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是吸引人的哈。
本人在B站刷到的,结果发现有两个电视剧名。
根据制片方介绍,《郑和下西洋》本来拍摄95集,原名《大航海》,后来随着剧名的更改,内容也进行了大幅度的删减,由95集剪到59集。
全剧一共59集,于我而言也显得有些冗余,如果没有耐心,很难看下去的。
前期剧情紧凑,朱元璋已经登上大位,朱标为太子勤政贫民,举国上下万众一心。
剧中多次提到朱元璋的剧情,杀旧臣锦衣卫立长孙朱允炆等等情节,但是唯独不见朱元璋本人。
全剧主要以郑和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历史的滚滚车轮为辅线,双线并进。
因为郑和下西洋是永乐朝的壮举,所以此剧的百分之八十的内容都在描绘永乐朝的历史,故而许多网友提议此剧可以改名为《永乐大帝》。
实则不然,因为此剧中下西洋的剧情实在是太多太杂乱,如若不删减部分下西洋的情节,还是原来的剧情比较好。
剧中前期主要是聚焦郑和与朱棣双主角的发家成长史。
一方面朱棣平漠北,战功赫赫,引来朱元璋的怀疑,朱棣不得不隐忍退让、避开锋芒。
而后遇见传奇和尚姚广孝,史称黑衣宰相,野心家与阴谋家的碰撞,两个人cp感满满,开始了传奇的人生,改写中华历史。
皇孙朱允炆登大位,频繁削藩杀王,朱棣见招拆招,与和尚暗中谋划,靠着800勇士,最终登上大位。
另一方面,我们绝对的主角马和,从云南被运往南京(明统一云南),阉割成了太监,后来进入燕王府。
他凭借着机智、勇敢、忠心,并且不断地背黑锅,获取了朱棣夫妇的信任,姚广孝更是收其为徒,随后开启了自己的传奇人生。
本剧中期朱棣登帝,年号永乐,他开始大刀阔斧,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下西洋、迁都北京(改北平为北京)、疏通运河、编撰永乐大典。
朝中的大臣皆为儒士,遵循守旧的思想与朱棣的新政不断发生碰撞摩擦,最终大臣们也慢慢接受了朱棣的政策。
而剧情对下西洋这一措施得描绘又是重中之重,必须得点题呀。
另一方面,郑和主持航海大队,于万里汪洋大海中航行,与海盗陈祖义斗智斗勇,期间与几十个国家结交建交贸易通商修筑港口等等,当然期间还与好几个国家发生了流血摩擦事件。
最终郑和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谋略让事情变得美满。
剧中后期,历史这边把主要剧情交给了朱棣的两个儿子,太子和汉王不断地争权夺利,结党营私,而朱棣则是借此敲彼,对汉王不断地容忍宽容。
太子却不断地逼迫汉王露出端倪,从而好赶尽杀绝。
朱棣死后,朱高炽继位,废除下西洋的国策,修养生息与民。
另一方面,郑和的事业越做越大,大航海在世界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商业贸易做的很好。
最终因朱棣死去,航海计划不得不停止,郑和愤愤不平,隐忍不发,等待机会。
剧末时期,短命的朱高炽积劳成疾又加上肥胖三高亦或是纵欲过度(剧中没有给出朱高炽死亡的任何情节原由),做了10个月的皇帝就走了。
