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2集了,感觉这个剧还算过得去,起码演员阵容挺强的。
但是有些地方还是有些不满意。
比如,明明都是日本人,却说中国话。
当然,陈宝国是主角,演的也是日本人,如果都说日语的话,确实会把片子变成日剧。
不过,我看演员里也有日本人(因为配音和口型完全对不上),说的却是中国话(配音),难道就不能让中国人演说中文的日本人吗?
这个片子让我想起了东风雨,有点像电影的续集。。。
尾崎死了,但是留下了中村。
现在进行猜测:1.谁是白鸽?
不太好说,因为才看了2集,里面的人物可能还没看全,所以不好胡说。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萧肯定不是。
因为现在所有疑点都在她身上,这是悬疑谍战电视剧惯用的手法。
从剧情上来看,我觉得应该是董剑飞的上级,因为接头暗号是那个上级告诉董的,而董又谁也没告诉(应该是吧)。
不会是猫爪,因为他级别低,而且郭出事的时候他不在上海。
2.中村的结局?
应该是死了,而且是伟大光荣正确的那种,估计是要保护董,牺牲了。
因为他说过,他预感到自己要出事。
3.冯老(吴站长)的身份?
应该就是董剑飞。
因为看到一开始开场白他激动的样子,加上讲述人必须是当事人这个逻辑,所以推测那个老红军就是董。
当然也可能是猫爪,但是鉴于老红军胸口那么大的一坨资历牌,应该不是猫爪这种小角色。
再有就是一点希望吧。
记得看黎明之前的时候,一开始很是期待的,可是越看越没劲,越看越磨叽,而且逻辑混乱,剧情牵强(国产谍战片都这样),实在无趣,可是看电视剧讲究看个结局,还是看完了。
希望这部片子不要令我失望。
陈宝国主演的《智者无敌》终于在东方卫视显身了。
这部电视剧以太平洋战争作为背景,讲述了代号为“杜鹃”的中共党员中村功潜入日军高层,运用其非凡的智慧手段和高超的谍报能力,揪出了潜在我党内部的间谍“白鸽”,并分析得出了日军关于“南下北上”战略的重要军事情报。
剧中,陈宝国饰演我党打入日军方高层的谍报专家,笔挺的手工西服、皮鞋贼亮、大背头梳得一丝不乱,很有“007”的范儿。
只是与众多好莱坞谍战大片相比较,演技稍显得稚嫩些,但就国内已经上演的类似片子相比算不错了。
倒是那个讲的一口流利中文的日本演员田中千绘,在剧中饰演了一个“外表冷酷但内心火热”的日本特工,与陈宝国搭夫妻档,我觉得为这部电视剧添彩不少,(田中千绘曾出演《海角七号》)。
要说真正觉得特别的地方,就是每集开播前的一段剧情介绍。
几位主要演员以独白的形式,配合剧中的精彩场景,分析预测剧情的走向,其间还穿插上些真实的历史影像,帮助观者理清脉络、制造悬念,很有意犹未尽的回味感。
对于这部智者无敌我个人很喜欢,主要是陈宝国老师演的很棒,田中千绘的云子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但是,个别涉及日本历史的情节感觉有点扯淡,记得某一集中陈宝国饰演的中村功(原型是中西功)来到东京找到一家小饭馆,无意中发现酒馆老板是明智光秀的后人,看到这儿,我表示十分无语,当年山崎合战后,光秀败死于安土城附近,他的女婿左马介秀满也在交出所携带的珠宝后,后自尽身亡.明智家一门尽灭,哪里来的后人,这一点我很好奇.光秀的几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土佐的英豪"长宗我部元亲,一个信仰基督教的玉子嫁给了细川忠兴,哪里来的直系后人? 看来咱们的编剧们应该在引用日本历史时先看看相关书籍比较好一些,凭空想象可真是令人汗颜.
内容和柳云龙的<功勋>有重叠。
都是日本人,获取日本南下还是北上的任务。
都扯到云峰的温泉,本能寺。
中国人冒充日本人,这些关键词。
不过功勋主要场景是在苏联。
而这部剧主要在上海。
丢枪前
丢枪后(自动上膛了?
