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有剧透)没想到这部剧到现在几乎是无影评状态呀,还以为有马克大叔在,感觉应该会很火才对呀……两天刷完,故事写得确实好,看的真心难过,本来觉得够惨了,半集之后又有更惨的等着你。
喜欢那个社工和心理医生,是真的付出心力去帮助这对兄弟,也给出了很多好建议。
最后一集心理医生说的话可以说是点醒了多米尼克,外公失败的人生寓言其实是一件珍贵的礼物,他确实做了许多失败的选择,但起码证明了人是可以做选择的,人是有自由意志的。
听完这一段,不只是多米尼克,就连我也豁然开朗了,压抑了一整部剧的心情好了很多。
过去的人生给了他太沉重的负担,活得仿佛行尸走肉一般,直到最后他才终于从这种泥泞中挣脱出来,尝试审视和体验属于他自己的生活。
一个可能不是核心话题,但也算是关键话题,精神疾病的治疗和看护,至今都是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乃至哲学领域都非常棘手的难题,自身的安全、他人的安全、自身的权利、他人的权利,如何保障,如何平衡,都是越来越发达和文明的现代社会制度下需要考虑的重要议题。
摄影 演技 基本都无可挑剔了马克叔在那么多大特写下的表演 很戳心最喜欢心理医生最后一集那段话
在外界找原因比自我反省容易的多如果我们是因为上帝 命运或是罪孽才成为我们是不是比自我探索容易得多我们有很多种可能狂躁或和蔼 强壮或虚弱畏惧或伤心失落 却不畏惧向前失败是一种寓言 即便失败 也是他选择的失败 因为他有得选
最初,更多的人是出于好奇,想看绿巨人鲁法洛一人分饰两角的炫技,后来,那些看热闹的“超英”粉丝们在这部剧面前纷纷败下阵来。
他们或许会觉得莫名其妙,因为这故事没有戏剧性的大开大合,在激烈的开头之后,就陷入了无尽的现实琐碎,鲁法洛用一脸苦涩演绎了一段似乎永远无法甩脱的绵长厄运。
就像他饰演的多米尼克在经历了众多苦痛之后,大喊,“我们是被诅咒了。
”
大受震撼,看最后一集前恰好和爸爸打完电话,电话里我们又聊起奶奶的离世,仿佛已经变成一个我们两个人之间共同的伤痛与心结,一直串联下去,勾连出更大的伤痛与内疚,让我们不敢去回顾自己的内心。
我们一直在逃避的东西都被这部剧一语点破,“It’s so much easier to look outside of ourselves to find explanations for our own pain,failures,disappointments rather than looking inward and 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our actions.”又被注入了一些要去积极面对的勇气。
在看到Ray胸前那条长长的伤疤,以及听他对Dominick说“You are a good boy”的时候不受控制地流泪。
在这一刻他是否找到了他一直在寻找的父亲?
“Love grows from forgiveness. But from destruction comes renovation.The evidence of god exists in our connextions to one another. I know this much is true.” This much would just be enough.
看这部剧会引起共鸣的人,或许只有那些真的到了40多岁,曾经经历过类似体验的人。
那些人一定不在少数。
人生走着走着, 不知不觉有的人就会偏离轨道,阿兹海默症、血管型痴呆症、剧中的精神疾病,或是其他的身心障碍、难病等等从出生起就潜伏在身旁,等到年岁渐长,才发现能健康地活到80岁,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我永远忘不了睡到凌晨三点,打开父亲卧室房门,发现他的手上拖着自己的一坨软便,望向我的目光慌张而害怕。
他因为脑梗塞导致的脑部疾病,变得越来越严重。
但到最后,他对自己的自尊与羞耻心都没有完全退却,到后来,他因为拒绝吃药导致身体情况持续恶化,或许也是他对自己的一种选择。
即使没有经常在身边陪护,我也深深感受到了第二集结尾,在心理医生的办公室里,多米尼克那段旁白中饱含的吼叫,那几乎是每一个病床边陪护过的人曾有过的挣扎:我觉得弟弟就像一辈子的重担,他生病前也一样,还没砍断自己的手也一样,他随时压在我的肩膀上,我就只勉强有一点喘息空间,我以前总以为有天能摆脱他,解开束缚,但现在我40岁了,依然身在精神病院,为他东奔西跑,现在我总算懂了,他是我背负的诅咒。
