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二十集,不觉感叹日本人的文化传承和文化传播做得真好。
京都人依然遵循着古代习俗,依照时令慢慢地生活,吃什么、做什么都很有仪式感和分寸感,内容表达也非常含蓄(甚至有点腹黑),故事留白比较多,感觉也是继承了传统中国文化并将它发扬光大了。
也许是作为百年老店遍布的千年古都,代代相传的家族产业在京都人眼中显得格外重要,即使并不赚钱、甚至有点枯燥的工种,一代代京都人仍在坚持着,为了不让传统文化断在自己手里而牺牲自己的理想和爱情,真是佩服他们的情怀。
这部(伪)纪录片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女料理师和Emily,她们真的是太幽默可爱啦,记住“遇酒且呵呵,人生有几何”了hhhhhh但是我总觉得这个纪录片的叙述主体有点问题,前面Edward还是叙事主体,到后面几乎淡出故事了,而且这个纪录片更像个单元短剧/文化宣传片,有时候看得有点膈应。
最重要的是,我不喜欢这部剧的男本位视角,这里面的女性都太顺从温柔了,一直在原谅男性、等待男性、为男性牺牲,而男性却一直在出轨而不觉羞耻,还有忘年恋和三/四角恋...看得我略显不适。
本来之前还觉得果子店的小老板娘三八子不稀罕结婚很酷,结果发现原来她一直在等着一个有夫之妇而终身未嫁,顿时失望之意涌上心头...
自纪录片《园林》后,少有的让我沉浸其中的纪录片。
其间虽然夹杂有少量如综艺一般的场景,但是并不觉喧闹,只觉得恬静淡然。
每集算是一个小故事。
相较于东京人,京都的人感觉更有边际感,礼貌性的疏离,细节处的温情,如同茶水,初有淡淡苦味,细品回甘。
社交网站上总有京都人、奈良人和大阪人的对比,京都人对外给人的映像是腹黑,好面子,话里有话,实际看来,其实是十分内敛敏感的人,相较于东京都人直接的嘲笑性质的说话方式,京都人礼貌的阴阳怪气(乍听上去也许并不能发现)反而不那么让人讨厌的起来,对我自身是如此。
“京都人的生活跟着四季一起转,每年的节庆假日都是由时令决定的。
年轻的时候对这些没什么在意,现在觉得节庆都设置得很到位。
年末去听撞钟,去神社里面参拜,每年都在重复着这些事情。
总感觉,这算是一种朴实无华,也就是朴素、简朴的意思,平日里朴素地生活着,节庆里奢华地享受着。
”又一部关乎于京都的物候与人文的剧情记录片,每一节所涉及到的关乎于传统、传承、茶道、咖啡、溪流、樱花、食材、味蕾等古典而沉静的美,都极为矫饰与风雅。
作为观者,梦中之境都想置身于这般遍及红叶与樱林的幽寂间。
二十集的剧情,最为触动的是第八集——“水之美学篇”,执念于京都泉水的年轻的咖啡店主,放弃继承家业——茶道。
而选择经营取字自二条木屋町住宅街一角的山泉水冲泡价格亲民的咖啡生计。
尽管一杯埃塞俄比亚的手冲咖啡仅需500日元,而准备及操作的仪式感,与家族的茶道文化,却异曲同工。
末了才恍然知晓,一位经营茶道的常客,竟是其父。
当老人再次自带泉水请求店主用此水冲咖啡时,年轻店主将腕表取下,随着悠扬的小提琴声,将装茶碗与茶筅的器物打开,准备为父亲冲泡茶水的一瞬,全剧的氛围,升华至撼动人心的顶峰。
“这是我以前亲手烧制的茶碗。
”父亲的泪花,在眼眶闪动。
倒水、煮沸、置茶粉、取水、打沫、将茶碗呈现至父亲面前,一系列手法精湛且真诚的茶道礼法,以一种特别的方式——站立在咖啡吧台前,完成了父子对于家族继承与自我选择的和平和解。
“虽然我开的是咖啡店,如有需要,随时可以来点茶。
届时,我的手艺如有疏忽之处,请不要客气尽情斥责我。
”老父含泪的目光,转而出现欣慰的笑容,“发自内心的款待,携刻于内心不忘。
”令笔者不由赞叹京都人对于执业执念的执着态度。
末了,第十七集关于用大岛樱叶做的道明寺樱饼,令笔者有着将此刻街上的樱花叶摘下,做成盐渍饭团樱饼的欲望与冲动。
——壬寅年二月廿九,观影《京都人的秘密欢愉》简记。
2022.03.31,江南暖雨夜,晚樱绽放时。
甘苦春味编清明节,玄鸟至,万物发,清净明洁道明寺饼是将糯米粉蒸锅后做成外皮,但是这是用什么样的叶子来包住的呢?