)还有几次剧组不太用心的地方,被枪打死了后,倒地之后就七窍流血。。。
中村和良子在日本坐电车,其他人发现良子是舞女,然后他们两个下车。
我看了下,上车和下车是同一个地方。。
智者无敌是一部很好看的片子,我是从第七集开始看的,一看就坚持到了最后,无数意想不到的情节让人欲罢不能。
我看的第七集,剧中正纠结于谁是白鸽,卷入怀疑的当时是李冰和萧船,我却一眼就认为是董剑飞,这不是推理,而纯粹是基于对演员外貌和行为的推断:1:智勇双全的组织高级人员不会找一个有点秃顶的演员来演(高大全不沾边)2:剧中的董剑飞从行为举止上看有很强的流氓气息,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这不是演员的本色,而是说明演员知道这个角色是坏蛋,故意从眼神、手脚放的位置等往"坏"了演3:勇则勇,却一点显不出智来,看着像棋子,而不是棋手,所有的决定和行为都是被动的判断和推动,没有主动地安排和试探,同样不符合"高大全"原则4:萧船这个角色一看就是演举足轻重的主角,这从我看的第七集中萧船隐瞒李冰情况等可以看出萧船有想法,总是在主动出击,怀疑一切,试探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个镜头中都是衣着整洁、举止从容、目光坚定,符合我们对于“党的优秀儿女”的智勇双全、无畏无惧的形象,所以她不是白鸽。
5:李冰这个角色一看就很简单,演员要演的是一个很单纯的革命女青年,这从她略显毛糙的举止、轻易表达内心感受,轻易相信人和非常容易满足的快乐就可以看出来,她要演的不是老谋深算的白鸽。
6:猫爪不是白鸽,仔细看猫爪的外貌,剑眉大眼,绝对不会是一个坏人应有的形象,所以一眼可以排除7:翻译官默:一看是在演好人,外形正,眼神正,和日本人打交道也是不卑不亢,典型的儒将风度,个人认为他是四号线的头更符合外形特点,可惜死得有点仓促。
8:至于剩下的地下党人,当时我认为都是配配角,没有太多的表现和表演机会,当时认为可以忽略不计了,谁知到导演最后把每个人都用上了,还真有点出乎意料。
所以,我们可以把自己当成导演,就能很快发现片中的秘密了。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很一般,不过是一个好题材,可惜就这样浪费了。
结局来说没什么特别可以说的,感觉很一般,gcd真是太倒霉了,除了一个人以外,其他的都是坏的,真的不像说故事的,而是像最后自己不能圆话了扯出来的一样。
其实中间有很多机会可以结束所有一切,但是双方都白痴的失误太多了。
我觉得其中最可惜的就是猫爪的死了,猫爪那个时候玩全可以装傻,既然已经知道了一切,装傻还可以有个活口,有更多的方法可以完成任务,不过这也符合了我们拍片一贯作风,就算马上要死,也要把真善美都说一遍。。
不过很多人死之前,都完全可以把自己藏的更深来保命完成任务,不过可能是故事需要。。
不过话说回来,那个人就是白鸽的话,猫爪怎么也活不过去,做为在d内10年的人物来说,没发现这样一个人物还真是失职失职。。
感觉全片最精彩的就是中村功和影佐在上海的争斗了,双方都表现的不错,故事也说的很好,有理有据,稍比之后要缜密很多。
影佐调回上海就是全片好坏的一个分水岭。
之后的故事显得无聊无趣并且智商低下。
影佐从东京回来之后的表现实在太让人大跌眼镜了,实在是换了一个人人,而中村功在从东京回来的之后的表现也实在让人觉得无语,已经不是暗斗了,而是明争,只是没有在那里大叫我是杜鹃了。。
在东京的斗争也不是很好看,很明显的事情非要弄的很复杂,对最后女尸和男尸的处理上,也草草了事,感觉两方面的特务高手都不是很专业。。
不过我对这个片子最感兴趣的就是背后的历史了,搜了一下,历史原型是中西功(なかにし つとむ),我对他们的事迹表示非常的敬佩,因为他们并不是只是为了中国,而是真正的为了一个gc主义去的,为了和平。
而这部片子把我党放到一个次要的地位,全片几乎没有喊我们自己的口号的地方,都是为了国际共产,也确实是一个好的方面,因为一开始我还以为会像“传统”的片子一样,注定要喊口号的。
不过除了敬佩历史人物,在看了现在日本关于日本gcd的描述之后,我觉得他们付出的真是不值,因为现在在国内发生的一切关键字,在日后的(包括今天)日本gcd内,也在上演,真是啼笑皆非。
ps:对中国人演日本人这种事情我还是有点不能接受,口型不对倒没什么,主要是觉得yy感太过强烈,最后人物拔的太高。
再ps:不过对于现在对日本的态度倒是相对宽容许多,其中对日本的很多人性也做了很多描述。
刚看完十集,已经晕头转向,即便有个评书演员不厌其烦的解说。
智者们,你就尽情的忽悠吧,且不说剧中人物互相忽悠,编剧忽悠导演,导演忽悠演员,演员忽悠观众---最后忽悠成两类人,天才和傻子!
