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日常很是枝裕和呢!!
不能很明确每个人的性格 说出他们的选择 就和步履不停一个感觉啊感觉爷爷一出来就想哭 给听自己讲库纳故事的人钱 "谢谢你愿意听""谢谢你愿意相信"什么的还有爷爷对于死亡的态度 其实已经是不怕的了吧 才能笑着说 请你做我葬礼的素斋 反正我吃不到的 不用做太好吃 太好吃我会生气 才能跟儿子说买的那块地是想葬在那里..但是说回来怎么就闹得这么僵了呢之前和家人 感觉爷爷可能就是 离开久实之后在东京混出了名堂 然后就和差不多的妈妈结婚了.. 大概也并不是因为多爱 于是后来就浪荡了 不过妈妈可能还挺喜欢爷爷的吧 还是说可能是更复杂的情感??
毕竟最后说到"腿不方便走了真好 不用担心他在外边又惹了什么麻烦 最后 他终究还是要回到我身边"之类的 总之后来老了之后 过往的遗憾越发明晰 于是回到了家乡 但是儿子女儿怎么都不亲呢 嘛可能是受母亲态度的影响 每次出现那些风流韵事的时候的反应什么的 不过最后儿子愿意试着去了解他 真的太好了最后怎么选择隐瞒妈妈和姐姐呢 库纳的事情.. 因为他们不信??
还是只是不想他们知道久实的事情??
..嘛嘛其实可能只是下意识的选择自己也说不清的啦嗯还有库纳 "因为相信所以存在""其实找不到也好 找不到的话 就可以一直找一直找了"最后儿子碰了一下爸爸的脸 无意中感受到了那个胡子 想起了之前想起的小时候飞的那个动作时 没有想起的 在身后扶着自己的手 所以说果然是 失去的瞬间往往并不难受 难受的是以后看到阳光下空空的藤椅和拐杖啊 (ಥ_ಥ)还有姐姐 其实真的不知道她到底有什么不满 嘛大概这种东西真的是冷暖自知知道自己到底开心还是不开心 ..嗯也亏得她丈夫一直迁就她了 真的宠的无法无天了好吧 看她任性的时候真的好怕下一秒他俩就掰了.. 噫也能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嗯也可能是因为爱(像做题一样知道答案可能有这个选项)还有爸爸在公司里逐渐失去性格的事情啊 所以说管理层真的也挺不好做的 嘛 大概总是个人有个人的难处 他一直梦到了住在了自己床底下的库纳 ww 其实真的到头来反应的算是自己的心情状态吧 啊哈哈说那些库纳看起来很没用很无聊但是出奇的很可爱的时候 就和那个广告就和他本人一毛一样啊哈哈哈 嗯最后说"你的时代还没有过去" 嘛这大概是编剧的温柔了还有"你太太最近是不是不怎么问你公司的事了 就算问你什么时候回来 也不是真的在意 只是想知道要不要做你的饭" 还有还有 邻居送了白金之后说 "什么时候约一杯 好好谈谈吧 大概我们不会有这么一天吧" 这些 都很是枝裕和呀还有妈妈和萌江的相处 其实很多时候妈妈是不理解萌江的吧 但是就算一次次被老师叫去 也还是对萌江很耐心 没有逼她 没有说什么 让她一步一步的 按自己的步子成长呢 感觉她和萌江相处 有些对话看起来像是女人和女人之间的对话 而不是什么母女间的.. 相处很有爱噢 最开始萌江的封闭什么的 总是因为没有好好告别 所以才放不下吧 特别和对方谈崩了之后还没来得及和好 对方就不在了.. 这种大概最最无法释怀了吧??
还有沙江 即使专业也还是没能有妈妈的味道 最后发现了呢 总还是有的 "你的缺席也是一种出席" 而且也不只是妈妈的味道 还有了老公的味道 女儿的味道 徒弟的味道 嗯哼 所以大概是原谅母亲了吧 最后让她帮忙什么的还有最后 沙江道破的"父子什么的 说到底也是旁人 也会有对方不知道的一面的"絮絮叨叨 其实喜欢是枝裕和 喜欢他把生活完美的呈现 就像老师说的比喻 像把生活做成切片放在显微镜下看 像把蛋糕切开完整的搬上舞台 所以喜欢现实主义啊.. 悲伤和温暖 常常就是这么让人欲言又止的我好像真的就没有发现这部剧有什么不喜欢的!!
