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巴比伦柏林第二季

Babylon Berlin Season 2

主演:沃尔克·布鲁赫,丽芙·丽莎·弗赖斯,彼得·库尔特,马蒂亚斯·勃兰特,Leonie Benesch,Severija Janusauskaite,拉斯·艾丁格,米谢尔·马蒂切维奇,延斯·哈泽尔

类型:电视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7

《巴比伦柏林第二季》热门推荐

《巴比伦柏林第二季》剧照

巴比伦柏林第二季 剧照 NO.1巴比伦柏林第二季 剧照 NO.2巴比伦柏林第二季 剧照 NO.3巴比伦柏林第二季 剧照 NO.4巴比伦柏林第二季 剧照 NO.5巴比伦柏林第二季 剧照 NO.6巴比伦柏林第二季 剧照 NO.13巴比伦柏林第二季 剧照 NO.14巴比伦柏林第二季 剧照 NO.15巴比伦柏林第二季 剧照 NO.16巴比伦柏林第二季 剧照 NO.17巴比伦柏林第二季 剧照 NO.18巴比伦柏林第二季 剧照 NO.19巴比伦柏林第二季 剧照 NO.20

《巴比伦柏林第二季》长篇影评

 1 ) 明争暗斗到头来一场空

几乎没有人达成了心愿。

往大了说:苏联政府、国防军要夺取黄金,最后发现黄金都是假的;想做毒气交易,结果也凉了。

亚美尼亚黑帮先要胶卷、再要金子,全凉。

托派被打爆,寻找Sorokina和黄金的下落,Sorokina还在躲藏,全然不知他们为之拼命的玩意已经是坨shit。

圣血日行动无果而终,大资本家没捞到一分钱,裱糊匠兴登堡还在庇护一帮企图推翻自己的人。

社民党当局一失足成千古恨,5.1大屠杀让当局和德共都下不来台,最后拉特的伪证和本达谋杀案基本宣告了德共斗争失败,而当局也在无休止的和稀泥中渐渐耗尽自己的活力。

往小了说:夏洛特的废柴家人仍是废柴,她信赖托心的人要么死要么渣要么已有一众家室,格雷塔把自己的身心都送进了监狱,拉特除了背负上作伪证的骂名,只回想起了足以令人谢罪的不堪往事,女房东依旧寂寞守空房,邋遢记者看到新闻发布会取消更觉大限将至,Fritz无脑加入纳粹估计活不过长刀之夜,沃尔特的妻子终于成为遗孀。

最让人唏嘘的还是拉特和沃尔特之间的关系。

从一开始的猜疑,到后来把话说开冰释前嫌,再到后来因观念不同再次走向分歧,二人关系历经波折。

无论如何,在日常工作上二人之间存在一种默契,这也许是种情谊,这种情谊长期以来凌驾在观念分歧之上:拉特发现沃尔特是凶手之后,第一件事不是向本达报告,而是当面质问;沃尔特发现拉特试图破坏自己的计划时,也许是出于战友情谊,迟迟没有对拉特下手。

二人打了好几架,按照一般套路,能打一架解决的问题通常不是什么大问题。

然而拉特破坏圣血日行动事后,沃尔特坐在高处抽烟发呆:情谊在大势面前破灭了。

然后就以拔枪相向、沃尔特凉凉的剧情,如愿以偿地破灭了。

综上述,在我看来,1929年的德国,每个人、每个势力都在为自己、为国家而努力、斗争,结果所有人、所有势力都一无所获。

除了纳粹,只有他们在反共上取得了进展,让这个深渊中的国家出现了一丢丢改变,给悲痛麻木的个人带来了一丝活力。

而“我”是人民当中的一个,这是一个人民对1929年德国的看法。

我曾觉得这部剧没有很好地展现出纳粹被放出魔盒的社会光景,现在看来是naive了,行为艺术才是终极艺术。

 2 ) Zu Asche Zu Staub

第二季太精彩,尤其最后两集大爆发,其中最后一集Sorokina一首歌镜头扫视群像,是1929年魏玛共和国时期柏林矛盾冲突浓缩一览,大幕即将拉开,极尽不安,暗潮乱涌。

