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模仿犯

模仿犯,Copycat Killer

主演:吴慷仁,柯佳嬿,林心如,庹宗华,姚淳耀,范少勋,江宜蓉,夏腾宏,侯彦西,汤志伟,吴岱凌,盛鉴,刘亮佐,黄河,陆夏,李亦捷,陈博正,曹芯瑜,邱偲琹,游安顺,王真琳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模仿犯》剧照

模仿犯 剧照 NO.1模仿犯 剧照 NO.2模仿犯 剧照 NO.3模仿犯 剧照 NO.4模仿犯 剧照 NO.5模仿犯 剧照 NO.6模仿犯 剧照 NO.13模仿犯 剧照 NO.14模仿犯 剧照 NO.15模仿犯 剧照 NO.16模仿犯 剧照 NO.17模仿犯 剧照 NO.18模仿犯 剧照 NO.19模仿犯 剧照 NO.20

《模仿犯》长篇影评

 1 ) 不看原作根本不知道编剧想表达什么

看到最后还是不知道跟《模仿犯》这个名字有什么关系,好像只是照搬书名过来保留一些知名度。

整个剧情想覆盖的方向太多了,却又没办法把所有因素合理地关联起来,导致后面变得混乱没有重点。

主角自身的创伤和前几位受害者与原生家庭的矛盾,媒体的加害和舆论的导向作用,以及对于善恶的定义,每个单独拿出来都是很值得展开深入的话题,但在剧中又完全没有一个侧重点,几个因素缠绕在一起让人更不明白编剧想表达什么。

前六集在视觉上还是一部惊悚的鬼片,凶案现场的画面和bgm都很够味,将杀人视为创作的艺术犯罪色彩也挺吸引人的,第四个受害人断头尸开始凶手的作案风格就跟前面割裂了。

前三个受害人尸体被发现的方式都是凶手精心设计过的“作品”,怎么到一半突然就开始乱杀,而且莫名其妙就执着地跟男主对峙。

最后凶手被冒充的Noh激怒破防自爆才勉强叩了一下题,就像我写作文到最后发现跑题了赶紧掰两句救回来。

男主这人设要是换个人来演会被槽死,全程被凶手牵着鼻子走推理全靠第六感。

几个女性角色更是毫无存在感,到点按时被噶拿命推动剧情。

 2 ) 形神俱佳的好片

总体拍得不错,不像改编的。

关于影片内容及性格的复杂刻画得还不错,关注畸形人格及社会问题,综合起来使情节真实曲折。

犯罪动机一是人格问题,而且畸形人格有两种,一是嘉文,二是陈和平的自恋,就使犯罪不容易被揭穿,情节就有了层次。

二是台湾社会畸形的媒体环境导致犯罪被扩大。

很多人对电影里的媒体表现表示质疑,应该是不了解当时台湾的媒体环境。

经常看看中国国际频道里对台湾的报导可见一斑。

还有就是对郭晓其的刻画也非常深刻,不是简单的正义凛然,而是自有其动机和缺点,这使人物更真实,也使情节更有曲折。

演员的选角很讲究,陈和平的角色和《夜行者》的主角神似,其他主角配角也个个精神出彩,连怡君的爷爷都性格突出。

其他摄影的用光,构图都很讲究,有淡淡的怀旧与忧伤,对血腥的表现极为克制,尺度很精准。

 3 ) 大烂片一个,纯纯诈骗剧!

如果不是怀揣着对编剧左踢脚右正蹬的心我都看不完这部剧。

写的是什么狗屎烂剧情,前面写的好好的,后面就好像开上了高速公路的二手桑塔纳破车一样,剧情走偏,车直接散架,我直接分裂。

男主的人设简直烂得可以,一整个一个双标狗,受害者不是他亲人朋友他可以劝别人冷静是吧,一旦涉及到他前女友了,提枪就去找人直接开干,把自己弄进局子他不会以为自己很酷吧??

对抓凶手有什么实质性作用吗??

给勇哥背黑锅是不是很伟大啊??

这样的情节有啥用啊?

完全不理解。

明明胡建和就是有重大嫌疑,虽然说勇哥有私心,但是如果能早点调查胡建和,是不是就能早一点发现沈嘉文?

