对权力的争夺上。

名义上教宗的权力来自上帝,但他选举的过程却充满了妥协。

甚至城市里的那些位高权重的非宗教人士也要参与其中。

这更像是一场政治斗争,而不是关于宗教理念的讨论,最后的选择结果只是各方妥协的产物。

那么上帝的意志在哪里?

如果他真的存在,也只是看着在天堂默默地看着这场闹剧。

约翰·保罗三世,《新教宗》(The New Pope)在《新教宗》前半部分的时间里,整个梵蒂冈都都像在举办一场盛大的闹剧。

沉默的修女们决定罢工,希望由此来换取长久以来缺失的尊重。

广场的民众还在悼念前任的教宗,久久不愿离去。

新任的教宗想要解决这些繁琐的问题,以此来建立自己的权威。

显然这他没有能力做到面面俱到。

因此他时常陷入困惑之中,又全力装出镇定自若,胸有成足的样子。

新任教皇面临的最大威胁依旧来自他的前任,躺在病床上插着呼吸机的庇护十三世。

他像个幽灵,即使没有肉体,也在暗中注视着一切,让每个人都无法忽视。

这给约翰·保罗三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前来探访的查理·曼森直言自己分不清楚新旧教皇的区别,让他无比尴尬。

而当他决定去会见病床上的前任时,甚至担心媒体拍到两人同框的照片。

最后他选择了逃避,暂时离开了充满纷争的梵蒂冈。

这也不是一个教宗该有的行为。

剧集的后半段明显带有更强的宗教意味,至少表面上看上去如此。

庇护十三世如同耶稣基督,像圣经中描述的一样的死而复生。

人们期待他像之前一样施展神迹,解决问题。

这正是他之前所做过的,例如让不能生育的女子怀孕。

《新教宗》(The New Pope)从《年起的教宗》到《新教宗》,庇护十三世的身份大部分时候都模糊不清,让人难以捉摸。

即便成为教宗,他始终是个局外人,游离在梵蒂冈的教廷之外。

一个美国人,父母是一对嬉皮士夫妇,悲惨的童年始终困恼着他,以至于不得不求助上帝和信仰的力量。

作为教宗极端的宗教保守主义者,将同性恋地神职人员驱逐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身份的焦虑从没有离开个教宗,也没有离开过梵蒂冈。

从这个角度来说,庇护十三世和他的继承者没有什么不同,都在寻求真实的自我。

索伦蒂诺的故事里,寻求自我是一个永恒的母题,他的主人公永远处于游离的状体。

在《绝美之城》中,托尼·塞尔维洛(Toni Servillo)饰演的是一个冷漠的记者。

观众们通过他的眼睛来观察着罗马城的繁华,可最终也没人知道这一天的游历给他的生命真正带来了什么。

到了《年轻气盛》中,迈克尔·凯恩(Michael Caine)饰演的音乐家来到一所养老院度假,同时思索着过去生命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

通常这些问题不会有答案,索伦蒂诺更关注的是思索的过程。

《年轻气盛》(Youth)如何表现思索的过程,这正是索伦蒂诺影片最大的魅力所在。

主人公沉默式的思考常常和周遭繁华的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游走在其中的人物不自觉地被那些荒诞而美丽的世界吸引,却无法真正将自己投入其中。

疏离感始终笼罩着他们,久久没有散去,最终传递给了观众。

索伦蒂诺喜欢用影像传递情绪,无论是瑰丽的罗马城还是宁静的养老院,都带着一种超越尘世的特质。

罗马城一群关在栅栏里面带笑容的修女,养老院里出水芙蓉的裸体女性,具有着强烈的反差和巨大的冲击力的影像让观众们沉醉,然后又心生疑惑,这样的世界真的存在么?

到了《新教宗》,类似的画面依然层出不穷。

修女寝室里的十字架变成了硕大的霓虹灯,即将就寝的修女转瞬之间开始扭动身体,伴随着电子乐跳起挑逗性的舞蹈。

又或者是让复活的庇护十三世走在沙滩上,赤身裸体地穿越一群泳装美女,暴露在众人渴求的目光之中。

无论出现与否,庇护十三世一直都是这些挑衅画面的核心。

从死亡到复活,他对自我认同的困惑从来没有改变,自己可以成为上帝在人间的代言人么?