这段的转场,光影和音乐配合的得神乎其神,Sorokina魅惑诡异的吟唱,又一次注射又一次重置的Gereon, 夜场狂欢眼神空茫的Charlotte,被骗炸死犹太长官后崩溃失常的女仆,盛装赴鸿门宴的男主嫂子兼情人,儿子被暗杀的欲言又止的聋哑夫妇,托派大难不死的Kardakov现身。

国内警察、社民党、第四国际(据说此处史实有问题)、贵族大资本家、地头蛇黑帮,穷人以及国防军内部两派,俄斯派、托派,再加上德苏之间微妙关系,各方均有损耗,斗争由暗转明,形势扑朔迷离,但已能隐约看出整体危险趋势,观众可以亲眼看到一个个细小、偶然或必然的矛盾纠葛正如何共同作用,导向一个结局。

蠕虫磕磕绊绊,从内溃烂的果实,已经开始散发迷颓悼亡的前调。

画面色调太有质感无话可说了,镜头语言克制甚至疏离,大段大段的上帝视角不仅限于场景,俯视拍人,压不住的躁动不安。

群戏的长镜头以及固定场景中人的运动那几处很精彩,印象深刻。

配乐是大亮点,风格多样但色调统一,反映时代特征的旋律选的精准,营造氛围的背景音用大量无调性、新古典来渲染,尤其是非线性节奏以及打击乐的使用对配合推动情节发展起重要作用,极度不安异常,濒临崩溃,几近癫狂。

Zu Asche Zu Staub 太诡异,听了就出不去。

情节上由销毁录像带引到焦点——火车,到第二季结束都算圆了完成度很高。

接下来该讲哥哥的故事,新部门的新挑战,火车最后去向以及黑暗现实了。

人物塑造上很喜欢Gereon,Charlotte和胖警察。

最印象深刻镜头是水下人工呼吸,火车爆炸。

深爱男主,不仅是因为长得像加缪。

资源的话有字幕的人人和第一弹更到第四集,海盗湾有英文配音的全集,rarbg有原版加英文字幕全集。

 3 ) 今天追完了

目前看到第二季第2集,布鲁诺真是一个复杂的人。

今天终于追完《巴比伦柏林》,仍为剧情及人物感到嗟叹,意犹未尽。

恰好前不久看了《喀斯特纳与小星期二》,两个故事的背景差不多重叠,于是对魏玛共和国这段历史很感兴趣。

剧中的历史背景模模糊糊似懂非懂;百度的“魏玛共和国”几乎看不懂,太复杂;历史书更没耐心读。

买本《一个德国人的故事》书,还是从小说当中去感受那个时代吧。

 4 ) 梦魇终于天光大亮 但他们依旧沉浮

在看完第一季后很认真地了解了1929年的柏林 必然是不全面的 但有历史的基石打底 很多地方不再觉得很困惑。

情节和人物更立起来了 我能看见魏玛共和国的全景 浮世绘沉重而存在吸引力。

无论是多线叙事 把握节奏 还是塑造人物 剪辑技巧 甚至胜于第一季 看来很上头。

观剧时就像亲自被卷入历史胶卷一般 我跟着主角的心跳而存活 我感受着时代车轮的前进。

黑色国防军与苏联的合作 暗藏在柏林每个角落的成员 和他们王朝复辟的梦。

苏联斯派和托派的党派之争。

德国国内社民党 共产党 黑色国防军 各方势力与阶级的明争暗斗。

在这一季里 节奏快速且叙事清晰 很多线索和支线事件盘枝错节 但又在各个场景里汇合 牵一发而动全身 真就一幅巨大的浮世绘 不知不觉里即使是剧外人也同拉特一样陷入时代。

