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绝望写手第一季

Hacks Season 1,喜剧女王,老哏新侃,天后与草莓(台)

主演:珍·斯马特,汉娜·爱宾德,卡尔·克莱蒙斯-霍普金斯,克里斯托弗·麦克唐纳,罗斯·阿卜杜,保罗·当斯,柳波,马克·印第里凯托,凯特琳·奥尔森,约翰尼·希比利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绝望写手第一季》剧照

绝望写手第一季 剧照 NO.1绝望写手第一季 剧照 NO.2绝望写手第一季 剧照 NO.3绝望写手第一季 剧照 NO.4绝望写手第一季 剧照 NO.5绝望写手第一季 剧照 NO.6绝望写手第一季 剧照 NO.13绝望写手第一季 剧照 NO.14绝望写手第一季 剧照 NO.15绝望写手第一季 剧照 NO.16绝望写手第一季 剧照 NO.17绝望写手第一季 剧照 NO.18绝望写手第一季 剧照 NO.19绝望写手第一季 剧照 NO.20

《绝望写手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小甜甜的男友都出来演戏了

第一集里忽闪而过,闪瞎你的狗眼。

小甜甜的男友,britney spears boyfriend, 现实生活中的那位,居然一闪而过。

简介里的演员表都没有。

咖位太低,被人欺啊 😂你去找找 看能不能找到他!

😂第一集里面的圣诞老人, 本人真名 sam我发现我口味越来越喜欢HBO MaX ! 开头那个的duang一下的音乐,真是让人上头!

这剧挺好看的呀 挺写实 哈哈哈 我喜欢!

 2 ) 又是一部治愈丧的作品。

【弹幕式剧评】第2集荷官小姐姐那一段台词也太棒了,她和黛博拉是同一种人第3集怎么能有日常剧把转折写的这么好啊???

我去最后两个女人和解的那一段真是太棒了。

埃娃因为戴博拉的母爱决定和自己的母亲和解,凉;黛博拉因为埃娃提到了名人信息网,决定原谅。

旺德福。

这种如姐如妈的友谊啊。

我感觉,黛可能是要在那个市侩的霸总家里搞一点事情,两个人那种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的暧昧和算计也太棒了,很难想象一对绝经期的男女竟然有这么强的性张力。

怎么能写得这么好我什么时候能写得这么好。

第四集的牙膏太棒了吧。

牙膏小哥也很棒,他把电视拿下来的时候真的是,三米八那段他们俩吃了丸之后在灯廊里拍的那个有点像结婚广告了。

PERFECT。

老虎机这里更像【所以此刻我感觉这个小哥明天早晨,会不告而别或者是做别的混蛋事情】果然。

这才第4集她俩就敢在一块儿睡,再过4集还能发生什么呀【这是个玩笑】我看第6集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第7集会做这样的梦啊我是做错了什么这个小姐姐这么会化妆,而且还会说我磕这一对儿,我觉得这个小姐姐一定是个华裔这是小时代一样的美剧啊。

为什么能这么稀烂且快乐。

这两个人相拥跳舞的时候我想起了那个著名的漫画。

我磕的CP他要be了这一集好像是男主和女主生气了然后男主选择了女二啊……太生气了妈的能不能说清楚啊姐姐把最后一场脱口秀,搞成了一场个人访谈秀这是什么绝美桥段???

男主去参加了女主爸爸的葬礼【原谅我这是最easy的表达方式】我简直笑到要和生活和解了但是不能明天还有一件糟心的事情但是又能怎么样呢去tmd是什么剧能让我一边看一边鼓掌啊好神奇

 3 ) 我的年度最佳剧集

2022年虽然还有三个多月,且我只看完了第一季,我已经基本可以宣布这是我的年度最佳剧集了。

黛博拉太酷了,这才是真正的大女主,什么时候我们这也能出一部以老年女性为主角,而且不是全部围绕亲情的戏啊?

最近看电影《妈妈!

》好歹是老年女性为主角了,但要酷,充满魅力,甚至是性魅力的老年女主,还没有。

还是要好好搞钱搞事业啊,哪怕别人的眼中你是个疯女人,只要能够利用这个搞到钱,都不用在意。

反正作为一个明星就是会有各种争议的,如果在意,那就当不了大明星了。

有了钱,才可以过上那种奢华的生活,才可以为自己的女儿兜底,甚至才可以用钱反击那个性别歧视的混蛋。

搞钱必须是人生主题。

第二季看完了,实在不是很喜欢小女主。

我还是最爱黛博拉,本季最后感觉两人要分道扬镳了,好奇后面还拍不,出不出第三季了?

不管怎样,只要有黛博拉我就看,小女主有没有不在意。

想起前段时间看《极品辣妈》,看着看着女主没有了,邦尼成了主角,还是要人物出彩,并且要有演员好的演绎啊。

难怪网上看说,演员互相之间抢戏了,演得好的演员,确实可以凭实力抢戏啊!

任何一个行当都是,最后拼的是实力,所以珍斯玛特就是现实中的黛博拉啊!

