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十年》开播了。
作为一部献礼剧,这部剧用11个单元讲述了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昂扬的奋斗之姿,通过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折射大时代。
第一个单元《唐宫夜宴》便向我们展现了用三个“碰撞”谱写的“爆款”。
去年,河南春晚的《唐宫夜宴》一鸣惊人火爆“出圈”,灵动的舞蹈演员如从画中走出,再现了开放的大唐之美。
《我们这十年》的《唐宫夜宴》便重现了这一“爆款”舞蹈从创排到走红的故事。
1、古代与现代的“碰撞”《我们这十年》一开始便是考古现场,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挖掘着古董,用小刷子清扫那些年代的泥土,而后变成了博物馆里呈现出来的一组乐俑。
镜头切换,白百何饰演的舞蹈编导陈冉在静静欣赏着这一组乐俑,她的耳边出现了《琵琶行》的诗句,她的脑海里浮现出小艳演绎这个故事的场景。
随后,镜头又把我们拉回了现代的郑州歌舞团,他们正在复排《水月洛神》这个舞蹈。
然后故事徐徐展开,讲述了小艳和林蓓蓓的跳舞的故事。
《水月洛神》之后,陈冉又在研究新的舞蹈,于是她把眼光放在了那一组乐俑中,在静静的观赏中,她的眼前仿佛呈现出大唐的繁荣盛世,她沉浸在优美的音乐里,美妙的舞蹈里,于是一个构思在她脑海里形成。
《唐宫夜宴》是古代与现代的碰撞,它把古代的美融入到现代的舞蹈技术里,为我们呈现出一幅绚丽的画卷。
预告片中,这部舞蹈虽然没能获得“荷花奖”,却登上了春晚,一夜走红,成为爆款之作。
2、梦想与现实的“碰撞”《唐宫夜宴》不仅为我们展现了舞蹈的创编过程,更是为我们展现了舞蹈演员的梦想与现实。
林蓓蓓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舞蹈演员。
当别人非常努力却只能跳群舞的时候,她已经跳到了主演,而且是郑州歌舞院重点培养的下一任首席。
但是她却在梦想与现实中迷失了自我。
她谈了一个富二代男朋友,男朋友想让她辞去工作,安心在家相夫教子。
她也动摇了。
作为一个舞蹈演员,她面对的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停歇的练习,而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也只有六七千,即便跳到首席、即便获得“荷花奖”,也不过多拿3500元。
这样的现实,确实让人幻灭。
所以,她想辞职。
辞职之前,她去看父母。
想起自己小时候在父母的小摊前翩翩起舞的场景,再加上父母对她的鼓励,她决定重拾梦想,继续跳舞。
虽然这只是个小小的插曲,却折射出当下很多年轻人的价值观。
我们到底是继续坚持不值钱的梦想,还是跟现实妥协?
艺术是无价的,梦想亦是无价,但是它却很容易输给有价的现实。
不过,正是因为梦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才让有些人的坚持弥足珍贵,而且焕发出更大的价值。
你觉得呢?
3、泪水与汗水的“碰撞”林蓓蓓面临的是梦想与现实的“碰撞”,而现任首席小艳却忍受着泪水与汗水的“碰撞”。
小艳天赋一般,从群舞跳到主演,再到首席,完全靠自己的努力。
当年,《水月洛神》要彩排,当时的小艳理所应当是B角。
但是舞蹈编导为了更好的效果,请了外援沈佳宜。
小艳能不能当替补,还得看她的表现。
她难过、流泪,但哭过之后依然去排练了。
每天白天练群舞,晚上练主演,她跟在沈佳宜后面,看着她的优秀,自己却无能为力。
那一刻,她是挫败的,甚至产生了自我怀疑。
陈冉鼓励她,或许可以试试“扬长避短”。
终于,她获得了认可,也得到了首席的位置,这一跳,就是十五年。
这些年,她熬走了很多群演,也把自己的青春熬走了。
公婆吵着让她生孩子,可是她却放不下自己的舞蹈梦。
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让她放弃,谈何容易?
哪个人的成功不是泪水与汗水的“碰撞”呢?
这三个“碰撞”,让我们见证了《唐宫夜宴》这部爆款舞台的产生。
这部剧真的好牛啊!
