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陌生人被困在一个酒吧里,不准出去。
要进行一场赌上性命的游戏,输的人可能要死?
没有任何规则,两个只能活一个的话,会杀死对方么?
在死后的世界里,有这么一个酒吧。
两位裁定者消除了死者的生前记忆后,把他们逼入极限状态,显露出他们内心的黑暗,以此来决定谁上天堂,谁下地狱。
他们是冷眼的观察者,在一旁看着为生存拼杀着的人类的不堪。
直到终于有一天,有人说出这样的话。
“不理解人类感情的人,做出的裁定怎么可能正确?
”追求生存,有时除了求生的本能之外,还会有很多其他的执念与宿愿。
把人推入黑暗的,可以是小小的事情。
可是即使这样也坚强挣扎着活下去的人类,是很辛苦的。
”我很尊重认真活着的人类。
”要怎么做?
要怎么做?
毕竟我们都是脆弱的,痛苦的人类。
开始只是被简介吸引。
不出所料,动漫一开头就将日本惯用的恐怖元素一一呈现,所以一直把它当暗黑系来看。
但是后面慢慢融入了一些比较温暖的东西,又逐渐体现出了这部片子的内核其实是对或美或丑的人性的揭露和拷问。
片子最后,女主借助特殊力量返回家中,看到的却是跪在自己照片前自责不已的母亲,看到因为自己当年的任性,整个家庭至今都被悲伤笼罩,让父母爱人承担本不应他们承担的痛苦,她的后悔,她的抉择。
至此,这部看似恐怖的动漫才完全呈现出它想要表达的东西。
我一直觉得,这部动漫的恐怖只是噱头,它的内核其实是向观众发起人性的探讨,并最终指引观众完成一次情感升华。
死亡游行这剧越看越上瘾,剧情让我看的呆呆的。
十一集滑冰场这集真的挺帅,让不存在的木偶来伴奏,来当观众,说不上来的诡异。
但如果你知道一件事背后所代表的东西,每个木偶都实实在在的活过,又觉得挺感人。
这剧不是宣扬或者展示人性的恶,而是把大多数的恶意都归为人性的脆弱和恐惧心理。
世界上虽然有一部分混蛋,让我完全不想理解他们的动机,但我觉得脆弱才是多数人的阴暗来源。
死亡游行引导人们去理解包容一部分人。
厌恶和远离人性的恶不是让人们远离阴暗面的方式,接受与理解,用另一种方式去看待人的阴暗面才是远离它的方式。
就像你不明白人为什么会生病,只是远离生病的人,怎么能够控制不让事情发生呢。
我就看不下去东京食尸鬼,反面人物性格太平面,一点儿看头没有。
而世界上大部分人却不是,大多数人的性格是立体而丰富的,可恶可善。
十一集里女主和审判者的对话就像人思考的过程,如果一件事是具有两面性的,在充分分析过这件事的两面后,你最后认同的一面就更加有意义。
女主最后明白,人是不能够充分体会到别人所经历的事情的,如果要求亲近的人,完完全全的明白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是勉强而沉重的。
就像你能够评价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么,如果自己都无法准确评价,别人又如何评论。
人都只是在通过别人来了解自己。
而审判者却只能这么做,他站在事情的另一面问女主,想去了解人类的悲伤是错误的么?
我也不知道,等着看下集= =最终话:人只要互相试着去理解对方,哪怕一半,其实就够了。
还有啊,一猜这家伙就学会笑了。
这番被两个二次元友人安利所以看了。
立意还是很深刻的吧,首先裁定者这个身份从更高视角看上去就像第一集里无法相信妻子的男人,因为无法相信人类,所以需要他们作出裁定。
本番至尾都在强调人口问题,裁定者的统领也一定清楚裁定是会发生错误的,然而还是选择这种规范的模式去判断人性的善恶。
诺娜对人类的态度又是什么时候发生转变的呢?