 4 ) 诉说痛苦的单口喜剧

很喜欢Deborah,她算不上洒脱,但她足够强大,既能圆滑处事,又能坚守内心的想法。

我也喜欢剧里关于单口喜剧的探讨,非常有意思。

Deborah和Ava的互相接纳是这部剧第三个吸引我的地方,随着剧情不断进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她们俩内在的变化,这种心灵的丰盈给人的滋养太大了!

Deborah和单口喜剧可以联系起来看,Deborah在经历前夫和妹妹的背叛,事业一落千丈后靠着单口喜剧东山再起。

有意思的是,让她大红大紫的是她放火烧前夫房子的梗,前夫对她的诽谤成为她的素材,她惊讶地发现观众很吃这一套,于是这变成了一个经典梗,深入人心到普罗大众把它当成事实。

Deborah对此释怀了吗?

绝对没有,她拒绝和自己妹妹联系,对前夫的死避而不谈。

当她终于把这段过往和Ava倾诉的时候,她终于坦诚讲出她对过去美好的留恋,她所受到的伤害,我和Ava一样动容,Deborah应该把这段经历放到她的表演里!

此前Deborah的表演已经陷入一种固定模式,一样的笑点,一样的结构,虽然舞台上的她仍然光彩照人,然而上台前、谢幕后总有种重复的倦怠感。

Deborah觉得谁会对她的痛苦有兴趣呢,她也害怕做出改变,当一种模式得到成功后,人很难有勇气能重塑自我,需要有一个改变的契机,而Ava就是那个契机,她横冲直撞来到Deborah面前,虽然她们对新鲜事物的认知有很大的沟壑,但对喜剧的追求和幽默感非常契合,找到一个能懂自己语言的人真的很难得。

回到单口喜剧本身,当Ava提出这个建议时,我就在想象如果Deborah将这些痛苦经历袒露开来会是多么震撼人心。

在我看得不多的单口喜剧里,有关性和政治的梗是我最不喜欢的,它们太容易了。

我也不喜欢只是一个个梗的堆砌,彼此间毫无联系,再好一点的单口喜剧是虽然是堆砌笑点,但有很好的结构将它们串联起来,这样不至于看完后觉得什么都没留下。

我最爱的单口喜剧表演有Simon Amstell的Do Nothing和Numb,Hannah Gadsby的Nanette,Daniel Sloss的X和Jigsaw,除了Jigsaw,其他几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痛苦,不管是自己的痛苦经历,还是对他人痛苦的敏锐观察。

他们在舞台上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痛苦的内核被张弛有度的笑点缓解,然而还是让人深深陷入到演员说的情境里,这是单口喜剧对我而言最大的魅力,我多爱Daniel Sloss最后15分钟悲伤的TED talk啊,还有敏感、在舞台上有些格格不入的Simon Amstell,当他与自己和解后,我竟然觉得他的表演不如以前动人了。

Deborah把她火烧前夫房子的梗一遍遍地说,而这与现实相距甚远,就让我想到Hannah Gadsby,她在Nanette里分享了之前她用过的段子的真实情况,让大家捧腹大笑的梗背后是令人痛苦的现实,然而就算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痛苦,程度也被大大调低了,还是需要铺陈笑点,真正的巨大的痛苦由自己承担。

我在读Simon Amstell的书时就有强烈的感觉,书里竟然比表演中呈现的痛苦多很多。

Deborah最后在表演里用了新的素材,但反响一般,甚至可以说是滑铁卢。

其实我暗暗希望她的告别秀会像Nanette一样,真实的痛苦是触动人心的,Nanette大获成功,Hannah Gadsby也并没有放弃这个行当,还是继续做她的单口喜剧。

但这样剧也多了一份真实,未经足够打磨的稿子是很难达到好的效果的,即使内容已经足够好。

我也对第二季有了更多期待,期待Deborah的秀大放异彩,期待她们让彼此成为更好的人。

 5 ) Pepper shaker

觉得开始燃起来的时刻Ava被骂了一顿完全不懂hard life却天天抱怨的life is hard 然后大女主乘直升机踩着小高跟优雅离去留她和留成汤的士力架在沙漠里呆住。

从沙漠里开回古董店 Ava给老板讲了她七七八八碎满地的生活 “Life is random, but from that randomness we can totally perceive meaning”再一次被拒绝 她扫兴的走出古董店前 大发疯威胁老板卖胡椒瓶给她 她没有抱怨自恋这一次 就像她的命运掌握在了这个pepper shaker上 她要抓住它 要do whatever it takes她和Deborah在内核上 感到了共鸣就像一对pepper and salt shaker