让我想起了石秋的狗肉。
道明寺粉自古以来就有江户和京都两派之争,争辩谁才是樱饼的始祖。
那叶子原来是著名的染井吉野樱花的叶子,但是这种树并不是特别多。
叶子柔软,表面毛比较少,所以适合食用。
但是最关键的是,腌渍之后会发出独特的香气。
大深夜的,我晚饭又没吃,实在看不下去了,先歇一歇今天就到这里。
先看了修业篇。
以下是笔记: @左京区八濑琉璃光院,园艺师/作庭家。
从上面看太阳照射面枝叶的立体感,游客从下面看,第一层树叶最明亮,越往下越厚越阴暗,对应地面苔藓的颜色越深,6月修剪时要考虑2月树叶的茂盛程度;园艺师最重要的是想象力。
园艺苔藓,记住降雨量配合浇水,日本有1700种苔藓,全天光照的地方种沙苔藓,半天光照的地方种细叶翁苔,背阴处种桧苔藓、小坪藓,通风好土壤干燥的地方种荒野万年苔藓-保持土壤锁水力是诀窍-通过闻土壤判断。
@右京区嵯峨野御室烧窑户羊山窑,陶艺师/陶芸师。
职人的任务是倾听、能够注意到细节、他人认可独当一面。
先把脑子里的想法用双手做出来,考虑到使用者的料理,想象使用者的体验。
@左京区大原京都蔬菜产地,蔬菜种植家/京野菜农家。
师傅的种类有看名气、人品、性格、技术等;把土地当作自己的作品,每天下午3点后收蔬菜,运到自己认可的高级料理餐厅。
@东山区高台寺门前料理店/料亭,老板娘/女将,主厨/板长。
京唐菜,叶辣椒的同类,过火后辣味中和。
绝对味觉。
花板-立板-煮方-烧方-配菜师-凉菜师。
香鱼在产卵季节脂肪更多,远火烤不会破皮。
刀工,海鳗切掉头后还会咬人,要用钉子钉住,用碎骨刀切碎骨头到适合吃的程度,用一定的节奏,先慢后快,每节切24-26下,反面鱼皮不能被切破,切的力度考虑当下时节鱼的脂肪厚度,仅用刀的重量去切,选适合自己手力的重量的刀;@西阵玉井面包房,面包师。
卖剩下的面包当天送给住在附近的独居老人。
@下京区绫小路,腌菜。
奈良酱菜/奈良渍,烧酒+大米→甜料酒→烧酒酒粕+甜料酒酒粕+桂川瓜→京都的奈良酱菜,去掉种子,盐腌3个月,酒粕第一次腌1-2年,第二次腌1-2个月调整味道,最终次腌酒粕+糖4个月- 第一集《师父》,印象深刻的话都记在了上面,尤其是陶艺师部分说职人是能够得到细节的人,联想到年初某个项目上有过2小时就impressed到我前辈,是我想成为的人。
和妈妈讨论,妈妈说陶艺师要求每只碗重225g,不是真的为了那个碗,而是为了追求精确的过程中修心,类似茶道,延伸阅读《雪箭悟禅录》《日日是好日》。
- 第二集《烦恼》,剧场感最重,情节稍丰富。
陶艺师学徒创造的陶器刚烧制后开裂声音的立体声环绕禅房inspiring。
延伸阅读《龙马到来》。
- 第三集《喜爱的东西》开始,融入了剧场和像现实的访谈交叉放映的手法,以往纪录片是旁白讲述中穿插小剧场,这里篇幅长度反过来了,感觉很有新意,观赏效果也喜欢,到第三集后半段,剧场人物进入现实访谈,真真假假,又一新意。
另一感受是本纪录片的编剧很厉害,前后有呼应,第一集介绍面包店时提到的京都职人喜欢吃面包省时间,第三集就有情节展现了这一场景,先后衔接也很流畅。
从日本回来之后,更加勤快地去学习语言,翻阅大家去日本各地游玩的游记。
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有耐人寻味之处。
譬如东京作为经济文化双都,有如酒酿一样神奇的醉人余味;世外桃源如青森,溪水湍湍的奥入濑在夏天流经岩石。
但诸如此类加起来,仍无法与京都赠予的感觉相较。
偶然间,在豆瓣看到了这部NHK的纪录片,小破站居然也有资源,十分轻松地看到了。
一二集过后,观感很好。
于是把它当作宝藏一样陆陆续续看了一个礼拜多(对我来说也是难以想象的事情hh)。
下面是一些观看记录,分享给大家。