才看了两个单元,第一篇章带给我的是震撼,原来唐宫夜宴背后还有那么非凡又平凡的故事。
第二个篇章“热爱”带给我的是感动。
感动在炙热感情上,感动在民族团结上,更感动在家国同构上。
首先不论是教练的人物、足球、对孩子的感情成长弧光的变化上,从排斥到接纳再到融合,还是新疆孩子淳朴热烈单纯天真的善良,都让我感到了世界的和谐和生命真正的亮色。
其次,隐喻和象征的手法,陈缰和新疆孩子的友谊、教练和新疆孩子的心灵牵系,以及书记对村民们的关爱用心,都是以极其富有暖意的手法刻画了汉族与维吾尔族之间的牵连融合,更是体现了民族团结的深刻意义。
最后,书记是个很重要并且内涵深厚的人物,他勾勒了家国同构的粗粝漫长画卷,一面是大义,一面是小家,突出的不但是肩上沉重的使命,更是伟大爸爸身份的抉择。
再往深层次讲,作为汉族人的他不难看出是教练的投射,教练也会成为这样一个自我的责任以及民族的枢纽。
短短四集,包含的元素丰富,人物的关系深厚,情感的价值浓烈,让观众看到的是辽阔的新疆大地上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现实图景的艺术化极致表达。
看了我们这十年《一日三餐》,这部短剧实际上是展示了传统美食文化的美好,同时也展现了对自己民族大文化的自信。
导演手法平实,画面舒展大气,色调温文尔雅。
观众就如看街头项尾正在发生的故事,没有说教、没有起伏跌宕的情节,因此更使人耐看!
尤其是这几位资深演员的表演为此剧增色很多!
导演那种朴实的感情也渗透到剧情里。
一日三餐来源于生活有滋有味,真是吸人眼球。
《我们这十年》终于开启了第五个单元《心之所向》,谭松韵化身李心遥,从大城市回到农村创业,还有聂远饰演的方新桅,也是把自己的发展赛道从城市搬到了农村;翟子路饰演的陈楚江,更是一个既搞笑又有个性的新农村创业青年。
他们的故事深深的打动着观众、激励着观众,但是更让人感动的是,他们故事的原型。
1、剧中人的艰难抉择李心遥大学毕业后留在了杭城,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可是不安分的她却瞒着家人辞去了高铁站的工作,去做了店长。
当然,做店长也不是她的最终目的,她想要创业,所以后面她跟朋友们开了自己的化妆品店。
本来她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就是如此,她想要扎根城市,并想着有一天能够把父母接到城里来,摆脱土地的束缚。
可是没想到她没能劝动父母,却被父亲“破了防”。
当看到父亲越来越年迈,却依然舍不得那些地的时候,她心中有一片地方被打动了。
于是,她决定回到农村。
当然,她不仅仅是为了帮助父亲,更是在为自己谋划未来。
她偷偷跟方学农签约,流转了他的一百多亩地,甚至还想着流转更多的土地,规模化经营,创办智慧农业。
从在城市里创业到农村创业,虽然赛道变了,可那都是她的心之所向。
方新桅也是一个很优秀的青年,他大学毕业后在杭城打拼,创办了农贸公司,但是他的心却一直关注着家乡。
在自己生意陷入瓶颈的时候,他也选择回到农村,开启新的赛道。
虽然这遭到了父亲、妻子的反对,但因为他的坚持,让他的事业开启了新的征程。
陈楚江也不想回村种地,因为在城里,他还有一个女朋友。
但是在看到李心遥和方新桅的决定之后,他也打算留下来,一起创业。
虽然他在劝说胡叔过程中被泼冷水,修路时摔下山崖,可这都没能阻挡他的创业之心。
剧中这三位主角各有各的苦恼,但是他们最终都决定留在家乡,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2、故事原型更打动人剧中这三位年轻人令人感动,他们背后的故事原型更是令人敬佩。
李心遥的原型,就是“农创客”王运。
她当年也是两次回到农村创业,习惯大城市生活的她,第一次回来没能待多久,重新回到城市之后她又不甘心,于是才有了第二次的回归。
第二次回到家乡之后,她帮助父亲将108亩田地发展成2300亩的规模化农场,建成了杭州第一家智慧农业系统,又将公司经营为杭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并牵头成立了建德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为年轻的农创客们提供培训、资金、销售等服务。
如今,她正在探索农旅融合的共富路径,借助杭州市专家工作站、电商人才实训基地,培育电商达人、直播红人等网络营销人才,帮助村民们实现共同富裕。
方新桅的原型,是“农创客”郎学渊。
他毕业后一直在宁波打拼,成立了年销售额达350万美元的服装外贸公司。
后来,他回到农村创业,成立了大同镇育秧中心,引进了国内最先进的“叠盘暗出苗技术”,配备现代化全自动水稻播种流水线一条,还配有专用秧盘、塑料托盘、叉车、专用运秧车等现代化设备。
陈楚江的原型,是“农创客”饶成芳。
十年前,他也是从城市回到农村,一头扎进农田里,从一个“农业小白”历练成了农业技术精英。
他种植的多款大米供不应求,还常常斩获各类农产品奖项。
但是他并不满足于此,他说“未来我们将升级延伸产业链,把生产、加工和销售、售后服务、快运等环节打通,将最好的农产品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
你看,有原型做支撑,《心之所向》这个单元是不是更加贴近生活,更容易打动观众呢?
