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十几年来看的唯一一部台湾剧, 除了很小时被迫跟我妈看那些婉君之流的, 等我懂事了, 我就因为受不了那恶心巴拉的台式普通话, 那台客味十足的造型,从未受任何一部台剧的诱惑 (包括穷摇, 流星等都不为所动,) 这次却为光阴动摇了. 开始是为了看可爱的小一美, 小时候和邻居小孩的玩闹, 玩弱智的点穴游戏, 被父母打, 怕老师 (现在的小皇帝啊,这事很少发生了), 暗恋某个小伙伴, 都和自己童年好像, 当看了两集小一美长大的, 变成很逊有点笨的一美我都快要放弃了, 幸好因为怀旧情结, 因为喜欢孙伯孙妈, 因为要电视捞饭, 总要看点什么又没更好的选择, 就坚持下来了...... ........然后我就看到很闪的美元恋!!! 闪到我晕头转向, 废寝忘食, 语无伦次, 走火入魔, 辗转反侧, 不辨是非, 胡思乱想, 柯南上身, 深度中毒, 终日傻笑, and so on ...... ......再然后, 我就放弃了以前那些矫情的偏见, 爱上了台腔, 爱上了台客风 (现在看到金像奖里一些比较台的打扮, 我都不自觉挂上傻笑, 还带着欣赏的目光, 我是真心的!!), 连以前很抗拒的台式俚语文化反侵略 (像粉, 吐槽, 呛声之类), 我都一并爱上了.好, 以下是"看<光阴>学到的"心得篇:心得一: 原来台湾的6-70年代和我们80年代90初好像啊, 好有共鸣我们在80初迎来了冰箱,电视, 我懂事后在80中很激动的看着家里装了电话, 然后盘算着和其他几个也有电话的小同学互通电话,觉得很得瑟, 当看到一美家初装抽水马桶时的剧情, 就会心的笑了. 还有学英文歌; 家家在追剧, 小绵羊摩托, BB机, 还有邻里间虽然没光阴里密切, 却也有在中秋等节日在天台开party, 现在对在一切都好怀念. 只要在文化上还找到契合点, 就容易产生"大家还是一家亲" 的感觉, 就像香港现在老说的那个"集体回忆." 心得二: 台语也很可爱嘛我妈是为了看闽南话和她们黎话有什么相似点, 开始注意里面的话的. 我看着孙家芋头番薯的组合, 有时以孙爸和阿公的语言不通为笑料, 慢慢理解到, 语言嘛, 以沟通的目的为主, 他们口音的不同没什么可取笑的. 所以一美会说一口现在多数台湾人说的台腔 (不像复邦的普通话还是可以说得挺准的)...... ...... 又然后, 我就有心记住一些台语, 特别是我最喜欢的美元恋开始后, 看他们的对话, 学到 "卢" 啊 "番" 啊 "螺赖把" "大水" "几抅" "把一把" "腰束乃膨" , 然后又跑到中视的讨论版, 学他们的调侃, 什么 "闪" 啊 (之前我只知"粉红"一说), "电视爬满蚂蚁" "船戏" (这个算是我最喜欢的新学名词, 之前以为是因为那场戏甜蜜得让人"晕晒浪", 才这样叫, 后来我发现其实要用不太准的普通话说, 我真白目啊我, 哈哈哈哈), 总之很欢快 :DDDD心得三: 我有了思想觉悟了这个嘛, 看着剧让我找到看<悲情城市>时的感觉, 是不是其实不应该分什么本省外省的, 不过也算是时运的一种阴差阳错吧. 不多说了, 其实这条和心得一有点重合.还有另一个看剧的感触, 就是好想谈恋爱啊! 不过要找到几抅这样的人谈何容易. 所以谁说这不是偶像剧, 本来就是用偶像剧的模式写的嘛 (but i like... :D)
《光阴的故事》这部台剧的主体故事非常温暖,最打动我的当属高大帅气又心思单纯的陶复邦。
从小时候开始,陶复邦就倾尽所能保护茜茜。
当其他同村不懂事的同伴们嘲笑茜茜是拖油瓶,当她在游戏中被点穴,当被朱妈妈冤枉,陶复邦都会第一时间站出来为汪茜茜解围。
就算遇见也很漂亮的妮妮,陶复邦依旧只把心留给茜茜。
在这部剧结尾他们终于复合了,这份凄美的爱情拥有了个童话故事般完美的结局。
爱一个人也许就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和算计,一心一意喜欢着她/他就好。
如果对方也正巧喜欢你,那就快快在一起,别犹豫。
人这一辈子短短数十载,烦心的事太多太多,只有爱能治愈悲伤,也只有爱用心就能感知到。
很喜欢周杰伦的那首《简单爱》:“我想带你回我的外婆家,一起看着日落,一直到我们都睡着;我想就这样牵着你的手不放开,像这样没担忧,我爱你,你爱我。
”爱也许就不需要过多考虑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一辈子都能牵着手,一起看日落到睡着就足够美好了。
*对了,陶复邦对孙一美和陶复华的哥哥式爱也很感人!