严重的慢性疾病就像是一个诅咒,无论是身体上,或是精神上的,时间一长,无论是生病的人,或是身边的人,也会被包裹在这个诅咒中,除非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这诅咒只会把人拖进深渊之中。
身份不明的父亲,偶尔体罚的继父,和弟弟玩兔子游戏的母亲,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双胞胎兄弟,因为各自的特性成为了不同的人。
敏感懦弱迷失了自我的哥哥和用坚硬外壳保护自己的弟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但有时也别无选择。
多米尼克对自己的所有指责与懊悔在汤玛斯葬礼那天一泻而出,对象是继父雷。
在汤玛斯被关进小黑屋的时候,他没有去开门;在汤玛斯打不开公交上的厕所门时,想出办法的是别的学生;在汤玛斯被继父批评时他总是乖乖听着;因为汤玛斯的异常而在上大学时排斥他……他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将弟弟推得更远,最后却只能一个人来抗不作为的结果。
只剩下了他一个人。
父亲走后,母亲常常自责,没有在可以陪伴的时候更有耐心。
在写下这段文字时我突然发现,母亲和多米尼克竟然有某种共通的特点,尤其在拒绝所有人的帮助这一点上。
她总是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却也常常在无可奈何时气急败坏。
而我正变得越来越像她,在某一方面也越来越像父亲。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成为多米尼克,也可能成为汤玛斯。
鲁弗洛的演技真的让人叹为观止,查了维基才知道,为了演多米尼克的戏份他先减肥6.8公斤,之后再增肥14公斤演了汤玛斯,饰演替身的加布·法齐奥 (Gabe Fazio)也同样增增减减,才完成了一人两角的演绎。
根据沃利·兰姆原著改编的《我知道这是真的》(I Know This Much Is True)于今年五月登陆HBO。
短短六集限定剧通过聚焦一个意大利移民家庭三代的故事,穿梭于亲情、爱情和友情之间,纵向地向我们展示了这个家庭和美国社会跨越百年的赎罪历史。
《我知道这是真的》剧照剧情逐渐发展,接二连三的惨案、悲剧被慢慢揭开时,剧集的核心也相映出现——赎罪与被原谅。
跨越三代的家族史中,每一代人都拥有自己的罪恶,也因上一代的罪恶而承受着不同的惩罚,行在不同的赎罪路途上。
《我知道这是真的》通过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将美国近一百年的罪恶浓缩在一个家族的变更中,告诉我们,谁犯下了什么错?
又需要以怎样的方式去偿还?
种族之罪故事中多米尼克祖父的手稿日记是衔接故事的纽扣,也是多米尼克寻找生父的重要线索。
在我们慢慢得知多米尼克祖父日记的内容后,剧集的第一个罪浮出水面——种族之罪。
多米尼克家族移民自意大利,他们的祖父是家族在美国的第一代移民。
20世纪30年代的美洲大陆宣扬白人至上主义,祖父多米尼克正是该时期的得益者。
多米尼克运用金钱选购妻子,并一再强调要求纯正的意大利血统,避免美洲本土的印第安纳血统。
种族上的苛刻流淌在家族的血液里。
在多米尼克上小学时,同班里有另一对孪生印第安裔双胞胎,但多米尼克内心始终认为只有他和他哥哥是“纯正”的,这对印第安裔双胞胎是“肮脏”的,便撒谎祸害其中的姐姐,而最后这位印第安裔女生因为压力,自杀身亡。
对不同种族、民族的包容是美国社会长期拥有的社会问题之一。
《我知道这是真的》剧照在所谓先进、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美国人民本以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能以平常心对待种族问题,但就像多米尼克和他祖父一样,对原始本土种族的鄙夷和憎恶是根生蒂固的。
这是编剧和原著作者对观众,特别是对美国观众,提出的一个问题,生活于21世纪的你,真的能够包容其他种族吗?