还有两集没看 但印象深刻的场景已经存在一些 布鲁诺毫无犹豫地枪杀同事却以妻子的生命起誓否认此事 他很虚伪 但说着能娶到妻子是三生有幸时是温柔的丈夫 为夏洛特支付母亲丧事的费用并在暴雨里为她披上大衣的时候似温情的父亲 谁知道呢。

夏洛特这一季更曲折了 在餐桌上见她好像是第一次深泣 我也难过到快掉眼泪 我这样坚强勇敢聪明美丽的夏洛特。

最后是夏洛特和拉特鼻尖相触但立马停止的一幕 没有吻上但感情快溢出我的屏幕 不像有情欲的爱情 我说不清 但克制着浓烈着胜于爱情 或许存在爱。

看完了 最想说的是 共产党派也不全是为了自由和民主 其中有些人运用欺骗 暴力 爆炸 不过只是因为种族歧视 因为在他们眼里犹太人如猪狗不配活下去 丧命于书房的本达与女孩 支离破碎的身体打碎一切温柔与美好 我想盖着被子的洋娃娃再也学不会活着。

收回关于布鲁诺的言论 他差点害死夏洛特 如果夏洛特就这样溺死在河水 我会也想冲进屏幕亲手把他掐死 我无法想象夏洛特的死亡 像光一样热烈的夏洛特。

拉特差一点就能亲手送布鲁诺进地狱 布鲁诺却是因为自己抽烟的火花而死 这一幕真的很黑色幽默又大快人心 它告诉我们 火车上严禁吸烟。

末尾了 哥哥回到身边 梦魇终于天光大亮 但每个人依旧沉沉浮浮 在魏玛共和国 在这灰色世界。

 5 ) 犹太人,德国心

两季看完,最让人伤心的莫过于议员Benda遇害的那场戏了吧。

讨论区有豆友说想给剧组寄刀片,不过良心剧组为了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该剧的历史背景在FB提示了议员的历史原型——Bernhard Weiss,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柏林副警察局长。

Weiss于1880年出身在柏林的一个犹太名门,是德国民主党(Deutsche Demokratische Partei/German Democratic Party,DDP)党员,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维护民主共和的高级警官,在魏玛时期和当时的柏林警察局长一起为防止战争再度爆发而抵制了左右各派的极端势力。

和剧中的议员Benda一样,Weiss对祖国充满热爱,是一个心怀慈悲且有公众服务意识的律师和政治家。

他早年取得法律博士学位,24岁自愿服役,由于其犹太出身而不被普鲁士军队接纳,成了巴伐利亚皇家军队的预备军官。

一战期间,他负责军队的一支医疗旅,并获得了一级铁十字勋章。

他的三个兄弟和一个表亲都参加过一战,其中一个战死,一个受重伤。

而其法律服务方面的出色表现(当过律师和法官),Weiss成了在前魏玛时期第一个进入公共行政领域的犹太人。

1918年,他被任命为柏林刑警(the Berlin Criminal Police, the Kripo)的副局长,并在1925年被提为一把手。

魏玛共和国从建立之日起就一直是各种极端政治势力的攻击目标。

Weiss倾力使得刑警署(Kripo)成为一个能够维护议会制民主制度的机构,他还曾经提供在柏林苏联贸易代表团从事颠覆活动的证据。

Weiss也致力于遏制纳粹活动,1927年,他下令关闭了纳粹党在柏林的分支机构,和戈培尔的关系形同水火。

所幸的是,他在希特勒正式上台之前的几天逃离了德国去到了伦敦,并因此而失去了他的德国公民身份,直到1951年去世前才重新获得这一身份,但遗憾的是,他有生之年再也没有能够回到德国故土。

为了纪念这位捍卫民主的犹太人,柏林米特区的一条街道是以他命名(Bernard Weiss Strasse)的,并且在他柏林的故居树立了一块纪念匾额。

而编剧之所以要安排Benda遇害的(糟心)情节,一方面是反映当时民主派犹太官员的危险境遇,另一方面也是缘起魏玛时期另一位高级犹太官员——外交部长Walter Rathenau(拉特瑙)的遇刺。

他于1922年热那亚会议签订〈巴拉洛协定〉后两个月后被害,Bernard Weiss领导了柏林警察局成功地追捕到刺杀拉特瑙的凶手。

该协定使得苏联和德国摆脱了一战后外交上的孤立状态,双方互相放弃赔款要求,给德国战后经济复兴创造了条件。

这便是二战前夹在民族和国家之间的犹太人的境遇。

“我们的母语不是德语吗?