每个人都有一个“乡土梦”,只不过有的人早早地被唤醒,而有些人却让它成为了心中的遗憾。
3、给未来发展指明新的方向如果说《我们这十年》的《前海》主题是鼓励年轻人去大城市创业,那么《心之所向》就是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为自己的家乡贡献力量。
农村空间大有所为。
《心之所向》一开始就向我们展示了当下农村的困难,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剩下很多老年人,插秧、打药、浇灌、收割等这些农活都无法顺利完成,于是很多肥沃的土地都荒废了。
而留在农村的一些年轻人呢,也因为见识、知识等因素,阻碍了他们的发展。
比如像剧中李心遥的爸爸,他想让女儿回来,也只是想让她帮助自己,并不想让她创新。
可是不创新,农村的经济就没办法激活。
如今,大城市里创业的空间逐步被压缩,所以一些有志青年不如回到家乡,回到农村,回归田地,或许能从中找到新的赛道。
《心之所向》其实为青年创业指明了一条新的发展方向。
这样一说,是不是这个作品的意义又厚重了几分呢?
你觉得这个单元好看吗?
看了第一集,好无聊苍白的剧情啊,为什么女主会对陶俑幻视幻听?
这编剧搞得女主精神不正常一样……选角也好有意思,记得以前北京台专门去北舞采访白百何老师,老师对她避而不谈,最后不得已才说“没有好的造诣,比较平淡”……
从这评价看出来她在舞蹈上也没有什么天赋和成就。
就这水平,剧播出当天,还有n个营销号带话题#白百何跳舞很丝滑#……真敢说啊……
哈哈哈哈哈,这剧可千万别让她以前舞蹈老师看到,不然给心塞死了。
到底是谁还在电视圈捧白百何?
救命,出过手指事件,离婚还秀恩爱,堪称女版陈赫,(哦陈赫也在剧里啊,搁这叠buff呢)还能在圈内源源不断有资源…连献礼剧都有她😅…娱乐圈演技好又有舞蹈功底的女演员可不少,随便列举一下,毛晓彤热依扎陈数李一桐都比白百何好看,演技也不相上下。
拜托资本捧人看看脸好吧?
中午干饭看了《热爱》这一单元,结果就停不下来了,真是又笑又哭:)最开始,是张雷老师因为“没有试用期的事业编”才去新疆任教。
到后来,被孩子们对足球的热爱所感染。
“往往难的事情,才更值得去做!
”孩子们成功了,因为他们永远热爱篮球眼里有光芒,自己梦想就实现了。
因为热爱,所以才能看到更多希望,热爱永远不会停止。
在生活中平凡的故事也有着平凡的触动,这种题材的剧既吸引人而且也很有意义。
还有为雷老师照亮黑暗的爷爷的那一幕,我看那段的时候也哭了,真的好感人,他为了大山的老师们照亮,让他们照亮孩子们,转头看到老人的笑脸,这一刻,彻底前不住了,没什么话语,就能感受到汹涌澎湃的热情和善意,他说他是流水,自己是石头,流水不断更替,石头会永远在这里,可是流水也可以带着石头,去到更远的远方看到外面的世界,流水也可以带着其他的石头来到这里,诉说着他们故乡的故事..将来也会有许许多多的人来到这里,而我们会走出去看见外面的世界。
书记用自己的努力在带领着这里的进步,时间精力都付出了,而自己的家庭却总是缺席,到后面儿子的理解,自己也更好的融入其中,路上的困难很多,但是我们都在努力,努力让这一切更好。
因为热爱,我们才会不遗余力,达到自己的梦想,不努力怎么知道结果呢。
这个故事把每一位人物都描写了出来。
回想起上半年支教的我,真是无病呻吟;当初的我也只不过是为了完成实习任务被迫前去支教,如果我也能保持一份热爱,或许我那时的快乐会多很多。
“你若不抽出时间来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最终你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面对不想过的生活,现在的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努力充实自己,不要焦虑时光。
” 现在加油干!