第一集:茶房篇对一个城市的人类的默默观察与探析不逊于见证一个星球的运转;在荧幕里看到了日本居民来自不同领域有点可爱和不服气的地域黑hh(在后来的几集里也经常出现);京都人的处世态度实在是我目前最缺乏和难以求解的题目;日本学生们在上课时候的样式大概是仿照西式的,真的特别方便面对面沟通了。
说话有种独有的幽默感,我的心好热,眼眶有点湿;京都北部西贺茂附近以前叫洛北,有许多房东太太出租自己的房子作寄宿制出租屋;京都府立植物园——只有京都人才知道的赏红叶好去处;真是的,太丢人了居然哭了。
第二集:结缘篇京都人讲究吉凶,我努力一下嘛可以从单纯迷信变成这样;独生女遇上继承寺庙这种事,承担责任真寂寞;对于寺庙中神灵们的崇拜与敬仰之心,不可意气用事;日本的建筑都好看,庭院更是独一无二。
第三集:从秋到冬的味觉篇和果子的文化的中心京都是也,秋季的和果子最佳是含栗子的,和小森林夏秋篇不谋而合啦;和果子的甜会用盐海带来中和,但是是用餐的间隙来来回回换着吃的,不要加进去呀(来自今日尾随老头子的颓废,十年京都白待了);啊,日本左撇子好多;京都特产——白味噌;阿里嘎多也有多谢惠顾的意思;京都的两种和果子店铺,不管是年糕铺还是精致的糕点有都好喜欢!
“是啊,大家都说京都人腹黑(羞涩笑)”;京都人为自己的委婉拒绝感到一点不好意思,下次出本书叫《京都人话中有话》hh国人应该早就习惯这种小场面了吧;京都,和上海。
第四集:世代更迭篇为什么对自己给别人添麻烦从心底里过意不去,却总是能够站出来首先帮助别人呢?
答:这是京都人对这座城市的责任感。
如果京都人问你喜欢哪座寺庙,一定要用心回答。
他们会依据你的回答来判断,你对京都的认识。
(察颜观色与真诚);啊!
柯南剧场版里相国寺的木箱子!
按照京都路来安排的抽屉。
“我也曾在夜晚哭泣。
请尽情嘲笑我痴傻。
终我一生,不敢相忘。
望余生珍重,后略。
”第五集:有隐情的夏天篇看了四集觉得背景音乐真好听;“秋已逝冬也去春过往接着,夏天到来了”;事实证明如果不坦白恋情的话,又要被塞一些奇怪的约会了;“请不要再介入我的人生了”(弟弟拒绝姐姐的同情);弹幕说“京都的同学,一到暑假马上回国”哈哈哈哈哈酷暑京都名不虚传;姐姐凝视去世的父亲的遗像,眼睛红红的,骂了句笨蛋。
第六集:怪谈篇丑时之女——想分手的人来这里喝一口水最后一定会恩断义绝,彻底分开。
喔还有这种好事;京都有专门凿井的公司;???
大哥你喝一口水就能知道是哪一口井的是什么绝佳技能啦(好吧猜错了);丑时之女灵验了。
感觉京都又可以结缘也可以断缘,像受过爱情诅咒的城市。
第七集:夏的味觉篇在六月的最后一天会吃水无月;京都的后花园——花脊;黄瓜的横截面像八坂神社的花纹,是小孩子不能吃的;不是肉食动物但是看到肉会开心;煎牛肉之间用头一头牛身上的脂肪抹锅底(我觉得这个真的太当地作风了);去鸡窝里拿蛋和蛇比谁拿得快这个真是独特的人生体验hh;京都人讲话的时候如果不熟经常频繁使用敬语的感觉。
第八集:水之美学篇京都的水脉,随处的流水声;一些故乡和梦想的羁绊“梦想中的水只存在于京都”;父亲测试了长子对于泡咖啡的天赋程度,感叹他为天才;梦想的开始明明和对此心存芥蒂的父亲也有着必然联系的;哇……莫名想到了曹魏父子情。
浓浓的历史感和伤怀情绪扑面而来。
第九集:我讨厌京都篇它独树一帜,整个城市飘荡着连日本人都为之心头一紧的压迫感;英国来的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是一对;女人的直觉真是强得一批;无论如何我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两种人——喜欢京都的人和讨厌京都的人;哇京都居然也在海边;然而热爱自由的我,决定钻研学术,孤独终老。
这话你听听;后半段看得太投入忘写东西了。
有的时候好有很多话要说怕忘记,有时候好只有泪水才能知道。
第十集:冬天的味觉篇京都人吃鱼像给鱼做解剖似的……虚荣吗?