裁定者很可怜吧,【人类要去相信啊】相信自己是试着被理解,被别人尝试着体贴和照料的;相信一个人是忠诚于你的,你的妻子,这也是本番的一个母题吧挖掘到最后,收尾时新客人的出场算是一个回归,一切回归到原本最初的样子,知幸的人偶立在那里,但已经没有人帮助Decim作出裁定了(一脸被玩坏的表情)。
生命本身的意义太过于沉重,还有一些关于人性沉重的话题,是经不起讨论的吧,而这种裁定方式是对是错,在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似乎也构不成什么问题。
话说射靶子游戏真是绝了,射哪哪疼,残忍指数跟保龄球、街机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好吗
上次这么伪善的动漫,还是“莉可丽丝”,我也写了评论,这次我想看看这个动漫有多好看,豆瓣居然8.2分,结果又是说教的一套,小日子过得不错的那边人,到如今2023年了,还这么虚伪啊,上一个撕开伪“和平”的动漫,还是“我的英雄学院”,对,就是那个故意在剧情里塞入辱华的那个动漫,可是大家看看“我的英雄学院”的剧情,多么热血,多么正义?
多么伪善???
所以啊,作品的正义善良,不代表作者的善良正义,人家只是为了迎合市场,迎合道德舆论的方向观而已,说那么多,来看看让我眼里塞了答辩的玩意,到底恶心在哪里???
当我写下这段内容时,我已经看到第九集了,是的,前面8集,哪怕后面3集,我都只想当成泡面回合番来看了,可是在第九集,被伪善的女主给恶心到了。
我们通过前面的剧情,知道女主其实也只是一位死掉的普通人,其实她也应该被审判的。
只不过剧情需要,必须得给男主安插一位女性主角,男主,我盲猜应该是一具没有灵魂的木偶,类似人工智能一样,让他去不断审判那些死亡的人,来学习,优化。
(盲猜的)女主作为一名未被审判而让她作为助手的角色,一般来说,就是一名小厮,没有话语权的玩意,可是她凭什么在那指手画脚的嗷嗷叫???
如果我是男主:我要么不搭理她,要么,我直接报告到上级,说她不适合做我的助手,我更用不起这个牛逼轰轰的助手,请她滚蛋,
拜托,男主现在是裁决者,想怎么裁决就怎么裁决,就和我有一百块钱,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问题是,我现在不止一百块,我有很多很多一百块,我可以决定每个一百块的用途,我可以花掉,我甚至可以撕掉,甚至可以烧掉,裁决者,和死神有啥区别??
想让谁重生就让谁重生,想让谁消失,就让谁消失,人家男主想干嘛就干嘛,这就是人家的一份工作,甚至是不需要考核的工作,做错了又怎样???
人家男主,在做的事,难道不是每个裁决者都在做的事吗???
男主当初考核成为裁决者的那天,人家就已经培训好上岗了哇,你个女主才来几天?
就开始指手画脚了???
看我帖子到现在的,有在上班了的吧?
也肯定有看到在社会工作上看不惯的事吧???
一些人背后做的小动作,比如说闲话,打小报告,逼着参加酒局,甚至老人欺负新人。。。。。
其实每天都在发生这些事,你清高你可以嗷嗷叫出来,那为什么现实中还有那么多人忍气吞声呢???
因为这个社会,它就是有这么一套生存规则的啊,豆瓣上随便就可以看到职场上的虚伪,看这些动漫的人,说这个番好看的人,你们看不到这些现实吗?
难道你们是活在象牙塔里的???
原来我和你们不是呼吸的同一个空气?
晒得同一个太阳?
踩的同一个地球???
电视电影动漫里,男女主可以嗷嗷叫的正义、善良、公平,可是对于我们经受社会毒打的人来说,这很伪善和虚伪啊。
动漫可以热血,可以科幻,可以灵异,可以亲情,可以爱情,可以友情。。。。。
但是搞成伪善,就很恶心了啊。
人家为啥要了解人的悲伤啊????
我现在问下看到这里的读者一句话:如果你是男主,你想懂人的悲伤吗???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想结婚?
不想生孩子了???
难道是没钱吗?
以前父辈们他们更没钱吧???