上不了岸就去冲特岗教师(又在给自己画饼了。
说起侯勇,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谁,但是若说《人民的名义》里那个吃着炸酱面、住着老小区,却拥有一面墙的人民币的“贪官”,大家立马就想起来了吧?
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人还对他吃炸酱面的场景念念不忘呢!
在《我们这十年》的《一日三餐》单元里,侯勇变身成一位做肠粉的“老匠人”五味,他弓着腰、弯着背在厨房里忙活,只为把精心烹制的早餐带给大家。
这一个单元,因为侯勇的演技,让人印象深刻。
1、侯勇塑造的五味很传神《我们这十年》一开场,就是五味在磨米浆,他用一把小石磨一点点磨着两年的珍桂米,小心地添水添米,汗水浸透了他的衣服,他就那样佝偻着身子磨米浆,准备第二天做肠粉的原料。
早晨,他的一日三餐店开始忙碌,有老主顾,也有上学的学生,有的人吃完就走,有的人还要坐着唠唠嗑,消磨消磨上午的时光。
突然一天,一个开发商找他来,希望能够买下他的这个店面,然后做酒楼,他坚决反对,生气地赶走了他。
可是他没有动心,他的女儿蔡云却动了心。
蔡云知道自己说服不了父亲,于是她便采用了“先斩后奏”的方式,先是压缩父亲肠粉店的经营,然后借着改造升级的名义把店面改造成高级饭店。
木已成舟,五味也没有办法,他只能守着小小的杂货店继续经营他的肠粉。
结果,蔡云的酒店开张没多久,就遇上了“禁止吃喝”的规定,她与开发商投进去的钱全都打了水漂,再加上后来开发商出事,蔡云更是不知道怎么办。
而此时,五味却跟女儿说没关系,他们自己开饭店,于是五味研究新菜谱,帮着女儿张罗,新的一日三餐开了起来。
这个单元的最后,侯勇饰演的五味敲鼓的场景更是带劲。
大家的新生活不就是这样红红火火“敲”出来的吗?
侯勇真的是演什么像什么,整部剧他的台词并不多,但是他往那里一站,就让人感觉他就是五味。
这就是演技吧!
2、几位“老头”撑起了这一个单元《一日三餐》这个单元,可以说是靠几个“老头”撑起来的呀!
老闫、老白和丁娘娘是五味店里的常客,五味的店开了多久,他们就吃了多久。
很多时候,他们也不仅仅是为了吃肠粉,更是为了坐在一起聊聊天吧。
后来一次偶然机会,他们遇到了老醋。
虽然不知道老醋的身份,但因为都爱吃肠粉,所以他们凑在了一起,没事聊聊天,发发牢骚。
比如丁娘娘就一直在吐槽自己楼下的KTV,音乐声吵人吵得睡不好;老白则吐槽儿子天天在外面喝酒不回家,说是不得已的应酬。
当然,他们看到五味的困境,也会给他出出主意、想想办法。
每天,五味看到他们几个来吃肠粉就很心安,而他们只要有时间就会来吃肠粉、聊天,一坐就是半天。
几个“老人”虽然只是简单聊聊天、吃吃饭,但是他们自然随意的风格,代入感十足,让人深深体会到“烟火气”。
也正是这个原因,才让这个单元足够吸引观众吧。
3、本以为讲文化传承,没想到讲的是作风问题没想到《一日三餐》也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时代感。
本以为这个单元讲述的是传统文化的碰撞,讲述父亲与女儿的价值观的相对和融合,没想到却融入了“作风问题”这个大的话题,于是这个单元便有了新的意义。
老闫、老白和老醋三个人在一起吃肠粉,老醋提出禁止吃喝的问题,老闫听进去了,老白不以为然,当然,这跟他们的身份也有关系。
老白是个工人出身,可能觉悟没那么高,而老闫则是干部出身,所以他很敏锐。
于是,在蔡云酒店开业那一天,老白的儿子参加了酒席,而老闫却借口把儿子叫回去,于是老闫的儿子逃过一劫。
可是,作风问题本来就是非常持久的“硬仗”,即便老闫的儿子再小心,也有“防不胜防”的时候,在一次推却不了的饭局上,他虽然看着形势不对走了,可依然背负了处分。
不过,这也是因为这一个处分,让他更加看清了问题所在。
所以,他后来才有了更大的进步。
把“吃”与“作风问题”联系起来,用一家早餐店作为“切入口”,更加能够让观众深刻体会到“作风问题”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因为这一点,这部剧有了更为厚重的现实意义。
你喜欢这个单元吗?