剧集本身所带有的政治和历史,在当今的美国社会中重演,再次为美国民众上了一堂历史课,告诫他们,如何在这样的敏感话题里寻找答案。
这样具有社会探讨意义的话题作为副线,一直支持着“多米尼克拯救哥哥”这条主线的发展。
在结尾我们得知,多米尼克和托马斯的生父正是印第安裔双胞胎的父亲,他们自己也拥有一半的印第安纳血统,届时,这条“寻找生父”的副线上升为故事主线,将这份“美国原罪”与亲情相结合,为从多米尼克祖父开始的赎罪路途画上一个句号。
句号的另一面是亲情,换而言之,是无私的爱,这份来自家人的亲情能打破家族的诅咒,也能降解跨越百年的罪,同时也为当下的美国社会重拾这个被遗忘的、古典的方法论。
性别之罪剧集中的女性角色戏份不多,但个个角色鲜明,代表了不同的女性声音,群像地描绘出女性在美国近百年来里所受的误解和灾难。
无论是祖父的意大利妻子,多米尼克的母亲,多米尼可的第一任妻子还是他的女友,他们分别发表了女性在爱情、婚姻、家庭和生育上的“独立宣言”。
美国女性的地位在20世纪50年代才逐渐被社会认可,在这个一直被白人男性支配的社会当中,女性的权利和自由一直处于“囚禁”状态,正如剧集里刻画的,女性在婚姻、家庭和生育中没有选择的权利,一切由男性决定。
《我知道这是真的》剧照这也是多米尼克家族和美国社会赎罪百年的第二个罪——性别之罪。
这种“囚禁”同样存在于男性群体中,多米尼克的哥哥托马斯,则是一个囚徒。
托马斯的行为因为精神分裂症时常不自理,而他的不自理和相对软弱则被养父看作为雄性基因的缺失,男性的败类。
受挫于养父的家庭暴力,托马斯的病一度加重,而母亲,也因受到来自养父的暴力威胁,不得不在这类男性极权前妥协。
一代又一代,多米尼克家族中的女性分别想运用自己的力量打破这个枷锁,直到结尾,也是因为多米尼克的低头,才化解了这个罪。
但是这样的答案是不完整的,因为它来自男性这一对立面,并非是女性本身的解放,编剧和作者无不警惕着观众,女性自身的解放之路,任重而道远,还需时间。
信仰之罪剧集开始于托马斯在公共图书馆拿刀砍下自己右手,宣称自己在向上帝赎罪,以此来阻止海湾战争的爆发。
在闪回片段中,托马斯也经常提起“越南战争”、“美国入侵阿富汗”这一类历史事件。
他认为他的信仰能够带来和平,能够普及给更多美国民众,让他们在慌乱中重拾信仰,这也是剧集的第三个罪——信仰之罪。
20世纪的新一代美国梦成为了美国霸权主义的泡沫,在这层泡沫的掩饰下,美国民众生活在纸醉金迷中,逐渐在文化侵略和政治扩张中失去了自己的信仰。
托马斯则是美国20世纪新一代的传教士,他们不被社会认可,时常被社会唾弃,因为他们是行走的指示牌,大声宣传着美国政府的罪恶。
他们甚至会牺牲自己,来避免这场信仰危机,而这样的异样行为则给他们带了灾难。
除开信仰,这同样是一场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的搏斗,他对美国的“崇尚自由”、“个人至上”的清教精神提出反驳,因为在美国历史中,个人主义始终占领上风,以托马斯为例的强调牺牲、集体和原谅的精神是少数。
在结尾,托马斯跳河自杀,这条关于信仰的赎罪之路也被迫中止,不过对于答案的追寻并没有结束,这也是剧集的留白之处,美国如何应对这场21世纪的信仰危机?
美国民众是否应该继续跟随政府的步伐,还是自寻他路?