甚至爷爷辈他们,生了好多胎,所以你们才有大伯二伯大姑他们,,,那到底是为什么现在的人不生孩子了?
还不是因为:我们不希望我们自己的孩子去承受和我们一样的悲伤???
你这动漫倒好,还让人家男主去懂人的悲伤,我可去NM的吧,我下一个就是让你女主气化掉,我可用不起你这个助手,
是呀,人家是裁决者,人家还没有做裁决的资本,难道让你去做裁决者???
照你这么说,可怜的人多呢,那还要法律干嘛呢??
违法了就是违法,法律可以酌情宽大处理,但不代表不处理,让你个女主当裁决者,那就一片混乱了吧、第九集没看完,因为我已经看不下去了,我只想喝一碗粥,配一个动漫看看,随便什么动漫,而不是非这部“死亡游行”不可,当然,我也随便翻到有和我一样,看到第九集就看不下去的,
不好看,不对我的胃口,那我就换一部,反正我还有很多动漫、英美剧、电影没看,忙着呢,怎么可能为了你这部刻意【讨好主流价值观】的动漫而委屈自己呢?
好忽悠的人,大把的是,可我不包含在里面,--杠精退散大发,上文仅为个人吐槽,不接受反驳 2023年05月16日01时36分 写
我不认为岛田复仇是值得肯定的,虽然是可以理解的。
妹妹受害了,妹妹很痛苦;可是你死了,妹妹就不只十倍的痛苦了;你死了,今后就一定没人跟踪妹妹了吗?
你死了谁保护她?
她就真的无依无靠了,她哭了,她自生自灭了。
那个刑警,可以断定,在他妻子死后,他疯了。
看似说了一堆深刻的道理,其实是语无伦次,情绪的喧嚣。
下面分析:他说“欲成事必要有牺牲”,这句话正确的解读难道不是“想要救别人于水火,必须要敢于牺牲自身的安全,要敢于和歹徒搏斗”吗?
他要抓歹徒,所以任由他犯罪,难道抓现行就不能治罪吗?
他就是想“杀罪犯、杀人渣”,他还盼着歹徒杀了妹妹呢,为的是给罪犯判死刑。
因为妻子的死,使他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他心理扭曲,思想黑暗,他想看别人被杀,想杀人解恨。
他说“妻子就是为此而死的”“刑警就是我的天职”“世界是残酷的”“改变不了世界就要改变自己”,这些句话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他有提供理论基础吗?
逻辑混乱,言语偏激,充斥着负面情绪的宣泄。
这部动漫给嘴角上扬特写,就是为了凸显他精神崩溃了、他是变态。
其实我是蛮同意女主的观点的,这哪是裁定啊,就是煽动人崩溃、诱导人成变态啊。
-分割线-现在看完了,感觉有的故事很“疯狂”,比如第1集,第9集。
而有的故事很温馨,比如和老奶奶玩抽乌龟的那集。
第11集滑冰简直棒极了,美极了,我都没法用语言表达了!!!
第12集觉得意犹未尽。
虽然对女主有了完整的交代,但是关于蓝毛和花胡子的矛盾还没说完,期待第二季啊!!!
还有人生的意义,裁定者的意义……感觉这些问题好大,如果有第二季,不知道能如何自圆其说。
11集说因为人与人是无法真的互相理解的,所以期待理解别人或被别人理解是错误的……这种感觉可以理解。
但是12集又说,希望互相理解绝对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啊,真好,满满的正能量啊!!!!!
话说,如果和女主有相似经历,你会自杀吗??