 6 ) 英文剧

1.《绝望写手》是双女主的剧,关系的链接是两个人的事业,一个落魄的写手,一个脱口秀女王,黛博拉有自己人物特色但本质善良。

第二季事业拐点终于迎来成功,弹幕说“你成就我我也成就你”——黛博以拉伯乐的眼光让艾娃抓住此刻时机,离开自己去发展说说自己的故事。

2.黛博拉也有自己为数不多感情线,但是对方还是和别人结了婚。

我想所谓事业心外,影响两个人再没有感情联系的关系,不是开始的感情不纯粹,就是要求中只是自己欲求,而不是结婚议题影响。

(“一件衣服”什么时候穿不行呢,除非早已没有“我们”。

)3.《艾米莉在巴黎》艾米莉行走时尚开始自己工作之旅,用小小智慧解决面临歧视不接纳和脾气刁钻的时尚代表人,吸引了对方的合作意愿。

这个过程中艾米莉也经历不少浪漫关系,整个片子让人觉得性只是一件非常正常事情,但换一个场景不敢想身边情况,我想还有至关重要的且看不到的是双方成熟的人格,不存在为了自己欲望物化对方 不会因此为藏打造浪漫关系,感情是选择,性也是。

TA们高度为自己的生活和情感负责,剧里没有关系的情感使用,没有精神的踩在脚下,没有暴力的心理倾向将关系捆绑。

TA们只是TA们,尊重自己也享有尊重TA人的能力。

4.《绝望写手》里黛博拉的繁复时尚《致命女人》里的色彩美学《德雷尔的一家》中日常但没抛弃美学的时尚,大气雅致是抛光氛围的主角魅力。

 7 ) 六边形女战士黛博拉

看似尖酸刻薄的黛姐实际真是大女人肚里能撑船,向下兼容所有人,原谅一切。

冤枉她放火的前夫,拿这件事嘲笑她的观众、媒体、商家,创业败家烂药嗜酒偷拍她丑照卖钱的女儿,忘恩负义要捧新人砍她表演场次的老合伙人,当然还有才华不多脾气很臭一季里墙头草了两次的女主Ava。

黛姐身边几乎没有正常人,嫉妒她事业想让她身败名裂造谣她放火的前夫,跟前夫好了的亲妹,做事没靠谱过的亲女儿,勾心斗角的助理和女管家都觉得自己才是这个大house真正的主人,一个觉得自己是李莲英一个觉得自己是王熙凤。

唯一看着正常的黑哥经纪人,唯爱黛姐的事业,三十多年老铁树难得开一次花被一次小升职和10%的涨薪搅黄了,他最适合回答女艺人逃不开的必答题“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

Ava总说黛姐老派保守,其实黛姐比她这个Z世代懂变通多了,接受新观点非常快。

头一回见面能认可A的能力和风格,当下决定用她,就看出来她尊重才华与时俱进了。

回成名时期的小酒吧,听了Ava的话,把xsr的男的事业当场买断,给当下被骚扰的年轻女艺人和当年的自己都报仇了。

封箱演出也冒着巨大风险用了Ava跟她一起做的新包袱哪怕包袱不响。

一开始Ava在赌场偶遇前同事,我还站她,觉得前同事太爱搞小团体,结果她真的如她前同事说的那样机会主义。

她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情世故上的不识好歹,总觉得利益大于人情,利益高于人情,对深爱她但是身体不好不能去赌城看她的爹,拒绝得那叫一个干脆,然后公司秘书随便一个八字没有一撇的工作机会,分分钟编谎话鸽了给她工作机会绝处逢生的黛姐最重要的剧院封箱演出。

飞回LA第一晚没去看时日无多的亲爹,直接去前女友最爱的酒吧等待偶遇,旧情复燃了又鸽了前女友回酒店准备第二天那个八字没有一撇的工作,都知道那个大股东二代女助理整个就不是靠谱的人,还听助理的话不跟经纪人通气,我真服了,Z世代这么瞎搞都没完蛋们灯塔国真的包容。

之前觉得DJ不识好歹,然后Ava跟她就是一种人,吃着原生家庭给的巨大红利(DJ是星二代无限试错成本,Ava是LA大别墅),又不尊重父母,虽然灯塔国没有孝顺一说,我只能说分不清轻重,太自以为是。

最后黛姐出现在Ava爹的葬礼时我都哭了,真的用她那颗比她在赌城的宫殿般的大house还大的心教Ava做人了。

结结实实的两次背叛啊。

第一次因为对方制作组要她爆黛姐黑料,节目性质就是污名化疯女人而拒绝了,第二次竟然真把黛姐黑料发给那个节目组了。

黛姐该吃这碗饭,该吃到老,该发财,配享拉斯维加斯大palace和每天超量到被邻居投诉的水费。

 8 ) 我的忘年交天才女友

Ava和Deborah在相遇和相处时都携带着她们各自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

她们既是相互对照的镜子,是代代相接的前辈后辈,也是崎路同行的友人。

————我们在剧末才听到Ava自己阐述她开始写作的原因:因为她在家中总是感到孤独,而创作喜剧似乎可以让她与有相同想法的人产生共鸣。

剧中对Ava的家庭着墨不多,只有同家人的几次通话以及最后的葬礼,但刻画十分鲜明。

Ava的妈妈似乎是家中较占主导地位的人,她和Ava的沟通呈现出一种各说各话的状态:Ava说自己可能要离开Vegas,妈妈立刻认定女儿要回家住;Ava不知道家里养猫的事,妈妈却坚持认为女儿参与了给猫咪起名。