《我知道这是真的》剧照剧集的维度甚广,以家庭出发,展现一个国家近百年的历史与罪恶。
这类罪恶往往是双向的,国家的、社会的行为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人的行为,而个体的行为则被国家和社会看作一种回应。
这类双向关系在剧集中首先建立于多米尼克与托马斯兄弟关系。
在与社会护工和心理医生的交流中,多米尼克逐渐发现他努力拯救的不仅仅是哥哥,而是自己,兄弟之间单向的拯救和理解,也逐渐升级为双向。
这层双向拯救的关系慢慢上升至国家与个体之间,讲述了群体与个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国家的罪恶被深深嵌入多米尼克的家族里,无论是在种族上、性别上还是信仰上,多米尼克家族所付出的代价都无形地反映出美国接下来的道路。
这类创作手法十分巧妙,他将历史现象架构于个别家庭或者个体中,在一些文学创作比较常见,比如《雷雨》、《百年孤独》和《我的天才女友》,作者通过叙述个体故事,扩展开来,展现一幅历史群像,缓缓道出历史中社会的过错、国家的兴衰。
该类故事穿梭于宏观与微观之间,使得这层双向关系不僵硬,非常自然。
《我的天才女友》剧照剧集以多米尼克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述,这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情感色彩,同时加强了故事的文学性,保留了原著的文学色彩。
自序式的手法在电影中比较常见,比如在王家卫导演的大部分作品里,他都倾向运用主人公视角的叙述来推进作品与观众在情感上的互动。
以亲情为载体,导演德里克通过运用这种叙述手法,为观众营造了多层次的情感氛围,在剧情转载点和高潮部分,让观众能够沉浸在剧集所营造的忧愁氛围里。
同样,德里克多次运用时间交叉和蒙太奇手法,在时间上不断跳跃、闪回,在剧情上不断穿插、重现,垮经纬度地建设各个人物,从而多角度地刻画剧集的核心人物。
德里克的优点在于,他总能捕捉到亲情中最细微的变化和最不起眼的动作,转译为这份情感变质的根本。
无论是两兄弟幼时在家里的互帮互助,在大学时期的分道扬镳,还是中年时期的长情陪伴,这些不同时期的碎片,在六集里一点点拼凑成一幅完整的命运双生的感人画面。
对于家庭和亲情的刻画,是德里克擅长的。
在他2010年的作品《蓝色情人节》里,他运用了同种表现手法,不断闪回,描绘了男主角迪恩和女主角辛迪逐渐支离破碎的婚姻。
镜头语言的切换也是《我知道这是真的》如此出彩的另一个原因。
在闪回片段里,德里克通常选择手持摄影,跟随角色抖动的镜头仿佛为画面蒙上一层纱,也就如多米尼克脑海深处的记忆一般,时而历历在目,但却模糊不清,看不透究竟是什么改变了他们兄弟的命运。
而在现实片段里,德里克则会选择运用高清特效镜头。
《我知道这是真的》剧照每一帧都清晰可见,无论是托马斯在精神病院里的嘶吼,还是多米尼克因女友乔伊出轨,意外怀孕而转身愤怒离开,现实中的惨痛经历是这样真实,这样直击人心。
手持与高清,仿佛为故事构造了两种不同的情感基调,一种是模糊的,为剧情打造了一座迷宫,让主人公深陷其中,探索命运的路途;另一种是清晰的,为故事安置了一面镜子,让主人公直面人生,发掘困境的出路。
全程冷色的美术配合上康涅狄格州的取景,为潮湿的景象披上了一层独特的哀伤,画面与剧情相互贯通,与《奥利芙·基特里奇》一般,让观众每分每秒都沉浸在纯属这部剧集的冷色氛围里。
芥川龙之介在《河童》中曾写道:你自己的罪恶要自己去说,说了罪恶就会自行消失。
多米尼克最后说出了自己的罪恶,那么社会呢?
赎罪与被原谅,答案其实一直都在每个人的心中。
LOVE IS FROM FORGIVENESS. 就像心理治疗师说的要学会放下,但总有人放不下,幸好Ray最后没有被疾病带走,不然domi一辈子都会在懊悔中度过吧。
尽量善良吧,无愧于自己地做些什么,不然会被所谓的“诅咒”裹挟。
当你不再寻找的时候,你就学会了找到,很适用于domi,也适用于我们所有人,但万幸仍总有人一直在寻找。
最喜欢的一个镜头是第四集domi受伤去换百叶窗,塞满镜头的树沙沙地响,和domi的心一样在晃,我好像闻到了温暖席卷着凛冽的秋风,闻到了渐黄的落叶。
这部片子让我思考的是精神疾病患者在潜伏期,发病期,以及预后当中的家庭、社会因素的作用,要如何扮演好角色,给予关怀才能让患者变得更好,或者说至少不要变得更差。
另外所有精神疾病的发病成因亟待挖掘,脑机制等十分重要。
在我们的眼中精神疾病患者是偏离正常的,但在他们的眼中,我们不也是偏离正常的吗。
那孰是孰非又如何判定呢?
他们如果懂彼此的话,他们便就是一个小社会,我们凭什么认定他们就是偏离正常的呢。
但这些都是我的随意设想,不具有普遍性及科学性。
期望十年二十年之后,我们会揭开一个个谜题。
父亲和Mark的演技太好了!
