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了两三集,有一点小小的感想。
在当年那艰苦的环境,险恶的时局中,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家力挽狂澜,在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生死存亡之际实现了伟大的转折,走上了正确的征途,开启了我党我军辉煌的历程!
现在在建国七十周年之际,在电视屏幕上重现这一伟大的历史,让我们重走伟大长征路,寻找革命先烈无私奉献投身革命的伟大初心,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在很受感动的同时,对这部电视剧对于人物的塑造及细节的呈现,也有一点点浅见,不吐不快。
其一,总体服化道基本表现了当时的时代特点,以及红军的艰苦,像战士的服装,脚上的草鞋,缺医少药的现状等,但是看到周总理和博古丝毫不乱油光黑亮的背头以及毛主席飘逸的中分时,还是有一点点出戏!
其二,主角毛主席的塑造,有一点点弱了!
演员没有表现出主席领袖的气质以及临危不乱的大气,忧国忧党忧民的胸怀。
剧中有一些细节来表现主席关怀战士、看望病中战友、与四老坐谈、夜找博古等情节,但表演得很刻意,不自然,特别是有时脸部表情及肢体动作看着很不自然!
而且导演布景构图用光好象也没有考虑周全,没有表现出主席大气与睿智的形象!
其三,对于博古的塑造,是不是太浅了?
一时痛哭,一时要自杀,一时又歇斯底里,有点幼稚,不象是手握大权的三人团中方首脑!
其四,刚刚第三集中,一个受伤的红军战土被迫留在贵州,毛主席亲自把他送到老乡家中。
然而同时旁白就说这个战士原形叫什么名字,在当地成家生子活到二十一世纪去世时103岁!
其实这样的真实人物就用本名不好吗?
穿插一段几十年后本人的真实镜头不更真实吗?
旁白介绍既多余又出戏!
刚刚看了三集,一点浅见,不吐不快,希望后面越来越好看!
看了十来集,以下是我的一点感受: 一、值得肯定的是剧组的认真和敬业,从还原历史真实性角度看已经拍得很好了;服装道具、人物妆容、台词等都不错。
看得出青年演员们也很卖力,毕竟这不是演偶像剧,需要深刻体会不曾经历的历史,仔细揣摩领袖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于距离那段历史原来越远的青年演员,是不小的挑战。
二,说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1.首先是演员选择在外形上要更加贴合毛刘朱周等领袖。
这一批青年演员外形上普遍差距较远,除了饰演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人外,其余张闻天、博古、刘少奇、邓小平、聂荣臻等,要不提示根本猜不出来。
返观之前的特形演员一出镜,大家都能很快认出来。
2.饰演毛泽东的演员没有把握神似的要点,毛泽东讲话是喜欢边插着腰边挥手,但那是做演讲时必要的形体支撑,不需要每句话都这样呀喂,也不是每句话前都要加上“好啊”作为起始语。
这样演未免用力过猛,导致出戏;其二,这个演员有点“地包天”,抽烟时爱吧唧嘴,这都是减分项,要改呀。
3.在路过贵州时,所有不明真相的老乡见到毛主席都无比尊敬,那种面对领袖谦恭的笑就又不对了。
你想啊,今天的贵州都是贫困地区居多,信息闭塞。
在1935年,你让一个没读过书的农村大娘弄清啥是“马克思主义,啥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啥是“主席”,她哪里搞得懂。
最自然的表演就是略带茫然和畏惧的叫一声“长官”。
4.红军医院的广西籍小战士(忘了叫啥了),表演用力过猛,这是其一;其二,大部队都走了,你一个人单独去追部队,不得换个便装呀?!
穿着红军军服穿越敌占区,这得多中二?!
哎。
最后肯定的是:遵义会议那集拍得非常棒!
真实地还原了历史,尤其是毛泽东作报告的表演,流畅、大气,给个赞!
相比之前,补充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新的历史资料。
还有就是团队力量,集体智慧。
再就是方针政策的远虑和多种预案,定策就远看一步,多看一步,一策谋定就预判多结果多方案。
印证古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四就是根据不断变化情况决定新策略新方案。
五是善于研究-每个对手,有针对的出牌。
想必对继承发杨首长负责和集体领导相结合的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制度,大有裨益!
历史不能假设,不管演员演技还是道具怎么样,真实的历史是四万人缺医少药,武器落后,士气低落,对阵四十万装备精良的敌人,及时改变,跳出包围圈,最终走向胜利,谁也不能否认这些真实的历史!
喜欢看,真希望一口气看完,更期待后面的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显奇兵。
拿张中国地形图,对照着看看,更能感受到当时的奇迹!
想看长征这段党史的更建议看这一部,除了没有爬雪山,其他的都非常细节了,我看了领袖、长征这两部,都没有这部讲的细,这一部讲了很多历史人物,以及为什么要打响某个战役以及怎么打,都说得清楚明白!