今天看是枝裕和导演的电视剧《回我的家》,其中夫妻二人聊到死亡,丈夫说“库纳”(片中的一种传说生物,连接生与死世界的神)可以带你见到你想见的死去的人,那个提供寻找库纳活动赞助的社长表示如果找到库纳想见见在战争中死去的妻子,而妻子却说死亡便是终结,就是“什么都没有了,结束了”。
那个社长一大把年纪了,是经历过风雨的人,而他却愿意拿一亿日元赞助这个虚无缥缈的“寻找库纳”活动,表面上严肃的表示如此是为公司做广告,最后却是放松严肃的脸,笑着说“找到的话,想见见我的亡妻。
”在现代,文明与科学统治了世界,死亡已被无数次的证明是“结束了。
”,但我还是愿意相信这世上会有如库纳一般的神,死亡也只是另一个开始,结束只是暂时。
可能是明天,也可能是千百年后,我们终究还是要走进死亡这个结束与开始之门的,此乃无法逃脱的命运,管你人生是得志还是失意,穿金戴银儿女戴孝还是满身褴褛横尸街头,最后都得殊途同归,谁也违抗不了。
只是希望在另一边,我们都不需再穿衣服戴眼镜罢。
是枝裕和说,自己最擅长的还是家庭伦理剧,快要看完这部剧了,这话我信,他编故事写台词的能力真的很强,功底很深厚,每个人物都照顾的很好,不会出现捡了西瓜,丢了芝麻,瞻前不顾后的毛病,我觉得编剧要是能够做到在一部长度拉到九集的电视剧,还能保持一贯的高水准,这就令人非常佩服了。
像是快要被遗忘的小镇,大家都移民去了东京或者其他更繁华便利的都市,这里就像是是枝裕和的理想家园。
虽然找库纳的故事很无聊,但还是津津有味地陪着导演无聊,他就是不点破,有还是没有呢,总感觉库纳应该像是李安少年派里头那座孤岛上的狐獴,猜想导演也是这么想象的吧,连他们活动的叫声都类似的。
要说到日本的治愈系导演一定会有是枝裕和的名字。
是枝裕和导演擅长以小见大,他拍的电影总是很懂生活,自然细腻,有细节又不失趣味,是一碗暖暖的味增汤,咸淡正好,回味无穷。
我前几日翻到一篇是枝裕和导演的作品推荐,发现导演居然在2012年拍过一部电视剧,这种超大分量的治愈系怎能不一睹为快!
超豪华演员阵容!
《Going My Home》这部剧由阿部宽饰演主人公坪井良多,由木村拓哉的女神山口智子饰演主人公的太太坪井沙江,这是山口智子时隔16年再次出演常规连续剧。
还有宫崎葵、西田敏行等一大票实力派演员。
而且本剧中YOU又一次演了宽叔的姐姐,整个剧讲的还是那种关系不好的倔强固执的父子的家庭。
姐弟两互相争蛋糕的口味,家人不疼不痒的拌嘴,真的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枝裕和导演的另一部2008年上映的电影《步履不停》呀。
我们要变成怎样的大人呢?