文|林艾米(amylin_writer)
《我们这十年》剧照当今时代,很多人感觉上班没奔头,认为上班都是在为老板打工赚钱,不愿意朝九晚五的上班赚工资,而选择了走上创业的道路。
其实,创业这条道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的道路看起来是一条阳光大道,但也有可能是一条巨人重金押注的道路。
电视剧《我们这十年》之《心之所向》篇章中,李心瑶是一个从小就想着要逃离乡村的女孩子,她努力读书,走出了乡村,大学毕业后在大城市获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李心瑶是父母的骄傲。
在李心瑶的家乡,很多年轻人都为了赚钱而抛下家乡的土地逃离了乡村,李心瑶的父亲一直是家乡的种粮能手,他放不下家乡的土地,于是就接手了很多荒废的土地来种。
李心瑶的父亲手上的土地不知不觉已经有一百亩了,在农忙期真的是忙不过来。
《我们这十年》剧照于是,李心瑶的父亲到城里来找李心瑶,请她回家帮忙。
没想到的是,这个临时帮忙的一个请求,促发了李心瑶这个原本要逃离乡村的人回乡创业。
其实,这一切离不开李心瑶自身的特质,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建议先关注,再慢慢看,以防不小心手滑找不到了。
特质一:强烈的创意意识李心瑶的父亲到城里找李心瑶,想请她回家帮忙一起弄农忙,但是他却没有在女儿的原单位找到她,李心瑶已经从原单位辞职了。
原来,李心瑶原来的单位工作稳定,但是每天朝九晚五的,她感觉没什么奔头,她想要做些自己想做的、有挑战的事。
李心瑶的新工作是在化妆品店当店长,她之所以选择做这份工作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化妆品店店长的工资比原单位高出许多,另一方面她可以在工作之余积累相关的经营经验,因为她想要创业。
《我们这十年》剧照一个人是否适合创业,是否能创业成功,与创业者的素质有很大关系。
决定创业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要有强烈的创业意识。
适合创业的人都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切靠自己”,创业者需要挖掘自己大脑的潜力,形成强烈的思维模式,营造创业的氛围,积极为创业创造条件。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特质二:自信、自强的创业精神李心瑶的父亲得知女儿从原本工作稳定的单位辞职了,就燃起了新的想法,他觉得女儿开化妆品店也不是什么好出路,既然女儿原本稳定的工作没了,那不如让女儿回乡帮他一起打理田地。
李心瑶是一个心气很高的女孩子,她已经长大了,她不可能再活在父亲的羽翼下,她帮父亲忙完农忙期,就打算回城里开启她化妆品店的创业之路了。
《我们这十年》剧照正在此时,李心瑶父亲的手不小心骨折了,她为了不让父亲操心手里百亩田的后续事宜,决定留下来帮父亲。
李心瑶从小就没有关心过农业的事,父亲担心她做不了各项文件的处理工作,但李心瑶却对父亲说“我可以学啊”。
从这一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李心瑶是一个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她不会畏惧从来没做过的事,她相信只要有心学,就都能做好,一切困难都不是事。
《我们这十年》剧照自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力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在做事时能否成功和自信心有很大的关系。
创业者想要创业成功,培养和坚固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创业者要想成功,除了拥有自信心以外,还需要有自强的精神,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来学习是创业者的必修功课,因为创业的道路是没有人走过的,需要靠自己来强大自身能力,不断摸索前进的。
特质三:竞争意识李心瑶在家乡帮助手臂骨折的父亲打理田地,一晃就一年时间过去了。
父亲的骨折早就恢复了,李心瑶在帮父亲打理田地的过程中也逐渐摸清了种粮的一系列事情,她内心想要创业的心又燃起来了,这次她想要用土地来创业,她想把种粮这件事做大做强。
其实,李心瑶并不是真的一定要回城开化妆品店创业,她只是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她想要做有挑战的事,既然通过种粮也可以创业,那何乐而不为呢?