我们的祖国不是德国吗?

我们在十多年前还上战场为国捐躯,难道国家会抛弃我们吗?

 6 ) 盖世太保养成记

为什么我说这部剧是盖世太保养成记呢?

诸如魏玛共和国的世态万象不是更好麽?

贴合片名《babylon berlin》,那就先说片名好了,这个高明的片名,直接奠定了整部剧的优秀,berlin前面加个babylon,让人好费解。

孤陋寡闻如我,百度了babylon,得到的解释是:巴比伦,奢华淫靡的城市,任何大的富庶的或罪恶的城市。

一个简单的片名,暴露了编剧的文学素养,妈也,太高超了,不就是要讲当时柏林这座城市的奢华淫靡嘛,比喻象征全用上了,babylon/berlin两个单词首尾字母还一样,顺便又给优秀的导演一次设计精巧片头的机会。

那么就继续讲讲这个让我“爱不释眼”的片头好了,因为嘛,babylon/berlin两个单词首尾字母一样,正好可以组成一个圆形,这个组合的圆形被设计为万花筒,片头的每一帧影像都以万花筒呈现,一则代表柏林这座城市中的万种世相,二则表示当时身处柏林这座城市中的人们的分裂、癫狂和迷乱。

所以呢,片名和片头点题点得精准又不失巧妙,可这仅仅只是导演和编剧十分之一的优秀哟。

令我着迷的本剧的剧本,有着万花筒般令人眩晕迷乱的错综情节和宏大背景,题材的多样使之更加复杂。

简单地说,这是一个放在一战后希特勒上台前的德国有着多种政治背景下的犯罪刑侦剧,可以说综合了历史题材、政治题材、刑侦题材以及悬疑。

整个故事情节由案件推动,同时支线情节交错进行。

第一季的主线案件是捣毁黄色录像带任务(属于政治任务),支线情节主要是一班夹带私货的火车,由此引出当时存在于德国国内的多个政治派别,其中有托洛斯基派、德国共产党(红色堡垒)、亚梅利亚人(黑社会)、执政的社会民主党等等。

政治背景的交代在第一季中还是较为模糊的,一些主要人物的动机也不明确,所以第一季的故事主体是当时魏玛共和国的首都柏林万象的展现,作为第二季的序幕,它展现的不仅是那些政治派别或组织,还有当时柏林从底层到上层的各个阶层的代表人物,浮华之下的乱象,盛景背后的荒唐,拉开了这座巴比伦之城的帷幕。

而从第二季开始故事的主线则转向那班夹带私货的火车,支线主要是越来越明晰的政治斗争,政治派别从极左到极右一一浮现,除了第一季已出现的托洛斯基派、德国共产党、亚梅利亚人之外,剧中几个主要人物的保皇派或民族主义者的身份也渐次显露,最后政治身份不一的各个团伙全部聚焦在火车事件中。

所以呢,虽然这个剧本背景繁复,却作了戏剧化的巧合处理,在繁复的政治背景下讲了一个侦探故事,再从侦查过程中牵扯出政治斗争,而这一切由火车引起至火车结束,画了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圆,完美。

这样复杂的剧本着实考验导演的调度功力,在我看来,作为铺垫的第一季更加优秀,这一季通过剧情的铺开展示了柏林这座巴比伦之城的众生世相,这是魏玛共和国腐化和衰败的开端,同时也是盖世太保养成的客观环境,这会不会使你想到究竟是法西斯选择了希特勒还是希特勒选择了法西斯?