主人公坪井良多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每天对客户点头哈腰,被后辈在背地里称作“好先生”,因为不管上面说什么他都只说“好的好的”。
他是个很介意别人说自己是气量小,开始隐隐步入中年危机的男人。
当自己的父亲病倒在长野躺在医院时,他被家人派去长野乡下调查父亲是不是有情人或者私生子。
故事就是以这种非常俗套的情节开始的,这就是是枝裕和导演的套路,把俗套的故事讲得清新脱俗,在细节处深入人性。
良多到了长野之后意外的发现父亲这些年来一直瞒着家人在森林里寻找库纳。
库纳是一种生活在森林里的小人,传说他们带着红色的三角帽子,以防橡子或者松塔掉下来砸中脑袋。
有人声称见到过库纳,但所有目击情报都模棱两可,暧昧不明。
良多作为一个理智的成年人一开始对此十分不屑,但是随着跟菜穗母子的接触以及对父亲的过去的渐渐了解,开始一点点接受了库纳的存在。
甚至在一次森林勘察捡到了三角形的红色迷你帽子之后,虽然嘴上说并没有相信库纳的存在,却将帽子像宝贝一样保存了起来。
这其间跟孩子们的互动很可爱,而且在不知不觉间加深了跟女儿萌江的感情。
后来甚至亲自策划寻找库纳的活动并且为活动拉来赞助,结果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之前捡到的库纳的帽子其实是村子里的人设置的陷阱。
为了不打破孩子们心中(我觉得也是良多自己心中)的幻想,还特地在人迹罕至的体育馆伪造了库纳的足迹。
这部剧的最后,看着一群大人认真的在森林里找库纳的样子,我觉得又好笑又温馨。
一边吐槽“这帮成年人到底在干什么呀?
”一边又羡慕他们能够相信这个世界有“眼睛看不到的东西”。
原来每个心里都有这么纯真的一面啊,这算是romantic,还是fantasy呢?
故乡是什么?
这部剧的故事场景主要在东京与长野县之间切换,整个故事的主轴几乎都发生在长野县,这是个很典型的日本的乡下地方,说到日本的乡下你眼前浮现的是什么呢?
是《元气囝仔》里暖暖的人情味?
是《小森林》里四季的田间风景和时令美食?
是《哪啊哪啊神去村》里古朴的传统风俗?
是《悠哉日常大王》里那只有五个学生和一个老师的学校?
这部剧也描绘了这么一个人烟稀少,仿佛被时代遗弃的日本乡下。
长年停在长野车站载客的出租车司机对每一位客人一遍又一遍讲长野的优点,劝说他们留在长野在这里定居。
但也会幻想如果这里一个人都没有了,只有动物留下来的场景。
“会不会那样更繁荣呢?
”说这句话的时候司机先生的语气也稍稍有些伤感。
在这里的人们为了村子的发展,也做出了妥协。
但是对于大坝的建设人们更多的是后悔,当初反对的人敌不过现实,支持的人也只是无奈。
本以为建了大坝村子就可以兴旺起来,结果还是徒劳。
有人搬走了,菜橞失落的说:“4996人。
”有人搬来了,菜橞开心的说:“4999人。
”看着菜橞一次又一次说着小镇的人数的样子,可以感受到她心里是真得很爱这个地方吧。
库纳是没有故乡的,因为种族弱小所以不需要故乡。
那么人到底需不需要故乡呢?
故乡又是什么呢?
日本的现状就是大量小镇已成为空城,人们的故乡在渐渐消失。
剧中坪井良多问妻子,自己正在还房贷的这套房子到底能不能称为孩子以后有回来的价值的故乡呢?
所在的地方到底有没有归属感,这是每个远离家乡在大都市生活的人们都怀抱的疑问吧。
人生是什么?
人生是什么?
是后悔吗?
剧里说“后悔是那里曾经有爱的证明。
”良多的父亲为了当初放弃的爱情而后悔,萌江为了跟逝去的好友没有好好道别而后悔,良多为了没有跟父亲好好说过话而后悔。
所有的后悔最后都归结为寻找库纳的行动。
对于良多的父亲来说,寻找库纳是当初童年玩伴的美好回忆;对萌江来说,寻找库纳是因为库纳可以连接生与死,她想向逝去的好友好好道别;对良多来说,寻找库纳是良多与父亲唯一的沟通方式,良多也想通过寻找库纳跟父亲有所联结吧。
这部剧中有一句话始终贯穿始终——“世界不仅仅是由看得见的东西组成的。
”库纳只是一个符号,一个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童真、温情、回忆的符号。
村上春树曾在书里写到:“不管有无效能,是否好看,对我们至关重要的东西几乎都是肉眼无法看见,然而用心灵可以感受到的。
而且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往往通过效率甚低的营生方才获得。
即便这是虚妄的行为,也绝不是愚蠢的行为。
”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有没有人愿意停下脚步去感受“眼睛看不到”的那一部分世界呢。
生活是鸡毛蒜皮组成的史诗,是枝裕和导演借着这么一个浪漫的琐碎的故事,让我们重新感受到生活的趣味与人生的意义。
看书的时候,偶然看到这一段,不禁让人想到了是枝裕和的“库纳”,这不就是意大利农民的“地精”吗?!