你相不相信的有啥用啊?

杀人犯家里人还不想相信自己亲人是杀人犯呢,这么不客观做什么检察官啊?

整部剧所有人都是用来做男主的工具人的吗?

为了映衬他很帅气是吧?

一个检警,每天废寝忘食,觉也不睡,饭也来不及吃,没日没夜看资料,看出来个啥啊?

还不是毫无头绪,一点线索没有,就知道叫别人查:这个我要知道,那个我要知道,没有我的允许他不准走,bking是吧?

里面警察和检察官都是废物,前面就不说了,后面知道凶手都是谁了,没有监视,没有跟踪,就让他堂而皇之想杀谁杀谁,受害者病房来去自由,我看他不是凶手,他快成神了。

叫的上名字的警察就那几个,勇哥快退休了,他浑水摸鱼,大超每天就知道无能狂躁,想法单纯,为什么有这么多煞笔警察啊,无语。

女主也是,怎么死的也没说清楚,草率下线,她都知道凶手是谁,她待在家里,就这么被杀了?

我看编剧懒得想了,他非得让女主祭天吧?

胡建和也是纯纯一个大撒比,怀疑好朋友杀了人赶紧报警行不行,后来基本上都已经确定了,还要凑上前去说我帮你,以前你帮我现在我帮你,自己都有心理疾病,你别指望拯救杀人犯好不好?

最后被误认为共犯,那你姐被人扇耳光你开心吗?

呵呵。

沈嘉文,大傻子经典童年buff,各种离谱操作,杀人手法一点不高明,愣是找不到一点证据????

离谱 田村义的自杀也服了,不会保护证人吗。

就等着从他嘴里敲出来东西,不保护他爸???

离谱。

在我以为沈嘉文就是幕后黑手的时候,爆出来其实陈和平才是主谋,就在我以为有点意思的时候,我才发觉自己才是个笑话。

最后靠自爆抓人也是牛的,真牛,牛啊,呵呵。

一开始是马主委吸引我去看的,这个人物很饱满,我非常喜欢,前面演的非常好,后面他说的话非常有哲理,不要限于怨恨,无穷无尽,不要去电视台二次伤害,还有能冷静地记录下和凶手的对话,甚至能感觉到说话方式不一样,和男主几乎同时猜到有共犯,之后又鼓励男主,人物弧光太大了,不如让马主委做男主!

烂片一个,浪费我这么长时间时间,要不是没有负分,连一星都不给,煞笔。

 4 ) 「模仿犯」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

看完整部剧,你是否觉得幕后的凶手莫名其妙,不可理喻?

但仔细想想,这不就是我们每天看到的网络现象吗?

标题永远是耸动的,故事永远是夸张的,民众的反应永远是盲目狂热的。

“娱乐至死”、“乌合之众”、“景观社会”……这些上世纪的经典社论,精准预言了我们当前的社会环境。

每当一个新闻爆发成热点,真相是什么,我们真的在乎吗?

没有多少人关心真相。

我们只想要一个迎合我们情绪,宣泄我们情绪的娱乐景观。

面对严峻的社会议题,我们戏谑、冷漠,面对和自己想法不一致的声音,我们嘲讽、谩骂。

所有的热点新闻,都仿佛一场热闹的集市。

这里面有人表演,也有人鼓掌。

我们总是风风火火地来了,又一地鸡毛地散去。

这确实是一个人均「变态」的社会。

网络上充满戾气的发言,与现实生活中的一片苟且“祥和”,互为对照。

我有时候甚至觉得,那些在现实生活中看上去温和可亲的人,在背地里很可能是另一副模样……

所以很显然,《模仿犯》中的那位「变态」杀人魔,更像是一个“拟人化”的隐喻。

他的形象,其实就是我们网络现状的一个缩影。

可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这位变态杀人魔能够如此精准的操控舆论?

他才是那个制造苦难的人,却打着“公平”“正义”的旗号,到处耀武扬威。

他向社会散布恐慌,煽动民众不满情绪,只是为了给真正善良,被迫害的人继续「施压」。

如此变态,究竟图什么呢?