反正我是想了,其实浅薄如我连纳粹是什么都不知道,看懂这部电视剧对我来说何其困难。

不过一部电视剧可以激起厌恶政治的我对魏玛共和国历史的兴趣,足以说明导演和编剧的能耐。

还是回到导演的镜头语言,由他的镜头语言我看到了一朵恶之花带着死亡气息的美,所谓美则美矣,然绝望也。

比如第一季的某一集开篇,伴随着一首优美的莱茵小调,镜头划过清晨薄雾中柏林护城河的河面,色调浓郁而冷峻,之后镜头下沉至河水中,是一具惨白的尸体,这便是本剧的基调,BGM很美,色调很美,展示的却是混乱不安和死亡。

而导演尤为擅长且运用最为圆熟的则是剪辑和蒙太奇,配合主线和各个支线情节的相互交错展开的,往往是一首歌曲和一段快速的蒙太奇,杀戮和狂欢同时进行,轻而易举将故事推向高潮。

最后回到人物,也是我的主题,盖世太保,这是在拉开帷幕的第一季后,第二季逐渐展露出的主题,聚集在了人物身上。

剧中的两个警察,Gereon和Bruno,是刻画最饱满、多面、真实的人物,他们都有善良、正义感的一面,作为警察,业务能力也都不差,同时他们也都参加过一战,Gereon是带着父母的嫌弃和心爱的女人成了嫂子的苦痛参加了一战,却带着战争心理创伤和没有救哥哥的自责回来;而Bruno呢,虽然没有交代,我猜想是带着德皇的使命而去却失败而归,一心想着重振军国主义的雄风。

于是他们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Bruno是政治信仰坚定的保皇派,联合黑色国防军企图发动政变复辟帝制,复辟帝制的目的在于继续走军国主义的老路。

Gereon只是一名执行者,他没有政治理想,刚开始来柏林是执行父亲交代的任务,如果说他有什么想法或观念,就是Bruno在最后一集跟他说的“你只会照章办事”,Gereon这样的人,在社会民主党议员本达的手下,他可以成功阻止了一场政变,而在未来的法西斯分子手下呢,他就是传说中的盖世太保,事实也说明了他也确实成为了希特勒上台前秘密警察组织的头目。

于是babylon berlin这部原本看起来是揭示柏林社会万象的电视剧,在男主角的身上我们却看出了一个盖世太保养成记的故事。

而这个盖世太保的前身Gereon怎么看也不像会让人咬牙切齿恨之入骨的人物,在第一季的最后一集他和Bruno义无反顾地烧掉可以作为保命符的几卷高级官员的黄色录像带的时候,一起仰天长啸,Gereon看到了自己的父亲也出现在黄色录像带中,失望地再也不回科隆而留在了柏林,虽然这一对乱世双雄无法改变魏玛共和国的乱象,但我也希望停留在那一刻,他们还保有警察的自豪和尊严,而不用为了各自所代表的政治集团倒戈相向。

 7 ) 众生百态的魏玛时代

大概汤姆·提克威拍片风格,第一部铺垫第二部跌宕。

超感猎杀如此,巴比伦柏林亦如此。

故事背景发生在德一战后皇帝下台希特勒上台前那段岁月,称之为魏玛共和国。

女主作为社会底层人员,不自暴自弃不自哀自怨,白天在警察局求谋生,晚上夜总会接“私活”的的一部奋斗史。

男主作为一位科隆官二代并患有战争后遗症的退伍军人现役警察,为了帮助老爹仕途销赃从科隆调来柏林的警察,一路从风纪组干到刑侦组,然后到政治组(大概就是盖世太保的前身)成为一名小头目。

这也是我看过男女主感情线交际最迟的一部戏,直到第二季倒数第二集才出现。

各位配角在时代背景下,德共、黑色国防军,俄国流亡分子,亚美尼克人(黑社会)都各具特色表演出彩。

按照一年一部的拍摄节奏,第三季怕是要19年下旬。

今年Netflix的两部德剧都很棒,另一部是暗黑。

德国金摄影机奖,巴比伦男主和暗黑男主双双获奖。

 8 ) 这辆从苏联开来的火车,如何展现了一战后的德国?