是全世界闭塞区域农民的传说的相似性,还是说是枝裕和根据这本书的灵感,创造了“库纳”这种精灵般的生物?
我更愿意相信后者……不知道有人了解《回我的家》创作经过么?
书中截图见下图,来自《基督停留在埃博利》/《基督不到的地方》。
从平淡日常开始一点一点推动剧情,后五集的故事发展我真的很喜欢。
这部剧里面充满爱,老爷子对初恋的爱,沙江对家庭的爱,母亲对父亲的爱,“没什么用的”姐夫对姐姐的爱,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萌江在和父母解开心结之后,开始重复妈妈说的话,这就是孩子表达信任的方式,是因为妈妈说的对才会再重复一遍告诉爸爸,这个细节我很感同身受。
寻找库娜的旅程是对美好记忆的追溯,我们或许都想要回到某一个时刻,可以重新选择人生,期待着拥有更向往的现在。
剧里每一个角色都真实存在着,他们一定还在东京继续学习和生活,长野的牙医诊所还在经营着,良多一家依旧会参加明年寻找库娜的活动。
最近这样慢节奏的日剧看的比较多,感觉是和最近的心境比较贴合吧。
看这类描写家庭、工作和人生的作品对我来说总是需要一些勇气,因为会下意识地拿来和自己的生活做比较,有种自省的效果,会看到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或还没有意识到的地方。
阿部宽这些剧中人物在这部治愈清淡的作品中的表现该怎么形容呢?
就是那么的恰到好处,那么合适各自的角色。
你要说喜欢的话我觉得里面并没有我很喜欢的人物,每个都是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陷,都是那些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人生,通过库纳这个传说中的小生物串联在了一起。
从头至尾我觉得都没有通常会有的高潮剧情,唯一让我动容的就是父亲过世后在触摸到父亲的胡茬时回忆起童年时两人像是玩伴的场景,大叔痛哭流涕。
我觉得将来某一天也许我也会经历相似的心境,可我不喜欢这样的后悔之情,已经太晚了。
原点这个词我在日本的作品中经常会看到,当某人陷入迷茫中是常常会选择回归到原点的心态,重新体味做这件事情的意义。
当爸爸习惯了阿谀奉承客户而忘了当初做广告的目标,当妈妈作为知名料理师沉醉于工作而无形中已疏远了和女儿的交流,随着父亲的住院和库纳的出现慢慢浮现在爸爸和妈妈的心中。
所以说片名叫做GOING MY HOME,意思就是回到每个人各自的原点吧。
我非常非常喜欢是枝裕和拍摄关于家庭题材的作品。
这些作品的中心思想不外乎:你了解你的家人吗?
不,你不了解;你和家人很亲密吗?
嘛,也不那么亲密。
但是在互相不了解也不甚亲密的模式下,人们作为家人仍然相互温暖着彼此。
那么理解是枝裕和的作品,到底该着眼于“我们根本不了解家人”的悲凉,还是着眼于“即使如此,家人还是爱着彼此”的温馨,我说不上来。
我觉得是枝裕和也说不上来。
生活就是这样,一忽儿悲凉,一忽儿温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故事主线是爷爷荣辅一生思恋着早年故乡的恋人,他们儿时曾经一起在森林里看见过矮人库纳的聚会。
后来爷爷撇下恋人、朋友去了东京并娶妻生子。
晚年思念故乡,回到故乡,和菜穗(初恋与朋友所生的女儿)及菜穗的儿子一起寻找库纳,享天伦之乐,结果在途中病倒。
病倒后,爷爷荣辅的家人才开始渐渐探寻荣辅这个老头子到底在做什么、想的是什么。
儿子良多在替父亲寻找矮人库纳的过程中逐渐重新认识父亲。
一半是海水菜穗和良多说:“可以确信的是,妈妈和荣辅先生在一起的那段时光一定很幸福。
”良多否定道:“不是不是,那是我爸故意装出来的。
他这个人又找情妇,醉了又耍酒疯。
还是个不顾家的工作狂。
”菜穗说:“但是他在我们面前从来不这样。
”良多说:“那是因为他在外人面前会做样子。
他总是对外人很好的。
”作为儿子的良多没有多想到底哪一面是老爸的真实面孔。
找情妇耍酒疯为常态的父亲怎么可能是心里还怀有对初恋的纯真爱恋的人呢?