他对一美的对象说:“这是我妹,你不能欺负她,要不我饶不了你”(真的超man);复邦居然会愿意帮弟弟复华坐牢,太有牺牲精神了。
**也特别特别喜欢演一美小时候的演员傅珮慈,她长得也太可爱了吧!
***虽然这部剧某些情节价值观不太正确,有时候有些狗血剧情,但大体来说还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暖剧。
一元给茜茜打电话,两个人对着无声的话筒静默了好久,茜茜最后挂了电话,一元才说出心中所想,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他在剧烈的无助中成长,他说,“第一次见你,就好像看见了我自己,一个更好更优秀的自己”不幸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幸,他们的不幸相遇,碰出了第一次见面就相互吸引的火花,可是一元和茜茜偏偏不能够互相治愈,懂对方又能怎么样呢?
“肤浅的说,我喜欢你”又能怎么样呢?
一元只有一美能够融化,茜茜只有复邦才能包容,一元和茜茜是最适合朋友的朋友啊,不用太近,也不能够太远。
心疼一元还有茜茜,他站在电话亭前那个无助的眼神,在面摊和陶伯诉苦,在挥刀终于毫不留情的砍断困了他二十多年的父子情分。
一元,再等一下,你的一美在迎你回家的路上了和你相像的适合做朋友,懂你但不会过度干扰你,和你相反的适合过一辈子,不够懂你可是让你安心看到了18集,终于不再遗憾为何复邦不喜欢一美了,复邦和一美的友谊是从小到大二话不说背你去医院,说和你绝交却舍不得对方转身继续互相对着吵架的,四个人这样就很好了
刚刚开始的时候,我知道《光阴的故事》,是因为凤凰中文台上许毅元强吻孙一美。
我看见一美用手拼命搽嘴,茜茜在不远处看。
我以为,这又是俗套的三角恋吧。
那时候我忙着高考,我的世界天翻地覆。
我看着电视上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剧情,我只是傻傻又幸福地觉得,这个强吻别人的流氓好帅好帅,女主角要是和他在一起就好了啦。
后来,高考来了。
在高考前我老在说,高考完了要看世界杯啊,要看看那个温馨的18时30分开始的电视剧,里面的椰子头女孩到底有没有和流氓在一起啊。
高考完了的那天傍晚,下了大雨,我想我要赶快回家回家。
回家奔到那个连色彩都充满了温情的世界。
是啊,光阴的故事给我的直观感受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怀旧一个充满了温情一个充满了爱的世界。
你知道,任何寄名于怀旧的东西,总是披着一层旧色彩。
那层旧色彩,就是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忘却的,最简单最纯朴的心。
之后,我去逛街去玩去看书都要及时赶回家,看光阴的故事。
我已经很久很就没有追一部电视剧。
还没等到结局,我踏上了意外的旅程。
于是,回来的时候,只能在PPS上补完这部剧。
本来啊,我没有被感动。
我不过是怀旧,我不过是难以释怀,一切像剧中的时光来得匆匆去得猝不及防的青春。
可是,我从第一集看到了最后几集,我看见一美的阿公花了很多钱买了那个红色的头花去哄一美。
我不知道别的地方是不是这样,小时候,女孩子们都爱这样的头饰,我们管那叫头花。
一美真是一个幸福的小孩,拥有那么多的疼爱。
即使又笨又傻,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呀。