修女的舞蹈,《新教宗》(The New Pope)从庇护十三世的困惑中,可以触及到《新教宗》的核心:宗教的信仰究竟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既然所有的教宗表面上都在传递善的理念,为何不同的宗教之间充斥着纷争和对抗,人世之间依然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苦难。

索伦蒂诺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暧昧的答案。

复活的庇护十三世经历了一段小小的挣扎,就重新取回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力。

他身着华丽的衣服,如帝王一般被抬到红衣主教们面前,发表了一段掷地有声的演讲。

此时外面的世界陷入纷争,一群穆斯林恐怖分子劫持了人质,试图挑起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间的宗教战争。

庇护十三世没有依靠任何外界的帮助,只身一人走向恐怖分子,似乎只依靠着个人的魅力让他们放下了武器,化解危机,一切都是神迹。

《新教宗》(The New Pope)一个对自我认同都产生困惑的教宗却可以仅仅依靠自我的魅力解决宗教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究竟信仰什么并不重要。

抛开繁琐的教义,各式宗教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重要的是如何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将真实的自我传递出来。

外部世界的纷争并不会改变一个人,你永远都是你,也永远只是你。

《新教宗》的结尾又回到了故事的原点。

约翰·保罗三世隐退,回归到尘世的生活。

庇护十三世受到万人朝拜,然后再次陷入昏迷,倒在“哀悼基督”的雕像前。

他是完成了在尘世的任务回到了天堂,还是在等待下一次的复活,谁都不知道。

唯一能够知道的是,无论身处何处,拥有着什么身份,他永远都是上帝的仆人,也永远在真实的自我和信仰之间的挣扎。

或许保罗·索伦蒂诺会让这个挣扎的故事继续下去,展示下一次复活和真正的死亡。

本文首发于深焦公众号 深焦DeepFocus ,文字和图片略有改动。

 5 ) 有些天真的剧情

想不通的点,我始终感觉有些地方的安排不是特别合适,比如第一季莱尼的丑闻消散,是因为大众读了他年轻时写的情书,被感动了。

第二季约翰得到了大众的支持,因为看到了他年轻时“摇滚”的一面,这两个在关键时刻的转折情节会不会有点天真,人们真的会因为这些小事改变对约翰吸毒,莱尼冷酷的印象吗?

还是这其中的安排有一些象征的意义吗?

 6 ) 新教宗:谁才是真正大男主

本剧的大男主到底是谁,是躺着演了大半季,前半段时而出现在迷途羔羊身旁,后半段火力全开最终圣徒般离场的庇护十三世吗。

是邪魅但关键词是脆弱,被孪生兄弟的死亡悲剧纠缠大半生的富家爵爷约翰保罗三世吗,可算起来他也仅仅于第二集才登场。

而流水的Papa,铁打的国务卿。

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从不缺席。

甚至凭一颗痣分饰两角(自己和红衣主教费尔南多),V可以说得上是本剧真正的大男主。

他说英语慢且口音略憨,但用词精准无比,一针见血。

讲意语奇快,爽利如飞刀。

狡猾多端却朴实可爱的V,也许是我们对于一个位高权重的操纵权势者的幕后人的最好幻想。

诚然,其他的红衣主教都围着他转,新教皇的选举也全由他来谋划。

如D所言,教廷里人人都能把脏水泼到V身上。

但也如他自己所言,正是他能为教会无所不至的考虑,才让他成为史上在位最久的国务卿。

他对John的呼吁“没人能够威胁到教皇,因为他绝不会让人威胁到教皇”,不也是感人至深的吗。

这个忠实的那不勒斯老铁,有两个手机和iPad(都套着球队主题保护壳),喝水的杯子也是球队周边,所有空闲的时间都拿来陪伴好友G,甚至凭自己的手段和私心把教皇和主教们都支使来G的葬礼撑场。

他从不惜于自嘲,也不惜于分发自己的体检报告给诸位红衣主教,让他们是时候考虑让他当一下Papa了,他对权力的追求和手段却并不惹人讨厌甚至让人觉得可以接受。

这个角色之所以惹人喜爱,是因为他身上甚至兼有本剧少见的基督徒的善良,纯真和淡泊。

他不仅为权职谋划(喀布尔警告),也为怀孕的修女,为生病的嬷嬷谋划(这些虽然都服务于其他目的)。

处处流露出他对教职的忠心无与伦比,他掌管教廷的能力也无与伦比。

他也许不像庇护十三世或约翰保罗三世那样极富个人魅力兼有帅气的外表,但他的实干和智谋,或他自己所说的“普通”,是他能够胜任新教皇的关键。

其他Papa的故事虽绚丽吸睛,但接下来V的故事,一个普通的以至于不那么值得讲述的故事,也不失为一个好故事,换句话说,作为这个教廷的背景色,或许他的故事才是梵蒂冈最精彩的故事。

 7 ) Idolize

看了第二季一直觉得剧情不连贯,重新看了第一季,突然想到,第二季里国务卿一直担心的就是大众偶像化了教皇。

那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大众是不是也偶像化了裘花饰演的教皇?