怎么可能对故乡怀有深深的眷恋呢?
怎么可能还相信库纳这样的传说?
一半是火焰*然而良多还是尽心尽力地替爸爸荣辅去寻找着矮人库纳。
并坚持不懈地在梦里和来自父亲家乡的“库纳“们聊着生活、聊着父亲的故乡。
良多得知自己找到的小毡帽是有人故意摆置在森林里的时候,饶是之前他满世界地说不相信世界上会有库纳,可脸上的失望还是比马里亚纳海沟都深。
这之后他也加入了伪造库纳存在的证据的小分队,去传说有库纳出现的地方制造痕迹……一半是海水良多的妻子沙江和良多在家的时候根本不会正经和女儿萌江对话。
所以关于什么是“同父异母”这样的问题,萌江也只好去问来做客的客人。
他们之间互相推诿着和女儿谈心的职责。
而萌江只好用看见精灵弗拉多的招数稍稍吸引注意力。
沙江托自己的母亲照看女儿的那个晚上,在母亲走后给萌江做了好吃的pan cake,母女二人围几而坐,其乐融融地开着玩笑。
然而沙江突然说道“果然西红柿还是要烫过之后剥皮啊”,说着就起身到厨房区去试验起来,真是个敬业的厨师。
萌江之前还闪着光的脸倏然黯淡下去,于是面对妈妈关于看见小精灵的盘问固执地说“就是有,是妈妈你看不到而已。
”一半是火焰*萌江把坐在已故好友课桌上的同学推了下去;在课桌被挪到储藏室之后又把课桌搬回了教室造成了同学的恐慌。
班主任(也是个搞笑善良的人啊)把妈妈沙江找到学校,说与其在教室里放一张空桌子不如让孩子们向前看,忘掉悲伤;沙江为女儿争辩道“可是每个人向前看的时机不一样。
也不是让大家都配合萌江,但是毕竟有特殊的孩子啊。
”虽然没能争取成功,但是回家的路上沙江给萌江讲起小的时候自己也很抗拒母亲把过世的父亲的遗物扔掉,并说“所以,妈妈有点明白萌江的心情哦。
虽然也有不明白的地方,但是多少也有懂你的时候。
”一半是海水长子良多和长女多希子在知道爸爸病倒的第一时间抱怨爸爸就是个会给人添麻烦的家伙,也会背着母亲互相把给母亲养老送终的义务推给对方。
互相之间为了一块蛋糕针锋相对。
母亲跟儿女在一起时也从不会说丈夫一句好话,还会为了俳句会跟儿女猜拳决定谁去照顾在医院的老头子荣辅。
甚至在医院看见为逝去亲人痛哭流涕的女人还会说“真不知道我到时候会不会哭呢……”,而心里有什么话也只打给酒店前台的服务员说。
一半是火焰*然而良多和多希子还是一周一替地赶去长野照顾病父。
多希子因为爸爸叫不出自己的名字却能叫出良多而赌气到哭鼻子。
母亲则在长野住了整整两个月照顾老头子直至出院(虽然中途也有去俳句会啦)。
良多也会在多希子偶尔发神经负气离家出走的时候把姐姐追回来,并把她劝回家(居然用的是把自己塑造得比姐夫还窝囊这样的方法)。
而结尾的时候良多也跟妻子说“过年的时候把妈和姐他们叫来咱们家吧。
”写到这,我觉得上面的结论要改一改,也许火焰还是会烤干海水的。
也许哔哔剥剥的火焰燃烧得很无奈,也许海水潮涨潮息循环往复,但大体上,暖意还是会盖过湿冷的吧。
我一直认为我很了解我的父亲,然而我跟爸爸吵架的时候他说得最多的就是:“你呀,你根本不了解你爸!