朱瞻基继位,又开始支持郑和下西洋,并且平定了汉王的谋反之路。
另一方面郑和也开始了第七次下西洋……。
反派剧情:郑和这边是吴宣,不断地跟郑和作对,企图夺权。
期间投靠太子又投靠汉王,横跳于权势之中,最后一集被正法。
此人是典型的小人形象,早期贪污成性,被关押。
朱棣起兵时期,建文皇帝委以重任,吴宣又因为钱财背叛了朱允炆。
随郑和下西洋时跟郑和三番五次作对,被感化被流放,痛哭流涕痛改前非,最终还是选择了背叛。
活脱脱一个贪财、不忠的形象。
朱棣那头是徐皇后的妹妹,小姨子徐妙锦,初次见面小姨子就责骂朱棣。
后来朱棣成了皇帝,小姨子还是跟他作对,朱棣虽然生气,也不敢杀她。
因为朱棣和皇后实在是相敬如宾恩恩爱爱,皇后去世,徐妙锦便留在了朱棣身边,侍奉朱棣。
这个时候,徐妙锦才慢慢的对朱棣不反感,并且接受了朱棣的所作所为。
朱棣对她也是信任有佳。
剧情还加了很多她的剧情,每逢危难之际,她在朱高炽、朱高煦、郑和、朱瞻基之间不断地游走劝说,多次挽留事态的严重发展。
史料方面不知真假,迎合剧情才是真的吧。
还有大臣夏元吉、太监黄忠,这两个人也可以说是暗中跟朱棣一直作对。
最后为主角朱棣的人格魅力所感化。
道具:规规矩矩没有大问题,包括宏大的场面,两军交战,城墙喊话的大场面都比较震撼,只是大西洋的场景确实不好搞,合成背景严重。
一些海外小国的建筑,有些过于简略,甚至是搭的草棚,可能真是史料也如此吧。
服装:明朝的服装还是千篇一律,倒是海外藩国小国的服装让人眼前一亮,什么头巾、缠布、羽毛、弓箭、赤身裸体、动物毛皮,啥服装都有。
配乐:背景音乐太多了,每次重要场景、主角讲话、重大事件,背景音乐说来就来,有点强行感化煽情,删减一些会更好。
海外藩国的背景音乐还是不错的,浓浓的异域风情。
演员演技:全员基本在线,没有什么人出戏,比起如今的大部分新生代强了太多太多。
唐国强老师还是一如既往的牛。
致敬《雍正王朝》:剧中永乐皇帝的大部分剧情与雍正王朝似曾相识哦。
不知道是不是导演致敬雍正王朝呢?
首先雍正和朱棣都是唐国强主演。
哈哈,这个不算哈。
其次,雍正和朱棣都是两个儿子在争夺皇权,雍正王朝里边是宏时和宏历,郑和下西洋里边是朱高炽和朱高煦。
最后,雍正和朱棣身边的贴身服侍者曾经都不服从于主子,最后都被唐国强老师饰演的主角给感动,最后誓死追随。
乔引娣被雍正抢过来当贴身仆人,黄忠曾力求一死以追随建文帝,也是被朱棣给强行安排在身边。
哈哈哈哈哈。
关键是主仆之间还加了很多戏,谈心、交心、甚至是一起用餐等等。
那我们就来查一查吧。
雍正王朝马骁是联合导演
郑和下西洋导演是马骁好家伙,原来郑和下西洋的导演,早些年就是雍正王朝的联合导演呀,怪不得,疑惑已经解开。
感觉郑和(马和)的心胸像海一样大,他说不杀亚烈是为后世子孙积福,不想让两国的后人都活在仇恨和战乱中,杀了他两国会变成仇敌,为后人着想,我觉得就凭这件事这句话这部剧应该得个奖才对吧!
不过错误的一方也要意识到错误改正过来,不然一味地宽容没什么说服力(凑够140个字!!!!!!!!!!!!!!!!!!!!!!!!!!!!!!!!!!