1990年10月1号,Thomas在三河图书馆公然砍掉了自己的右手,声称他在献祭,把图书馆里的人都吓跑了。
他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而在前一天,他还在跟双胞胎哥哥Dominick吃饭,大谈特谈国家政治和经济。
医院里,Thomas不愿意接上手臂,不断地哀求哥哥。
他不忍心,答应了弟弟的要求。
两人从小生活在高压家庭,继父Ray管教严格,Thomas经常收到他的打骂,Ray上班后是他们兄弟俩最轻松的时候。
妈妈Susie从未谈及过他们的生父,晚年得了癌症,交给Dominick一个盒子,里面是他们祖父留下的用意大利语写成的手稿。
Dominick找到翻译家Nedra帮忙翻译,几个星期过去了,他等得不耐烦,于是打电话催稿,Nedra却透露出他祖父是“一个该死的沙猪,极度自恋”,“他和女儿的关系……如果我有孩子,我绝对不会让他靠近我的孩子。
”
母亲去世了,弟弟无法忍受,没有去医院看望,他独自面对。
而Nedra竟然带着手稿消失了。
他无法再从中获得祖父相关的信息。
弟弟伤势稳定后,看守人员强行把他带到Hatch鉴识机构,这是最高戒护机构,只有那些对别人有威胁的精神病患者才被送进来。
Dominick极力阻止,换来的是一顿毒打。
他自己的生活也遭受重创,几年前自己的孩子猝死,婚姻难以为继,弟弟的事情只是雪上加霜。
记者想就Thomas砍手一事进行采访,Dominick拒绝了。
他现在要做的事就是把弟弟从最高戒护机构救出来。
Thomas的心理医生被Hatch机构换成了Patel医生,压着工作没做,他跟医生见了面。
Patel医生想从他们的家庭史探讨Thomas的病因从而找到解决办法,给Dominick放她跟Thomas的对话。
在录音里,Thomas说他被继父毒打以及性侵,又说自己是天选之子,正在被情报局追杀。
一系列不明所以的话,Dominick接受不了。
Patel发现Dominick也已经“深陷林间,迷途已久”。
只是这对兄弟,一个遭受着精神分裂的痛苦,一个因为生活的苦难而饱受折磨,他们能否从迷途上救回?
翻译者Nedra没有说出来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难道祖父跟他们的母亲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违伦理的关系?
Nedra为何要消失?
Thomas跟心理医生说的话真的完全不可信吗?
他到底还知道什么?
他的病症到底为何而来?
为何继父只打骂他,不对付Dominick?
目前只出了两集,很多谜题还有待揭开。
饰演双胞胎的演员Mark Rufdalo为了使角色更加饱满可信,先是在15天之内演完了哥哥的戏份,接着增肥30磅,再演弟弟的部分,两个角色无论样貌还是神态都做到了区分。
哥哥在现实中艰难度日,无力感被表现得入木三分;弟弟遭受精神的煎熬,那份扭曲和癫狂也让观众隔着屏幕便能感受到。
母亲临死前叮嘱他一定要照顾好弟弟,似乎还有难言之隐,也正是这不可言说的东西造成了兄弟俩一生的苦难。
故事压抑,充满痛苦,从痛苦中如何找到希望?
接下来的剧情或许会给出答案。
HBO限定剧集,根据同名小说改编,一共6集,探讨了最复杂的人性,讲述了关于爱与痛苦的故事。
剧本扎实,演技炸裂,快快看起来!
剧本扎实,全员飙戏,摄影配乐美剧界顶配,除了这个故事太让人难受很容易看不下去以外,《我知道这是真的》是HBO继《大小谎言》和《切尔诺贝利》后第一部五星剧。
以及,千万别看豆瓣简介!