”去年我跟我父母的一个旧友偶然相遇,那个阿姨问我“你爸现在还写诗吗?
”我惊道“他还会写诗?
”那个阿姨说“哈哈,你爸当年给你妈写了好多情诗呢!
” 又回忆起我从上海回来抱怨天气潮湿,爸爸笑说他年轻时在中越边境打仗,内裤洗了都晾不干,穿那样的内裤好多小战士都烂裆。
但我从来没听他提起过那时候的事,如果细想也对,爸爸是在桂林上军校的。
前年,妈妈工作去新加坡一年,暑假时候我和爸爸在家。
父女感情不甚亲密,我就等着熬着回去上学。
可是离我回去不到一周的时间我发现爸爸有外遇了。
思来想去我还是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的反应震惊多过愤怒。
他们两人青梅竹马、感情甚笃,任谁也不会相信有一方会出轨。
然而事情就是这样,发生就发生了。
妈妈没有什么动作,只是说她会留心。
她回国之后仔细观察我爸,确信他已经断了。
于是我们母女一直对这件事保持着缄默。
你问现在的家庭氛围?
也其乐融融。
40年的感情还是满牢固的。
我想起是枝裕和另外一部电影《步履不停》中的一幕,女主人替泡澡的老头子拿来换洗的衣服,老头问道“你那套演歌的CD什么时候买的?
”妻子回答“就在我们还在板桥那会,带着良多(儿子)去那女人的公寓。
然后在房间里听到你的声音,觉得打扰到你不太好,于是就这么回去了,在车站西口的卡那里亚堂买的——别忘了毛巾用完展开晾好啊,别随便丢在那就不管了!
”说这话的时候两人中间隔着浴房的隔断,玻璃那边老妇人忙忙碌碌收拾着丈夫换下来的衣服,谈起这件事的语气就像谈起昨天刚买的带鱼新不新鲜那样恬淡;隔断这边的老头显然是第一次知道原来妻子和儿子早就知晓自己的艳事,扶着额头,一脸“糟糕呀”的表情。
不知道多年以后我们家会不会也发生这样一段对话。
遗憾呐,亲人没得选。
然而我和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仍然相亲相爱地过着平淡的生活。
血浓于水,无奈地被绑在一起却意外地非常牢固,自己不觉得,在外人眼里却一眼就会认出是一家人。
就像儿子良多和父亲荣辅从梦想到喜欢的食物再到女人的品位都不期然地如出一辙。
P.S.题目取自是枝裕和另外一部电影,是不是很贴切呢?
想说,这好像是一部八小时的是枝裕和大电影,看起来太过瘾,太喜欢。
剧情喜欢,演员喜欢,音乐喜欢,调色喜欢,剪辑的节奏喜欢,片尾的每一幅剧照喜欢,就是连字幕上那一个个的小红帽子,都喜欢的不得了。
在第十集的时候,阿部宽抚摸爸爸胡子的情节,是枝裕和说,那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
看到这里的时候,想到太多,好像突然想起自己也是小小的时候,被爸爸胡子扎的乱七八糟笑成一团的画面;也突然想起,被爱人搂进怀里,胡子扎扎的幸福……生活的点滴,往往就是在不经意间,温暖我们一小下,让正在经历艰辛的我们,可以洗涤心灵,继续向前。
10集电视剧,没有一个地方是多余的,只是第一次看是枝裕和的电视剧,会让我有一点点无聊啊,对,这就是一个无聊的生活中的世界,生活已经是这个样子了,你让我再看一遍。
所以有的地方再深一点就好了,至少不会只有最后一下集中释放。
中途是枝裕和是会让你舒口气的,但是肯定不会让你舒服很久,相当于连看几部2小时的是枝裕和的电影,最后一口大气一定要到最后才会让你吐出来,正所谓“步履不停”啊。
突然意识到,在是枝裕和的世界观里面人应该是不能休息的,一定要到死才能真正的舒这口气。
或者说要的是借助死亡来完成与自己的和解?