苯苯的多可爱啊。
她带着小黄帽背着红书包,还有被孙妈讲坏了说要丑一年的蘑菇头,真的真的很像小丸子。
生日蛋糕啊,弹珠啊,点穴解穴啊(我小时候时叫这举手不动,那时候还有跳房子咧),都是小时候的真实印记。
原来,大家都在过一样的童年,那个又傻又甜的童年。
我还像一美一样,老想着和隔壁的孩子王有一个王子和公主的故事。
一美的头缝了针那么痛,可听到要吃冰棒要马上咧开嘴笑。
长大了烦恼的事多了,心也变得复杂。
人小心也小,一点点甜就开心得什么“痛苦"都忘了。
我爱剧中的很多人。
那个送了全村孩子手枪的麻花叔,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人现在的世界真的不会有,他仅仅属于那个单纯的时代。
看到他孤独地离开,我的眼泪就大颗大颗地流下来。
看见一元一美经历重重阻碍在一起,看见一元流泪,看见复邦茜茜重归于好,我都没有哭得这么厉害。
不是有说吗,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
剧中的好女孩傻一美真的上了天堂,傻得一直很幸福。
她的世界永远又单纯又真诚。
而走四方的,是茜茜。
她不坏,只是太好强。
连那么傻的一美都说她:”不要再跟自己打仗了好不好?
”可是,这个圆了所有孩子小小梦想的麻花叔怎么就没有上天堂,而是走四方了呢?
再来的是,美元恋很闪很闪。
黄腾浩你真棒,你把一元演得这么好。
我好喜欢许毅源,我也好喜欢孙一美。
我好喜欢这样简简单单的幸福。
许毅源说:“你是大学生了,而我只是一个修摩托车的。
”孙一美说:“我就是喜欢修摩托车的。
”这样的爱,真的没有办法不被感动。
我身边有很多对恋人。
我在他们其中,当一个观众。
这是一个故事,我想要把它写出来。
我发现,现在的故事,多了动感,多了速度,多了其它的颜色。
单纯的幸福,在十八九岁的世界中并不多见,甚至可以说,已经近乎绝迹。
在物质丰富的时代,我没有被同龄人的故事感动,即便是,我们拥有同样的时代心率。
反而在一个离我好远的时光回望的过程中,被他们的故事感动落泪。
最后,我一定要提一提罗大佑的片头曲。
听这首歌,我的思路从童年一直延展到高中毕业。
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不断变换着青涩的脸。
一些故事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它天天地流转。
我被人暗恋,也暗恋别人。
我和那个喜欢的男孩子前后桌,我们一天一天地写情书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年少的信,褪色的压在箱底的圣诞卡我和小伙伴们傻傻地把它们交换我跟你说过的话写过的词词句句,我想你早已忘了吧我的书签上刻划的诗,关于青春关于友谊关于你终究是一阵烟我和那些青春的朋友,要踏上各自的征程不知道我们再相聚的那一天啊是否还有旧日一起把酒言欢时说起的梦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我不再当初那个跟你一起看窗外落落野花的小女孩你也不再是故事里那一个说想和我一起去看名古屋雪景的少年以前我想要回去后来我知道回不去现在啊我想回不去才是对的,只有这样,这些故事才会变成永垂不朽,不会改变,不会老,在我们,都渐渐老去的时候。
很少看到一半真的想写点东西,那就写在看吧!