仅仅是旁听她们的对话,作为观众的我已经被trigger了,可以想象如果从小生活在一个无论你如何表达都无法让他人真正听见你的声音的环境中,那种感觉就像身处井底一样无奈。

也可以想象Ava第一次因为创作而收到认可会是多么欣喜,那也许打消了她关于自己的感受是否真实、是否重要的怀疑,将她从一个无法传导声音的真空中放置到一个能够听到回声的空间,而这欣喜足以促使她走上创作之路。

无论是在艺术创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Ava表现出极度的直言不讳。

往好了说,是对自我的忠诚和对他人的坦诚,而往坏了说,则是自我意识过剩与不合时宜。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说出自己当下的真实感受,坚守和捍卫自己认为正确的理念,这也许是过去的否定在她身上留下的持久的应激:倘非如此,她的世界就会被妈妈或其他什么人rewrite。

她的理想主义、她的坚持己见、她的自以为是之下,是一个坚硬的、不接受向他者妥协的自我。

她时常以有些咄咄逼人的观念输出和言语攻击,过度地防御着自我的任何一点流失或松动。

葬礼那天早上Ava和妈妈的争执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因为她支持堕胎权,所以她要告诉外婆她支持堕胎权,因为她不相信上帝,所以她要告诉妈妈她不相信上帝。

在这些争执中,Ava的显性立场是支持堕胎权或否认上帝,隐性立场则是要捍卫自己拥有的一个独立的、不容他人改写的世界。

Ava是会用自己的前途等现实利益来为抽象的理念献祭的人。

从第一集我们就知道,她失去原先的工作是因为她讲了一个自认为并无任何过错的笑话。

后来她接到一家英国公司提供的条件优渥(有海边住房)的工作机会,但因为这份工作违背她的良心、有损她的尊严而断然拒绝。

饭碗当然重要,但在Ava眼中,做她认为正确的事情、践行她认为正确的价值更加重要。

喜欢这种理想主义的人会喜欢她。

Ava也会毫不犹豫地把这样的观念施加在别人身上,有时因此显得很不近人情(戏里戏外,都有不少人不喜欢她)。

比如在得知Deborah年轻时被俱乐部老板性骚扰后,她问到:为什么当初不报案,仅仅是为了职业生涯的考虑就不报案了吗,这样的忍气吞声不是在纵容性骚扰、进而阻绝更多女性的职业发展道路吗?

再比如她在第2500场演出开场前质问Deborah为什么不讲她们共同创作的新内容,那些更真诚、更深刻、更有新意的内容。

Deborah不得不向她强调演出内容的选择是多么利益攸关的事情:This is just gonna be a funny story in a job you once had, but this is MY LIFE. 其实我并不认为Ava是因为事不关己才“站着说话不腰疼”地指责Deborah不报案或不讲新内容,我完全相信如果this is Ava’s life,她真的会不顾一切地去报案、去讲新内容,仅因为她认为这样做是对的。

也许有时在为理念殉道的人眼里,头破血流是无所谓的,甚至能平添一重玫瑰色的光彩。

————与Ava对他者的防御不同,Deborah年轻时与丈夫携手并进,曾度过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

Deborah吸大麻后回忆起丈夫说,He made me laugh. We made each other funnier;后来接受采访时,她再次用极其柔和温暖的语气说,When you share a sense of humor with someone, it’s like finding someone who speaks your own private little language。

也许因为他毕竟已经死去了,而同死者较劲是没有意义的,丈夫比妹妹得到了多一点温情的追忆。

Deborah对人与人之间共鸣和联结的不信任,从丈夫和妹妹背叛她开始。

她的事业从夫妻档的喜剧节目切换到单口喜剧,既是因为先前的合作不再能延续,也是因为单口提供了独特的心理上的安全感:No one can disaapoint you。

在喜剧的世界里,被讲述的事物是可控的,作品是忠实于创作者的,而离创作者最近的人是那些最认同和支持她的人。

不真心换真心地与他人交手,就不会被辜负。

这场背叛不仅将Deborah引上单口之路,也留给她一笔可遇不可求的素材。

丈夫家的一场大火后,Deborah在极度困顿的状态下,在舞台上开玩笑说是自己放的火,结果反响出人意料地好。

她一开始就见识到真相是多么乏力。

真相不能还给她金钱与名誉,半真半假的笑话却带给她这些。

如果所谓真实与正确只是我们对世界一厢情愿的定义,如果所谓虚假与错误能够兑换成现实世界的利益,何不顺势而为?