应该这么说,和解就是和解,死亡仅仅是关系的终结,但是关系的终结确实是个机会能让你好好思考这一段关系,并有机会达成和解,“那就这样吧”。
也可以说,死了就没有关系了,那就没有客观问题了,只剩自己的心理问题了,然后想想和解吧。
突然又意识到在整部电视剧里面有一个人物的世界观和“不能休息”这个相反,那就是沙江老婆大人,我觉得这是是枝裕和故意安排一个世界观相反的人放在主角最亲密的位置上,也确实是一种对比和参考的意思,也让我时时刻刻反观:宽叔的焦虑是否合理。
也难怪老婆这个角色在剧里面处理的比较简单而有点脸谱化,甚至有的一点陌生,她仿佛不在关系中,而是……一下找不到词来描述,同吃同睡的观音菩萨?
超脱?
至少她是独立的,没有和老公产生依恋关系,不像亲人啊,剧中也只有宽叔依恋她的份,可能她自己的世界已经很完整了吧。
这样拖拖拉拉结尾的还是第一次看到,但是放在这里想想也没有更好的讲述方式了,就像便秘一样,好不容易出来了,那就多蹲一会享受一下。
整体上还是推荐的,可看。
第二天回想了一下,确实深度还是欠缺的,以前是看电影所以一个多小时后有一次情感的大疏通,但是现在是磨磨磨磨九个小时给你一个大疏通,情感上多几个深度疏通点就好了,不然为了最后一个大疏通,前面都显得不够,一起加强一点就好,不用一路哭。
是枝裕和也已经有自己的宇宙了。
无聊了N逼……同时段最低收视率不是盖的……黄金时段竟然破5……目测富士短时间内不会再跟几位演员合作了……
温暖且又舒服,由里而外的干净,是枝裕和的散文剧。有点舍不得看完却又恨不得一气再看它一遍。这可能是一个新的开始,剧集的最高水准中得标注这种风格了。清淡清丽,细腻精致,虽不见波澜却处处涟漪,舒缓自然至如和风拂面啊。另外我得说这全明星阵容中山口智子和小萝莉莳田彩珠的演技完胜所有大腕。
一直在找kuna最后居然啥都没有,气死老子了!!!
细水长流的片子
好评XD 我也想要有宽叔这么温柔帅气的爸爸!
三星半。没步履不停打动我。但我还是看完了。
无聊的日常
有点不明真相的感觉。。。。。
11年大地震之后,12年很多剧都是返乡/故乡主题,暖暖的调子,讲述淡淡的情感和生活。「后悔就是爱过的证明」
是枝裕和拍电视连续剧,糟糕死了。
我好像不明白。
断断续续追了三个月,首集100多分钟铺开生活轨迹,末集形成相对独立事件(葬礼),其余都淡化情节。旁观如此迷人的卡司每日柴米油盐也是悠闲享受。最终回俨然就是步履不停,加上点伊丹十三式幽默,于细微之处体悟死生。没有结局的结局,库纳依旧神秘。爱人递过一碗热汤,字幕升起,生活继续。
这是童话吗?
撑了2集 就去看行尸走肉 留着以后慢慢看
很好的家庭剧,自然亲切,可惜情节略显拖沓木有亮点。
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慢慢看完了,能看下去,但不太引人入胜就对了~
5集弃
是枝裕和的片子偶尔看一部还行,连着看十部就绝对是折磨了。山口智子演技出彩,第一次见台词说得如此自然的女演员
曾经追看完「是枝裕和」导演的电影长片,不过其监督的一些纪录片、剧集等作品却没多少动力找来观影,包括这部感兴趣的《回我的家》。心里挂念多年,最近才终于决定花时间看看,昨晚计划今明观看,恰巧中午有些数字控的我不经意间注意到自己在豆瓣电影标记看过的条目即将累积至“13456”了,好在暂时没有阴差阳错地标记到自己不喜欢的片子,既然如此,那就把这个名额留给你吧!…《无人知晓》的“龙猫”,《回我的家》的“娜乌西卡”,看到喜欢的导演「是枝裕和」的作品里提及最爱的导演「宫崎骏」的作品,让我惊喜一下……EP3→ “我又不是哆啦A梦。”……EP8→ “她说,爸爸不能动,她很高兴…要上演现实版《一号书迷》吗?”→《危情十日》……EP9→ “-对了,你那个还没看完吧?那个,叫什么来着?-《霍比特人的冒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