「施压」的本质,是权力欲的释放。

「施压」和「虐待」一样,都是通过伤害别人,来确证自身的优越感。

就像在古罗马时代,上至皇帝,下至暴民,都具备同样残暴的人性。

他们挑选奴隶和死刑犯,在角斗场贡献一场场刺激,血腥的娱乐演出。

是的,无论皇帝还是暴民,都将别人的苦难视为自己的享乐。

当他们舒适、安全地围绕着角斗场排排坐,看热闹的时候,角斗场里的苦难反而更加突显出他们自身的优越感。

“我让你去死,只是为了找点乐子,但你无法反抗,只能服从。

这就是权力带来的快感。

剧中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所有受害者均为女性。

然而,女性在这里仅仅只代表一种性别吗?

不,它还代表一种固有印象,一种特质。

女性给人的感觉,总是“柔弱可欺”的,女性在这里隐喻了实质上的弱势群体。

男性与女性,施暴者与受害者,他们也构成了一对权力关系。

而权力压迫的作用,就是转嫁苦难。

施暴者把对生活的不满,甚至把对自身懦弱无能的不满,统统嫁祸到受害者身上。

他们伤害了别人,却能叉着腰说:“你看,都是你们弱,都是你们自己造成的恶果,是你活该。

”比如所有关于女性被强奸被暴力伤害的新闻,总有网民会先去指责女性。

仿佛指责别人,就能转嫁掉自己的恐惧不安。

仿佛崇拜强权,屈服强权,就能成为强权的一部分,就能免于承认自己的懦弱。

是的,当一个人无法战胜一种力量的时候,他就渴望成为这种力量本身。

我的意思是,当有些人恐惧苦难降临到自己身上时,就会试图成为苦难的一部分,先对别人展开施暴。

转移苦难,制造苦难,煽动苦难,并成为苦难的一部分……就是大部分网民获得片刻心安的精神胜利法。

然而,这种盲目的网络暴力,并不能真正免除苦难。

就像权力并不能使人真的强大,权力只能使人“显得”强大。

权力只是一个掩饰。

它掩饰了人们心底的自私怯懦,虚伪短视。

当一个人主动用权力对别人施暴的时候,他其实隐蔽了真实的懦弱的自我,同时,又享受到了一种赢得虚假胜利的自我。

这部剧的名字起得多好,「模仿犯」。

那么,究竟是谁在模仿谁?

谁在崇拜谁?

施暴者的权力是不是真的很诱人?

你要主动去模仿他吗?

每个人都自以为是权力的主人,结果到头来每个人都沦为了权力的奴隶。

杀死受害者的从来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凶手。

因为在病态的社会环境中,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模仿犯」。

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帮凶」。

模仿犯 (2023)7.42023 / 中国台湾 / 剧情 悬疑 犯罪 / 张荣吉 张亨如 / 吴慷仁 柯佳嬿

 5 ) 不理解本剧真凶的人,推荐看杰克杰伦哈尔《夜行者 Nightcrawler》 (2014)(含剧透

夜行者 Nightcrawler这部电影是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找出来给自己冷冻大脑的作品,说实话,每次看都依然会有彻骨寒冷的寒颤。

————————————————————————————————————剧透警告————————————————————————————————为什么推荐不懂陈和平所作所为的人去看这部电影??

因为杰伦哈尔饰演的路易Louis Bloom 不论从出身还是在电视新闻的上升之路,都基本上是一模一样的,两个人物都是极端的 narcissist 自恋型人格障碍。

在这类人眼里,根本不存在正确错误、不存在规则,不存在道德伦理和底线,也没有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念,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是供自己游戏的道具和棋子。

哭诉对他们是没用的,他们还会反向从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那里学到被他们伤害控制的人是什么心理状态和感受。

他们寻求的是刺激。

陈和平要导演一部真人秀来确认自己的价值,社会反应越疯狂,越受他摆布就越能满足他脆弱不堪的自我,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姚雅慈说他不重要的时候被开瓢,郭晓其说不必要的之后杀胡允慧。