我并不是想说Deborah是那种会混淆是非、投机取巧、精明利己的小人。

只是相较于更沉浸在自己的理念世界中的Ava,Deborah似乎对真实和正确没有那么执着。

作为一个一度破产、经历过真正困顿窘迫生活、必须想尽办法爬起来的女性演员,Deborah的创作内容和行事方式都有很强的实际效果的导向。

她从曾经触底的经历中习得了一套在现实世界中游刃有余的方法。

她熟悉观众,知道他们喜欢什么:Ava认为将煤灰涂抹在脸上太degrading,她却不介意玩这种观众喜闻乐见的梗;Ava认为不能为了迎合观众而创作低级笑话,她直接讽刺Ava一定在学生时代就无法融入群体。

为了谋取演出机会,她也会采用些不伤及大是大非的小伎俩,比如威胁剧场经理Marty。

Deborah的纯熟与游刃有余并不是轻易得来的,我们在很多场景中能够看到她的高度勤奋与自律。

她早起,阅读,运动;和Marty在餐厅吃饭时,Marty告诉她即将有一条街将以她的名字命名,Deborah对此开了个玩笑,并随即翻开放在手边的小本子,随手将临时想到的这些笑话记录下来;为了保持身材她只吃健康食物;泡澡时她也在读书和写作……看到这些的时候我在想,活该她成功。

汽车在沙漠中爆胎那个场景中,Ava因为Deborah不认真对待她的工作而和Deborah争吵。

Deborah(正为被Marty挂在龙虾广告上而不爽,又为Ava指出她因为龙虾广告不爽而更加不爽)说了这样一长段话:Good is the minimum. It’s the baseline. You have to be so much more than good. And even if you are great and lucky, you still have to work really fucking hard. And even that is not enough. You have to scratch and claw and it never fucking ends. And it doesn’t get better. Just gets harder. 每句话背后都是她几十年摸爬滚打、孜孜不倦、日积月累的经历。

甚至在她已经步入老年后,龙虾广告这样令人不快的事情还是never fucking ends,她还在继续披荆斩棘地想要走得更远。

Deborah永远在行动,永远不抱怨,我们能够从这一切中感受到坚定强大的能量。

喜剧的思维方式一定是她精神力量的来源之一,抑或者说,因为她具有那种迎接生活中的一切喜怒哀乐的精神力量,所以她能做好喜剧。

在Ava和Deborah的日常对话中有非常多幽默的桥段:

仔细想来会发现这些笑话都有共同的内核,就是把生活中一件如此难以接受和消化的糟糕事,降级或扭曲成一个无关宏旨的小烦恼。

语言就是我们的思想。

当我们笑着说一件事不过如此的时候,它就真的不过如此了,这个坎就迈过去了。

Deborah就是这样说笑着用她的能量扫过一个又一个坎。

只是在听她在采访中平静地讲述自己对人生的态度时,才不禁透视到这股能量底层悲伤和失望的内核:We come into this world completely alone, and that’s how we leave it. Most people spend their whole lives pretending that’s not true. But I don’t pretend.

但这些经历也使她或多或少将自己视为一名优越的幸存者,以自己凭借努力和坚毅取得成功的故事去否定和压制其他不如她成功的人。

在沙漠里,她说完生活是多么艰难后接着对Ava说:So don’t complain to me that I’m making your life hard. You don’t even know what that means. 喜剧事业给Deborah带来不少金钱和名气,成功让她很多时候都可以直接动用这些金钱和名气来解决问题,而无需真诚地倾听或理解他人的想法,也无需以非暴力的方式沟通。

在Ava说她往脸上涂抹煤灰很degrading后,Deborah直接拉着Ava跳上一辆观光车,用知名喜剧演员的身份公开讲笑话把Ava嘲笑了一番,凭借自己能够随时随地用喜剧羞辱她并因此受到欢迎这一事实来反驳Ava的批评;在围绕Ava偷偷参加面试和Deborah最后一场演出内容的争吵中,Ava说她们彼此之间存在着human relationship,Deborah则说Our relationship is that I sign your paychecks. My time is a lot more valuable than yours. 她提醒Ava两人之间经济地位的不平等,从而强调其他任何事情上的话语权的不平等;在Marcus刚一开口说工作占据了他太多生活时,Deborah立即先发制人以升职加薪把他摆平,也许她根本也不在意Marcus为何突然说这些,只是认准了他是用一点夸赞、名头和金钱就能搞定的人。

可能在Deborah最落魄的时光里,她见到了太多施加在她身上的权力,她也发现自己渐渐拥有金钱与名气之后许多问题能够迎刃而解。

她要卯足劲头往前,要突破阻拦她的东西,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充分利用她积累的资源。

(很多人,包括我,乍一看这些片段会觉得很爽很帅,我们喜欢看强者佛挡杀佛的快意剧情,但god,生活中我们有多少时候是Deborah而不是Ava/Marcus呢?

我们是怎么习得了代入强者视角的呢?