双胞胎就像被绑在一起扔进河里,在两人尝试同步划水浮上水面求生几十年后,托马斯放弃了。
他自己解开了自己,独自沉到水底死去,放了兄弟一条生路。
已经记不得上次看这么苦哈哈、阴暗、致郁的剧是什么时候了。
《我知道这是真的》第一集到第六集,我的观剧体验就是:我的眉头大概皱得和多米尼克一样深。
最后一幕,终于能让人喘口气,可是想想这六集离去的人、发生的苦痛,真的太痛、太痛。
《捍卫雅各布》给我类似的“喘不过气又想赶紧看完”的感觉,但是无论是母亲的崩溃还是法庭上各种细节的披露,都让那种负面情绪有出口,不至于全部憋在心里。
《利器》风格有点类似,原生家庭+阴暗小镇,紧绷的主角+苦难的人生。
再之前就是《难以置信》了,但是那里有温柔强大的两位女警,在为那些被性侵的女性与恶势力对抗。
《奥丽芙·基特里奇》至少还比较毒舌,整部剧有点黑色幽默的基调在。
现在想想,《梅尔罗斯》可能是情绪最相似的(可能对我来说,男性是故事叙述者和女性作为讲述者,是完全不同的观影体验),但是明亮的伦敦和意大利(不确定他家的度假屋是不是在那),嗑药后的摇滚乐又让负面情绪有可以抒发的地方。
所以《我知道这是真的》是2020年5-6月最令我震撼的迷你剧,没有之一。
优质限定剧的魔力,就在于那种患得患失:看一集,就少一集;对每一集都有极高的期待,因为不想任何的瑕疵破坏了整部剧的质感。
最关键的是:不会狗尾续貂,不会因为要多捞钱注水或者乱编。
就像一部超长的电影。
具体的故事情节就不想在这里赘述了。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全程都盯着多米尼克痛苦纠结的脸,重复着心理咨询师(和身边屈指可数真正关心他的好友、家人)跟他说的:这不是你的错,你不要逼自己太紧了,他不能被挽救,你女儿的死也不是你的错。
我们都知道你尽力了,你要对自己好一点。
最喜欢的角色是达莎,她心里深深为多米尼克、为托马斯、为雷以及自己困难重重的生活而痛苦,她面对多米尼克,次次流泪,但总是用尽全身力气给他力量,因为她知道他快挺不住了;她每次见到托马斯和雷,都带来剧中几乎不存在的阳光,能很自然地和他们说说笑笑。
她有很多的爱可以给,她的爱好像是可再生的,只除了对多米尼克的。
她对他有那么多爱和温情,但是她不敢去让它肆意生长。
她对多米尼克的爱,好像是那个死婴,真实存在却又冰冷僵硬,而那爱如何能从她心里流向多米尼克?
像是那输精管被堵住了。
去医院做志愿者,似乎是从孩子身上汲取了能量。
她接受了多米尼克的道歉。
她又能继续往前走了,而且这次,多米尼克会跟上的,而不是直接放弃,或者拖垮他。
雷是很有趣的角色。
他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大男子主义父亲,喜怒不形于色,参过军,会挥舞拳头。
看他和多米尼克的互动真的绝了,教科书般的“两个别扭的男人”。
最后他也终于和继子和解(或者其实更多是继子与他和解),接受了养老院,把房子交给多米尼克,不再别扭了。
就不说剧了,自己生活在,不别扭,是一件多难的事啊。
还有两位女性高光,是哈奇医院的社工谢弗和精神科医生。
这两位女性,在多米尼克没法帮助托马斯的时候,成为两兄弟之间沟通的桥梁,一边安抚托马斯,一边安抚多米尼克。
谢弗非常细心、善良,如果现实中能多点她那样的人就好了。
尤其是在国内,社工真的是太不被重视、肯定的一个职业了。
她是真的、真的为了两兄弟好。
她,代表着正义。
而医生,代表着治愈。
对多米尼克而言,而不是托马斯。
多米尼克无论受什么伤,都能很快痊愈,可是他的心,不是药能糊上的,而是太多的心结要解开。
医生是对的,当她看着托马斯,她已经觉得无能为力,但是多米尼克还有救。
最终,他是被救起来了。
托马斯最后说:“谢谢你照顾我。
我想要水。
”然后他投水自杀。
双胞胎就像被绑在一起被扔进河里,在两人尝试同步划水浮上水面求生几十年后,托马斯放弃了。
他自己解开了自己,独自沉到水底死去,放了兄弟一条生路。
医生有几次都没有办法做那个完美医生,而是流露出了真实的情绪。
但是,是她一周一周的“我下周能见到你吗”让多米尼克继续坚持。
利奥好像是剧里唯一一个没有被多米尼克整个家庭悲剧苦难影响的人,或者至少他没有体现出来。
他帮助他的朋友,因为妻子是达莎妹妹/姐姐的缘故,达莎也一直没有离多米尼克的生活很远,让他在最难的时候还能得到支持。
他去演商业广告,他演小剧场戏剧,让我们看到了过了那——————么久以来雷和多米尼克的笑容。
我每次看到利奥出场,都会稍微深呼吸,好像他带来了氧气给观众,和戏里的人。
多米尼克和拉尔夫最后的对话太妙了。
拉尔夫说:“什么叫做你下午刚知道。
”感觉人生真的是个笑话。
一个几个小时前才知道生父的真实身份,一个知道了一辈子,也以为对方双胞胎知道了一辈子,所以既爱又恨了一辈子。
所以之前他在哈奇帮多米尼克偷文件为了帮助托马斯,真的是为自己的血肉。
外公的手稿从第一集开始就是最重要的配角,多米尼克当下的生活坏事一直发生,跟都跟不上,太惨、太凝重,像一团令人窒息的浆糊糊在脸上,看不清多米尼克真正的样子。
所以,我们只能从西西里移民简单的用词和无比自恋、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字里找到出路,好像这是唯一一把能打开通向多米尼克真正人格、托马斯为什么会有精神疾病之门的钥匙。
我以为多米尼克最后会去精神病院看望那个“女巫”,但是计算一下时间应该早就去世了。
外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就像手稿的最后,戛然而止了。
他到底有没有性侵自己的女儿?