陈和平要的就是看到他人在他的摆布下出现动物一样的刺激反应,他就获得满足。

然后来说陈和平的工作。

陈和平的新闻理念和姚雅慈的根本冲突在于,姚雅慈代表的是从战争时期诞生的客观主义新闻价值观,也就是当前世界主流的新闻行业约定,注意是行业约定不是法律,而陈和平其实更多代表的是我们现在的社交媒体时代下的媒体语态,注意是泛指媒体不是某一类媒体,他不在乎媒体的独立性、客观性,他要的是「表演」,一切真实都是服务于他要的舞台效果。

所以他才会去采访涩情club的时候要求大力鞭打,而这一段在姚雅慈的眼里简直就是无法无天,既直戳客观性的伦理道德底线,也对姚雅慈本身女性主义态度是侮辱。

姚雅慈那一刻意识到陈和平是个定时炸蛋,要求他当天就调离,很合理。

另一边来说一下夜行者。

Louis跟陈和平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是彻头彻尾的利用新闻轰动效果来赚钱的主,但恰恰是如此简单的目的,他杀伙伴、进凶杀现场、操纵警匪枪站。。。

一切的一切对他来说只有工具价值,他看不到「人」。

不论任何人挡住了Louis路,他都能面不改色,甚至亲切无事一般,像捏死一个蚊子一样处理掉障碍。

Louis可以说就是人形躯壳的机器,这也是我在看夜行者时,只要看到杰伦哈尔的眼睛,那里面空洞无物,就让我浑身寒颤的原因。

他们一样的点,在于都是自我中心的极端自恋型人格障碍。

陈和平自恋,所以要靠鲨人来满足自我存在的确认;Louis自恋,所有人都是他达到目的的零配件。

可以说,Louis比陈和平更可怕,更无人性。

说了那么多,再次推荐不懂陈和平的朋友去看看夜行者,能增加一个认识narcissist的案例。

不寒而栗

 6 ) 有的人 天生性恶

很少看台剧,除了N年前的《流星花园》,还有印象的就是几年前贾静雯的《我们与恶的距离》了。

吴慷仁演的检察官略带忧郁,有看头。

前一阵他上的热搜是跟小S,脱衣真有肉。

十集的节奏还算紧凑,故事发展能抓住人的胃口和眼球。

值得一看。

湾湾很多东西都跟鬼子棒子很像,所以电视剧也一样充斥着变态、压抑、血腥、暴力!

同样是岛,论变态,湾湾比香港变态很多,不知道是不是跟它自诩为国有关。

岛国思想受资源匮乏影响,也确实更易变态。

有的人的恶是天生的。

只不过是为了寻求更多关注,想要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就可以犯下滔天罪行,就可以虐杀无辜人群。

整部剧有人性善恶的探讨,有原生家庭的问题,有校园霸凌,有职场规则,有创伤后遗症,有法理规则也有以暴制暴以恶制恶,有杀戮也有善良……只能说,台剧挺敢拍。

或者说,台剧的审核更宽松自由。

比较奇异的是,它拍的97年的故事,故事的背景、部分内容情节的设置、某些经典露骨的台词,竟跟现在正在热播的《新闻女王》有非常大的类似。

虽然故事的核心不同,《模仿犯》讲的是一个故事,一个变态连环杀人犯的故事,其中牵涉有新闻的播报。

《新闻女王》讲的是很多个新闻小故事,由一群做媒体的人进行不同角度的报道。

两部剧都涉及传媒新闻业,都有一个强势但能力出众的女主播,且强调的新闻内核直播的风格态度都惊人的相似,林心如和佘诗曼的演绎都很成功。

这只能说明,起码港台几十年如一日的贯彻了新闻的内核和主旨。

虽然侧重点不同,但两部剧对人性的探讨都同样入木三分,台词都很敢写,很敢披露社会问题。

这几年内娱的剧真的是江河日下,除了谈恋爱还是谈恋爱,不是现偶就是古偶,再正的剧都得穿插点感情线,不然就觉得好像吸引不来观众一样。

却不知道胡椒面撒多了是没人乐意吃的。

其实他们真的不知道,这种烂大街的偶像感情只能败坏路人缘,不如单纯好好拍个类型剧!

最烦现在这样各种大杂烩,事业也要,爱情也要,亲情也要,既要又要还要更要!