死后审判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都说死亡是最公平的,因为无论贵贱尊卑,人人都会归于尘土。
人生在世,社会价值全由他人裁定,犯了错的要被批判,做好事的会被表彰。
审判往大了说是法庭上的事,往小了说,“这人小肚鸡肠,那人举止古怪”,这些评价不也是一种审判嘛。
所谓审判,无非是给人过过秤,几斤几两都由它说了算。
这秤可以是各人的道德标准,也可以是统一的法律,测量的对象可以是外貌、三观、行为举止。
有法可依的时候,审判起来自然轻松,但更多时候人们的刻度千差万别,针对同一个东西会有不同的审判结果,这也是知乎“如何评价××”体滋生的温床。
所以,除了客观标准外,只要对一件事做出评价,就必然是主观的,所以见到自称“理客中“却做出主观评价的就应该先给一大嘴巴子。
如果把人间的审判放到死后,就衍生了各类死后审判的传说,比如看看你做了什么好事坏事啊,秤秤心脏和灵魂的重量啊。
基本在这类传说中,审判的对象是死者的灵魂,标准是善恶,也有看信不信教的。
那么说回《死亡游行》,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很多人看了几集就开始批评,主要有这么两点:1.审判太随意,一点也不全面客观2.上帝视角让人作呕,你以为你是老几?
这些其实都是误解,反而我们可以从它们出发,来看看死亡游行有哪些可取之处。
首先,本就不存在绝对公正的审判,君不见正义女神蒙着眼。
审判是双方的事,在审判过程中既暴露了被审者的品行,也昭示了审判者的审判标准。
死亡游行做得好的地方就在于,它自始至终没有明确说出标准,不像游戏规则和审判者守则那样明文标示,就连审判结果也只是通过电梯上的面具暗示出来。
关于上帝视角问题,首先要搞清楚,这部作品并不是在揭示人性阴暗,也没有假装上帝。
这里面没有全知全能的神,大家只不是各尽其职的人偶,努力做好自己手头的工作,至于审判标准,从来也没人说过是绝对正确的。
高级管理人员诺娜对审判提出了质疑,德基姆拥有了人性,最后老头还因此事修改了审判者守则,所以说这其实是一个跨国公司内部改造的励志故事……接下来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了,可能会比较凌乱。
【审判者的转变】德基姆作为主角,是转变最大的那个。
死后审判的基本方针是,通过游戏勾引出人性黑暗,再进行裁决,而在最终话,体会到痛苦的他决定将方针改为“能让客人说出活着真好这样的话”,从致郁系变成治愈系,真是可喜可贺。
德基姆的转变是因为和知幸长期接触后,受到她的想法启发,外加心中的情感觉醒。
金蒂一开始以观察人类的黑暗面取乐,认为“人类就是这样,明明活着的时候完全想不到死亡,真到生死关头就只想自己求生”,但是这一想法最终被脑残粉的狂热颠覆了。
有趣的是,人类强烈的求生欲在德基姆看来是值得尊重的,金蒂却觉得是丑态。
【自杀者与母亲】自杀的宅男和明星妈妈那一集,两个家庭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母亲形象。
宅男的后妈虽然努力想对他好,却从未被接纳,直到他死了才知道自己有多过分。
而明星妈妈遭遇渣男无数,不知不觉有了一堆孩子,虽然对他们不是很关心,但为了养家还是努力抛头露面了。
很难评价他们,只能说他们都是普通人,有普通人的缺点,但也不乏闪光点。
知幸有个幸福的童年,仅仅是因为受伤无法滑冰后,意识到连母亲也无法真正理解自己,就自杀了。
直到现在我都觉得这个动机过于薄弱,看来人果然是无法理解他人的。
这两个自杀者都以为自己是最痛苦的那个,其实给母亲带来的伤害才是最大的。
人把自己看得最重要,倒也无可厚非。
【转世与虚无】在审判中伤害他人的好像都去虚无了。
虚无在金蒂的叙述中很恐怖,不过转世也很累人啊。
俗话说,常在岸边走哪有不湿鞋,转世次数多了难免会在审判中犯怂,最终大家都会到虚无里团聚……【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
它能把地狱变成天堂,反过来也可以。
【关于名字】看了一下wikia,里面有人考证说,quin和decim和nona和ginti在拉丁语里都是对应楼层的数字。
【お疲れ様でした】德基姆的怀抱看着就很治愈。
人活着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那些运气不好的。
想对所有我喜欢或者讨厌的人都这么说一句。
还有好多想写的,但是我有点困了,下次再补吧!