真的非常细节了,特别是遵义会议的会上发言,这边是有拍的,而领袖那一部直接是带过去只讲历史意义,看党史电视剧要的就是细节,大脉络谁都知道
电视剧“伟大的转折”的精华就是第10集前半段和第38集后半段毛泽东同志分别在遵义会议和会理会议上的发言段落。
这两段发言是教科书级别的演讲, 完全符合演讲的SWAY(structure, weaving, adding support, yourself)原则。
值得反复学习和揣摩。
好在剧情真实细致,细致到没点历史功底或兴趣的人很难看下去,因为太多的人名地名太多的事件弯弯绕绕很容易就晕了,应该还没有这么细致还原长征这段过程的,可惜没有长征前期和后期的,如果都这么完全展现的话,长征其人物情节精神之丰富丝毫不亚于三国演义。
而且基本没短板,服化道都挺真实,该有的场面规模也基本都可以,再高要求就是唯美质感进一步提高,但这太苛求了。
演员虽然很多主要演员不是常见的特型演员,一开始会有点不适应,但其实选角也是尽量贴合,演的也很自然,大量的群演也都很好。
可以看得出来本剧是真的很用心,本剧的意义更是重大。
很多人只知长征二万五遵义会议几个名词,其他基本不知。
不知道长征场场都是生死攸关,不知道王明博古张国焘的破坏有多大,不知道四渡赤水想法并非是开始就完全成型,不知道多次一天几十公里甚至一百二十公里的紧急行军,不知道长征都快结束了才决定去陕西,不知道四方面军和二方面军一样经历了曲折惊险的过程。。。
希望这种好剧多多,带动观众多关注点历史
历史是伟人创造的,历史也是人民创造的,这部剧总体很好看,小瑕疵就是亮度调的太蓝了,其次是结尾意犹未尽,希望把会理会议之后的事情再拍一拍,谢谢导演啊。
长征拍的没有这么细致,导致还想再看看按照这种细致拍法拍的会理会议以后得事情呀。
还有一点不能理解的是,女红军长征路上生孩子确实比较危险。
地下党和少数民族首领陆首领也很可怜,为了红军落单后牺牲了自己。
人物塑造尚可,有些场面比较尴尬,即使与同类型电视剧比难称上乘,2星水准。
但是第十集前20分钟对遵义会议上毛主席的发言再现的非常到位,我反复看了三遍,不得不为伟人所折服。
遵义会议没有留下完整的文字记录,据参会人员回忆,毛主席用了两个小时透彻的分析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失利原因,征服了在场的大多数人。
就凭这20分钟,再加两星。
看完《转折》,再看了一遍《长征》(少年时就很喜欢看长征),感觉恰恰是《转折》更吸引人。
究其原因是《转折》能够将历史细节交待的得更清楚。
这并不是说《长征》不好,而是24级拍完整个长征的过程,决定了它就只能展示大幅画面,交代大致过程。
然折《转折》不一样,38级仅是拍摄遵义会议前后的内容,就有很大的空间来再现战争和会议的细节了。
特别是遵义会议和会理会议上主席的长篇讲话让人振奋、让人信服、看了还想再看!
另外真的很想再强调一下,最喜欢的两个角色是主席和王家烈!
史诗级的公路片
一般般
2019.9.29
拍的很好啊 第一部追剧的历史剧 非常尊重历史 学到了好多知识 侯京健作为新的毛主席特型演员 虽然长得不太像 但非常的神似了 朱老总也很帅 唯一遗憾的是周总理的演员太弱鸡了
就说一个细节吧,红军在长征路上最高领导都是吃红薯,结果随随便便能给老乡提供大块大块的肉,随随便便批量发大洋
喜欢看正剧,剧情内容挺好,可以多了解当的革命背景。
国军总是愚蠢地自傲轻敌,败仗后气急败坏。共军总是明智地扎实谨慎,谈笑间胜仗连连。太肤浅。
二刷,党史长征史简直就是一部智慧史。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最后的遵义会议。打鼓新场,三渡赤水神来之笔,精彩,精彩!常看常新
评分的是 2016年 《遵义会议》唯一的亮点是 给了团队中的纠纷 不和记叙,更让人理解发生了什么但其他方面实在是糟糕(起码的都没达到,年轻人根本就不会看)
毛主席不是这个样子的:瀑布般的头发,邪魅的笑容,舌头时不时顶下颚😰
重温红色历史伟大转折,把红色精神传承下去。很喜欢这类题材的剧,值得大家去看。现在的安定是无数先烈的牺牲换来的,而现在的人舒服日子过的太久,都快忘了艰苦的时候,遗失了本心。我爱我的祖国,敬重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
明明拍得很好啊,非常还原历史,战争部分尊重真实的过程而不是用花里胡哨的爆破场景一带而过,文戏也不算拉胯
神剧
陈诚当时有37岁了吧,刘伯承不过比他大6岁,剧里扮相简直是两代人,一看到这个小鲜肉就要弃剧了。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可以的献礼剧,不算尴尬最多只有三星半,有些细节很不好,不值得四星。
普通红军战士的牺牲,成就了伟大的转折。(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人生海海,岁月血血)
首先人物长得是没有那么像,但是却拍出他好像就是那个时期那个年代那种感觉能够深刻显现出来,这部片子是让我们铭记历史,了解历史。而不是硬生生的去比较这个演技那个形象。这个剧拍的很好,从道具到服装,值得被推广,是教育爱国很好的剧,也让现在的人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这样的红剧就该多让大家看看。
台词对话有些弱
一开始,看青年时期的这些伟人,总觉得有些不象(其实是其他时期影视剧演员定了型),但如因此错过此剧就太可惜了。还原度高,细节到位,喜欢历史剧的值得一看