我看评论区很多人那1988和光阴的故事比较,细想好有道理,但是我从来没有把这俩联想到一起去过,哦我以为似乎是家有儿女或者我爱我家,我感觉跟1988就不是一个层次的作品,1988好像是温暖的、高分话剧,光阴的故事就像传奇,一部搭载着我们穿越时代的超级时光机,带我们回去那个车马很慢的年代!
小村子的场景相当少,几户人家、几庄庭院,小村子的人物相当少,孙家陶家张家,还有朱家冯家和一元、许太、郝老板。
要是真的比起1988,我觉得1988真的好平面,一个活泼可爱的成德善和她的小伙伴们,还有一群大人,并不那么突出的普通而善良的大人,也许换个时代换个社区都可以,而光阴的村落,每个人都那么立体那么特殊,真的!
把任何一个人物拿出来我都像跟他过完了一个童年一样,我们看着孙爸孙妈恋爱,看着一美富邦茜茜长大,知道只有在友爱却又天真的孙家才有可爱的一美,在本性善良却又无数劣根性的陶家才有陶爸陶妈的复杂,他们既能说出人生哲理开导他人也能自私自利自欺欺人,飞速成长的富邦和压抑到变态的富华,每一个结果都能找得到原因。
只有张家,有那么立体的张妈、睿智的张奶奶,才有执拗的娟娟茜茜姐妹,还有冯家,出了活宝拍雄也出了点睛之笔冯妈,看似疯傻之人实则一直说着全剧的点睛之语!
我真的很喜欢看孙爸教导他的四个“孩子”,很喜欢一元成熟却又可爱样子,喜欢张奶奶看透人生,也能撑起家庭的豁达,喜欢见证富邦从傻小子到家庭的顶梁柱;真的会因为许太的老公而恼火,会生气于孙妈的天真和陶家的自私,会担心甚至恐惧于富华的变化,会烦恼于外公和俩舅舅的烂泥扶不上墙。
他们的每个人、每个故事都好像发生在我们自己生活中过一样,真的是太好的一个村子,太鲜活的一堆故事了!
演技什么的都不用说了,全部拉满,一部不需要什么特效的电视剧里,我可以说,全部拉满!
也许看完我会想来再写一些,真的感谢光阴的故事,在大四的毕设时光,一直感受这光阴的传奇!
还有令我没想到的最后小演员们的回归,小多美小永安,他们又回到了村子里,这真是很理想的梦,一代接一代,光阴的影子和光阴的故事!
陶妈是全剧“最聪明的傻子”。
她事事认真计较,“家里有多少饺子,我妈全有数”,复邦说。
硬逼得两个儿子一个婚姻不幸,一个疯了,还逼得自己遭了天谴,患病而死。
正是陶爸粗暴,陶妈精明,才养成复邦的傻气冲动,复华的胆小局促。
与此对照的是孙家。
孙爸是多么好的男人啊!
是他撑起了最高远儒雅的一片天,让孙家一家幸福美满,即使照顾上阿公的不幸,都化险为夷,成为云淡风轻的芬芳,更不用说给了许毅源一个真正的家。
孙爸是全剧最有智慧而隐忍的人,正是他懂得欣赏、感谢孙妈的傻气、奉献、正义感,深深爱着孙妈妈。
因此,许毅源找到了知音人和指路人,是孙爸,也由衷地深爱着得了孙妈真传的一美。
剧中的陶妈、茜茜、朱夫人、妮妮都是聪明女子,却都得不到快乐。
所以孙一美说,“我比你傻,可是我比你快乐啊。
”聪明不等于智慧。
冯妈、一美、孙妈都获得了天意的幸福。
用孙一美的眼睛看着周围。
时代变化下家人、朋友之间的变迁,直到最后,孙一美成为编剧,写下了自己的童年故事《光阴的故事》。
长大的好友们在各自的家中守在电视旁看着自己的故事,至今都记得一个还吐槽“哎,孙一美,你不要找一个长得很丑的演员演我哎”。
全剧伴随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徐徐展开,又在光阴的故事中结尾,人到中年的每一个人都是在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和许多人一样,当初看这部剧是因为听闻了《请回答1988》抄袭本片的传闻,当时还有些小激动,因为华语片也能写出这样的故事了而且还是十多年前,于是找来资源,将106集的电视剧一口气看完,也算得上是我目前看过的最长的电视剧了先来说一说 《请回答1988》 是否抄袭本片的问题,我认为谈不上抄袭,人设固然有些重合,但情节方面并没有太多相似之处,只能说徐誉庭王伟忠和《请回答1988》的编剧想法差不多吧,或者说韩国人受了本片的启发。