京都人点头。
是虚荣,京都人都比较爱面子;蟹料理好吃。
第十一集:京都人的本音篇无法理解京都话暗语的人会被京都人排除在外;那我考虑一下(请不要再来了);京都人办事的“算了算了”和上海人的“关侬撒四题”异曲同工,大阪的版本真的是毒舌哈哈哈;有英国和京都文化的互动了。
第十二集:冬天的岸边篇贯穿南北流过的鸭川沿岸,是内心的绿洲;哈哈哈鸭川的分流想到了都江堰~;京都人喜欢踏水上的石子小路哇;老爸是最懂女儿的人了;京都作为故乡这个概念对于生活在那里的京都人来说真是感慨万千(像四川);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水的缘故,京都萦绕着朦胧的雾气;忘掉初心的话,人越长大貌似越痛苦。
第十三集:月亮与京都人篇京都人秋天忧郁,随口俳句,与四季同生;对京都人而言,月亮不仅仅是一颗天体,更是神明;hhh阿姨看到丈夫的私生子对着丈夫的遗像说,长得真像啊,到现在看到这副样子心里还会小鹿乱撞;京都人很喜欢在特定的日子吃特定的食物,不知道算不算一种延迟满足或者太过仪式化的体现;自古以来会被这种不完美的形状吸引;突然觉得“今晚月色真美”是一句很挑“境”(多方面)的话。
第十四集:等待月亮篇无第十五集:后面的明月篇人一旦以为对方看不见,内心就会松懈,将真情流露在外。
老头子这就是你装瞎的理由吗?
第十六集:月亮与京都式宴请篇岚山里有一座寺;把蛋打得稀一点适合盖浇饭;结尾的别了每次都觉得很好听。
第十七集:甜蜜而苦涩的春之味篇道明寺饼;如何制作赏樱便当的特辑~;高人=猛者hhh;一根筋的女人固然不幸却有看男人的眼光;真是坚不可摧又柔弱多情的三八子。
第十八集:与众不同的关系篇男主为了逃避孽缘出家了;哈哈哈哈哈这个糟老头子坏的很,天天偷窥女主;人住久了就变成当地人了呢,京都人的邻里关系;不要送太贵的东西,不然对方还不起也不想收,京都人的礼尚往来;温情得落泪;作为研究者和被研究者果然有天生的距离。
第十九集:逢濑之樱篇欸我说你,这个好歹也是契科夫啊,你怎么可以用关西腔念台词呐。
第二十集:樱花盘的秘密篇樱花树的骨灰做樱花树的盘子;看到弹幕说: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的,法律是用来约束他人的,如果反过来,那就是个笑话。
这句基本上可以看作全剧核心了吧。
前后一周的时间,有两天耽搁了下来。
在过程中认识了与京都大学不同但是也非常优秀的同志社大学,了解到一些奇奇怪怪的学科。
这一周的心境变化很大,心情也起伏。
它充当过我生活的调剂品,也作为慰藉。
但不管是哪一种,都很像一位对京都生活了如指掌的人在通过对一个个故事的讲述对外乡人进行京都的介绍,似是发起共同生活的邀请。
相信一座城市的水若有灵气,这一座城市必然有神奇的魅力。
对鸭川的喜欢仅是我揭开京都城市神秘一角的开始。
好想念呢。
《京都人秘密的欢愉》,一部包含人物主线、情景故事的纪录片系列,淡雅随心的叙事手法加之唯美又不失风趣的镜中人事,可谓沁人心脾。
《菊与刀》中曾解剖日本民族性格的内在核心即为矛盾,矛盾中的礼与俗,矛盾中的舍与得,矛盾中的和美与武士道精神。
在矛盾的痛苦中,便造就了隐忍、孤寂、勇毅与涅槃重生的美。
完结,期待京都之旅【景点篇】将军冢-青龙殿
将军冢青龙殿【青莲院门迹】
青莲院门迹【永观堂】剧中京都人爱去赏枫景点之一
永观堂
永观堂【京都植物园】剧中京都人爱去赏枫景点之二
去往植物园路上
植物园
植物园【泉涌寺】
【下鸭神社】
【妙心寺】
【相国寺】剧中主人公最喜欢的京都寺庙
【贵船神社】
【宇治】
【金戒光明寺】
【伏见稻荷大社】
【鸭川】
【岚山 法轮寺】
【石山寺】
美食篇【栗子红豆汤】主料:红豆沙、栗子、烤年糕 配料:盐海带丝(中和甜味,喝完红豆汤用于清口)