胃口太大,也不怕把自己撑死。

 7 ) 非常垃圾 不建议看

两倍速看完 最后是激将法认罪 真的sb剧情演员里面就林心如演技在线,其他废物一样演技,说话有气无力阳痿一样,那个老伯,孙女死了还搞圣母原谅心里,Xxx杀人也毫无创意,跟韩国片比起来就是个渣渣.废物jc,查到了酒吧有问题,不会重点查酒吧,一个个排除嫌疑;查到陈和平,不会找人蹲,跟踪,结果导致男主女友死亡;知道田佳仪被威胁入狱,不会承诺保护他家人?

蠢的无药可救总之十集的剧情,三集都能拍完,无聊的情感戏太多,人物只有沈嘉文是有点饱满的,其他角色毫无重量,尤其那个女主,一点毛用没有.

 8 ) 还是有点不习惯检察官来侦破案件

在印象中,检察官可以直接在早期就介入重要刑案,好像是韩国特色。

韩国检察官的强势地位,让其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权选择介入案件的时间和程度。

在我们这边,除非由检察院交由警方协助调查的案件,一般的刑案通常前期是由警方独立负责侦破和聆讯,在掌握基本情况和犯罪事实后,再决定是否交由检方立案起诉。

警方和检方分工明确各管一段。

另一部高分侦破剧逆局里,湾的警检合作也跟我们这边类似。

但是本剧里,郭检察官不但很早就介入案件,而且近乎全程主导案件的侦破,更像是韩国的以检带警的模式。

所以又有点搞不懂了,如果有熟悉湾的警检合作模式的伙伴,来帮忙解个惑。

因为同期有另一部20多集的割喉碎尸的破案剧做对比,模仿犯故事主线比较清晰,没有把注意力过度分散到跟主线无关的情节上,这点挺好,至少不会看着看着把最初的目的忘记了,莫名其妙插入很多跟主线无关痛痒的剧情来。

案件本身而言,并没有太多的悬疑,可以说反派暴露的比较早也比较明显,剧情的起伏和紧张程度也不如逆局。

最后结局也收的有点过于简单和匆忙。

最大的反派隐藏那么久,然后就突然情绪崩溃自我暴露了,这也有点过于简单草率了。

而且侦破的大部分环节都是检察官一个人的调查和推理,警方似乎没起到什么实质性作用,这点有点说不过去。

无论在湾还是韩国还是别的什么地方,系列恶性凶案频发的情况下,压力最大的必然是警方和当地执政者,而检察是不会作为公众视野的第一责任方的,所以这里感觉有点悬浮了。

总体来说,7分剧,推荐一看。

 9 ) 法律、新闻、亲密关系、女性主义

本片目前已经看到以下几个需要被拿出来讨论的话题:1 法律:执法人员是否该保持公平公正2 新闻:媒体究竟在揭露事实还是操控人心,大众又如何不成为“共犯”3 家庭:原生家庭的影响与亲密关系4 女性:女性究竟是否为弱势人群我暂时不去想去纠结整个电视剧推理的刻意,焦点的模糊,警察的无能,节奏是否紧凑,逻辑是否合理。

仅围绕电视剧中看到的这些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法律:执法人员是否该保持公平公正

郭晓其一直坚定的认为,执法人员的执法程序应该正当,也不应该执行私刑,直到自己爱的女人被杀,他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向陈和平下手。

这让我想到了《死亡笔记》,内核是一致的。

法律存在它的漏洞,所以会让一些人逃离制裁。

但因为程序的不正当,我们才有《辛普森杀人案》的逃脱,也正是因为程序的正当,才让弟弟胡建和没有被草率的成为杀人凶手。

所以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也无法保持绝对的理性,也没有在这个位置上遇到同样的问题。

只能说,向那些在相关岗位一直坚守誓言的执法人员致敬,社会需要更多这样的人。

真相寻找起来固然困难重重,但我们不应该用谎话来敷衍了事。

这里推荐大家大家去看金凯瑞的《大话王》。

二、新闻:媒体究竟在揭露事实还是操控人心,大众又如何不成为“共犯”