)在那些资本无法完全买通的关系里,Deborah就会少几分游刃有余。

剧中最典型的就是她和女儿的关系。

这对母女关系充满了复杂的矛盾,女儿一方面无法容忍妈妈对自己的控制,渴望开辟珠宝事业来证明独立性,一方面仍然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母爱,希望妈妈为她的事业发展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又暗地里利用妈妈的照片挣钱。

而Deborah起初口头上认可女儿的D' Jewelry,实际上却不愿帮忙推荐,挑剔的审美也许只是原因之一,她更介意的是女儿的独立与自己的失权。

她假装不知道自己是女儿雇佣的狗仔的猎物,“欲擒故纵”,从未失守她的权威。

她也故意在女儿宣布订婚时提及婚前协议的问题,强调自己对女儿经济上的支配。

在母女这对需要更多用爱来联结的关系里,Deborah仍然沿用了她在别处得心应手的用权力解决问题的行事方式,而女儿对此也不买账,两人朝着疏离的方向滑去,但实际上谁也离不开这场控制与反控制的纠缠不休的游戏。

————Deborah习惯于拼尽全力地为自己争取,也习惯于用权力维护自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她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只能凭借绝对的实力为自己赢取一席之地。

作为一名背负丑闻的女性单口演员,要出头就只有硬抗过有毒的职场环境。

即使在故事发生的时候(以及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既定的权力结构仍然为女性演员设置了更多障碍。

第8集中,Deborah回到她事业起点的俱乐部,亲眼目睹男演员对其他女演员进行言语骚扰,也亲身遭遇着令她不适的语言环境。

她站在台上道出了那个进退两难的局面:He’s pretending to flirt with me. So I have two options. I can shoot him down and not play along, but then I’m a bad sport and not funny and a cold bitch, et cetera. And if I do that, then it’s awkward, and it’s gonna be hard to win you back, right? Or I do play along, which let’s face it as easier, and I’m sexualizing myself on his terms. So then my whole set becomes entirely about a stranger who I find disgusting. God. You know no matter how long you’re away, you come back, there’s always a Drew who’s gonna talk about your tits when he brings you out on stage. Death, taxes and this fucking guy. 她太经常被放在这种无法破解的局面中。

这一次她的选择是用169万让这名男演员永久闭嘴(ironically,69这个数字也是由他提出来的)。

初看会觉得很解气,但仔细一想,凭什么是没有做错任何事的Deborah付出成本来清除他人制造的言语垃圾?

再仔细一想,此时的她除了用钱这样的绝对力量来压制对方,还有其他可能的办法吗?

既有的游戏规则让她无路可走,只能硬碰硬。

在Ava和Deborah围绕遭遇性骚扰是否应该报案的争执中,Deborah说她当时只能忍气吞声,否则就会断送自己的职业生涯。

是父权的社会环境让女性只能以不如Ava想的那样理想方式的立足,甚至还让女性之间彼此争夺那个不够理想的席位。

还有别的方式立稳脚跟吗?

还有别的方式,不以让渡女性权利的方式,去争取女性权利吗?

她反问Ava:Now you’re accusing me of being a ladder puller? Just by getting up on that stage, I gave other women more than I’ve ever had. Forget the ladder. I built a marble fucking staircase. 某种意义上,是Deborah这样卖力地把话筒夺过来,Ava才能将自我表达视为寻常;是前人忍辱负重地把路走通,后人才能认为无需妥协是理所当然的。

Deborah在事业遭遇瓶颈的节点上认识Ava,后者对待表达的态度也“趁虚而入”,慢慢渗透进她的人生。

起初Ava为创作内容的目的提出要了解Deborah,Deborah让她通过已经讲出口的作品来了解自己。

是Ava在聊天中敏锐地察觉到Deborah还有如此多尚未讲出口的故事,这些故事一层层地堆叠出Deborah这个人,却从未被挖掘。

Ava不再是作为员工,把帮助Deborah创作作为工作的一部分,而是作为朋友,鼓励道:I think you should say it because it’s the truth and it might just be nice to finally fucking say it out loud. You owe yourself that, I think. 尚未讲出口的故事是语言没有征服的人生领域,放弃讲述它们,某种程度上也是放弃了真正拥有它们的权利。

通过鼓励Deborah正视、加工和输出这部分经历,Ava把Deborah凭借努力夺取的话语权交还到她手里,让她在为逗笑观众而讲之外,也为她自己而讲。

被Deborah赋权的女性也在为Deborah赋权。

————剧中两个Ava和Deborah夸赞对方的场景都非常令人动容。

其一是Deborah认为讲那些悲伤不堪的陈年往事不会好笑,Ava笃定地告诉她You can make it funny. You can make anything funny. Deborah眼眶湿润背过身去。

其二是片尾Ava说她不想继续创作了,Deborah说You can’t quit. You are too good. 在葬礼中都没有落泪的Ava突然忍不住哭泣。

有时候苦难和悲伤让人大笑,温柔却让人想哭。

我们都活得如此不易。

我们都既渴望又意外于彼此的认可。

我们惺惺相惜。

——————我的S2剧评:新旧之间的女性,真假之间的剖白

 9 ) 喜剧人演绎喜剧人的故事 梅珥老妈当家欢乐喜剧人

《Hack》与其说在讲述喜剧行业的故事,还不如将其视作一群好笑、天才但又身处困境的女喜剧人对这个行业的理解与演绎。

Jean Smart 本人就是驰骋好莱坞和百老汇数十年的老喜剧人、老戏骨,这部小成本、小众喜剧作品颇具风味。

女主是拉斯维加斯老牌女喜剧人Deborah Vance (Jean Smart) , 她被人们尊称为“拉斯维加斯喜剧女王”, 保有Palmetto Casino驻场记录、一条街以其名字命名、还有个栋楼所有权、从拖鞋到浴袍“奢侈品”衍生产品线。。。。

然而,当Palmetto Casino某日向Deborah 展示新生演员Pentatonix 作品时,Deborah 的坦途貌似没那么顺利了。。。

:她可能没法上台表演了!