种粮创业一方面能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另一方面还能振兴家乡的发展。
《我们这十年》剧照李心瑶认为,光靠父亲手里的地来种粮,无法产生规模效应,她打算把村里其他人的地都收过来一起打理,收够一千亩就可以投入一些科技技术,统一改良种植技术,开启智慧农业,提升整体效能,这样才能在农业市场这个大盘子下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从古至今,竞争无处不在,生存竞争促进了物种进化,发展竞争激发了现代科技的进步。
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竞争催化了优胜劣汰。
创业者想要成功,竞争意识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竞争意识激发大脑潜能,促进人们不断前进并走在行业前列。
拥有核心竞争力,就不会被时代淘汰。
-END-带你发现更多美好,分享经验,为你赋能,欢迎关注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中午吃饭,随手打开了《我们这十年》,知道是个礼赞剧,估计主旋律色彩浓,没有抱太大希望。
结果,竟然特别没出息的,看一集哭一集!
片子是单元剧,目前我看完了前两个,是必须要来安利的程度。
开场就是王炸的《唐宫夜宴》,我真的好爱群像剧,就像剧中陈导把每一个唐佣小姐姐的天真烂漫灿烂可爱都表现出来了一样,这一单元,导演也把为河南卫视和郑州歌剧院助力传统文化出圈的每一个人都描绘的生动明媚。
白百何演的编导陈冉,原型是唐宫夜宴的编导,她有自己的内容坚持,有审美有创意,擅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
白百何本身就是个演技过硬的演员,她很好的表现出了一个即是主角但又不抢戏的女一号;万鹏演的蓓蓓,有天赋但不珍惜,一心只想舒服的过上好日子。
她说“你们这一辈可能比较讲究热爱,但我们这一代比较讲究性价比”,真的是所有打工人的互联网嘴替!
这个角色很立体,有转折,万鹏身上的松弛感让这个角色彷佛就是为她而生的;张慧雯在欢乐颂里败光的好感,在这部剧里真的完全找回,又让我给她加上了林奚滤镜,没办法,她跳舞实在太美了;董思怡饰演的王宝圆,真的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可爱了!!
娄艺潇演的副院长和郑晓宁饰演的院长,也都贡献出了极其生活化的演技。
这一单元讲述了唐宫夜宴背后的故事,如果说大家过去一年看到开挂的河南电视台走到聚光灯下是时代的选择,那这一单元就将每一个人在冰山下的努力呈现了出来,这一单元我从小姐姐们开始排舞就泪目,一直哭到她们走红。
我永远为华夏文明的厚重感动,也永远为鲜活坚韧的同胞感到自豪;第一单元的泪水还没擦干,白宇帆就带着“德宝”的二愣子笑容上场了,《热爱》的前两集让我笑的有多傻,后两集就让我哭的有多惨。
这一单元讲述的是一个不会踢球的足球教练,从南京毕业后奔赴新疆,给孩子们带来新的希望的故事。
这个单元刻画了一代青年教师支教、一代干部用无人机这样的新技术扶贫的真实生活。
白宇帆真的太适合这种“有点理想,但还不多,只是一旦想通,就再也没人能阻挡我”的倔小伙子形象了!!!