结合近期还在热播的《不止不休》,同样也是媒体话题。

我隐约记得剧中黄江也说过类似的话。

“新闻是客观地陈述事实”。

而在互联网媒体野蛮生长的今天,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记者”并且发布“新闻”。

一个十几秒的短视频,尽管非常有可能已经被去头去尾断章取义,只要可以获取流量博得眼球,便有很多有心之人发布出来操控舆论。

我已经看腻了当前新闻的多级反转,人们不停的站队再换队,新闻一个接一个,即便是当下最火热的新闻也可能在几个月后被大众遗忘。

比如铁链女、唐山打人事件。

但无论这些“新闻”的背后是揭露事实还是操控人心,他们服务的对象永远都是大众,所以大众究竟用怎样的立场来看待这些新闻,才成了最应该被讨论、被思考的话题。

剧中让我特别震撼的是陈和平募集下个目标时说的话。

他说:“你们觉得这很变态吗?

但如果没有观众的叫好,也就不会有秀了,别再装作事不关己了,是你们集体赞助的,你们都是合谋。

看到这里我开始不停反思,我有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成为伤害了某个人的“共犯” 。

我们又到底应该用怎样的立场去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

更别说我们看到的这些有限的内容又是别人希望我看到的部分。

我甚至很想吐槽一句是:这个话题也是读书二十几年没有人教的部分。

但没关系,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作品让我们开始质疑身边的陈词滥调,对很多口口相传的“道理”和“经验”开始怀疑和深挖。

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也呼吁大家在发表自己看法前能够做到三思。

三、家庭:原生家庭的影响与亲密关系这个话题太大了,也太痛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这一生是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

我相信很多小孩都经历过父母一方出轨、离婚、家暴、重男轻女、溺爱、缺爱、被成为替代品等等。

特别是80后-90后,我们从小的教育中,很少被提及什么是爱、性、责任、性别。

大人们没有时间和心思来给我们解释如何保护自己,如何不伤害别人,怎么面对校园暴力、不公平待遇、歧视、侵犯,甚至包括如何面对父母离异、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如何正确对待性和亲密关系。

我们只是被不断的要求要有更好的成绩、体面的工作、找到合适的另一半,然后催婚、催生。

我们的前半生仿佛是被赶鸭子上架到点就得打卡一样浑浑噩噩的度过了,连自己的一生都还没有活明白就开始养育下一代。

只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够顶住压力,唤起更多觉醒,在培养下一代时,将时间和精力更多的放在“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而不是去过度丰富其他“虚荣”的标签。

四、女性:女性究竟是否为弱势人群这部影片,以及这两年的很多新闻,都将女性话题推向风口。

越来越多的女性呼吁平等,提倡女权主义。

我们在抵制催婚催育,我们开始勇敢的说“不”,不再将婚姻和生育作为女性的“必经之路”。

这实在是太好了,但女权就真的获得胜利了吗?

女性真的就不是弱者了吗。

这部影片里的受害者均是女性,其中一名受害者被杀害后,爷爷上了电视节目,确被民众指责说 穿很少活该、去夜店活该。

尽管很多人诟病这些言论的真实性,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言论也是在近几年才消失的啊!

并且即便是现在,也仍然有很多人认为,去酒吧爱喝酒的女生就是不检点有问题私生活混乱啊!!!

包括在林心如饰演的姚雅慈死后,媒体瞬间将她包装成“和很多政商人士存在不正当关系”,即便是在当今社会,污蔑一个女性私生活混乱仍然是那么的容易且命中要害。

希望各位姐妹们,可以继续保持警惕,勇敢说不,尊崇内心,做自己。

文章结尾也附上近期看上野千鹤子老师书中的一些观点作为参考。

最后,用我很喜欢的电台“翻转电台”主理人李厚辰的一句话结尾吧:要敢于去相信。

就像影片结尾男主说的:黑暗不会消失,我们所能做的,是用更多的温暖和光去平衡。

附录:

 10 ) 关于《模仿犯》的一些槽点(内含剧透慎入)

很久没看过槽点这么多又让人停不下来的剧了。

和很多人一样,几乎是一口气刷完的,所以给三星。

前六集看完:就这样?