所以这一季里裘花一直昏迷,也是去偶像化的过程。

第二季里少了裘花,凸显了国务卿的角色,精彩,机关算尽为了教会,真是幕后的男人。

特别是离职之前的各种安排,真是精彩又温馨。

看完了最后一集,真的是emmmm感觉导演是想表达无效沟通的后果??

John说要回归自我,于是辞职回家,结果他父母终于见他了。

猜测一下,父母一辈子不理他是觉得当神父是Adam的梦想,所以生John的气???

那就不能好好沟通吗???

一辈子互不搭理最后老了白发苍苍了终于和解了……那一辈子是不是都蹉跎了。

Ester 也是想见Lenny见不到,最后误入极端组织下狱。

Voielle还是看的明白,why people have to fall in love (大意)。

穿白衣得Voielle很违和。

感觉九集看完就回到原点。

那早点voielle动用手段当上pope,那真是半集就完。

 8 ) About John

John其实目前就是一个吸血鬼。

他不断输出他的故事和情绪,让别人承接,但举止上没有展示真实具体的爱与信任。

他问黑人修女的时候是“我信任你”(其实没有,但他说是就是),“那你信任我吗”(反向索求)。

还有前面和国务卿讲父母兄弟故事同样是自我输出。

他精于表达,因为他太需要表达了。

也因此他无法回答任何具象化、现实的问题,比如“你对这教廷接下来的规划是什么”“你认为教廷接下来要做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你有没有去看过昏迷的那位教皇”(他曾说他非常欣赏Lenny,但到了教廷没人提醒他都没想过去看望他)。

他花很多时间自我沉思,但在爱方面还是个襁褓中的幼儿,因为爱是实践,他年纪很大,实践却太少了。

 9 ) 另一种救赎

第一季都宣传梵蒂冈版宫斗,结果是教宗找父母;第二季铺天盖地拿裘宣传,结果是披着外衣的宫斗。

第一季教宗穿着白色飘扬长袍在花园里晒太阳,第二季冬天的整个氛围就变得阴郁。

一般第一季围绕主线展开,若第二季还抱着人物不放就有炒冷饭之嫌,所以剧出到第二季都会对配角故事有展开,苏菲也好,瓦耶洛也好,酸溜溜的圣职长也很可爱,每天蹦迪的修女不带感嘛。

等到后几集lenny醒了发功了才有原来内味儿,神能不能救赎?

救赎别人?

或是救赎自己?

归于大海吧,本就不该来人间

 10 ) 偶像必死

好吧。

生了几个小时的闷气之后,我还是要与它和解。

画面美到极致。

配乐首首惊艳。

在敬神与渎神的两极间游走自如,将你的不知所措玩弄于股掌之间。

7、8集是一个小小的高潮,第9集几乎成了纯思想的宣泄,你已经无法和它要求什么情节的流畅性、故事的完整性之类了。

这,就是它的风格,风格即是它的一切。

《年轻的教宗》中,庇护十三世已经成为了圣人般的存在,他的昏迷—苏醒可以被看作“死而复生”,这是宗教传说的现实上演。

“他是基督再临吗?

”这样的问题本身就足够引起信徒的狂热,Lenny就是狂热的焦点。

然而,偶像崇拜是极端危险的,它“是战争的前奏”。

没有人想要战争——伊斯兰也好、天主教也罢。

所以Lenny的“复活”,与其说是神迹,不如说是个bug。

这个世界不需要Lenny这样的“精神领袖”,天主教不需要庇护十三世这样的圣人,教徒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包容性的教会而已。