他建造了那所房子并留给后人,是否对自己的后代有祝福呢?
还是相信了女巫所言,他的血脉被诅咒了。
这就说到了外公和母亲的关系。
我不得不承认,从最开始我就马上猜到是多米尼克的父亲是外公,一直跟自己说:“That explains a lot.” 就像医生说的,把悲惨的生活和真实痛苦的自我归罪到糟糕的基因、超自然的诅咒和他人的过错里,是一个简单的选择。
有人、有事能责怪,是一件好事。
但是去向内真正发现自己,要难得多。
镜头语言也再明显不过,把观众往那个方向“误导”。
可是最后,故事是那么真实,没有那么戏剧化。
就是这个反转,是全剧最棒的一幕。
多米尼克得知自己父亲身份的表情,有怀疑有震惊,有解脱,似乎还有那么一点点失望,好想是:啊,我不是真的带着极其有缺陷的基因,那我不能再自暴自弃下去了。
但是哪怕这样说,外公和母亲的关系仍然是极为病态的,而且我不觉得能完全排除性侵。
我非常疑惑的是,托马斯小时候,母亲到底和他玩的什么奇怪的小兔子游戏,她是想把托马斯改造成女孩吗?
说到这里,可能应该要开始说双胞胎了。
可是我不想,我真的不想。
无论是中年的他们,还是青年的他们,还是幼儿时期的他们,都让我绝望难过。
他们明明是两个个体,却又互相拖拽行走。
多米尼克不能一辈子为兄弟牺牲,托马斯也没有做错任何事。
所以是什么错了呢?
疾病无解?
原生家庭?
人性本恶?
兄弟与生俱来的自私?
自己的无限制索取?
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托马斯的一生是一个悲剧,幸好多米尼克曾经有过一点点幸福和自己的生活,而且他之后也会有的。
托马斯对医生说:“我的兄弟很聪明,他看很多的书。
可是他现在是个房屋修理工/油漆工。
”他肯定是内疚的,他再清楚不过,如果不是自己,多米尼克可以和祖父一样优秀(在他想象里祖父肯定是优秀的),成就一番事业。
可是他没有,因为他要照顾自己。
托马斯最后和多米尼克说的一句话是“谢谢你照顾我。
”相差几分钟出生的同卵双胞胎啊,就这样被生生撕裂、分别了。
看到有人说后面两集有点太快,我反而不觉得。
多米尼克把兄弟从哈奇救出来并接到自己家里水到渠成,而托马斯的自杀,也早就能预料到。
他的自杀也没有多加笔墨的,再次说明了这是一部关于多米尼克的剧,而不是关于双胞胎的剧(哪怕海报如此暗示)。
我们最后一次看到多米尼克为托马斯做事,是他和雷去瀑布边找他。
其实拉一个远镜头,我作为观众是不懂这就意味着托马斯真的投水了。
也许是多米尼克看到了河岸上兄弟的鞋子,也许是他的心电感应,知道托马斯已经在这个“能洗净他罪恶”的地方去了。
多米尼克抱头痛哭,雷僵硬地站着。
接着,就是多米尼克的旁白:是雷去认的尸体。
为什么呢?
因为多米尼克太痛苦了,他在怪罪自己,没有照顾好兄弟,认为他跟自己住在一起可以更好保护他。
他太痛了:这可是他同卵、一生纠葛的兄弟啊,就这样没有好好告别去了,就像突然夭折的女儿一样。
我也太痛了。
再多说点演员吧。
饰演达莎的Kathryn Hahn总让我以为是《真爱至上》《楚门的世界》里的Laura Linney,太像了!
而社工的演员Rosie O'Donnell,我还总觉得看到了汉娜·盖茨比……医生饰演者Archie Panjabi的颜真的经得起怼着脸拍啊!