7-10集:原是我太天真。

(第8集:高能!

)看到很多人夸了,我就补充点不同声音。

总体上显而易见的槽点还是很多的。

1. 媒体。

剧中主要推动剧情的力量有三方:检警(检察官+警方)、媒体、罪犯,其中媒体占比非常大。

但本剧中的媒体,不论是记者还是电视台主播都非常不贴合现实。

第三集马主委做客林心如节目。

这段真的太假了,也是全剧让我最愤怒,最想骂脏话的一段。

面对一个刚刚失去外孙的可怜老人,现场call in进来的观众说“你孙女出入不三不四的地方,她自己有问题”“她就是活该”。

人家都死了孙女,能说出这种话的怕不是反社会人格?

这个桥段极其不符合实际,先不论现实中会不会有人打电话进入一个直播节目说这些反人性的话,真实情况现场导播一定会控场的,因为这种舆论导向会影响媒体口碑和公信力。

导演这样拍究竟是想展现人性的残酷还是台湾民众的脑残,又或是花式秀下限?

第七集。

柯佳燕饰演的胡允慧在弟弟死后做客林心如的节目,后者上来就问,“你和弟弟一直住在一起,请问你对他了解如何?

” ???

拜托,这真的是资深新闻主播兼制片人问出来的吗?

那不如直接问“你和你弟熟不熟”算了。

这部剧中大部分记者的提问都比较白目且毫无水平和营养,不知道台媒的真实情况如何。

2. 胡建和。

对剧情推动不大,挺讨厌一角色,讨厌的点在于懦弱且是非不分,也算死有余辜。

3. 作为本片中的检警代表,郭晓其和林尚勇都很喜欢冲动地把枪口朝向罪犯啊。

4. 胡允慧。

犯罪心理师,在本片中虽然不算什么资深的咨询师,但她展现出来的总是一副唯唯诺诺,委屈巴巴的样子,有点儿魂穿陈韵如的感觉了。

咱就是说,这样的心理师,可信吗?

5. 检警的办案能力在这部剧中真是一言难尽。

眼看着一个个知情人、证人、共犯死掉,永远事后诸葛。

第9集。

既然都知道凶手是谁,竟然猜不到他会对证人下手??????

作为本案唯二(父女)活着的证人兼受害者,警方都不加强保护的吗?????

怎么能够让他可以长驱直入地进入证人病房?!!!

还有,凶手是公众人物,在他正常大摇大摆工+警方已经暗暗锁定他为头号嫌疑人的情况下,警察都不派人盯着他的???

还能让他轻轻松松继续杀人????????

我的个天,导演,这么多所谓的咖来演这部戏就是为了死而死吗?

6. 剧中女性除了被害似乎一无是处。

女一女二女三对推动剧情到底有什么用?

7. 最后一集,都已经判了凶手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终身,媒体采访的时候还叫“陈主播”?

门口一众信徒一样的人举着牌子喊“无罪释放”???

这是认真的吗?

真是三观尽碎。

很多人可能都评说这是一部日式推理风格的剧,我不否认,但日式推理不等于无能推理。

总结:槽点虽然不少,但还是那句话,可看性不错。

最后,全剧最喜欢的人物是马主委。

《模仿犯》短评

来了!

8分钟前
  • Onicht17
  • 推荐

办案和杀人没有逻辑全员神游结果冷不丁爆发把人头送掉,拍摄虐女情节毫无必要地重复且详尽至极同时全程提个完全没有内容只有名字的女性节目当赎罪券。最后两集放四遍男主的痛苦蒙太奇只会增加人想快点把电视关掉的欲望。看得出来是想模仿某几部影视作品,结果硬凑出来一部二倍速全程滑手机都不影响看剧情的史诗级无聊悬疑剧

12分钟前
  • 很差

中间有不停的按快进键,还是一口气看完了。关于报社的布景也太不90年代了,除了用手机之外没感觉到有什么年代感。演技全员都发挥得蛮好的,剧情上完全不是巧妙的推理,一开始也没把所有信息给观众,所以想要感觉到推理的悬疑感那肯定是没有,抓真凶靠嘴炮和意外,最后boss靠自曝。拍的很商业,很流畅,不枯燥,但不精妙,如果对剧情要求严格,那可以说剧情等于胡扯八道。虽然柯佳嬿二番,林心如特出,但是就人物成长曲线和戏份来说,女记者才是女一号。这部剧,很有网飞算法感,每个特点都是现在大热的。打发时间可以看,作为说普通话的剧,边干其他事边看也能听懂。