天才自以为看懂,傻子装作看懂。
再看下去的唯一动力---编剧如何修补前面的千疮百孔!
五星给中村功,云子和端木星,太赞了。
查过中村功原型中西功先生的生平,太佩服了,还有佐尔格小组成员,都是英雄。
中西功,二战最著名间谍组织“佐尔格小组”的重要成员,影响二战格局的战略情报谍战员。
二战中最重大的战略情报普遍认为是苏德开战和日军南下展开太平洋战争的战略部署,即使是清乡计划、潜伏特务名单这样的绝密情报,在战略情报面前,显得也没那么重要。
谁拿到这种战略情报,那他无疑是二战中伟大的谍报人员。
1940年,中西功取得了“支那派遣军总司令部”顾问的名义,为自己出入日本中枢机构叩开了方便之门。
随后,中西功又控制了“支那抗战力量调查委员会”,这是一个搜集战略情报,加以分析研究,提出决策方案,供日本统治当局采纳的高级参谋机构。
41年苏德开战,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希特勒希望日本出兵苏联,两面夹击。
日军在北进攻打苏联还是南进占领东南亚太平洋两种战略间存在很大分歧。
苏六十万红军镇守东线,防备日本关东军。
莫斯科告急,苏联摸不准日本北进还是南进的战略,不敢调动这六十万红军去保卫莫斯科。
搞清日军北进还是南进的战略及其时间极为重要。
根据尾崎的情报和中西功在东京、上海与日本军政界相关人员、情报人员、记者等的交流,甚至根据上海工厂为日军生产热带军需品的类别数量等情报,识破了关东军在大连举行的假特演,确认日本将放弃“北上”转而南进的战略计划,并推算出大致的兵力部署、军队调动、物资调配。
促使斯大林作出了正确的军事调动,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综合各种情报,中西功进一步证实了日美谈判一旦破裂,日本就要跟美国开战的情报。
中西功立刻返回上海,再查“满铁”密档,最终锁定日军南进作战,最早可能是在12月1日,最迟可能是在12月15日,12月8日的可能性占到90%。
1941年12月8日凌晨(当地时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迎来历史拐点。
而中西功也因为准确预报了日美开战的日期,名留青史。
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对错是非观念,不能人云亦云,不能机械不化,有时候完全可以跳出自我,跳出人类本身来看问题,目光要远大,心胸要宽广,做人要心存善念,在内心深处点一盏明灯,同时还要敬畏生命,保持对生命的最大尊重,如此,才不会偏离人性的轨道,才不会让自己陷入罪恶的深渊。
正反两个角色为代表的是中村功和佐影帧昭,这两个人,一个是共产国际主义,一个是大日本军国主义,前者是为了人类的和平而战,后者是为了忠于自己的国家而战,这两个人的选择和使命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的信仰也是完全相反的,选择的不同,也注定了要走的路是不同的。
谍战剧对于今天的观众而言已经没有任何新鲜感,它被完全的、彻底的、过度的消费掉了。
但作为一个最为成功的类型模式,“谍战剧”对于中国的电视剧制作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同时也是无法割舍的一个类型,如何在这个类型范畴内继续开掘并获得成功,无疑是电视剧制作方挖空心思考虑的问题。
《智者无敌》从一开始就没有试图在这个领域内独辟蹊径,这是一部抡圆了架势要迎合观众趣味的作品,它从一开始就下定了决心,只会从那些已经被证明的、行之有效的道路上将故事的车轮轻车熟路的碾过。
几乎没有颠簸——甚至满满一杯水置于其中都不会倾洒半滴。
这种被用来形容京沪高铁运行稳定度的词句,用于《智者无敌》当中再合适不过。
况且,这样的电视剧你永远不必担心出现“电气故障”,它会顺顺利利地将你从始发站载到终点站,尽管你几乎全程都会陷入到轰然而至的困意当中,但按照王蒙的说法——“电视剧不就是促进我国人民日常睡眠的吗?