最后随便扯点。
会看这部番完全是因为前野桑主役,他老配些智商掉线番,没想到这次捡到宝了!
很喜欢前野桑的低沉声线,虽然有人说像老头子。
细谷桑这次又配了一个脾气不好的小辫子红毛……然后op和ed都很神,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听/看到op里那句“一石投湖,琢磨性情”就不禁虎躯一震,虽然根本参不透歌词什么意思,但是觉得很妙啊。
虽然不想说再见,但完结了以后,也要像德基姆一样微笑面对离别啊。
作画:9分剧情:5分编剧是想引出一些比较深刻的话题并给人好的引导,但是细想过后发现没借故事表达清楚思想,逻辑混乱。
我也便没了唠唠的心情了。
不过诺娜很好看,很喜欢。
以下是早先写的《死亡游行》的故事是在人死后会裁定者被裁定的世界观下展开的,以单元剧的形式展现各类社会现象表达各自主题的同时,逐步推动整个故事的大主题的揭示。
先聊聊我认为比较深刻的一个裁定,刑警与男孩的裁定。
刑警目击了男孩的妹妹被侵犯而没有阻止,这是十分扭曲的观点,所以男孩听到他这番言论才会如此愤慨。
刑警目击了男孩的妹妹被侵犯而没有阻止,对此他依次阐述了以下几点理由:一是为了制裁罪犯,受害者的被害是不必阻止的,这种被害是必要的、应该的牺牲。
二是罪犯还有动刀的可能性,不到最后做不了正确的裁定。
三是罪犯有连续做案动机,阻止对男孩妹妹这次的袭击,仍然会有对另外对象下次的袭击。
而这些理由不过是一个疯子的狡辩罢了,如果学过刑法体会会更加明显,以下是我对之的反驳:对于第一点,首先,为了制裁罪犯而放任犯罪发生的行为缺乏正当性。
刑罚的主要目的是对犯罪的预防,是实现犯罪预防的手段,缺乏这样目的的制裁是背道而驰。
其次,对于受害一方来说,没有应该的受害,受害也不可能是牺牲。
制裁应该有犯罪事实的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犯罪事实应该发生。
另外被动被迫的被害说成是主动舍己的牺牲,就是偷换概念。
对于第二点,因为有数罪并罚或加重情节的可能,而放任犯罪的继续也缺乏正当性。
审判时应当做出准确的量刑,并不意味着因为量刑得基于已发生的犯罪事实这个原因就应该等待更多犯罪情节的发生,同样脱离了制裁的目的。
对于第三点,首先,并非所有犯罪都是连续犯,其次,阻止了仍然能以犯罪预备或犯罪未遂对其进行控告,进而定罪,不是只有犯罪既遂才行。
最后,不阻止就能保证受到惩罚后不再犯了吗?
但刑警说的最后一句话值得思考,“保护不了妹妹,不就只有先杀掉要伤害她的人吗?
世界是残酷的是理所当然的事实,要是无法改变世界,就先改变自己吧。
”如果对方真到了无惧法律的程度,阻止不了还躲不掉的话,只能说这种极端的假设下很难有合适的办法。
拓展开来看,说世界是残酷的不能算错,但并不准确,应该说世界有残酷的一面。
如果身处在世界的残酷之中,身处在各种威逼之下,很可能放弃真与善,有时是为了明哲保身,有时是为了身边的人。
最坏的情况就是选择了坚守,但自己的生活作为代价被摧毁殆尽。
那坚守真善的自我错了吗?