他傻不愣登的被书记的“编制”饼画到了新疆某个名字贼拗口的小镇,说着南京话哀求爸爸赶紧把自己调回去,因为这里“又冷但又有蚊子”,不敢和校长说自己想辞职,拖着行李箱逃跑又被书记带着孩子们抓了个现行。
第一集真的处处是笑点,我抱着个柚子边啃边看,差点给我笑岔气了;从第二集开始,老师和学生的足球缘分慢慢展开,每一个孩子的真诚可爱,足球运动所展现的体育精神,每一次比赛的成功和失败,都燃的我泪流不止。
最后教练点着孩子们的名,他们都有着自己光明的未来。
啊~作为半个文娱圈的人,每每看到这样走心的影视剧,我都会很感动,当新一代年轻创作者走上舞台,当这一批观众用自己的喜好投票,热爱生活,回归热忱,心怀信念,脚踏实地,一个献礼剧拍的这么符合年轻人的审美,不故作姿态,不按头矫情,这就是作为一个观众,最幸福的地方吧。
电视剧《我们这十年》讲的是老百姓的故事,这些剧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以公安干警为主题的故事定是观众热切盼望的。
《西乡明月》终于上线了。
虽然没有刑侦剧集的扑朔离奇,层层破案,但是该剧将一场发生在周家湾的“正” “邪”之争,呈献给观众,让我们直视了现实中某些利欲熏心的恶人为了满足权利欲望而预谋的明争暗斗,以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执法者的责任和民众执法的义务。
从人情到法冶,从论“理”到讲“法”,是处事理念的升华。
执法者的正义固然是法治最重要的一环,民众的自觉守法意识则是法制社会必需的根基。
试想,既使是在全国扫黑除恶的大形势下,如果没有程光辉等人的坚持,没有众多人团结起来的努力抗争,如何以法惩治周继海一类的恶人,又何有董学明等人的出头之日,怎会赢得朗朗晴空下西乡的一轮明月。
导演的拍摄手法简洁直白,长镜头的运用独具魅力,画面效果引人入胜。
太喜欢白百合这个单元了
主melody拍得好看是一回事 但是一天到晚都看真的就没意思了 香港回归那个片段翻来覆去都包浆了
看了白百合的部分,白姐演得非常好,特别自然。
《唐宫夜宴》8分,《热爱》7分,《前海》3分
拍的非常好,真实感动的生活。我们没有钱,但是我们有爱。
3.5,只看了白宇帆演的热爱单元,这单元拍的还不错。
热爱篇很好看 白宇帆演技不错啊
这是我近期看过的最有代入感的剧,每一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同时也能感受到导演和编剧还有演员们的用心,她们真正就是活在现实的人。
看了十分钟 非要粤语和普通话交互说对白 莫名其妙
前海,这个单元拍得太可笑了。。。当创业是过家家吗?!什么导演,什么破编剧。。还有演员的表演,简直一言难尽。柯蓝简直就是灾难,男主角就是个小白,他都不知道自己玩啥呢吧
作为命题作文,能拍成这样也算可以了。虽然有很多不合逻辑的地方,但其实也已经尽量拍的现实了。只可惜这些都是被无限艺术加工后的现实。
唐宫夜宴作为剧的开始部分太寡淡了。娄艺潇演技看得我出戏😅😅😅
这组短片播出后,受到了观众的好平,《一日三餐》、《热爱》将镜头对准劳动者,用情用心真心歌诵,有内涵有品位。《唐宫夜宴》《未来已来》也不错!
前两个故事我高低得打个五星
我们河南如此努力,不过是为了让你看看我们!我的家乡,她是最美最温暖的地方。
中间那几个故事是个啥?还有陈赫真的是演员吗?演的什么玩意,还是去当综艺咖圈钱吧,影视行业真的不适合他
每个故事都感人好看。这样的剧应该多拍点。
既然要写新时代新形象新风貌,就要坦然面对路上的一些摔跤,有创新精神,敢打敢拼,也要有挣扎和取舍,不能光想着赢也要经得起输,勇敢面对伤痛的过往:此生应知山水重,愿为初心付此生。印象深刻的是《前海》单元剧里,男主说“有卖儿莫摸头”(粤语发音),用以表达一种决绝。要想成功,定力很重要,豁得出去的勇气也很重要,要在各方博弈中,取一个最大公约数,不后悔当下的决定。当然最喜欢的还是第一个单元故事《唐宫夜宴》,人不该被舒适生活忘却本心,和自己热爱的事业在一起,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这样才踏实。
正宗的宣传片。新疆足球那个故事还行,尤其新疆的风景是真漂亮。
评分只是给《热爱》,我也只看了这一章。新疆足球的故事终于被拍出来了,现在国足U21的主力基本就是新疆的小孩,尤其是我很关注的艾菲尔丁。看到现在青训资源能给到有身体优势的新疆人,国足慢慢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