Voiello是最适合成为教宗的人选。

他平庸却精明、百折不挠又没有软肋。

他会是一个虽然存在却可以让人感受不到他存在的教宗,一个现代宗教需要的教宗。

而偶像必死。

世上没有活着的圣人。

(这个题材还是不要再拍了。

真没必要。

《新教宗》短评

不如上一季了

6分钟前
  • Dark Opulence
  • 还行

到底六集为止,有点乱

11分钟前
  • 似夜亭
  • 还行

已拍,已装。不过是为了换一个网红酒店公众号P图的工作,加了几个整天秀结婚照的拼爹圈内好友,最后绝交了。烦死了这类前半生朋友,“我们到同济城建长这样”“北林园林听话的也长这样!”就是不承认我也长这样呗,拍的跟神经病一样。大家的圣母最高的那个又不是你~是我是我!我免费的,我太子的,我昂贵的!最后都是楼上的。

13分钟前
  • 派大宝宝海绵星
  • 很差

自恋、油腻、固执又很纯熟的一种审美,一种延续自旧世界,但如今已经日薄西山而找出的自洽。你也不能说他伪善,至少在个人主义上,他是真心要向善的。但称这种旧秩序为良心和大道,已经不合时宜了。

14分钟前
  • 无情剑客多情剑
  • 还行

2.5;有点混乱……导演是觉得摆几个POSE就能唬住观众吗?上一集吸引人是因为塑造了那样一个角色,就是“年轻的教宗”。到了这一集,新出场的角色都没有立住,包括马尔科维奇。

15分钟前
  • 枯藤和老虎
  • 还行

影2084:加入修女的抗争,xing多了,配乐多也很有意思。老谋深算的国务枢机卿,每个人背后都有罪。最后一集有些仓促,有一幕裘德显得很无趣。不过那扬起的嘴角还是信心满满。

18分钟前
  • Timing
  • 推荐

比第一季差了点,情欲戏有点多。

22分钟前
  • 深山印象
  • 还行

老了的帅哥老帅。基督教被欧洲人遗弃了,也什么呢?

24分钟前
  • 言明明
  • 较差

其实我们都被预告蒙蔽了,原来“新教宗”不是“一”个人,甚至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主角从离经叛道的年轻教宗换到恪守中庸的新教宗,影像风格也不再剑走偏锋,但更加鲜亮华贵,直播打呼这段设计和拍摄也是可以载入史册了,最后一集的两段演讲一次人浪更是惊掉下巴。

27分钟前
  • 盲忙
  • 力荐

想起年轻的教宗,当年惊为天人。第二部新教宗却是:神坛下行步步跌。造情弄景无可致。

32分钟前
  • julie
  • 还行

狗尾续貂

36分钟前
  • كاثرين
  • 较差

虽然是HBO,但真的受够对女演员无休止的性剥削。无意义性场景滚粗啊啊啊啊啊/谁能想到我是靠着没多少剧情的圣职部部长拖完这一季进度条, Assente 真是有种徐娘半老的风情/没了裘德洛那个恶心角色,剧情可算是稍微像贵教正常扯头花一点了,但新教宗的心理阴影是父母我真的???

40分钟前
  • 硫代硫酸钠
  • 较差

意大利人真是太会讽刺了。第一集出现即暴毙的方济各二世,完全在讽刺现今教皇方济各一世嘛,就连长相都很相似。

41分钟前
  • rivert
  • 推荐

4.5吧,非者名那不勒斯球迷好棒!7-9单独拆开情节也许是OK的,但节奏的确是被打乱了。Sir John的角色魅力很大一部分归功于马尔科维奇。

43分钟前
  • 托卡苏
  • 推荐

看不动了。。第一季讲信仰的话,这一季要讲啥我也没懂。。。而且裘花不在前面6集集集是一帮大爷的脸在眼前晃悠简直看不下去,第7集裘花回来才好看起来,最后一集拉回一分。

46分钟前
  • 门儿包
  • 推荐

我不管,我要先打一个五星

49分钟前
  • 茶叶茶御寒
  • 力荐

教廷是lenny的,也是john的,但歸根結底還是voiello的!新教宗來一趟只是為了談戀愛的!

52分钟前
  • Anasa
  • 推荐

台词太牛了。

56分钟前
  • Estricina
  • 力荐

依然不在乎剧情,就看镜头画面,片头分了两个阶段,乱舞和裘德洛回归,五六集已经觉得没有新意跳不下去了,果然第七集就换画风了

57分钟前
  • 八八八爪鱼
  • 还行

“我的脆弱正是我的力量,不是我的诅咒。”

1小时前
  • 樱桃之远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