【严重剧透】1929年的魏玛共和国,一辆缓缓从苏联开往伊斯坦布尔列车停在了柏林,一部关于当时德国的故事正式拉开序幕。

2017年底,两季《巴比伦柏林》均已放出资源,延续了导演Tykwer多线叙事的高超技能,故事情节推进紧凑,每一分钟都对得起花费的时间。

本文从党派角度梳理了五条主线(A-E),理顺错综的故事线条。

A、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红色堡垒(实际第四国际于1938年才成立)Kardako。

1929年托洛斯基被逐出苏联,而在这辆火车中,有一节车厢装满了黄金,就是送给远在伊斯坦布尔的托洛斯基。

该组织在柏林的主要联络人为Kardako,但该组织被出卖给苏联驻德大使馆,全军覆没。

Kardako作为全剧里最悲催的演员,在第二季结尾又回归了。

B、一切为了钱,抛不开的政治。

1)出卖的Kardako的正是他的情人Sorokina,伪红色堡垒,还狡猾地将存有黄金的车厢号码换掉。

后来联合某军工板块上市公司老板和新议员,准备实施抢钱计划;2)军工板块上市公司老板,家族与国防军关系密切;3)夜店老板,黑道老大,得知了黄金的消息,也准备抢。

后发现黄金是假的,终全部失败。

【私以为这一段是托洛斯基被石达岭摆了一道,后发现是我太天真】C、国防军:Bruno、Seegers等共计15名。

主要由一战中退役的老兵组成,不满在《凡尔赛条约》中受到的屈辱,欲推翻社民党。

而在这列火车中,除了装满黄金的那一节车厢外,均为该团体引进的毒气,作为国民革命军推翻当前政权的武器。

后失败,主要成员、本剧主角大鼻子Bruno先生也因自己抽烟产生的火星引发了火车爆炸,终卒。

D、德国社会民主党,魏玛政权的主导党派。

警察局长、议员Benda和男主角Gereon等,1)彻查火车毒气泄漏事件,在查到国防军全部成员、且有足够的证据后,国民革命军却得到当时总统的保全,遂作罢,将火车放行回苏联(包含那一节有黄金的车厢)。

后Gereon和女主角Chalotte得知了B的劫车抢黄金计划后,追上前去阻止,一顿各路厮杀后将这节装满了“包着金色纸的煤”车厢扣下了。

后和女主发现了其实车厢才是真正的黄金,然而火车已经送回苏联去了【红色堡垒技高一筹!

】;2)警察局还实施镇压德国共产党的行动,增加了局势的混乱,还最终导致了议员Benda遭遇不测。

大部分人均是三件套+长风衣+礼帽,赏心悦目。

共产党主要是报童帽加背带裤E、德国共产党。

一战后德共和社民党成为了激烈的竞争对手,警察在镇压德国共产党的行动中毫不心软,枪杀了两名女子,直接导致德共游行反抗愈演愈烈。

其中一名共党成员勾搭了Benda家的女仆人格雷塔,最终导致了直接造成了Benda的遇难,新议员上台。

F、德国工人党(纳粹党的前身)开始出现苗头。

在火车站围攻犹太官员。

当然在看的过程中补充了很多了当时的历史,这样的分类过程也可以算作学习的结果,但恐有错误和疏漏之处,且细节之处均未有能力涉及。

本文的大线条故事淡化了单个人物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有很多没有涉及到的人物和情节,但不影响他们是本剧十分出彩和令人期待的部分,例如哥哥?

Gereon和哥哥和嫂子和侄子?

Gereon和Charlotte?

国防军反叛?

进入监狱的格雷塔?

共产党继续闹革命?

希特勒来啦?

火车该怎么再次开到伊斯坦布尔?