【芜菁茶碗蒸】&【九条葱拌鱼】
左九条葱拌鱼 右芜菁茶碗蒸
原料图【芜菁茶碗蒸】主料:芜菁、红色马头鱼 辅料:鸡蛋、鹿茸菇做法:(1)芜菁削去厚皮后用擦板磨成沫沫,加入打发的鸡蛋清,少许盐,备用(2)马头鱼去皮(3)在马头鱼肉上铺少许鹿茸菇,芜菁沫沫(4)蒸锅上汽后,入锅蒸10分钟(5)蒸熟的鱼装盘,淋上汤汁---汤汁制作:高汤中加入水淀粉勾芡,再加入蒸鱼出的汤【九条葱拌鱼】主料:九条葱(比小葱粗,比大葱细,京都九条特产,口感带淡甜味)、厚豆皮辅料:熟芝麻、白味噌做法:(1)九条葱下锅焯水后沥干备用(2)厚豆皮火上烤一会儿,至两面微焦后切条备用(3)熟芝麻捣成粉末后加入一大勺白味噌,一丢丢白砂糖、味淋、醋、芥末,搅拌均匀(4)焯水的九条葱切细条(注意需挤出葱叶中的粘液)与豆皮,一并加入(3)酱,搅拌【芝麻醋拌黄瓜鳗鱼皮】
主料:干鳗鱼皮、黄瓜、芝麻做法:(1)黄瓜切薄片,加盐腌渍备用(2)芝麻炒熟,捣碎,后加入香醋,拌匀(3)热锅冷油,鳗鱼干入锅炒出胶质,与挤干水的腌黄瓜,一并倒入(2)中,拌匀装盘【寿喜锅】
主料:肥牛、番茄、甜菜椒配料:实花椒、糖、酱油做法:(1)番茄去皮后切块,甜菜椒去籽切块,备用(2)锅加热,用牛油润锅,加入肥牛,再加入糖、酱油(3)炒至变色后,加入番茄、甜菜椒、实花椒(4)调味,盛出享用【鱼正骨&蒸寿司】
【鱼正骨】
主料:三文鱼骨、酒糟、油豆皮、白萝卜、胡萝卜配料:大葱、味噌做法:(1)准备一锅高汤,加入削皮切小块的白萝卜胡萝卜,切条状的油豆皮,焯水切小块的魔芋,三文鱼骨,煮一会儿(2)酒糟掰小块,加热水化开,再加入一勺白味噌,拌匀(3)将(2)过滤勺筛入(1)中,煮制一会儿,加入九条葱丝【蒸寿司】
主料:鸡蛋、醋米饭、鲷鱼肉做法:(1)鸡蛋煎薄片切丝备用(2)调汁:水、白糖、清酒、酱油,倒入锅中煮开后加入少许姜丝,再加入鲷鱼肉炒一会儿,至汤汁被鱼肉吸收,备用(3)在醋米饭中加入少许泡过的干香菇丁,烤海苔碎,拌匀(4)将(3)盛入大小合适的容器,再铺上鸡蛋丝,放入蒸锅中蒸15分钟(5)出锅后码上鲷鱼肉,完成【亲子盖饭&鳕鱼汤】
【鳕鱼汤】主料:鳕鱼、九条葱做法:(1)鳕鱼切块、九条葱切细条状备用(2)准备一锅高汤(昆布+鲣鱼干清水中煮沸),加入少量酱油、味淋(3)高汤煮沸后加入鳕鱼,煮制一会儿,出锅前加入九条葱,完成。
【亲子盖饭】主料:鸡腿肉、鸡蛋、鸭芹、天妇罗碎
做法:(1)高汤煮沸,加入鸡腿肉,焖煮至熟透入味(2)将天妇罗碎加入(1)中煮制一会,再将打散的鸡蛋均匀铺在汤上(3)鸡蛋大致凝固后,撒上鸭芹,完成。
【和果子】
豆年糕
栗子年糕
栗子红豆饭
铜锣烧
福豆
多彩羊羹
道明寺饼【白玉黑糖金时】
白玉黑糖金时
【芥末豆腐】
水无月 糯米糕切成三角形,铺上一层红豆
第一集住持跟某的聊天结合内心OS太逗了。
每天早晨打扫门前卫生,看到日本干净的街道也不难理解了。
第四集清洗屋职业,看到本没有继承家业负担的纯正的心理变化,内心感慨。
是环境使然,还是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教育,让他最终做出最后的转折性决定。
对女朋友的文香的拒绝,内敛的表达,虽然代入的时候很难受,但真的能理解他的决定。
很多年前看过男生演的花火,没有看完,对这个面目清秀的男生印象深刻。
这一集让我觉得京都处处是故事,每个小细节都不简单,总觉得外部嘈杂,其实是自己内心不安定,静下心来做事。
第五集丑闻是老字号的致命伤。
第八集 水之美学篇老爷子最后笑了,是知道家族茶道后继有人,是他知道心仪的儿子始终没有忘记传承通篇的极致感让人折服。
说起中国有很多可以传承的优秀文化和传统 ,比日本多太多了,可是终于越来越被形式化。
常盘贵子!常盘贵子!!