)
第3回:父皇推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之策,燕王*欲除海禁,欲斩押运粮草延误将领张裕。
(燕王: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著名王爵封号之一,重名号,实权小。
朱棣,朱元璋的儿子,非嫡子,明朝建立时被封为燕王。
)第4回:皇太子朱标*驭天而去,燕王冥思吊唁,皇上密令北平布政使监军。
(朱标:朱元璋长子,嫡长子,为马皇后所生,1355-1392年,病逝。
)【第5回】皇上册立储王嫡长子朱允炆,燕王朱棣痛不欲生。
“你还没有真明白,真明白的人不会这么快答应。
”“燕王与你,一主一奴,但主奴命运却又暗中相通,此乃天道。
一物生一物,一物又克一物,天道无常,万物争荣。
人生有贵贱,但功业高低不在于是主是奴,全在于自个的造化。
”和尚对马河说。
——2020年1月14日记录【第6回】皇太子朱允炆面见诸位皇叔,秦晋二王怒目以对,燕王叩拜求兵权交还,回北平边陲。
——2020年1月14日记录【第7回】1395-1398年间,秦晋二王相继归天。
1398年5月10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葬于南京孝陵,庙号*太祖。
(庙号:始于商朝,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中追尊的名号,开国皇帝称“太祖”“高祖”,继任皇帝称“宗”。
)——2020年1月14日记录【第9回】燕王二子回京吊唁皇上受阻,燕王为躲削蕃装疯卖傻,莲心欲舍身救王府一家。
(老和尚语录:“凡成大事者,心里一定要有恨,有了恨才有了狠。
经过了大难的煎熬,为了一个最终的目的,必须要跨过凡心常情,无情是为了有情,人情服从于天理,丢了小念是为了最终的大义。
你要把心灵变为净土,俗念化为大志,把自己历练成不败的金刚……疼了就要回手,败了就得翻盘。
以恨报恨,以狠对狠。
要心无杂念,放手一博。
”)【第10回】:燕王装疯骗得朱允炆放二尔臣归国,燕王命人暗造兵器引圣旨面圣,布政使胡为被斩。
【第11回】朱允炆命李景隆*60万大军北上,斗北平燕王3万大军,铁平截烧高炽*马和押运粮草。
(朱高炽:1378-1425,明成祖朱棣的长子,明朝第四位皇帝。
)(李景隆:生卒年不详,明初武将。
)【第12回】郑坝村燕军决战铁平,张玉*救主身亡,马和及时赶到救主突围,一同回城与儿臣、徐皇后团圆。
(张玉:1343-1401,明朝靖难之役牺牲名将。
)(靖难之役:靖,平息;难,祸乱。
1399-1402年间,朱棣假借祖训清君侧,帮助君王诛奸臣名义,攻下帝都应天。
)【第15回】朱允炆痛烧皇宫,随宦官密道出逃。
燕王破九关直捣京城。
忠臣齐泰*手持皇上玉佩怒斥燕王逆贼,遭燕王儿臣朱高炽当场刺死。
明孝陵方孝孺*怒斥燕王逆天。
【第17回】夏原吉*两大臣均反对朱棣破海禁祖训下西洋。
【第18回】谢晋朱棣当堂辩驳禁海祖训。
【第19回】巡洋正使郑河率大明宝船舰队正式出海南洋。
【第24回】皇帝命朱高炽夏原吉二人,会同六部,督率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湖广布政司,及苏杭松江三府衙门再造海船百余,为郑河备货。
夏原吉捐御赐银两赈灾。
【A- Z】齐泰:1402年卒,明初名臣,兵部尚书。
建文帝时期建议削藩主要人物。
方孝孺:1357-1402,明朝大臣、学者、翰林学士。
终遭朱棣灭十族。
夏原吉:1366-1430,湖南湘阴人。
明太祖洪武年间举人。
建文帝时期,户部右侍郎(副长官,左侍郎较大)。
明清举人为三年一考的乡试(省级考试)中式之人。
很好!
回想我看过的国产电视剧,竟然全是历史剧,这一部59集,以今人心理演绎历史,以改革开放的视角回看郑和下西洋,把国产历史剧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对标《雍正王朝》,《雍》的编剧思想是让一代明君终生陷于篡位阴谋论中难以自拔,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勤政爱民鞠躬尽瘁,而本剧虽然根子上无法跳出皇权思维,可既成事实的篡位非但没有成为精神负担,反而激励朱棣一路违背祖制,靖难、迁都、开放海禁、对外通商、对内有限开放内贸……这对当代的启发真是太大了,封建王朝尚且能够如此……改编BUG是郑和少时净身入宫,入的是金陵紫禁城,可不是北平燕王府啊。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因对郑和七下西洋十分感兴趣,断断续续一个月看了这个59集电视剧。
历史剧脱离不了宫廷内斗,此剧其实重点在说朱棣,尤其是靖难之战役的前后事情拍的很精彩!