没有错,而且无论何时都是对的。
但有时我们很难只靠对错来抉择、来行事,左右人的因素并非仅此而己,世界也并非非黑即白,泾渭分明,何况对错也只是人造的概念,并非真理。
过了四年重新看(当初从第一集就一集一集追着看)确实想法有了很大变化。
首先想说下没有变化的观看体验:新颖的设定(这点真的很对胃口也很吸睛)整篇主线支线的节奏流畅 技术带来的优秀的场景氛围但对于其想表达的内容又多了些思考。
首先是动漫到最后了这个审判机制除了男主有变化其他仍然一成不变并且好像也没有改变的可能了(大boss下巴开花爷爷不许)这和我的价值观发生冲突 所以我希望的结局是整个机制都有所反思和质疑以下是冲突部分:1,人本来就是为自己而活 没有对错 也没有绝对的善恶。
这也是我为追星妹感到奇怪的地方 为自己的信仰而活怎么了 说不出来漂亮话的意义又怎么了 关键红毛也没说到底怎么做了这个审判这里插一下想到的尼采的超人主义 他认为的“超人”是“超越之人” 并不是所谓追求和平 心有大爱 舍己救人 造福人类之人,而是超越了自我 为了自我欲望而活 认为苦难也是美好的一部分 为了自己的目的也会自私之人。
2,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 并没有同样的经历哪来绝对的标准?
比如女主在爱的环境下长大虽然自杀但死后还是善良的,而如果是没有爱的环境呢 这也怪不得生长在那里的人回到动画 ,结局女主男主一个升天一个升级(精神层面上),看起来是很不错的结局。
但我还是不满足,之前铺的审判规则和裁判者的判决并没有实现从个体到全体的变化(或许可能让一个先富起来?
)我还是希望能再改变一下那个世界 或者在最后有一些迹象会明确的质疑和反思吧
最初我对剧中“评判人类该上天堂还是下地狱”的设定多少有些不满。
当时倒还没意识到裁定者的做法根本不是审判,而是在有意引导人性黑暗,我仅仅觉得他们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评判一个人的善恶太过草率,草率到不公正,草率到不敬。
第一集不出所料是人性中的阴暗面,但之后的剧情给了我很大的意外:每一次对决都有完全不同的主题,而每一个主题都只有在生死之前才显得格外有意义。
我以为保龄球对决中,男人会在认清真相后为自己的心动感到后悔,但是他没有,他反而用真的称得上是人生最后时刻的时间勉勉强强和对方完成了一次约会。
我以为游戏厅对决同样是展现人类在生死关头的动物的求生本能,但是没有,我始终记得青年回想起生前记忆,悔恨自己为何不能满足继母那小小的心愿。
我以为偶像小哥会在死亡的威胁前将自己的歌迷踢下平台,但他最终没有,无论是后者最后关头爆发出的爱的告白,还是前者回忆起初心,违背求生意志地伸出援手,并在误以为对方死亡后的痛不欲生,这些都恰恰相反是人性中光明的一面,更为不可思议的是,这还是在死亡面前展现出来的。
我以为复仇组的对决是对正义迟到论的陈词滥调,但刑警为捉拿罪犯而冷漠旁观犯罪这种本末倒置的、愚蠢且恶意的行径无疑让我瞠目结舌。
哥哥无数次想要忍耐下自己对其复仇的欲望,可最终还是被对方的挑衅言论激出本能,他最后露出的扭曲笑容令我感到悲哀——为了妹妹实施复仇其实本质上也是对未能及时保护她的徒劳补偿,死亡都不足以充当代价,于是在死后的世界他仍然还得违背善良的本性对另一名加害者施加痛苦,那么一切到头他获得了什么?
什么都没有,妹妹受到伤害,自己搭上一条命从此更是无法陪伴她走完人生,碎裂的可止是联结疼痛的硬币,是他的灵魂。
刑警的挑衅真的就是因为他彻底堕入黑暗后的自暴自弃吗?
我以善心揣度,未必不是因为背叛良知而极度厌恶自己,用言语激怒对方是想拉一个人垫背,并在死前用痛苦赎罪。
最后一组对决,老奶奶平和地接受死亡,又展现出了另一种截然不同地对待死亡的态度。
那么,回到开头,这部动漫真的是让裁定者站在神的角度对人性做出评判吗?