”《智者无敌》试图在谍战故事中玩一个难度系数较高的动作,它让一个日本人成为潜伏在日军内部的中共党员,我们不排除历史上确有这样的事情,我党的情报工作从来都是无孔不入,无所不能。
但既然陈宝国演的这个角色是这样一个复杂的身份,就理所应当有更为复杂的内心世界。
然而,我们看不到多少中村功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他一出场就已经被定义,就像所有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革命英雄人物一样,这个日籍共产党员同绝大多数共产党员一样忠贞、无私,赤胆忠心。
在看到革命同志牺牲的时候,他也会跟绝大多数处于此情此景的共产党员一样,在敌人交织的目光当中,不加掩饰的流露内心的痛苦和悲伤。
每当此时,我都会在心中油然而生巨大的同情,既同情那些孤身入敌营的我党地下工作者,又同情那些白长了眼睛的敌人——他们武装到牙齿却形同僵尸,连一个最基本的情绪变化都无法正确判断。
如果说我对今天的中国电视剧还有所期待的话,最大的期待就是不要再看到这种“低幼儿童谍战片”,更不要再看到这些花费了大把钞票的电视剧中出现此类连人物的基本情感都处理失当的作品。
一个故事要想打动人,不但要揭示人物的真相,还要在讲述过程中表现人物本性的发展轨迹或变化,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
我们这个国家的文化形态,经过这么多年的涤荡,所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我们不再相信那些哄小孩子的崇高故事,我们终于知道我们热爱的故事应当具备完美的真诚和完美的变化。
我们期待能够有一缕弧光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故事里面,那是由人物的行动轨迹带出的弧光,是一个故事在讲述过程中最美好的瞬间。
一个智者,他应当知道观众需要的并不是“智者本身”,更不是“无敌本身”,而是一个被总结的概念到另一个被总结的概念之间,那些轻柔掠过的时间。
一部剧情版杀人游戏。
喜欢
有的智斗部分还是略显贫乏
一般
除了一些脑残的设定和人物剧情,还是有点惊险的感觉
董建飞厉害啊,怎么打都打不死的小强
偶是来看田中千绘…
看的时候很投入没注意到,后来细想起来才发现剧情bug有点多,不过个人觉得不影响观看。中村工和他那个女学生的感情很有意思
从来都不看谍战片,但宝国这部戏还是很好看的,主要是题材比较诱人。
还过得去
我是女人,我不希望我爱的人恨我T T
陪妈妈看的,每天都陪她猜谁是白鸽,哈哈。最后发现我们一大堆人都埋伏在日军里面,日军也一大堆人埋伏在我党里面,一堆鱼钩白鸽。编剧弱了,后面几集都交代不清。不过中村功确有其人,原名中西功,日籍共产党人。
很精彩的一部
见过烂的没有见过这么懒得。谍剧不是你说谁是坏人谁就是。它需要严密的推理和紧密的布局。坑爹的编剧。
有点扯。。。
杜鹃抓杜鹃,白鸽抓白鸽,一车共产党,全tm汉奸
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看
这个剧在悬疑程度上还是做到了令观众惊讶的,编剧虽然还是有些漏洞,解释推理方面不免牵强,拍摄也有些不严谨之处,但背后的思维还是很有创新性,尤其对于目前泛滥银屏的谍战戏来说,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另外就是从日本人的视角来拍,也是一种突破,打破了过去全日本人民都是坏蛋的这种观念。
还行
还可以,白鸽有点傻,喜欢田中千绘,喜欢云子那样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