,etc.火车开走了,来年的柏林注定不平凡。

 9 ) 德国纳粹化,每个德国人都有责任。

随着对火车毒气事件的调查深入,这趟号称是给托派送金子的火车,实际上装满了一战中臭名昭著的毒气——光气。

而背后势力也逐渐浮出水面,那便是黑色国防军。

国防军通过从苏联非法走私武器,来为德国军队进行武装,同时,在苏联进行德国飞行员训练,企图建立一支德国现代化空军。

这一系列行为,是德国违反《凡尔赛条约》的罪行。

社民党议员本达与男主格里安通过收集国防军的罪行,准备向检方提起诉讼。

然而,黑色国防军与警方内部正在密谋暗杀时任外长古雷泽曼(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社民党人),企图恢复君主制,推翻民主政体。

然而政变被男主挫败。

原以为证据在握,可以将国防军的阴谋公之于众,却未曾想,在新闻发布会正要开始之时,兴登堡总统大驾光临,站在了国防军一边。

社民党人被甩了一个大耳光。

所有违背《凡尔赛条约》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在兴登堡的默许下进行的。

社民党议员本达先生,犹太人,在一战后成为政府高层。

原型是时任柏林警察局副局长的Bernhard Weiss,曾获一级十字勋章(剧中本达在泽格斯将军面前也曾提起),是一位致力于维护民主政体的公务人员。

剧中借本达之口,揭露了国防军的罪行是德国再一次陷入战争泥潭的重要原因。

本达议员深刻地认识到,唯有民主政体的彻底实施,才能保证德国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

然而,军国主义和君主专制在德意志这片土地上根深蒂固。

兴登堡作为魏玛共和国的总统,却是最顽固的保皇党,君主制的捍卫者。

在第一季中,军人们在聚会上一致喊出“是谁背叛了我们?

社会民主党!

”在一战后德国,许多人相信,德国之所以战败,是因为社民党的背叛,建立民主制,从而与协约国议和。

此即“刺刀在背”的传言,社民党就是那把刺刀,扎在保皇党的背上。

所以国防军和容克地主都视社民党为眼中钉。

另一波势力,是德国共产党。

德共实际上是由社民党的一个分支发展而来。

然而由于社民党的执政,未能满足工人阶级的诉求,失业率上升,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底层人民在绝望中转向激进的共产党和纳粹党。

本达议员家的女仆格雷塔,被其男友弗利茨(一个一开始加入共产党,后来又转向纳粹的混蛋)所利用,在本达的书房放置了炸弹。

最终,维护民主政体的本达议员被害。

当格雷塔再见到弗利茨时,纳粹的红袖章在本剧第一次出现。

纳粹党的冲锋队在车站辱骂和殴打一位犹太官员,纳粹在第二季的最后,粉墨登场。

剧中曾出现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来一趟柏林”,而事实上,每一个来到柏林的人们,都踏上了万劫不复的不归之路。

德国之所以走上纳粹化的道路,每个德国人都负有责任。

德国既缺乏一个坚持民主的中产阶级,也缺乏一个真正稳固的保守政党。

社民党在种种打击之下,沦为机会主义者;军人、地主则只希望摆脱凡尔赛条约,成立一个极权主义德国,仍旧拥有贵族和军人的一切特权,根本不需要什么“民主的玩意”;而德共甚至认为,社民党的统治是资本主义的末路,再经过纳粹这一阶段,就能迎来无产阶级的新世界!

没曾想,第一个被希特勒灭掉的就是德国共产党。

在希特勒上台之后,发起了一次关于德国退出日内瓦会议的公投,在所有拥有投票权的公民中,有96%的人都投了赞成票。

可见,在德国人当中,像本达议员这样深刻认识到民主和和平发展的必要性的人,寥寥无几。

正是德国人的软弱和短视,让魏玛共和国——这个号称史上最完美的民主政体走向毁灭,最终德国走上纳粹化的道路,并给全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