虽然画面美好,但是里面所谓的京都人的价值观实在难以苟同,不知道导演真的是认为京都人就是那样还是来黑京都人的。至于两个老外的不伦恋更是让人难以接受,只有日本人才会想出那样的关系吧。女主因为一个出轨的男人守活寡15年,不知道是傻还是活该。整部影片充满了一种自以为是和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使得我这样的贱民看得一脸尴尬
毫无察觉的美丽
在细细品味每一帧的同时感受和思考生活的意义,京都人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和踏踏实实的工匠精神,比视觉体验更深刻的是感受当地的文化精髓,柔如水般的京都人的生活,诠释了生活的美好,赋予了日常生活一种隆重的意味,“精致”莫过于此。
京都我回来了。
太美,太温暖舒服,太感动。用小故事的纪录片方式展现传统文化之美,这样的影像艺术作品,我们好像没有。用心做出来的片子,无愧于京都这座城。
电视剧+纪录片的手法,虚实交错,还挺新奇。部分故事情节令人不适,姑且认为是对现实的忠实呈现吧。这个世界本就明暗交织。
始于旅行终于疫情
为京都和美食干杯!
经历过2年的京都生活后再来看这片真是百感交集,虽然这城市的人和物也有让中国人极端不适之处,但不能否认日本文化中最美的一些精髓是浓缩在这座城市和城市的人身上了。
这个纪录片的视角好奇怪,看的过程中总会有股不适感。
说是纪录片吧又夹杂虚构小故事和美食节目,更像是以京都为题的综艺节目,个人就不太喜欢这样的形式。关于京都方面的选题做的还是挺好的
三星半。半虚构半纪实,很细致,虚构部分的剧情水平有高有低。最喜欢的一篇是水之美学。
就像和服之下的五花大绑密不透风,京都人的优雅精致下自成一套潜规则体系,混合了自矜、刻薄与矫饰。
表面是纪录片,实际是剧情片。
一部非常好看的“伪纪录片”,对我而言更是一次宝贵的纪录片“实证”体验。感谢好友的推荐,出发日本前看了一半,回来后剩下的一半也在安静惬意中享受完毕。果然和好友(同行)一样,跑的大阪京都和东京中,我俩都最喜欢京都:沉淀、沉浸、韵致、手工、人文……无一不让我们享乐其中。该片前部分提及的京都百年老店、著名景点、京都人爱吃的豆腐、和果子、京都的好水质做出的香米饭等等都让我在京都玩得更“有的放矢”,让我略感遗憾拍大腿的是我应该在出发前多看一集,这样就能学到京都地道的感谢语“okini”(而不是阿里嘎多)啦!除开旅游因素,这部片本身也拍得相当精彩,关于京都人的好面子和难搞、百年寺庙和店铺继承人光环下的身不由己与束缚压抑、邻里之间的分寸感和熟人社会等,导演组也毫不忌讳地点出,京都因此也更鲜活,这是非常自信的
感觉很假,尤其是京都人的笑容,超级尴尬。。。
形式独特可以说是乱来的纪录片,真好看
京都的房东推荐看的
满脑子京都妹妹的京都话,甜蜜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