《光阴的故事》编剧谈《请回答1988》再来谈一谈这部剧的本身,我认为106集每集45分钟的长度未免有些太长了,剧情难免有些水的成分,以至于孙一美生母来相认与陶复华犯精神病的情节占据的篇幅太长,但所幸随着近几年netflix进入台湾,台剧的篇幅开始向十余集的日剧看齐。
故事情节编排方面,本片真是一部大杂烩,有怀旧童年,有校园恋爱,有家庭伦理,有甜甜的美元恋,还有虐心的复邦与茜茜,不出意外的话,你总会找出你喜欢的情节
美元结婚照
一美、一元、复邦、茜茜和拍雄
童年打棒球时更能触动人心的是自强一村的邻居情谊,小小的眷村里居民成分还挺复杂,家家情况各不相同,每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相同的,是这些人中的善心,当张叔出事时,当陶妈住院时,当冯爸出车祸时,总会看到这些居民们极尽所能的互帮互助,就连常常把“我一定要搬离这个烂地方”挂在嘴边的朱妈,也会在冯爸出事时慷慨解囊,也会帮助孙家严守一美身世的秘密,也会在脑子中风后从美国千里迢迢回到眷村来看一看老街坊。
朱夫人回家小小的自强一村,是30年台湾时代的缩影,是属于光阴的故事
刚看第一集的时候,王伟忠字正腔圆的OS伴着光阴的故事钢琴主旋律流了出来,不知不觉就温暖了起来,甚至含泪了。。。
时间它像是河流 慢慢的轻轻推送有时候像是漩涡 很难静止而不动开心的 伤心的一辈子能改变什么 能相信什么游走在梦的尽头 也常常不时回首人与人擦身交错 谁停留谁又远走我曾经犯的错我曾经留下的遗憾就让它去吧“我一辈子都没有这么认真地看一部连续剧。
”一个躲在小城市里,一面做老师,一面做木匠的朋友告诉我。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很感慨,于是我也在不开心的时候看一看。
到现在还未看足十集,但剧情里的一切都那么熟悉。
所有的悲伤,所有的遗憾,都是我们曾经经历过的。
那样子的感情,可贵,却似已逝去。
因为同处闽南地区,亲切感很强烈。
讲述的似乎正是我的过去,而且,孙妈其实挺像我妈的。
很开心的是我妈一直都能保持这种性格,愿她身体安康,血压能降下一些。
我也只是抓住了这个时代的尾巴而已。
伤感太多也只能听听张震岳的《回到过去》,会心一笑。
就像看这部连续剧一样,再多再大的悲伤与遗憾,都会幻化成美好的回忆,会心一笑。
二十年的经历,好好珍藏。
台湾1980年代的事情,2008年的片子,很有味道。由四个短片组成,尤其是123,说的都是小时候的事情——有点姜文“眼光灿烂的日子”的味道。不过,人家讲的不是被政治裹挟的青少年的“眼光灿烂的日子”,而是平常百姓家的平常日子。我觉得这才是正常的、人的生活。很有味道的片子。”
心目中比1988还好看的剧,初中天天中午回家都会牺牲午睡时间看🤕孙一美,你是最可爱的台北高中生!
可以说和《请回答1988》毫不相关,只是人物家庭差不多而已,咱电视剧拍不过人家就认,为啥说人家抄袭😅
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还是很好看的,但张叔去世以后到真正去领保险金这期间的故事也太狗血了吧,还是八点档,1988可能融了些梗,看的时候倒不会看出哪里明显抄袭,除了胡同,7分吧
感觉一般般吧
要了解上世纪岛史就这个了,岛剧就是这样原汁原味巨细无遗又长又臭又充满可以画画的素材的
看过的最温暖最感动对自己影响最深的连续剧~学会慢慢的不再用执拗当武器自己为难自己
张家好惨陶家狗血最爱孙家的故事
你我的故事.