此时距离拉斯维加斯数百英里外, 年轻喜剧人Ava Daniels 正在恳请她的经纪人Jimmy (Paul W. Downs) 来挽救她刚刚起步的喜剧剧本工作。

于是Jimmy 同学把无业新喜剧人Ava和老牌但需要新段子的Deborah 拉在一起合作解决各自现实问题:起初两人合作障碍重重,Ava 同学有些骄傲自大, 藐视现有喜剧创作模式,诸如 “traditional joke structure is very male,” 而Deborah是墨守成规punchline 纯粹主义者,对新事物例如互联网新话题不屑一顾。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在磕磕碰碰中找到的共同点。。。

Veteran-vs.-upstart is a fairly standard character dynamic, but for Hacks — created by Broad City alums Downs, Lucia Aniello, and Jen Statsky. This is just an entry point where Ava and Deborah are both funny women, but their world views and lived experiences are so divergent, barely understand the fundamentals of each other’s existence. It’s only after Ava hurls a devastating insult at Deborah during their disastrous first meeting that the legendary comedian sees something she recognizes: A brilliant, sharp-witted young woman fighting for her place in a cutthroat industry

《Hacks》要说的故事很多,例如好莱坞如何对待女演员、女喜剧人 (呃,不怎么友善哦), 喜剧行业作为娱乐前沿如何机关重重、不时埋藏祸心。。。。

究竟是“老当益壮”还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前浪死在沙滩上” 一类的讨论。。。。。

在绝世无双的演技之外,演出还需要什么关键元素取得成功。。。

Ava 和 Deborah 观点无关对错,她们只是彼时彼地她们造就了自己。。。

《Hacks》的创作团队本身(Lucia Aniello, Paul W. Downs & Jen Statsky)就是 Broad City 老法师, 这就是这部戏高质量的坚强后盾。

 10 ) 曾长夜痛哭依然不灭生活企图的人,才是有资格f*ck人生的

是因为剧集打着“喜剧”的标签才看的。

谁他*的能想到非但没有多喜剧,竟然感慨颇多。

果然正剧是让人愉悦,而喜剧才教人做人。

剧集永远诚不我欺。

谢谢!!

高喊着谁能比我惨的年轻女写手遇到了看上去长青不衰的脱口秀女王。

一个缺钱,刚好,另一个真的挺有钱。

一个正在被市场排挤,恰巧,另一个也要被时代抛下。

一个看似尖酸刻薄,正好,另一个真的尖酸刻薄。

一个以为自己身处“我的”时代,巧了,另一个也这样认为。

一百多年以前的作家在小说的扉页上写下: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

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也一无所有......谁又能料想到,已经一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人类还是面对着类似的境遇——在最好的时代里遇到最糟糕的生活。

人类都了解了月球背面以及要全面了解火星了,但是新闻里依然太多反智的不可思议,生活已经开启无人驾驶了,但是对于生活的真谛依然无从知晓,依然不了解人生的意义,还有,依然如此自以为是,对自己和他人一如既往的刻薄。

简而言之,以为自己以为的就是世界的全部。

于是初出茅庐的年轻写手自以为地抖出了充满嘲讽和深度的推文,因为她觉得自己对这个时代十分了然,作为性取向前沿人士,作为年轻的一代,如果她未曾看透世界,谁又敢说呢?

然而“社会教你学做人,不服就是社死魂儿”,自认为身处潮头的她不出意外地被浪花拍到了沙滩上,结结实实。

而另一边,Las Vegas红透全天的脱口秀女王也遭遇事业危机,年轻的一代已经不cares她是谁,在skr大行其道的世风之下,大家更乐意看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而不是所谓深度和启迪,时代永远向前进,不是吗?