那些松弛、那些纹路,都是很美的。
我有多爱她在《傲骨之战》里的表演啊,可是《逃》里就比较mehhh了,是HBO系的剧演员共享吗……雷的演员John Procaccino神似(剧里只是有时候像,看豆瓣页面神似)《百年酒馆》的Alan Alda(也是《婚姻故事》里丈夫的律师)!
看到有个豆友说同样一人饰双角的菲利普·埃丁格 Philip Ettinger和马克叔携手拿奖,我也希望。
年轻的两兄弟真的演太棒了!
太棒了!
太棒了!
最后说马克叔。
漫威系列我最喜欢的就是班纳,特别是漫威宇宙第一阶段(后面浩克完全沦为搞笑担当,拒绝),马克叔在那个纠结复杂的角色中,投入了很多。
也很喜欢他的《聚焦》和《平常的心》,《再次出发》也行吧,只是我不喜欢凯拉·奈特莉(再次感叹这部电影为什么能进top 250……),真的是可咸可甜,可塑性极强的一个好演员。
我觉得不能说“漫威毁好演员”(在《捍卫雅各布》里也看到有人这样说),我觉得饰演超级英雄给马克叔带来了名气,他可以参与这么好的制作。
最后的in memory里,有一位就是他自己的兄弟。
想来对于这部剧,他不仅是投入了他作为演员的自己,还有作为创作者的自己吧。
期望疫情过后的各项大奖,能看到你。
我是一个人我可以我知道,我知道你来吧尽管我受尽苦痛尽管我头戴荆棘我知道,我知道我一直都是一个人生命的路不存在障碍逃离,和归属这个天使的国土我知道,我知道我永远卑微作为人类等到我死在这片土地上等到被人来告诉我我知道,我知道继续,背负这重负因为我没有勇气背弃我的天命我永远都知道
质感不错,绿巨人演技也看的舒服,但是节奏好慢,看了两集半弃了,如果以后捡起来看完了再来改评了
Get this man a fucking Emmy already.(更新一下,横扫主要奖项:艾美奖✅ 金球奖✅ SAG✅
太暗黑太压抑了
呜呜TT最后一集后半逆转所有
精神分裂的弟弟和煎熬操劳的哥哥两个悲悯揪心的角色 完美融合在平时欢脱蠢萌的马克叔身上 两个角色感情的对立性与复杂性 一人驾驭 自然得当行云流水 事实证明不论是超级英雄同性恋人律师小偷记者音乐家坏人好人普通人 马克叔没有任何时候让我不🉑️
虽然菜品还是那一套,不过故事有够新颖。人非圣贤,心魔难消。
I got nothing from watching this, nothing.
马克叔演技牛
归咎于什么是容易的,包括琢磨出自己的种种问题,难的把这些当作或启示或我可以不用如此的选择。不去重复,不去循环,不在重复中,就已经是在新生。
所以我到底是为什么会把这部片子标记成想看的?所以这部片子到底是想说明啥,我的天哪。。。。
太苦了
HBO完了。
人会承受他所能承受的极致,不代表他应该承受到这个程度。而应该,又是一个如此主观的词。
故事很悲情,男主演技加分项,但是剧情真的不太主流。
太苦了
看狩猎的时候恨不得麦子叔能变成汉尼拔,现在又恨不得马克叔变成浩克
有人说,人生的苦难是磨炼;有人说,人生的苦难是价值。难道,“痛苦才是真正的人生”?
从15年奥斯卡的spotlight到今年的dark water,国内很多人不知道马克叔浩克外演技派。今年金球奖和艾美冲。一个分饰两角精神分裂孪生弟弟和被生活压迫痛苦的哥哥无缝转换,这部也是对人性情感和现实的探讨,第一集就有一般电影第三幕戏的节奏。短评有人夸有人踩HBO的我属实笑了,噶吹的,它当家权游烂尾西部世界明显疲软,0202年还神话它呢?除了众所周知黄暴不限尺度不都一样吗。你说色调好,hulu很多剧不都是这种色调?说镜头,第一集除了母亲去世前怼半张脸聚焦眼睛和眉毛那加上演技让我印象深刻也就中规中矩啊。踩的也没必要,HBO就是一普通流媒体和其他都一样出品剧和电影有好有坏为什么要把平台等同于质量就很好笑
马克叔一人分饰两角,演技赞!剧本也赞!
2.5。Mark Ruffalo一个人的演技占了2星。故事太一般,但又给你一种我仿佛不一般的架势,所以最后会失望 。导演无功无过。配乐不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