13分钟前
  • 来临
  • 还行

只能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内地拍的99%的电视剧依然还是残次品,熬夜看到天亮,真的好看,这才是电视剧应该有的水平。

18分钟前
  • Summer
  • 力荐

白冰冰案台媒比这剧里只多不少哦,这么多年应该也人改不了吃屎吧(还有观众也不要太激动,纸媒现在为什么失势就是九十年代电视媒体、现在新媒体得势的原因

23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推荐

最後幾集給人的感覺,說不清楚,徘徊在「就這?」「噢反轉了」「就這?」「又反轉了」「就這?」之間,最後就是停在「就這」。沒有三點五分,湊個四吧。

27分钟前
  • 独孤树
  • 推荐

马伯伯角色完成得最佳。反派真不行,都是一眼就透底,记者和心理医生也是同样只有个身份标签,林心如不妨给自己加点戏,或许还有趣些。对媒体的公信和影响,程序执法的追究只做到了搭个戏台,没抓住要害

28分钟前
  • SundanceKid🌈
  • 还行

对虐女不耐受,想看这么虐男的,有没有导演拍

31分钟前
  • 丝羽㐱
  • 较差

吴慷仁演技真是太OK了,很会挑剧本呀~男主播反派这条线有点莫名其妙呀~

36分钟前
  • mpor2
  • 推荐

噱头大于内容。这不是模仿犯,就是个神经病小团伙。

40分钟前
  • 蓝霉沉皮
  • 还行

什麼低配小丑和蝙蝠俠了

44分钟前
  • 蔓藤
  • 还行

后半段又垮又拖沓,都知道嫌犯是谁了,还让他毫无顾忌大摇大摆吗?以及无法正视正常起来的宝宝……也无法接受明知自己最亲近的人受到威胁却把刚刚说好要一起走下去的女票忘到九霄云外的过失555……

48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还行

看这部前看的刚好是华灯初上,主演一致性有点高。宫步美雪最有名的小说之一吧,日本之前有两版,故事搬到台湾也完全没有违和感。就是以电视剧来看最后一集真的有突兀到,她的小说确实难影视化。吴慷仁意料内的给力,姚淳耀意料外的惊喜。

53分钟前
  • Karo
  • 推荐

太差了!

55分钟前
  • 阵雨
  • 还行

不错,有悬疑感,节奏合适。第一集通过一些小事件刻画了男主观察细致,刚正不阿,但也不擅处理人际关系的形象。另外,男主应该也是有过往的人。

56分钟前
  • 故马旧袍
  • 推荐

痛,真的太痛了。一口气看完,已经很久没有这样一口气追完一部剧了,不愧是网飞出品,人物刻画非常细腻,演技都太好了,中间数次泪奔。节奏略有拖沓,但是为了人物刻画可以接受。

1小时前
  • 路逍遥
  • 力荐

一些题外话:台湾这个社会挺彷徨的。在原住民被赶走,自身社会形成不久,就又被日本污化多年。两边文化的糟粕学了不少,形成了一个过于传统保守又发泄式暴露的环境。在这部剧里,这种矛盾感异常突出

1小时前
  • UglY_MoNey
  • 还行

剧情实在是不怎么样,用两三集就能讲清楚的故事硬是拖了十集,推理部分几乎全靠反派自爆,三星主要给导演的悬疑氛围营造外加吴慷仁和大boss的演技,柯佳嬿这部戏份很少亮点也不多,甚至和吴慷仁的cp也没什么嗑头

1小时前
  • 阿五
  • 还行

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四个自信。我请问呢????感觉这是我们短剧的神经逻辑。

1小时前
  • 小戒
  • 很差

很惊艳,期待后续同样精彩,不要烂尾。当家主播姚雅慈很给力!

1小时前
  • 申报杜飞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