于是对生活愤愤不平的年轻一代与永不服输的经典流传一起成为了抗击看似各自却又是共同难题的联盟。

尽管互相看不顺眼。

一个觉得自己是前浪,另一个也不觉得自己是后浪。

互相希望对方认可的互怼与抗争,说到底,不过是时代的浓缩和总结。

这个世界当下遇到的问题,过去一直在遇到。

这个世界当下所呈现的割裂,多年以前也一样。

这个世界的偏见和不公,一直未曾改变。

尽管新世纪已经过完20年。

我们的时代因为讯息交流过于发达,更容易让人觉得已经足够了解自己和世界,更加容易被影响和左右,也更容易对他人加以定义,甚至习惯对他人的生活指手画脚。

然而正如世界是立体的一样,人也是多面的,未经他人之苦莫劝他人向善,即使足够了解也未必知晓。

世界如此宽广,目的就是让人们看到和包容不同。

看到没有一种人生是轻而易举的。

未曾在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谈论人生。

可是即使深夜痛哭过,也没有资格去谈论他人的人生呀。

因为深夜痛哭过的各位,有的人天亮以后依旧颓废和抱怨,另外一些日出后如常生活,还有一些天亮后已经开始微笑着奔向更加艰难的今天了。

不是因为有人比你更难,也不是未来你一定会比此刻的更难,而是艰难之后仍旧不熄灭的愉悦生活的期盼与希望。

不愿放弃的企图心才是人生最艰难却也是最珍贵的礼物。

不然女王不会长红四十年。

不然写手不会孤身来到维加斯。

四十年间所遇艰辛是无法言说的,女王下台之后那个长长的一镜是她演艺人生各种风浪之后最好的注释,对谁都彬彬有礼却透露着点到为止的疏离,配合他人的热情却自有威严。

浮华之后,是独自面对孤独的从容以及自律。

会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生生不息的对生活的的热忱。

虽然年轻写手的种种铁头之举,在这份包含热忱的从容面前,显得如此的幼稚和荒唐,但是没关系啊,所有的人生都免不了重创,而对生活不息的热情才最珍贵。

只有真挚地感受过这份珍贵的人,才有资格在痛哭的长夜之后f*ck这艰难却难舍的人生。

然后倍感珍惜的继续。

所以,但是。

希望你我都平安。

太爱女王这镜子前的不同气场,仿佛有一万个故事呼之欲出。

那么。

下次再见。

《绝望写手第一季》短评

职场反面教材,老板是个好老板,女主可真是讨厌,矫情又自大

7分钟前
  • odd fish
  • 还行

e01

11分钟前
  • 假扮的胖子
  • 很差

除了套一个脱口秀的外壳,故事本质其实很老套,人为制造冲突与麻烦,否则剧情根本推进不下去,好像一对相声演员,观众没怎么样,他们自己在台上都笑得快不行了

16分钟前
  • 倪德碟
  • 较差

补,看到一半看不下去了,难有亮点,剩下的等想起来再说

21分钟前
  • 山倚疏星人倚楼
  • 还行

看了一点,偶尔有点意思

26分钟前
  • 达野风
  • 还行

没写出来这俩女的之间的连结怎么建立怎么加深,蛮无聊的。

29分钟前
  • 滚球兽
  • 较差

半小时喜剧写出了一小时drama的质感 梦一个有生之年写出D这样的角色 (主创含姬量超标 爱了

34分钟前
  • 阿莱
  • 推荐

打一星就是为了抗议政治正确

37分钟前
  • 颗粒
  • 很差

两个人情绪都很容易激动 感觉俩人只长岁数不长年龄 心智加一起没有20

40分钟前
  • BlessUM
  • 较差

为什么总有种虽然主角是女性但是又微妙地厌女的感觉

43分钟前
  • SnAuSr
  • 很差

看完隔壁凯特就来看妈妈。开头就很抓人,奶奶表演松弛自然得不行。雷厉风行唯我独尊,你奶奶还是你奶奶,cool~(看完第一集有点失望emm

44分钟前
  • 涡轮增压
  • 还行

渐入佳境

45分钟前
  • 無人知曉的時刻
  • 力荐

他们的家庭的都太让人窒息了

48分钟前
  • 雨下仓
  • 还行

艾娃这角色爱不起来,“时髦”是真时髦。

53分钟前
  • 仇桐
  • 较差

完全没道理啊,情节发展想一出是一出的,一开始两人互相看不顺眼都不想要这个工作我还想着看怎么回事,结果一转眼就一拍即合一起工作了,什么鬼啦

56分钟前
  • 禁代布丁
  • 较差

城市丧喜/the point is她们最后想出来的段子也不好笑,但是在这个阶段把她们俩人凑在一起说这个笑话就很有意思。/ep5为什么叫乔治对都那么可爱啊!/ifind,写喜剧很难的就是保持continuity,在一季的体量里也可以看出来创作者的改变;他们对自己的角色越来越熟悉,对故事的走向越来越有把握;但毕竟编剧不是在跟一个真实的人打交道,因此所谓的熟悉只能是抓住笔下人物吸引人、能生事的点,然后对其进行拓展和包装。pilot的新鲜感不仅针对观众也针对创作者,而因此喜欢上这个故事的我们也在一集一集不再新鲜,最终感到厌倦,到最后你看到的就是角色一遍遍地重复那些在一开始吸引眼球的人物事件。创作者不能自大,尤其是喜剧,不能消解角色作为人的丰度和广度,不能脸谱化或抱侥幸心理。第一季很不错,期待!

59分钟前
  • Monaghan
  • 力荐

反套路真人性,有趣

1小时前
  • 奶奶徐
  • 推荐

6.9

1小时前
  • dlovem
  • 较差

人能红一时是运气,能娱乐圈长青的必然是六边形女战士。

1小时前
  • 了不起的花轮君
  • 推荐

哪里有8.4,7.5吧

1小时前
  • zhihao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