郑和下西洋前期描述不错,后面有些草率,但基本了解了下西洋后几个主要事件,也许是后期尤其是清朝禁海之故吧,对郑和下西洋的资料不全或篡改,编剧也无法写下去,里面如吴轩、太后妹妹等角色安排实在牵强。
但不可否认的是,剧本台词很棒,服装也很好!
唐国强、罗嘉良等主要演员演技爆满!
以前比较喜欢看历史剧,在学校里几乎不看电视,这个清明节,很偶然地情况下看了CCTV8,第一印象很好。
verycd上已经有前三十集的下载了,不枉我那么赞veryCD。
第一集的开头我相当的喜欢,一颗流星划过星空,接着是各种星体,然后便是我们蓝色的家园了,当我看到那些云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科幻电影里面的时间倒流,诚然,这个电视剧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想带人回到那个过去。
赞完了它,下面要开始进入正题了--那就是挑错,或者说提出疑问。
我不说那道圣旨,因为那个没有技术含量,稍有些常识的人都会有这个疑问的,郑和率宝船出海两年了,那就是说他们已经走了很远很久罗,那这两艘传圣旨的船是如何找到郑和的呢,就是用我的nokia6120C,那也还要另外的GPS来支持。
跳过这个,下面说说我非常不支持的这段了,那就是方孝孺和齐泰的出场,略有点迂腐的方希直最后被朱棣诛了十族,对,是十族,这个是事实,可是也不用这么早叫他出来做伏笔吧。
总之,一句话,他出场可以,不过,以当时的方孝孺的地位,别说像剧里那样挺直了腰杆和朱棣对峙,我估计皇后的葬事的那个大堂他们也是不可能进得去的。
马皇后死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而方孝孺做陕西汉中府学教授(从九品1392-1398),做翰林侍讲(正六品1398-1399),做侍讲学士(从五品,1399-1400),这些时间之前根本没为官,就算当差,也不会超过从九品的吧,是问,一个从不到从九品的官有什么资格和能力和燕王这么说话?
而且是在国葬期间!
再说说齐泰吧,更搞笑的事出来了,齐泰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中乡试第一,洪武十八年乙丑科的进士,然后开始做礼部主事,也就是一个正六品的官吧。
各位看官都明白了吧,在剧中说话的齐泰此时应该在准备过两年才恢复的科举考试,抑或是在家吟诗解闷,因为洪武四年至洪武十七年间是没有科举选仕的,这十二年间朱元璋取消了科举。
再有一点,马秀英(马皇后)死的时候是洪武十五年(1382年),而朱棣呢,出生于1360年,如果我没算错,当时应该22岁吧,当时的方孝孺呢,25岁,不过,演员的年龄跨度似乎是没法解决的,换个角度,从朱高炽当时的年龄来算,这个朱棣当时也应该是很年轻的吧,哈哈,所以我不能怪唐国强,这不是他的错,往老了演容易,往年轻了演太难了。
最后一点吧,郑和出生于1371年,朱棣比郑和大十一岁。
说了这么些话,不是为了别的,主要的是给各位看官一些信息,一方面《郑和下西洋》是历史剧,至少我是把它这么分类的,但是它毕竟还是电视剧,它不是历史。
真正的历史是永远埋于地下的迷。
就像历史正文一样,哈哈,你要有哥尔·罗杰那样的能力才能够领悟的。
我是没有。
唐老师演的朱棣最符合历史上的接近历史人物,就是缺少了,历史上一段朱棣,姚广孝,遇见算命奇人袁珙看相的故事,分别给两个人相面,都预言对了,后来成为了明朝第一神相,这段传奇故事不写太可惜了,在游嵩山时见姚广孝时,曰: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容病虎,性必嗜杀,乃元刘秉忠也,见到燕王朱棣后,在人群中一眼便认出,相面以后,说龙行虎步,日角插天,年四十,须过脐,即登大宝矣!
郑和:为什么你仅仅要为了几句话就跟别人决斗呢?
奇亚:因为对方侮辱了我的祖先和荣誉,我要为了自己的祖先和荣誉而战。
郑和:那你的家人怎么办呢?