 10 ) 苏联特务对格里安说的话

仔细想了想 其实这句话真的很有趣 男主的所作所为似乎真的是在阻止德国重新成为一个拥有强大军队的国家 是在与“国家”作对 但强大起来的军队再加上一群被自己煽动起来的民族主义裹挟并急于稳固自己利益的统治者更容易使让德国再度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他反而间接地帮助了自己的国家免于落此地步 尽管他的努力最终也不会有太大意义 同样 我想在苏德战场上死于德军轰炸和炮火的军人肯定不能接受这些由己方人员训练出来的飞行员 赞助的枪弹最后竟然来祸害自己的祖国 战争还有许多年才会爆发 格里安想不到 苏联人也想不到 但事实还是证明 试图玩火的人 最终都会被自己搬起的石头砸脚 无论是三德子的冒险家 还是苏联政府

《巴比伦柏林第二季》短评

2.5 最后一集拍的什么?节奏感和逻辑全然不顾,比第一季要差

6分钟前
  • 粘土啊空气啊
  • 还行

浪费时间,整这么多噱头不还是那一套么

10分钟前
  • 达达
  • 很差

第二季竟然不怎么蹦迪了啊。。。

13分钟前
  • 铁人拿大梨
  • 推荐

只存不看,第七集开头男主露屁股

15分钟前
  • 麦田里的稻香
  • 还行

非常好看!从这部片里能感觉到德国人对于历史有着与中国人相似的感情,仿佛编者在叹息:德国为什么会这样?德国怎么就走上这条路了?我能不能在那个历史的转折时刻改变点什么?剧中的男女主所做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在试图拯救一个时代、改变国家的命运、都是在努力“挽天倾”。只是相比起来中国的作者普遍受限与制度与陋俗,导致作品差太多。这片女主塑造得也太好了吧。魏玛共和国是短暂的,接下来的历史是不幸的,不知道还能讲几季,且看且珍惜吧。

20分钟前
  • 孤鸿影
  • 力荐

一个疯狂的年代啊,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人物看着他们被卷入历史的洪流。诸多叙事线索张弛有度完美融合。看完柏林情节加重,人人都该去趟柏林。

24分钟前
  • 銀河停電
  • 推荐

这一季对第一季的剧情进行了很好的收束,男女主的线终于依靠逻辑整合到了一起,对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势力纷争也渐渐明晰。本来要给4了,但男女主的感情线还是非常之糟糕,尤其坠车入水那一段,逻辑问题层出不穷,男主在戏里痛苦大叫,我在戏外因为出戏疯狂大笑……男女主之间的互动还没布鲁诺和男主那似敌似友的关系来得吸引人。

29分钟前
  • Natsume
  • 还行

追完了,故事线太多看的我迷失了。。结尾还是比较震撼的

30分钟前
  • Ethan
  • 还行

通过人人视频网站最好评发现这部剧。

34分钟前
  • 莱昂疾努
  • 还行

男主越来越伟大了……希望男女主角赶紧死,可能看了权利的游戏后就不希望有主角光环的,

37分钟前
  • 该卸载豆瓣
  • 还行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

39分钟前
  • 大圣
  • 还行

这一季深入展开了,比第一季好看。

43分钟前
  • 庄老斜
  • 力荐

经过第一季的铺垫,各方势力站上前台,之复杂错综,唯有感慨:后来的历史跟谁都有关系。

46分钟前
  • 石头摇篮
  • 力荐

没有一分钟是废的,这剧是真的强。

47分钟前
  • 食色行野丶
  • 力荐

看着看着就感觉不寒而栗,历史走到那个方向去并不是一个坏人导致的,而是所有人一起有意无意去推动的,就是不可避免的悲剧未来,第二季女主变了,整个人不机灵了也没有第一季那种野蛮生长的架势反正就失去魅力了

49分钟前
  • 兰兰的天
  • 还行

第七,八集都太高能了,喘不过气来。

52分钟前
  • rachelhww
  • 力荐

巧合过多

56分钟前
  • dobima
  • 还行

最后两集就是扯淡逻辑

58分钟前
  • spellbound
  • 较差

最欣赏的角色是黑老大,每次看见男主我就想快进

60分钟前
  • TITAN
  • 还行

就爱看罗伯特*德尼罗和娜塔莉*波特曼的对手戏,1929年的他们真年轻!

1小时前
  • 栗子酱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