前面30集5星,后面剧情崩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三倍速观,看到第50集弃剧了,看不下去了
超级好看,我也觉得请回答很像这个🤫
可以,可以,可以,我感觉哎呀,就是哎呀,就是哎呀。陶家的剧情太抓马了。然后美元恋挺萌的
有些剧情还是太扯了。
受不了,什么价值观啊
眷村情结所带来的美誉,大于戏剧空间和人物塑造。因为同是一条街里普通百姓在琐碎里对抗拮据生活,就说是1988抄《光阴的故事》,是不懂装懂。那是不是所有的公路片都抄了《西游记》,是不是所有的宅斗故事都抄了《红楼梦》,所有的宫斗都抄了《金枝欲孽》《甄嬛传》呢? 故事概念相似,不是抄袭、更不叫“融梗”。
八十年代的台湾眷村爱情故事。
不明白为什么会值那么高分,冗长,啰嗦,粗糙,价值观混乱,充满了编剧的YY。乡土剧的升级版,里面的逻辑充斥着中国传统家庭的糟粕,里面甚至没有一个真的合乎逻辑的真正的人。
我最终没有给高分。里面有很多戳到我的地方,简单的对眷村的描写真的填补了我对两岸感情的认知。实在不明白现在的一些对岸人怎么说出“不同的文化背景”这样的话的。刚开始真的不喜欢一美,但是越看一美越是一个可爱的好孩子。震惊演员很多岁数都相差不大。杨一展好嫩,怎么又在开飞机呀。朱磊要急死我,美元很甜但是中间会觉得太不成熟。张奶奶唯一从头到尾比较理智可爱角色。老樊牛啊河南话!冯妈金句好多。关于我不喜欢的点,相信很多人都因为某剧来看,相比较而言那一部明显很商业,剧情更紧凑,人物刻画更讨人喜欢,而不是这边太贴近现实反而让人觉得家长里短很烦,真的看睡着了。那一部纯粹是青春,这一部延伸到了更往后的阶段,可能不讨年轻人喜欢。陶家父母开始比较开明,为了剧情也是拎不清了。复华(好像mjq)娟娟一开始真的很讨厌。
看到了第13集,感受最深的还是冯妈这个角色。1949年,国民党全面撤退到台湾;1993年,两岸开始通邮;1997年,海上才开始通航。至此,时间已过去四十八年矣。冯妈妈一直穿着妈妈给她做的旗袍,一直等着船,一直念着再不回去,妈妈就老了。可能因为我自己年龄大了,看不得这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节,心里特别难受。四十八年啊,多少回忆已成往事,多少思念化成飞灰,多少亲情友爱在时间里湮灭。战争实在太可怕了,无论胜负如何,遭受痛苦的始终是那些普通人。愿世界没有战争,愿中国永远和平。
我终于看完了!上一次看这么长的剧大概还是小时候跟着我妈看什么意难忘之类的吧…首先,孙爸绝对是理想型,太喜欢樊光耀老师了!(虽然那一口不标准的河南话真的很搞笑)然后孙一美能够这么幸福也是因为她真的真的很善良吧,我真的相信“傻人有傻福”,可很多人都是“聪明的傻子”…还有许毅源好温柔啊,总觉得黄腾浩和高以翔有点像 。汪茜茜也太让人心疼了,看陶复邦考上军校以后她还是拒绝了陶妈 就想起失恋33天里 黄小仙说余下的一生都要这肮脏的自尊心如影相随 ,还好最后他们重逢了…还有许玮甯怎么总是可以接到不会让人讨厌的女配角色呢 …还有还有听到了很多很好听的台湾民歌,总之,这真的是一部很好看的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