奇亚:我的家人会为了我敢用生命捍卫荣誉而高兴。
奇亚:身为大明使者,您的妻子和孩子一定为你感到骄傲吧。
郑和:我是个太监,没有妻子和孩子。
奇亚:是谁把你变成了太监,你为什么不找他决斗呢?
郑和:是我的“恩人”
唐国强老师演的非常好,朱棣不仅雄才大略,而且非常会笼络人心,郑和小时候教他公道自在人心,让自己闯祸的儿子拜谢郑和。
张玉将军运粮没有准时,军中升帐准备军法处置,众将求情、继续留用既保留了自己的心腹,又卖了众将人情,更显得自己治军有方,简直是一箭三雕。
朱棣当了皇帝,不仅没有对付以前在建文时期出围困燕王方略的夏原吉,还不计前嫌、大大重用,甚至来他家里看望关心他的家境情况,这样的皇帝这样的领导谁不会为他鞠躬尽瘁、粉身碎骨!
这些细节山河月明里面真的少。
这个剧当年我在看的时候,就被唐国强这个造型吓到,他竟然跟画像里的朱棣一毛一样。
这应该是我看过的影视剧中最符合原型的一位朱棣了。
唐老师在这部剧里的表演也看不出诸葛亮雍正的影子,属于是一己之力拉高了本剧的水准。
看了片头他还是艺术指导,果然是起到了指导的作用。
另外,本剧立意很好,台词文笔写得很好,去看了一下编剧竟然是朱苏进,这让我深刻怀疑朱苏进是找人代笔写的。
貌似在durham看的。。。忘了。。。
还看的下去,就历史的角度来看郑和下西洋对后世中国影响趋近于零,据官方记载船队最远航经好望角,却一直连澳大利亚都没有发现殖民,致使中华文明在整个地理大发现时代的贡献也趋近于zero。
真该叫《永乐王朝》,耽误了一部还不错的历史剧!!少一星是因为台词、化妆、时间轴等很多细节上不符合逻辑,漏洞百出,连“赤道”都从郑和嘴里整出来了😅
2025春节看完朱元璋后开始看,看到朱棣登基靖难成功后就看不下去了,去看崇祯江山风雨情了
情节好枯燥,看不下去了
好燃!!!看了十集,唐国强老师的朱棣燃炸!!!最喜欢靖难之役那几集了
老和尚话忒多,把剧情都给透光了;背景音乐戏忒足,把狗血都给洒尽了。
可惜没演变为海权国家
没想到一部看了几年都看不完的历史剧,竟然这么高分。这剧剪的,节奏太慢,看着闷得要死,要不是冲着罗嘉良,老早就弃了,又闷又长…
看看大明初期的繁荣
还是挺不错的
这部剧完全可以叫《永乐王朝》
唐老师的剧很不错啊!
1.徐皇后她真的没有妹妹,即使有也没有半老徐娘不嫁人还进宫天天跟在徐皇后屁股后面 2.朱高煦想当皇帝也不至于跟小鬼子扯上半毛钱关系3.徐皇后薨了屋子里挂一个大遗像编剧你不怕半夜朱棣敲你家房门去!ps:真想知道演徐徐的那个酷似西门大妈的演员叫啥然后替我问候你18个主治大夫!
制作精良的好剧,罗嘉良演得很好
朱编的神剧,一口一个成祖,叫的人都崩溃了。不过我喜欢罗嘉良,演得很好。
明仁宗因为历史上反对下西洋在这剧里被黑成了碳
编剧这么黑仁宗,给一星都多了
太冗长了 出海船队的特效就以及游历个个国家的场景过于简陋 你可以说经费有限,但这故事和编剧的水平也很槽糕 ,有些人物的反转简直莫名其妙老太监居然还想帮朱允炆重夺皇位,朱高熙走私军火居然一点事没有,郑和的姐姐突然的发怒令人疑惑 太多不知所云的情节。
原谅我坚持看了二十多集,实在看不下去了。古装剧确实烧钱,经费不足服装道具不给力,你学某剧有剧情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