不是。
裁定者充其量是芸芸众生之外的旁观者,不仅如此,他们还是从错误的立场为起点,在人类裁定者的陪伴下,重新、正确地认知了人类,一个复杂但也单纯的物种。
我一开始不明白德基姆说的“我对所有努力度完一生的人类心怀敬意”是什么意思,因为来到裁决之地的客人大多因意外而死。
我后来才明白,因为人偶无生也无死,他们不明白死的意义,也因此认为生不过是通向死的过程,而既然死是一片虚无,那生也本该毫无意义。
但人类不是这样,人类明知终点是死亡,可还是找到生的意义,并毫不畏惧地前行下去,体味不同的情感,经历不同的故事。
我太将活着视为常态,反倒忘了自己其实一直在向死亡运动。
如此看来,人类虽然平凡,但在死亡面前,又勇敢得格外壮丽。
人类是善是恶,任何人都不能,也没有资格做出评定。
人类本身不能,人之外的也不能——没有情感、超越生死的人偶何尝不是神的缩影?
单单只是面对生死还能肆意地活出各自生命的意义,就已经是人类这个种族存在于世的最伟大的意义。
好好活着。
这是一种负担,也是一种自由。
这番不能简单地说善恶,应该归去人的脆弱吧。11话看得心堵堵的。总的来说这部番剧情都不错。唯一不懂的是为什么黑猫离去。ps:第11、12话虽然猜到剧情但还是戳中泪点>_<
8/10。那两个娃娃的童话故事如同玫瑰花蕾一样,帮助女主角找到了死前的记忆,并回答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当酒保被告知他理解了人的情感,像一个人时,他的情绪是悲伤流泪,作为生活基础的人或事所涌动的情感,就是灵魂的全部希望,按理人死的时候应当忘却自己的身份以及爱憎一切负面记忆,平淡超然地直面死亡,然而审判却唤醒了灵魂深处的悲剧令受审者再一次回味前世的痛苦,何其残忍;灵魂中转站作为一个时空通过镜头符号和叙事视角的变化,突显了死亡在道德层面的价值,废弃的提线人偶、以器官和太阳系行星为材料的桌球游戏,漫画人物的鬼牌以及季终集化为五颜六色碎片的女主角在现世的房子,死亡意象上的独特表达贯穿始终,女粉丝抱着偶像坠入虚无深渊,象征爱情不逝,第二集女主角以不同角度分析同一对新婚夫妇,女性被误判的牺牲精神道出人的复杂性。
一部精美的短篇,让我明白了怀疑猜忌对情侣带来的恶果,体会到了纯美恋情的温暖和价值,感悟到了亲情的厚重,认识到了对生命满足和淡然的态度,并被女主的悔过而打动,总结而言,就是带我饱尝人世间冷暖,重新了解到了生命的可贵以及活着的意义。每个人都不完美,但每个人的一生没有那么容易就能裁定
看了几集,弃
百味人生
疯屋走上商业化发展道路的分水岭,前两话最好。人性永远不可以考验,是非曲直孰可仲裁。裁决者并不是全知全能,裁决者也会出错。可惜后面并没有抓住这个突破口来撕裂这类故事的常规走向。叙事节奏一般,靠记忆闪回和游戏进程交替来推进,其实几个单元剧讲得都没什么意思,主线也不是很明确,没有大逻辑。
看了两集,好难看
虽然故事都很有诚意但是没能建议一个统一的世界观
最喜欢漫画家奶奶的那集,希望自己走的时候也能那样平静从容地说出自己过了很好的一生
这审判太儿戏了吧,可能想表达一切都毫无意义,包括这部动画片在内
不想让打扮奇怪的那个女学生死掉。。还有小黑猫为什么不在了。比起这整个故事,我更喜欢里面绘本《查波》的故事!!!!就算不能听到声音人不人之间的感情却能够通过微笑传递!
每个故事都是单独的内容,还凑合吧
这种叙事风格感觉已经被时代淘汰了吧……
前段和中段都在装神弄鬼,最后讲了很多大道理但总觉得没什么营养
只看到第三集的一半,弃
神烦解说
有趣的设定,然而对人性的发掘还是略浅显了啊。。。
想法和制作都不错只是结尾比较鸡汤。。
心疼酒保小哥们。
看的解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